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宏观经济学)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不是存量)名义GDP:当年的价格计算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计算。

2 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方法:1.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所有,国内生产的产品)2.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价格下产品成本/基期价格成本*100(消费者购买,国内外购买都可以)3 核算GDP方法:1.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收入法: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GDP = C + I + G +(X-M)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4 国内生产总值(GNP):GDP+本国人国外收入-外国人本国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 GDP的缺陷:(1)GDP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是有限的。

(2)GDP无法衡量国民财富和福利。

(3)GDP无法统计地下经济。

6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基本原理:古典经济学: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决定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长期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7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

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_第十三章_收入-支出模型

c<y
自发消费
o
y
o
y
消费曲线
线性消费函数
[资料] 消费者信心指数
[资料] 消费者信心指数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指标, 由满意和预期指数构成。
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 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 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和 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
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 的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 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大危机, 凯恩斯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是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 对外贸易产;品二市是场假设不论需货求币量市为场多少,经济 制度以不变(的物价) 格提供相应的(供钱给) 量。
凯恩斯定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 产量国和际收市场入变动,而劳动使市供场求相等,开但放不经会济 引起 价格变动,这一原理(适人用) 于短期分析。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函数间的关系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 函数间的关系
c,s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 为补数,并且两者和的 值始终等于收入。
如果有 APC和 MPC 随 o
收入增加而递减,但是
APC>MPC,则有 APS 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 递增,但APS<MPS。
c = c(y)
为有应1 万对亿国是际中金央融政危府机投带 来资的,不其利余影3 响万,亿国用务政院府 常投务资会来议带确 动定 社当 会前 投进 资一 , 步通扩过大基内础需 设、 施促 建进 设经 的济 高 增回长报的和十提项 升措 消施 费。 需求。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GDP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核算GDP的支出法支出法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一国经济按照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可以的分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家庭部门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一般用C来表示,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消费支出;企业部门用于投资支出,一般用I 来表示,主要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上的投资;政府部门是各级政府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的称为政府支出,例如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一般用G来表示;国外部门中出口算入GDP,而进口不算,用X来表示出口,M来表示进口,则X-M(NX)来表示国外部门。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为GDP=C+I+G+NX三.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反映了经济体总体价格水平发生的变动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四.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代价指数(CPI)是度量商品及其服务项目的代价水平随着时间更改的相对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代价水平的更改程度和更改趋势。

CPI=现期价格下的商品篮子的费用额/基期价格下商品篮子的费用额*100%五.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代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的进程六.赋闲/赋闲率赋闲: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七.失业的类型,政府最关注的失业赋闲的类型有三类:摩擦性赋闲,结构性赋闲和周期性赋闲摩擦性失业指工人和工作之间不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工人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要求的持续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在宏观经济学运行过程中,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随着经济的扩张而下降。

政府最关心的是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财政政策与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财政政策与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的 收入增加,税收会随着个人收入增加 而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 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少增 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率情况下,繁 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地进入较高的 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 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 货膨胀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一、财政的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 (一)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整个国家各级政府支出的 总和,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 支付。
(二)政府收入
税收 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累退税、累进税和比例税 公债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 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 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 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变动政府转移支付支出方案
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临时增加对退伍军人的额外 补贴,在经济繁荣时,暂时停止上述补贴,政府还 根据萧条程度延长或缩短失业者能获得补助金的期 限。
变动税率
例如在确信是短暂的衰退时,暂时降低所得税率。
“时滞”问题 认识时滞
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 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行动时滞
紧缩性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 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 抑制总需求。
三、传统的健全财政思想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 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 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少征税
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 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

宏观经济学部分三大模型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部分三大模型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部分三大模型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三个重要的模型,分别是凯恩斯总需求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这三个模型在不同的层面上解释了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凯恩斯总需求模型凯恩斯总需求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该模型主要关注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当总需求不足时,会导致产能过剩和失业问题;而当总需求过高时,会引发通货膨胀。

凯恩斯总需求模型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组成部分。

其中,消费受到收入水平、利率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受到利率、预期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政府支出由政府决策确定;净出口受到国际贸易和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总需求的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影响。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模型主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个要素决定。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受到人口增长率、退休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资本积累受到储蓄率、投资效率等因素的影响;技术进步则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来实现。

通过调整这些要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保持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DSGE模型DSGE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宏观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结合了凯恩斯总需求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并加入了更多现实约束条件,以更准确地描述经济运行机制。

DSGE模型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部分,与凯恩斯总需求模型类似。

但是,DSGE模型更注重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同时考虑了价格刚性、资产市场等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DSGE模型中,消费受到收入、利率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受到利率、预期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政府支出由政府决策确定;净出口受到国际贸易和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概念,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物(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均衡产出/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5.税收乘数(kt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6.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付转移变动的比率。

7.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8.通货膨胀:指因{HYPERLINK "/view/26698.htm"|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实际需求,也即大于产出供给,也即大于产出供给,也即大于产出供给,导致,导致,导致,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实质是大于社会总供给. 9.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10.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钱都愿意持留在手中,这种现象就做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11.充分就业: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生产要素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务)(包括劳务)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2.经济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的抑制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X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X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政府支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政府支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政府支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在宏观经济学中,政府支出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被广泛运用于调控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等方面。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推动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政府支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首先,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支出可以通过激发需求、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来推动经济增长。

当私人部门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填补这一缺口,促进经济活动的展开。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其次,政府支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提供公共服务和项目,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失业率。

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支出可以扮演稳定就业的角色。

通过增加公共部门的雇佣和扩大社会福利项目,政府可以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和经济支持,缓解社会压力。

此外,政府支出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物价水平。

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抑制通货膨胀。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可以提高市场供给,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相反,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需求,提高物价水平,避免通缩。

然而,政府支出的规模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财政状况。

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债务水平将限制其支出规模和能力。

如果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支出增加,政府可能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但这可能会导致财政风险和债务负担的增加。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结构和质量。

政府需要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浪费和腐败。

只有在支出用于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促进创新和教育等方面时,政府支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确保支出与收入的平衡,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的积累。

最后,政府支出的时机和调节手段也非常重要。

政府应根据经济状况和需求来决定支出的时机和规模。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但在经济复苏时期,应逐渐减少支出以避免过度刺激。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购买支出: 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政府转移支付: 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3、国民生产净值: 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费以后的余额。

它表示经济社会在补偿了资本存量损耗以后所生产的净产品总值。

4、国民收入: 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5、个人收入: 它是指个人在纳税前得到的收入。

PI=国民收入-不分配的利润-企业交纳的利润税+政府的转移支付6、个人可支配收入: 它是个人交纳所得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7、投资函数: 指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8、消费函数: 是一国消费总量与决定它的变量—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通常以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9、平均消费倾向: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0、边际消费倾向: 指消费支出增加量与收入增加量之比。

11、政府支出乘数: Kt=MPC*1/1=MPC 表示政府增加税收导致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比率。

12、税收乘数: Kx=1/1-MPC+MPC*MPT+MPM,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起着收缩的作用13、转移支付乘数: 指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动一个数量时,对消费支出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转移支付的变化量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14、通货膨胀缺口: 指为了达到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总支出曲线需要向下移动的距离。

15、通货紧缩缺口: 是指为了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总支出曲线需要向上移动的距离。

16、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表示政府增加同量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7、灵活偏好: 又称为货币需求,如果用L表示,用L1表示货币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用L2表示投机余额,则L=L1+L2。

18、交易偏好: 指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保留货币的动机。

19、预防偏好: 在预防动机下形成的货币需求量叫做预防余额20、投机需求: 在投机动机下形成的货币需求叫做投机余额。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提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收入——支出(Y—E)模型、汉森—希克斯(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答:(1)Y—E模型: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

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E表示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也可以表示为:I= S(2)IS-LM模型:①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乘数
500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
变化的比率。
k y
i
乘数的含义与表达式
乘数含义: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 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这里指国民收入的 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 率。
乘数的代数表达式
乘数
1
1 边际消费倾向
或 :k 1 1 MPC
y ci
几点说明
小写字母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实际 值。
c和i是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 际发生的。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 (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 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 正好相等,从而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
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 看,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 出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的角度看,国 民收入由消费、储蓄、税收组成。因此,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之和等于消费、储蓄、 税收之和,即: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y-c=s 储蓄函数为:s=-α+(1-β)y 联立方程,求得均衡收入
y ai 1
图13-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决定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 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若实际产量大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 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 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造投资品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使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100 亿元,这100亿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消费者用这100亿元收入的80亿 元用于购买消费品。这80亿元又流入生产这些消费品的生产 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使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80亿元,这 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 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过热时,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削减 支出以抑制总需求。财政预算会出现盈余。
(五)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 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 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 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 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中央银 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 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
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 而 交由中央银行代理。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 部在中央银行内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
r% IS1 E1
IS2
LM
E2
由于存在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要<政 府支出乘数。
y1
y2 y3 y
财政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假定政府购买性支出 增加了△g。
LM不变,右移IS, 均衡点利率上升、国 民收入增加不多。
r% IS1 △r
IS2 LM -d△r/(1-b)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 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提供公共产品。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 直接投资。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 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
(2)政府收入:
1、税收: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
税收种类
1.对所得额的征税简称所得税。 2018年个人所得税13871.97亿元,企业所得税 35323.71亿元。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性能和结构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家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寻找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减少失业的政策手段。

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速度。

4.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之间的差额。

5. 财政赤字/盈余: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三、总需求和总供给1. 总需求(AD):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影响。

2. 总供给(AS):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四、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3. 供给侧政策:旨在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潜在产出的政策,如减税、放松管制和提高劳动力技能。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衰退和谷底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并寻找减轻周期波动的方法。

六、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可能由需求拉动(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或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引起。

八、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潜力的持续增加。

它通常通过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制度因素。

九、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字母定义:X:出口 M:进口 NX=X-M:净出口C:消费 I:投资 G:政府购买性支出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 T政府净收入 T=To-Tr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Y=C+I (支出)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 I=S 投资=储蓄恒等式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Y=C+I+G (支出)Y=C+S+T (收入) I=S+T-G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Y=C+I+G+(X-M)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二、产品市场消费函数 :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税收乘数:kt=-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 m=mo+ry ;出口函数x=Xo-ryy=1/(1-β+r)*(α+i+g-βt+βtr+x-mo)对外贸易乘数:k=1/(1-β+r)三、货币市场投资函数:i=e-dr e:自主投资,-dr,投资需求与利率有关,r,利率货币需求两部门经济中:1、货币需求Y=(α+i)/(1-β)= (α+e-dr)/(1-β)r=(α+e)/d-(1-β)y/d IS曲线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量L=(ky-hr)P P为价格指数 m=ky-hr实际货币量则有 y=hr/k+m/kR=ky/h-m/h LM曲线2。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圣才出品】

第15章 政府支出及其融资一、复习题1.政府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有哪些?在美国,与州及地方政府支出和收入相比,联邦政府支出和收入在构成上有什么不同?答:(1)政府支出指某一时期内政府的总支出,它主要分为三类: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净利息支付。

政府购买是指对新近生产的产品、服务及资本品的政府支出。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向个人做出的支付。

净利息支付是指政府支付给政府债券持有者的利息减去政府所得利息之差。

(2)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产品和进口税以及公司税。

(3)联邦政府支出和收入在构成上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多数非国防产品和服务都由州与地方政府支出;②联邦政府用于转移支付的开支远大于非军事产品和服务的开支;③联邦政府拨款援助州和地方政府;④联邦政府是一个大的净利息支付者,州和地方政府是净利息接受者;⑤联邦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而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产品和进口税。

2.政府预算总赤字与基本赤字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存在两种赤字的概念?答:(1)政府预算总赤字等于政府开支减去税收收入,它表示政府在一年中必须借入的款额。

可以表述如下:()()G TR INT T=-=++-=++-赤字开支税收收入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净利息税收收入政府预算的基本赤字是指总赤字减去净利息支付。

基本赤字表明在一年中当期项目的成本(以当期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来衡量)超过当期税收收入的数额。

表示如下:()()G TR T=--=+-=+-基本赤字开支净利息税收收入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收入(2)存在两种赤字概念的原因两种赤字被用来回答不同的问题。

标准赤字或总预算赤字回答的是政府现在需要借多少钱才能支付其总开支的问题。

当以名义价值衡量时,任意年份的赤字是指政府在该年必须借入的额外数额。

基本赤字回答的是政府是否有能力为当期项目进行支付。

基本赤字为零意味着政府的税收收入正好足以对当期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社会项目进行支付;基本赤字大于零意味着当期政府购买和社会项目的花费超出了当期税收收入所能支付的范围。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最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最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最全1.GDP(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 支出乘数(Multiplier)公式:ΔY=(1/(1-MPC))*ΔX其中,ΔY表示总产出的变化,ΔX表示支出的变化,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 Consumption Propensity)。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计算公式: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100%4.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当前年度CPI-前一年度CPI)/前一年度CPI)*100%5.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公式:M2=(1/RR)*MB其中,M2表示货币供应量,RR表示准备金率,MB表示基础货币。

微观经济学公式:1. 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公式:Ep=(ΔQ/ΔP)*(P/Q)其中,Ep表示价格弹性,ΔQ表示需求量的变化,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量。

2.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公式:MR=ΔTR/ΔQ其中,MR表示边际收益,ΔTR表示总收益的变化,ΔQ表示需求量的变化。

3.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公式:MU=ΔU/ΔQ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ΔU表示总效用的变化,ΔQ表示消费量的变化。

4. 成本最小化(Cost Minimization)公式:MC=w/MPL其中,MC表示边际成本,w表示工资,MPL表示劳动边际产出。

5.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公式:Qs=Qs0+bP其中,Qs表示供给量,Qs0表示自然供给量,b表示供给弹性,P表示价格。

这些公式只是经济学中的一小部分,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关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经济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能仅仅依靠公式来解决问题,还需要结合数据分析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3
35.0
34.2
33.6
33.4
33.4
33.1
33.0
美国政府支出结构(按性质)
中国政府支出结构(%)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2)按政府的职能分类
IMF分类(10项): 一般公共服务 国防 公共安全 经济事务 环境保护 住房和社区建设
医疗 文化和宗教建设 教育 社会保障
2017
2018
5647.7 5673.6 5737.8 5896.7 6078.5 6259.2 6454.5 6786.6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2511.8
2516
2532 2565.4 2616.2 2671.4 2757.2 2904.3
Current transfer payments
220190.8
37.0
2014 151785.6
33002.7
51463.0
2013.7
238265.0
37.0
2015 175877.8 2016 187755.2 2017 203085.5
38988.1 46888.4
57145.6
42347.0 46878.3
60968.6
2066.8 2155.5
17.18
National defense
11.73
Public order and safety
5.90
Economic affairs
5.43
Hous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s 0.83
Health
20.15
Recreation and culture
0.58
Education
波兰
43.1
美国
37.3
挪威
39.9
澳大利亚
34.1
芬兰
48.4
韩国
28.7
荷兰
45.5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2、政府支出的演变
瓦格纳(A. Wagner)法则 公共支出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和市场主体之间的 复杂化关系需要完善和精细的商业规则、契约和法规制 度;城市化程度和居住密度的提高,导致外部性和拥挤 问题的加剧,从而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和管理。
5647.7 5673.6 5737.8 5896.7 6078.5 6259.2 6454.5 6786.6
General public service
970.3 983.1 965.9 981.4 982.2 1024.2 1058.3 1129.1
National defense
662.4 650.9 611.9 599.5 589.2 590.1 602 639.3
美国政府支出结构(按功能)
Table 3.16. Government Current Expenditures by Function[Billions of dollars]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2384.8 2395.8 2458.6 2570.9 2706.1 2790.2 2874.4 2999.7
Government social benefits 2327.2 2340.5 2404.8 2518.1 2653.4 2735.5 2821.8 2940.8
To persons
2310.1 2322.6 2385.9 2498.6
《宏观经济学》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一、政府支出:政府规模
1、政府支出 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之和,是政府提
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 付。 通常用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表示,衡量一个国家的 政府规模大小。根据GDP的核算方法(支出),它是 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购买占社会总需求的比例。 OECD 国家的政府规模: 欧洲国家基本上都超过40%;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国家也都在30%以上;韩国接近30%。 2014年,中国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4%。
2633 2714.6 2800.1 2918.3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17
18
18.9
19.5
20.4
20.9
21.8
22.5
Other transfer payments Interest payments2
To persons and business2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Subsidies4
(亿元)
(亿元)
(亿元)
合计政府支出 (亿元)
广义政府规模 (%)
2011 109247.8
18652.9
39947.0
770.0
168617.7
34.5
2012 125953.0
23331.3
36331.0
930.0
186545.3
34.5
2013 140212.1
27916.3
50500.9
1561.5
美国政府支出增长历史背景 1930年前的经济自由主义,崇尚“看不见得手”理论; 1930年代西方大萧条与凯恩斯革命; 1930-1970年代,凯恩斯主义; 1970年后,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和利息支出增加推动政府
支出增长; 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救市推动政府支出进一步增长 近几年美国政府支出占GDP比例维持33%左右。
鲍默尔效应(Baumol Effect) 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创新,其成本呈下降趋势;劳动 密集型产业的成本相对来讲呈上升趋势。 政府部门(如基础教育、卫生保健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 属劳动密集型部门,其支出占GDP 的比例上升。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美国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2014年OECD国家政府支出结构
一般公共 服务
国防
公共安全
经济事务
环境保护
住房和 社区建设
医疗
文化和 宗教建设
教育
社会保障
法国 11.52% 2.97% 2.79% 8.90% 1.75% 2.44% 14.31% 2.62% 9.60% 43.11% 德国 14.29% 2.27% 3.63% 7.48% 1.36% 0.91% 16.33% 1.81% 9.75% 42.40% 意大利 17.35% 2.34% 3.70% 7.99% 1.95% 1.36% 14.04% 1.36% 7.99% 41.91% 日本 10.45% 2.14% 3.33% 9.74% 2.85% 1.90% 17.81% 0.95% 8.31% 42.28% 英国 12.10% 5.02% 4.57% 6.85% 1.83% 1.37% 17.35% 1.60% 11.87% 37.44% 美国 14.21% 9.21% 5.53% 8.95% 0.00% 1.58% 23.16% 0.79% 16.05% 20.79%
Public order and safety
333.3 333.1 339.1 349.9 362.4 371.6 382.7 401.5
Economic affairs
306.4 311.5 315.8 316.6 323.8 330.2 341.1 366.3
Hous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s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政府支出占GDP的百分比(2008年):
瑞典
53.1
希腊
44.9
奥地利
48.7
葡萄牙
45.9
丹麦
51.7
冰岛
43.2
法国
52.7
英国
47.7
匈牙利
49.8
日本
36.0
意大利
48.7
西班牙
40.5
捷克共和国
42.4
新西兰
39.7
德国
43.9
加拿大
39.1
比利时
50.0
爱尔兰
35.7
Current GDP
57.6
55.3
53.9
52.8
52.7
54.7
52.6
58.9
691.2 703.7 687.4 702.3 698.9 735.8 761.8 818.2
591.1
605 588.3 606.2 602.4 636.6 654.2 693.8
100
98.7
99.1
96.1
96.5
5.92
Recreation and culture, 0.63
Health, 23.84
Economic affairs, 5.40
Hous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s, 0.76
政府支出与支出结构
2、政府支出结构演变
罗斯托(W. Rostow)“发展型”理论: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往往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政府需要投资进行必需的社会基础 建设,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如 基础设施、交通电力、 环境卫生、法律秩序、教育等。 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政府投资变成了私人投资的补充,规模也相 应的缩小了。由于市场未臻成熟,市场失灵问题凸现,政府支出更多 地用于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建立市场秩序上。 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从以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为主逐步转向以教 育、卫生和社会福利支出为主。用于社 会保障和福利再分配的政策性 支出快速膨胀,使得政府支出总体水平增长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国内 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