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摘要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提出美丑对照原则,这一原则既是浪漫主义创作的纲领,亦是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
而《巴黎圣母院》正是将这一辩证美学思想,发挥到极致的作品。
本文将从人物自身的对照与人物之间的对照两方面,浅谈该原则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
关键词美丑对照美学雨果《巴黎圣母院》正文所谓“美丑对照原则”,是指美与丑是共存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不应只表现优美、崇高,也应表现“丑”,正如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1]《巴黎圣母院》正是雨果这一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表现人物自身存在着美丑对照,而且人物之间也构成了“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的人物网。
(一)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在人物自身的对照方面,主要有三位人物,即外表丑却心灵美的加西莫多,以及外表美却心灵丑的弗比斯、克洛德。
1.加西莫多“那四角形的鼻子,那马蹄形的嘴巴,那猪鬃似的的红美貌地下小小的左眼,那完全被一直大瘤遮住了的右眼,那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那露出一颗如象牙一般长的大牙的粗糙的嘴唇,那分叉的下巴,尤其是那一脸轻蔑、惊异和悲哀的表情。
”[2]在加西莫多的外貌描写中,作者几乎用尽了一切丑化的词语。
不仅如此,作者还给他加上了驼背、耳聋、单眼失明等残疾,这使得加西莫多成为了一个不仅丑陋,而且畸形的人间至丑。
可就是这样一个样貌丑到极致的人,却有着一颗单纯而柔软的心。
因为从小生活在圣母院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导致加西莫多形成了相对单一的性格,其核心特点可用“忠诚”概括。
前期这份“忠诚”表现为不加判断的愚忠,而在艾丝美拉达的感化下,这种“忠诚”开始有了是非善恶的判断。
2.弗比斯弗比斯是法国国王卫队的队长,“穿着漂亮的军装,有一副高雅的容貌和一柄剑”[3]。
“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刻画人物中的运用
“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刻画人物中的运用作者:刘红兰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年第02期[摘 ; 要]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
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
笔者通过探寻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刻画、审视人物的特点,以揭示小说主题的奥秘。
[关键词] 美丑对照原则;分裂;冲突“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一贯倡导的创作原则,也是他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方面所提出的主要原则。
所谓“美丑对照原则”,顾名思义,即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的人物或意象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造成强烈的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
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
一、“美丑对照原则”的含义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近代的诗艺,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
”这也就是其所谓的“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以此来反对古典主义,并被视为浪漫主义“宣言”。
雨果认为,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用夸张手法“取一个形体上畸形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完全的人”,把他放在社会底层,然后给他一个最美好的灵魂,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它是对以前的古典主义文学只注重美,仅描写崇高的一种对立,是一种要求全面反映现实生活的审美观念。
事实上,在美学领域里,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两面世界,即美与丑两极并立。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根据他的认识路线来看待物质世界而得出的,是符合辩证唯物史观的认识论的。
美丑对照原则遵循了对比逻辑,只是改变了事物原来呈现的面貌,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
读书心得——论《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美丑对照
读书心得——论《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历史小说,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力。
小说以吉卜赛女子爱思梅拉达的不幸遭遇为主线,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揭示了宗教阶级和统治阶级与下层人民之间不可缓和的矛盾,人物自身灵与肉的冲突,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统一。
最后以世俗欲望战胜宗教信仰,美善被邪恶毁灭为结局。
小说的一大成功特色就是巧妙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来塑造人物形象,打破了以往美与丑,好与坏的绝对对立,把美丑好坏结合起来,更极致地表现人物性格,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
本文从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人物自身对照进行分析。
1 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小说中塑造的吉卜赛女子爱思梅拉达是真善美的化身。
她是人间的精灵,是雨果按其人性理想造出来的一朵质朴天然的人性之花,是人类不可复归的自然状态的象征。
她纤尘不染,超凡脱俗,与自然融为一体,从外貌到内心都纯洁美好得无与伦比,丝毫没有世俗污染,是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她个儿不高,可是在他看来好像身材高大,因为她那苗条的身段显得挺拔,亭亭玉立。
她肤色微黑,不过,白天里看,一定是发出安达卢或罗马女人那种闪耀的三山金光。
她那纤纤秀足也是安达卢西亚式的,穿在她那俏丽的鞋子里窄窄的正好合适自如”。
[1]她举止大方,活泼可爱,对别人主动热情,充分享受生命给予的快乐,但有自己的原则分寸,不会因外界诱惑或威胁而改变。
“她的歌喉,也和她的舞蹈、她的美貌一般无二,也是那样无可形容,那样令人心醉:仿佛是某种纯净、悠扬、空渺、虚飘之物”。
[2]她性格率真,带有原始美,善良坚贞,嫉恶如仇,对爱情忠贞。
小说通过面貌各异,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克罗德、加西莫多、法比、甘果瓦对爱思梅拉达不同的态度,不同方式和不同性质的爱,将他们的性格真切地表露出来,从而形成鲜明的美丑、善恶对比。
1.1 爱思梅拉达与克罗德克罗德出身于一个中等阶层,在幼年时被父母决定终身从事神职,生性抑郁庄重。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一、本文概述《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
其中,雨果巧妙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这一艺术手法,使得小说在描绘人物、情节和环境时更加生动鲜明。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这一原则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如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主题内涵。
本文将简要介绍《巴黎圣母院》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将重点阐述“美丑对照原则”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包括人物形象的美丑对比、情节发展的美丑交织以及环境描写的美丑呼应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这一原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其如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批判力度。
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二、美丑对照原则的定义美丑对照原则,作为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独特的美学理念,是一种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性的文学手法。
它并非简单地以貌取人,将美与丑划分为两个绝对的对立面,而是通过对美与丑、善与恶在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之间的交织、冲突和转化,揭示出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在这一原则下,美与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照。
美可能隐藏着丑,丑也可能孕育着美。
雨果通过这种手法,打破了传统美学对于美与丑的单一定义,使得作品中的角色更加立体、生动,更加接近真实的人性。
在《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无论是主人公卡西莫多那丑陋的外表下隐藏的纯净心灵,还是克洛德副主教那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扭曲灵魂,都是这一原则的生动诠释。
这种美丑对照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外貌和内心上,还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上,以及人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上。
通过这种对照,雨果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现实,让读者在深感震撼的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三、《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描写中世纪巴黎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经典小说。
小说中有许多美丽和丑陋的对照形象,并以此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以下将分析小说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巴黎圣母院》中最显著的美丽形象是埃斯梅拉达(Esmeralda)。
她是一个拥有非凡美貌的吉普赛舞女,拥有蜜色肌肤和充满活力的身体,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她充满善良和同情心,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关爱。
她的美丽和纯洁性格在小说中象征着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相比之下,卡西莫多(Quasimodo)是一个丑陋的钟楼骑士。
他身材矮小,面容恶心,双眼盲目,留有厚重的狰狞面具。
然而,他拥有善良的心灵,对埃斯梅拉达深深的爱慕和保护欲。
他与埃斯梅拉达之间的对比,凸显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冲突。
除了人物形象,小说中还有许多场景和符号与美丑对照相关。
在巴黎圣母院这个历史悠久的建筑中,有许多美丽的艺术品和建筑细节。
这代表了人类创造美的能力和对美的向往。
然而,在这个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丑恶的一面。
教堂内的黑暗、腐朽和封闭象征着社会和宗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束缚。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与人性的交织,也展示了美和丑的复杂关系。
在小说中,美丑对照的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人物和场景上,也体现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
贵族和平民的对比是其中之一、贵族阶级浪费和残忍的生活方式与平民阶级的艰辛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贵族和平民的对立体现了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丑陋一面。
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丑陋的人物形象,如法克、克洛普罗、德格里戈里等,他们都是丑陋、怪异、自私和残暴的人物。
他们代表了社会的丑陋和黑暗面,与美丽和善良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雨果通过《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正是这种对比使得作品更具震撼力和深度。
美丑对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人物形象、场景和符号上,也体现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比。
这样的对比使得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巴黎圣母院》和美丑对照原则二、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1.人物形象的美丑对照2.社会阶层的美丑对照三、美丑对照原则的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特点2.强化社会矛盾3.提升艺术价值四、结论:总结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重要性正文一、引言:《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通过丰富的人物描绘和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展现了美丑对照原则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美丑对照原则是指在艺术作品中,通过将美好与丑陋、高尚与卑贱等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突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事物相反的本质特征。
二、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1.人物形象的美丑对照: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的美丑对照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主人公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却表现出正义、勇敢、真诚和强烈的爱憎感情;而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这种美丑对照不仅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
2.社会阶层的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还体现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描绘上。
小说主要描写了宫廷、贵族、市民和乞丐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展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美丑对照。
这种美丑对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三、美丑对照原则的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特点:通过美丑对照原则,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其性格特点,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人物。
2.强化社会矛盾:在《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还强化了社会矛盾,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问题。
3.提升艺术价值: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使《巴黎圣母院》在人物描绘和社会矛盾方面更加丰富和深刻,从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结论:总之,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使得作品在人物描绘和社会矛盾方面更加丰富和深刻,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试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试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中的体现【摘要】雨果是世界文坛的不朽作家,也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领袖,《巴黎圣母院》是他的代表作。
本文主要论述他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中的体现,对人物进行善与恶的剖析,使我们能够深刻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多变,感悟现实人生。
【关键词】美丑对照;善恶;现实人生别望着脸形,少女呵,要望那心灵。
漂亮少男的心往往丑恶,有些心里不存在着爱情。
少女呵,枞树并不美丽,并不像普通树木那么美丽,但他能保住它的树叶,在寒冷的冬季。
—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是雨果一贯倡导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原则,即在文艺作品中大量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
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巴黎圣母院》将这一原则运用到了极致。
其中有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却纯洁善良的钟楼怪人加西莫多,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孚罗诺,当然也有美貌与美丽心灵俱备的吉卜赛女郎爱斯美哈尔达。
而加西莫多作为最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仅仅在他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外表的极度丑陋和心灵的高尚美好:这不但体现了雨果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极具夸张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毕竟在他以前,大部分文艺作品中的崇高总是附加于相貌俊美者,相应的丑美者一定是心灵黑暗卑劣之徒,但雨果并没有循规蹈矩。
“别望着脸形,少女呵,要望那心灵”,这简单明了的话语出自又聋又丑又跛又瞎的加西莫多之口,却是发自内心的哀求、呼唤与告诫,这就是爱的体现,是外表与心灵的辩证关系。
她不比湘西世界中的翠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却是“出污泥而不染”,她就是我们为之感叹并深深遗憾的吉卜赛女郎爱斯美哈尔达。
爱斯美哈尔达是个“超自然的生灵”,她有迷人的身材、乌黑的大眼睛、淡金色的皮肤、婀娜的舞姿,她从小在吉卜赛人中长大,浑身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她粗犷热情、矫健活泼,在圣母院前翩翩起舞,如乳燕翻飞、多彩多姿。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在其《克伦威尔·序言》里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
在他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就有充分的体现了对照原则。
而我主要是从雨果的浪漫主义对照原则来分析《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形象。
雨果善用美丑、善恶强烈对照的艺术,组成惊心动魄的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给人们展现一副光明与黑暗抗争的图面。
一、人物自身对照——外表与内心艾丝美拉达: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她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善良的灵魂。
当诗人甘果瓦被处以绞刑的时候,她以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为代价救出了诗人;当曾经绑架过她的畸形儿加西莫多在刑场的时候,艾丝美拉达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他送去了水,从而感动了加西莫多;而对于爱情,她的爱情是英雄救美式的爱情,对救下自己的英俊潇洒的侍卫队队长法比一见钟情,便不顾一切的无怨无悔的爱上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爱自己,明明知道这种爱情没有结果,也依然忠贞不渝。
当然,我们的艾丝美拉达也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面对副主教克洛德的淫威,她坚决拒绝,宁死不从。
这就是艾丝美拉达,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集于一身,是雨果在“美”与“丑”的艺术理想支配下塑造美的典型。
加西莫多: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上帝似乎特别不喜欢他,将最丑陋的外表都给了他,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面看,好象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奇丑无比的人,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第一次和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接触是因为执行他的主人克洛德的命令劫持她。
第二次接触是加西莫多在刑场上,任人鞭笞,一直喊“渴”却没人搭理他。
这时,艾丝美拉达拨开众人,走上刑台,把水送到加西莫多嘴边。
只是他第一次流出眼泪,羞愧和感激的泪水不仅夺眶而出。
他爱艾丝美拉达,是一种舍生忘死,刻苦铭心的爱。
他冒死将艾丝美拉达从刑场上救下来,并想法设法的哄她开心,他对她的爱是纯真的,甘愿为她赴汤蹈火。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摘要:《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敲钟人卡西莫多在读者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外貌丑陋而内心高尚的形象。
然而当我们以理性的目光再次审视这个文学形象时就会发现卡西莫多性格是非常复杂的。
本文从卡西莫多亲情与爱情的冲突、人性与兽性的矛盾以及美丑对照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卡西莫多的性格特征,从而得出结论,那就是在卡西莫多的身上体现了“人性与兽性统一”,他是一个外貌虽然丑陋但内心却是非常高尚的人,有着最美的心。
他应该是经典文学宝库中的大丑角,然而他却一直是人们赞誉的正面人物。
关键词:亲情;爱情;人性与兽性;美丑对照;心灵美。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塑造了纯洁善良的爱斯梅拉达、阴险刻毒的克洛德、放荡无情的弗比斯……当然,还有敲钟人——卡西莫多等众多人物形象。
同时,雨果对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书的写作特色。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卡西莫多是雨果的刻意夸张的描写所致。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
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
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
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摘要]:对照手法的运用常能凸显差异,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的剖析,旨在理清人物之间、人物自身肉体和灵魂的差异和矛盾,感受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精神。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人物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表现力。
小说以至善至美的爱斯美拉达、邪恶的克洛德和丑中显美的卡西莫多三者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展现了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雨果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场景有机连缀起来,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打破传统观念中美与丑的绝对对立,使美丑事物相依相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组人物对照。
一、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热情活泼,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简直是善的化身。
小说通过面貌各异、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克洛德、加西莫多、弗比斯和甘果瓦对她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展示他们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与爱斯美拉达的性格和一系列品质形成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
1、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都是孤儿,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最初他们两人毫无交集,一个美丽善良,一个凶恶歹毒,是美与丑的对比。
后来,卡西莫多因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美拉达而惨招鞭刑时,爱斯美拉达竟垂怜于这个丑陋而又对她凶恶的人,不顾众人的眼光为他送水。
这个举动使二者间建立起了无形的联系,唤醒了本性不坏的卡西莫多内心深处潜藏的善,并使他逐渐用后起的善掩盖被副主教克洛德所同化的恶,以至于后来多次倾力营救爱斯美拉达脱离险境。
善化后的卡西莫多虽容貌无改,但和爱斯美拉达拥有了同样至善至美的心,这为我们对人物的审美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摘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主要代表作品,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
他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将人物的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文分析了《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对其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美丑对照原则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艾斯美拉达的人物形象分析艾斯梅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少女,她善良美丽,由于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不幸的命运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歧视,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心肠。
对于爱情她显得是那样的纯洁和单纯,当法比救下她的时候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她有宽容的胸怀即使别人伤害过她,但出于爱心也会不计较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格兰古瓦将要被乞丐国王绞死的时候,艾丝美拉达为了救下他就承诺要嫁给他,但格兰古瓦想要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艾丝美拉达却平静地拒绝了他说:“我只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人。
”和他结婚是为了救他的命,他们之间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对于克洛德的求爱,她直接地予以了拒绝,当她在监狱里克洛德欺骗她说法比已经死了,让她不要再幻想别的男人了,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说:“如果他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呢?”。
在绞刑架上,克洛德告诉她说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被释放重获新生,她说:“对于你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对绞刑架的厌恶”,最后她宁愿选择死亡也没有屈服于克洛德。
对待卡西莫多她以德报怨,在他接受刑罚口渴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勇敢站出来帮助了他,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他的爱心,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下来,正是艾丝美拉达的无私爱心,我们才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品质,但容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没有在一起。
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
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摘要]:对照手法的运用常能凸显差异,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的剖析,旨在理清人物之间、人物自身肉体和灵魂的差异和矛盾,感受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精神。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人物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表现力。
小说以至善至美的爱斯美拉达、邪恶的克洛德和丑中显美的卡西莫多三者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展现了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雨果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场景有机连缀起来,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打破传统观念中美与丑的绝对对立,使美丑事物相依相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组人物对照。
一、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热情活泼,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简直是善的化身。
小说通过面貌各异、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克洛德、加西莫多、弗比斯和甘果瓦对她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展示他们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与爱斯美拉达的性格和一系列品质形成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
1、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都是孤儿,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最初他们两人毫无交集,一个美丽善良,一个凶恶歹毒,是美与丑的对比。
后来,卡西莫多因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美拉达而惨招鞭刑时,爱斯美拉达竟垂怜于这个丑陋而又对她凶恶的人,不顾众人的眼光为他送水。
这个举动使二者间建立起了无形的联系,唤醒了本性不坏的卡西莫多内心深处潜藏的善,并使他逐渐用后起的善掩盖被副主教克洛德所同化的恶,以至于后来多次倾力营救爱斯美拉达脱离险境。
善化后的卡西莫多虽容貌无改,但和爱斯美拉达拥有了同样至善至美的心,这为我们对人物的审美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完整版)《巴黎圣母院》对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简述雨果对于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运用。
在这部小说中,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创造了异乎寻常的人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雨果对对照原则的实践,主要体现于下述两个方面:(一)情节场景的对照①情节上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所构成,最后出现的悲剧性结局与开头的喜剧性场面遥相呼应,所有情节都处在鲜明、强烈的对照之中。
综观《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发展,纵横跌宕,曲折纷繁。
爱斯梅哈尔达时悲时喜,时而厄运临头,时而绝处逢生.她的每一次遇险与得救的前因后果,都具有明显的对照性质,善恶两种势力的尖锐冲突,则在层层的对照中愈演愈烈,显示出各自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内容。
②场景的对照: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首先有两个王朝的对照:一个是以路易十一位代表的封建王朝,另一个是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们的“奇迹王朝".也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在“怪厅"里,贫民的头领按照自己的法律审判甘果瓦,立法、司法都公正严明,审理过程井然有序。
而宗教法庭对爱斯梅哈尔达的审判,则随心所欲,故意制造冤案,草菅人命.还有两种演出场景的对照:宗教神秘剧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爱斯梅哈尔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叹为观止。
总之,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贯穿于《巴黎圣母院》之中。
它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而且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二)人物形象的对照人物形象的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
作家通过爱斯梅哈尔达与四个男性人物的相互关系的描写,以及彼此的强烈对照,展示出四种不同性质的爱,给人们划出了爱情、婚姻、情欲的美丑、高下的界限.1、她与四个男性人物的对照在《巴》中,女主人公是美的化身,善的集中体现,实现了体态美与灵魂美的高度统一,表和里的高度统一。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美丑对照描写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美丑对照描写1、相关定义1.1、描写女性语汇概念的界定描写女性的语汇包括四个小类:描写女性的成语、描写女性的谚语、描写女性的歇后语、描写女性的惯用语。
描写女性的语汇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静态描写与女性有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其内涵也是相当丰富,可以是描写女性的语汇,例如”红颜薄命”、”豆蔻年华”、“ 白酒红人面,美色动人心“、” 芙蓉白面,尽是带玉的骷髅;美艳红妆,亦系杀人的利刃”、“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女人心,海底针——又利又毒”、”解语花”、” 好花插在牛粪上”。
也可以是与女性故事相关的语汇,例如”河东狮吼”、” 截发留宾”、” 君王爱馆娃”、”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东施登珠峰——丑到极点”、” 陈世美不认秦香莲——喜新厌旧”、“ 病西施”、”当红娘”。
也可以在词中涉及到女性的语汇,例如”二八佳人”、”女中丈夫“、” 女儿瞄着娘的影子长”、”女儿是娘的挂心钩”、” 大姑娘绣花——细功夫”、” 东家的老寡妇,西家的老绝户——孤的孤,苦的苦”、” 三伏嘲新妇,三年嘲寡妇”、” 寡妇做好梦”。
21.2、细节描写的概念与功能定位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单位。
细节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生动、真实、细小的环节, 是最能体现事物典型性和独特性的元素。
[1]鲁迅先生认为,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细节原是文学创作的术语,但在新闻报道中,也受到广泛的重视。
当然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中的细节有所不同,前者更要求绝对的真实。
新闻报道如果没有细节就失去了底蕴和内涵。
一篇新闻,如果只有事实的陈述而缺乏细节的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而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只能像雾中的花、远处的山,似乎是隔了一层似的,难以吸引、打动、感染受众。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表现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读书心得——《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体现
读书心得——《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体现《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里程碑,其文学价值十分高,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家雨果以深刻真挚的感情来对美与丑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进而成功塑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故事人物形象,并且将作者自己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极致。
他不仅对中世纪宗教的虚伪性进行了批判,还深刻揭露出当时封建统治的昏庸黑暗。
本文主要研究该作品中美与丑的体现。
一、《巴黎圣母院》概述《巴黎圣母院》是作家雨果所作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题材小说,其主要是通过借助历史题材来反映出现实生活状态,此作品的背景是中世纪时期封建制度的巴黎,描述发生于十五世纪法国的故事[1]。
在小说中,对中世纪巴黎的风貌,尤其是对巍峨的圣母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说其是中世纪的巴黎心脏,是封建国家的权威象征,同时在情节上却为所有矛盾汇合点。
作者雨果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出发,对封建王朝的上层社会相关人士的丑恶进行了揭露,同时,还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对一流浪汉所聚居的乞丐王国进行了虚构,对下层平民高尚的品德进行了描绘赞扬。
作者运用其浪漫主义美丑对照的手法,将善恶、美丑、崇卑通过对照进行了鲜明的呈现,同时作者对故事的时间、发生的环境、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夸张,进而呈现出强烈对比的效果。
二、《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体现(一)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1.人物外貌与内心美与丑的对比在作品中,名为爱丝梅拉达的女主角是一位热情可爱与美丽善良的少女,她为了救名为甘果瓦的诗人,没有丝毫犹豫的和当时两人还陌生的甘果瓦成为名义夫妻,且还不计前嫌在刑场上为卡西莫多去送水,对爱情十分忠贞,体现出了自身的美与善,实现外表美以及心灵美的有效统一,也体现出作者理想的真善美[2]。
而作品中的卡西莫多,代表了外丑内美形象,他集合人们想得到和想不到的一切丑陋于一身,但是在他那奇丑无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知恩图报和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他对爱丝梅拉达的爱是永恒且执著的。
《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体现
《巴黎 圣母 院>>中美 与丑 的体现
◎高琼芳
(铜仁学院 ,贵 州 铜仁 554300)
《巴黎圣母 院》是 19世 纪文坛 巨匠、法 国著名浪 漫 主义作家维克 多·雨果创 作的一部经 典代表作 ,在 作 品 中,雨果运用“美丑对照 ”原则来 塑造人物形 象 、 展 现故事 情节 ,体现 了“丑 就在 美的 旁边 ,畸形 靠近 优 美”的艺术主张 。_J 美丑对照原则通过美与丑之 间 的对 比不仅能够使美 的更美 、丑的更丑 ,而 且还能产 生一种震撼人心 的力量 ,使 美产生 更强烈的感染 力 , 引导人 们追 求“崇高 的境界 ”。在《巴黎圣母院》中 ,雨 果 大量采用“美丑对照 ”原则绘 制 了一 幅美与丑鲜 明 对 照的壮丽图景 ,带给人极其鲜 明的艺术 感受。
反动 ,如在 审讯 加西 莫多 时,让一个 聋子法官来 审问 他 ,答非所 问的对话 滑稽透顶 ;而对 艾丝美拉达 的审 问更是荒谬 至极 ,看似 庄严 公正 的法律 、法庭 ,实则 虚伪 、黑暗 、腐败无能 。
二 、人物形象的美与丑
(一 )艾 丝 美拉 达 与 加 西 莫 多 的 美 丑对 比 艾 丝 美 拉 达 是 小 说 的 女 主 人 公 ,是 一 位 流 浪 街 头 的舞女 ,她既 有仙女般 的容 颜 、夜莺般 的歌 喉 、妩 媚的身段 、优美 的舞姿 ,而且还心地 善 良、乐善好施 、 同情别人 的不 幸、驱散人 们的忧愁 ,她 的美是 内外兼 容 的美 ,具 有强 大的 吸引力 ,她就 像天 使一样 ,无论 走到 哪里都散 发着太 阳般 的光 芒 ,抚慰 着人 们的心 灵。艾丝 美拉 达是作者倾心打 造的一个 “善与美 ”相 结合 的完美女性 ,是作者理想 美的化 身。 在作 品中,加西 莫多是一个奇 丑无比 的人 ,他差 不 多就是 一个 滑稽的 “打碎 了而没有拼 拢好的 巨人 像 ”,马 蹄形 的嘴 巴 、四面 体 的鼻 子 、参 差不 齐 的牙 齿 、小小 的左 眼 ,还 有被 大瘤 完全遮住 的右 眼 ;不仅 如此 ,他还是驼背 、耳聋 、跛脚 ,可 以说他就 是一个集 各种丑于 一身的“怪 物”。[z 虽 然加西莫 多外 貌十分 丑陋 ,但 内心 却是异常善 良 ,只要别人对他 有一点 好 ,他就会 回报 别人 千万倍 。他将对他有养育之恩 的 教会副主教 克洛德看成主人 ,对他 无比感激和忠心 , 只要是养 父吩咐的事情他就会 尽心地做 好 ,不管这 件事是对 是错。加西莫 多虽 然身残貌丑 、五 官不全 , 但却拥 有最高尚 、最完美 的灵魂和最真 挚的人类情 感 。艾丝美拉达不嫌弃他 的丑陋 、不 顾忌他是 受刑 的 “罪犯”,在众 目睽睽之下给他 送去生命的甘泉 ,艾 丝 美拉 达的举动唤醒 了加西莫多沉 睡的爱情 ,他要 以 生命 来保 护艾丝美拉达 。为了保护艾丝美拉达 ,他 睡 在她 房门外的地板上 ;得 知艾丝美 拉达 因深爱法 比 不开心时 ,他 忍受 着 内心 的痛 苦为她去寻 找法比 ;当 得知陷害艾丝美拉达 的人是 自己的养父时 ,他 毫不 犹豫地将其从钟楼上 推下 ;艾丝美拉达死 后 ,他 守着 心 爱的人死去 。这种 无私 的、超越 生死 的爱是最 理 想 、最 富有浪漫气息 的爱 。在这里 ,作者 以夸 张的手 法将美貌无 比的艾丝美拉达与奇 丑无比 的加 西莫多 放在一起 ,既 以鲜 明的对 比阐释 了作者提 出的“美丑 对照”原则 ,以加 西莫多丑陋 的外貌衬托其美 好的内 心 ,也 说 明了封 闭的、充满敌意 与仇 恨的教会 生活只 会使人逐渐丧 失人 性 ,而 自由、和睦的“乞 丐王朝”却 能 带 给 人 完 善 的 人 性 。
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
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由法国作家雨果所写的古典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犯罪悬疑小说之一、在小说中,美丑对照原则被广泛运用,通过对美丑形象的对比,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人性的善恶。
首先,小说中通过对女主角艾斯梅拉达和奎亚莫博两个角色的对比,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艾斯梅拉达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拥有一双明亮而深情的眼睛,纯洁而善良的心灵。
奎亚莫博则是个相貌丑陋、心地邪恶的男人,他通过欺骗和迫害艾斯梅拉达,展示了自私和残忍的一面。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小说表达了美丑对于个人品质和道德的重要影响。
其次,在小说中,对美丑的描写也体现了社会的不公。
在巴黎圣母院中,美貌的教堂钟楼丑独眼怪卡西莫多被困在了钟楼中,而年轻美丽的艾斯梅拉达却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
这种对美丑形象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不公平对待。
卡西莫多只因为自己的丑陋相貌而被边缘化,而艾斯梅拉达则因为自己的美貌而备受关注和追求。
这种社会不公使得卡西莫多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也推动了他对艾斯梅拉达的迷恋和爱慕。
此外,小说还通过美丑对照来揭示人性的善恶。
在小说中,美丑形象与人性的黑暗和光明相互对应。
奎亚莫博以他丑陋的外貌和邪恶的行为代表了人性的黑暗面,而艾斯梅拉达则以她美丽的外貌和善良的心灵代表了人性的光明面。
小说通过对这两个角色的描写和对比,暗示出人性中善恶的悖论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最后,在小说的结尾,美丑对照的运用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怀疑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卡西莫多最终因为自己的丑陋和邪恶行为而死去,而艾斯梅拉达则因为自己的美貌和善良而得到救赎和幸福。
小说通过这种结局表达了对邪恶和丑陋的唾弃,以及对美与善的追求。
只有通过追求美好事物和发展良善心灵,才能真正得到救赎和幸福。
总之,《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方式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通过对美丑形象的对比,小说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平,人性的善恶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费里尼在1831年创作的史诗性的格言作品,讲述的是贝司祭和林高老师的激情纠葛和执念,揭示了爱情、布道、正义和勇气的强烈感情,以及伦理精神的深层思考。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凸显了美与丑的对照,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即贝司祭和林高老师,是这种对照原则的典型体现。
贝司祭象征着美好和恩典,一身简单素朴的盔甲,纯洁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行,他缓慢但坚定地追求他的理想,宣扬正义和爱,抵御贪婪的敌人,拯救巴黎圣母院的恩情。
林高老师是这段故事中最丑陋的人物,他狡猾而贪婪,邪恶而无情,唯欲谋取一己私利。
他恶劣无节,只执着于图谋权势,以获得统治地位,无罪者受到迫害,他与社会上最邪恶的势力都有莫大的关系。
贝司祭和林高老师是巴黎圣母院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的对照原则体现出美与丑的强烈对比,彰显了一个社会强烈的伦理道德。
贝司祭的美丽和勇敢对抗丑陋的林高老师的暴虐,表明了一种正义的理想。
而林高老师的邪恶行为反映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甚至可怕,具有警醒社会的重要价值。
而贝司祭的正义和恩典则提醒人们保持一种关怀和道德榜样,以维护“仁义礼智”的社会伦理精神,使之永远流传。
从美丑对照原则中浅析《巴黎圣母院》
从美丑对照原则中浅析《巴黎圣母院》作者:杨涛伟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4期摘要:“美丑对照原则”是艺术作品的一种手段,采用的突出对比法,将美丽丑陋放一起,把高尚卑鄙对比。
作用是造成读者的反差心理,让作品更饱满,增加可读性。
这一原则的使用让作品的情节可加曲折,更能“折磨”读者。
这原则是由雨果在《克论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的。
之后他在《巴黎圣母院》中大量运用这一写作手法。
在这部作品里美丑不只是简单对比那么容易,而是更多的联系、交错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冲突和矛盾。
将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世界的黑暗和光明、人性和兽性都用一种不寻常的角度置放一起,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
关键词:美丑对照原则;悲剧;爱情;人道主义《巴黎圣母院》是雨果重要的作品之一,它围绕爱斯梅拉达的遭遇来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揭露、鞭笞,对教会人士的虚伪、阴狠和贵族卑劣精神的喷击,对人道主义的赞扬。
作品同时运用了大量的“美丑对照原则”,并将这一原则用到了极致。
其中外貌异常丑陋,但内心去善良、纯洁的加西莫多,因为这样的外表,他被称为钟楼怪人。
和其完全相反的,有着好皮囊的副教主克洛德,美貌与心灵美相统一的人性的代表爱斯梅拉达。
加西莫多在小说中是极有个性且人物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所展现出的是美、丑之间的对照、冲突,他虽然没有好的容颜,但却有一颗常人无法到达的心灵度度。
同时,雨果通过美丑对照原则也突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一、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克伦威尔序言》(作者: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因为在他的思想中,其认为在大自然中,美与丑是共同存在的,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同时表现出这种两截然不同的态势,而不能只顾着如古典主义一般只描写美丽、崇高。
需要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提升丑的审美意义。
艺术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在强调两者对比、并排时,以丑的否定更肯定于美,达到具有强烈冲击作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摘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主要代表作品,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
他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将人物的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文分析了《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对其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美丑对照原则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艾斯美拉达的人物形象分析艾斯梅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少女,她善良美丽,由于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不幸的命运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歧视,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心肠。
对于爱情她显得是那样的纯洁和单纯,当法比救下她的时候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她有宽容的胸怀即使别人伤害过她,但出于爱心也会不计较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格兰古瓦将要被乞丐国王绞死的时候,艾丝美拉达为了救下他就承诺要嫁给他,但格兰古瓦想要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艾丝美拉达却平静地拒绝了他说:“我只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人。
”和他结婚是为了救他的命,他们之间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对于克洛德的求爱,她直接地予以了拒绝,当她在监狱里克洛德欺骗她说法比已经死了,让她不要再幻想别的男人了,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说:“如果他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呢?”。
在绞刑架上,克洛德告诉她说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被释放重获新生,她说:“对于你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对绞刑架的厌恶”,最后她宁愿选择死亡也没有屈服于克洛德。
对待卡西莫多她以德报怨,在他接受刑罚口渴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勇敢站出来帮助了他,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他的爱心,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下来,正是艾丝美拉达的无私爱心,我们才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品质,但容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没有在一起。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由于天生丑陋,使得很多人对他都充满了厌恶与鄙视,他天生的缺陷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惨的遭遇。
只有艾斯梅拉达和克洛德对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由于克洛德对他有收留养育之恩所以开始的时候他对克洛德十分忠诚,任凭他的指挥与差遣即使是做绑架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之事。
卡西莫多的转变是由于艾斯梅拉达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他在本质上不是邪恶的,他转变之后拥有着善良的品格,他是当时广大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作者将他塑造得奇丑无比更是为了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爱情方面和格兰古瓦相比,他是不幸的,因为格兰古瓦和艾丝美拉达还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而这对于卡西莫多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他由于自身的丑陋而产生的强烈自卑使他不敢表白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所以他将那份爱深藏在心中并转化为帮助艾斯梅拉达的实际行动。
为了爱斯梅拉达他勇于牺牲,最后也是抱着艾斯梅拉达的尸体走向了死亡。
相貌之间的差距是卡西莫多与艾丝美拉达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于他们而言这条鸿沟是难以逾越的,所以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跨越这分界线在一起。
生活中类似于卡西莫多的人会有很多,他们在面临爱情的时候往往都会因为容貌上的差距而变得自卑不敢努力去追求,通过读这部小说,尤其是对卡西莫多人物命运的了解,我们就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在外貌上不是很出众也要活得自信一些,这样的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会过得更快乐。
(三)克洛德的人物形象分析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他道貌岸然、虚伪奸诈,他迫害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
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积极上进、对人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极力宣扬教会的思想,受到了大家的接受和拥护,所以凭借上进的表现他成为了圣母院的副主教。
但教会的思想没有使他变得清心寡欲,他的心底还有私欲,直到他遇见了艾丝美拉达才使他的欲望迸发出来。
他为了得到艾丝美拉达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他对艾丝美拉达是贪婪美色欲望的体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他想得到艾丝美拉达完全是个人淫欲在指使的。
他虽然愿意为艾丝美拉达放弃一切,包括教会给他的身份和地位,但他的爱是极度自私的,他没有考虑过艾丝美拉达的内心感受。
他是教会禁欲主义虚伪的典型代表,他在一系列的做法中却与教会所宣扬的行为准则相悖。
他对艾丝美拉达的爱冲破了教会思想对他长时间的束缚,且一发不可收拾。
生活中类似于克洛德人物还有很多,为了达到个人的爱情目的采用极端的手段,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这种极度自私的做法也伤害了很多人,这种因爱生恨而造成的悲剧我们也是经常会听说和看到。
单方面强加给对方的爱是自私的,有时更是罪恶的,希望我们可以从克洛德的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法比的人物形象分析法比是皇家卫队的队长,他英俊潇洒,穿梭在上层社会之中,他非常懂得利用各种资源来为自己谋得利益。
他选择了有着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又在背地里贪恋艾丝美拉达的美貌,可以说他是一个言行不一、道貌岸然的人。
别人诬陷艾丝美拉达杀害他的时候,同时他还知道了凶手是谁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解救艾丝美拉达,任凭她被绞刑处死。
曾经他对艾丝美拉达的承诺在此刻化为乌有,爱情只不过是他欺骗别人的工具而已,在苦难来临的时候他只顾着自身的安全全然不顾他曾经喜欢地人的安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这样的人也是可悲的,因为他不懂得怎样去真心地爱一个人,怎样为真心爱的人付出一切,他也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二、《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一)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艾斯梅拉达无疑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围绕在她身边的有卡西莫多、克洛德、法比和甘果瓦等人。
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散发着至善至美的光芒,与其他人也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对艾斯梅拉达都有爱慕之情,通过他们表达这份爱的不同形式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品行,进而与艾斯梅拉达形成鲜明的对比。
艾斯梅拉达从小在吉卜赛长大,她纯洁美丽,犹如仙子一般降临人世。
在巴黎圣母院的翩翩起舞,充分将她的超凡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将形态美与心灵美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围绕在她身边的这些人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又具有一定的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要远大于他的优点,例如克洛德和法比,有些人的缺点在他的优点面前有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例如卡西莫多。
还有一点就是身份地位的不同有反映出他们不同的特性,艾斯梅拉达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在她的身上兼有着善良与美丽,像克洛德、法比都是社会上层的人员,他们拥有者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但对普通大众却缺少怜悯之心,与其光鲜的外表相比是他们虚伪狡诈的心灵。
与艾丝美拉达相比,他们是表里不一的。
与卡西莫多相比,他们之间外貌上的差距仿佛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也是阻碍了他们在一起的主要障碍,卡西莫多也深知自己与艾斯梅拉达之间的巨大差距,所以他只能默默地爱着她关心帮助她,也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消除障碍。
<!--endprint--> <!--startprint--> (二)其他人物的美丑对照首先要比较一下克洛德与卡西莫多,他们本是义父子的关系。
开始的时候卡西莫多听从克洛德的指使去绑架伤害艾斯梅拉达,他凶狠残暴,对艾斯梅拉达充满了暴力对待。
但后来由于受刑时候口渴爱斯梅拉达主动帮助了他,他发现了艾斯梅拉达的善良和美丽便在心里喜欢上了她,至此他就开始发生转变,变得商量和高尚起来,对艾斯梅拉达更是充满了关心与爱护,奋不顾身地去保护艾斯梅拉达甚至能够为她牺牲生命。
而克洛德表面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的性格充满了奸险和虚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与他副主教的身份形成鲜明的对照。
同时通过后来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的一系列迫害与卡西莫多对其奋不顾身、英勇的保护,二者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份和地位的差距、外貌的差距以及人心灵的比较都使得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批判和讽刺意味浓厚。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法比,他是皇家卫队的队长,他英俊潇洒一身军服,深受女孩子的喜欢,但他却是一个风流的伪君子。
他被克洛德所嫉妒并受到了他背后的袭击,他却侥幸没死,而爱斯梅拉达却枉死在了绞刑架上。
这样的国家败类还仍然存活在世上,与卡西莫多心地善良的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其外表的英俊与内心的险恶和卡西莫多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外表漂亮而内心险恶的人要远比没有一个漂亮的外貌而心地善良的人可恨得多,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对社会的危害其实是更大的。
法比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外貌欺骗无知少女,他追求艾丝美拉达也只是为了一时的色心而已,根本就不关心她的善良与品质,这与卡西莫多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卡西莫多在受难时被艾丝美拉达所帮助,他是被她的善良与美貌所深深地吸引,更主要的是他感受到艾丝美拉达的内心善良,看到她与那些周围人的不同,她的那份善良是那些人所没有的,所以一个只看重外貌一个注重内心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甘果瓦与卡西莫多都是受到艾斯梅拉达救助的两个人,一个背信弃义另一个却是感恩戴德加以回报。
甘果瓦贪生怕死,处处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极力使自己不受到损失和伤害,最后逃跑的时候还不忘拐走爱斯梅拉达的山羊佳利。
而卡西莫多在得知克洛德的阴谋后,义无反顾地去帮助艾斯梅拉达,他十分愤怒地将克洛德从顶楼推了下去,最后和艾斯梅拉达长眠于墓窟之中,用死亡表达了自己对艾斯梅拉达的爱。
(三)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时间的形成过程。
例如主教克洛德他年轻时候乐善好施、工作认真,对于教会他是极力地进行美好的宣传塑造,表明了他年轻时候身上有着真善美的品质,当时他的这些表现使他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当上副主教之后他宣扬教会的禁欲主义,但他却由于色心爱上了爱斯梅拉达。
他明知这样做会违反教规还仍然这样做,将他虚伪的特性表现了出来。
为达到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目的,他不择手段,控制司法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不顺从他的艾斯梅拉达送上了绞刑架。
对于埃斯梅拉达的求之不得使他变得十分的疯狂,强烈的占有欲望已经冲昏了他的理智。
通过克洛德的前后做法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宗教对于人性的泯灭和对于人正常欲望的束缚,克洛德的人性扭曲是宗教思想的作用所致,在这种人行为的对照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这篇小说的思想所在。
还有卡西莫多在开始的时候受到克洛德的指使绑架艾斯梅拉达,凶残愚笨,就像野兽和魔鬼一样。
但当他在受酷刑,口渴难耐的时候,爱斯梅拉达送了他一杯水来帮助他,他又深深地爱上了爱斯梅拉达。
这份爱使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由此变得善良、高尚,成为了爱斯梅拉达的保护者和支持者。
通过这种前后的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人性的光辉,这份光辉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品行,也歌颂了爱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另一个美丑对照的体现是人物内心与外貌的鲜明对比,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小说中用“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和七拼八凑的牙齿就像城墙垛子似得”来形容卡西莫多的外貌,可以说他是奇丑无比以至于他对自己都充满了自卑,在后面他不敢对艾丝美拉达表白就是他自卑的表现,与他外貌形成对比的是他善良的内心,当受到艾斯梅拉达的帮助之后便爱上了她,为了保护她不顾一切,即使做出很大的牺牲他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