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9f7f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5.png)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就在于我们拥有历史悠远的文化底蕴,而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五千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文化自信深厚的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纵向时间脉络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的奇迹;从横向文化内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相较于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文化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之同步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增强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大势,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问题。
过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新闻、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传播效率慢,并且考虑到个人文化素质修养高低等问题,这些单一的宣传方式无法满足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期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纷繁复杂,但互联网和其他诸如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消费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有些甚至脱离人民群众。
新媒体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不当使之达不到预期效果,新型媒体行业在宣传过程中动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产生偏颇和误解,动摇了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https://img.taocdn.com/s3/m/9116bf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3.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bc5fa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4.png)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a9723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d.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
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2023年河北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河北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9afe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4.png)
河北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
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比如看了《窦娥冤》或者《奥赛罗》的演出,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
在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可怕的事件发生。
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还要献出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正直的奥赛罗中了奸计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之所以能产生美感的解释: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模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与“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是,“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
第一、二两点讲的是普遍性艺术规律,并不仅限于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它所讲的正是悲剧美感的问题。
这里说,看悲剧会引发我们的悲悯和恐惧之情,并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又说对这些情感进行“体验”,从中得到快感。
“疏泄”本是古希腊的一种医疗手段,就是把体内可能导致病变的郁积之物疏导。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d8725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5.png)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由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
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日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
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
有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国遗迹。
”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
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
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
二犯在重名。
“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c94e5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5.png)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
"这是汉代思想家扬雄的话,其中阐明的中国人关于天人关系的看法,有普遍意义。
中国艺术在天人交会的基础上谈创造。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在园林建造上体现的最明显。
中国园林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得自然之趣,体现自然的意味,所谓“庭前草不除”,这是中国造园的最高境界。
西方园林是人工的,多几何构置,铲平山丘,人造喷泉,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中国园林是自然的,多曲线,野趣天成,寂寂小厅,闲闲花草,曲曲细径,溶溶绿水。
西方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欣赏秩序,对称,整齐;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欣赏大自然的内在秩序和节奏。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
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所以传统建筑中一开始以建筑各种神庙为主。
而在中国,开始时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神权也依附、从属于皇权,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
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理想寄托于现实世界。
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选择可以腐朽的木材与土地的衍生之物做材料,而很少选择使用不会腐朽的石头。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153f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c.png)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26届)语文试题说明:1.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
在这幅近12米的长卷中,王希孟主要运用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以细腻的工笔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海、点缀其间的村舍、江中独钓的渔翁和挺拔秀丽的松竹。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场视听盛宴掀起了文化自信的国潮热,引发了一轮对“青绿腰”的模仿热,影响力覆盖全民。
《只此青绿》打破了赏画的平面视角,用多维的舞蹈语言和舞台空间让《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活”了起来。
青绿女子刚柔并济,舞姿翩跹,曼妙的“青绿腰”将古典式的奇幻美学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获得了私享画作的沉浸感。
这独特的沉浸式“赏画”方式重塑了当代观众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体验,这“复活的艺术品”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时空穿梭机,让观众穿越时空与画家王希孟对话,走进王希孟的心路历程,走进北宋工匠艺人们的生活。
这种赏画经验的革新,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守正与创新都是古典题材舞蹈创作者们的共识。
“守正”体现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上。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丰沛源泉。
而“创新”则是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舞蹈技巧等舞蹈要素的“文化性”上进行的想象和开发。
《只此青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做出了一次成功探索。
思考大众对“青绿腰”动作的模仿热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大众对传统文化表达喜爱和认同的质朴方式。
他们通过对“险峰”动作形态的模仿,再现了自己心中对于“气韵山河”的想象和价值认同。
单从舞蹈动作层面来看,“青绿腰”并不属于舞蹈中的典型技巧动作,但它却能够成为一种符号,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进入大众的认知。
山东省青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fcf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3.png)
青岛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3.4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请考生答题前先看清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或说明。
)试题答案全部答到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戏剧经典,总是以令人难忘的经典艺术形象征服读者、观众,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
回顾中国文学史,大量传世经典之作往往与经典人物形象合而为一、彼此成就,小说、戏剧尤为突出。
大约在金元之际,元杂尉形成并逐渐流行起来,而关汉卿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专业编剧队伍的出现,使人物刻画实现了新的突破与提高。
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对主人公窦娥的塑造可谓登峰造极。
这样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之所以流传至今,原因在于作者借“窦娥”之经历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抨击了封建社会对贫苦老百姓的残酷压迫,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公平秩序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我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古代小说作品莫过于“四大名著”,它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丰富的人物图谱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智慧多谋的诸葛亮、宽厚仁爱的刘备、雄豪奸诈的曹操……这些“脸谱化”“类型化”的极致刻画成为某种典型形象的代名词,一直为后世传颂。
而《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评),无论是108位梁山好汉,还是高俅等大小人物形象,其身份、经历、说话习惯等各有特点,人物的丰富性也有明显体现,比如鲁智深虽暴烈,却常常粗中有细、机智过人。
到了明清,《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掀起了白话小说流行新高潮,尤其在神魔刻画、人物的成长描写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史,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早期共产党人就对文艺工作格外重视。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962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3.png)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fb03c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b.png)
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00——12: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题号12478912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过年期间,汽水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所有汽水瓶的底部都是五瓣花的形状?有人说,这就是为了少装点饮料,或者是为了形状好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追溯汽水瓶的历史,我们发现,早期的汽水瓶是玻璃材质,采用平底设计。
然而,使用过程中发现平底的瓶子特别容易倒塌,不仅不稳定,而且倒塌时振荡的瓶身还容易使碳酸气泡逸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不同的底部形状。
在1978年,世界第一次出现PET材质的可回收塑料瓶子,底部采用五瓣花形状设计。
时至今日,五瓣花形底部的塑料瓶包装汽水仍然畅销全国,这种设计也被证明了是最理想的选择。
从化学角度来看,碳酸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极不稳定,在经过外部摇晃或存在明显的温度变化时,二氧化碳气体会大量逸出,从而造成密闭的饮料瓶内气体体积剧烈增大,对瓶身产生巨大压力。
另外,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塑料包装的汽水瓶瓶底通常印刷有“PET”的材料标注。
与玻璃材料相比,PET材料硬度很低,受强压会更容易发生破裂或爆炸,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瓶内压力要通过凹入式设计在瓶底分散平衡。
五个凸起的结构可以将外部施加的压力分散到更大的表面积上,从而降低了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减轻了瓶底的压力负荷,使得汽水瓶在外力搬运或者人为摇晃时可以更加稳定,不容易爆瓶或者漏气,从而延长汽水的保质期。
并且塑料瓶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横跨南北,运输过程中温差巨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瓶身的坚固。
当然,五瓣花形的底座从力学角度上分析也能看出具有更稳定的放置效果。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ec8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b.png)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
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67906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8.png)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B(张冠李戴,“传播学家桑斯坦”错,原文: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
)2.C(“不会阻碍”“还能帮人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错,原文: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
)3.D(A.综合各家平台优势的营销方式,并未体现筑起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
B.该观点答非所问,提出的是打破“过滤气泡”的方法。
C.“父母师长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特长,不是令孩子生活在“网络泡泡”之中。
D.“为用户随机推荐热门文章,并记录用户阅读情况”是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属于“过滤气泡”。
)4.C(“……说明用户兴趣对微博个性化推送未产生影响”错误。
由“中立账号反映了未经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微博对信息内容的初始偏好”可知,个性化偏向超过中立账号,则说明微博根据用户兴趣进行了个性化推送,用户兴趣对微博个性化推送产生了影响。
)5.原因:①与算法推荐技术有关。
②与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有关。
③与社会结构和权力相关。
如何摆脱:①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
②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
③最后还要不断提升个人媒介素养,主动改变信息获取方式。
(原因每点1分,如何摆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C(“因不经常骑马造成了对骑术的恐慌”错)7.D(“象征了马的作用由大到小的变化”错)8.①环境烘托。
用环境的开阔映衬骑马少年从容的气度。
②侧面描写。
用马的速度变化表现少年驾驭技术的娴熟。
③正面刻画(或动作描写)。
“离开马鞍”“匍匐马头”等动作,直接表现少年马上矫健的姿态。
(5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9.①“马”代表了古老的游牧生活方式,能唤醒人们对游牧基因、草原文化的回忆与热爱。
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
![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6609b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c.png)
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荼,苦荼也。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
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
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
2、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4、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6、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
7、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
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8、武夷岩茶。
产于武夷山。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9、安溪铁观音。
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10、普洱茶。
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eda8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4.png)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近来,《典籍里中国》这一电视节目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牢牢地“圈住”了亿万粉丝,赢得社会不同观众群体__________。
优秀典籍中蕴含的深邃的中华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诸多__________的典籍,成为《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创作__________的精神宝藏。
这类文化综艺节目注重内容思想深度的挖掘,其艺术呈现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创新。
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采用AR等现代科技、穿越古今的“双向互动”等诸多艺术手法,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天工开物》篇中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心愿与今日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__________,观众仿佛置身于“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的场景,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交口称赞流传千古取之不尽交相辉映B.拍手称快彪炳史册取之无禁交相辉映C.拍手称快流传千古取之不尽相映成趣D.交口称赞彪炳史册取之无禁相映成趣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B.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C.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以上。
D.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201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c.png)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学说的重点。
在儒家看来,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而仁爱的。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
何谓“仁”?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
”“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
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有身体、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在于人应当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就是所谓的“礼”。
儒家并不认为一个人天生就是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儒家把这一过程称为“成人”。
道家也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与儒家强调人应当做什么不同,道家强调人不该做什么。
不做什么,即“无为”。
但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是简单地不做事,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为”不是两个字,而是三个字,是“为无为”。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无为,事无事”的意思,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没有做事,而是做了一个“无为”,做了一个“无事”。
“无为”也是一种“为”。
所以,“无为”不是消极意义上的不做事,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不做事,是不做不该做的事。
不做不该做的事,甚至比做该做的事更为艰难。
道家甚至不反对“为”,道家反对的是“争”。
道家崇尚的最高的人格境界是“为而不争”。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而不争”与“利而不害”是连成一片的。
“利而不害”是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原则。
“为而不争”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而这两个基本原则,都源自老子对于水的感悟。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aa6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3.png)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没有德,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要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时代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的热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以报国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持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启发式教育,增加吸引力、趣味性,不断在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班级学号姓名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卷纸及作文)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甘霖(lín)亘古(gèn)嗤笑(chī)鞭笞(tái)....B.泅水(qiú)玷辱(diàn)蹩(bié)进黑黝黝(yǒu).....C.拓片(tuo)竹篁(wáng)脑髓(suǐ)莞尔(wǎn)....D.悚然(sǒng)苍颉(jí)银镯(zhuó)蹙缩(cù)....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涸辙之鲋嬴粮景从惴惴不安牛山濯濯B .戳穿阴谋仓皇失措为虎作伥天崩地坼C .残羹冷灸飞扬跋扈瞠目而视走头无路D .殚精竭虑矫首遐观哀声叹气墨守成规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迅速扭转年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③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A.启用篡改匠心独运 B.起用篡改独树一帜C.起用窜改独树一帜 D.启用窜改匠心独运4.依次添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也真怪,在最晴朗的日子,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鹿皮套子里;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A.即使也而且就 B.如果也同时就C.如果那么并且就 D.即使就而且同时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B.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C.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
....D.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想好了办法,脸上却无动于衷。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B.建议有关部门能否考虑设立租房介绍所,使动迁居民能租到临时房屋。
C.他背着处长和副处长私自收受承包商馈赠的高级礼品。
D.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变成人了?7、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那么另一联内容是什么,属于哪一联?()A.下联德性详明品节坚定B.上联德性详明品节坚定C.上联品节坚定德性详明D.下联品节坚定德性详明8、下列每个加点字的活用现象都不一致的一项是()A①席卷天下②赢粮而景从③内立法度④吾得兄事之....B①沛公军霸上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策扶老以流憩④籍吏民....C①会盟而谋弱秦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臣活之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履至尊而制六合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9、下列各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 悟/已往/之不谏C寓形/宇内/复几时 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第II卷(共82分)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每格0.5分).1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作者理想政治境界句子是,。
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3、《师说》中阐述老师作用的句是。
14、《阿房宫赋》中说明“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依据是,,,。
15、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16、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17、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18、我国的成语源远流长,许多来自于古书,请举出出自《鸿门宴》中的两个成语:、。
19、此地有,茂林修竹,,映带左右。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8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2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大,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0、文中“他占有,挑选。
”一句中,“他”指的是:(1分)21、引文中用的最多的论证方法是:。
(1分)22、文中“大宅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比喻什么?(2分)“大宅子”比喻,“鱼翅”比喻“烟枪、烟灯”比喻,“姨太太”比喻23、文中“孱头”、“昏蛋”、“废物”所采取的态度分别是:(3分)“孱头”“昏蛋”“废物”24、文中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分)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8分)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王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
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2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1) 相去四十里 ( ) (2) 张良入谢()(3)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26、与“大王来何操?”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沛公安在?B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C.客何为者? D 壮士!能复饮乎?27、将文中两个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2)道芷阳间行译: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8-31题(8分)我想做奴才消灭了剥削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但奴性却并没有因此消亡殆尽,奴性的土壤依旧是不贫瘠的,奴性在土壤里所能获得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面对种种好处,我的的确确想做个奴才。
3奴才没有思索的痛苦。
奴才不必长脑子,主子的头就是他的脑袋瓜,主子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就是奴才的晴雨表指南针,职责就是怯懦谦卑地亦步亦趋惟主子是从。
不用但心因有新思想、新观念被批判、被否定、被审查而忧心痛苦,不会因有鲜明正义感坚持独立见解而遭受“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命运。
倒常担心由于没有受到主子欣赏而享受青云直上的鸿运。
奴才总能吃到“美酒佳肴”。
这酒定不是第一杯,有也定不是第一口,大多是主子的残羹冷炙,但吃起来还是有点味道的。
主子有了想法不能自己跑去执行,奴才就有了用武之地,主子看着这么懂事的奴才,自会分奴才一杯羹,一块肉。
都知道《红楼梦》里的袭人是个有地位的奴才,对主子那是没有说的,获得的好处往往受他人忌妒。
赏“两碗菜”,王夫人又是赏“二两银子”的月钱,即未来小老婆身分价值。
袭人回家的气派更是赶上别家奶奶出行的阵势。
所以哥娘要赎她回家,她求哥告弟“死也不离开贾府”。
你想想,那“两碗菜”是一般的菜吗?“二两银子”是一般的银子吗?没了这些好处,袭人早夹行李卷了。
当初,刚读《红楼梦》时十分羡慕能做个大观园小姐,没这个福份,认命退而求其次做个奴才吧。
做奴才的另一个好处是身体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奴才必须时刻听从吩咐,主子的身体大多腹大肠肥,高血压、脂肪肝经常困扰他们,奴才就没有几个得的。
奴才深知生命在于“运动”,由于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向上运动向上攀登,赘肉脂肪尽皆消耗掉,个个身强体壮。
说奴才身体好并不是说他们是四肢发达的傻子,他们也更高明。
只是用装傻装痴奴颜自贱来隐藏其聪明。
历经千锤百炼,奴才的腰是柔韧的,膝盖是弹性的,脸是灿烂的,胃口是大开的,喉咙是清脆的。
还有一个好处是不必承担责任。
奴才无自我意识,遵从紧跟照办的原则,一旦出现问题,“这是上级××定的”“我是执行者”。
推得干净利落,根本不用担负重于泰山的责任,无论换了哪个主子奴才都不必为责任而扪心自问。
没有责任的日子是轻松自在的。
奴才的好处真是很多,让人眼红得发紫,怎么想怎么都想去做奴才。
可考虑到奴才也有许多的难处,比如唯唯诺诺毫无自已,苟苟且且谨小慎微,屈膝磕头不能补钙,要拿自己当条狗,等等等等,就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况且现在是没有奴才也终将消灭奴性的社会,想想罢了。
28、作者想当奴才的理由是什么呢?(2分)29、理解“但奴性却并没有因此消亡殆尽,奴性的土壤依旧是不贫瘠的,奴性在土壤里所能获得的好处还是很多的”中“土壤”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30、本文写作的主旨是什么?(2分)3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两项是(2分)()A、中举《红楼梦》里袭人的例子是要说明,奴才要是死心塌地效忠主子,主子是不会亏待奴才的。
主子对奴才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奴才的表现。
作者是在向所有的奴才推广袭人的成功经验。
B、“奴才深知生命在于‘运动',由于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向上攀登,赘肉脂肪尽皆消耗掉,个个身强体壮。
”这句话中“运动”一词在文中有走关系、拍马屁的意思。
C、作者不仅看到了当奴才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了做奴才的难处,他最终表示自己不想当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