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医德故事
中国古代名医妙手疗疾故事三则
中国古代名医妙手疗疾故事三则作者:陈丽华编辑/李邦源校对/江小鱼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古代名医运用高超的医术为病人妙手回春的故事,不但向世间展示了神医们不可思议的传奇医术,也体现了他们的崇高医德和普世情怀,很具教育意义。
华佗:妙方化解婆媳矛盾相传在华佗的故乡沛国谯都有一户人家,婆媳长期不和,遇到一点小事就打得不可开交。
有一天,婆媳大吵一顿过后,媳妇来找华佗,要求神医给她配一剂毒药给婆婆吃,并且在事发后还无法验出死因。
华佗深知事态严重,又不便直说,只得写了一个处方给媳妇:“葛根熬鸡汤,每日服三次,用心伺候好,百日见阎王”。
华佗还仔细叮嘱媳妇每天一定要和颜悦色地亲自把药端给婆婆,否则药方就不灵验了。
99 天过去了,媳妇又来找华佗,这一次却是向华佗索取解药的。
她说婆婆服用了华佗开出的毒药方后一反常态,不但不再对自己恶语相向,还经常主动帮她做家务,有好吃的东西也会想着媳妇。
如此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婆婆,媳妇又怎么会忍心毒死她呢?明天就是婆婆毒性发作“归天”的日子,所以媳妇来求华佗救婆婆一命。
华佗听后满口答应,马上给出了“解药”:“葛根熬鸡汤,解毒最灵光;每日服三次,长寿又健康”。
原来,“葛根熬鸡汤”根本不是什么毒药,而是滋补身体的佳品。
婆婆吃了之后身体越来越好,婆媳关系也变得和睦融洽了。
钱乙:黄土救活太子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
有一次,宋神宗的太子生了急病,浑身抽搐,神智不清,请了很多名医都不见效,有人向皇帝推荐了钱乙。
可是由于钱乙长得瘦小枯干,貌不惊人,宋神宗并没有把钱乙当回事。
尤其看到钱乙在为太子诊视过后居然开出了“黄土汤”这个奇怪的药方,更是大为震怒,甚至准备惩处钱乙,可钱乙却不慌不忙地向宋神宗解释了自己所开药方的理由。
“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的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神宗觉得钱乙说的有几分道理,便慢慢打消了疑虑。
他命人从灶中取了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放入药中一起熬煎。
古代中医故事
古代中医故事在古代,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医师的医术和医德,更展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古代中医的一些动人故事吧。
故事一,扁鹊救燕国。
相传在古代,燕国有一位国王得了重病,病情非常严重,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就在国王绝望的时候,一位名叫扁鹊的中医师出现了。
扁鹊以他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成功地治愈了国王的病,使国王康复健康。
国王对扁鹊感激不已,不仅重金酬谢他,还授予他很高的官职。
扁鹊不为名利所动,他用自己的医术和医德,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成为了古代中医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故事二,华佗救曹操。
在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但他却患有顽疾多年,一直找不到医治的方法。
后来,曹操听说了中医名医华佗的医术高明,便派人去请华佗为他治病。
华佗得知曹操的病情后,不仅不畏惧曹操的威势,而且竭尽全力为他治疗。
最终,华佗用他高超的医术,成功地治愈了曹操的病,使曹操康复健康。
曹操对华佗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已,不仅重金酬谢他,还赐予他很高的官职。
华佗用他的医术和医德,挽救了一位伟大军事家的生命,成为了古代中医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故事三,张仲景创立《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医术,医德高尚。
在他年轻时,曾经历了一次生死之间的病痛折磨,但他坚信中医的价值,不断钻研医学知识。
最终,他成功地创立了《伤寒杂病论》,成为了中国古代中医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古代中医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医师的医术和医德,更反映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医德和医风。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代中医师的医德精神,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代医生为病人着想的故事.
古代医生为病人着想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医生为病人着想的故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他非常关心病人,经常不收费用为病人诊治。
有一次,一个病人病情严重,当地的医生都无法治愈,华佗听说后便前往治疗。
他仔细诊断病情,开了药方,并且亲自煎药喂给病人喝。
在那个时候,药方都是用口头传下来的,华佗担心自己的药方不够完善,便在晚上偷偷去病人的房间,观察病人的反应,不断调整药方。
最终,他成功地治愈了病人的病痛。
孙思邈是唐朝时期的名医,他非常注重医德,认为医生应该以救人为己任,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一视同仁。
有一次,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请他看病,家中有一个重病的母亲。
孙思邈听了非常着急,立刻前往诊治。
由于家中贫穷,无法支付诊费,孙思邈便留下自己的钱财,悄悄离开了。
这个家庭感激涕零,一直铭记着孙思邈的恩情。
李时中是宋朝时期的名医,他非常擅长诊治内科疾病。
有一次,一个富商前来求医,他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
李时中仔细诊断后发现,这个富商是因为长期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导致的身体虚弱。
于是,他为富商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理和运动锻炼。
在治疗期间,李时中还经常去富商家中看望他的病情,指导他如何调整生活习惯。
最终,富商的身体逐渐好转,感激不尽。
这些古代医生都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楷模。
他们以病人为中心,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造福人类。
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让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
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10篇)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篇1)吴有性: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明朝末年,战争连绵,灾荒不断,疫病流行。
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疫情猖獗,延门阖户,感染者往往相率倒毙。
一般医者以伤寒论治,难以取效。
“不死于病,乃死于医”,身处那种情况下的吴有性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方,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
”吴氏因此系统地钻研古代医书,认为历代医书研究温病的太少,故而不揣固陋,大胆设想,深入观察,“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其传变之体”。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瘟疫论》,成为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继《伤寒论》之后又一部论述急性外感传染病的专著,在外感病学及传染病学领域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吴氏的医学成就与其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疫区寻求疾病之因、探求治疾病之法,奋不顾身地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与举动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
只要自己所为有利于患者便行,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福祸而左右探求为民疗疾方法的步伐呢!真可谓: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代名医事迹及医德故事(精选篇2)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古文医德故事
2006-11-142.良医救人【原文】范公讳彬①,家世业医,事陈英王为判太医令②。
常揭家资以蓄良药,积米谷。
人有孤等疾病者寓之于家,以给毡粥③救疗……活千余人,名重当世。
后有人扣门急请曰:“家有妇人卒暴血崩如注④,面色稍青。
”公闻之,遽往;出门而王使人至,曰:“宫中贵人⑥,有发寒热者,召公看之。
”曰:、“此病不急,今人家命存顷刻,我且教彼,不久便来。
”中使⑦怒曰:“人臣之礼安得如此!君⑧欲救他命,不教尔命耳阶”公曰:“我固有罪,亦无奈何!人若不救,死在顷刻,无所望也!小臣⑨之命,望在主上⑩,幸得免死,余罪甘当。
”遂去救治,其人果活。
少顷,来见王。
王责之,免冠○11谢罪,敷析真心○12。
王喜曰:“汝真良医,既有善艺,又有仁心。
以恤我赤子○13,诚副余望○14也!”(选自明·黎澄《南翁梦录》)【注释】①范公讳彬:即范彬。
公,对男子的尊称。
讳,古时对尊长不直称其名,故曰讳。
②太医令:医官职称。
掌管医药的行政长官。
事,侍奉。
③毡粥:稠粥。
④如注:好象流水。
⑤速往:急忙前去。
⑥贵人:妃嫔的称号,皇后之下即称贵人。
⑦中使:皇宫之中受役使的人,指宦官。
⑧君:对人的尊称。
⑨小臣:封建官吏和百姓对君主的谦卑自称。
⑩主上:主,指一国,或一家之主。
上,指皇上。
此指陈英王。
○11免冠:脱帽。
古人去冠表示谢罪。
○12敷析真心:解释心里的真实想法。
○13恤我赤子:怜悯我的黎民百姓。
○14诚副余望也:正符合我的希望啊。
6.徐灵胎恫瘝在抱【原文】徐灵胎①云:乌镇莫秀东患奇病,痛始于背,达于胸胁,昼则饮食如常,暮乃痛发,呼号切夜,邻里惨闻。
医治五年,家资荡尽。
秀东欲自缢②。
其母曰:“汝有子女之累,尚须冀③念。
我如我死,免闻哀号之声。
”欲赴水,其戚怜之,引来就医。
余曰:“此病瘀血留带经络也。
”……因留于家,用针灸熨榻④煎丸之法,无所不备,其痛渐轻亦渐短,一月而愈。
其人感谢不置⑸。
余曰:“我方欲谢子耳!凡病深者,须尽我之技,而后奏功。
医德故事doc
杏林春暖杏与中医有不解之缘。
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吴国侯官(今福建闽侯县)有一位名医叫董奉。
他“居山不种田,为人治病不收钱财。
只需要重病治愈者裁杏树五株,轻者栽杏树一株。
经过数年,所种的杏树竟有十万余株,这一大片杏林郁郁葱葱。
使得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
后来杏子都成熟了,董奉又在林子里写下告示,告知当时的人说:‘欲买杏不须报奉(不用告诉董奉本人),但将一器(容器)谷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
’常常有人拿来的谷子少但是拿走杏子多,这种情况下林中群虎出吼逐之,非常恐怖,那些人赶快走到路旁,把所有的杏子放下,回家取来和杏子相等的粮食。
有时有人偷杏,老虎一直追赶到偷杏者的家中,家里的人得知他偷了杏子,把杏子如数奉还,并且叩头谢过,董奉因为杏子而得到粮食,并且用这些粮食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便的人,每年布施两万余担,还能省下很多。
后来,人们将医药界的善事美谈称为杏林佳话,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誉医者的仁心仁术。
神医扁鹊扁鹊是被我国史家专门立传的第一位医学家。
他约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姓秦,又名越人,是北方渤海人氏。
据说他曾家居卢国,也名卢医。
据史传记载,扁鹊擅长各科,他行医几遍当时的中原大地,在赵国主做带下医,在秦国主治儿科。
传说中他首先在虢国行医,正巧遇上虢国国君的太子猝死。
扁鹊听说后来到宫门口问宫人:“太子得的是什么病。
”宫人回答:“太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救治无效,暴病而去。
”扁鹊在得知太子还未入殓后急忙面见国君说:“我可以治好太子的病”。
原来,他认为太子只不过是患了热气病,只要看看下身是否温暖,听听他的耳朵是否有声响,看看他的鼻子是否有扩张,就可以知道太子是否还能生还。
扁鹊来到太子身边,以针刺之,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然后用药物煮热熨暖太子两肋下,太子随即做起来,继而又调理阴阳,服汤药,几个月后,太子痊愈了。
由此,当时的天下人都说扁鹊能治死人复活,他高超的医术也不胫而走。
当扁鹊行医路过齐国时,他去朝见齐桓侯田午。
古代医德小故事
古代医德小故事导读: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古代的医德小故事有哪些?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一: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
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
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
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
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
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他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
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丈夫立即打开棺材。
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拔出来,就听到呱呱的哭声。
妇人分娩了,婴儿也得救了。
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请自到,主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了两条人命,这不是巧合,这是喻嘉言心系百姓安危的必然结果,百姓怎能不拥戴这样的名医,怎能不传诵他们的感人事迹!古代医德小故事篇二:据明代黎澄《南翁梦录》载:有一个名医叫范彬,家中世代行医,被陈英王任命为自己王府的太医令,掌管王府的医药诊病。
也就是陈英王聘用的专职医生。
一天,一个农民敲他家的门急请他出诊,说:“我家妇人生孩子突然发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发青了。
”范彬听后二话没说,拿着药箱就出门,救命要紧!正巧,刚出大门,陈英王也派人来到,说:“英王的贵妃病发寒热,命你入宫诊治。
”而范彬却说:“贵妃的病不算危急,现在有个民妇病危,生命顷刻难保,我需要赶紧去救她,一会就回来。
”宫中来人生气地说:“你要救别人的命,就不顾惜自己的命吗?”范彬说:“我这样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实在没有办法,若不急去抢救民妇,那妇人就会顷刻死去,她的生命就没有希望了,一个家庭就完了。
医德的古文
医德的古文
医德的古文可以参考《医林改错·序》中的部分内容:
《医林改错·序》
余临毕业受业于医林改错之大师,临疒者莫不称之为高人,然之有以达至于才高之地者,而而非保至仁、守礼教、言忠\义、信\耻而已也者,才德之人者亦可称善医。
则医森森以生死事,德行则其轻焉。
夫医者,人矣,而无骄横之心,无信不义之动,不思约束己身以达于和平秩序者,非是治病之人也。
事医必反是而后可以成大人,而大人者,则不世有也。
某人骤病于某园,呼之者一曰大夫,余问之曰便是否也,医者不知而往,则知其不是也。
凡事之知者前知之,遥知之;众事之前常必为之后,所谓居者必为之后者,言置身之境而为之无益也,居是时者,以生求治,此其必须者也。
余闇中之闇乱中之乱,反悔延师,其师劝余之言备、其喜劝此之喜也,余一出闇塾余跑十里,反忆前知之不方,余当时不反也已,反顾十年哀焉。
不知此必医而后遇其故而为之,众之倦其机谋而怠之耳。
呜呼皆乎不思兆民熏然之损幸医之门,废明德之士,是以千七百年之中,其身者惟数人耳。
骤病之殁之事亦绝殆矣。
佞人忠舶善辨之人胆气之人和平之人,虽有数者,医德之人乃一人优。
文化之时不可得,桃李之声未老,惜也。
《医林改错·序》中的这段古文描述了医德的重要性,医学领
域的专业人士要具备才德兼备,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守德行,做到仁心仁术、守礼教、言行忠诚、守身耻辱。
医生应
该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不能滥用自己的技术和地位,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的医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善医。
历代名医医德
历代名医医德故事历代名医医德故事中医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医的魅力与光辉并不仅仅来源于她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还有就是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医德!医德的发展是与医术一起发展,传承至今的。
纵观古今中医各家,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德艺双馨之医家,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医乃仁术,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捍卫着医道尊严!我们从以下五位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医家中便能浅析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医德内涵。
孙思邈:患者如至亲,同行勿相轻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
他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等景仰的修为。
在孙思邈所言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视患者如至亲的接诊态度。
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医学是一门救人的学问,医生是一个救人的职业,如果你不把患者视为至亲,那么你何以会竭尽全力地去进行救治而心底无私呢?其二,我们的收入来源于患者,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患者无疑堪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衣食父母。
葛洪:让贫困低薪阶层轻松廉价地用药晋代名医葛洪鉴于以往“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的情况,决心“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
由此可见,葛洪作为一名医生是很关注贫困、低薪阶层人民的,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不辞劳苦,编著成《肘后备急方》,里面的方药物美价廉,文字朴实易懂,从现在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本家庭用药手册。
这种处处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赞许。
喻昌:对患者诚心、耐心,患者才会与你交心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医生为患者诊疗时诚心不足、耐心不够,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的情况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虽然患者有时在接受医生诊疗期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和医生配合,但是明代名医喻昌认为,“然敬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此宜委屈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
写给医生的文言文故事
写给医生的文言文故事1、《医人》唐代:苏拯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白话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
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
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
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2、《赠李德成(德成善医)》唐代:吕岩(吕洞宾)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白话译文:高坐在九重宫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诸侯们,都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个身穿布衣,能够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为他已经放弃了人间的执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运,都不受这个人世间所限制了。
3、《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本草有折衷,儒医功用深。
何须九折臂,费尽一生心。
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
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
白话译文:本草能调和各方面使之适中,儒医的医术高深。
何必要多次折断胳膊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费尽一生的心力。
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
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4、《赠针医范秀才》宋代:戴表元不但针经熟,言谈语语真。
练形如铁佛,信手合铜人。
秘摄鱼千里,空飞鹤当轮。
功成倘相挟,平地脱风尘。
白话译文:先生不但针经熟练,言谈也是句句真切。
练形像铁佛一样,信手之间就能合上桐人。
可以用针射到好远的鱼,空中的飞鹤也能射中。
功名成就倘若相挟,必然能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5、《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代:刘禹锡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白话译文:像我这样的一介病夫,还惊动了诸位贤者,老远地赶来看望。
客人来了赶紧烹上好茶,用净水把坐席打扫干净。
自己身体病弱,如芭蕉一样空了,走点路都离不开拄杖。
他们善治一切众生烦恼病,对于我这个病夫,自然能向他们乞讨一丸治病之药。
华佗廉洁行医典故概括
华佗廉洁行医典故概括华佗可是咱中国古代超级有名的神医呢。
他的廉洁行医故事可多啦。
一、华佗看病不论贫富华佗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很多医生会看人的身份地位来决定怎么治病。
但华佗可不是这样。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的穷苦百姓,只要来找他看病,他都会尽心尽力。
比如说,有一次一个很有钱的富商来找他,这个富商觉得自己很有钱,就想给华佗很多钱,还想让华佗先给他看病,不用排队啥的。
华佗就很严肃地跟他说,在我这儿,没有什么贫富之分,大家都是来看病的,都得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
然后还有一次,一个穷苦的农夫生病了,连看病的钱都凑不齐。
华佗不仅没有嫌弃他穷,还免费给他看病,还送了他一些药。
华佗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眼里,病人就是病人,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二、拒绝权贵的贿赂当时有一些权贵,他们想让华佗专门为他们服务,就给华佗送很多贵重的东西,像金银珠宝啥的。
华佗可是一点都不动心。
他心里想的是,自己要是接受了这些东西,那就违背了自己行医的初衷了。
他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而不是成为某个权贵的私人医生。
有一个大官,他得了病,派人来请华佗。
华佗去了之后,把大官的病治好了。
大官很高兴,就拿出好多财宝要送给华佗。
华佗就婉言拒绝了,他说自己治病救人是本分,不需要这些额外的赏赐。
这个大官就很不理解,说华佗傻,这么多财宝都不要。
但是华佗根本不在乎,他还是继续自己的行医之路,去给那些真正需要他的人看病。
三、不贪图虚名华佗虽然医术高超,但是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名声看得很重。
他不会为了出名而去做一些违背医德的事情。
他只专注于自己的医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治病救人的能力。
他在各个地方行医的时候,总是很低调。
他不会到处宣扬自己治好了多少多少人,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声而对病人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他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天使一样,在人间传递着健康的福音。
华佗的廉洁行医,真的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超级好的榜样。
他的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医者应该有的品质。
在现在这个社会,虽然我们的医疗环境和华佗那个时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种廉洁、公正、不贪图名利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历史上关于医生的典故
历史上关于医生的典故医生,作为人类健康的守护者,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尊敬。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医生的感人故事和典故。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医生的医术和医德,也传递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望。
一、医术高超1. 华佗再世:形容医生的医术高超,如同古代神医华佗一般。
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精通外科、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其医术之精湛被誉为“神医”。
2. 扁鹊重生:出自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
扁鹊精通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能准确地判断病情,治疗手段也十分高明。
二、医德高尚1. 悬壶济世:形容医生怀着仁慈之心,治病救人,无私奉献。
悬壶是古代医生出诊时所挂的药葫芦,成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象征。
2. 仁心仁术:指医生怀有仁慈之心,技艺高超。
形容医生不仅医术高超,更有一颗仁慈之心。
三、妙手回春1. 杏林春暖:源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故事。
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只要求病人康复后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
数年后,其住宅变成一片杏林,春日暖阳照在杏林上,给人温暖和希望之感,因此被用来形容医生医术高超。
2. 橘井泉香:来自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
苏耽用橘叶和井水治疗瘟疫,橘井泉香后用来赞美医生医术高超,能救死扶伤。
四、救死扶伤1. 药到病除:形容医生开的药非常有效,一服药下去病就好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擅长诊治各种疾病,尤其擅长用中草药治疗。
他的药方往往能药到病除,使病人迅速康复。
2. 华佗切开痞块:这个典故源于华佗。
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外科手术的先河。
据传他曾为一位将军的腹部痞块成功进行了手术,使将军恢复健康。
这个故事展示了华佗高超的医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李时中巧治眼病:宋代名医李时中的医术传颂千古。
据传他曾治好了皇帝和一大臣的眼病,受到朝廷重赏。
这个故事展现了李时中的精湛医术和卓越才华。
4. 扁鹊见桓公:出自春秋时期神医扁鹊的故事。
扁鹊在见到齐桓公后,通过观察面色便能准确判断出齐桓公所患疾病,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有关医德的人物故事
有关医德的人物故事虎守杏林典故已有1300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
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
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
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
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
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
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
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
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扩展资料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这些医护人物的故事,让你看到人性的光辉!钟南山:勇于带头、科学救国【适用主题】:敢于带头、科技救国、敢于发声、不畏惧困难、学会选择、奉献在优秀运动员与医生之间,他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了后者,最终收获了成功。
他坚持锻炼,保持自律的生活习惯,虽已高龄,但是依旧精神饱满。
当非典和新冠病毒来临之时,坚持第一时间发声,坚持真理,迅速做出应对策略。
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
古代医德小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医德小故事(精选10篇)古代医德小故事(精选10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古代医德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医德小故事篇1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
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
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
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
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
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他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
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丈夫立即打开棺材。
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拔出来,就听到呱呱的哭声。
妇人分娩了,婴儿也得救了。
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请自到,主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了两条人命,这不是巧合,这是喻嘉言心系百姓安危的必然结果,百姓怎能不拥戴这样的名医,怎能不传诵他们的感人事迹!古代医德小故事篇2据明代黎澄《南翁梦录》载:有一个名医叫范彬,家中世代行医,被陈英王任命为自己王府的太医令,掌管王府的医药诊病。
也就是陈英王聘用的专职医生。
一天,一个农民敲他家的门急请他出诊,说:“我家妇人生孩子突然发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发青了。
”范彬听后二话没说,拿着药箱就出门,救命要紧!正巧,刚出大门,陈英王也派人来到,说:“英王的贵妃病发寒热,命你入宫诊治。
古代医学小故事
古代医学小故事古代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千年传统的瑰宝,积淀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为后来的世世代代的医者所传承和借鉴。
在那个没有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时代,古代医学家们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创造出了许多奇妙的医学故事,留下了不少令人称奇的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医学的世界,聆听那些关于医者慈悲与智慧的小故事。
故事一:岳飞的蛇草治病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非常有医术的人物。
他懂得利用大自然的草药来治疗疾病。
有一次,岳飞遭遇到了一场剧烈的腹痛,他的家人以为他得了重病,纷纷请医生来诊治。
然而,医生们都束手无策,无法找到合适的办法。
最后,一位老医生告诉他,只有吃蛇草才能治好病痛。
岳飞信以为真,果然吃了蛇草之后,病痛就迅速缓解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医学家们在没有现代医学知识和医疗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践,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岳飞的故事也展示了医者无私的精神,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更是一位关心他人健康的医者。
故事二:华佗的“三才妙手”古代医学家华佗被誉为“神医”,他的医术高超,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有一次,一位农夫遭遇到了严重的头痛,他四处求医,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治愈他。
最后,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超,于是前去求助。
华佗经过仔细观察后,为农夫开出了一剂药方,并告诉他:“这是我从天地之间汲取的三种草药,你按照我的要求采集,并按照我给你的药方熬制。
在服用之后,你的头痛就会痊愈。
”农夫按照华佗的嘱托,去找到了这三种草药,并精心地熬制了药物。
果然,他服用后的头痛得到了缓解。
农夫感激不尽地向华佗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
华佗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医学家们的医术高超,可以说是医者的智慧与慈悲的结合体。
他们不仅能够凭借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还能够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故事三:扁鹊的诊断艺术古代医学家扁鹊被誉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他的医术高超,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仲景的医德小故事
张仲景的医德小故事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以医德高尚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则关于张仲景医德的小故事。
故事开始于一个寒冷的冬天。
有一位农夫因病需要医治,他家离张仲景的诊所有很远的距离,为了能及时看到张仲景,农夫冒着严寒赶到了诊所。
当农夫赶到诊所时,已经是深夜了,大门紧闭,他无法进入。
农夫焦急万分,他磨破了双膝,跪在门前乞求张仲景能够接诊。
就在这时,张仲景听见了农夫的哭泣声,在寒风中踩着厚厚的雪踏出了家门。
张仲景给农夫仔细检查身体,发现他患有重病,需要马上治疗。
然而,此时全城的药店都已经打烊,没有可以使用的药物。
张仲景得知后不慌不忙,他命令门徒打开诊所的药库,为农夫配制了一剂特效药。
张仲景耐心地为农夫解释了用药的方法,并嘱咐他后续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还给予了他一些建议。
农夫非常感激地向张仲景鞠躬致谢。
张仲景微笑着说:“人生苦短,能帮助到你是我的荣幸,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张仲景医德高尚的一面。
他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病患。
他不仅有卓越的医术,而且关心病人的整体健康,注重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他始终将治疗病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张仲景的医德小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关心病人的身心健康,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病人的需求为先,尽力帮助他们。
总之,张仲景以他高尚的医德和出色的医术闻名于世。
他的医德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也启发了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用医德引领着自己努力奋进。
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医学领域的素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德故事
历代名医医德故事历代名医医德故事中医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医的魅力与光辉并不仅仅来源于她神奇的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还有就是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医德!医德的发展是与医术一起发展,传承至今的。
纵观古今中医各家,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德艺双馨之医家,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医乃仁术,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捍卫着医道尊严!我们从以下五位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医家中便能浅析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医德内涵。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
他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等景仰的修为。
在孙思邈所言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视患者如至亲的接诊态度。
我想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医学是一门救人的学问,医生是一个救人的职业,如果你不把患者视为至亲,那么你何以会竭尽全力地去进行救治而心底无私呢?其二,我们的收入来源于患者,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患者无疑堪称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衣食父母。
晋代名医葛洪鉴于以往“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的情况,决心“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
由此可见,葛洪作为一名医生是很关注贫困、低薪阶层人民的,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从他们的经济利益出发,不辞劳苦,编著成《肘后备急方》,里面的方药物美价廉,文字朴实易懂,从现在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本家庭用药手册。
这种处处为方便贫苦患者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赞许。
喻昌:对患者诚心、耐心,患者才会与你交心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医生为患者诊疗时诚心不足、耐心不够,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的情况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虽然患者有时在接受医生诊疗期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和医生配合,但是明代名医喻昌认为,“然敬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心以从耶?”“此宜委屈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
难经中的中医典故医者仁心的重要故事
难经中的中医典故医者仁心的重要故事难经中的中医典故——医者仁心的重要故事难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记载了许多中医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
其中,也有一些关于医者仁心的典故,这些故事以医者的爱心、责任心和职业精神为主题,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中医医德榜样。
本文将从难经中选取一些典故,以展示中医医者仁心的重要性。
第一则,谈论到“仁心救人”、“医者仁心”这个主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内经》中的著名故事——扁鹊和秦康公的故事。
据《内经》记载,秦康公是古代中国的君主,体弱多病,医不如二十人之所治。
而扁鹊,自幼聪慧,善于医术。
扁鹊闻讯后毅然决然地前去医治秦康公,经过反复治疗,最终让秦康公恢复健康。
从此以后,扁鹊的名声远播,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传世宗师。
这个故事中,扁鹊展现了一颗仁心救死扶伤的精神。
他十分了解秦康公身体的病痛,竭尽全力去治疗,从不计较辛苦和报酬。
正是扁鹊的医者仁心,使他不顾个人的名利,而是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二则,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仁药的典故。
据《难经》记载,古代中医将草木矿物进行研究,制成药物,治疗疾病。
其中,有一位名叫桂枝的中药具有治疗感冒的效果。
在《难经》中的记载中,有位医者为一个患有感冒的年轻人开出了一剂药方,其中包括了桂枝。
但是,在给患者服药之前,医者发现他自己也感冒了,于是将药方中的桂枝换成了其他药物,而给患者服药的是新的药方。
患者服药后,病情却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
最终,医者才意识到是自己的个人因素造成了患者的病情变糟,于是马上改回原来的药方,患者的病才得以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者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为个人的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
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仁心,不把个人的利益放在患者的利益之上。
第三则,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中医师的故事。
《难经》中记载了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中医学的祖师。
他在医术上卓越出众,并以其宏大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成为后世中医界的经典。
张仲景的故事中,体现了他仁心仁术的一面。
古代描写大夫医者仁心
古代描写大夫医者仁心
大夫医者仁心,是古代医者最崇高的品德准则。
他们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看作自己的责任,毫不吝惜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用心去治疗病痛,用爱去关怀病人。
大夫医者仁心,无论是面对医术高强的皇室成员,还是贫苦百姓,他们总是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偏袒之心。
他们用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他们用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倾听,让患者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大夫医者仁心,在治疗病痛的过程中,他们严守医德,不谋私利。
他们时刻保持着对患者的关注和关心,不厌其烦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担忧。
他们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大夫医者仁心,他们的关怀不仅仅限于医治疾病,更是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他们用心去了解患者的病情背后的故事,关注患者的家庭和社交环境。
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病情的变化,更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他们用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走出病痛的阴影,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大夫医者仁心,他们的医术高超,但他们从不骄傲自满。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他们不仅注重治疗效果,更注重治疗的过程。
他们用心去研究
疾病的本质,追求治疗的根本方法,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痛。
大夫医者仁心,他们是患者的守护者,是生命的守护者。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将生命和健康交到患者手中,用爱心和关怀,温暖着每一个患者的心灵。
他们是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的仁心将永远闪耀在医学的道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11-142.良医救人【原文】范公讳彬①,家世业医,事陈英王为判太医令②。
常揭家资以蓄良药,积米谷。
人有孤等疾病者寓之于家,以给毡粥③救疗……活千余人,名重当世。
后有人扣门急请曰:“家有妇人卒暴血崩如注④,面色稍青。
”公闻之,遽往;出门而王使人至,曰:“宫中贵人⑥,有发寒热者,召公看之。
”曰:、“此病不急,今人家命存顷刻,我且教彼,不久便来。
”中使⑦怒曰:“人臣之礼安得如此!君⑧欲救他命,不教尔命耳阶”公曰:“我固有罪,亦无奈何!人若不救,死在顷刻,无所望也!小臣⑨之命,望在主上⑩,幸得免死,余罪甘当。
”遂去救治,其人果活。
少顷,来见王。
王责之,免冠○11谢罪,敷析真心○12。
王喜曰:“汝真良医,既有善艺,又有仁心。
以恤我赤子○13,诚副余望○14也!”(选自明·黎澄《南翁梦录》)【注释】①范公讳彬:即范彬。
公,对男子的尊称。
讳,古时对尊长不直称其名,故曰讳。
②太医令:医官职称。
掌管医药的行政长官。
事,侍奉。
③毡粥:稠粥。
④如注:好象流水。
⑤速往:急忙前去。
⑥贵人:妃嫔的称号,皇后之下即称贵人。
⑦中使:皇宫之中受役使的人,指宦官。
⑧君:对人的尊称。
⑨小臣:封建官吏和百姓对君主的谦卑自称。
⑩主上:主,指一国,或一家之主。
上,指皇上。
此指陈英王。
○11免冠:脱帽。
古人去冠表示谢罪。
○12敷析真心:解释心里的真实想法。
○13恤我赤子:怜悯我的黎民百姓。
○14诚副余望也:正符合我的希望啊。
6.徐灵胎恫瘝在抱【原文】徐灵胎①云:乌镇莫秀东患奇病,痛始于背,达于胸胁,昼则饮食如常,暮乃痛发,呼号切夜,邻里惨闻。
医治五年,家资荡尽。
秀东欲自缢②。
其母曰:“汝有子女之累,尚须冀③念。
我如我死,免闻哀号之声。
”欲赴水,其戚怜之,引来就医。
余曰:“此病瘀血留带经络也。
”……因留于家,用针灸熨榻④煎丸之法,无所不备,其痛渐轻亦渐短,一月而愈。
其人感谢不置⑸。
余曰:“我方欲谢子耳!凡病深者,须尽我之技,而后奏功。
今人必欲一剂见效,三剂不验,则易他医。
子独始终相信,我之知己也,能无感乎?”(选自清·徐大椿《洄溪医案》)【注释】①徐灵胎(1693-1771年):名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县人。
治学渊博,一生批阅医书约千余种,堪称一代医学大师。
著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难经经释》、《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医学源流论》、《医贯砭》、《慎疾色言》、《洄溪医案》等。
②缢(益):吊死,勒死。
④熨(畏)搨(即拓字):药敷、按摩。
⑤不置:不停地。
⑥子:第一人称“你”,亦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
9.大黄先生【原文】我邑唐介庵①先生,抱性慈厚②,于医学深究南阳之旨③,各家亦能探讨,中年后以用大黄著名。
凡士大夫④与穷巷僻乡⑥,遇有热结不解者,必延唐大黄焉,于是乎先生之字,竟为大黄之名掩矣。
先生遇表证则汗之,应则补之,寒则温之,亦何尝执大黄而疗人之疾哉?乃人遇欲下之证,延先生耳,非先生之偏用大黄也。
先生之品,堪师堪拜⑥。
遇贫苦有疾,邀一次,下日自来,数里之内不坐船。
尝佩纸笔墨砚暨一囊钱,诊视后,随取写方,不待假诸那也。
”……尝见一家,深秋尚眠竹簟⑦,曰:“不宜,盍⑧勿易草席?”答言乏钱。
先生归,令一价⑨持席往。
又一邻人手艺营生,积银十两,常置卧所。
一日忽不见,遂病,医药终无效。
先生知其情,袖银如数,诊脉时潜里于枕席间⑩。
病人一旦○11复得,喜悦而病瘥。
后皆知先生所为,纠而还之,终无德色○12。
(选自黄退庵○13《友渔斋医话》○14)【注释】①唐介庵:今浙江省嘉善县人,清代乾、嘉年间名医。
因善用大黄,誉因“大黄先生”。
②抱性慈厚:胸怀仁慈,性情厚道。
③深究南阳之旨:精深研究张仲景《伤寒论》、《金匾要略》的医学宗旨。
南阳,系张仲景的籍贯,故以地名南阳为张仲景的代称。
④士大夫:古代对官僚阶层的泛称,也指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
⑤穷巷僻乡;僻巷及荒凉偏远的地方。
⑥堪师堪拜:既可为人之师,又应受人崇拜。
⑦竹簟(d iàn店):竹席。
⑧盍(hé何):同“何”。
⑨价(jiè介):旧时被遣送东西或转达事情的人称“价”。
⑩潜置于枕席间:暗地放在枕头底下。
○11一旦:一天早晨。
○12终无德色:始终没有让人感恩报德的神色。
○13黄退庵:即黄凯钧(1750-?年),浙江省嘉善县人,生于乾隆十八年,十九岁时弃儒业医。
积四十年之经验,著《友渔斋医话》传世。
○14《友渔斋医话》:黄凯钧著,全书八卷。
目分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抄,证治指南,药笼小品。
言简意赅,切合实用。
10.梵僧施医【原文】永贞①年,有东市富翁王布知之女,年十四五,忠鼻孔各随②息肉,如皂芙子,其根细扣麻丝,长寸许,触之痛入心髓。
其父破钱数百万,治之不差。
忽一日,有梵僧③乞食,因问布知:“君女有异疾?吾能治之。
”布喜,即就治。
僧随取白色药④吹鼻孔,少顷摘去之,出黄水,都无所苦:偿之百金,不受而去。
(选自唐·段成式⑥《酉阳杂俎》⑥)【注释】①永贞:唐顺宗李诵的年号,公元805年,年号永贞。
③梵(fàn饭)僧:清静的和尚。
梵,清静之意。
④白色药:白色的药面。
古人治鼻息肉,有用白矾、硼砂二味研面者,其色白。
⑤段成式:(?-863年)唐·文学家,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家于荆州,少藏书甚富,博文强记,撰有《酉阳杂俎》。
⑥《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或叙秘藏、或叙异事,分类记载,体例类似张华《博物志》。
12.狄梁公走马医赘沈【原文】狄梁公①性闲医药②,尤妙针术。
显庆⑧中,应制入关④。
路由华州⑥⑧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⑦。
狄梁公引髻遥望⑧,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
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赞⑨,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筋。
或触之,酸痛刻骨。
于是两眼为赘所缒,目睛翻白,痛楚危急,顷刻将绝。
,恻然⑩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其父母洎○11亲属叩颡○12祈请,即辇○13千绢置于坐侧。
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针寸许,仍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14之。
公速出针,而赘疣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15物奉而。
公笑曰:“吾哀尔病之危逼,吾盖急病行志○16耳,吾非鬻技者○17也。
”不顾而去焉。
(选自唐·薛用弱○18《集异记》○19)【注释】①狄梁公:即狄仁杰(607-700年),字怀英,山西太原人。
初任并州都府法曹、大理承。
武则天时,任地官侍郎、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曾废除江南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只留夏禹、吴泰伯、季札、伍员四祠。
亦曾请天后还政,劝止造大佛像。
其为官廉正,威识过人,以不畏权势而著称。
②性闲医药:爱好研究医术方药。
闲,通娴。
③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公元656-661年,年号显庆。
④应制入关:奉皇帝诏令前往函谷关。
制,制诏,即皇帝诏书。
关,指河南函谷关。
⑤华州:今陕西省东南部华县。
⑥ (huánhuì环会):环绕市区的围墙。
⑦如堵:象一堵墙。
⑧引辔遥望:牵住马的绮绳在远处观望。
⑨鼻端生赘(zhuì坠):在鼻尖正中生一赘疣。
⑩恻(cè侧)然:悲伤、伤痛的样子。
○11洎(jì记):及的意思。
○12叩颡(sǎng嗓):磕头,连续拜两次。
颡,额。
一说以手加额为叩颡。
○13辇(niǎn碾):车子。
○14颔之:点头。
○15嫌(jian兼):质地细密的丝绢。
○16急病行志:急人之病痛,行己之志愿。
○17吾非鬻(yù育)技者:我不是卖技术求钱的人。
⑩薛用弱:字仲胜,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著有传奇小说《集异记》。
长庆(821-824年)年间,任光州刺使。
⑩《集异记》:薛用弱著,共十六则,多记隋唐两代奇闻轶事,间杂文人轶事。
14.良医风范【原文】李医者,忘其名,抚州①人,医道大行。
崇仁县②有富民病,诣郡③邀李治之。
约病愈当以钱五百贯④为谢,李拯疗⑤旬日不少差,乃渴⑥病者之子求去,谕⑦以别呼医。
且曰:“临川⑧他医不可用,独王生⑨可耳。
”时王、李名相甲乙⑩,皆良医也。
病者家亦以李久留不效,喜其辞。
李归未半,道逢王医,李以曲折○11告。
王曰:“兄扰不能治,吾伎⑩出兄下远甚,今往无益,不如俱归。
”李曰:“不然,吾得其脉甚精,处药甚当,然主人疾不愈者,自度运穷○13,不当得谢钱尔。
故告辞。
公但一往,吾所用药今尚有之,以与公,只以此治之必愈。
”王素敬重李,如其戒○14,即具病悉○15。
用李药微易汤,使三日有瘳○16。
富家以五百缗○17谢遣之。
王不敢独擅○18,今进其半。
李力辞曰:“吾不应得此!故主人病不愈,今之所以愈,公力也,吾何功?公治疾,而吾受谢,必不可。
”王不能强。
(选自宋·洪迈○19《夷坚志》○20)【注释】①抚州:今称市,在江西省东北部。
②崇仁县:在江西省抚州市西南。
③诣郡:到城里。
诣(yì义),到。
郡,古代行政区域。
④五百贯:即五百吊或五百串铜制钱币。
此钱中有方孔备穿绳用,用绳穿一千文铜钱称为一贯。
古代穿钱的绳子也叫贯。
⑤拯疗:援救,治疗。
⑥谒(yè夜):进见。
此指告诉。
⑦谕(yo予):吩咐或告诉。
古时上告下称谕。
⑧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⑨生:旧指读书人。
⑩甲乙:次第相等。
○11曲折:指复杂的治疗过程。
○12伎:才能。
伎,同技。
○13自度运穷:自己估计运气不好。
○14戒:劝告。
○15即具病悉:于是了解全部病情。
○16疹(chōu抽):病愈。
○17缗(mín民):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
一千文称为一缗。
○18擅:此指处理。
19洪迈:洪迈(1123-1202年),字景庐,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绍兴举进士,○官至端明殿大学士。
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医卜星算,尤熟宋代掌故。
撰《容斋随笔》五集、《夷坚志》、《唐人绝句》等。
○20《夷坚志》:同○19。
22.龙蟠橘井【原文】苏耽①,桂阳②人也,汉文帝⑧时得道,人称苏仙。
公早丧所怙④,乡里以仁孝著闻,宅在郡城东北,距县治百余里。
公与毋共食,母曰:“无⑤。
”公即辍筯⑥,起身取钱而去。
须臾以至。
毋曰:“何所得来?”公曰:“县市。
”母曰:“去县道往返百余里,项刻而至,汝欺我也!”公曰:买鲜时,见舅氏,约明日至。
”次日,舅果至。
一日,云间仅卫降宅⑦。
公语母曰:一某受命仙篆⑧,当违色养⑨。
”母日:“我何存活?”盘留。
母需饮食,扣小盘,需钱帛扣大盘,所需皆立至。
又语毋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树能疗。
患疫者,与井水一升,橘叶一枚,饮之立愈。
”后果然,求水叶者,远至千里,应手而愈。
(选自汉·刘向⑩《列仙传》○11)【注释】①苏耽(dān丹):今湖南郴(chēn琛)州人,生于西汉文帝时期。
为人虔诚,品德高尚,孝敬母亲,后人誉为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