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合集下载

园林生态学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园林生态学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播、抑制不利的生长和乙烯的产生等作用机制,使种子在贮 藏期不萌发但保持萌发力,同时提高种子播种后发芽率 。
●大多数花的最佳贮藏温度为0-5℃,而热带花的最佳贮藏温
度为8-12℃。
5、温度调控与防寒
●冷室花卉,冬季在1-5℃的室内可越冬; ●低温温室花卉,最低温度在5-8℃才能越冬; ●中温温室花卉,最低温度8-15℃才能越冬; ●高温温室花卉,最低温度在15-25℃才能越冬。
●影响植物低温伤害的外界因素,包括低温状况和环境条件。 低温状况主要有极端低温值、低温的持续时间、温度的变化 速度和土壤低温;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日照长短、光照强度、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营养。 ●植物能否受害,最终取决于植物本身的抗性。 ●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的主要途径有抗寒锻炼、喷施化学物质及 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
三、我国园林植物的分布
第四节 温度在城市园林调控中的应用
一、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
1、园林植物的遮荫(降温)作用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主要通过植物群落内地表太阳辐射的再分配实现。
不单纯是对地面的遮荫,对建筑物的墙体、屋顶等也具遮荫 效果。
2、园林植物的凉爽(增湿)作用
通过蒸腾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产 生凉爽效应。
二、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生态效应
1、节律性变温与温周期
植物随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 应称为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sm) 。
日温周期现象,即通常听说的昼夜变温,是指一天内温度随
着昼夜的交替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季温周期现象也称季节变温,是一年中温度随春、夏、秋、
用——直接伤害
2、极端低温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间 接伤害
冻拔(frost heaving):由于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体积 增加约9%,随着冻土层的不断加厚、膨大,会连带苗木上 举,解冻后,根系裸露地面,严重时会倒地死亡。 冻裂(frost cracking):温度较低时,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使树 木受光面迅速升温,在不照射或入夜后气温迅速下降,使树 木受光面和背光面产生较大温差,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弦向 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又称为冻旱,是指尽管 土壤水分充足,但由于土壤低温或土壤溶液盐分浓度高而使 植物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地上部分因气温较高却不断蒸腾失 水所引起的水分失凋致使叶片变黄、枝条受损甚至整株苗木 生长受抑制乃至死亡的现象。

第三章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第三章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第三章园林植物栽植技术学习目标:熟悉园林植物栽植的理论知识;掌握草本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水生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木本植物栽植的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及类型1.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园林植物栽植,就是按园林设计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将苗木移栽定植在园林绿地中的技术。

2.园林植物栽植的目的园林植物绿化效益发挥的前提,必须依赖于植物的成活。

只有通过精细栽植,才会保证成活,减少养护成本。

3.园林植物栽植的类型园林植物的栽植分定植、假植、寄植。

定植:按照造景的要求,将植物栽植在预定位置,以后不再移走。

假植:已经出圃的苗木,如果不能及时运走或运到新的地方后不能及时栽植,此时需要将植株根系埋入湿润土壤,防止失水。

寄植:在建筑或园林基础工程尚未结束,而工程结束后又必须及时进行绿化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贮存苗木、促进生根,将植株临时种植在非定植地或容器中。

二、园林植物栽植成活的原理及关键1.栽植成活的原理保持和恢复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矛盾,使其根旺株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成活的关键(1)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严格保湿、保鲜、防止苗木过多失水。

(2)促发新根促进苗木伤口的愈合,发出更多的新根,恢复扩大根系的吸收表面和能力。

(3)保证根系和土壤的紧密接触根系和土壤颗粒密切接触,才能使水分顺利进入植株体内,补充水分的消耗。

第二节草本园林植物栽植一、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的露地栽培(一)露地栽培的优缺点优点:投入少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简便缺点: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栽植技术1、整地作床(畦)露地栽培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在播种或栽植前进行整地。

(1)整地作床的意义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预防病虫害。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111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4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主要授课内容是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动态;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概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生态评价与管理。

2、地位和任务:课程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将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3、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对园林植物和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有较深印象;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系统内能量的循环流动规律;掌握植物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的演替成因和演替类型及群落分布规律;初步认识景观生态学中的各景观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从事园林园艺工作中的生态意识,把生态学作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相关课程有《森林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田生态学》等。

5、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掌握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介绍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2、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之(3)生态学几个发展时期(4)城市化与现代园林的发展(5)园林生态学概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几个基本概念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几个发展时期及现代园林的发展,初步认识园林生态学。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第三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第三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株距取决于树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要求等,一般乔木间 距3-8米,灌木1-5米; 2、树种选择与应用: 树种选择:树冠整齐、个体生长发育差异小或者耐修剪的树 种; 应用:道路边、分车绿带、建筑物旁、水际、绿地边界、花 坛等种植布置。
行列栽植与道路配合,可起 夹景效果。
行道树设计
3、疏林广场:是疏林与活动场地相结合的设计形式, 多设置于人员活动和休息使用频繁的园林环境。树 种选择时考虑具有较高的分枝点,以利人员活动, 并能适应铺地造成的不良通气条件。
林带设计
在园林绿地中,林带多应用于周边环境、路边、河 滨等地。一般选用1~2种树木,多为高大乔木,树 冠枝叶繁茂,具有较好的遮阳、降噪、防风、阻隔 遮挡等功能。林带一般郁闭度较 高,多采用规则式 种植,亦有不规则形式。株距视树种特性而定,一 般1-6m。小乔木窄冠树株距较小,树冠开展的高大 乔木则株距较大。总之,以树木成年后树冠能交接 为准。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 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转 弯处绘出一个三角形, 称
为“视距三角形”。在此 三角区内不能有构筑物, 行道树设计也要避开此三 角区。一般采用30~35m 的安全视距为宜。
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
(一)孤景树设计 孤景树又称孤植树、孤立木,是用一
株树木单独种植设计成景的园林树木 景观。孤植树是作为园林局部空间的 主景构图而设置的,在功能上以观赏 为主,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
正方形树池:1.5MX1.5M;
长方形树池:1.2MX2M;
圆形树池直径不小于1.5M。
4、设计距离:考虑树木之间、 树木与架空线、建筑、构筑 物、地下管线以及其他设施 之间的距离。行道树的株距 大小依据所选择的树木类型 和设计初种树林规格而定。 以5M作为定植株距。

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种实生产 第一节、第二节_1

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种实生产 第一节、第二节_1

园林植物结实:指植物孕育种子 或果实的过程
种子组成:胚、胚乳、种皮 果实组成:种子、果皮 《种子法》规定种子的范畴: 籽粒、果实、茎、苗、芽、叶等 繁殖材料
一、种实的形成 1、花芽分化:
(1)在开花的前一年夏季至秋季 花芽分化:早春开花植物
(2)在春季进行花芽分化:夏秋 开花植物
(3)一年多次花芽分化、多次 开花:热带的一些植物
优良特性,且进入盛果期 3、母树应生长健壮、发育正常、
树形丰满、无病虫害
二、优良种实生产基地的建立与经 营管理 1、母树林:优良天然林或种源清楚
的优良人工林。 (1)选建母树林 ①根据种实需求量确定总面积 ②地形平缓、背风向阳、排水好、交通
方便、周围100米内没有同种的劣等林
③同龄林,郁闭度0.6以上 ④选择实生林、优良林
(2)建立采穗圃的优点 ①提供遗传品质有保证的种条 ②在短期内能提供大量优质种条,
且成本较低 ③集中管理,易防除病虫害 ④能避免种条的长途搬运,利于
提高扦插成活率
(3)采穗圃的种类 根据建圃材料和目的不同分
两类 初级采穗圃 高级采穗圃
①初级采穗圃:
建圃材料:未经表型测定的优树 作用:提供建立初级无性系种子 园、无性系鉴定和资源保存所需要 的种条
胚的干重和鲜重迅速增加,含 水量达80% 贮藏物质积累期:细胞分裂停止,胚干重
增加,含水量下降 脱水成熟期:种子含水量降到10-20%,
胚进入休眠状态
裸子植物具有多胚的胚胎发育现象 原胚阶段后,在分化期前后:出现
多胚和优势胚胎的分化 在胚器官和组织分化阶段:优势胚
继续发育,体积明显增 大,其他胚迅速退化 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了成熟胚的结 果,干物质增加,含水量下降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二号楷体)一、课程简介(小三楷体)(表格内:小四仿宋体)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目标1.性质: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地位及作用: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阐述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根据城市环境与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阐述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观调控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3.任务及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发生与演替规律,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等生态学知识。

并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城市环境与植被特点,将生态学知识运用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

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学生在园林生产与建设实践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三、教学总学时分配表(小三楷体)(表格内:小四仿宋体)(一)第一章生态学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3.了解生态学科的分支与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学与发展简史1.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概念的提出、含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形成等基本知识点。

3. 能力培养要求:能熟知相关概念及其含义;能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根据讲授内容了解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生态学复习概括

生态学复习概括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植物个体和种群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区域环境:指占有某一特定区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五个自然圈层相互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

2)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存因子对植物的作用各具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由另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4)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5)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布的原因是很重要的配合而形成。

生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李比希1840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的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耐受性定律:美国谢尔福德1913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

例如氧气对水生生物来说是限制因子。

他使人们掌握了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钥匙,一旦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意味着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

城市环境的特征:高度人工化;空间特征;地域层次特征;污染特征。

第二章光与园林环境光补偿点:低光照,光合作用较弱时,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

园林树木栽培学 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

园林树木栽培学 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主要是: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物、人为的活动等。

在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念:①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间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它们组合成综合的总体,对植物的生长生存起着综合的生态、生理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生理综合影响中,有的生态因子处于主导地位或在某个阶段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对植物的一生来讲主导因子不是固定不变的。

③生存条件的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间虽互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替代的,缺乏一种生存条件是不能以另一种生存条件来替代的。

④生存条件的可调性:生存条件虽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如果只表现为某生存条件在量方面的不足,则可由于其他生存条件在量上的增加而得到调剂,并收到相近的生态效应,但是这种调剂是有限的。

⑤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引起死亡,这种适应的范围,叫做“生态幅”。

不同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态幅,常具有很大差异。

第一节园林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一、温度因子在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一般植物在4-36℃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而多数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0~25℃之间,但原产地不同,所需温度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植物生长所需的不同温度,给予相应的条件,才能生长良好,开花结实。

1、温度的三基点:(1)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原产热带的植物,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能适应较高温度;原产于温带的植物,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10℃左右就开始生长,不适应高温;原产于亚热带的植物,其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二者之间,一般在15~16℃开始生长。

(2)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协调的最适温度:略低于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植物生长较生长最适温度下稍慢,但较健壮。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病害: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抵制,正常生理代谢组织结构遭到破坏2、病害三要素及关系病害的三因子学说一植物病害需要病原、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3、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4、病征的主要类型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锈状物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

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由锈菌引起点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的。

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5、四大病害的特征及区别(括号里是传播方式)67、侵染过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8、侵染循环: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的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传播9、病害流行的条件(因素):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0、植物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许多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作用。

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个别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都起作用。

11、生理小种是指一种病原生物里对一种寄生的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12、真菌的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3、活力营养生物寄生营养生物14、柯赫氏法则①发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会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其性状与原接种物(纯培养)相同15、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从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物:不同病原物,其寄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病原物寄生程度很高,只能在活的寄主上寄生,一旦寄主组织死亡,它就无法继续生存,我们把这一类病原物称为活体营养生物,也称之为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16、生理病害特点①具有突发性②田间分布普遍③病状表现散发性④无病症有病状17、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第二章园林植物害虫基础知识1、什么是昆虫及其特征?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植物造景-第三章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学原理

植物造景-第三章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 水分与植物景观设计
23
第二节 水分与植物景观设计
第三章 园 林 植 物 景 观 的 生 态 学 原 理
• 水是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 传播等重要的生态因子。
• 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植物体都含有60%~80%,甚至90%以上 的水分。
•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以及光合、呼吸、蒸腾等生理作用,都必须 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
土壤温度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导致所含水分冻结的土壤。冻土按冻结的时间分为: ① 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壤,深度由气候、地理、地形、 土壤物 理等因素决定。我国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冻土深度一般为20~40cm;黄 河以北为 40~120cm;内蒙古、东北北部可达2m;江南一带一般没有季节性冻 土。 ② 多年冻土:也叫“永久冻土”,指多年连续保持冻结,即使在盛夏融化深 度也不大。我国东北部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山地区有多年冻土。
17
第一节 温度与植物材料
城市热岛效应
第三章 园 林 植 物 景 观 的 生 态 学 原 理
在城市地区,由于下垫面不透水层面加大,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城市取暖 排放的热量,及城市污染物在 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而增温等方面的影响,使城 区气温比同高度的郊区高, 形成边界层城市热岛。
一般城市年均气温比郊区高0.5~1.5℃,在冬季,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采暖时 间比郊区短;积雪频率、时间和深度都会减少;无霜期比郊区长。城郊气温的差 别在物候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如北京天安门广场西新华门前的玉兰比颐和园的玉 兰开花要早7~14d。
• 物候是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由于每年中气候变化有一定规律,所以物候期也有一定的规律。
• 物候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物候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高下差异。南北差异表明,春夏季节物候期南方 出现的早,而秋冬季节北方出现的早;东西差异表明,无论春夏秋冬,我国东部比西部物候期出现的迟; 物候的高下差异则说明,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高海拔地区物候与平原的关系和南北差异是相似 的。

第3章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

第3章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

4. 年生长周期的意义
• 栽培与年生长周期关系密切 栽培措施科学,植物就正常和健壮地生长 发育; 促进植物生长健壮,必须采取科学的栽培 措施。
根据温带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规 律,如何进行肥水管理?
• 土壤封冻前浇越冬水,提高抗寒能力;
• 春季土壤解冻后要浇解冻水,促进根系生 长,为萌芽做准备; • 萌芽前后要追肥浇水,补充树体上年积累 营养不足,有利于萌芽;
• 开花前后要追肥,促使花期整齐,补充养 分消耗; • 新梢迅速生长期要追肥,加强树体建造;
根据温带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规 律,如何进行肥水管理?
• 花芽分化关键期要增施P、K肥,控制水分, 促进花芽分化; • 秋季要控制水分,多施P、K肥,提高枝条 木质化程度,提高抗寒、抗旱性; • 秋季要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提高树体 营养水平。
萌芽 根系生长 花芽分化
生长期
新梢生长 果实发育
休眠期
落叶
休眠
(1)萌芽
• 从芽萌动膨大开始,经芽的开放到叶展出为止。 • 萌芽是植物由休眠状态转入生长状态的外部标 志。 • 萌芽后植株抗旱、抗寒能力下降。 • 易受晚霜危害。
如何使萌芽物候期顺利通过?
• 灌解冻水、萌芽前后灌水; • 萌芽前树干涂白、树冠喷白; • 萌芽前后追速效性化肥,以氮肥为主;
加长生长
顶端分生组织 新梢旺盛生长期 缓慢生长与停止生长期
加粗生长
侧生分生组织
(4)花芽分化
• 花芽分化的概念 枝条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时,由于营养 物质的积累和转化以及激素的作用,一部分 芽内生长点细胞由叶芽状态向花芽状态转变, 出现了花或花序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花 或花序。这种由花或花序原基的出现到花或 花序的形成过程叫花芽分化。

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二、温度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植物温度的三基点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最适温度 低温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寒害:冷害,指气温在0度以上树木遭受的低温伤害 冻害:冻害气温在0度以下,树木地上部分的组织内部发生结冰而引起的伤害。 霜害:因降霜而引起的植物受害。 冻举:冻拔 冻裂: 冻旱: 高温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土壤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地基质
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空气、湿度、养分状况、酸碱度、温度、离子交换容量、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生物等
空气与大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空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其他:0.03% 空气中还存在一些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构成危害的气体 和颗粒物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三、水分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水的形态 水的作用 水与植物 (1)耐旱植物 多原产热带干旱或沙漠地区,这类植物根系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贮存大量水分,细胞的渗透压高,叶硬质刺状、膜鞘状或完全退化,如仙人掌类、梭梭木、黑桦、胡枝子等。 (2)中生植物 绝大多数园林植物属于这类型,它们不能忍受过干和过湿的条件。常见的有君子兰、月季、扶桑、茉莉、石榴、丁香、桂花、马褂木、悬铃木、枇杷、红叶李、国槐等。 (3)耐湿植物 (4)水生植物
二氧化碳:0.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第四节 生物因子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02
微生物
03
动物
04
植物
05

第五节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与生态适应
01
生态效应 : 空气 温度 水分 噪声 光照
02
生态适应:生态型及生活型 生态位 适应方式及机制
03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
一、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 (一)改善空气质量 1、吸收CO2放出O2 2、释放活性物质 3、吸收有毒气体 4、阻滞尘埃 (二)温度效应 (三)水分效应 (四)光照效应 (五)声音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
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因子的变化
温度的生态作用
一、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热源。

大气温度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水陆分布。

(一)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二)温度变化规律
第一节城市温度环境
一、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R=(S+S`+Ea)—[(S+S`)a+Ee]
二、城市温度条件
伦敦市最低气温热岛图
城市热岛温度剖面图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广州市热岛图
(二)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
(三)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热岛环流模式
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易产生高温灾害,影响健康舒适。

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影响环境质量。

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冬季,中高纬度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取暖季节比郊区缩短,节省取暖的能源消耗,可消减城市大气污染。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热岛效应会使春天来得早,秋季结束晚,城市无霜期延长,极端低温趋向缓和,有利于树木生长。

(四)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
三、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
气温:
冬季,楼南侧气温最高,北侧最低,东侧与西侧居中,
夏季,楼西侧气温比南侧略高。

地温:
楼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减少1倍左右,而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略长
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

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

一般地,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6℃。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最适温:该温度时酶活性最高。

最高温:达到该温度时酶失去活性。

不同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植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

两者之间有过渡。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对植物萌动的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的解除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刺激,不同起源地的植
物所需的温度刺激低限是不一样的。

⏹温带植物:8~25 ℃;高山植物:5~30 ℃
⏹亚热带植物:10~28 ℃;热带植物:15~30℃
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即是内源产物的累积过程,温度是影响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3、对植物生殖过程的影响
⏹温度和光周期一样对植物的开花产生重要影响。

⏹低温春化:多年生植物,在完成营养生长后,必须有一定的低温刺激才能诱导花芽的分化。

⏹亚热带植物:10~13 ℃
⏹温带植物:8~10 ℃
⏹高山植物:3~6 ℃
⏹寒带植物:0 ℃以下。

三、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使植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植物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会在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冰晶的形成会使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
内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

⏹北方地区,冻害是低温的主要的伤害形式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2、间接伤害
冻裂:昼夜温差导至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二)植物对低温的生态适应
•行为适应
向光性
3. 生理适应
(1) 增加抗寒能力
⏹减少细胞中的水分
⏹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
⏹改变质膜结构。

(三)高温危害:
2、高温危害类型
(四)植物对高温的生态适应
❑生理适应:
四、温度节律对植物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植物随着昼夜、季节等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

表现为日温周期现象和季温周期现象。

1、日温周期现象:一天内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2、春化作用
温度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诱导或促进植物的发育和开花,这种经过低温诱导的发育或繁殖,称为春化作用。

例如,冬小麦的种子经历了预寒冷后可缩短萌发到开花的时间。

甜菜不经过春化作用则无法开花。

种子萌发时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胚,营养体时期的感受部位为茎尖。

3、物候: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例如大多数植物春天发芽,夏季开花,秋天结实,冬季休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五、温度与植物分布
❑年平均温度也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积温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有效积温: K=N(T-T0)
2、我国园林植物分布分类
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一、植物的热量平衡
收入:接收太阳辐射
支出:植物体热辐射、蒸腾
2.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
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ª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3.营造局部小气候
大片园林绿地能使城区环境趋于冬暖夏凉,有利于空气流动。

4.园林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
5、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效应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逆温现象、积温,有效积温、温周期现象、物候现象。

1.试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2.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3.试根据温度对植物的制约条件,分析植物引种成功的要素与措施。

4.试述测定极端温度对植物危害的原理和方法。

5.试分析植物如何适应极端温度?
6.试分析园林植物在夏季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