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三)三大时期
1.1840~1919.5.4: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救亡图存,上篇) 2.1919.5.4~1949.10.1: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走向解放, 中篇) 3.1949.10.1~21世纪:辉煌的历史进程(奔向富强,下篇)
(四)主流本质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 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 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 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 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 义新中国的历史。
导言
本讲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史简介 二.开设课程的缘由 三. 学习的要求方法
一.中国1949年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二)学科性质
它是中国各族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真理,从而取得了辉煌胜利的历史;它是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 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开设课程的缘由
(一)了解国史国情 (二)坚定理想信念 (三)拥护党的领导 (四)提供历史基础
三.学习的要求方法
(一)刻苦努力 (二)实事求是 (三)尊重历史
教学思考
1.如何看待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与本质? 2. 你将如何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大学学习近现代史与在高中学近现代史应有哪些区别?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 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 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 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 光,开辟了光明前景。
——胡锦涛在纪念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 赵世炎 罗亦农 萧楚女
向警予 彭湃
恽代英
蔡和森等
一部分共产党 人脱党、退党 甚至叛党 向忠发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取代北洋军 阀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统治。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需要一个反帝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原 来充满生机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中国革命 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 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 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 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 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 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 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 红军的军事行动。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 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反“围剿” 20万 30万 40万 4万 3万 3万 12万 1930年12月1931年1月 1931年2月1931年5月
消灭国军人数 1.5万 3万 3万 4万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1、中国近现代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因此,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家。

他们是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队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5、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一章6、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正压中国人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7、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8、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第二章9、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没有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打印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打印版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的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中日甲午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

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和背景
1.1 清朝末年的国家危机
1.2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
1.3 维新思潮和改良运动的兴起
1.4 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1 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
2.2 红色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3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贡献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3.1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3.2 经济制度的演进和变革
3.3 文化变革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3.4 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和重要事件
4.1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4.2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
4.3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4.4 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中国近现代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5.1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总体评价
5.2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目标
5.3 中国近现代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5.4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6.1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验和教训
6.2 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思考
6.3 中国近现代史的对外交流与学术研究
6.4 中国近现代史对全球化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洋务运动包括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是海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维新运动的主要主张:1向皇帝上书2著书立说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4办学会5社学堂6办报纸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它是一次真正的的群众运动3.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2.新民民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3.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7.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2.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应用地奋斗在最前线8.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9.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慨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10.三种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方案;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11.两种选择: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12.1925-1927年大革命1927-1936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6-1949年解放战争13.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的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16.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实现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第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第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难点: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晚清社会变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阐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晚清社会变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 人 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国 家 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 带 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 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 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1真题再现
选择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 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 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 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 和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 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伟大胜利。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 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 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 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 待马克思主义,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主要讲述从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历史。

课程内容包括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这门课程通常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之一,帮助学生拓宽历史视野,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近现代中国的主要历史线索,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7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0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6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1一、军事侵略21二、政治控制24三、经济掠夺26四、文化渗透30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2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32二、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34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37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37二、民族意识的觉醒39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43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48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5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60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68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72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83二、“三座大山”的重压87三、两个中国之命运95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00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10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21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30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40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49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53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59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62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177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步自卫战争183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89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196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03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25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30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37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251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59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75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黑白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85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92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301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0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17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15⽇⾄17⽇在这⾥召开了扩⼤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开始确⽴以⽑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个⽣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1956年9⽉,中央领导刘少奇、周恩来、邓⼩平等组织召开中共⼋⼤,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次集中探索。

对社会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主要⽭盾:⼈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盾。

主要任务:集中⼒量发展⽣产⼒,实现⼯业化,逐步满⾜⼈民⽇益增长的物质和⽂化需要。

⼗⼀届三中全会:1978年12⽉,党的⼗⼀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转折。

讨论把全党⼯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九⼀⼋事变:1931年9⽉18⽇晚上,⽇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营和沈阳城。

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事变。

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 年⽇军侵略华北和南京国民政府在华北继续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系列事件的统称。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的⼀段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论持久战:1938年五六⽉间,⽑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深刻揭⽰了中国经过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客观根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民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一、教案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

二、第五章:辛亥革命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modern China 的历史启示。

2.教学内容(1)背景:清朝的衰落,民众反抗斗争的兴起。

(2)过程: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3)影响: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4.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章节。

(2)多媒体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辛亥革命的第一手资料。

5.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

三、第六章:北洋军阀统治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培养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评价。

(3)引导学生思考北洋军阀统治对modern China 的历史影响。

2.教学内容(1)政治状况:军阀割据,政权更迭。

(2)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经济侵略。

(3)文化状况: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传播。

(4)历史影响:社会动荡,民众疾苦。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洋军阀统治中的典型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对中国侵略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危害后果?2.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并且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局面的?3.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怎样逐步觉醒的?引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脏脏的东西”。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我们应该都背的烂熟于心。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而利润来自市场。

世界近代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的扩张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恃强凌弱、以血腥暴力和残酷战争侵略、掠夺和殖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世界征服“计划”中,东方的中国—一个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创造了独步世界的农耕文明、幅员辽阔的远东国度,一直是它们追寻的目标。

从1840年起在以后的80年里,列强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代代前赴后继;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粉碎;随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开始普遍觉醒……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封建时代里,千千万万分散的小农,在遭受统治阶级沉重压迫和层层盘剥的情况下,顽强地与大自然搏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不断开垦,是农业生产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最高水平。

史料显示,直到18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总量仍居世界前列:全国拥有耕地10.5亿亩,粮食产量达到2040亿斤,养活了3亿人口。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被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平均地权”。

4.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舆论阵地,展开大论战: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5.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8.①宋教仁被刺。

②孙中山“二次革命”。

③蔡锷“护国运动”。

④孙中山“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9.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柔软性和妥协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示威游行: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还我青岛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特点: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4.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①打倒军阀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6.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7.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①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③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大会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8.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9.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10.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11.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①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③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④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①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a.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b.会议提出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c.毛泽东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③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2.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3.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①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②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③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④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6.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生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其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①“左”倾盲动错误②“左”倾冒险主义③“左”倾教条主义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长征精神,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①“反对华北自治”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①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②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