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辨证论治不寐六法
张仲景失眠的案例

张仲景失眠的案例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他提出的六经辨证等理论,至今仍对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下提供一个张仲景治疗失眠的案例:
患者,女,46岁,长期失眠,心烦、胆怯、心悸、遇事易惊,气短乏力,
记忆力明显减退。
服用2片艾司唑仑后仍不能入睡,白天头昏、乏力更甚,遂来就诊。
刻下症:失眠,心烦易惊神疲乏力。
舌淡红,苔少,脉弦细。
诊断为(气阴两虚,心神失养型)失眠。
方剂:自拟百合养心汤。
方药:生百合30g,太子参20g,麦冬15g,知母10,当归15g,白芍20g,炒酸枣仁30g,龙齿30,茯神20g,刺五加
20g,合欢皮20g,怀小麦30g。
二诊:药后失眠稍有好转,夜间已能睡4~5小时,仍觉心悸、乏力、神疲,前方加远志10g,柏子仁10g,炙甘草12g,继服2周。
三诊:自述药后失眠已明显好转,夜间能睡5~6个小时,且白天心悸乏力
亦有所改善,患者自述近几天精神状态显著好转。
请注意,以上案例仅供参考。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伤寒论》不寐症证治浅谈

《伤寒论》不寐症证治浅谈古今医家对不寐症的病因病机虽有诸多见解,但均认为“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是基本病机。
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寤;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寐。
如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则产生不寐,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失眠。
近年来,伴随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心理压力加大,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寐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它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问题。
张仲景《伤寒论》对不寐一类的病证的阐述,既有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也有因其他病痛所苦而致者,在临床上对于不寐症的治疗别具一格,浅谈学习体会如下。
1 《伤寒论》关于不寐症病因病机的认识1.1 阴阳失调《灵枢·邪客》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内经》中对不寐症的病因病机探讨认为与阴阳理论有关。
张仲景对于不寐症的认识不仅源自《内经》的阴阳平衡理论,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六经体系特征。
柯雪帆认为,阴阳胜复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础。
陈治垣认为,《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就是本于阴阳离合的理论。
但是这一阴阳的消长变化是与脏腑、经络密切关联的,故《伤寒论》对不寐症的认识与《内经》偏重于营卫阴阳较宽泛的理论论述相比,则更具深刻的临床意义。
张仲景所论的气血阴阳是与伤寒六经病证相联系的病理状态的指称,因而具有更为实在的临床指导意义。
阴阳是六经辨证的基础,但同时也被六经赋予了不同消长变化特点。
张仲景认为,不寐症是阴阳失调所致,但又有明显的六经辨治理论的特点,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皆可引起不寐。
因此,从阴阳六经辨证对不寐症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
1.2 脏腑功能失调目前,对不寐症的病机认识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等,其中神主、脑髓、魂魄等学说都认为,睡眠和脏腑功能特别是心脑有密切关系。
张仲景辨证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
(实用版3篇)
《张仲景辨证方法》篇1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并提出了六精辨证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整体状况和病因病机进行个性化的辨证分析和论治。
六精辨证方法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两种状态,总共六种状态,即“阴阳平和、阴阳偏盛、表里不分、表里俱病、寒热不分、寒热偏盛、虚实不分、虚实偏盛”。
《张仲景辨证方法》篇2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并提出了六精辨证方法。
六精辨证包括审症、辨病、辨脉、辨因、辨势和辨治六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张仲景强调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询问病史、切脉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主诉头痛,医生首先要通过审症了解头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等特点,然后通过辨病、辨脉、辨因等方法,确定头痛的病因和病机,最后根据病因和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篇3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并提出了六精辨证方法。
六精辨证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
眼底、汗液和粪便等六种症状,来判断病人所患的疾病性质和病情轻重,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患者主诉头痛,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潮红、舌苔是否黄腻、脉象是否弦数、眼底是否充血、汗液是否增多、粪便是否干燥等六种症状来判断患者的头痛是由风热感冒、风寒感冒、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张仲景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药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张仲景提出了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的有效药方。
本文将就张仲景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进行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一、证治概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主要包括证候辨析、治疗方药、饮食调摄等方面的内容。
病者如果出现虚烦不眠的症状,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子进行治疗:1. 证候辨析张仲景指出,虚烦不眠的症状表现为:心中烦热,汗出,不欲食,眠不安,多梦,口干,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这些症状反映了病者体内的气血失衡、心火过盛等病理变化。
根据这些病症的不同表现,可以进行方药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治疗方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子,主要包括桂枝加葛根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竹叶石膏汤等方剂。
这些方子主要以调和气血、清热安神、滋养脏腑等为药理基础,可以有效地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3. 饮食调摄除了药物治疗外,张仲景还建议病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调摄。
他主张病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进行适量的运动等。
这些都是为了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二、方药分析1.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张仲景治疗虚烦不眠的经典方子之一。
该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葛根、麦冬、甘草等药物。
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葛根具有祛风解表、宣肺化痰的功效,麦冬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安神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物的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以调和气血、清热安神,从而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虚烦不眠的另一经典方子。
该方主要由柴胡、龙骨、牡蛎等药物组成。
柴胡具有解郁行气、清热解毒的作用,龙骨牡蛎具有安神宁心、缓和气血的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以疏肝清热、安神宁心,从而缓解虚烦不眠的症状。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传承的重要医学文献,其中张仲景在该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病症的治疗方案。
其中,治疗虚烦不眠的方剂是其中之一。
虚烦不眠是指由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而导致的烦躁不安和睡眠障碍。
证治概要:首先要判断病情是由于气虚、胃气虚弱还是肾虚引起的。
如果是气虚,则会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如果是胃气虚弱,则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如果是肾虚,则会出现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病因,方剂也有所不同:1. 虚烦不眠方: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虚烦不眠。
主要药物包括黄芪、白术、茯苓、长白山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气健脾,调和营卫,缓解病人的烦躁不安和睡眠障碍。
2. 柴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虚烦不眠。
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黄芪、白术、生姜、龙骨、牡蛎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肾养阴,平复肝气,舒缓病人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定,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
3. 四逆汤加人参、白术、茯苓:适用于胃虚所致的虚烦不眠。
主要药物包括甘草、生姜、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等。
这些药物可以温阳散寒,补脾胃,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方药分析:1. 黄芪:为豆科植物,具有补气健脾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气虚和病后体虚等病症。
2. 白术:为禾本科植物,具有健脾、益气、安神、润肺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病症。
3.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具有利湿健脾、清热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浮肿、湿热、不眠等病症。
5. 柴胡:为茜草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和解肝胆、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犯胃、肝郁气滞等病症。
6. 龙骨:为化石,具有平肝安神、散热止汗、牢筋定骨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神经痛、疟疾等病症。
9. 附子:为毒性强的植物,具有温阳散寒、祛风止痛、化痰定喘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血瘀等病症。
总之,虚烦不眠方是根据中医的阴阳调和、气血调畅,选择不同的药物组成的方剂,对于各种引起虚烦不眠症状的体质,都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

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为全面、内容最为丰富的医学经典之一,该书的作者是东汉时期张仲景。
他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治虚烦不眠的方剂,该方剂是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下面将对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之证治概要与方药分析进行了解。
证治概要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的主要作用是“补益心肾,安神宁志”,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解决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
该方剂的主要证候是,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身体虚弱等虚证,同时还伴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
方剂分析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的方剂主要由五味子、黄精、巴戟天等草药组成。
五味子主要功效为镇静安神,增强免疫力,治疗失眠;黄精主要功效为滋阴润燥,平肝安神,治疗心悸、失眠等症状;巴戟天的主要功效为滋补肾阳、补气养血,同时还具有增强身体免疫力、抗疲劳的作用。
这三味草药的配方可以协同作用来达到治疗失眠、神经紊乱等症状的效果。
此外,方剂还加入了龙眼肉、当归等草药,以达到滋阴补血、调和气血的功效。
龙眼肉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补肾益脾,同时能够滋补中心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健康有益;当归能够补血调经、活血化瘀,对于女性来说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总结张仲景治虚烦不眠方是具有历史悠久的中草药配方,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其有效性得到了肯定。
该方剂主要功效为调整阴阳平衡、滋阴润燥、调和气血,从而实现神经系统的平衡,治疗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并在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由于该方剂药物成分复杂,功效协同作用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如今社会得失眠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很多朋友还是很相信古方的,今天,中华秘方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4个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1、小柴胡汤柴胡9克、黄芩6克、党参6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2枚,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2、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先将小麦洗净,漂往浮末;再将大枣掰开(去核),和炙甘草,加800毫升净水;用小火慢慢煎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取煎液二次(最后吃掉大枣即可)。
3、桂枝甘草汤桂枝12克、炙甘草6克,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4、百合枣仁茶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每次10克,加10克百合,6克桂圆、6克茯苓,各5克枸杞子和小麦,一起煮半小时当茶喝,常喝即有安神的作用。
治疗失眠偏方推荐
1、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
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2、附子15克,干姜21克,二者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汁,顿服。
3、取50克白参,捣碎后倒入瓶子里,然后倒入500毫升的白酒,密封半个月,期间每天要摇一次,每天饮用15毫升。
4、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5、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以上就是“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的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虽然张仲景的方子很有名,但是朋友们在使用上面的方子时还是需要咨询一下医生。
这样能够保证你的健康。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失眠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早早就总结好了治疗失眠的方子给我们大家,只是没法继承拿来应用而已。
黄煌教授总结他的经验结合古方,让我知道方子的应用更加具体了,看完我相信普通人的你也会治失眠了。
第一大:温胆汤(半夏体质)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 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噩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
④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2、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3、本方非经方(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加减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主眩悸呕吐)。
橘皮竹茹汤(《金匮》,治呕吐)。
4、加味方:①高枕无忧散(出自《古今医鉴》),即本方加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②黄连温胆方,即本方加黄连6g或更多,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
要点:烦躁、肤红有光泽。
如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③本方合用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
要点: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④本方加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主治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第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 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伤寒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轻易背叛你,哪怕是一片阿斯匹林,也可以在你生龙活虎的日子里默默过期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张仲景治半夜2点醒的经方!七味药...

张仲景治半夜2点醒的经方!七味药...张仲景治半夜2点醒的经方!七味药,沟通阴阳,值得学习有一些读者朋友就问我,我半夜一两点钟就醒过来,然后就睡不着,或者只能浅浅入睡,搞得白天精力特别不好,这怎么回事啊?对此,我只能说,原因多种多样。
光凭这样的叙述,实在难以作答。
不过,今天在这里,我却想给你聊一个,虽然很常见,但是却鲜为人知的原因,这就是所谓“少阳枢机不利”。
这啥意思啊?别着急,我先给你讲一个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青年,年27岁,求学多年,念到博士了,可谓人中龙凤。
但是,最近这20多天时间里,每当半夜两点来钟的时候,肯定醒这么一回。
然后,虽然能勉强入睡,但是睡眠很浅,多梦,有的时候甚至根本就不能再入睡。
这样一来,白天的精力很差,科研相关任务实在难以完成了。
此患用了一些办法,都无济于事。
后来,在别人牵线搭桥之下,她来投中医。
接待她的,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家,安徽龚氏。
龚师诊脉,发现,脉微弦,舌苔薄白,细细询问,平日还有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然后就问,是不是有心事?或者因为工作、科研而精神压力较大?医师的询问,不由得触碰了患者的心弦。
原来,这个女患者已属大龄,念到博士,没有男朋友,家里催得紧,自己相亲又没有合适的。
所以这终身大事,一直是她的心病。
与此同时,她还肩负着繁重的科研任务,还有教学任务,所以时间一长,就成了这般状态。
龚师听完,略略思忖,写下一个配伍:柴胡10克,半夏10克,夏枯草10克,黄芩9克,党参9克,甘草8克,姜3片,枣3枚。
一共5剂。
结果,服药之后,当晚安睡。
5剂之后,包括口苦等诸多症状,全部消失。
这是什么道理啊?先从医案中的配伍说起。
你看啊,医案中的配伍,其实是套了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记载的“小柴胡汤”。
原方配伍,就是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它是来治什么的啊?专业讲,就是伤寒少阳证。
人外感之后,病势深入,来到少阳经,产生了一系列症候。
比如说典型的寒热往来(时而发热,时而恶寒),胸胁胀满,口苦,食欲不振,心烦,欲呕,咽干,目眩等等。
仲景论治不寐初探

医圣张仲景调理失眠的方子

医圣张仲景调理失眠的方子•医圣张仲景调理失眠的方子,坚持一段时间,你慢慢就能倒头就睡,一夜到天明这些症状你是否很熟悉:白天总是没精打采的,早晨嗜睡爬不起来……明明睡了30分钟午觉,却还是萎靡不振,更别说不睡午觉了……晚上躺在床上总翻来覆去,好不容易睡着半夜又会突然惊醒,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睡觉老爱做梦,睡觉也是浅而不深,夜里很容易醒来,早晨醒来也忘不掉……只要熬夜,好几天都缓不过来……经常容易心情郁闷,莫名其妙就烦躁,容易焦虑……如果这些症状,你都经历过,说明你已经在失眠了。
在中医看来,如果总是在夜间睡不着,则意味着阳气无法入阴。
万物有阴阳,人体内部的气息同样如此。
在白天时,阳气在人体中运行,等到夜晚时分,阳气入阴经,这时人体便会进入睡眠状态。
如果阳气难以入阴,那么人们便会失眠。
关于失眠的7个冷知识,医生很少公开,建议收藏,错过就可惜了!1、入睡困难——根结——肝气郁结伴随:入睡困难、情绪抑郁、事事操心、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2、噩梦连连——根结——心胆气虚伴随:噩梦连连、容易惊醒、对声音敏感,容易紧张焦虑、胆小、心悸;3、时睡时醒——根结——脾胃不和伴随:时睡时醒、脘腹痞胀,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嗳气肠鸣,大便不调;4、睡眠浅,似睡非睡——根结——心脾两虚伴随:睡眠浅、似睡非睡,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睡醒后神疲乏力;5、整晚睡不着——根结——心肝火旺伴随:彻夜难眠,睁眼到天亮,眼睛红肿、易怒、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等;6、凌晨1-3点自然醒——根结——肝火旺盛伴随:1、头发油腻、掉发多;2、思虑过重、两鬓白;3、口干口苦、口臭重;4、指甲发黄、易断;5、入睡困难、易早醒6、食欲不振、常恶心7、情绪暴躁、爱生气8、大便粘稠、小便黄9、手掌发红、青筋爆7、凌晨3-5点自然醒——根结——肺气不足伴随:凌晨3-5点早醒,精神倦怠、乏力、说话没有力气、容易咳嗽、感冒;1、爱打呼噜,睡觉容易流口水;2、咳嗽痰多、扁桃体容易发炎;3、容易感冒、免疫力变得很差;4、胸闷气短,走两步就气喘吁吁;5、毛孔粗大,头发焦黄,皮肤暗淡无光泽;6、长期鼻炎,容易鼻塞流鼻涕;7、面色晄白,舌淡苔白,畏风自汗,脉虚;8、睡眠不好,凌晨3-5点自然醒;9、倦怠懒言,气短音低,说话没力气;失眠该怎么办?中医有细节失眠困扰了许多上班族,更年期女性,中老年体虚人群,很多人为了能入眠,选择用安眠Y,来帮助睡眠,不仅有依赖性,同时也是治“标”不治本。
张仲景辨治失眠探析

张仲景辨治失眠探析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失眠的描述有不得眠、不得睡、不能卧、起卧不安、卧起不安、不得卧寐等。
书中涉及失眠的条文29条,其中18条备有治疗方药,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可见张仲景对失眠症的重视。
究其法则,经分析梳理可归纳为以下八法¨-3 J,现简述之,冀对当今临床诊治失眠症有所启示作用。
滋阴清热法该法内容最为丰富,包括:肝阴血虚,酸枣仁汤;心肾不交,黄连阿胶汤;心肺阴虚内热,百合汤类;阴虚水热互结,猪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此为治疗肝阴m虚,虚热内扰之失眠。
仲景以酸枣仁为君养肝阴,茯苓、甘草宁心安神,知母清虚热,川芎理血疏肝,共奏养阴清热、安神助眠之效。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此为治疗肾阴虚心火旺,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出现阴虚火旺之失H氐黄连阿胶汤以黄芩从黄连泻心火,白芍从阿胶再伍鸡子黄滋肾水,心肾得以交通,心烦除,卧寐安。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条、2条、4条、5条:“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主之。
”此为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以百合为君,或加知母增强清热,或合生地黄、鸡子黄增强滋阴,养阴润燥,除烦安神。
《伤寒论》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Et,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此为治疗阴虚水热互结之主法。
用猪苓汤利水不伤阴,滋阴不助湿,使水热得清,阴亏得养而睡眠自安。
清宣郁热法《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憔,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论》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张仲景治疗失眠(抑郁症)的千年古方

张仲景治疗失眠(抑郁症)的千年古方两千年以前,医圣张仲景创下了一张千古名方:甘麦大枣汤。
仅仅只用了三味药——炙甘草、小麦、大枣,却对治疗失眠(抑郁症)有着神奇的疗效。
甘麦大枣汤,最先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由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约五至七枚组成,其构思精练,组方奇妙。
大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补脾益气等功效。
适用于脏躁,以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实、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舌红苔少等为主症。
随着医学应用的深入进展,又可对以下症状有良好效果。
眩晕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一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感觉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一系列症状。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中有所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女精神恍惚忧郁,烦躁不宁,应以养心滋液为主,使病人情志舒畅,心胸开朗。
甘麦大枣汤的做法原料: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做法:先将小麦洗净,漂往浮末;再将大枣掰开(去核),和炙甘草,加800毫升净水;用小火慢慢煎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取煎液二次(最后吃掉大枣即可)。
用法:早晚温服为宜。
功效:养心、安神、镇静、止虚汗。
调理:经前紧张症、更年期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神经衰弱、严重失眠。
此外不同症状,草麦亦有别,自己在做甘麦大枣汤时,可结合具体情形,选择合适的“草”与“麦”,效果会更佳。
当烦热显著时,常伴有口干舌燥,手脚心热,舌质红,舌苔薄少者,可以用生甘草,补虚的同时亦能清热;若以精力疲惫,乏力倦怠等表示为主,可选用炙甘草,侧重于温补脾胃,益气和中。
“小麦”,通常用小麦的成熟果实就可以;而当阴虚夜间盗汗严重时,则可用小麦未成熟时的干瘪果实“浮小麦”取代,益气除热之余还可以敛汗、止汗。
甘麦大枣汤的三味药中,有两味是食物,可谓平和之极,但效果却不是一般的好。
除了治病,还有保健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把它变化成一个养生粥来食用。
失眠就是阳不入阴,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引阳入阴,酣然入梦!

失眠就是阳不入阴,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引阳入阴,酣然入梦!失眠就是阳不入阴,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引阳入阴,酣然入梦!上个月跟八段锦的师姐一起去看望师父,走在路上闲聊了许久我说:“师姐,这会儿没啥事,要不一起去喝杯咖啡吧!”师姐:“喝咖啡?放过我吧,最近睡眠一直都不好,别说喝咖啡了,喝白开水都害怕。
”我说:“师姐,要不到我家去,我给你泡两杯酸枣仁汤喝喝吧”然后就一起到家里,拿了酸枣仁膏给她带走。
我家中常备酸枣仁膏,要是有人睡不好,连咖啡喝茶也不敢喝,不如请她喝酸枣仁膏。
关于失眠的话题,我们一直都在聊,因为有太多人受到它的困扰了,所以今天继续跟大家讲讲【首先跟大家聊聊失眠的本质,所谓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人的体表有一种气运行,中医称为卫气,像人体外围的卫士。
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
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
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
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
这有点像是一个护卫一直绕着一个圆跑步,这个圆分为阴阳两面,白天他在阳面跑,晚上就在阴面跑,如果你失眠了,这个卫士就跑不进阴面,老在阳面打转。
这就叫做阳不入阴。
【其次跟大家聊聊为什么会半夜早醒】1、凌晨1-3点醒来,肝脏堵住了肝藏血,经过一天劳累,夜晚平卧时血回归于肝,肝脏充分休息,然而肝火、气滞等原因导致肝气不畅,经络不通,故常常醒来。
肝经不通,除了凌晨1-3点早醒,还有下面表现:1、入睡困难、凌晨1-3点早醒;2、经常放屁,肚子胀气;3、口苦、口臭;4、无端感到疲倦、抑郁、焦虑;5、眼睛干涩、视力下降;6、指甲有竖纹、脸颊长肝斑;7、皮肤发黄、后背油腻、全身瘙痒;8、大便粘马桶、小便黄如茶;9、情绪暴躁、爱生气;10、头发爱出油、掉发严重,两鬓早白;2、凌晨3-5点醒来,肺部堵住了】中医经络理论,在凌晨3-5点,是肺功能最强的时间,肺为“娇脏“,又称”华盖“,在五脏之顶,是五脏中唯一可被外邪直接侵袭的器官,很容易受损,经络不通。
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让你倒头就睡,一夜到天明睡觉是人生的

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让你倒头就睡,一夜到天明睡觉是人生的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让你倒头就睡,一夜到天明睡觉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要是睡得不好,不仅会导致第二天没精神,困乏无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还会导致抑郁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等。
中医认为,失眠就是阳不入阴造成的。
白天动而生阳,夜晚静而入阴,而阳气迟迟不入阴气,也就是人们理解的失眠。
『经常失眠早醒,多半是阴阳不交,6种证型,你占几条』1、肝郁化火,肝阳上亢:不易入睡,睡后易惊,多梦早醒,头晕胀痛,耳鸣脑响,虚烦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咽燥,胸胁胀痛,大便干结,舌质暗红或绛红,苔黄2、肝气郁结,上扰心神:入夜难寐,夜睡不安,或睡后易醒,心烦郁闷,胸胁胀痛,善叹息,口苦纳呆3、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不寐健忘,头晕耳鸣,虚烦口干,神乏无力,腰酸膝软4、肾阴虚心火盛、心肾不交:失眠,伴有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手足心热、头晕耳鸣,甚或盗汗、女子经少或经闭。
5、心脾两虚: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睡,或常见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头晕、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6、痰热内扰:失眠,伴胸闷恶心、恶食嗳气、心烦口苦、头重目眩、痰多,舌红苔黄腻『张仲景唯一主攻失眠的方子,让你倒头就睡,一夜到天明』1、睡前用温水泡泡脚人的脚部有很多的经脉和穴位,分别对应身体的不同位置,日常可以用温水泡泡脚,放松身心,缓解一天下来人们的疲劳,更有利于入睡,此外,泡脚的时长在20分钟,水温尽量保持42摄氏度恒温即可,帮助入睡的同时提高睡眠质量。
2、选择合适的枕头一个好的枕头对睡眠真的很重要。
一个高度合适软硬适中的枕头,才能用着舒适,提高睡眠质量。
今天推荐你一款“药枕”,它由怀菊花、怀地黄、怀姜、艾草、桑叶、薰衣草、莱菔子、决明子、草本9种原材料填充而成,结构合理又能承托头颈,采取分区域草本填充支撑力足更有助于睡眠。
【秘方】张仲景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秘方,不再被失眠困扰

【秘方】张仲景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秘方,不再被失眠困扰••半夏秫米汤是和胃的主方。
其方由半夏秫米二药组成。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半夏除“目不得睽”,吴鞠通谓:“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令之不及而渗其饮,饮则胃和,寐可立至。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法半夏对中枢神经有良好的镇静和安定作用。
因药房不备秫米,遵吴鞠通意,用薏苡仁代之。
半夏苡仁治失眠[方剂] 法半夏、苡仁各60克。
[加减] 心脾亏虚加党参,心阴不足加麦冬,痰热扰心加黄连,胃中不和加神曲。
[制用法] 浓煎,临睡服下。
[验证]1 、我采用《新中医》1983年第11期“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失眠”一文的方法,近半年来治疗25例失眠患者(其中心脾亏虚13例、心阴不足6例、痰热扰心3 例、胃中不和3例),最短3天,最长1年余;服药少则1剂病程,多则5 剂。
显效18 ,好转7 例, 病例:张某,男,45岁,干部,1984年2月15日诊,失眠半年多,每晚最多能睡2-3小时,常常彻夜难眠,屡服中药无效,又不愿服安眠药。
辨证属痰热扰心。
即处以薏苡仁、半夏各60 ,川黄连15克。
服药当晚即能安静人睡。
再服2剂,不再失眠。
追访3个月,亦未见失眠,患者高兴地感谢我,我则认为应感谢《新中医》2、读贵刊1983 年11 期“半夏秫半汤加味治疗失眠”一文后,颇受教益。
笔者曾治6例失眠患者,按原方加减投服,确有显效。
病例:夏xx ,女,46岁,工人,1986年4月2日诊。
失眠1年余,常每晚只能睡2-3小时,且多梦;近因上晚班,白天更难人睡。
神疲,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予制半夏、薏苡仁各60克,党参30克,3剂。
服后能熟睡5-6小时。
再予3剂,诸症消失。
理消汤【组成】川厚朴、槟榔片、焦麦芽、藿香、广木香、陈皮、首乌藤、杭芍、神曲各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理气消食,和中安眠。
【主治】肝胃不和,失眠多梦,中脘胀满疼痛,不思饮食,胸闷不舒,眩晕疲困,舌苔白厚,质红,脉弦,右关有力。
张仲景的千年睡药治血虚失眠、脾虚失眠、胆虚失眠

张仲景的千年睡药治血虚失眠、脾虚失眠、胆虚失眠(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候学》、《中华药海》、《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中华本草》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在直播的时候,无意中提到关于用中药酸枣仁治疗失眠的单方。
很多朋友事后问我,文老师,你说的那个小办法,能否重复一遍?好。
今天我就专门撰写文说,给您聊聊。
你到药店去,搞来一味中药,叫做酸枣仁。
这个酸枣仁,你最好能炒一下。
如果炒不了,生用也行。
这酸枣仁,你给它打成细粉。
晚上睡觉之前,用热水冲服酸枣仁粉10克。
第二天早晨起来,上午八点之前,用绿茶15克,开水冲泡2次服用。
但是,我要说,此法的原型,古代早就有了。
在《圣惠方》里头,有一个方子,是“酸枣仁一两,炒熟令香,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
此法是酸枣仁研末服,配合清热滋阴的竹叶。
上面我说的办法,竹叶换成绿茶,意图差不多。
所有我敢说,《圣惠方》里的这个办法,才是此方的真正源头。
这个办法,挺有名的,但是业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
这个是1984年《上海中医药杂志》上刊发出来的小办法。
当时,这个办法治疗失眠患者39人,痊愈34人,好转4人,无效1人。
由于此法简便,疗效确切,所以立即在业内引起关注。
很多后来出版的中药学专著,都把此法收录其中。
这个酸枣仁啊,你记住了,它是中医里头非常有名的安神药。
它扬名立万,是从汉代医生张仲景那开始的。
张仲景有一个酸枣仁汤的配伍,用到了酸枣仁,起到助眠作用,治疗“虚烦不得眠”,可以说是抓住了其关键。
现代研究发现,酸枣仁的确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除了能镇静催眠,还能镇痛、抗惊和降体温。
药理毒性实验表明,其毒性是很小的。
那么,张仲景钟爱的“千年睡药”,到底对哪种失眠适合呢?我认为,如果是像上面所说,单独应用酸枣仁的话,它适合以下三种。
第一个,就是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
心藏神,肝藏魂。
心肝血虚,神魂失养,于是就发为失眠。
张仲景巧用阳虚失眠方《伤寒论》里有“昼日...

张仲景巧用阳虚失眠方《伤寒论》里有“昼日...
张仲景巧用阳虚失眠方
《伤寒论》里有“昼日烦躁不得眠”的描述,就是说患者表现为白天烦躁,难以入睡。
实际上,着重强调的是因烦躁而致失眠这一特性,这就是阳虚的失眠。
阳虛失眠除了直接表现为失眠烦躁以外,还有一些阳虚的典型体现,如畏寒怕冷、肢体不温、舌质淡、脉沉细等。
张仲景认为,阳虚失眠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所致,所以在治疗上就要注重给患者补充阳气,让患者体内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在补充人体阳气方面,张仲景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方剂,这两个方剂直到今天仍被中医医家们所采用。
一个是“附子干姜汤”,主要用于单纯的阳虚失眠。
其本意是取附子和干姜这两味药大辛大热的特性,用这种辛热的药物来驱寒以达到助阳的目的,令阳气得以恢复,那么自然失眠的问题就解决了。
另一个方子叫“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这个方子主要用于治疗阳虛失眠的一个变证。
这种病症的特点是,在烦躁失眠的基础上出现了惊惶的症状,并以惊惶为主要表现形式。
千古名方:张仲景失眠第一方

千古名方:张仲景失眠第一方生活中,失眠的人会有入睡困难,易醒,睡眠质量差,多梦等症状,很多人为了治疗失眠,盲目地陷入了几种误区:喝酒助眠、运动助眠、长期服用安眠药来助眠。
最近不少人咨询关于张仲景失眠第一方的问题,下面,我们进去正题,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张仲景失眠第一方吧。
根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
原文这样描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本方有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五味药组成,适合阴血不足、热扰心神所导致的失眠,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适合现代医学常说的更年期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抑郁症,或者是神经衰弱的人群。
方中酸枣仁可以酸敛滋阴安神,知母清热安神,茯苓利湿安神,川芎辛散以调气安神。
张仲景失眠第一方方歌口诀:酸枣仁汤治失眠,川穹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香甜。
鉴于目前网上张仲景失眠第一方成分配比较少,小编通过朋友拿到了他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配比,仅供参考,如果没有药理知识建议直接酸枣仁泡水或者煮粥吧,张仲景失眠第一方配比:可取酸枣仁18g 知母6g 茯苓6g 川芎3g 炙甘草3g。
关于药物剂量后世按仲景原量折算见仁见智,但总之酸枣仁量当大。
至于加减,可据患者表现而随证治之。
血虚甚者,可加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兼阴虚舌红脉数者,可加生地、麦冬养阴清热;内热口苦苔黄者,可加山栀、黄连;遗精盗汗者可加五味子、龙骨、牡蛎;心神恍惚健忘者,可加人参、菖蒲、远志。
失眠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现在人生活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失眠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失眠应该注意什么,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调整情绪,应该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紧张、焦虑以及压力过大,应该多做一些体育的锻炼来调整心情,一些有氧的运动,能够帮助人体调整内分泌系统,比如游泳、爬山、蹬自行车、跳绳等等。
第二,应该多吃一些绿叶的蔬菜,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油炸类的食品和油腻类的食品等,应该多进行一些营养健康的膳食,粗粮配合着蔬菜进行饮食,这样能够对睡眠有较好的帮助。
张仲景用来治疗失眠的方子,传承了一千年,让你倒头就睡!

张仲景用来治疗失眠的方子,传承了一千年,让你倒头就睡!谈起失眠,没有失眠过的朋友根本体会不到失眠有多痛苦!有的失眠闭上眼,脑中闪现过一幕一幕,好像放电影,很困,但就是睡不着,辗转反侧到天明。
有的失眠刚躺下,烦躁的就坐起来,坐起来又躺下去,烦躁的脑后出汗,烦躁的无法入眠,天亮了,你还没有睡着。
有的失眠,迷迷糊糊,有点风吹草动就被惊醒,一晚上醒好几次,早上起来浑身疲乏难当。
更有抑郁症兼失眠,彻夜难眠,熬到受不了了,就去自杀。
令人唏嘘哪咤的黑眼圈不是熬出来。
很多熬夜工作族出现的黑眼圈,这不算失眠,因为熬夜工作的人想睡还能睡得着,而失眠的人是根本睡不着。
很多失眠的朋友说,我也不想失眠,可就是睡不着,急死了,怎么办?而大多数失眠的朋友都会借助安眠药来帮助入眠,这是一个错误而危险的选择。
其实失眠是脏腑功能失调给身体做的一个提醒,就是告诉你该对进行身体进行“保养”了。
失眠吃失眠药,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多数失眠药是神经中枢抑制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药无法滋补气血,只是压制人的精神思维,冰封人体的阳气一样,让你像活死人一样。
服用安眠药,看似睡的挺香,第二天醒了你依然觉得很累,你的气色依然很差。
凌晨三点,依然睡不着那我们该怎么对付失眠呢?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总结一下就是“阳不入阴”。
说通俗点,晚上睡觉的时候阳气该老老实实的回家,如果阳气太旺盛,不回家和朋友出去玩了,就失眠了,这种失眠我们称之为上火。
或者家里的门锁坏了,阳气回不了家了,也会失眠。
对第二种状态的失眠,门锁坏了,我们称之为阴虚。
针对这个病因病机,汉代的医圣张仲景创立了一首治疗失眠的方子,叫做酸枣仁汤;炒酸枣仁15—30g、茯苓6—9g川芎6—9g、知母6-9g、甘草3-5g方子很简单,一共五味药。
酸枣仁中药配伍讲君臣佐使,我们看一下,这个方子那个中药用量最重。
酸枣仁用量最多,所以这个方子就以酸枣仁汤为名。
酸枣仁甘酸,入心、肝经,可以补血养肝,宁心安神,重用为君;茯苓甘淡祛湿健脾,但是用在酸枣仁汤里主要是宁心安神的;知母苦寒滋阴,清热除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6910(2009)10-0008-02·学术探讨·
张仲景辨证论治不寐六法
张凤岭1,蒋士卿2
(1.新乡市中医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关键词:张仲景 不寐/中医药疗法 养血安神 滋肾清心 益气养心 补肾温阳 和胃化滞 舒肝化郁
中图分类号:R249.1 文献标志码:A
《伤寒杂病论》创立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不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由多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所组成,即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
临床中须按照张仲景的辨证思路,将多种辨证方法合理运用,才能明显提高辨治疾病的疗效。
多种论治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是《伤寒杂病论》辨治疾病的精华。
现探析张仲景辨治不寐六法如下。
1 养血安神法
年老之人,气虚血少,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女子崩漏,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则无以奉养心神,导致虚烦、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心悸、怔忡等。
《景岳全书·不寐》曰:“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
”心虚则神不守舍,心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故可见面色少华而萎黄、舌淡、脉细弱等血少气亏之证。
虚烦者,热而不实,心中扰乱,郁而不宁,津液亏虚,五内枯燥,乃荣血不足、阴盛阳微所致。
其病机在于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故治宜养血安神[1-2],方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之酸枣仁汤。
方中酸枣仁甘酸而平,重用先煎,甘平养血宁心,酸平敛阴柔肝;知母甘寒,清热润燥除烦;茯苓甘平,健脾和中,宁心安神;川芎辛散,行气活血,配酸枣仁酸收辛散以调肝理血安神。
诸药配伍,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
2 滋肾清心法
先天不足,房劳过度,易导致肾阴亏损,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心阳失潜,独亢于上,扰乱心神,夜不安睡。
徐东皋云:“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得眠者。
”心阴亏虚,不能制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可导致失眠心烦;阴液不足,肾府失养,可见腰膝酸软;阴虚津液不能内守,可见盗汗、咽干;舌红、脉细,均为阴精不足之象[3]。
治宜滋肾清心,方选《伤寒论》第303条黄连阿胶汤。
方中阿胶、芍药、鸡子黄补阴液、敛阴气,内护真阴;黄芩配黄连,直泻心火而内坚真阴。
诸药配伍,心肾交会,水升火降,共奏滋阴和阳之效。
3 益气养心法
大吐、大泻、大下、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伤及脾胃,久则致脾虚不运,胃气不和,食少纳呆,气血生化乏源,无以上奉于心,导致心神不安,从而发生失眠、多梦、心悸。
脾气亏虚,则神疲气短,饮食无味;胃气虚弱,胃失和降,则腹痛隐隐。
舌淡、脉弦细,均为气虚之证。
治宜益气养心,方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载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黄芪为补气要药,得饴糖甘温益气,配桂枝则温阳以化气,伍白芍又有益气和营之效。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心之效。
4 补肾温阳法
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阳渐衰,不能蒸腾肾阴上济于心,心阳独亢,导致失眠多梦,夜寐早醒,心神不安。
《征治要寥·虚损门》曰:“年高人阳衰不寐。
”肾阳虚衰,下元不固,小便淋沥,膀胱气化无权,故见溺不得出;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故腰脊酸软无力;阳虚不能温养形体,故兼形寒肢冷、精冷、阳痿早泄、舌质淡、脉沉细等一派阳气虚弱之证。
治宜补肾温阳,方选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虽阴阳并补,但侧重补阳。
方中以附子、桂枝为君,温补肾阳;配地黄、山茱萸、山药为臣,补益肾阴以摄阳,并防附子、桂枝之辛燥伤阴;茯苓、泽泻、牡丹皮利湿泻火,以泻肾浊。
诸药相配,阴阳相济,共奏温补肾气之效。
5 和胃化滞法
饮食不节,宿食停滞;或肠中燥屎累累,导致胃气不和,升降失常,以致睡卧不安。
《素问》言:“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燥结大肠,故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则腹中胀痛;舌苔腻、脉滑,为胃肠积滞之象。
治宜和胃化滞,方选调胃承气汤。
方中芒硝、大黄去胃家之糟粕,使气得以下;甘草生胃家之津液,使气得以上。
三药配伍,攻补兼施,使胃气得和,腑气得通,夜寐自安。
6 疏肝化郁法
五志过极,情志失调,久则郁怒伤肝。
肝藏血,血舍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邪内扰,
·8
· 中医研究 2009年10月 第22卷 第10期 T C M R e s.O c t o b e r2009V o l.22N o.10
魂不守舍,则久久不能入眠。
《血证论·卧寐》云:“肝病不寐者,肝藏魂……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
”肝失疏泄,则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叹息;肝郁乘脾,则见纳食不香;舌红苔黄、脉弦细,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宜疏肝化郁,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桂枝配龙骨、牡蛎、铅丹通心中之阳,重镇安神;大黄泄内陷之里热;茯苓甘淡,既能宁心安神,又能利水化痰。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镇静安神之效。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入睡时间不够或睡眠不深的一种疾病,轻者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
临床治疗此病应辨别虚实,虚证多由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实证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4-5]。
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内邪滞逆者,有痰浊内停、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等。
笔者从养血安神、滋肾清心、益气养心、补肾温阳、和胃化滞、疏肝化郁六个方面,详细探析了张仲景治疗不寐的理法方药,为临床更好的应用经方辨治不寐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振涛.安神活血汤治疗失眠48例[J].中医研究,
2008,21(9):74.
[2]张培林.活血宁神汤治疗老年性不寐36例[J].河南中
医,2007,27(1):48.
[3]王顺治.滋阴潜阳法治疗顽固性失眠[J].河南中医,
2007,27(3):41.
[4]王研.自拟安神汤治疗不寐36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10(10):69.
[5]焦安秀,厉建萍.中医对失眠的认识[J].河南中医,
2008,28(8):12.
收稿日期:2009-08-07
(编辑 颜 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09)10-0009-04·实验研究·脑力苏胶囊对拟V D大鼠行为学及磷酸酯酶2A的影响*宫洪涛1,孙秀丽2,牛 磊2,马云枝1,张运克1,刘方洲3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3.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改善V 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 D 大鼠模型,通过M o r r i 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磷酸酯酶2A的表达情况。
结果:喜得镇组及脑力苏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P P-2A 表达增加(P<0.01)。
结论:脑力苏能明显改善V 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缺血引起的V D具有益智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缺血后P P-2A的表达有关;脑力苏虽能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不能使其恢复至正常。
关键词:脑力苏胶囊/药效学 血管性痴呆/药物作用 行为学 磷酸酯酶2A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志码:B
血管性痴呆(v a s c u l a r d e m e n t i a,V D)是在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药治疗V D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药具有适应性广、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因此,积极寻找有效治疗V D 的中医药疗法是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要任务。
本实验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研究脑力苏胶囊对V D大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情况,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 物
健康W i s t a r大鼠,100只,雄性,清洁级,鼠龄3~4个月,体质量250~300g,均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 c x k豫2005-0001。
M o r r i s水迷宫选取学习记忆良好的大鼠。
1.2 药物与试剂
脑力苏胶囊,由人参、熟地黄、枸杞子、灵芝、川芎、胆南星等中药组成,每克相当于生药2.25g,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喜德镇片, 1m g/片,天津华津制药厂产品,批号070621,用时以生理盐水配成2%的混悬液。
蛋白磷酸酯酶2A 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公司;D A B试剂盒、羊抗兔二抗均购自福州麦新生物公司。
·
9
·
中医研究 2009年10月 第22卷 第10期 T C M R e s.O c t o b e r2009V o l.22N o.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