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篇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例2【教材分析】本小节重点是知道1时=60分以及有关时间的计算。
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题目。
【学情分析】学习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可借助情境图,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具体计算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反馈时,可以借助钟表的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初中活动,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难点: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自拍的录像、钟表。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她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故宫,你们想认识她吗?(播放视频,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光明小学的学生,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一下,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出示:快乐的星期天【探究新知】1.时间的换算。
(1)导游:瞧,我已经游览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2)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我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敢挑战一下吗?出示题:3时=( )分3分=( )秒240分=( )时1时=( )分2分=( )秒180秒=( )分指名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时间的计算》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录制时间
2014年9月
视频长度
5分05秒
适用年级
三年级
视频大小
知识点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新编)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2
知识点描述
小学三年级对时间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许多学生对如何计算经过时间不太清楚,特别是如何计算分不够减的经过时间是本课的重点。教Fra bibliotek过程步骤
内容
时间
视频片头
您好,本节微课主要讲解时间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一日内的经过时间。
30秒以内
情境导入
小明今天的离家时间是7:30,到达学校的时间是7:45,他今天在路上走了多少时间呢?
30秒
正文讲解
7:30是他离开家的时间,是开始上学的时刻,我们称为开始时刻,7:45是到校的时刻,我们称为结束时刻,在路上走的时间就是他上学经过的时间,称为经过时间。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三者的关系,通过线段图可以知道,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多长时间?可以列式为7:45-7:30=?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列成竖式进行计算。注意时与时、分与分对齐。45分减30分等于15分,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小明第一节上完才发现自己的英语书忘记拿了,他跑到电话亭去打电话给妈妈,可是一看,电话亭还没有开门,要到9:00才开门,可这时才刚刚8:40,小明要等多长时间呢?在这个问题中,什么时间是开始时刻,什么时间是结束时刻。8:40是小明开始等的时刻,是开始时刻,9:00是电话亭是的开门时刻是结束时刻,要等的时间是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所以列式为9:00-8:40,列成竖式是9:00-8:40,0分减40分不够减,怎么办呢?可以到9时中借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是60分,所以就可以看成60分减40分等于20分,8时减8时等于0。9时减8时40分等于20分,小明还要等20分才开门。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钟表来读取和计算时间。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时间的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2. 钟表的读取和计算。
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钟表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使用钟表模型,演示时间的读取和计算。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时间的计算方法。
4.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我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二、新课导入1. 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利用钟表模型,演示如何读取和计算时间。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重点讲解易错点。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强调钟表读取和计算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运用,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练习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学会了使用钟表读取和计算时间。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带你快速完成备课:五年级数学课程《时间的计算》教案指南

带你快速完成备课:五年级数学课程《时间的计算》教案指南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备课无疑是我们每天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备课的过程既需要熟练掌握课程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备课,我整理了一份五年级数学课程《时间的计算》的备课教案指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掌握时间的概念与表达方法;2、掌握时、分、秒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3、掌握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4、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点:1、时间的概念与表达方法;2、时、分、秒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2、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2、解释说明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时间的概念与表达方法1、引出主题:时间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间是什么?”3、通过演示钟表的转动,说明一分钟的概念、如何用一分钟来表示时间。
4、引导学生说出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引出表达时间的方法。
5、分组为学生发放小组活动卡片,根据卡片上要求,小组内选择一个成员出示自己并宣读出自己所写的时间的表达方式,以及时间所对应的具体时间。
第二步: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1、引导学生说出时间单位:秒、分、时。
2、演示秒、分、时之间的换算方法。
3、剪纸、计时器练习锻炼换算时间的能力。
第三步: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1、彩绘图片呈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景”让学生口述出其所描绘的时间点;2、出示“一天中的日常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排序识别它所表达的时间顺序。
3、在同步练习中家园到自己的日常规划,并根据时间顺序排列自己的活动。
第四步:简单的时间计算1、列一些计时的问题,直观感受时间的演变;2、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已知,结合前面学的单位间转化法以及时间维度,并且在这个前提下,通过简单的计算方法算出答案。
教学评价:1、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上,能够正确使用表达时间方法;2、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时间之间的换算关系,能熟练使用含秒、分、时单位的时间计算;3、通过参与图片排序和口头阐述练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方法;4、能够根据问题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及时间的计算一、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重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1时=()分2时=()分你是怎么想的?(2)从7时30分到7时45分,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二)课堂设计1. 时间单位的换算(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时间?(时、分、秒)(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2时=()分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2个60分就是120分)(4)试一试。
4时=()分 3分=()秒 1分40秒=()秒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并订正。
2.时间的计算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开家,7时45分到学校)(2)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3)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多种方法。
①数一数: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时30分到7时45分分针走了多少分?分针从6到9,走了3大格,一大格时5分钟,3大格是15分钟。
②算一算:因为都是7时多,可以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钟。
③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4)回顾反思。
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回顾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5)巩固练习:3.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进行时间单位换算时,()时=?分,就用几个60分相加,同理,()分=?秒,就用几个60秒相加;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要弄清楚起始与结束的时刻。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算一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时间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秒、分、时
2. 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学材料:
1. 黑板/白板
2. 游戏卡片或数字卡片
3.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10:30”,让学生说出这个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让学生想一想这个时间离现在还有多久。
资料分析:
让学生观察一个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9:45”),让学生说出这个时
间是几点几分,然后让学生用另外一个数字卡片表达这个时间之后的时间,比如“在这个
时间之后再过15分钟,是几点几分?”
案例分析: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写的两个时间(比如“8:20”和“9:45”),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间之间相
隔多久,然后让学生表达一个新的时间,比如“在8:20的基础上再过1小时10分钟,是
几点几分?”
游戏互动:
教师出示一些游戏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事件(比如“7:30”、“10:15”、“1:40”等),让学
生从这些时间卡片中挑选一个时间,并在黑板上计算这个时间之后几点几分是什么时候。
练习巩固:
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书上关于时间的练习,包括时间单位转换、时间的加减法运算等。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时间的计算,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学校放学后再过半小时是几点几分?”等。
小结:
时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时间的计算,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时间计算的知识。
新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掌握简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经历类比推理过程,总结时间单位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的方法,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 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预设: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师:时、分、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1时=()分 1分=()秒(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顺势引出“时间计算”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此为生长点,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时间单位的换算1. 时与分的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1)2时=()分师: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60分+60分=120分,所以2时=120分。
师小结:时转化成分,几时就是几个60分相加。
2. 分与秒的换算。
师:我们如何将分转化成秒呢?课件出示:4分=()秒预设:1分是60秒,4分就是4个60秒,60秒+60秒+60秒+60秒=240秒。
师小结:分转化成秒,几分就是几个60秒相加。
课件出示:120秒=()分预设:60秒是1分,120秒是2个60秒,所以120秒就是2分。
1分=60秒,2分就是120秒,所以120秒=2分。
探究点2 计算经过的时间1. 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明8:05离家,8:20到校。
师:你们知道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这里面的“多长时间”指的是什么吗?与“8:05”和“8:20”的意义一样吗?(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明白“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2. 分析与解答。
《时间的计算》重难点教学设计

《时间的简单计算》重难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例1中求2时等于多少分,由1时=60分,就可以推出2时就是60加60(分),等于120分。
教材十分注重结合学生实际,例2编排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上学情景图,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重难点,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题编排的是一学生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动的画面提供了两条信息,即商店的营业时间和该学生到达商店的时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时间。
本课时内容是后面运用时间解决较繁问题、计算时间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
2、经历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初步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灵活地解决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
【突破重难点方法】:进行时间的计算采用数格子、列式、数轴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例2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揭示新课1、游戏引入、老师用钟表演示,学生观察抢答:(1)钟面上有()个大格,()小格。
(2)钟面上有( )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是( )小格。
(3)时针从12走到数字1,是()小时,分钟应该走到数字(),是()分。
(请学生上来一边拨一边回答)(4)分钟从12走一小格,秒针走了()小格。
1时=()分 1分=()秒[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前面的知识。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完整版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巩固时分秒的概念。
增强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前两天,我们手拉手学校开展了一次难忘的秋游活动,想不想了解一下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二、教学例1 1、教学例1:2小时=120分钟师:去过吗(长沙世界之窗),上午9:00,全校同学准时到达世界之窗,首先,他们来到了雄伟的亚力山大灯塔。
参观了法国四大洲喷泉,漫游了神秘谷,观看了异国风情表演,最后来到儿童乐园玩了飞天大罗盘,旋转木马等好玩的游戏后,结束了世界之窗的游览,这时,已经是上午 11:00了,那同学们在世界之窗游览了多久呢(2小时)师: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上午9:00时到11:00时经过了2个小时师:那2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生:2小时是120分钟。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1小时是60分钟,2小时是2个60钟,也就是120分钟。
师:其实,我们只要清楚地知道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也就是1小时=60分,1分=60秒,就能很快地进行这三个单位间的换算,同时,也能进行一些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时间计算的知识。
2、上午,同学们游览了世界之窗,下午,学校安排同学们去电影院看一场新的动画片《小恐龙历险记》,大家非常高兴2:30分就到了电影院,可电影2:45开始,那大家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1)教学1小时内经历时间的计算出示钟面: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你的同桌听。
(小组讨论)讨论算法。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钟。
(1个大格是5 分钟,3个大格就是3个5分钟,也就是15分钟。
)(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经典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三、练习阶段
7时50分+45分=()时()分
8时26分+2小时37分=()时()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教学目标: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 0
-8: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师: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生:纷纷发言。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师:大家同意小张的算法吗?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这道题换汤不换药,之前的问题,我们能提取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求得经过时间。而这道题给了我们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来求开始时间,这三个条件,我们只需知道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对不对?
生:自愿上台演板
生:打课本,做练习题。
生:一样。
生: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心理、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自主探究得到新知识。
本节课我重在用复习的方式自然地导出课题,不仅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地有意注意及学习兴趣,而且在这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教学过程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总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本节课达到教学目标。
9:50下课,10:10上课,我们休息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童话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理性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逐步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时间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时间的计算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增长,时间的概念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在五年级数学下册,时间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主题。
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计算时间,并且知道如何将时间转化为不同的单位。
本文将介绍五年级数学下册时间计算教案,帮助孩子们充分理解并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学习计算时间的方法。
2.了解并学习各种时间单位(秒、分、小时、天、周)。
3.练习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和分类。
2. 时间的基本单位。
3. 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4. 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活动1. 导入为了帮助孩子们尽快了解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大钟表,让孩子们讨论他们知道的应该怎么读表并描述不同时间点钟表的状态。
2. 授课2.1 时间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或演示来引入时间概念和时间分类,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向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如:“什么是时间?时间有哪些分类?”等等。
通过这样让孩子们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以便在后续的课程中更好地理解。
2.2 时间的基本单位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并熟练地掌握各种时间单位,如:秒、分、时、天、周等,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带取定制的钟表或在线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教学。
2.3 时间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时间以不同的单位表示。
他们将练习执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组内讨论进行比较和学习。
2.4 时间单位的换算在本节课程中,老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基本单位(秒、分、小时、天、周)之间的换算公式。
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模拟,让孩子们进行互动学习。
例如:“Martha 工作了76小时,它在几天内工作?”,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计算步骤,为学生之后的计算提供依据。
3. 练习和作业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作业来巩固和检测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或者纸笔计算,计算相关的时间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

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那么,在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方面,应该怎样进行呢?一、引入概念在讲解时间的概念之前,需要先引入孩子们所熟悉的概念。
比如说,让孩子们回顾自己每天的生活,用常见的事物引导他们从经验中理解时间的总体概念。
比如问孩子:“每天早上你醒来的时候,天还没亮,是一天的什么时间?” “一到中午,你通常会吃什么?是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逐步引导幼儿用时间来描述日常活动。
二、认识钟表引入时间概念之后,介绍钟表的使用方法,教授孩子们如何看时间。
钟表是我们熟悉的日常工具,也是测量时间的一种工具。
引导孩子们观察钟表的分针和时针,理解他们的作用。
提醒孩子们,无论何时要看清楚指针所指的时间,并仔细思考它的含义。
可以通过指令式教学,引导孩子们阅读钟表上的数字,重点培养孩子们对数字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三、概念共通理解在认识了钟表的使用之后,可以开始引导孩子更深入的了解时间概念。
孩子们需要从自己熟悉的日常活动出发,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进而把它们与时间联系起来。
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简单易懂的实例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四、时间的运用接下来,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时间的计算。
进行了前面的学习之后,孩子们认识到钟表的使用方式,也掌握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这些为进行时间计算提供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渐增加计算的难度,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五、时间的日常应用在时间概念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知识和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
例如,教授孩子们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制定时间计划。
让孩子们从小事开始,逐步培养出对时间规划的能力。
教授孩子时间的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时间概念认知能力。
同时,还应该加强互动式教育,鼓励孩子们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时间把握能力,使时间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通用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通用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
2、正确计算一天之内的经过时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认识两种时间概念:1、我们学习了两种记时法,老师这儿有一句关于时间的话,来看一下:妈妈上午8时,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
(板书:8时、8小时)(1)读一读,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请你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老师要在学生说的根底上加以标准:8时:它表示上午的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正在上课,它还可以写成8:00;8小时:它指的是一段时间。
出示钟面(画一画)……指出:8时,是表示的某一时刻,用“时”来说,它是一个钟面时间。
(板书:钟面时间—时)而8小时,是从8:00开场数8个小时,到下午4时下班,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8个小时,它不是一个详细的时刻。
)(板书:经过时间—小时)(3)指板书说:时,一般是指钟面上的几时,它表示的是钟面时间;小时,它一般表示的是从某一个时间开场到另一个时间完毕,它是一个经过时间。
(用点●和箭头在钟面旁加以区分)2、判断,仔细听老师说的话,想:这是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老师晚上10时睡觉;老师晚上睡10小时。
3、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一些钟面时间来简单地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1、出示:老师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时下班,上午要上班几小时?(1)出示题目: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时是什么时间?问题求上午要上班几小时是什么时间?(2)学生计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拟好?(实物投影反应)板书:11-7=4(小时)11:00-7:00=4(小时)讨论:4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4:00吗,为什么?(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ime calculation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2、篇章2: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章1:《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教科书p62 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幻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2、1时=()分 1分=()秒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例1:2时=()分
1) 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学生汇报: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师板书小结:
2时=( 120 )分
60×2
5)巩固练习:
5时=()分 120分=()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分=()秒 3分=()秒
1)学生尝试练习。
2)学生讨论:你是怎么做3分=()秒的?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3、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3时=()分 4分=()秒
180秒=()分 60秒=()分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8时40分再加上()就是9时。
3、竞赛: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
2:30—2:50做作业 2:50—3:30 看电视 3:30—5:30 画画 5:30—6:00 吃晚饭
看表回答问题:1)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2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
在经过了几分?
五、教学板书内容:
时间的计算
2时=( 120 )分 5时=( 300 )分
120分=( 2 )时 3分=( 180 )秒
45-30=15,是15分钟
篇章2: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1、在已学的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计算,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
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
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
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
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00-8:30经过了3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
②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
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3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集体交流。
(2)学生汇报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谁来说说7:00-8:00 早锻炼所用的时间。
(1)交流计算方法:8时-7时=1小时,
(2)“时”和小时“的区别。
①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答案是1小时,不写1时?)
②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因为几时表示的是某个时刻,(如:教师说出现在时间是几时几十分)而几小时表示的是段时间(如:从几时到几时所经过的一段时间)8:00-7:00中的8时、7时分别表示某个时刻,而8时-7时表示的是经过的一段时间,所以要用1小时表示。
师: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1小时或者几时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③请大家算算到少儿图书馆借书用了多长时间?
9:10-9:40到少儿图书馆借书
(分钟部分相减,小时部分相减)。
师:小明看完书准备吃午饭,他看到了这样的牌子
营业时间:上午6:00-9:00
中午10:00-12:00
下午 5:30 -9:30
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小明也想了一个问题?(每天经营多长时间)
学生说说怎么算小结:
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难点)
(1)那明明吃饭用了多长的时间呢?
学生说
(从11:50到12:30)进行线段图类似,讲述11:50-12:30、在11:00-12: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吃饭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吃饭所用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11时50分到12时经过了多少分钟?(10分)从12时到12时3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
(10+3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吃饭所用的时间吗?
(学生口答)
11:50到12:50用了1个小时,60-20=40分
(4)练习:
算算明明做作业和看电视用了多长时间?
8:40-9:10 做作业
17:30-18:00 看电视
(3)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4)显示学生所说的各种可能计算方法:
学生反馈。
(4)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
师:小明星期天过得真充实,既玩了又学习了,星期一的早上6:30起床了,请你算算他睡了几个小时?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师:通过对一些经过时间计算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
什么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找一找、算一算
的方法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板书中课题),学会了运用
了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的经过的时间,明白了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密
切关系。
5、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虽然说是简单的时间计算,但是却是孩子们最容易错的地方,因
为时间的60进制和平时所学的十进制百进制不同,有些孩子记不
牢他们之间的进率,所以计算起来比较难,如果在钟面上比较形
象的数大格来计算所经过的分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即使这样,
有些孩子对钟面所表示的几时几分都不熟悉所以做起来比较困难。
而抽象的计算就更难了。
总的一点,上的时候觉得不难,还比较
容易了理解,但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则比较困难,是要解决的
非常大的矛盾。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