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合集下载

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一、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役用鸭的生理、生活习性以及稻田饲料生物的消长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结合技术体系,是目前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二、稻鸭共生机理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它是将幼鸭在水稻返青后放入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草、防除虫害、施肥、中耕浊水、接触刺激;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场所和大量动植物饲料等。

使现代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使现代规模集约养殖转为更符合鸭子生活习性的自然养殖,饲养出来的鸭子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从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鸭肉。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开创了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稻鸭共生方法的确定1 放鸭时段的确定根据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了放鸭时段。

在稻鸭共生方法中,稻鸭在时间上的衔接是稻鸭共生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主体。

从稻鸭工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开进行的。

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有60~70 d。

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7~10 d 才能活棵,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7~14 日龄)全天24 h 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赶鸭上岸。

2 鸭子和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选择放鸭品种。

稻鸭共生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用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而体型较大的鸭品种,易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如番鸭、北京鸭,在稻田中觅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不宜选用。

水稻冬闲田稻鸭利用技术

水稻冬闲田稻鸭利用技术

水稻冬闲田稻鸭利用技术一、稻鸭共生模式稻鸭共生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是利用鸭子在稻田中活动,起到生物防治、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同时产生鸭粪肥沃土壤,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

二、稻田养鸭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耐寒、耐病、适销对路的优质肉鸭品种。

2.鸭苗放养:在稻谷收割前15天左右,将鸭苗放养在田间,一般每亩可放养20-30只。

3.饲料管理:在放养期间,应适当补充精料,如玉米、豆粕等,以满足鸭子的营养需求。

4.疾病防治:定期对鸭子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5.收获:在稻谷收割后,将鸭子集中起来进行销售。

三、水肥管理技术1.水位控制:在稻鸭共生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水位,一般以5-10厘米为宜。

2.施肥:在放养前应施足底肥,如农家肥、复合肥等,以满足稻谷和鸭子的营养需求。

3.追肥:在稻鸭共生期间,可根据稻谷和鸭子的生长情况,适当追施氮肥、磷肥等。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除草等农业措施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3.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五、经济效益分析1.增收来源:通过稻鸭共生模式,可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同时可增加鸭子的产量和收入。

2.成本支出:主要包括鸭苗购买、饲料投入、疾病防治、人力成本等。

3.经济效益: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稻鸭共生模式的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评估该模式的经济效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结合水稻种
植与鸭养殖的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农田生产力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本文将从该
模式的原理、优点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是利用鸭类的生态特性和水稻的生长习性相互促进,形
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鸭类喜欢在水中觅食,并具有强烈的捕食昆虫和杂草的能力,能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

鸭类的粪便富含有机物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可为水稻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

而水稻的长势也提供了鸭类生活和觅食的所需条件,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具有多个优点。

该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田间的病虫害和杂草,
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鸭类的活动和粪便能促进土壤的改良和肥力提高,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鸭类的生态行为也有助于
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该模式能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农田的
产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模式适用于我国水稻种植广泛的地区,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该模式既符合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又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该模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肥条件和农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推广。

该模式还能促
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就业机会的增加,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农民收
入的提高。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一、稻鸭共作的概念和优势稻鸭共作是指在水稻田中适当投放鸭苗,由鸭在水稻田中自由觅食以控制虫害,同时利用鸭粪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两者相互促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稻鸭共作的核心思想是以生态农业理念为指导,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有机农业的实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保: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类的天然捕食虫害的特性,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资源循环利用:稻鸭共作利用了鸭粪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3)增产增效:稻鸭共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减少了病虫害损失,同时鸭粪的施用也能够为水稻提供养分,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稻鸭共作的实施方法1. 鸭苗的选择和投放选择品种纯正、健壮的鸭苗,投放数量一般为每亩水稻田投放20只左右,以防止鸭群过大对水稻田产生伤害。

2. 鸭群的管理和饲养在水稻田周边设置饲养场所,定时投喂饲料和清理鸭舍,保证鸭群的健康状态。

3. 控制鸭群的活动范围设置围栏或者利用食物引导鸭群在水稻田中自由觅食,同时防止鸭群过度损害水稻。

定期清理鸭舍和收集鸭粪,进行堆肥处理,并在水稻田中适量施用,提高土壤养分。

5. 害虫监测和鸭群调控定期进行害虫的监测和鸭群数量的调控,确保害虫得到有效地控制,同时保证水稻不受过度损害。

三、稻鸭共作的效果1. 控虫效果稻鸭共作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特别是对稻田中的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花纹夜蛾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增产效果3. 资源利用效果四、稻鸭共作的发展前景1. 生态农业的推广2. 农产品的质量提升稻鸭共作可以减少病虫害损失,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农民收入的增加稻鸭共作可以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于扶贫攻坚、农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农业也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应运而生。

稻鸭共作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将稻田与家禽养殖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生态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土壤的污染,对环境友好,并且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要点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一、稻鸭共作的基本原理稻鸭共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水稻种植和鸭子的饲养两部分。

在稻鸭共作的生态种养技术中,鸭子被放养在稻田里,它们会在稻田中觅食,吃掉杂草和害虫。

在鸭子的帮助下,稻田的杂草和害虫都能够得到控制,有益于稻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鸭粪也可以成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并且不需要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助于环境的保护。

稻鸭共作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和排泄,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二、稻鸭共作的技术要点1. 优质的稻种选择在稻鸭共作技术中,选取优质的稻种对于稻田的生长和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优质的稻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等特点,能够适应稻鸭共作的生态种养技术。

通过选取适合稻鸭共作技术的优质稻种,可以更好地发挥稻鸭共作的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鸭的管理在稻鸭共作技术中,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要选择适合稻鸭共作的鸭种,如北京填鸭、野鸭等。

在稻鸭共作的实施中,要合理控制鸭的数量和密度,以免过多的鸭子损害了稻田的生长。

还要注意鸭舍的建设和管理,保证鸭子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鸭的生活和饮食,可以更好地发挥鸭在稻田中的功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稻田的管理稻田的管理是稻鸭共作技术的关键。

首先要做好稻田的水利工程,保证稻田有充足的水源,并且保持适宜的水位。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回答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环境关系和食物链的关系,在稻田养鸭被称为“稻鸭农法”。

水稻插秧后,将稻田四周围起来,防止黄鼠狼、猫、狗等进入,并在稻田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以防强光和暴雨等侵袭。

插秧1-2周秧苗成活后,即可将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养殖,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中。

一、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什么关系1、稻田养鸭主要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环境关系和食物链关系,稻田养鸭也被称为稻鸭农法。

也就是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同时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进行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这样可以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能有效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

2、水稻插秧后,可以将稻田四周全部围起来,这样能防止黄鼠狼、猫、狗等动物进入。

然后在稻田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这样可以防止强光和暴雨侵袭。

为了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一般可以选用体型较小的鸭进行稻田养殖,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种,养殖效果比较好。

3、一般插秧1-2周秧苗成活后,就可以将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进行养殖,不管白天和夜晚,鸭都要一直生活在稻田里面。

由于鸭子喜欢吃稻穗,所以在水稻抽穗时可以及时的将鸭从稻田里收回,早期栽秧时每亩稻田放养6-7只雏鸭即可,后期每亩稻田放养7-13只左右。

二、稻田养鸭有什么好处1、提高产量由于鸭子经常在水稻田里面行走,这样会对水稻产生摩擦,可以提升水稻的成穗率,提高水稻产量,使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水稻价格也会比较高。

2、土壤更透气鸭子一直在水稻田里面活动不断踩踏表面的泥土,可以让土壤变的更加通透,还能让土壤里面的含氧量更高,这样对于水稻根系的生长有很大好处。

3、利于培土(1)鸭子在活动时,可以把土壤踩向水稻那一边,这样就能起到培土的作用。

(2)种植水稻一般要预防倒伏的情况,但是稻田养鸭就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培土。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模式。

它是在常规的水稻生产模式上引入了鸭类的生态养殖,并且通过农田、水稻和鸭类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农田的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了绿色、廉价且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就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田中引入鸭类养殖,并借助鸭类的生态特性,和水稻相互作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体现了生态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即在农田中形成一种农田-鸭类-水稻的有机循环生态农业生产系统。

具体来说,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稻-鸭类共生:水稻是一种水田作物,而鸭类则是一种能在水中生活的畜禽。

当把鸭类放养在水稻田中时,鸭类可以在水中觅食和活动,同时还可以帮助清理水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起到一种生物防治的作用。

鸭类排泄的粪便也成为了一种有机肥料,可以直接施用于水稻田,有助于增加水稻的养分含量,提高水稻产量。

1、生态环保: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强调了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鸭类的生态养殖,可以减少对农田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2、资源综合利用: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农田、鸭类和水稻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循环系统,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鸭类可以利用水田中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以为水稻田提供有机肥料,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经济效益: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成本,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改善种养结构: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调节种养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养分含量,有利于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5、健康食品: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产生的农产品,更健康、更安全、更有营养,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有了保障。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土地资源的限制,传统农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种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稻鸭共作是其中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有着省时省力、高产高效、环保无公害等优点,备受农民和专家们的青睐。

本文通过对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探究,阐述了其实施要点。

稻鸭共作是一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方式,它融合了稻田生态系统、水禽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态系统。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稻田中放养鸭子,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有害昆虫和小动物,同时鸭子的禽粪也成为了稻田的有机肥料。

稻鸭共作能充分利用稻田内有机物质,增加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提高稻谷产量,其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十分显著。

1. 合理选择品种鸭子的品种选择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品种的鸭子对稻田的各种资源的利用能力不同。

一些鸭子比较能吃,有较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不会对稻田有负面影响,同时也能有效清除稻田中的有害生物,如:红蜘蛛、稻飞虱等。

目前,喜洋洋、野鸭、鹅鸭杂交等品种比较适合稻田养殖。

2. 合理养殖密度鸭子在稻田中的养殖密度也是关键问题。

密度过高会影响鸭子的生活质量和稻田的生态环境,密度过低又会降低鸭子的互动性,对稻田昆虫的控制效果不佳。

因此选择适当的养殖密度,不仅可以提高鸭子的产出量,也可以保持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鸭共作中,饲料的选择和合理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选择对鸭子而言适口的饲料,并要注意鸭子进食的节奏,防止浪费和过度造成环境的污染。

4. 注意鸭舍的建设稻田内的鸭舍的建设也是有讲究的。

要选址合理、便于管理,保证鸭子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

同时也要考虑鸭子进食后的禽粪收集和处理,避免对稻田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5. 做好鸭子的卫生保健鸭子作为农田中的生物控制代理,卫生保健非常重要。

不做好鸭子的卫生保健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爆发,影响到周边的稻田口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质量。

因此,要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对鸭子进行疫苗接种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鸭子质量和繁殖能力。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稻田和鸭子养殖结合起来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
利用了稻田和鸭子之间的互惠关系,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又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
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能有效地控制水稻田的病虫害。

在这种模式下,鸭子在稻田中
自由觅食,吃掉了大量的害虫和杂草。

鸭子的进食行为不仅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还能保持稻田的湿润环境,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相比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这种方式对环
境的损害更小,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稻鸭共生模式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鸭子的喙和爪子会松土、翻晒土层,有利
于加强土壤通气和排水性,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鸭子还在稻田中排泄,提供有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这种模式下的水稻生长更加健壮,产量更高,而且稻谷品质更佳,口感更好。

稻鸭共生模式还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益。

在稻田中养殖鸭子,不仅可以利用稻谷中的
副产品来喂养鸭子,减少养殖成本,还可以将鸭子出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样一来,水稻和鸭子的共生方式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实现了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既能有效
地控制水稻田的病虫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能提供鸭子的养殖收益。

这种模式不
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对农民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在
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稻鸭共作生产技术

稻鸭共作生产技术
粗壮 、 成穗 率提 高 、 系发 达 、 根 穗型 增大 、 病抗 倒性 增强翻 抗 。
26 提 高 稻 米 品 质 .
农 业技术 , 该模式 利用水 稻 与鸭子 这 2个 主要物 种构建 起 一
个 种 养殖复合 生态 统热 、 、 以及生 物资源 , 过鸭 子在物 水 气 通 种、 时空 结构 上 的有机 嵌合 , 成 了一 个 动态 的多级 食 物链 形 网结 。 2 稻 鸭共作 的作 用 表现
23 抑 病 .
高 密度 圈养 为 主 , 肉品 质 、 鸭 风味 远 远差 于放 牧 养殖I 而 稻 3 ] 。 鸭共 作生产 中 鸭子 的食 物来源 和 活动条 件接近 放牧 , 所产 的
鸭 肉品质 好 、 风味 佳 、 符合 市场 需 求 。
3 稻 鸭 共 作 的 生 产 技 术 要 求
食源 1 鸭 子对 禾 本 科杂 草 植 株 的采 食 兴 趣较 差 , 喜 食 其 - 2 1 。 但
场 售 价和效 益普 遍提 高 。
27 提 高 生谷 质量 受 到企 业和 市场 认可 , 0 l2 5 1 有 市 。
稻 鸭 共作 可 大 量减 少稻 田的肥 料 用量 , 加 有 机 肥 投 增
21 除 草 .
该 模 式 可 用较 少 量 的农 药 和 化肥 取得 水 稻 高 产 , 达到 改 善稻米 品 质 、 提高 水稻 生产 效益 的效 果 。0 8年稻 鸭 共作 20
田施 用 化 肥 的 平 均 成 本 为 12 55元 /m 。 药 成 本 2 93 8. h 农 2 .5
该 技 术逐 渐成 为 发展 养 鸭业 、 进 农民 增收 的新途 径 。 是 促 二
杂 草丛 生 。 因鸭 子在 稻 田中 活动 形成 持久 的浑水 , 可明 显减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

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浅析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健康的追求,优质水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生产出更加健康和优质的水稻,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稻鸭共作模式。

这种模式结合了水稻种植和鸭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和环境污染。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一、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共生的农业模式,其原理是将水稻种植和鸭的自然生态放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相互促进和共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具体而言,稻鸭共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稻和鸭的相互促进:在水稻田中养殖一定数量的鸭,可以利用鸭的觅食习性,它们会在水稻田中觅食杂草、水稻田中的害虫和其它有害生物,这可以减少水稻田里的病虫害发生。

鸭粪中的有机物质会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有效节约农药使用量:利用鸭的觅食习性可以减少水稻田的杂草,从而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数量,降低对农作物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品质。

3.生态环境友好:稻鸭共作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农药使用,还可以改善水稻田的生态环境。

鸭在水稻田中觅食会打翻土壤并促进土壤通气,有助于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二、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的优势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相比,优质水稻稻鸭共作模式有着诸多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水稻的产量:稻鸭共作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田里的杂草和病虫害,保证水稻在生长期间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鸭的粪便还可以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2.改善水稻的品质:通过稻鸭共作模式种植的水稻,因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所以其品质更加纯正,对人体健康无害。

3.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并且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而稻鸭共作模式将鸭子引入水稻田中,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稻鸭共作技术

有机稻鸭共作技术

有机稻鸭共作技术口/泰州市农业科学院 杨大柳 王显 衣政伟 胡中泽有机稻鸭共作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生产全过程不使用化学药剂及肥料,并充分利用鸭子在稻田内不间断活动产生的粪便及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的一种共作模式。

从生态互作角度分析,鸭子为水稻提供除草、治虫、防病肥田和健株效果,而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活、休息、水和食物来源,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最终,不仅稻谷和鸭子的产量能保持较高水平,品质也能达到有机食品标准,目前稻鸭共作已成为我国有机稻米和鸭子的主要生产方式。

栽培要求在生产全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采用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例如在虫量特别大的情况下,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使用植物源、生物源农药来防治;在田间养分不足的情况下,可施用有机肥来弥补,确保稻谷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鸭子成活率90%以上,总产量不低于45公斤,确保稻米及鸭子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选择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穗型偏大、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熟期较适中和综合抗性好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如南粳46、华粳3号、武陵粳1号、南粳5055、南粳9108等。

鸭子一般选择高邮麻鸭、金定鸭、绍兴鸭等优良麻鸭品种。

2.水稻育秧如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南粳46,一定要采用肥床旱育扩行减苗技术。

5月5-10日落谷,6月15日前后移栽;如选择熟期适中的华粳3号、武陵粳1号、南粳9108、南粳5055等,可采用机插软盘育秧技术,5月25日前后落谷,6月15日前后机插。

3.水稻栽插稻鸭共作既要考虑水稻生产需要,又要考虑鸭子在田间活动,栽插密度要稀于常规种稻密度。

一般手栽稻行距30厘米,穴距15厘米左右,每亩栽1.5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6~7万;机插稻行距30厘米,穴距13厘米左右,每亩栽1.7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5万左右。

4.肥料施用据测算: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子粪便排量在10公斤以上,如果每亩放养15只,相当于每亩施用尿素5~6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氯化钾2~3公斤,这些养分能促进水稻生长。

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防除稻田杂草探析

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防除稻田杂草探析

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防除稻田杂草探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杂草防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稻田杂草防治中,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可以起到防除稻田杂草的作用。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农民们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其防除效果。

本文将对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防除稻田杂草进行探析。

一、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的原理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中放养零日龄的稻鸭,在其生长过程中,与水稻实行共生共利,以达到控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其机制是:1、稻鸭会扰动地面杂草,使其不断地翻土、松土,保持田间的通风透气。

2、稻鸭在挖掘泥土的过程中,会破坏杂草的根系及体表上的保护色素,同时吐出的蛋白质和有机物质,让杂草无法正常生长。

3、稻鸭会吞食水稻田间的害虫及其卵,减少害虫在稻田内的繁殖数量,为农地做出积极贡献。

1、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的实施成本低,相比其他杂草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杂草防治的成本,降低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2、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对环境友好,不需要使用化学杀虫剂或药物,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不需要耕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耕作次数,减少植物的破坏。

4、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的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稻鸭的存在,可以促进土壤的质量和水分的吸收,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

1、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需要严格控制稻鸭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淹没水稻;过少则无法达到防治杂草的效果。

2、在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中,需要严格控制稻鸭的饮食,过度食用水稻会影响水稻产量。

3、在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中,不仅要控制稻鸭的数量和饮食,还需要适时地移动稻鸭的地点,以避免稻鸭将稻田中的氧气消耗殆尽。

4、在在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中,需要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因环境污染和其他因素导致稻鸭体质下降导致防治效果不好。

总之,零日龄稻鸭共作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农业技术,在稻田杂草防治中具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是种植者必须理解其原理,以及注重注意事项的统一实施,才能有效地达到杂草防治效果。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稻鸭共育种养是一种集稻田病虫害综合防控、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和提高稻谷品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稻田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同时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本文通过研究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稻鸭共育种养的基本原理稻鸭共育种养是利用鸭类控制稻田害虫的发生和繁殖,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和提高生态环境的目的。

稻鸭共育种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鸭类的草食习性:鸭类喜食杂草和害虫,对稻田的杂草和病虫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 鸭类的覆土性翻浆:鸭类在稻田中覆土翻浆,有助于稻田土壤松散、通气和生物和化学活性的提高。

3. 鸭类的排泄物富含养分:鸭类的粪便富含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可以提供养分给稻谷生长,并且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稻鸭共育种养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和稻谷品质要求的优良稻种和鸭品种。

稻谷要考虑产量、抗病虫害性和品质等因素,鸭品种要考虑对稻田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和适应性等因素。

2. 环境准备:提前进行稻田的整地、平整和水田准备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

3. 鸭苗的选种和饲养管理:选择健康的鸭苗进行放养,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水条件,保证鸭苗的生长健康。

4. 配置和控制鸭苗的放养数量:根据稻田面积和种植密度,合理配置鸭苗的放养数量,控制鸭苗的密度,保证鸭类对稻田的控虫作用。

5. 小水田改造和稻鸭联合养殖:对于小水田,可以进行合理改造,设置稻田和养殖区域。

通过稻田和养殖池的相互衔接和鸭类自由进出,提高稻田和鸭类的互动效果。

三、稻鸭共育种养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鸭类能有效控制稻田害虫的发生和繁殖,减少农药使用和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鸭类的排泄物能提供养分给稻谷生长,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实用技术·养殖技术·新农村2018.1江苏省滨海县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稻鸭共生栽培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稻米及肉鸭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有效生物防控途径,效益显著,可谓稻丰鸭肥,一举多得。

稻鸭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种稻为中心,进行肉鸭田间网养的种养生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

该系统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草防控稻田草害,以鸭粪作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活动产生的中耕混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实现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

1.选择适宜稻、鸭品种稻鸭共生高效生态模式一般以3~7.5亩(1亩=667平方米)稻田为1个围网单元,放鸭15~20羽。

放养鸭品种应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和野生能力,中小体型、早熟、料重比低者为佳。

水稻品种应选择具有高抗性、高产量、高品质等特点,植株矮壮、根系发达者为佳。

2.田块及围网选择(1)田块标准选择水源充足,便于灌溉的田块,以满足插秧后的水层要求。

稻田水的深度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从而使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搅拌泥土。

随着鸭和水稻的生长,水的深度也可逐渐增加。

稻田中缺水的地方,鸭一般不会过去,容易产生杂草,所以一定要使整个稻田都覆盖水层。

(2)围网标准围网孔径要适宜,以网孔拉成正方形时边长2厘米左右为佳。

孔径过小,用网量大而成本增加;孔径过大,雏鸭易从孔中窜出或鸭头易受网孔吊卡。

网宽1.3~1.5米,长度可根据放养田块所需进行备料。

3.确保稻秧栽插密度适宜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准备插秧。

水稻秧苗应适当稀植,方便鸭子穿行。

一般行距27~30厘米,株距20~23厘米,栽插10万穴/亩,基本苗6万根/亩。

机插秧可适当缩减株距,并每隔15~20米留出1条与稻行垂直的宽行,供鸭子换行活动,以利提高稻谷产量。

鸭子、水稻和田区形成了独立的生态系统。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之“稻鸭共作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之“稻鸭共作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之“稻鸭共作编者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家鸭、河蟹、河虾、河鱼等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养方式。

该项技术能减少化肥农药投入,节约农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大幅增加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方式,每亩可产优质无公害稻谷300~450公斤,鸭子12~20只,优质蟹虾50~100公斤,河鱼150~200公斤,扣除生产成本,每亩纯收益较常规稻作提高1000元以上。

一、技术概述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将役鸭参与到稻田生态系统中,可以有效的通过役鸭对稻田进行除草除虫,并且役鸭活动中的踩踏能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另一方面杂草、害虫等成了役鸭的饲料,减少了役鸭养殖投入,其新陈代谢的粪便,又可以为稻田提供丰富的肥料。

两者互惠互利,既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稻米,还能提供生态役鸭,节省人工除草除虫费用的同时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其经济效益。

二、典型简介1.宝应湖农场七分场种植大户潘志国:105亩鸭的粪便可作为稻田的肥料,节约生产成本。

鸭子在田里觅食捕杀虫子,减轻了病虫害发生,提高了经济效益。

每亩稻田可节约生产成本50元左右,种稻和养鸭综合经济效益比常规种稻可增加纯效益180元左右。

2.昆山市周庄镇稻鸭有机种养模式:50亩每亩鸭子获利200元,50亩有机水稻未施一次农药,有机稻谷每亩可增收100元,每亩比常规稻增加经济效益300元,50亩合计增加效益1.5万元。

三、技术要点1.生产环境建设为了让役鸭有栖身之地,需在田埂旁边搭建鸭舍。

稻田每5亩左右为1个小区,每个小区搭建1个鸭舍,每个鸭舍面积40-50平方米左右即可容纳100-120只役鸭。

将鸭舍的地基加高到与田埂相当,四角用立柱,上架2根横梁(高度120cm左右),上盖塑料编织袋,四周围网,地上铺干稻草。

鸭舍立柱周围放置U型食槽,供盛鸭饲料。

2.役鸭养殖技术(1)放鸭时间。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稻鸭共育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态种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与中国北方地区沿江乡村农业,其中,桦甸市成了其中非常成功的示例。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利用饲鸭的有益动物性质和泥鳅等鱼类的自然资源,提高了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并且,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增加了生态条件的改善,实现了可持续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

1、技术原理稻鸭共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建立起鱼-稻-鸭的生态系统,通过这种联合种养模式,达到生态循环、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也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使生产更加健康、环保、安全。

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鱼池慢漏水处理技术、稻田分级弃水系统、稻田生态空间规划技术、饲料添加剂等技术。

2、技术实施实施稻鸭共育技术需要落实具体的技术步骤,首先执行的是稻田的生态空间规划,也就是根据稻田、鱼池、鸭圈等生态系统的要求和权衡,对要种植的农作物和动物进行空间配置,确定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

稻田的分级弃水系统则是将无肥污水处理后作为稻田的灌溉水源,避免水体污染还可以为稻田培训肥料。

鱼池慢漏水处理技术是将不适合养鱼的池水排除,并且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至于饲料添加剂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在针对鸭嘴和肠道的病害保健上,同时还可以保证饲料安全、环保。

4、技术挑战虽然稻鸭共育技术的应用有着显着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环境因素还是会对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在技术实施和进一步研究之前加强现场调查和环境培育。

其次,生产技术水平的缺陷也对技术的应用发挥了制约,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适合的培训方法,解决技术提升方面的问题。

总之,桦甸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是一个不错的模板。

在推广过程中,各平台、教育部门和生产企业要秉持高度负责任的互联模式,开展全协同的工作方法,全方位推动生产力和生态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一)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一)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一)摘要介绍了稻鸭共生模式下鸭的饲养技术,包括鸭品种选择、育雏、适时放养、科学管理、疫病防治、及时收鸭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鸭共生模式;鸭;饲养技术稻鸭共生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生产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在水稻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以科学的放养密度整天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的害虫和杂草;利用鸭子在稻田的运动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刺激水稻分蘖生长;利用鸭粪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和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养鸭饲料,以生产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子为目的1]。

该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挖掘利用了鸭的生物潜力,而且也挖掘了水稻的生物潜力,既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良了土壤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望江县是安徽省该项技术的首批示范试点县,2002年在安徽省外专局领导高度重视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示范试验效果,现已在合成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示范区组建了全国首个稻鸭共生专业协会并建成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稻鸭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鸭子作为稻田的主要耕作者,在稻鸭共生技术中起着主足轻重的作用,现将鸭的饲养技术总结如下。

1鸭品种选择浙江绍鸭是望江县青年鸭养殖的主推品种,饲养周期在105d左右产蛋,笔者通过引进体型较大的杂交肉鸭与浙江绍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肉鸭与浙江绍鸭对水稻田的节本增收差异不显著,但在鸭子的效益上差异显著。

主要原因是杂交肉鸭的营养需求较高,导致后期添料较多,饲养成本较高,利润相对较小。

因此,在鸭子的品种上各地可根据生产情况适当选择。

最好选择浙江绍鸭等中小体型蛋肉兼用品种,公鸭可以育肥,母鸭可以产蛋。

2育雏稻鸭共生田块一般选择在集中联片田块,在6月育雏,属于雷雨期,为提高的抗灾效果,鸭棚需为水泥柱支架结构,四周挂有塑料纸,便于夜间保温。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然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有效地解决了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许多传统农业技术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有益的应用。

稻鸭共育就是其中一种有效且古老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在稻田中放养鸭子来控制稻田中的虫害和草害,同时还能降低稻米的秸秆含水量,增强水田土壤肥力,因此,稻鸭共育逐渐成为一种受农民和农业学者青睐的重要的种养结合模式。

稻鸭共育的三种方式稻鸭共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杂交式稻鸭共育、鸭子在稻园周边捉虫、在脱田时放养鸭子。

杂交式稻鸭共育是将稻田内外放养的鸭子进行杂交,通过选育获得种鸭获得更好的适性、更高的抗病能力。

这种方式需要进行科学的鸭婚配和孵化管理。

稻田周边捉虫方式就是鸭子不放在水稻田中,而是在水稻田周边放养,控制幼虫和成虫害虫数量,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稻田周围存在大量的害虫。

在脱田时放养鸭子,则是在收获时期将鸭子放入稻田中进行松土、割稻秸秆和杀虫。

这种方法效果显著,但需要注意鸭子的数量和时间。

稻鸭共育中的技术要点稻鸭共育的技术要点首先是放养时间的合理安排。

应在每年的5月至9月之间将鸭子投入稻田,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是稻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害虫的繁殖也最为旺盛。

其次是在投放鸭子之前,应做好稻田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草、留下适量的爬坡草,这些措施有助于鸭子的生态平衡以及诸多益处。

然后要适当控制鸭子数量,每亩稻田一般不超过10只。

在饲养管理方面,鸭子的饲养一般由农民掌握,饲养好可以让鸭子大量快速地产蛋。

在饲料上,可以采用农民使用的自然饲料,如米糠、麦秸、豆饼等,还可以根据鸭子的需求注入适量的营养素。

另外,在饲料方面要注意卫生,定期对饲料桶和饲养场地进行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鸭子饲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泄,而排泄后的鸭粪要及时运送出场地,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注意观察鸭子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长发育。

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阴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等,养护水稻。

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1)除草首先是采食,鸭子喜欢采食阔叶杂草,除了地上的绿色植株,还包括种子、地下块茎、块根,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采食兴趣较差,但对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很喜爱。

其次是抑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大大减少进入水层的光照和热量,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

据我市实践,稻鸭共作田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

(2)灭虫鸭子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节前对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非特大虫量情况下,齐穗前原则上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

(3)抑病稻鸭共作田株行距相对较大,稻株中下部通风光照条件好,鸭子活动增加稻株间空气流动和水中氧气含量,基部枯叶及时剥落,刺激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控制效果相当明显。

(4)施肥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

2004年多数农户长粗肥和穗肥用量减少,平均每亩施氮16.99公斤,比常规田少28.55%。

(5)刺激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层中寻找食物,这种“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强。

(6)增产据2004年多户实产平均,比常规田增产7公斤,没有减产的田块。

3、稻鸭共作对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稻米品质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

(2)提高水稻生产效益2004年稻鸭共作田平均化肥成本85.7元,农药成本15.29元,分别比常规田的131.42元和43.13元节省45.72元和27.84元,合计节本73.56元,节省拔草工本10元,直接效益增加近100元。

有些农户稻谷质量受到企业和市场认可,出售价格提高增加效益更多。

(3)提高生态效益稻鸭共作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保护水稻害虫的天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稻鸭共作对养鸭有什么作用?
答:(1)提高鸭肉品质目前市场上的鸭以高密度圈养为主,鸭肉品质、风味远远差于放牧的。

而稻鸭共作鸭子的食物来源和活动条件近似于放牧,鸭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市场需求。

(2)提高养鸭效益由于环境条件好,鸭子的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平均达到92.65%,同时每只鸭子实际消耗精饲料5.39公斤,比圈养节省50%左右,每只净效益达3-8元,显著高于圈养。

(3)有利于发展养鸭业稻鸭共作所产鸭子品质好,得到市场认可,前景看好,2004年每亩鸭子效益达120.8元,是发展养鸭业的好技术,也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5、稻鸭共作对实施基地有什么技术要求?
答:(1)环境要远离集镇、工厂等人员多的地区、交通要道,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土壤、水源、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有方便
的灌溉设施,能灌能排,田块连片成方,附近有可供鸭子暂养的池塘、水生作物田或沟渠。

(2)规模一般以户为实施单位,连片面积30亩以上,规模要与劳力相适应,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

(3)田埂为了保持田内有10厘米左右水层和便于鸭子休息,所有田埂必须加高到20厘米,加宽到50-80厘米。

6、稻鸭共作对水稻品种和栽插方式有什么要求?
答:目前我市的中粳、晚粳品种均适宜,以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大穗、高秆、分蘖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更有利。

方式以机械插秧为佳,手插秧行距要23(7寸)厘米以上、株距16厘米(5寸)以上。

7、适宜的鸭子品种有哪些?
答:各品种均可以,要根据根据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

建湖麻鸭、绍兴麻鸭类型的中等体型品种均适合,成鸭个体2公斤左右,肉质好,鸭毛易脱。

小体形鸭前中期市场好销售,鸭苗价格低。

8、设施搭建的要求有哪些?
答:(1)简易鸭舍20亩左右一个小区,每区建一个鸭舍,地基加高与田埂相当,长10米,宽1.5米,可容纳300只左右鸭子栖息,四角用立柱,上架2根横梁,高度1.2米左右,上盖石棉瓦或塑料编织布,四周围网,地上铺干燥谷壳、碎草。

用塑料编织布缝制长宽各1米的数个食盘,四周用木条垫高,防止饲料外溢。

(2)初放区在鸭舍外围水稻田围初放区,面积50平方米左右,网高70厘米,3-4米立一根桩,将网固定在桩上,供鸭子下田初期试放。

(3)大田围栏围网选用2×2厘米网眼的尼龙网,高度70-80厘米,上下两端分别穿一根较粗的尼龙绳作纲,便于固定在桩上,桩长1.0-1.2米,直径2-3厘米,每3-4米栽一根,网的下端嵌入土中,上下纲与桩扎牢。

9、放养鸭子数量多少为宜?
答:以每亩10-15只为宜。

10只就可以满足对水稻养护效果,饲料用量较少;多放需增加饲料用量,考虑养鸭的效益也可以适当增加数量。

148、鸭子什么时间下田为好?
答:从秧苗的生长要求看,手插秧最早栽后7天,机插秧最早栽后15天以上,过早会损伤秧苗造成缺穴。

但也不能过迟,草龄过大难除净;从鸭子来看,在下田前必须在室内育雏10天以上,时间稍长有利于提高鸭子的成活率和适应能力。

如果养两批鸭,第一批可在下田前养20天以上。

10、鸭子室内怎样养育?
答:(1)开水鸭苗进育雏室后(出壳18-20小时)即可开水。

首次饮水用冷开水,加入3%左右葡萄糖或食糖,加适量禽用多维。

(2)开食饮水后15分钟可以开食。

以鸭全价料为宜,第1-3天每4小时喂一次,六成饱即可,3天后自由采食。

(3)光照第1-3天,24小时光照,3天后可逐步减少光照,一周左右采自然光照。

(4)温度1-3日龄时最低气温不低于27-30℃,以后逐步降温,鸭子活泼,采食饮水正常,休息时不打堆即表明温度适宜。

(5)驯水鸭龄7-10天时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在浅水池或盆中进行,对下水后毛湿、不适应的鸭子要及时取出烘干,下次再驯,直到鸭子能够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为止。

11、鸭子下田后如何饲喂?
答:15日龄内保持喂食台中饲料不断,16-30日龄期每天饲喂4-2次,以全价颗粒料为宜;30日龄后饲喂成鸭料,小麦、稻谷、玉米粉(粒)、米糠等,每天1-2次,每只鸭日平均精
料50-80克(1-1.5两)。

12、如何防治鸭子疫病?
答:在鸭子入大田前1-2天进行鸭瘟、禽流感疫苗接种。

下田后要注意查找清除田中死禽(包括鸭子、鸡、鸟等),防止鸭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虫,引起死亡。

13、稻鸭共作田水稻如何施肥?
答: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照常施用,手插秧亩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或面肥,栽后5-7天施尿素5公斤,专用复合肥10公斤,穗肥施专用复合肥15-20公斤;机插秧基施或面施专用复合肥20公斤,栽后7-10天施尿素7.5公斤,15-20天施专用复合肥15公斤,穗肥施尿素10公斤,专用复合肥15公斤。

14、稻鸭共作田水浆如何管理?
答:鸭子下田前浅水层,鸭子下田后根据稻苗高度逐步加高水层,保持10厘米左右,达到穗数指标90%的苗数时脱水搁田,然后继续保持深水层,鸭子离田后可以适当断水,促使土壤硬实。

15、稻鸭共作田如何防治病虫草?
答:不用化学除草剂,后期零星稗草人工拔除。

鸭子在田期间原则上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如果虫情特别严重,使用阿维菌素、苦参碱等非化学农药;齐穗期螟虫和后期害虫的防治原则上不用化学农药,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吡虫啉、井岗霉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