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实验教学教案
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了解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光能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
实验材料:
1. 绿叶植物(例如菠菜或鲜草)
2. 水
3. 高倍显微镜
4. 高亮度灯
5. 测量氧气生成的氧气气体管
6. 小型水槽
实验步骤:
1. 取一片绿叶植物,并将其放入水槽中。
2. 将水槽放置在高亮度灯下,使植物处于光照状态下。
3.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绿叶表面气孔的变化,并观察叶绿素在光照下的作用。
4. 使用氧气气体管在水中收集释放的氧气气泡,并记录产生氧气的时间和数量。
5. 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解释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受伤。
2. 使用高亮度灯时要保持安全,避免过热导致事故发生。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外界干扰。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看到绿叶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气泡的过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作为副产物。
这一过程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也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须的。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加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延伸实验: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对绿叶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例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并探讨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24点活动方案及反思
教案小学数学24点活动方案及反思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解决24点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24点游戏卡片若干。
2. 计时器。
3.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张24点游戏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得到24。
二、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每组抽取一张24点游戏卡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题方法。
3. 小组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评价并给出建议。
三、游戏竞赛1.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2. 老师出示一张24点游戏卡片,两个代表同时计算,最快得出答案的代表获胜。
3. 进行多轮竞赛,统计获胜次数最多的大组。
1.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学生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表格,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游戏竞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表格,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设计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2. 开展类似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接龙、数学谜语等,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案小学语文创意写作活动方案及反思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写作。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创意写作素材卡片若干。
2. 写作纸张和笔。
3.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张创意写作素材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根据素材进行创作。
二、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每组抽取一张创意写作素材卡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1)[修改版]
第一篇: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1)《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课前准备:教材中的电视节目预报表放大在一张纸上,中央电视台1台当天12点以后的电视节目预报表放大在一张纸上。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我们每天在钟面上都能看到的时、分等。
学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看节目预告、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24时记时法的时间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
在练习的设计中,也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很重要。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通过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刻的话题引出电视节目预报表。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它在什么时刻播出吗?学生可能说出:●我喜欢看中央14台的《动画大放映》,播出时刻是下午4:30。
●我喜欢看《新闻联播》,播出时刻是晚上7:00。
●新闻联播的时间也叫19点。
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知道电视播出的时间呢?学生可能会说:●看电视节目预报就能知道电视播出的时间。
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电视节目预报。
我们一起来看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预报表。
课件展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看一看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认真去读电视节目预报表。
二、24时计时法1.交流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了解到的信息,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三篇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小学科学24《保护土壤》(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4《保护土壤》(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特点。
2. 土壤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土壤的污染原因及影响。
4. 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论一下他们对土壤的理解和认识。
Step 2: 了解土壤给学生讲解土壤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矿质和水分的作用。
同时,介绍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
Step 3: 探究土壤的重要性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让他们体会到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
Step 4: 讨论土壤的污染原因及影响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展示,探究土壤的污染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Step 5: 学习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保护土壤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合理施肥、轮作、植树造林等。
Step 6: 整理总结组织学生一起整理总结所学的内容,以及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方法。
Step 7: 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于土壤保护的理解和想法。
Step 8: 总结反思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活动,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导入活动、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对保护土壤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平衡。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并培养他们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入一些案例或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土壤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设置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土壤保护的过程和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4时计时法
【 - 小学作文】【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4时计时法 1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4时计时法 12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页~5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1日=24时,理解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之处。
2.技能目标:能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并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相互转换。
3.情感目标:学生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记时法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学会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教具钟。
学生准备:学具钟、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假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前我先给同学们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来考考大家!阿龙和阿涛约好周六8时到电影院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同一个电影院门口,但是却没见到面。
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一天有两个8时,一个是上午的8时,一个是晚上的8时。
二、引入课题师:所以为了避免误会,都会在8时前加上午或晚上等时段词语,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计时法。
还有别的方法吗?课件出示图片(银行的营业时间,邮箱的开箱时间,电影票开演时间,准考证考试时间)这样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24时计时法。
那为什么要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利用钟面来认识24时计时法。
(一)动手研究一天有24小时1. 学生动手拨钟。
(感受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一天是24小时。
)(1)考虑两个问题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引起一天的开始是1:00和夜里12:00两种答案的争论)出示倒计时的场面: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4点游戏教案
24点游戏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24点游戏的规则,掌握24点游戏的运算技巧
2、操作实践算24点的扑克游戏,巩固加强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3、寓教于乐,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游戏规则
教学难点:计算的方法,特别是四张牌的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用具:课件、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24点游戏的规则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在每个环节的活动中,由每个大组派一名同学到
讲台,在每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中抽取四张扑克牌,用这四张扑克牌代表的四个数字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10分钟)进行运算(四个数只能用一次,可以使用括号),每次运算结果必须为24。
每做对一种方法得到10分,也可以向该小组其它成员求助,但只能得5分。
(注:A、J、Q、K分别代表数字1、11、12、13)。
2、在比赛中,各小组成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乱叫乱喊,否则扣除该小组得
分。
3、若该小组抽取的四张牌无法算出结果为24,可放弃,重新抽取四张,但每
轮只能放弃两次。
二、24点游戏的基础技巧
①凑24的因数(乘法)(比较常用)
见2想12、见3想8;见4想6;
②加减法
三、24点游戏活动
1、小分组内对抗,5分钟以后,获牌最多者晋级;
2、12人晋级后分为三组,再进行组内对抗,5分钟以后,获牌最多的四人将进入最后决赛;
3、四人在中间进行最后的大决战;以获牌多少分别评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四、活动总结
1、本节课你开心吗?
2、24点游戏你玩得怎样?有信心玩得更好吗?
3、基础技巧是什么?。
《算24点》教学设计三篇
《算24点》教学设计《算24点》教学设计三篇篇一:2015年春学期三年级下册《算24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并在游戏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规则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4张牌算“24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交代方法师: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都带来了扑克牌,大家都很熟悉它,那你知道扑克牌有哪几种花色吗?每一种花色又有多少张牌呢?扑克牌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工具,它有很多种的玩法,今天我们就用它来算算24点。
师:你会玩算“24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结合学生的介绍,出示游戏规则:(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A表示1);(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加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
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由易到难,掌握方法活动一:新手上路(两张牌算24点)1.找一找:找出两张牌算出24点。
(3和8,4和6)2.分别出示1、2、5、7、9,你能找出和这些数算出是24点的牌吗?小结两张牌算“24点”的基本方法: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两张牌算出24点的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
见到3,想8;见到4,想6??活动二:能手展示(三张牌算24点)1.出示3张牌:7、6、3每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牌7,一人拿出牌6,一人拿出牌3,看看谁先算出24?(提示:联系这3个数,那些书能让你直接想到24?见6,想4。
7和3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见3,想8。
7和6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交流、汇报。
2.出示3张牌:7、8、9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示:联系这3个数,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那该怎么办?乘法不行,我们可以试一试别的运算方法。
)小结三张牌算“24点”的基本方法:根据3张牌上的数,从中选取2个数进行第一次运算,把第一次算出的结果和另一个数进行第二次运算,使算出的结果为24。
小学科学24《印刷术》(教案)
小学科学24《印刷术》(教案)印刷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掌握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印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认识到印刷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印刷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剪刀、纸板、橡皮擦、印刷油墨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3.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做好学习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回答印刷术的定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约10分钟)讲解印刷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包括中国古代的木刻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等。
3. 学习方法指导(约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学习印刷术的方法,例如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印刷术的原理。
4. 实验探究(约30分钟)4.1 实验一:木刻印刷让学生在纸板上绘制简单的图案,然后用剪刀刻出图案的凹凸纹路。
学生再用墨水或油墨均匀涂抹在图案上,然后将图案压在另一张纸上,观察效果。
4.2 实验二:活字印刷教师向学生展示活字印刷机的操作过程,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活字印刷机,体验活字印刷的过程。
5. 归纳总结(约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拓展延伸(约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的印刷设备和印刷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印刷术对社会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兴趣。
7. 练习巩固(约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巩固学生对印刷术的理解。
例如,设计一个海报并用活字印刷机印刷出来。
8. 作业布置(约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其他练习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印刷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测试反应速度》教科版
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测试反应快慢》是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可以提升我们的反应速度。
本节课分为3个部分。
第一是“聚焦”部分,通过翻拍手的游戏,交流熟悉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
第二是“探索”部分,重点开展玩“抓尺子”的游戏,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
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
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的结论。
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在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学情分析】在学生平时生活中,常常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其中有许多是考验人反应快慢的游戏,如“木头人”、“翻拍手”等,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
“抓尺子”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获胜的方法。
此外,学生往往没有持续记录的习惯,这也为本节课的数据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故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记录的方法,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算24点教案
算24点(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教材简解]《算24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学生要根据3张或4张牌上的“数”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计算出24,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亲近数学,更加喜欢数学。
整节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扑克牌、采用小组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思,在明确活动目标之后,人人动脑筋,个个作探索,最终聚焦——算出“24”点,实现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的一次次成功,既给成功的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同时激励着没算出来的同学下去要多做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由此会使更多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目标预设](知识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使学生知道几张牌可以算出24或算不出24;相同的几张牌有不同的算法。
(能力目标)通过试算、调整等思考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课堂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快速和准确地算出24点。
[教学难点]四张牌算24点方法及能用多种方法解题。
[设计理念]这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扑克牌为载体展开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在玩中思,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首先通过学一学,引导学生根据牌上的数计算出24的方法;其次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给定的4张牌,探索计算出24的方法;最后安排“比一比”,让学生四人一组摸牌、计算,看谁最先算出24。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为今后的计算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扑克牌:同学们玩过扑克牌游戏吗都玩过哪些游戏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种叫做“算24点”的扑克牌游戏,(板书课题)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教师介绍玩法,课前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9张扑克牌,我们一起说是哪9张牌师:这里的A就看作数字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三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七色光苏教版
2.4七色光教学目标:1.知道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能对此进行观察研究。
2.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合成实验并会解释发现的现象。
3.认识色光可以被过滤掉,并会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能对此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难点:用实验探究光的色散和合成现象,并会解释。
教学准备:手电筒、镜子、硬币,水盆(装水)、陀螺(涂上七种颜色的圆形纸片)、红、黄、蓝3色玻璃纸和白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1.出示彩虹图片:今天老师带来几张美丽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吗?你对彩虹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
2.教师板书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3.小结:看来,大家对彩虹的形成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制造彩虹吧!二、制造彩虹1.彩虹的形成与哪些条件有关?(阳光水)2. 彩虹怎样做呢?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实验方法。
3. 交流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师相机展示图片,提醒注意点。
(1)镜子要斜放在水盆中;(2)手电筒射向水面部分的镜面;(3)白纸放在手电筒的上方并且慢慢调节手电筒直到观察到七色光为止。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5.交流:(1)刚才的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其他小组补充(2)实验中的七色光是怎么形成的呢?小组交流6.小结:白光可以分解成七种色光。
7.我们还在哪儿看到过彩虹?(瀑布旁喷水池光碟反面)三、玩陀螺探究光的合成实验1.介绍七彩陀螺:这七种颜色涂在陀螺面上,旋转后会产生什么现象?2.学生猜测3.实验:旋转陀螺并进行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
4.研讨:刚才旋转陀螺实验发现了什么5.小结板书:由此说明七色光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合成白光。
过渡:刚才我们我们对彩虹进行的研究其实就是300多年前牛顿探究的实验。
四、了解牛顿与七色光的故事1、视听结合指导学生认识教材58页的“牛顿和七色光”材料,仔细观察两幅插图(根据条件,可利用实物投影图片)。
思考:大家读懂了什么?2、组织交流:牛顿的发现当时有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认可?为什么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后来他有时怎样做的?3.由此你从牛顿身上学到了什么?(坚持真理需要勇气更需要不断地寻找证据说服别人)五、滤光实验。
小学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2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测试反应快慢(教案)引言:测试反应快慢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一、实验活动1:听觉反射弧的测试目的:观察并了解听觉反射弧的反应速度。
材料:1.钟表或秒表2.硬纸板3.铅笔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一个小而尖的形状,使其尽量轻。
装备铅笔在纸板上,将其平放在桌子边缘。
2.让学生坐在桌子前,保持眼睛注视着纸板和铅笔。
3.教师随机选择一个时刻,突然用力按下纸板,使铅笔飞起。
同时,教师开始计时。
4.学生听到铅笔掉落的声音后,迅速按下计时器停表。
记录下所花费的时间。
结果与分析:学生的听觉神经传导信号到达大脑的时间为反应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学生的反应时间,可以发现学生反应时间的差异。
二、实验活动2:视觉反射弧的测试目的:观察并了解视觉反射弧的反应速度。
材料:1.眼罩2.钟表或秒表3.苦味试纸步骤:1.让学生成对站在一起,一个学生戴上眼罩,另一个学生拿着苦味试纸。
2.教师要求戴眼罩的学生张开嘴巴,准备品尝苦味试纸。
3.教师在计时起点喊“开始”,同时拿掉戴眼罩学生的眼罩,并让另一个学生尽快将苦味试纸放到张开的嘴巴中。
4.计时员用计时器计算学生的反应时间。
结果与分析:学生的视觉反射弧的反应时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反应快慢。
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学生的反应时间,可以进一步探讨反应时间与视觉刺激的关系。
三、实验活动3:运动反应的测试目的:观察并了解运动反应的反应速度。
材料:1.运动反射传导带(手带)2.钟表或秒表步骤:1.将运动反射传导带固定在学生的手臂上。
确保带子较紧且不会滑落。
2.教师提醒学生手臂要放松,并准备在其手掌上轻轻拍打。
3.教师在计时起点喊“开始”,开始拍打学生的手掌。
4.学生感受到拍击后,立即尽快将手抽回。
《巧算24点》教案
后
反
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说说此时的心情和感想,为的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胜者介绍经验,提醒他要主动地有策略的帮助其他同学,鼓励她再接再厉;安慰负者不要泄气,要有耐挫能力,要能虚心向别人学习,激励他不断努力,只要有进步既是胜利。时时提醒合作成员要互相协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算24点的已知数从2个、3个最后到4个,算法从一种到多种,这样的设计是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的,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能使教学目标层层递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进行目标选择,分解了学生的难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学会,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使优等生产生试一试更有成功的期望。
三、小组交流互助,帮带中培养合作意识。
两个数算24点学生脱口而出,三个数算24点对绝大多数的学生也不需要过多时间思考,但是用四张牌算24点时,计算过程要复杂得多,对一些计算基本功比较差的学生困难比较大。这时我安排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活动:每个学生抽出一张牌,根据大家出示的张牌,小组合作算24点,计算的快的同学急可以把算法讲给组内的同学听,叫大家给予判别,也可以把计算的最后一步提供给其他人,让他们猜猜是怎么算的。别的同学有不同算法可以补充。如果算不出来,把数据记录下来,求助别的全班同学。借此组内交流让学生们充分的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交流和争论中自己得出一些计算方法,当学生们交流出很多方法,每个人的积极性又都很高,表现欲望很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采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游戏,把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玩扑克牌和数学结合起来,以游戏呈现教学的三个层次:“幸运对对碰”---2个数算24点,这是计算的基础;“幸运猜猜拆”---3个数算24点,教给学生“算24点”游戏的方法和操作步骤,找出算24点的基本方法;“幸运大比拼”---4个数算24点。
小学美术课《件24节气》教案
4.发展学生的美术技法与表现能力,掌握绘画和剪纸的基本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创作想法,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24节气的名称、顺序及其与农耕文化的关系,理解各节气对应的自然现象和农作物生长特点。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24节气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感受和欣赏24节气中自然景象的美。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通过学习24节气,深入了解中国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艺术表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24节气的基本概念。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时间体系,它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立春”为例,讲解它是如何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以及它对农作物种植的意义。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节气的实际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引导讨论时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今天的课程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24时计时法一等奖创新教案
24时计时法一等奖创新教案标题:借助24小时计时法的创新教案设计一、引言(200字)24小时计时法是一种新颖的时间计时方式,通过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每个小时分为60分钟,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时间的流逝。
本教案致力于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创新应用24小时计时法,以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时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00字)1.学生能够理解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学生能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700字)1.教学内容(1)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的培养。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复习时间的表示方法和常见的时间概念。
(2)讲解:介绍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运算规则,通过实例演示和图表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实践:设计一系列案例,要求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
(4)反思:学生反思所学的24小时计时法对于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的意义,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总结:归纳总结24小时计时法的学习要点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400字)1.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结合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加深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合作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数学建模方法:将24小时计时法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教学评价(1)成果展示:要求学生通过书面作业或口头报告的方式,展示他们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组内互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激发竞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3)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以及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程度,给予个体和全体学生评价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