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4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doc

14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doc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经过,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以及对侵略行为的深切痛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感受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基本信息,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话题: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并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部分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二、新课呈现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其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无疑都是举世瞩目的。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元素,既有中式宫殿的庄重,又有西式园林的精致。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言:《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事件,它发生在清朝末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清朝末期的政治动荡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外国列强侵略等问题严峻困扰着中国社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2.圆明园的建立与茂盛圆明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祝自己六十寿辰而兴建的皇故里林,建筑风格奇特,艺术价值极高,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壮丽的皇故里林之一。

二、毁灭原因1.外国列强的侵略在清朝末期,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不息侵占中国的领土,对中国进行剥削,圆明园成为外国列强眼中的“猎物”。

2.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时脆弱无能,无力珍爱国家的领土和文化遗产,最终导致圆明园的毁灭。

三、影响与启迪1.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不行估量的损失,许多珍贵文物被掠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悲剧。

2.历史反思圆明园的毁灭告知我们,一个国家的壮大不仅仅是靠军事力气,更需要有壮大的文化底蕴和自大,只有如此,才能抵挡外来侵略。

四、沉思与谈论1.你认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有何启迪?2.若果你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你会怎样珍爱圆明园?五、拓展延伸1.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珍爱与毁灭事件。

2.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与启迪,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遗产的珍爱问题。

期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珍惜和珍爱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和原因;3. 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皇故里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建于18世纪初。

它占地约350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被誉为“万园之园”。

二、圆明园的重要性圆明园是清代皇故里林的代表作,不仅是皇帝休息游玩的地方,也是政治活动和外交交往的处所。

在当时,圆明园被视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吸引了浩繁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三、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联军以报复清政府不屈服于他们的要求为由,对圆明园进行了暴虐的破坏,其中包括大量珍贵文物的抢夺和销毁。

四、圆明园的毁灭原因1. 外国侵略: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侵略,圆明园成为他们的目标之一。

2. 清政府的脆弱:清政府在外交和军事上表现出脆弱无能,无法有效珍爱国家财产。

3. 文化冲突: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对圆明园的毁灭。

五、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1. 损害国家尊严:圆明园的毁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

2. 激起爱国情绪: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爱国情绪,促使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反抗外国侵略。

3. 唤起文化自大:圆明园的毁灭让中国人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大和珍爱。

综上所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和文化自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能够更加珍惜国家的文化遗产,坚守文化自大,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留下的第一印象,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

教学中,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于是,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

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重点,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份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份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份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1《圆明园的毁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下面是其导学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__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__,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2)齐读第一句。

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让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5.学习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教学准备:网络环境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弄清段落段意,了解课文重点。

上网收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二、三段;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导语:(略)。

2、揭题齐读课题。

3、复习总结、学生质疑。

(出示网上论坛中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

)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②课文中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出示学生在BBS上的讨论、留言)[归纳学生问题: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二、分组考查明确目的。

1、分组:(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园林毁灭2、明确各考查小组的任务。

[园林艺术:园林布局、景色特点。

历史文物:文物种类及其价值。

园林毁灭:毁灭原因、毁时惨状、毁后惨景。

]3、制作简报步骤。

(略)三、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6 篇)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先后内容密切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采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匡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

坚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经历材料采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索、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味,分清文章的主次,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味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环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文本资料,体会爱国情感。

语言运用: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玲珑剔透”等词语。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审美创造: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玲珑剔透”等词语。

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知识梳理】一、课文朗读我能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字词识记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能注音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殿.堂()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结合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星拱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资料搜集我搜集了课文的背景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质疑问难通过自学,我有疑惑要与老师同学们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huī huánɡ xiāo huǐ fènɡ mìnɡɡuī bǎo huī jìn建筑.(zhù zù)侵.(qīn qīng)略灰烬.(jìnɡ jìn)玲珑.(nónɡ lónɡ)武陵.(línɡ lín)奉.(fènɡ fèn)命三、比一比再组词拱()辉()棱()销()供()浑()陵()梢()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文本资料,体会爱国情感。

语言运用: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思维能力: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审美创造: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难点: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走近圆明园圆明园在_________西北郊,是一座___________ 的皇家园林。

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____、____、____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这里的“星”指的是______ _______,“月”指的是__________。

二、走进圆明园园中不仅有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_____________,饱览着中外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仿佛置身在_________________。

1.这段话中,第一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花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主要目的是( )(多选)A.再现圆明园美景,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B.和下文它的毁灭形成鲜明对比,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愤恨。

C.表现劳动人民智慧过人。

三、走出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1.“估”是______的意思,“不可估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两个“不可估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的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遭受的劫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内涵可能需要引导和挖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引出课文。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同桌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教学过程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引出课文题目。

(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二、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读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请读出举世闻名的气势。

感悟第三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感悟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布局,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请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哪些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感悟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1: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句式训练: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的丹顶鹤,也有()的绿孔雀;有()的鹦鹉,也有()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也有();有(),也有()。

假如你来到圆明园中,你最想去哪观赏风景?说说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吗?说课堂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聊天导入(5)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导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

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

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板书“有……也有……”)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⑴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

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布在__三面。

⑵“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

4、自读第三自然段。

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

5、默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

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⑴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⑵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⑶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8、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二、练习提纲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请你们再读一遍,这回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你试着带着情感来读。

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来读的?(生汇报)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谁能结合你课前所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过渡:课文中对圆明园的毁灭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第一段话?(板书:不可估量)2、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怎样的损失?3、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是巨大的。

4、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呢?6、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2----4自然段。

7、学生汇报:板书:布局、建筑、收藏8、请大家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三段,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一会儿跟大家谈谈。

9、汇报。

(布局独特、风景优美、收藏珍贵)10、就让我们把对圆明园的热爱、赞叹之情读出来。

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布局1、学生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解决举世闻名、众星拱月)学生提到众星拱月时: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学生说)那众星拱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星指的是-------,这就是众星拱月,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多美呀!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第三自然段------建筑2、学生读。

(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看这句话,老师请两名同学读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你们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金碧辉煌------重读。

玲珑剔透------轻读。

买卖街-------语调上扬。

山乡村野------轻、慢。

)3、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好不好?男生读殿堂、买卖街,女生读亭台楼阁、山乡村野。

4、课文还提到了园内有很多的景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景点?(出示课件)谁能根据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点?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精品导学案

14《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

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

3.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4.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估、煌、殿、珑”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拱、辉”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字词运用(一)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流连其间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二)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hóng (宏)伟(弘)扬(洪)水lóng 玲(珑)葱(茏)鸟(笼)tī(剔)牙楼(梯)(踢)球(三)比一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留恋流连(1)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流连)在绿树红墙之中。

(2)游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留恋)着漓江的山水。

损失损害(1)这次四川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很大。

(2)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四、示范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2)将自然段意思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圆明园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想想每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析各段间的联系,并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3.运用合并自然段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4.根据概括出来的小标题发现文章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1.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角度可以是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是对内容的总结,不必统一答素。
2.学生在了解文章结构,理清文脉络时,应把握本文的写内容,即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部分内容。
四、合作交流,开发资源(用时:6分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时:4分钟)
1.(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出示圆明园原景图,出示雨果名言。
2.对比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1.指导学生梳理搜集的资料,交流资料。
2.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针对每个自然段内容来梳理相关资料。
(2)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流梳理后的资料。
2.结合资料与课文内容,自主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小组之间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情况。
(2)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①我是小老师,我来正字音,“陵”读1íng;“烬”读jìn。②我是小老师,考考你读词。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卡。
4.写字。
(1)观察教师写字,随教师书空,重点写好“殿、煌”二字。(2)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3)组内互评。
A.“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习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

通过阅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难点: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自学内容及检测:A、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为了___(xiāo huǐ)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qīn lüè)者在园内放火。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___(guī bǎo)、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huī jìn)。

B、填写关联词语。

1、园中,()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山乡村野的田园风光。

2、圆明园()宏伟建筑,()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圆明园的毁灭()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1、读第二——四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当时圆明园的宏伟壮观?从第二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除了从布局上来写出圆明园的宏大规模,独特风格外,还写了它建筑风格。

请仔细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如果是你身在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圆明园内容的收藏怎样?你觉得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一读呢?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四、当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A、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___、______ 、________ ,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正确读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3.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过程,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4.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学习难点: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1860年的10月19日,北京的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令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聚焦课文:课文为我们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知识精讲:1. 圆明园毁灭的损失。

文章开篇就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明确:小朋友,“毁灭”和“毁坏”的意思一样吗?“毁坏”的意思是“损坏、破坏”。

而“毁灭”的意思是“被毁坏直至消灭”。

可见,毁灭的程度更深,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不存在了。

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呢?文中用了一个词语: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的意思是无法计算。

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可见这个损失是有多巨大啊!到底有多巨大?我们一起来看看昔日的圆明园。

2. 昔日的圆明园(1)布局精美。

文中形容为“众星拱月”。

小朋友,“月”是指什么?月指的是圆明园。

那“星”呢?星指的是围绕在圆明园周围的许多小园,是不是很形象啊!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经清朝5代皇帝的精心修建,总面积达到5200多亩,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世界皇家园林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

(2)建筑宏伟。

建筑风格多样。

有仿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还有西洋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练习本上完成听写。
2.根据教师指导,回忆主要内容。
3.朗读第5自然段,初谈感想。(惋惜、痛心)
学生在朗读第5自然段时,抓住感悟深刻的关键词语来谈感想。如:闯进、统统掠走、破坏、毁掉等。
二、紧扣重点,体悟辉煌(用时:12分钟)
1.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浏览课文。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指导朗读。
(1)感受“众星拱月”。
(2)自读第3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作者介绍的不同风格的景观。
(3)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5)读第4自然段,练习用“有……也有……”进行情境表达。
3.朗读第2~4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情。
1.运用把握重点词朗读课文的方法时,可以尝试运用轻读、重读及个性理解读的方法,体会不同的朗读效果。
1.了解学情,指导读书。
读书好方法:读通、读顺,画出新词。
2.组织活动,学习字词。
(1)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2)关注学生活动过程,参与游戏。
3.效果检测,出示字词学习卡,指名汇报、填写。
4.指导写字。
(1)范写生字。
(2)巡视指导。
(3)组织评价。
5.指读课文,集体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圈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4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的朗诵音频。(教师)
2.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如: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造时间、历史状况、景观风光及毁灭的历史背景等。(师生)
1.指导学生梳理搜集的资料,交流资料。
2.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源自质疑。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针对每个自然段内容来梳理相关资料。
(2)集体交流梳理后的资料。
2.结合资料与课文内容,自主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欣赏图片,按一定顺序描述。
(1)看原景图,试用成语和名言描述美景。
(2)看残景图,试结合资料描述毁灭。对照两图,初谈感受。
2.齐读课文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原景图,对应弄清圆明园的位置、样貌,可用数据作为引语。
2.对所引用的资料要初步归纳,内容要适量。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用时:20分钟)
(2)师生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2.提出要求,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观察圆明园的布局,理解“众星拱月”,总结布局特征。
(2)巡视指导学生运用读书符号标注读书所得。
(3)组织学生交流材料。
(4)引导学生运用串联关键词法背诵课文。
(5)课件再现景观,引导表达。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1.扫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
(3)组内互评。
5.边读边思考,运用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即什么时间谁把什么样的圆明园怎么样了。)
1.应特别注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应充分发挥组长的积极作用,预先做好编排和指导。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比较僵硬的语言应鼓励学生进行加工。
(1)交流汇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A.“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2)掌握并运用抓住重点词朗读课文的方法。
2.读文思考:世人对圆明园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适当地在旁边写下感受。
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事件还原、列举数字、图片整理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切题导入,抓住主旨(用时:3分钟)
1.复习字词,听写词语。
2.指导学生用扩充课文题目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提出要求,引导读文:文章哪些内容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时:4分钟)
1.(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出示圆明园原景图,出示雨果名言。
2.对比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概括小标题。(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4.再次指名读课文,指导划分段落。
1.边听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听后纷纷谈体会。
2.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谈谈圆明园留给自己的印象,试概括小标题。
(①损失不可估量;②布局独特;③建筑宏伟;④文物珍贵;⑤毁灭惨痛)
2.小组交流,展开活动。
(1)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情况。
(2)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
①我是小老师,我来正字音,“陵”读línɡ;“烬”读jìn。
②我是小老师,考考你读词。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卡。
4.写字。
(1)观察教师写字,随教师书空,重点写好“殿、煌”二字。
(2)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3.运用合并自然段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4.根据概括出来的小标题发现文章结构特点。(总—分—总)
1.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角度可以是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是对内容的总结,不必统一答案。
2.学生在了解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时,应把握本文的详写内容,即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部分内容。
四、合作交流,开发资源(用时:6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