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合集下载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7-2含油气盆地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7-2含油气盆地
分类
根据含油气性质,含油气盆地可分为 油盆、气盆和油气盆;根据成因,含 油气盆地可分为构造成因盆地、沉降 成因盆地和火山成因盆地。
形成机制
构造运动
01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地壳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如板块构造运
动、断裂活动等。
沉积作用
02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还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如沉积物的堆积、
沉积相的演变等。
地层厚度与埋深
地层的厚度和埋深是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油气的生成和 储集条件。一般来说,地层厚度越大,埋深越深,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条 件越好。
构造特征
盆地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史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包括坳陷盆地、 坳陷-断陷盆地、断陷盆地等,不同类 型的盆地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不 同的影响。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是漫长的, 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这 些活动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重要 影响。
构造单元划分
含油气盆地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构造 单元,如隆起、凹陷、断裂等,这些 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对于油气的生 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岩性特征
1 2 3
岩石类型
含油气盆地的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 质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 有不同的影响。
岩石组合特征
含油气盆地的岩石组合特征包括岩石的层序、旋 回、韵律等,这些特征对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具 有重要影响。
储层动态监测
利用地震、测井和试井等技术,监测油气田 的储层动态变化。
井筒状况监测
定期对油气田的井筒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 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
油气田开发调整与优化
采收率评估
对油气田的采收率进行评估,分析提高采收率的潜 力。
开发调整措施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2014-03-25石油观察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

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

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

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

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

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

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

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

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

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
•一种解释为“习惯型模型”:认为物质成分自地壳浅 层向岩石圈深部由硅铝层逐渐变为铁镁质,岩石圈地 幔由纯橄榄岩,橄榄岩组成; •另一种解释称为“反转模型”,认为玄武质岩下地壳 向下变为花岗岩、安山质岩石,岩石圈地幔是由榴辉 质岩石组成,而地壳是榴辉质岩石演化的产物;
一.岩石圈
2.岩石圈的组成
②岩石圈的横向不均一性
1.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类型
•离散边界(divergent plate boundary)或增生边界 (accreting plate boundary)
1.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类型
•聚敛边界 (convergantplate boundary,包括俯冲 边界和碰撞边界)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板块构造环境
三.板块构造运动与盆地的沉降机制
第二章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分类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板块构造环境
一.岩石圈
•固体地球具有层圈结构,自地球向地球中心的一级层圈单 位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些一级层圈还包含次级的层 圈结构; •现代固体地球科学认为地球表壳的构造运动主要与地壳 和上地幔所构成的岩石圈的构造运动有关。
二.全球板块构造系统
1.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
典型的 离散型 边界是 大洋盆 地扩张 中心的 洋中脊
二.全球板块构造系统
1.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
大 洋 中 脊 的 地 形
二.全球板块构造系统
1.板块运动与板块边界
②汇聚运动与俯冲型边界
•大洋岩石圈板块相对于大陆岩石圈板块的汇聚运动; •密度较大的大洋板块俯冲于密度较小的大陆板块之下,使 大洋岩石圈在俯冲带不断消亡,这种俯冲作用称为B型俯冲; •相邻的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俯冲型边界 (subduction boundary)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盆地分析的基本思路
赵重远(1993)强调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研究中的3项原则: 整体原则,视盆地为一整体; 动态原则,不仅研究现状,还要历史地分析盆地和油气的形 成和演化; 综合原则,研究各种地质作用从而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并将含油气盆地研究分为五个子系统: 成盆作用与过程; 成烃作用与过程; 成藏作用与过程; 成藏组合与分析; 后期改造与油气再分布。
第一讲
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一、盆地
不同的学者曾对盆地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 朱夏(1965):“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 一种洼陷构造”。或“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 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M.W.Bally(1975):指出盆地的定义包含有超过1km厚沉积物 的沉降体制,它现今仍或多或少保存有原来的形状。 这个定义不包括有厚的和常有复杂变形的沉积物的褶皱带,虽 然它们有时也会产出一定数量的油气。
含 油 气 盆 地 分 析 的 方 法
第二讲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分类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板块构造环境
一、地壳与岩石圈
目前对地球内部 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 地震波研究的成果。 地震波主要包括造研究有意 义的是纵波和横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递增 变化的。但其中出现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 续界面、1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 速不连续面。
五、含油气盆地分析的方法 含油气盆地分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开 展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其骨架和主线是地球动力学和构造 -沉积-油气演化。 含油气盆地分析要求有一套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将定性与 定量研究结合;要引入各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充分利用计算 机技术、模拟技术来提高研究水平。 充分利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是高水平研究的保证, 应吸收包括地面地质、钻井、测井、地震、非地震地球物理测量 、大地电磁测深、遥感技术、古地磁测量、同位素地质、地球化 学等方面的新进展,也包括实验室取得的数据和资料。 对于盆地地质条件和石油地质条件的类比是一种常用的有效 方法。油气保存、聚集要求的条件很严格,各种成藏要素缺一不 可,这就要求进行具体的、逐项的精细对比。

1含油气盆地

1含油气盆地
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面积仅3900平方公里。
(6)含油气盆地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 大地构造单位,各单元的沉积过程和油气生成、聚
集条件在具全盆地共性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差
异性。 如渤海湾盆地是新生界盆地,这是统一的,但 其南部以古近系(下第三系)含油为主,北部以新 近系(上第三系)含油为主;油气丰富程度也有差 异。 (7)盆地内存在油气田
裂作用为主,地壳变薄引起了下沉作用。 I1内克拉通盆地
I2边缘坳拉槽
I3原始大洋裂谷
I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
I5陆堤 I6新生大洋盆地 I7扭张性盆地 I8弧间盆地
Ⅰ裂谷环境盆地:以离散板块运动和地壳张裂作用为主, 地壳变薄引起了下沉作用。 I1内克拉通盆地(Infracratonic Basin):大陆内部的裂谷 盆地,盆地基底变薄; I2边缘坳拉谷(Marginal Aulacogen):大陆边缘凹入部分 向大陆内部延伸的夭折裂谷,基底为洋壳或过渡壳; I3原始大洋裂谷(Protoceanic Rift):在两个大陆陆块之 间开始形成的狭长洋壳,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 I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Miogeoclinal Prism):沿大陆与海 洋过渡带的陆阶、陆坡及陆隆上发育的沉积复合体,覆盖了张 裂的大陆边缘;
Ⅱ2斜坡盆地(Slope Basin):在海沟轴与海沟斜坡折点 之间的断陷盆地,其沉积物与上述海沟沉积物一起合并到消减 杂岩体中; Ⅱ3弧前盆地(Forearc 岛弧之间间隙中的盆地; Basin):在海沟斜坡折点与岩浆
Ⅱ4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在大 陆陆块周缘,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处形成的盆地,造山带 倒向盆地,蛇绿岩缝合线带比岩基岩浆带、火山岩带更靠近盆 地;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2.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地的沉积 特点,有时下沉速率很大而沉积速率很小,这时就形成“饥饿盆地 (或非补偿盆地)”。有时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相等,这时由于沉 积物大量堆积可以促使盆地进一步下沉。
3.圈闭样式的变化同样受构造环境所控制,在张性环境中盆地内主 要出现掀斜断块和铲形正断层,形成滚动背斜及挤入构造等。而在 压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褶皱和冲断层等复杂构造等(图7-6)
还有以加里东褶皱、海西褶皱以及中生代褶皱为基底 的盆地。这种不同时期的褶皱即是该时期地槽褶皱带的一 部分。所以这类盆地多是在地槽褶皱带之上,位于褶皱带 前缘或褶皱带内部,又称山前或山间盆地。地槽褶皱带上 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受地槽褶皱线状延展的限制,盆地形态 多为长条形。由于褶皱基底的刚性系数较小,地槽的活动 性又较大,所以盆地一般下降较深,沉积盖层的厚度较大 (一般5000—6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褶皱和断裂也 比较剧烈。这类盆地一般面积不大,但沉积层系厚度大及 圈闭条件好,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以加里东 褶皱带为基底的有百色、三水、北部湾等盆地;基底以海 西褶皱带为主的有吐鲁番盆地;基底以燕山褶皱带为主的 有伦坡拉盆地等。
在某些大型盆地中,一级隆起和坳陷内又可分化出次一 级的凸起和凹陷。由于我国己习惯于如上所述的二、三级 构造的级别划分,故将一级构造分化出来的凸起和凹陷称 为亚一级构造。
以上是我国较为通用的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的三级四分 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也不完全统一。
图7--4为我国华北盆地一级构造的分区略图。该盆地是 一个东西受断层所限的地堑式断陷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地 层,沉积盖层以第三系为主,部分地区已发现有很厚的中 生代地层。图中共分出了5个隆起和8个坳陷。总计13个一 级构造单元。图7--5为该盆地小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的构 造分区略图。图中可以看出由一级构造埕宁隆起分化出的 车镇凹陷和无棣--义和庄凸起等亚一级构造及某些二级构 造带。

含油气盆地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
上述 12 类盆地是按地球动力学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型,但由于有些含油气盆 地在长期地质历史中遭受复杂的变动和大地构造位置的变化,许多盆地是经常迭 加变形,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因的盆地叠加在一起,这就形成复合盆地。根 据盆地的叠加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横向复合盆地和垂向复合盆地。
• 横向复合盆地:盆地的横向上可以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盆地。 如波斯湾盆地,实际上就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盆地,波斯湾东侧为扎格罗 斯山前盆地,属于挤压环境下产生的山前盆地,而波斯湾西侧则为克拉通 边缘盆地,两者在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及产油层位上都有很大区别,但目 前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含油气盆地。
从早期过渡型地壳快速下沉时底部为碎屑岩相(A),进一步发展到以挠曲下沉为主的三角洲 碎屑沉积及藻滩碳酸盐沉积(B)
图 3-4、海沟、斜坡盆地和弧前盆地发育示意图(据 W.R.Dickinson,1976) 自上而下表示时间从早到晚
图 ckinson,1976)
8. 残余大洋盆地(remnant ocean basin):沿着岛弧-海沟系的边界,由于老岩石 圈的消减而产生的收缩盆地。
图 3-1 盆地的简单分类(据 Chapman,1976)
图 3-2 原始大洋裂谷示意图解(据 W.R.Dickinson,1976)
图 3-3、冒地斜棱柱体演化图解 (据 W.R.Dickinson,1976)
为了对各种地质条件进行概括和比较,以便对各种盆地进行评价和勘探,许 多学者提出了盆地分类。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所以含油气盆地的分类 也都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
近三十年来地质科学的进展,在理论上发展了板块构造学说,在应用上发展 了反射地震勘探,二者对石油工业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更多的学者采用板 块构造理论作为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工作假说:采用反射地震勘探作为研究盆地深 部地质的工具。下面将各种含油气盆地分类作一简述,以供参考。

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几种重要的含油气盆地§1前陆盆地一、概念1.前陆盆地是指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盆地。

这种盆地也有人称为前渊。

但一般将前陆盆地系统中的深坳陷部分称作前渊。

前渊盆地、山前坳陷均属于这一类。

它包括褶皱——冲断带、前渊、前缘隆起和后缘隆起(图9-1)。

其中第一部分又称为变形带或造山楔。

正是由于造山带的褶皱——冲断作用,导致岩层的构造重叠,产生构造负载,造成岩石圈的挠曲下沉,是一种重要的、典型的挤压挠曲盆地。

2.造山带系指造山作用中经受强裂变形的地壳的狭长形山带。

板块观点,造山作用发生于板块聚敛边界,是板块府冲、碰撞作用造成的。

(二)基本类型1.周缘前陆盆形成于大陆壳表面向下拖曳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之处,与陆——陆(A 型府冲)有关。

相邻造山带倒向盆地,蛇缘岩缝合线(带)比岩基岩浆和火山带更靠近盆地。

2.弧后前陆盆地形成于大陆壳表面向岛弧造山带的后侧方向向下拖曳,与大洋岩石圈的府冲(B 型府冲)有关,蛇缘岩消减杂岩体比岩基岩浆带和火山岩带更远离这类盆地。

3.破裂前陆盆地盆地的形成是因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块状隆起和基底——核部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这种变形样式可以发生在周缘或弧后环境中。

根据基底隆起方向与造山带走向正交或平行可分为两类。

与造山带近正交分割的前陆盆地,是由于造山带在碰撞后缩短常常引起在其正交方向上的伸延。

特别是坳拉槽地区老断层的复活和新的伸展断层发育使前陆裂解形成分割性盆地,构成盆地和隆起相间的格局,与造山带近平行分割的前陆盆地,则为基底核杂岩隆起所分割。

4.再生前陆盆地中国有些地区的造山作用与同时代的俯冲作用或碰撞作用无关,也缺乏同时代的岩浆弧或蛇绿混杂岩带为佐证。

与这些造山带相邻的盆地常与古特提斯构造阶段,造山带在新特提斯构造阶段的活动有关。

其构造样式、沉积样式、沉降特征和油气系统特征与前陆盆地类似,称为再生前陆盆地。

其形成机制主要与再旋回造山作用所产生地壳缩短和构造负荷有关。

含油气盆地分析 总复习

含油气盆地分析 总复习

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原始盆地:指在地史上盆地发育过程中沉积建造及展布,构造变形,水动力,热动力,区域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和盆地类型等的原始状况改造型盆地:在形成演化末期后,盆地的原始面貌遭受较明显改造的沉积盆地,或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的剥蚀,变形叠加等改造作用形成的沉积盆地叠合盆地:在不同的时期同一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圆形盆地在剖面上叠合而成地貌盆地:是指被天然高低围绕的一块低地沉积盆地:是指一个平缓褶曲的沉积层向中心倾斜的地区构造盆地:是指在原盆地的基础上经过构造活动改造的盆地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即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含油气盆地:是含有油气的盆地,确切地说是指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经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花状构造:横切走滑构造带的剖面上,常可以见到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成下窄上宽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断片负花状构造:是在长压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正断距,个别具逆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向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段片被动裂陷作用: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区域水平引张力,地域或岩石圈的裂陷伸展导致岩石圈底下的软流圈热物质的被动上涌伴生构造:指走滑构造带内部或主要走滑位移带附近区域,由于走滑位移引起的各种伴生构造变形主位移带:与走滑构造带一致的连续的走滑断层位移带伸展构造:是指在压陷作用区域引张作用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裂谷:是区域性伸展使岩石圈破裂形成巨大的窄长断陷,切割深,发育时间长,常具有地垒形成衰退裂谷(夭折裂谷):从大洋以高角度深入大陆内部的裂陷盆地,是大洋形成初期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离散型边界:当两个板块相对离散运动时,岩石圈深部和软流圈的熔融物质的上涌并形成新大洋岩石圈。

含油气盆地分类.doc

含油气盆地分类.doc

第二节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

有很多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者所持的大地构造观点不同。

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

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

即槽台学说。

膨胀论:认为地球一直处于膨胀之中,大洋的形成不是海洋化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洋中脊的增生作用和扩展作用。

即海底扩张原理: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软流层的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分异、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一股岩浆“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后浪推前浪式地每年由海岭向两旁扩张,不断为海洋地壳增添新的条带。

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即板块构造学说(拉张、俯冲、碰撞、转换断层)。

固定论的盆地分类以苏联的布罗德(1965)和张厚福为代表。

分为1.地台平原型盆地,包括地台内部坳陷盆地和地台内部断陷盆地—单断、双断;2. 山前坳陷盆地;3. 山间坳陷盆地;4. 复合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美国Dickinson W. R.(1976)为代表,分为裂谷型和聚敛型(共分16 种)。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刘和甫(1983)为代表,分为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

综合地球动力学背景,再考虑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盆地分类为现在采用的分类。

板块边界的类型1. 背离型板块边界(拉张力)称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不显著,构造作用不明显2. 聚合型板块边界(挤压力)称主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强烈,构造变动强烈。

(1)洋壳俯冲到陆壳下面,并被吸收进地幔(B 型俯冲)(2)陆壳与陆壳碰撞(A 型俯冲)3. 平行的板块边界(剪切力)一、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
沉积岩系(我国东部的中、新生代盆地); 结晶岩系和沉积岩系(华北盆地-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底盘 是华北地台前震旦亚界结晶岩系和中生代至震旦亚代的沉积 岩系)。 底盘的形状和组成的岩石不同,对盆地的形态、规模、盖层 发育、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四.含油气盆地的结。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含油气盆地:具有工业性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的沉
积盆地。
三.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丰富有机物质的巨厚沉积物。 生油岩
2.有稳定持续下沉、间有周期性上升的大地构造环境。 温度 生储盖组合
3.含油气盆地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构造运动。 产生油气运移的运动力 圈闭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盆 地
级别
油气关系 华北盆地
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隆起
凸起 凹陷
斜坡
坳陷
凸起 凹陷
I级
亚I 级
生成运移 (含油气区)(含油气亚区)
济阳坳陷
东营凹陷
向斜带 背斜带 潜山带 断裂带 长垣

II 级
聚集 (油气聚集带)
胜、坨、永断裂带
背斜 断层 鼻状构造
: :
III 级
油气田 油气藏 胜坨油田
由盆地内的沉积盖层褶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属于盆 地的最低一级构造单元,也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概述
五.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
在盆地单元的划分上,I级构造单元着重于底盘和岩浆活动 特征的差异;划分II、III级构造单元时,着重于表层构造特 征和分布规律的不同。在盆地调查勘探的不同阶段,研究的重 点不尽完全相同,一般普查阶段,以研究I级构造单元为重点; 祥查阶段,以III级构造单元为重点,主要是完成对局部构造 特征的认识。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沉积盆地;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③有工业性油气田。

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因此可将含油气盆地看作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

在油气勘探中,常常把油气盆地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看待,从整个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发育史、构造发育史和水文地质条件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条件,划分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分类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

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

此外,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

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

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

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

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

因此,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其油气藏控制因素分析一、前陆盆地概述前陆盆地即前陆构造背景中发育的盆地,为沿造山带大陆外侧分布的沉积盆地。

前陆盆地最早是由Dickinson(1974)[1]提出的。

Dickinson将盆地分为裂谷盆地和造山型盆地、陆块未完全裂开情况下形成的盆地等5小类。

其中前陆盆地属于造山型盆地,并将前陆盆地定义为与造山带变形翼部毗连的克拉通边缘前陆环境中形成的盆地。

Jordan [2]( 1981 )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前陆逆冲带周缘的狭长沉降槽地。

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的伴生体;Allen等[3](1986)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处在造山链和克拉通之间的并与大陆碰撞带密切相关的高度不对称盆地;何登发等[4](1996)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是沿造山带大陆外测分布的沉积盆地;田作基等[5](1996)的定义是前陆盆地与造山带(冲断带)毗邻,在其运动前方的挤压下不对称挠曲所形成的沉积盆地。

前陆盆地是挤压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长条形沉积盆地,一般有如下特点:①位于盆地毗邻的褶皱-冲断层带的构造负载促使盆地弯曲下沉;②盆地的横剖面具有明显不对称性;③在盆地演化期间盆地的靠造山带一冀遭受变形作用;④盆地靠克拉通一翼逐渐与地台层序相合并[6](图1)。

图1 前陆盆地剖面示意图图1示前陆盆地发生奠基在某一时期的克拉通或陆壳向活动带或洋壳的过渡带上,即被动大陆边缘之上,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构成前陆盆地的基底。

前随盆地的演化记载着由伸展边缘到聚敛、碰撞(陆-陆、弧-陆碰撞)的过程。

盆地结构的不对称性表现在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靠近克拉通一侧宽缓。

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常为薄皮构造)构成的活动翼或造山楔形体;②紧邻活动翼活伏在冲断带下盘的深凹陷;③连接深凹陷进一步向克拉通方向延伸的稳定前陆斜坡及前缘隆起。

前陆盆地基本类型Dickinson, W.R.(1974)在沉积盆地分类中正式引入了前陆盆地这一术语[1],并见将其划分为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和弧后前陆盆地(backarc foreland basin)两种成因类型[1](图2)。

石油地质学盆地

石油地质学盆地
、小型盆地( <1万平方千米)。 (2)基于平面形态:圆形盆地、椭圆形盆地、长条形盆地、三角形盆地和多
边形盆地,等。
(3)基于剖面形态:对称性盆地和非对称性盆地。
2.基于盆地形成地质时间
太古代盆地、元古代盆地、古生代盆地、中 生代盆地、新生代盆地等等。
3.基于沉积作用和盆地形成时间 关系分类
(1)先成盆地(地貌盆地):盆地基底在沉积 物充填前就是地貌上的相对负向单元。
• 3、盆地的盖层 • 含油气盆地的盖层(又称表层)就是含油气 盆地内,覆于基底之上的沉积岩层。
• 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基底、盖层和周边,三 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一个沉积盆地,缺一不 可。含油气盆地与一般沉积盆地的差异是,含 油气盆地具有油气生成、运移并聚集成工业油 气藏的特征,而最本质的特征是生油。任何一 个含油气盆地都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生油凹陷 (或中心)。同盆地的基底、周边和盖层一样, 生油凹陷是构成含油气盆地必不可少的部分。 缺少生油凹陷的盆地,不能称为含油气盆地。
而连续,沉积物细,与隆起常以大断裂为界,是盆地内
有利生油区。隆起与拗陷常相伴而生,对应而存在,两
者紧相毗邻,隆起起着分隔坳陷的作用。
斜坡:是坳陷向盆地周边抬升的部份。斜坡与隆
起的翼部相似,常存在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等圈闭,是
油气运移聚集的良好场所。

二级构造:二级构造在盆地的展布并不
是孤立的和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的规律成
• 盆地的三重概念,即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含油气盆地。 • 地貌盆地:四周被高山或高原围绕的低洼地貌区域,主
要是指地形而言。 • 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地壳长期不断下
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所形成的地质单元。
• 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 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 气 聚集的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一.名词解释1.盲冲断裂:逆冲断层在逆冲过程中其位移逐渐减小以致在地层中尖灭,则称为盲冲断裂。

2.断展褶皱:伴随着盲冲断层的位移减小,断层上盘及上覆地层会发生褶皱变形,这种褶皱即断展褶皱。

3.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的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称为4.伸展构造:是指在裂陷作用(或区域引张作用)下形成的一切使地壳或岩石圈沿水平方向发生伸长变形的构造的总称。

5.被动大陆边缘:也称稳定边缘、不活动边缘、大西洋型或离散型边缘。

这种边缘位于板内,其两侧大陆与大洋属于一个同一板块。

主动大陆边缘:也称活动边缘太平洋型边缘或聚敛型大陆边缘,是由板块俯冲作用所致,通常是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之下。

6.花状构造:横切走滑构造带的剖面上,常可以见到主干走滑断层向上近对称的分支构成下窄上宽的貌似“花朵”的破裂带,称为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是在压扭作用下产生的,其大多数断层具逆断距,个别为正断距,组成地层总体表现为背形特征,断层间为地垒断片。

7地台:具双层结造,下部为褶皱变质基底上部为沉积盖层,地台以升降运动为主,升降幅度,速率及差异性都小,岩相和厚度稳定,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都比较弱。

地盾:克拉通内部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它长期隆起,遭受剥蚀,缺少盖层或仅在局部有沉积。

8凝缩层:是指沉积速率很慢(1-10mm/103a)、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在海平面上升到最大、海侵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形成的。

9拗陷盆地:大陆裂谷或裂陷盆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不再进一步裂陷扩张了,早先因裂陷作用减薄的岩石圈在热衰减过程中还会引起地表拗陷而形成碟状的沉积盆地。

裂陷盆地:(动力学成因方面定义)指那些由于岩石圈或地壳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沉积盆地,所有的裂陷盆地都意味着它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地壳或岩石圈的伸展变形,因而都属于伸展型盆地。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共80页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共80页
含油气盆地分析分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7.4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7.4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

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7.4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含油气盆地的分类方案较多,代表性分类包括:1.以活动论(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分类2.以固定论(槽台学说)为基础的分类3.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分类4.含油气盆地的历史地质学分类一、以活动论(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分类按板块构造观点,盆地分为裂谷环境盆地和造山环境盆地两大类,共16种盆地(Dickinson,1976)。

裂谷型盆地:以离散板块运动和地壳张裂作用为主,地壳变薄引起了下沉作用。

造山带型盆地:以挤压板块运动和造山形变作用为主。

盆地大类盆地类型细分盆地基本特征Ⅰ.裂谷环境盆地I1.内克拉通盆地大陆内部的裂谷盆地,盆地基底变薄I2.边缘坳拉谷大陆边缘凹入部分向大陆内部延伸的夭折裂谷,基底为洋壳或过渡壳I3.原始大洋裂谷两大陆块之间开始形成的狭长洋壳,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I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沿大陆与海洋过渡带的陆阶、陆坡及陆隆上发育的沉积复合体I5.陆堤张裂大陆边缘外沿形成的逐渐向海洋推进的沉积物I6.新生大洋盆地洋中脊与陆块之间,大洋岩石圈增长和下沉形成的新生盆地I7.扭张性盆地沿复杂转换断层系,在地壳局部变薄部位发育的拉张或楔形断陷盆地I8.弧间盆地因岩浆弧裂开,不活动残留弧与活动性前弧间洋壳下降形成的小洋盆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盆地分类(据Dickinson,1976)盆地大类盆地类型细分盆地基本特征Ⅱ.造山环境盆地II1.海沟板块俯冲的消减带形成的深海槽II 2.斜坡盆地海沟轴与海沟斜坡折点之间的断陷盆地II 3.弧前盆地海沟斜坡折点与岩浆岛弧之间间隙中的盆地II4.周缘前陆盆地大陆陆块周缘与碰撞造山缝合线带相接处形成的盆地II5.弧后前陆盆地大陆陆块边缘岩浆弧后面,与岛弧造山带相邻的前陆盆地II6.破裂前陆盆地造山带前陆盆地,周缘或弧后因基底变形和块断所形成的构造凹地II7.扭压性盆地沿复杂转换断层系形成的扭动褶皱和断坳盆地II8.残余海洋盆地沿岛弧-海沟系一侧,由于老岩石圈的消减而产生的收缩海洋盆地以活动论(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的盆地分类(据Dickinson,1976)盆地大类盆地类型典型盆地地台平原盆地具前寒武纪基底的盆地密歇根盆地、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具古生代和不同时代基底的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山前盆地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阿帕拉契亚盆地与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咯尔巴阡山前盆地、波斯湾盆地山间盆地前寒武纪地台活化的山间盆地红海盆地、华北盆地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后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台湾西部盆地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布罗德,1965)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分类(槽台学说)布罗德(1965)以槽台学说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含油气盆地的地貌形态,将含油气盆地分为地台平原盆地、山前盆地、山间盆地等三大类和七小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1989年的统计,全球已发现大油田311个、大气田127个, 其总储量占世界已发现证实储量的80%以上。大油气田的形成 是由盆地各种地质条件所决定的,各种成烃、成藏要素必须具 备,缺一不可,这就使得在进行含油气盆地分析时,必须进行 全面系统和精细的研究。
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一、盆地分析的内涵
盆地分析的基本思路
赵重远(1993)强调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研究中的3项原则: 整体原则,视盆地为一整体; 动态原则,不仅研究现状,还要历史地分析盆地和油气的形 成和演化; 综合原则,研究各种地质作用从而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并将含油气盆地研究分为五个子系统: 成盆作用与过程; 成烃作用与过程; 成藏作用与过程; 成藏组合与分析; 后期改造与油气再分布。
盆地分析的内涵
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是盆地分析的中心内 容。一个盆地成烃、成藏的状况取决于油源、储集、封盖、运 移、圈闭和保存诸条件的存在及其合理的配置关系,缺乏任一 条件都不会有好的含油气远景。而这些条件受控于盆地形成、 演化与改造,受控于盆地的各种地质作用。以盆地为基本单元, 研究盆地的含油气性、油气分布规律、盆地演化与成烃、成藏 关系是盆地分析特有的内容。
第一讲
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一、盆地
不同的学者曾对盆地下过各式各样的定义。 朱夏(1965):“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 一种洼陷构造”。或“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 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 M.W.Bally(1975):指出盆地的定义包含有超过1km厚沉积物 的沉降体制,它现今仍或多或少保存有原来的形状。 这个定义不包括有厚的和常有复杂变形的沉积物的褶皱带,虽 然它们有时也会产出一定数量的油气。
盆地分析的内涵
盆地的成因分析主要是从地球动力学角度研究各类盆地的形 成机理包括板块构造背景、动力来源、类型、方式,深部岩石圈 结构和深部构造作用过程,盆-山关系等,从而建立各类盆地的 成因模式及其相应的地层、沉积、构造模式。
盆地的演化史是盆地定量分析的重点和关键,包括多方面内 容,如沉降史分析(或称地史分析)、沉积充填史分析、热史分 析、埋藏史分析以及盆地演化与成烃史和成藏的关系研究等。最 近,在沉降史分析中,也加强了对剥蚀量和剥蚀史的研究。
二、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是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业 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基本单位。世 界上99%以上的油气资源是在沉积岩中,那些在非沉积岩中储存 的油气也与附近的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评价、预测油气远 景和寻找油气资源,必须研究沉积盆地。
不同尺度的盆地分析
(3)盆地内部含油气区带研究 通常是指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的解析,研究油气区带的基本 要素、某些控制二级构造带的主干断层或断裂带、盆地构造内部 二级构造带中各构造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构造演化和形成机理。 “油藏描述”也属于盆地内部含油气区带研究的范畴,它已经发展 成为含油气盆地分析学科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技术。
叶连俊(1980):认为“持续地接受沉积的地区称为沉积盆地”。他 根据盆地的沉积作用与盆地形成作用的时间配合关系将盆地分为 先成盆地、同生盆地和次生盆地等三类,与赛利的概念相似,但 使用的名词不同。 张文佑(1984):也强调区别前构造期盆地、同构造期盆地和后构 造期盆地的意义。并指出许多现存的含油气盆地都是被改造的后 构造期盆地,要寻找最有利的生油地区,必须打破后构造期残余 盆地的界限,进行更大范围的构造岩相带划分和对比,进行古气 候、古生态和沉积环境等对比研究,恢复前构造期盆地的面貌。 结语:就“盆地”而言,以R.C.Selley(1976-1985)的定义较全面。 “盆地”应具有三重涵义,即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 而本文所说的“盆地分析”主要指的是沉积盆地分析。关于“沉积 盆地”概念的理解,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素:第一是物质,即沉积 盆地是由沉积地层组成的;第二是地质时代,即沉积盆地发生在 一定的地质时代;第三是空间,即沉积盆地是具有盆状形态的地 壳构造单元。因此,在一定的地质时期中,在盆状的空间中堆积 的沉积物(一般认为厚度超过1000m)即是沉积盆地。
五、含油气盆地分析的方法 含油气盆地分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开 展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其骨架和主线是地球动力学和构造 -沉积-油气演化。 含油气盆地分析要求有一套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将定性与 定量研究结合;要引入各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充分利用计算 机技术、模拟技术来提高研究水平。 充分利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是高水平研究的保证, 应吸收包括地面地质、钻井、测井、地震、非地震地球物理测量 、大地电磁测深、遥感技术、古地磁测量、同位素地质、地球化 学等方面的新进展,也包括实验室取得的数据和资料。 对于盆地地质条件和石油地质条件的类比是一种常用的有效 方法。油气保存、聚集要求的条件很严格,各种成藏要素缺一不 可,这就要求进行具体的、逐项的精细对比。
W.R.Dickinson(1974):提出了盆地的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盆地 仅仅是一个等深的或地形上的洼陷;另一种更重要的含义在于盆 地是形成一厚层沉积层序的岩石棱柱体。 R.C.Selley(1976-1985):按三重概念将盆地分为三种,即地貌盆地 、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
所谓“地貌盆地”是指被天然高地围绕的一块低地大陆地貌盆地可 以是较小的山间平原或横贯大陆的河谷等;水下的地貌盆地可以 从小型的冰碛湖到大型的大洋盆地。 所谓“沉积盆地”是指一个平缓褶曲的沉积层、向中心倾斜的地区, 其中岩相带的走向、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形状、构造一致,沉积 层的厚度愈向盆地边缘愈薄,说明沉积与盆地的下沉是同时的。 所谓“构造盆地”亦称沉积后盆地,其中岩相带的走向与古水流的 方向、盆地的现存构造无关,说明形成盆地的沉降运动发生在变 形岩层沉积之后。
不同勘探阶段的盆地分析
第三阶段 含油气盆地达到较高勘探程度。对各种地质特 征和石油地质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通过对已发现的各 类油气藏的分析研究,对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需进一步充实盆地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再现盆地地史、热史、 生烃史、排烃史,还需要再现盆地油气运移聚集史,定量地预 测油气资源数量及其三维空间分布,确定各类有利含油气区带 及其潜力,特别是要进行对圈闭含油性的评价及地层岩性油气 藏和隐蔽油气藏的预测。
二、盆地分析的基本思路 朱夏(1981)曾将含油气盆地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4个M、 4个S和3个T。 4个M:物质基础(Material),指生油物质的性质和数量; 成熟度(Maturation),指有机质转化为石油的成熟程度; 运移(Migration),包括运移、圈闭和聚集; 保存(Maintenance),指盖层及后期改造的条件。 4个S: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指沉积环境、组合和生储 盖组合及分布;沉降作用(Subsidence),指断陷和拗陷、沉降速 率、沉降原因;应力场和应力条件(Stress field and Stress condition)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指构造形态,张、压、 走滑应力体制下的构造样式。 3个T:构造背景(Tectonic settings);时代或时间(Time), 指盆地的发展阶段、构造演化;热史(Thermal history)。
四、不同勘探阶段的盆地分析 在不同盆地油气勘探阶段,盆地分析的研究内容是不同的, 盆地分析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尚未取得工业性油气发现。 盆地分析要初步搞清盆地基底结构、盆地构造格局、地层层序、 沉积岩分布,初步确定主要烃源岩层系及主要烃源岩区,估算远 景资源量,评价盆地勘探前景,并通过对多个盆地的比较,进行 分类排队,优选出具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 第二阶段 盆地已获得工业性油气发现,并具有地震测线 网。以探井为骨干,地震测线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建立盆地 地质模型,重现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查明地层、岩性 横向变化,构造形态和断层分布;搞清油源关系、有效烃源岩体 和储集岩体的分布;计算盆地的生烃量、排烃量及其分布,预测 油气资源数量及其分布,优选有利含油气区带。
含 油 气 盆 地 分 析 的 方 法
第二讲境
一、地壳与岩石圈
目前对地球内部 的了解主要是借助于 地震波研究的成果。 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 (P波)、 横波(S波) 和面波, 其中对地 球内部构造研究有意 义的是纵波和横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递增 变化的。但其中出现2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 续界面、1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 速不连续面。
不同尺度的盆地分析
(2)盆地整体研究 将盆地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研究该系统 内所发生的地质过程或作用及其各种地质响应。包括以下方面: 盆地的层序、旋回、幕或地质事件分析,盆地形成演化的阶段 或期次研究; 盆地构造变形体系、样式、类型、叠加、构造演化和不同时期构 造应力场分析,以及不同层次构造变形关系研究; 盆地沉降史分析、沉降量及沉降速率特征比较,以及沉降量与变 形量相关性研究; 盆地构造-沉积充填模式分析、构造-岩相带划分、构造-岩石 组合及其序列研究; 盆地内部构造-岩浆活动、热活动、热史分析。
盆地分析的基本思路
陈发景(1989)认为含油气盆地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有沉积、 构造和有机地球化学三个方面。 在盆地构造分析方面,内容主要有: 盆地类型、形成和演化,以及其生油坳陷和生、储、盖层 组合的关系;盆地内坳陷、斜坡和隆起的古构造分析及油气运 移指向;断裂性质、分布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构造样 式、圈闭类型和形成时期,以及与油气运移和聚集期的配置关 系;不整合面与潜山油气藏。
三、不同尺度的盆地分析
盆地分析通常包括三种尺度: 即超盆地、盆地整体和盆地内部。 (1)超盆地分析 主要研究盆地形成演化的区域环境、深部 背景、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构造位置、盆-山关系、盆间关系研究; 古气候、古纬度、古地理环境研究; 盆地的地质时代及古原型盆地研究; 盆地和超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盆地类型研究; 盆地深部结构、不同层次构造关系和不同期次盆地叠置关系 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