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浅谈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浅谈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设计越发受到重视,风景园林的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出城市的面貌,也能够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具体的风景园林建设中,需要考虑到地域因素,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出风景园林的特色。
对地域特征进行概述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引言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多样化的地域特色。
园林景观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受地域特色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差异很大。
这些差异也是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社会特征等地域特征在景观中的体现。
随着人们对地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地域特色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地域特征的概述所谓地域特征,主要是指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结合体,通常表现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同时,地域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某一区域的特征变化影响着其周边地域。
此外,区域性是地域特征界定的主要依据,并且也是地域特征差异最明显的特点。
所以,在分析地域特征时,必须采用系统性方式,对地域特征中包含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全面的掌握。
在地域特征上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具有特点和辨识度的风景,可有效提高整个风景园林的建设意义。
二、地域特征的主要内容(一)气候条件气候是地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致使风景园林设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以南北方风景园林设计为例,江南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雨水丰沛,且气候条件多变。
因此,园林内走廊亭台较多,更为注重人造景观设计。
同时,其以水为核心,园林设计也更为婉约秀丽、精致玲珑,而北方内陆地区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减弱,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在设计中廊道设置较少,视线较为广阔,而显得宽宏大气。
(二)地质地貌条件地质地貌是影响地域园林设计的关键要素,每个地域的地形、地貌及地势均有差异,如何巧妙运用自然之美,因地制宜,是风景园林设计优秀与否的核心。
浅谈地形 植物 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形、植物和水体是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舒适和具有艺术感的空间。
下面我将从地形、植物和水体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它们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是地形的应用。
地形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形态等特征。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形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空间感受。
地形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局部场所,如小山丘、草坡、水平地面等,这些局部场所可以提供不同的体验和活动空间,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
地形还可以用来引导人的视线和步行路线,营造出一种流动感和动态感,为人们的行走和观赏提供了便利和乐趣。
其次是植物的应用。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可以为园林增添绿色和生机。
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功能来进行,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也要考虑它们的色彩、形态和气味等因素。
植物可以用来打造视觉焦点、划分空间、增加阴凉和遮蔽作用,给人们带来凉爽和舒适的感觉。
植物还可以作为场地的点缀和装饰,提升园林的美感和艺术性。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最后是水体的应用。
水体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给人带来凉爽和宁静的感觉。
水体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如池塘、喷泉、水帘墙等。
它们可以作为园林中的亮点和焦点,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水体还可以调节气温、湿度和气味,改善园林的微气候环境,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
水体还可以作为景观元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如与植物、石材、建筑物等进行有机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水体的应用中,要注意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避免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
地形、植物和水体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三个重要的要素。
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和影响,创造出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空间。
在设计中,要注重地形的形态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水体形态,创造出与场地环境和功能相适应的景观效果。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以生态和人文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通过改造和塑造自然环境,打造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公共空间。
其主要目的是创造美丽、舒适、有意义的城市景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逐渐兴起。
设计师将自然资本视为有限的资源,并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手段,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乡村、湖泊、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人们创造一个清新、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文化传承和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计师通过挖掘和保护传统建筑、历史文物和民俗风情,将其融入到设计中,使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也注重发掘和提炼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景观。
三、科技与设计的结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科技和设计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设计师可以模拟和预测设计效果,提高设计准确性和效率。
科技也带来了新的设计元素和手段,如智能照明、自动灌溉系统等,为景观增添了现代感和便利性。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广泛应用。
设计师注重将景观设计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也注重提高景观的适应性和可更新性,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
五、参与式设计的兴起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参与式设计的兴起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设计师注重与居民、社区和政府等各方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将他们的意见融入到设计中,使之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
这样可以提高设计的可持续性和可接受性,使公共空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保护、科技与设计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式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旨在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生活愉悦的环境。
本文将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浅析。
一、发展历程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园林艺术。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代的皇家园林到现代的公园景观,都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催生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萌芽,人们开始注重园林中的几何布局和植物景观的组合。
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林设计更是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提出了“自然式”园林的概念。
20世纪,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和城市生态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点1. 环保可持续: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注重环保可持续性,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设计师们常常会将现代科技与自然植被相结合,通过节水、减排、节能等手段打造出环保型园林景观。
2. 人性化设计: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关注人的感官需求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设计师们注重创造出安静、优美、宜人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3. 多功能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强调园林景观的多功能性,除了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外,还融入了文化、艺术、教育等元素,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技术创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化设备等,打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提升了园林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三、未来趋势1. 绿色智能化:未来,园林景观将更加注重绿色智能化设计,通过智能化系统监测和管理园林植被、灌溉系统、照明设施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
2. 生态修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的绿化和生态修复将成为重中之重。
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将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打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浅谈具有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浅谈具有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多,风景园林是人们旅游观赏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们对其设计风格越加关注。
纵观古今、横看中外,各大风景园林无一不体现了其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赋予了风景园林独特性与地域性。
然而,随着现代化园林设计思想的不断涌现,设计师在设计园林中对地域特征的考虑越来越少,使得中外的风景园林越来越相像。
对此,设计师应打破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思想的禁锢,回归本土化设计,重视地域特征。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又或是在未来,风景园林设计都离不开地域特征这一主题。
风景园林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它的质量多高,也不是它的功能多现代化,而是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是在地域文化、地域人情、地域历史、地域自然以及地域观赏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在此基础上,从人情、文化、历史、自然、观赏五个方面研究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一、地域特征的园林设计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使得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水文情况、气候特征各有不同。
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各地的地域特征都各具特色,并在地域特征的影响下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与地域景观。
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非常大,古今中外的风景园林都是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依托,以当地的自然植物与自然资源为装饰,进而形成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园林。
不同地域特征下所形成的风景园林的风格也各有不同。
但无论哪一种风格的风景园林,都是以地域特征为前提来进行建造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片地域,凝聚着其人、植物、动物、土地、气候等人文气息,形成一定的特色风情。
风景园林设计师在对地域特征进行充分理解后设计出了经典的园林。
比如,以西湖风景为主体的杭州园林,如图1,以私家园林为特色的苏州园林,如图2。
图1 杭州西湖图2 苏州园林二、地域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表现(一)人为因素人是地域特征中最为关键的要素。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地域特征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等,这些特征将直接影响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风格、布局和植被选择。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域特征,使设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相协调,从而营造出与地域特征相宜的城市风景。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包括地形地貌、地势起伏、水系分布等各种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山地区,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山地的起伏和坡度,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园林景观。
而在平原地区,设计师则需要更多地考虑水系的分布和利用,打造出更多的水景,为城市增添灵动的美感。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以地理环境为依据,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水系分布等因素,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园林景观。
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指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各种气候要素。
气候条件的不同,会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干旱地区,设计师需要选择耐旱的植物,合理设计节水系统,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绿化和美观。
而在潮湿多雨的地区,设计师则需要更多地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水浸现象的发生,保证园林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根据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和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创造出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园林景观。
三、植被类型植被类型是指城市所处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包括森林、草地、湿地、河滨等各种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的不同,会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森林地区,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打造出森林公园、森林步道等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而在草地地区,设计师则可以打造出广阔的草坪、野花草地等景观,为城市增添自然的美感。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植被类型,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创造出与植被类型相适应的园林景观。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创新的手法,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绿色、美丽和舒适,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和健康的享受。
本文将就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一次世博会,展出的花园景观及大规模的公共绿地,使得园林设计逐渐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20世纪中叶以来,园林设计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
在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起步较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环境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在国内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1. 多功能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将建筑、园林、规划、绿化、水利、道路等多种要素融合在一起,注重设计的多功能性和综合性。
通过设计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了园林空间的合理利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得园林空间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社交活动的场所,同时还要发挥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实现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保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注重生态环保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植被配置、水体设计、地形塑造等手法,打造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园林空间。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注重园林空间的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保护和提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强了园林空间的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创新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注重创新性,提倡在设计中融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法,打破传统的规划和设计模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在设计手法上,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注重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材料、光影、色彩、声音等因素的艺术效果,打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园林空间。
1. 融合景观与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将会更多地融入城市规划当中,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设计理念受到了不同地域特征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人文风貌以及气候条件都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探究,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
一、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1.自然条件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域情况、植被类型等都对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山地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地形特点,巧妙地融入山水元素,打造出具有山水风情的园林景观。
而在平原地区,设计师则可以多利用水域进行设计,打造出以水景为主题的园林景观。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决定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重要因素。
在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设计师需要考虑植物的选择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而在北方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下,设计师则需要考虑植被的灌溉和维护问题。
气候条件对于植物种类、水域设计、休闲设施的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人文风貌1.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打造出多样化的园林景观。
在山地地区,可以通过设计山间小径、溪流瀑布等元素,营造出层峦叠嶂的山水景观;在平原地区,可以通过设计草坪广场、水池喷泉等元素,营造出辽阔开阔的景观。
2.植被选择与布局植被的选择与布局是风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合理选择和布局植被。
在南方地区,可以选择适合潮湿气候的热带雨林植被,如棕榈、竹子等;而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选择适合干旱气候的草原植被,如骆驼刺等。
3.水景设计与营造水景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地域的水域特点对于水景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南方地区,可以通过设计湖泊、小溪等水域元素,营造出清幽幽静的水景景观;而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通过设计渠系、灌溉沟渠等元素,营造出干旱地区的水景景观。
4.传统文化融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摘要:本论文主要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区为例,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遵从场所精神,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的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求证。
关键词:场地特征;风景园林;西湖风景区;设计;1 从场地特征到场所精神1.1场地与场所场地的英文是plcae,也就是“场所”的意思,但是场所并不等于任何场地,场地原初是一个纯自然的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人的居住使场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与场地发生了相互的关系,场地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自然和人文处在了共生的体系中,场地由此成为了场所,意义也就随之产生了。
因此,场所是具有清晰特征的空间,人的文明、场地、以及人与场地产生的关系构成了场所。
1.2场所的深层含义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对场所有这样的定义,如果特定的秩序(景观,构筑等物理结构)是外在的知觉,现象和经验则是内在的知觉,当两种知觉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时,就第三种存在,即所谓的场所。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和一处构筑物相遇时或当人处于某个具有景观意义的场地时,场所才可能出现,比如一处寂静无人的园林,就算它具有非常完美的场所性,也不能被称为是完美的场所,而只能说具有隐含的场所性,人对场所的体验才是场所的本质。
1.3 场所的特征——场所精神场所中原生的自然物体系和人们创造的人工构筑体系相互结合,人们通过构筑场所使自己的法则和意义在场所中得到显现,而场地所特有的自然规律则通过被人的认识而融入了场所。
场所的本质特征就是保护和照顾,因此“场所精神”(GeniousLoci)出现了,场所精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它表达的正是一种古代人类文明的观念,任何独立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场所精神也就是人们在场所中的守护神。
古罗马人认为,人在一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人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心智与身体)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关系,为此,他必须依靠守护神,以体会和确证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具有的确定的特征,即任何事物都有独特而内在的精神和特性。
场所精神是场所的特征和意义,是人们存在于场所中的总体气氛。
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同特定的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特征和气氛,具体体现了场所创造者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况。
人若想要体味到这种场所的精神,即感受到场所对于其存在的意义,就必须要通过对于场所的定向和认同。
1.4 园林的场所精神园林场所是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由特定地点与其上的特定形式的空间组成。
园林场所是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园林空间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
对于园林场所来说,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对环境进行扫描,通过自身的一切能力进行感知,例如旅游者初到一个公园,通过观察,与原来对这个公园的想象做比较,对周边环境有一个感知的过程,即:准备(心理定势)——观察——感觉——选择——比较——感知——印象。
中国园林意境的体验是通过人的感知和认知,并加入了自身的情感,从而产生了一种“美”的感受。
人的感官感觉是相对次要的,心灵上的冲击才是更重要的,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例如拙政园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目的并不是仅仅让人听雨打荷叶的声音,而是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精神空间。
因此,园林场所的功能不能仅仅满足人们视觉上,功能上等物质形态方面的要求,而更应该满足现代人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
2 西湖风景区的场所特质场所精神不仅和场所的意义相联系,还和场所的特质有关,它们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方面,意义上展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特质则是表现元素相互关系之间的形式属性。
场所特质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域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
自然地域要素的体现往往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前面提到,场所是人与自然发生相互联系的场地,因此自然条件是园林地域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应该认识到,园林与建筑不同,建筑是为人提供抵御自然,寻求庇护的场所,而园林则不然。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大的时候,园林也越来越需要,自然性是园林的本质。
2.1 西湖风景区的自然地域特征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6分、东经120度12分。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
年平均降雨量图3--1杭州市区图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西湖风景区位于杭州市的核心地段,其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平方公里,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西湖自然地域特征可概括为:三面环山,不单调,一面临城,不闭塞;群山低缓起伏而富有层次,使本来水域不大的湖面相应显得舒展广阔,对于低山本身来说又变得幽远深遥;山问水际繁茂的树林,无处不增加西湖的生机。
西湖自然环境之美,集中体现在小型的山、水、树林能巧妙、柔和地组合。
2.2 西湖风景区的历史人文因素在人们的记忆中,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而在这座历史名城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湖。
杭州西湖历史悠久,不仅钟灵独秀,而且自古以来就与灿烂的文化、英雄的名字、丰富的民俗风情、优美的神话、动人的传说、诗人画家结下不解之缘。
人们在欣赏西湖仙姿丽质之时,循着历史的踪迹,寻找历史英雄人物的伟烈丰功,名人志士的萍踪轶事、帝王将相的来去沉浮以及雄伟的古建筑、精美的石窟艺术和碑刻,给人以人文美的感受。
西湖人文荟萃,各代英烈埋骨青山,魂萦湖水;338尊五代至元的飞来峰石刻造像、气宇轩昂的六和塔、白塔、古建筑和梵天寺灵隐寺前的经嶂,都闪耀出人类文明的曙光。
历史上众多事件在这里上演,如近代名噪一时的西湖博览会,毛泽东在这里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等。
很多重要人物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们之中有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有著名诗人自居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爱国抗金英雄岳飞等等。
人们把对他们的怀念与崇敬,化成很多传奇流传下来。
特别是甫宋建都时定型的西湖十景让西湖以文化的标签深深烙在人们的脑海里。
人物、景色、故事既为西湖文化增光添美,又以其蕴含的对生命情感的独特认识而对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深深的影响。
西湖的山水美、建筑之美、花木季相之美、自然性天时之美和社会性人文之美,构成了西湖景观的自然美、人工美和伦理美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3 西湖风景区的现代风景园林建设3.1 西湖风景区现状环境分析今日的西湖环湖景区,以欣赏湖景为主,围绕着湖岸线巧妙地安排亭、台、楼、阁、桥、花廊、水榭等,以假山、雕塑、人文景观为中心,以树木花草为主体,采取自由灵活的布局,作开敞的空间组合形式。
南线景区:北起一公园、南达长桥公园的西湖南线景区,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地区。
这里既有着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南宋、吴越两朝遗址,又有着襟江带湖的风景优势和鱼米之乡的富庶民俗民风遗存。
景区内的南山路,除了有闪亮的西湖文化景点以外,还有许多造型奇特,别具风情的酒吧、咖啡馆,它们和西湖的山水风光相毗,显示出和谐。
北线景区:从断桥开始,入市区,有六公园、五公园、四公园、三公园、二公园及一公园,它们经过改造,用绿色沟通,建成为开放式的湖滨公园。
杨公堤景区:杨公堤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全长3400米,堤上路宽18-24米,中央绿化带两侧车行道各宽7米,堤上建环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6座拱桥,桥下可通行小型游船。
杨公堤景区内共有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花港观鱼7个景点。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造园手法的同时,力求发展与创新。
在园林布局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从仅注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逐步转向注重发挥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强调公园艺术形式的主题是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有机统一,创作手法上注意现代游憩生活内容与民族文化的园林艺术相统一。
在园林建筑上,主要是以继承传统和轻质过渡的形式出现,对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区别对待:凡是在文化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古迹、古建筑,严格妥善地保护;对某些名胜古迹有传统精华,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和构筑物,则扬长避短,保留精华,舍其糟粕;凡名不副实的风景点,修建时采取富于传统的形式和格调为主,达到相互协调。
在植物配置上,以因地,因时,因材制宜为主,即因景制宜,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诗情画意,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风格上的地方性。
3.2 宏观意境与理景手法分析从杭州市的自然形态来看,杭州市城市用地与西湖风景区直接相连,不仅如此,风景区局部插入城市用地。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城,西湖两面山体(吴山、宝石山)的后方,还是城市用地象一个盆地,座落在周围的山脉和城市之中。
杭州的这种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杭州“景市结合”的特点。
要在人们的视觉中体现这种特点,就要在景观空间中,使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有机地、协调地融合在一个空间中,交相辉映,互相衬托,使城市建筑的周围环绕着一片茵茵的绿色,使绿野碧水的一方丛生着一派城市的繁华。
西湖山、水、树林巧妙柔和的组合,合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色。
总体而言,西湖风景区的造景手法沿用了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如明旨——问名一一立意一一相地——借景一一布局一一细部设计一一余韵一系列设计序列。
西湖风景建筑多是以山水为依托。
布局多采用分散集锦式的手法,有的置山岗、跨溪流、借山势、依危崖;有的高居群山之巅,有的深入水际或隐匿于群山幽谷之中。
从形象艺术观点来分析,山是重的、实的、静的,水是轻的、虚的、动的,两者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山则有奔驰之势,水则有漫延流动神态,水的轻、虚更能衬托出山的坚实、凝重。
水之动必见山之静,形成一山一水,一实一虚,宏丽的建筑与疏朗水景的强烈对比、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达到气韵生动的景观美的效果。
4 体现场所精神的风景园林设计手法理性中流露出浪漫,是西湖风景区优秀建筑的传统特质,也可以表述为前人经营h居的两种设计思路,两套设计方法。
一种是对物质栖居的“实际需要”且“受制于自然物理”的本能应对在营造设计上的反映。
其设计方法是当地的气候,土地,水文,植物,景观特征最敏感直接的回应。
即一种对“题设”进行分析提出方案,通过“试错”的自然历史选择获得“结果”,再去满足新的“题设”,这样一种往复演进的设计过程。
一种是来源于精神栖居的“实际需要”,对美的懂憬,对自由生命的情感寄托。
其设计方法是“意在笔先”式的对自然精神的深刻领悟和整体把握,再斥诸于设计表达。
前者更多地表现了一种人对自然的改造与抗争,后者则体现人对自然的尊崇和欣赏:前者更接近一种自发状态,后者更接近一种自觉状态;前者是写实的,趋向于理性的,后者是写意式的,趋向于经验的,是浪漫主义的:前者是建筑主导的,后者则是景观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