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宁阳一中高二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课题: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作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释疑重难点问题纳入合作释疑小组讨论:水土流失的分布非常广泛,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的危害、原因、治理有着一些共同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分析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

(注意不仅仅是黄土高原)1、从“水”和“土”两个方面探讨水土流失对当地及下游地区的危害。

2、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3、针对水土流失的原因,结合材料,探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如何因地制宜治理水土流失。

材料: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占比例很大,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

地貌多为较薄的土壤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土壤将难以恢复。

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表侵蚀切割强烈,水能资源丰富。

该地水热充足,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生长速度快,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南方低山丘陵区生物资源丰富,但是农业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却只投向少数几种农作物,特别是水稻。

由于人多地少,加之农村能源短缺,许多地方出现了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的局面,坡地植被的破坏导致本区水土流失严重。

这不仅仅浪费了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每个问题安排两个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并完成例题。

三、典例分析下图为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河道淤积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4. 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实施,公众参与。

5. 水土流失的常用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水土流失治理和措施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治理方法。

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讲解: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案例,思考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黄土高原为例——把与水土流失成因有关的内容用红笔画出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区向区过渡地带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貌特征
土壤类型特征:
植被以为主且由向过渡
水文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写不合理的方面
人口
生活
生产
练习:
1、分析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两图示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比较产生该问题的成因:
3、探讨甲地区治理该问题时的可行性措施。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第3册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第3册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倾听、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提问,共同探讨治理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及实际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交流治理水土流失的心得。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创设、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现实问题导入:以黄土高原地区现实的水土流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讨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水土流失治理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括治理措施、实施过程、治理效果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如多媒体演示、网络查询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3.教师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2.详细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等,使学生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5.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与启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提交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1.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气候条件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学习进行巩固。
2.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措施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加以提高。
3.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其运用GIS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土保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产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国情教育。

2、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和几张图片(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及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图片和歌词中描述了我国的哪个地区?生:黄土高原师:黄土高原哺养了华裔始祖轩辕黄帝的辉煌一生,中华民族的兴盛便源于黄土高原这方皇天后土,从而衍生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古代东方文明,演绎了名震全世界的黄河流域灿烂文化。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段视频(播放水土流失篇黄土高原的视频),视频中反映了什么问题?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自主学习】(结合材料一)师:什么是水土流失?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思考。

生: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占区域陆地面积的71%。

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生: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2、人为原因:(1)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2)其他人为活动(战乱等)过渡:同学们了解了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考点搜索】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本节在前一课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课文重点介绍了人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即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开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个方面,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图3.6 “南小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该图以南小沟为例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图中可以看出宽阔的塬面上,条田纵横;坡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措施,还有一些沟道中有沟边埂,起固沟的作用。

【学习策略】1、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能力。

2、讨论法:讨论时要注意与历史知识的综合。

例如把历史上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易及历史战争等知识运用到讨论中,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的原因。

【教学内容】一、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

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8千米,有的地区被沟谷蚕食的面积达黄土覆盖面积的1/2。

所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1、自然因素①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与夏季,常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②地面状况: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且广布疏松的黄土,植被稀少。

2、人为因素历史上黄土高原绿树葱茏,今天却是荒山秃林,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人为作用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教案: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 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
步骤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步骤2: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步骤3:探究水土流失的危害
让学生自主学习水土流失的危害,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步骤4: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5:分组小研究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水土流失案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步骤6:小组展示和讨论
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步骤7:总结和回顾
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强调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步骤8: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的综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学生的课堂作业和综述。

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3.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第3册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第3册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7】班教学设计2.【提示】地理位置描述: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二、黄土高原的形成【结合图文简要分析】1.形成:风力沉积2.结合史材资料《梦溪笔谈》选文分析,由“浊流”一词,引入地理名词:水土流失概念,为引入黄土高原地貌类型作铺垫。

3.由于史材“浊流”一词,引入归纳总结黄土高原地貌类型【流水侵蚀地貌】,据地貌图片总结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过渡:观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关的微课视频,记录视频材料中关键的地理信息,为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过渡。

据学生反馈后,展示学生记录的地理信息。

三、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结论。

1.坡度:地面坡度越陡,水土流失越严重。

2.降水强度: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3.土质状况: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4.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材P35-P36图文材料归纳】 1.强调特殊的地理位置:过渡区域【生态脆弱】 2.自然条件【结合教材图文分析】:①.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②.降水方面:降水集中在7、8月份【指导析,结合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图文分析,归纳总结地理信息材料的能力,学会知识点的迁移运用理清基本的概念 培信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读图】,且多暴雨。

③.植被方面:植被稀少。

3.人为原因【结合教材图文分析】: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渡樵采陡坡开垦②.不合理土地利用:无计划地修建窑洞露天开矿等。

强调人口过度增长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区域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塞罕坝的成功案例值得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借鉴和学习。

结论:人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课堂总结六、课堂训练结合学情选用黄土高原素材和贵州素材训练教师活动结合微课视频教程图文资料开展教学切展元素,关发展总结知识点巩固训练第一节:。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5.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1.1 水土流失的定义1.2 水土流失的类型1.3 水土流失的原因1.4 水土流失的影响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2.1 治理目标2.2 治理原则2.3 治理方法2.4 治理步骤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3.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3.2 适宜植被的选择3.3 植被的种植技术3.4 植被的保护与管理第四章:土地利用与规划4.1 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4.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4.3 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4.4 土地利用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5.1 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5.2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5.3 常见水土保持工程类型5.4 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评估第六章:农业耕作技术改革6.1 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的问题6.2 改良耕作技术的意义6.3 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6.4 案例分享:成功应用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实例第七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7.1 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7.2 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实施7.3 退耕还林还草的技术要点7.4 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评估与案例第八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8.1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8.2 水土保持政策的重要性8.3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8.4 案例分析: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运用与成效第九章: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9.1 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意义9.2 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的途径9.3 水土保持教育的实施方法9.4 案例分享:成功推动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实例第十章:监测与评估10.1 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性10.2 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0.3 水土流失评估指标与体系10.4 案例分析: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应用实例第十一章: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11.1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原理11.2 生态修复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1.3 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实施11.4 案例分析: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城市水土流失治理12.1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12.2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策略12.3 城市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与管理12.4 案例分享: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第十三章: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13.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3.2 水土保持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3.3 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的协同策略13.4 案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实践第十四章:案例研究:全球水土流失治理实践14.1 选取案例的国家与地区14.2 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4.3 案例分析:成功与挑战并存的经验14.4 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趋势与挑战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15.2 科技创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5.3 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策略15.4 面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水土流失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2.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3.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技术和管理;4.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原则和步骤;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和施工;6. 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意义和技术要点;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政策和实施;8.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执行和监督;9. 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0. 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技术和应用。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2)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2)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2. 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5. 教学过程:意图土壤需要年。

失的影响。

望。

体性的思6.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人为原因: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解释图二、危害:危害是全面的: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侵蚀:坡耕地:三跑田;多雨区:土壤易酸化;干旱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淤积: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泥石流:危害当地生产活动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黄河地上河成因: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地上河危害: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三、治理:针对原因的治理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高二地理上学期《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一课时教学案

高二地理上学期《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一课时教学案
(5)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1、黄土特征: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等——易于侵蚀。
2、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3、地质构造:
4、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开垦陡波、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山羊吃草根、吃树皮,是破坏植被的罪魁祸首。所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畜牧大国都不养山羊。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沙漠面积的扩大也与山羊的过度放牧、不注重养林养草有一定关系,甚至有环保专家提出了要山羊还是要北京的疑问。
(2)从河流的流向,可以推知黄土高原的总地势是———高,———低。
(3)黄土高原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自然灾害有———等多种类型。
作业布置
备注
教(学)后反思
D.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是充分利用土地
6.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
A.夏季暴雨山洪B.修筑水平梯田C.开挖煤矿D.黄土覆盖深厚
拓展提升
备注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注出A、B、C、D、E、F名称省区的简称。其中属于黄土高原范围的省区主要有———、———、———等。(写出省区简称)。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有几十千克,所以粮食产量只占全国28%左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2.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甘肃西峰的南小河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应向黄土高原的所有地区推广

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

(课题2)新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背景介绍)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4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4000万亩,造成经济损失4000亿元(每年平均造成经济损失100亿元)。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第一节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学习目标:地理实践力: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了解我国水上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上髙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了解黄上高原水上流失的危害。

了解黄上髙原水上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水上流失的概念;联系中国水上流失概况,学会使用材料分析水上流失的危害。

综合思维:根据黄上髙原的范用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上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使用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思维。

人地协调观:以黄上髙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其的反馈,自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点。

家国情怀:了解家乡的发展过程、特色地域文化,为家乡的发展献言献策。

二、教学过程:(-).必备知识感知(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区域可持续发展①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而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磋坯等方而的问题。

生态破坏主要有水上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①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上资源和上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髙原地带,英中以黄上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水上流失的原因(1)导致水上流失的原因(2)黄上髙原水上流失的自然原因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左与黄土易侵蚀性。

②降水集中,多眾雨。

③植被稀少。

(3)黄丄髙原水上流失的人为原因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上高原大而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上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汁划地修建蚩迥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4.水土流失的治理治理水上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上高原人为的破坏。

(二).地理实践力小组合作探究(重难问题解惑,学科素养形成)K探究点13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材料一自2018年7月3日起,黄河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实行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壮观的时刻,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岀,掀起排排巨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考点搜索】
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
本节在前一课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课文重点介绍了人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即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开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个方面,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图3.6 “南小沟综合治理措施平面分布图”
该图以南小沟为例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图中可以看出宽阔的塬面上,条田纵横;坡上梯田环绕;沟底有坝地,沟头有防护措施,还有一些沟道中有沟边埂,起固沟的作用。

【学习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能力。

2、讨论法:讨论时要注意与历史知识的综合。

例如把历史上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易及历史战争等知识运用到讨论
中,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的原因。

【教学内容】
一、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

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8千米,有的地区被沟谷蚕食的面积达黄土覆盖面积的1/2。

所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
1、自然因素
①动力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与夏季,常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②地面状况: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且广布疏松的黄土,植被稀少。

2、人为因素
历史上黄土高原绿树葱茏,今天却是荒山秃林,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人为作用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破坏,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制
度,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尽之后,人们便弃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

轮荒的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③开矿:采矿能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并造成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堆积。

根据科学工作者对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90.4%,这说明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