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其启示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经验与启示
课 程 设 置 的宗 旨是 , 养 学 生 数 理 化 、 培 自然 科 学 、 语 能 力 外
设的专门机构评价通识教育课程 , 而大 部分美 国大学采 用
的 方 法 为 课 程 嵌 入 式 评 价 法 C A。 这 种 被 首 次 运 用 于 北 E 科 罗 拉 多 州 大 学 ( h n e t o o hm o rd ) 方 T eU i mi f . e C l ao 的 v y N o
课 程 设 置 委员 会 评 审 , 过 初 审委 员 会 的初 步 认 定 后 提 交 经
1 .明确的通 识教 育课 程 目标 。泰勒 ( y r 曾说 过 : Tl ) e “ 我们如果系统地研 究某 一课 程时 , 首先 必须 要确定 课程 要达 到的各种教育 目标 。 _ 美 国大学 通识教 育课 程 的设 ”】
教育 的一套标准 , 五个必 须” 一个有 教养 的人 必须有 即“ : 效地思 考和写作 ; 必须 能批判性地理 解 自然 、 社会 和人文 ;
必 须全 面 地 看 待 任 何 时 代 、 何 地 区 的 文 化 ; 须 能 深 人 任 必
思 考道德伦理 问题 ; 必须在某一领域 内深入研究 到介于 广
细化 并提出改革议程程序后 , 提交 院教 职员代 表大会表 再
解读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及其启示
解读 美国哈佛 大学通 识教 育课程改革报 告及其启示
能
, …
伟
- l
( 重庆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 重庆
4 0 1 3 3 1 )
摘要: 美 国哈 佛 大 学 于2 0 0 7 年2 月发 布 了“ 通 识教 育 特别 工 作组 报 告 ” , 引领 了 当代 各 国大 学通识 教 育 的走 向。 哈 佛 大 学 通识 教 育新 理 念 的 实践 对 我 国 高校 通 识课 程 改革 也 有 着重要 的 启 示作 用和 和借 鉴 价值 。 关键 词 : 哈佛 大学 ; 通识 教 育 ; 通识 教 育课 程 改革报 告 ;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8 — 0 2 6 5 — 0 3
成立于1 6 3 6 年的哈佛大学距今已有3 7 0 余年的悠久历 史 ,培养了众多具有远见卓识和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 , 他 们大多成为 日后社会的领袖 、 栋梁 。哈佛大学当之无愧地 成为美 国和世界高等教育成功的典范和效仿 的楷模 。 通识 教育成为其高等教育的真谛 , 也是该校的特色。 纵观哈佛大学 的发展史 , 它对本科课程的改革一直没 出送人示波器观察 实验结果 ,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就可 以 了。这样会造成学生机械地做实验 , 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高 。 我们把M u l t i s i m 和Ma t l a b  ̄ 』 人到 实验 当 中来 , M u h i s i m 是加拿大简称I I T 公司推出的以Wi n d o w s 为基础 的从 电路 仿真设计到版图生产全过程的电子设计工作平台 , 是一套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本土化的视角
Th e Co n n o t a t i o n o f Ge n e r a l Ed u c a t i o n i n Am e r i c a n U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I t s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Ch i n a :
Abs t r a c t :Up o n r e v i e wi n g t he o r i g i n a nd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g e n e r a l e d uc a t i o n i n Ame r i c a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f r o m a
复旦教 育论 垤
2 0 1 4 年第 1 2 卷第 1 期
F u d a n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u m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1
・
域
外・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内 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本 土化 的视 角
董成武
Ke y wo r ds :Ame r i c a n Un i v e r s i t y; Ge n e r a I Ed u c a t i o n;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一
教 育是一种 实践现象 , 与社会及文 化传统密 切相
关 。以往在研 究西方通识 教育时 , 我 国学者大 多选择
(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摘要 : 本研究从本土化 的视 角出发 , 探讨 了通识教育在 美国大学 中源起及发展的轨迹 , 提 出了美国大学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自由教 育 、 雅 教 育 . 意 义 可 解 释 为 “ 古今 之 博 其 通
变 , 天人 之 际 ” 它不 在 于 提 供 职 业 和谋 生 方 面 识 。 的训 练 , 在 于通 过 多 方 面 的综 合 教 育 , 养 具 有 而 培
丰富 知识 、 良好 修 养 的人 。我 国学 者李 曼 丽对 通 识
哥 伦 比亚 大 学 是 最 早 实 行 通 识 教 育 的高 校 。
11 9 7年 . 大个 别 教 师尝 试 着开 设 了一 门“ 文经 哥 人
教育 的 内涵 作 出 了 比较 全 面 的诠 释 : 就性 质 而 言 。 通 识 教育 是 高等 教育 的组 成 部 分 , 所 有 大 学生
的广泛 应用 有力 地 推动 了学 科 的分 化 和社会 的分
入 知识 的细 枝末 节 之前 ,能够 对他 所 置身 的世 界
工 .高 等教 育逐 渐演 变 为培 养社 会 所需 要 的高级 专 业人 才 的一 种专 门教育 ,这种 专 才教 育在 极大
促进 生产 力发 展和 社 会繁 荣 的 同时 ,也造 成学 生 知识 与思想 的割 裂 、 野 日益 狭窄 、 书 日益功 利 视 读
博 知识 、高雅 情 趣 和优 美 情 感 的人 才 的 高层 的文
明教 育 和完备 的人性 教 育 。 通 识 教育 是 美 国 高等 教 育 中最 引 以 为豪 的精
成 , 部 分是 “ 明史 ” 另 一 部 分 是 “ 一 文 , 人文 经 典 ” 。 “ 明史 ” 是讲 授 西 方 从 古 至今 的 历史 , 西 方 文 课 如《
2 0世 纪初 ,美 国大学 将 哲 学家 亚 里 士多 德 和
( 稿 日期 】0 O 0 — 2 收 2l一 1 2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教育的意义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0 5
作者 简介 :牛 秋实 ( 1 9 6 8) , 男, 河 南_ 盂津 人, 许 昌学 院社科 部副 教授 , 历 史学 博士 , 南 京 大学文 学 院博士 后
习 ,忽 视 了对 学 生 创 新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学 生 缺 乏 问题 和研 讨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 内容 ,确定 国际课
意识和好奇 心,这也是为什么 留学美 国的钱学 森发出 程在 教学中的正式地位 。美 国从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 了世纪之 问:为什 么 中国的大学没有 能培养 出诺贝尔 就主张在大学课程 中开设 国际课程 ,并 于 7 0年代在
美国之所 以能够产生 出世 界最优秀的大学 ,是 因 修养——不论作 为家长、公 民、配偶、旅行者 、艺术 为美 国与包括英 国、德 国、法 国等其他发达 国家在 内 活动参与者 、领 导、志愿 者或是善 良的人—— 他 的一 的大多数 国家不 同,这些 国家本 科课程专业化程度 比 生 的大 部分 时 间 中都 要使 用 的知 识 、技 能 和人 生态 较 高 ,而美 国却是拥有 出色的 “ 通识教育 ”系统 。所 度 。其 次是 华盛 顿大 学 教授霍 伍 德李诺 斯 川德 的定 以我们说通识教育确实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 。
来 ,比如提供 关于贫 困问题 的背景知识 ,或在保健 、安居和福利政 策的课程 中结合社 区服 务的内容 。
关键 词 :美国;通识教育;社区服务;大学;中国
中图 分类 号 :G 5 3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3 . 2 0 6 5 ( 2 0 1 3 ) 0 2 . 0 1 1 0 . 0 3
r i t i c a l 斯・ 怀特海德 ,想 听听他的意见 。怀特海德希望有一 国 大 学 的 通 识 课 程 中 最 为 重 要 的 就 是 C 个更为平衡 的人文 学科教育计划 ,同时包括奖 学金计 T h i n k i n g ,这 是通识教 育的必修 课程 ,接着 学生可 以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l世纪初 期 , 国的工商 业获得 了极 大 的发展 , 9 美 社会 对教 育 的需求越 来越 倾 向于专 业化 。大学 中各 种
实用科 目 增多 , 对古典的 自由教育产生 了非常大的影响。12年 , 88 耶鲁教授们发表< 88 < 2年耶鲁报告》 维 1 , 护古典 自由教育 , 反对大学的功利化倾向。第二年 , 在支持耶鲁报告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 了“ 通识教 育”G nr d ct n , ( ee l ua o )用来表达共 同科 目的学习。这时 , aE i 谈到的通识教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而是对 自由教育 的维护。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高等教育走向专业教育 , 只是单独进行 自由教育是不符合
科教 学培 养方 案 中都基 本遵 循着 “ 识教 育基 础上 的宽 口径专 业教 育 ” 通 原则 , 且设 置 了通识 教 育平 台和 并 专业 基础 教育 平 台 , 以此 来 贯彻 通识 教育 的 基础性 和 专业 教育 的 宽 口径 原 则 。纵观 大 多数高 校 的课程 设
置和培养方案 , 很多高校 只是借用 了通识教育这个概念而 已, 并没有实质运行通识教育课程。因此 , 对美 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演变追溯和其结果的利弊分析 , 非常有利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改革。
“ 油 高校 通 识 教 育 的 目标 及 实践 模 式 研 究 ” 题 组 石 课
( 大庆石油学院人 文科 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 8
[ 摘
要] 世界 高等教育 中实行 通识教 育起源 于美国, 美国大学教 育和通识教 育是 紧密联 系在一起 的。通识教育在 美国
大学教育 ef  ̄了曲折 的发展历程 , ea, 其演 变体现 了通识教 育从 不完善走向完善 的过程 。对其演变和利弊 的分析研究 , 有利
美国通识教育的渗透性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 ,在校 内外实践上 ,开展广泛深入而有效的校 内外
体关系和情景 构建 ,突出受教育者 的主体地位 ,经过 由 “ 实践活动 ,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 通”
美国学 校注重组 织形式 多样 、内容广 泛的各 类学术活
动 、校 园文艺与体育活动 以及校庆 、国庆 、入学及 毕业仪式 等全梭 I活动 。政府积极支持学 生参与募集资金、环境治理 、 生 慈善工作等社会服务活动 。通过课 外活动和社会 服务 ,培养
要学 科。其后经过改革和不断发展 ,最终形成 了培养 “ 完整 念 。此 外 ,美 国还 开 设 通 识 课 程 ,促 使 学 生 的 知 识 结 构 更 为 的人”的培养 目标 。此种人需具有四种能力 :有效思考 的能 合理并 “ 保存和扩大美 国社会所必 须的伦理 和社会价值” 。
力、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做适 当明确判断的能力、 能
一
例如 :计算机科学系 的学生要学 习技术 史和 信息 革命 的社会
影响等课程 ;学 工程 技术 专业 的学 生必须学 会如何适应和改
革 社 会 环 境 和 自然 环 境 ;学 物 理 学 的学 生 ,应讨 论 物 理 学 在
、
美 国通 识教 育 的渗 透性
( ) 通识 教 育 的 涵 义 一
( 二) 美国通识教育的渗透性
1在学校教育 中进行渗透式思想政 治教育
第一 ,在课程设 置上 ,将隐 I课程和 显性课程有效地结 学生 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以及社会生存 的基 本能力 ,培养其 生 合起来 , 思想政 治教育进行全方位且深入的渗透 。 中, 对 其 显 意志力 、探索性及 自主、自重、公平竞争和爱校爱国的精神 , 性课程涵盖 了社会类课程 、公 民科课程、历史科课程以及其 树立尊重他人 、为他人服务 、与他 人合作 、平衡 人际关系的 他人 文科课程 ;而 隐性 课程 包括校园文化 、以培养能力为基 协作态度。例如 :哈佛大学 的 “ 夏季读 书计划 ” ,在新生入学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特色和启示
麓 嬲 一
了佛 大在教育改革 中一个重 要思索课题 。
1 . 理 念创新及试 验 。
根据佛 罗里 达州教 育法规及 佛罗 里达 大学本 身 的教育
规划 , 佛大 成立 了专 门的通识 教育 委员会 . 负责全 校通 识教 育课程 的设计 与监督 。佛 大 的通识 教育始 于 1 9 9 6 年 ,多年 来, 结 合美 国其他 大学通识 教育 的经 验 与教训 , 及 时弥 补通 识 教育 的不足 。走 过一 条从模 块化 设计 到核 心课 程与模 块 化 课程并 行不悖 的道 路 ,特别 是在 具体 执行 时讲 求循 序渐 进 。根据佛 大本科生 教育规划 , 佛大对 学生 的培育在不 同时 段有 不 同的重点 。大一 新生 重在认 知 。 形成 共 同经历 . 大二
必须 修满6 分。而国际化 、 多样化 、 行为科学 等重要知识 可在 不 同课程 中获得 ,则学校 只规 定一个 最低 学分要 求 ,各 学
院、 各学生 可以结合 学校 的要求 . 自行作 出适 当调 整。
三、 佛 大 特 色通 识教 育课 程—— 十 么是好的生活 ( Wh a t ’ s
一 繇 — √
一
、
通 识 教 育 的 内 涵
学生重 在世界 观 的培 养 , 大三学 生重 在倡导 服务 精神 , 大 四
学生 重点在 领导力培 养 。这些 核心 目标 既可 以通过 学校 日 常活动 获得 , 又 可以在通识 教育课程 中逐 步培养 。目前佛大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王玉英
美国大学 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养, 救科学和物质高度发达的文 以补 化中出现的“ 精神贫血” 握六大类的知识与技能: 外国文化、 历史研究、 文学与艺术、
现象。
理性推理、 定量分析、 科学和社会分析。而这六大类内容, 每
一
由上可见, 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层和一般学者, 在注重
[ 关键词] 美国大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教育 ; 念; 理 实践 [ 中图分 类号】 G 4 [ 献标识码 】 A 69 文 [ 文章编号】 17 —2 7 一(00 0 —04 — 3 6 1 2 7 2 1 }1 0 1 0
一
、
对通识教育的高度重视
Bo ) lm所撰写的 走向 o 《 封闭的 美国精神》对于当时的美国教 , 育界产生了巨 大影响。 布鲁姆在这本书里描述和分析了现
第 1 期 2 1 年 2月 00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Junlf i j cdm dct nl c ne ora o a i A ae y f uaoa Si c T nn oE i e
No. 1
F b. 0 0 e 2 1
美 国 大 学 的 通 识 教 育 理 念 与 实 践
出, 要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理性危机, 就应该重视大学教育,
进行 通识教育。 O 代中 8年 后期, 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和 卡内 美 完善大学生的 天性, 使大学生懂得关于人和人类的 永恒的问 国人 文学科基金会所进行的 一系 列调查, 证实了 高等教育过 题。这就需要在大学中开展通识教育,回到传统、 “ 阅读经 于职业化问题的严重性, 认为“ 谁也不能确切地知道新技术 典”让学生接触名著, , 以净化他们的灵魂, 懂得追求卓越与 将会怎样影响我们未来劳动所要求 的技能和知识”因此, 德行的完美。大学应该以理性为基石, , 抗拒来 自社会的压 “ 为未来的最好准备, 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面窄的训 力, 坚持学术 自由的理念 , 帮助孤立无援的理性, 提升大学生 练, 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 一种教育”只能 , 的精神水平。 是通识教育。( 《 发达国 家教育改革的 动向和趋势》第 1 , 集) 美国著名的 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罗伯持・ 赫钦斯,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 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 领导推行了影响全美的芝 亲自
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的历史发展及启示
第一 次世界大战 以后,联邦政府为了让美 国青年 了解他 一 们的文明之根在欧洲,于是提侣对美国公民进行西方文明史 教育。哥 伦比亚大学率先垂 范。但 是,2 0世纪 3 年代至 4 0 0 年代,美国大学多数高校趋 向于科学教育 、职业教育及专业
5
维普资讯
2E ua 5nClee inx acagU iest .JagiNnhn 303) .dcto olg ,Jag iNnhn n vriy inx a ca g 30 1
摘 要:美 国大学 的通 识课程产 生于 1 9世纪初期 ,经过长 时 间的发展 历史 ,形成 了通识课 程发展 的鲜 明特征 ,其 目
同文化和不同专业 之间的沟通 。 …通 识课程 的基 本 目标是为 了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见 、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 人,它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门型人才 。本文通过
要兼容 并蓄,并使他们发挥 出最大益处。 【 ” 2 他相信,通过 良 好 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牢 固掌握他们未来职业所需 要 的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广 泛涉及其他 主要学 科的知 识。
史 发 展
及
启
示
标的全 面性 、结构 的合理性 、内容 的的广 博性 、统整性 等方 面特点顺应 了美 国社会发展 的需要 ,从 而获得 了迅速 发展 。美国
大学通识课程实施 的某些经验值 得我们认 真思考和借 鉴。 关键词: 美国大学;通识课程: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 :6 1 5 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 7 — 7 2 (O 84 O 5 一 4 4 9 一 2 0 )一 2 3 O 61
借鉴美国大学通识Biblioteka 程 的经验 , 以期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提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国际视野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
设了“ 在美 国的社 会 多 样性 ” “ 际事 务 ”两 个 独立 范 畴 和 国 课程 , 后者 包 括 两大 类 : 非西 方 的或 者 全 球 的” “ “ 和 西方 的 ( 联 合 国 的 ) 。开设 “ 美 国 的社会 多 样 性 ” 程 的 目标 非 ” 在 课
界 公 民” 义 为 : 定 了解 世 界 , 重 多 元 化 , 意 采 取 负 责 的 尊 愿 行 动 使世 界 更 平 等并 且 能 够可 持 续 发展 的人 。 因此 , 个 一
美 国大 学通 识 教 育 的 国 际视 野 及 其 对 我 国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启 示
以美 国俄 亥俄 州 立 大 学 ( HI tt U ies y 为 例 O O Sae nv ri ) t
口 杨 虹
摘 要 : 养 大学 生 的 国际视 野 , 国 际互动 中牢 固掌握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 主动 权 , 为 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 培 在 成
多 门课 程 都 涉 及 国 际 化 内 容 。这 些 课 程 的共 同点 是 跨 文 化 知识 与 经 验 的培 养 , 建立 国际视 野 , 注全 球 议题 , 养 关 培 不 同 文化 间 的 学生 相 互 尊重 、 理解 、 通 、 沟 欣赏 的能 力 。课
程 设 置 抓 住 新 世 纪 全 球 化 迅 速 推 进 的 特 点 , 先 , 门 开 首 专
己同 时 隶 属 两 个 不 同 的社 群 的身 份 : 一 , 第 我们 都 从 属 于 出身 所 在 的 国度 ; 二 , 们 都 从 属 于 全 体 人类 所 构成 的 第 我
世界 。u 康 德 曾对 “ 界公 民 ” ” 世 进行 了深 刻思 考 , 并对 后 世 产 生 了深 远影 响 。沃 克斯 方 在《 球 公 民教 程 》 全 中把 “ 世
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启示
“ 通识教育” 自 1 9世纪初被提 出以来 ,有代表意义 的表达 即达 5 0
多种 。有学者甚至抱怨 : “ 没有一个 概念像通识 教育那样 引起那 么多
人 的关注 ,也没有一个概念像通识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 的歧义 。 ” I ] 清 华大学李曼丽教授从 已有表达对概念 的使用及其 侧重点 ,总结 了通识
的人 ” 。[ ]
业素质的重要 载体 ,我国高校教育模 式存在 的不 足 ,成为大学 生职业 素质不高的直接影 响因素。国外高校 特别 是美 国高校普遍实行 的通识
教育对我国高校课程 改革 ,提升大学 生职业 素质具有重要借鉴 意义 。
一
、
美 国 通 识教 育 的发 展 和 内 涵
1 9世纪以前 ,美 国学 院规定所有课程必修 ,学生学 习课程 基本相 同。1 9世纪初 ,部 分学院开始实行选修制 ,学生所学课程 出现很大差 异 ,由此引发 “ 大学生学 习 的课程是 否需 要一 些共 同 的部分 ” 的争 论 。“ 通识 教育” ( 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这 一本来作 为中小学教 育总称 的 概念第一次被美 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 与大学教育联 系起来 。帕 卡
德教授认 为本科 课程 应该有共 同部 分 , “ 我们学 院设 计 给青年 一种
g e n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一种古典的 、文学的和科 学的 ,一种 尽可 能综合 的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教育 ,它是 学生 进行任 何专 业学 习 的准备 ,为学 生 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 学,这将使 得学生 在致力 于学 习一种 特殊 的、 专 门的知识之前 ,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 、全面的了解。 ” l 】 ] 由于当时 “ 特殊的… ‘ 专门的”教 育在高等 院校 尚未 凸显 ,所 以 ,帕 卡德教授 提出的通识教育未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 。
中美通识教育的分析与借鉴
中美通识教育的分析与借鉴通识教育是指基础教育以及大学本科教育中,要求学生学习各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培养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的教育形式。
中美两国的通识教育在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美两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学科设置中美两国的通识教育在学科设置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通识教育一般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而在美国,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细致,从四个方面来设计,分别是人文和艺术、自然科学和数学、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化。
同时,还有许多学校会在通识教育中增加跨文化学习等内容。
这一设置能够更好地贴合大学的教学目标,也具有更好的对接社会需求的特点。
课程内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是衡量该教育形式的质量的重要标准。
在美国,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非常注重实践和经验教育。
例如,在学习历史和文化的课程中,不仅仅是教授学习知识,更是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等方式深入了解其他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从而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教育体验。
而在中国,通识教育课程更多地是以传递基础知识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较为薄弱。
教学方法美国通识教育强调实践和参与式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文和艺术的课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书本读物来学习,还需要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等场所,并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生沟通,以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而在中国,通识教育缺少对学生的实践培养,而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
历史发展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也对两国的差异产生了影响。
在美国,通识教育也被称为“文科通识教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学的成立。
在欧洲,大学最初是上层人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
到了美国,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学校被视为通过提供自由教育和平等的机会,来让人们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途径。
而在中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晚。
主要是在21世纪才逐渐开始兴起。
总结中美两国的通识教育存在差异,如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
必须首先 接受共 同课程的训练 .冀使每一个受过大 学教育的人 .都兼具文化与科学 的知识和思考 与表
达 的能 力 这 门人 人 必 修 的基 本 课 程 .就是 通 识 教
育 他 与同校的 M rm r de 教授合编 《 oie A l t r 西方文 化 巨 著 丛 书 》 f h ra B o so s r C v T eG et o k fWet n i — e i
绍 了它 的 内涵和在 我 国的发 展 历程 ,以及 美 国几所 大 学通识教 育的 实践 经验 ,以期 为我 国高等 学校 的通识 教 育 提 供 一 些启 示和参 考 。 关 键 词 :美国 大学 ;通识教 育 ;实践 经验 ;启 示
此 次 赴 美 国马里 兰大 学 研修 培训 .是 难 得 的一
一
.
就 是 目前 中 国一 些 大 学正 在 积 极 推进 的通 识 教
通 识 教 育 被 纳入 大学 教 育课 程 .始 源 于 上 世 纪 三十年 代 的美 国 。面对 市场 经 济和 技术 竞 争 的需 要 . 近代 大 学 逐渐 出现 了专业 化 教 育 的趋 势 .并 相 应 成
逻辑 、语 法 、修 辞 、数 学 、几 何 、天 文 、音 乐 等 古 典课 程 .构 成 了 自由教 育 的主要 内容 l工业 革命 发 _ _ 生 后 .大学 的专 业 教 育 受 到推 崇 .文 科 教 育相 对 弱 化 。此 时 。有人 提 出无 论 学 工 、学 农 、学 商 或是 学
lai 1 i tn.选 注 自古 希腊 至 近代 西 方 的文 理社 哲 经 典 z o 佳 作 .作 为必 读 的通 识 教材 。其 后 美 国多所 著 名 大 学 都设 计 了类 似 的课 程 .用 以训 练 接 受精 英 教 育 的 大学 生 通识 教 育 不 像 专 业教 育 从 一 开 始 就 限 定 了 学 生 的 自由发 展 .它 使 学 生 有 足够 的 自由接 触 到 专 业领 域 以外 的知识 .而 与 自己 的兴 趣 相 契 合 的 课 程 可能 就 是 学 生将 来 最 有 发 展前 途 的领 域 .学 生 可 以
中美大学语文通识教育比较的几点启示
2 O世纪 8 0年代初到 2 0世纪 9 年代 中期为第一 阶段 。 0 由南
一
、
我国大学 开设 中国语文课的历史和现状
京大学匡亚明校长提倡 ,华东师范大学徐 中玉先生主编 了 我 国第一部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不同于国文。 以徐 中玉
我 国现代 大学面 向全体学生开设语 文课 大致可 以分 为 三个时期 。 一个 时期从 2 第 0世纪初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初期 。这一时期中国语 文被 称作 “ 国文” 是高校各专业的必 , 修课。例 如 , 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后 不久 , 1 1 于 94年 开始对本科 和预 科分 别进行调整充实 ,并成 立了教科书编 委会 , 国文为编写 的六组教 材之 一 , 由沈 尹默主编 。此后 国
运动倡导加强 基础学科教育 , 注重学生知识结构 的平衡 。 追 求课程 的完整性 。在其影 响下 , 国大学 2 世纪 9 美 O 0年代后 开始 了新一轮 的课 程改革 , 高课 程的整体性和集成 度 、 提 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一种总的趋势 。因此 , 目前美 国的主 要研究型大学大都 注重语 文教育 , 不仅将英 语写作 、 演讲等
先 生主编 的第 一本《 大学语 文》 为例 : 以中 国文 学作 品 范文
为主 , 也有一些外 国文学 名篇 , 还附有 中 国古代 文学 、 中国
现当代文学和外 国文学概述 、 以及写作基础知识简介。这本
教材 一度风行 全国 , 多次修 订 、 版 , 再 确立 了大 学语文课 最
初 的格局 。这一 阶段大学语文课 的影响不断扩大 , 开课学校 不断增多 , 理论研究也逐步展开 。如对课 程功能 的定位 , 学 术界就形成三种 比较有 代表性的意见 : 是强调其工具性 , 一
浅论通识教育——美国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
[ 收稿 日期 】 2o ~ 6 5 o8 0 —1 [ 作者简介 】 贾兰 ( 6 一)女 , 1 3 , 四川南充人 , 9 长沙学 院高级政 工师 , 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 院在职研究生 , 湖南 主要研究方 向: 高等教育 学
维普资讯
3 2
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J 1 2o u . o8
浅 论 通 识 教 育
— —
美 国芝加 哥大学通识教 育 的启示
苗
灵 :
.l 1L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 学院, 湖南长沙,10 1 408 )
【 要] 芝加哥大学通识 教育的课 程设置 , 摘 每个本科 生必须 在一 、 二年 级修满 分别 由人文学 科 、 社会 科学 和 自然科 学 课程组成 的 1 门学季课程 。依靠一 流教师队伍 以提升课程体 系建 设水平 ; 托通识教 育课程设 置 以培 养学生 的 5 依
第 l 卷 0
语言、 宗教 等各个 学科 领域 , 由它们 构成 的有机 整 体
科最 前沿 的发展 动态 , 帮助学 生攀登 科学 高峰 [ 。 2 依托 通 识 教 育课 程 设 置 以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 素质 在教 学课程 设 置 方 面 , 处 理 好 普 通 教 育 与 专 要
通识 教育 的提 出和 实 施 已走 过 了半 个 世 纪 , 在
解 。 台湾大 学黄 俊杰 教授 则认 为 ,所 谓 通识 教 育 就 ” “
人类 社会 发生 巨大 变 化 的今 天 , 识 教 育 作 为一 种 通
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 , 以完成人之 自我解放 , 并与
教育理念和一项教学举措 , 日益受到 国内外高等 教
何专业学习的准备, 为学生提供 所有知识分支 的教 学, 它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 、 门的知识 专 之前对知 识 的 总体状 况有 一个 综合 的、 面 的 了 全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
三种通 识教 育课程 设置模 式
通识教育课程 的设置模式是指构成通识教育的
各种 课 程 ( 括 知识 或 能 力要 素 )进 行 搭 配及 组 合 包
自然和数学科学以及社会 科学三大类来设置 .但这 三大 类学 科 的 内容 不 是 随 意组 成课 程 .而是 进 行 了 全面合理的搭配。在每一类 中又分 了若干序列课程 . 这 些 不 同序 列 的课 程再 按 照 一定 的 比例 进 行组 合 .
随意选取 .学校 只规定在各大类所修的课程数或学
分 数 。在 美 国 ,一般 理 工 类 院校 多 采 用 直 接 模 式 , 如麻 省理工 学 院的通识 教育课 程包 括科 学 ( 6门 课) ,实验 ( 1门课 ) ,科 学 与 技术 类 的限 制性 选 修 课 ( 2门课 ) ,人 文 、艺 术 和社 会 科 学 ( 8门课 ,其 中包括 2门写 作课 ) 。第 二类 是组 合模式 .即每 一大
科教育极为重视的研究型大学普遍将通识教育课程 的设 置 作 为本 科教 育 工作 的重 中之 重 美 国 的研究
型大 学 在长 期 的 实践 中形 成 了较 为多 样 化 的通 识 教 育课 程设置 模式
一
类的课程经过搭配组合后再 由学生进行限制性选择 芝 加 哥 大学 是 这一 模 式 的 典型 芝 加 哥 大学 的通识
二 、三种模 式的 特点 美 国研 究 型大 学通 识 教 育 的三 种 课 程设 置 模 式
程。本科学院要求学生在人文学科 、文明研究 以及 圜 艺术这一大类 中要修 6学期课程 这 6学期课程必 须从 以上 三个选 择 中选 取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检评及启示
第 l O卷 第 4期
20 0 8年 7月
石 家 庄 学 院 学报
Ju n o Oa h a gU ies y o r  ̄ f h i u n nv r c S z i
Vo _O. o4 ll N .
J1 0 8 u. 0 2
一
牧师及其政治领袖 , 这些学 院长期实行西方 的传统 事 、 升 精神 境 界和 人生 质 量 的教 育 。通 识 教 育 的 教育 , 提 即以希腊文和拉丁文为 中心的西方古典人文 源 头可 以追 溯 到古 希腊 的 自由教育 (brl d c— 教育。“ 国上层阶级向有名言 : 1 ea E ua i 英 虽然希腊文拉丁文
德学苑里研习的“ 七艺” 即逻辑 、 , 语法、 修辞、 数学、
几 何 、 文 、 乐等 古典课 程 . 天 音 就构 成 了 自由教育 的 主要 内容 。在 工业 革命发 生后 . 职业 教育进 人 大学 .
的学院常被称为西方大学的英 国模式 .在课程设置 “
上 , 学、 神 古典 人文 学科 与职 业训 练学科 并 置 ”]。 [0 2 4 17 86年建 立 的霍普 金 斯大 学 和 19 建立 的 82年 芝 加 哥大学 一 般被 公认 为是美 国现代 大学 制度 产生
美 国现代大学已经走过 了九十年的历程 , 经历 了一个从“ 国模式” 德 国模式” 到“ 英 到“ 再 英德混合 模式” 的发 展 历程 。美 国通 识 教 育则 是 在 大 学模 式
的多 次转 型过 程 中 出现 的 。 从 时间上 看 , 国大学 比美 国建 国的历 史 还久 。 美 早 在 殖 民地 时期 , 出现 了包 括 哈佛 在 内 的九 大学 就 院 。这时 , 创办 学 院 的动机是 宗教 目的 . 所学 院分 九 别 被 不 同的教 派 控 制 . 目标 是 培养 本 地 区本 教 派 的
解读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及其启示
解读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及其启示摘要: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启示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47-02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距今已有370余年的悠久历史,培养了众多具有远见卓识和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他们大多成为日后社会的领袖、栋梁。
哈佛大学当之无愧成为美国和世界高等教育的成功的典范和效仿的楷模。
通识教育成为其高等教育的真谛,也是该校的特色。
纵观哈佛大学的发展史,它对本科课程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步,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经常通过社会调查和预测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成为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中最敏感、最多变的部分。
而每一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都会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效法的榜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最终版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harvard university,2007)的发布更被美国高等教育界誉为课程改革的里程碑。
它为许多国家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通识教育概念界定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所有学生提供广博的文理科知识,它是开发学生智力,公民责任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
(general education:the part of a lib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ared by all students.it provides broad learning in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disciplines,and form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important intellectual,civic,and practical capacities.[1])我国学者李曼丽女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做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概括: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早期Harvard的课程设置 的课程设置 早期
例如: 例如:Harvard 开设的四个年级的全部 12 门科目为 一年级学生全体研读逻辑、 门科目为: 一年级学生全体研读逻辑、希 腊文、希伯莱文、修辞、教义问答、 腊文、希伯莱文、修辞、教义问答、历史 和植物学; 二年级学生研读伦理与政治、 和植物学 二年级学生研读伦理与政治、希 腊文、修辞、 和教义问答; 腊文、修辞、阿拉伯文 和教义问答 三、 四年级学生修读数学、天文、希腊文、 四年级学生修读数学、天文、希腊文、修 叙利亚文和教义问答。 辞、叙利亚文和教义问答。
谢谢大家!
10
4
中世纪后期博雅教育的式微
中世纪大学衰落,近代大学兴起, 中世纪大学衰落,近代大学兴起,大学的专业分 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化,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传 统的博雅教育日渐式微。 统的博雅教育日渐式微。 独立之后,美国急需各式各样的人才满足建国和开 独立之后 美国急需各式各样的人才满足建国和开 发的需要, 发的需要 大学就不再只限于博雅学科的教学和 培养牧师为主, 因而许多功利性、 职业性的学科, 培养牧师为主 因而许多功利性 、 职业性的学科 , 如现代语、法律政治、自然科学、 如现代语 、 法律政治 、 自然科学 、 工艺技术等开 始大量的在大学开授, 始大量的在大学开授 甚至开始质疑传统的古典 博雅学科有多少价值和功用。 博雅学科有多少价值和功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 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 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 文精神,不打自垮。 杨叔子文,摘自2002/12/29《羊 文精神,不打自垮。”(杨叔子文,摘自 《 城晚报》 城晚报》 ) 9
6
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举例)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举例)
1、芝加哥大学的伟大的经典著作计划 、 2、斯坦福大学的 、斯坦福大学的CIV课程 课程 3、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 、 4、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最新改革 、
7
四、启示
1、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 是在传统与革 、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保守与自由、 新、保守与自由、人文与科技的角力当中进行 的拉锯战, 受到了美国政治、 的拉锯战 , 受到了美国政治 、 社会和经济等 外在因素的影响, 外在因素的影响 , 但更是受到了大学理念等 内在因素的制约。 内在因素的制约。 2、大学是保守的机构 , 美国一流大学的通识 、 大学是保守的机构,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除了麻省理工学院能把各种学问等 量齐观之外,其他不少大学,尤其是常春藤盟 量齐观之外,其他不少大学,尤其是常春藤盟 或多少有重人文轻科技倾向。 校,或多少有重人文轻科技倾向。
5
二、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1、第一次的通识教育运动: 1828年耶鲁报告 、第一次的通识教育运动: 年 1828) (The Yale Report of 1828) 第二次的通识教育运动: 2、第二次的通识教育运动:哈佛大学主修 (Concentration) 和分类必修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制度的建立 制度的建立 3、第三次通识教育运动:哈佛红皮书及战后 、第三次通识教育运动:哈佛红皮书及战后 通识教育的改革 第四次通识教育运动:哈佛核心课程与通 4、第四次通识教育运动:哈佛核心课程与通 识教育的改革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其启示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其启示 大学的通识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高耀明 Email:ymgao@
1
内容提要
一、从博雅教育到通识教育 二、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现状 四、启示 Nhomakorabea2
一、从博雅教育到通识教育
中世纪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 知识部门、 中世纪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faculty :知识部门、 一般有四个学院 教授会):文学院( ):文学院 神学院、 教授会):文学院( Arts faculty )神学院、法 学院和医学院。 学院和医学院。 文学院为基础学院,神学院、 文学院为基础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是 专业学院 文学院课程:七种自由艺术( 文学院课程:七种自由艺术(Liberal Arts ): 文法、 逻辑、修辞(三艺)几何、天文、算术、 文法、 逻辑、修辞(三艺)几何、天文、算术、 音乐(四艺) 七艺教育也称为: 音乐(四艺) 。七艺教育也称为: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8
四、启示
3、近百年来美国的经验显示: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 、近百年来美国的经验显示: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 是传承文化价值、提升社会文明的有效方法。 是传承文化价值、提升社会文明的有效方法。 4、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及生活日益富庶,社会的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及生活日益富庶, 观出现功利主义的倾向。功利主义极易造成短视现象。 观出现功利主义的倾向。功利主义极易造成短视现象。 通识教育有助于启发与陶冶人类的心智, 通识教育有助于启发与陶冶人类的心智,保存永久价 值。 5、大学是 机构而不仅仅是training机构。 机构。 、大学是education机构而不仅仅是 机构而不仅仅是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