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知识点

管理会计知识点
管理会计知识点

管理会计知识点整理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会计的产生

1、管理会计是西方的会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化出来,成为同财务会计并列存在的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的综

合性交叉学科

2、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式管理会计的一个起点

3、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在二战以后,并将运筹学与会计相结合,形成了决策会计

4、20世纪50年代后,行为科学学派的发展,行为科学容与管理会计相结合,责任的控制与考核相结合,形成了责任会计

5、1952年,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被认为正式形成

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体系吸收了经济学、统计学、现代管理科学、系统论等学科的容,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工具辅助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为企业改进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大量信息,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其运用深入到各个经济领域,发展的日益系统化和多样化。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会计模型建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管理会计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主要的资料来源

管理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加工,使之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以利于规划、控制和决策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交叉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服务对象存在交叉,既为部管理提供信息,也为外部投资人提供信息

区别:

1、主要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以各种财经法规为依据,管理会计及在这方面没有强制性的标准和固定的程序

2、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部关系人提供信息服务

3、时间围不同

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未来。

4、报告围不同

财务会计的报告围一般是整个企业,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只有一个工作主体,管理会计是多层次的,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

三、全面预算的容、预算方法以及优缺点

全面预算

是企业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运用系统方法编制的企业整体营业、资本、财务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标准和行动计划。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

全面预算的功能:

第一、是企业部对物的管理与人的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1、把企业的各种资源配置到各生产经营责任主体,使财力和物力的配置与各责任主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获取最佳的经营效能

2、明确了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

第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可靠的评价、控制系统,可以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是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有效方法,提高了企业总体的工作效率

全面预算的方法有:

1、零基预算(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

不考虑以往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主要根据预算期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综合平衡编制费用预算。

优点: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够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

缺点:工作量大

2、弹性预算(动态预算)

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

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其

优点:(1)预算围宽;

(2)可比性强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3、滚动预算(连续预算、永续预算)

在上期预算完成情况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前滚动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优点: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考虑未来业务活动,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四、平衡记分卡原理

——第一章

1、管理会计定义

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诸如提供给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体使用的财务报表。

广义管理会计从容上看也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2、历史形成详见P4(选择)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本章重点)

——第二章1、成本的分类

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

本)

按成本的可追综性/可辨认性分类(耗费与生产活动是否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紧密相联)

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按成本的可盘存性分类(是否视作资产结转相邻的下一期

间)

按可控性分类(以费用发生能否可控为标志)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按成本计算对象业务成本、责任成本、质量成本

按成本与决策方案相关与否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按成本性态(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2、有关成本概念

种类特点组成容要点说明

固定(1)在业务量的相关围(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业务量变动,固定①约束性固定成本包括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只能从合理利用经

成本成本总额不变;(2)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呈反方向变动(不可避免) 营能力入手,来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

②酌量性固定成本包括广告费、研究与开发费、培训费等;

变动成本(1)在业务量的相关围,业务量变动,变动成本总额成正比例变动;(2)

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①技术性\约束性

变动成本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外部加工费用等

②酌量性变动成本根据销售额比例开支的销售佣金、研发费等

混合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①半变动成本成本总额有一个初始量,然后随产量呈比例变

动;例如费、比较特殊的设备租金

②阶梯式成本(半

固定)

成本总额随产量的变化而呈梯形增长;例如化验

员、质量检查人员的工资等

③延期变动成本一定产量围成本总额保持不变,超过特定产量呈

比例变动;例如加班费

④曲线成本成本总额与产量增长呈曲线增长;例如累进计件

工资

2、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重点)(可能大题)

1)高低点法例题见作业(选择高低点的坐标应以自变量(业务量)的高低为准)

2)散布图法3)回归直线法例题参见作业

4)账户分析法5)技术测定法6)合同确定法

3、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法损益计算(可能结合标准成本的大题)(计算见书或作业)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区别

项目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产品成本容

存货估价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既有变动成本也含有固定成本。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中只有变动成本,成本计价低于完全成本法。盈亏计算产量=销量相等相等

产量>销量较高较低

产量<销量较低较高

——第三章

1、相关围假设——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

2、线性模型假设(固定成本不变,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线性,销售收入与数量完全线性假设a、b、s常熟)

3、产销平衡假设(不考虑产品积压)

4、品种结构稳定(①比例不变、②只做一种)

5、成本可分解前提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

利润=收入—总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S——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

P=(s-b)?x-a a——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cm=单位售价s-单位变动成本b

贡献毛益=(S-b)x

贡献毛益率(边际贡献率cmR)=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100%=1-b\s

综合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种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

b/s 为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动成本率)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X=目标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利润=安全边际销售量×贡献毛益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的边际贡献总额/基期利润总额

3、盈亏平衡的图解(4个)见书P68-P73(重点)

——第四章经营预测

经营预测的基本原则

(1)延续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统计规律性原则

(4)实事原则(5)成本效率原则

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和分析信息3.选择预测方法4.实际进行预测5.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评价6.修正预测结果7.写出最后预测报告

2、销售预测(重点)(大题)

数量分析预测法(定量)(重点)例题见第二次作业第二题

?趋势预测分析法(指数平滑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额)?因果预测法(回归分析重点)见作业非数量分析预测法(定性)?个人判断法—专家

?会议判断法——专家

?德尔斐法——专家

?调查分析法——顾客

3、成本预测(重点)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现的成本目标。(价值管理、撇脂策略、渗透策略、全员参与、源头管理、市场价格)目标成本确定方法:

1、选择某一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选择法)

2、先确定目标利润,推算出成本。

1)按全部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2)按单项产品确定目标成本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预计单位产品销售税金-预计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3)参考同行业先进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

4、利润预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净收支

5、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了解)

把握资金增长趋势,资金追加需要量和资金需要总量三个方面的资金变动的基本规律,从而掌握企业按经营目标所需要的资金数量。

——第五章、第六章经营决策(短期,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1、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及基本方法(可能选择判断)

例题步骤:

1、设2个方程

2、令Y1=Y2求X(临界点)

3、讨论X=X0

X

X>X0

产品A的贡献毛益=(2000÷40)×(120-100)=50×20=1000(元)

产品B的贡献毛益=(2000÷10)×(164-140)=200×24=4800(元)

?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价值(V)=功能(F)/成本(C)

?功能评价——价值分析的核心,事前的成本控制

生产何种新产品比较个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或剩余贡献毛益

亏损产品停产与否KEY:边际贡献(若亏损产品提供边际贡献,那不用停产)扩展——转产比较转产的边际贡献与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自制与外购的决策(考虑机会成本)已知需要量的时候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方法未确定需要量,就可以使用本量利分析法(也可数形结合)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差量分析法。即差异收入-差异成本>0,则继续加工P162例题

产品组合化决策逐次测算法P164

图解法P165 重点(约束条件、目标函数)

4、定价决策(重点)

1、成本因素

2、需求因素(价格与需求反比)

定价决策方法

产品价格=单位预测成本/(1-销售利润率-销售税率)

销售利润率=该产品预测利润总额/该产品预测销售收入

损益平衡法?即保本点公式分析方法X 0 =a/(s-b)

?若考虑税的影响则按教材乘上(1-税率)

边际成本定价(最优价格

定价法)

当某产品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可使企业实现最大的利润。

非标准产品定价完全成本

定价法

售价=×(1+加成的利润比例)【包括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

定价法

售价=单位变动成本×(1+加成比例)【不包括固定成本】

使用剩余生产能力,固定成本由之前的产品承担

不涉及追加固定成本的对方的单位售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有单位边际贡献即可接受特殊订货

例题: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单位成本为70元,该产品售价为80元。但该产品的年生产能力是5000件,生产能力

利用率只有75%即产量3750件。现有一客户。要求以65元的价格订货1000件。问是否应该接受该特殊订货?

因为65>60

可以接受这笔追

加的订货。

涉及固定成本追加的情况追加订货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追加的固定成本大于零即可(也可差量分析法)

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1、弹性定价法

? E = (Q1-Q)/Q÷(P1-P)/P(当︱E︱大于1时价格的提高或者下降与销售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总是呈反方变化的。)

撇脂策略(短期性策略) 与渗透策略相反

渗透策略(长远的的定价策略)先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占有市场为主要目的,得到

市场的认可后,再逐步提升价格

——第七章存货决策1、存货的成本分析及经济订购模型

存货总成本=1+2+3+4

1.采购

成本

2订货成本3储存成本 4.缺货成本

买价和运杂费包括采购人员的工资,采购部门的一般性费用(办公费、水电费、折

旧费等)和采购业务费(差旅费、邮电费、检验费)。

付现成本(仓储费、保险费、旧报废损失、年度检测费以

及企业自设仓库发生的所有费用)和机会成本

未保持足够的存货,而给企业的生

产和销售带来的一切损失

经济订购批量EOQ(最佳订货量)及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及零存货管理

其中C为每吨储存成本,A为全年的销售量,P每次订货成本为

确定情况下经济订购批量一次进货、边进边出

A/Q

? 1.计算不考虑折扣条件时EOQ*及其相关成本之和;

? 2.计算有数量折扣时相关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量;

? 3.将两种数量下的相关成本之和比较,较低者为存在数量折扣时的EOQ*

缺乏详细成本资料时的决策(略)

步骤:1)计算无订货限制的EOQ* ;例题:某供应商销售甲材料,由于包装等原因,只

2)检查限制批量 3)确定两个允许值 4)比较相关总成本 5)确定EOQ*

接受整数批量的订单(如,200。400,600件等),不接受有零数的订单,公司全年需要甲材料1800件,每次订货成本12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为2元。

? 首先计算不考虑定单限制的EOQ ,Q*= =465 ? 所以在400后600之间寻找;

? 400件时:T=400*2/2+1800*120/400=400+540=940 ? 600件时:T=600+360=960

? 因此订购批量为400件时为再佳决策。 例题例:某种材料年需要量为400 000千克,每次订货成本为1 200元,每千克材料年储存成本为0.5,企业满足该材料的最大仓储量为30 000千克,如果租借仓库,可租入储存量为20 000千克的仓库,年租金为3000元,材料在租入仓库的储存成本仍为0.5元/千克年,别无其他成本发生,试确定是否租借仓库

=43817

不租时T*=储存成本+订货成本=30000/2×0.5+1200×400000/30000=23500 租时 T*=21908.9+3000=24908.9元

? 不租的成本较低,所以选择不租仓库为宜。 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略) 2、 零存货

柔性生产,适时制(适当的时候,适当的量),一专多能 3、 ABC 分类法

2

/12018002??Q 按最大仓储量 2×C+P ×A/Q

——第八章投资决策(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1、知识点

管理会计中所涉及的投资决策,通常是指对投资

投资影响的角度战略性决策(全局)战术性决策(只限于局部)

投资决策的肯定性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投资决策

最优组合决策

投资方案之间的关系及决策程序分类独立方案决策互斥方案

决策

投资决策与再生产类型的联系合理型投资决策发展型投资决策

相对量的形式即利率;另一种是绝对量的形式即利息。

现金流量的计算

注:经营期现金流量=该年税后净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额

动态指标之间的区别

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

一、设备购置决策二、设备维修决策

例:厂购买自动报警控制仪,该仪器售价70000元(包括运输安装费),预计可使用6年,期末残值收入2500元,该仪器投入生产后,每年可增产产品1800件,可降低费用12元/件,企业的期望投资报酬率为10%,所得税率25%。企业是否应该购买此仪器呢例:企业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1)如进行大修,预计要支付大修费用40000元,可继续使用4年,期满残值收入5000元,每年保养维修支出为600元;(2)如另外购买新设备,售价100000元,预计可使用12年,期满残值虽然10000元,每年保养维修费用500元,旧设备的变价收入12000元,预定投资报酬率15%。所得税

为33%,问应该大修还是购买新设备?

思路:净现金流量是否大于零思路:年均成本=投资摊销+运行成本-残值摊销

解题步骤:

第一步计算购买仪器的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70000

第二步计算购买该仪器后的未来效用期的现金流入量总现值。

每年折旧=(70000-2500)/6=11250(元)

每年增加税前利润=12*1800-11250=10350(元)

每年增加税后现金流入量=10350*(1-25%)+11250 =19012.5(元)

现金流入量的总现值=19012.5* (P/R,10%,6)+2500(P/F,10%,6)=19012.5*4.3553+2500*0.5645=84216.39

第三步计算现金净流量84216.39-70000=14216.39>0 计算购买新设备的年均成本,

(100000-10000)÷(P/R,15%,12)+10000×15%+500=90000÷5.4206+1500+500=18603.33 计算旧设备的年均成本,

(12000+40000-5000)÷(P/R,15%,4)+5000×15%+600=47000/2.8550+750+600=17812.35 所以应该大修旧设备

三、设备更新决策四、设备租赁决策

思路:比较两者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现值思路:方案净现值比较五考虑经济寿命期的固定资产的决策六.投资规模决策

(一)不考虑资本成本和残值变动(二)如果考虑资本成本和残值变动因素例:企业现有两种投资方案∶一种是小型零售企业,另一种是中型零售企业,该企业资本成本为10%相关资料见表8-5,问那个方案为最佳?

(8-5)

解:首先,分别计算A、B两方案的净现金流量∶A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40000-35000=5000(元)

B方案的年净现金流量=150000-110000=40000(元)

其次,分别计算A、B方案的净现值∶

A方案的净现值=5000(P/R、10%、10)+1000(P/F、10%、10)=5000×6.1446+1000×0.3855-70000=-38891.5(元)

B方案的净现值=40000(P/R、10%、10)+5000(P/F、10%、10)-200000=40000×6.1446+5000×0.3855-200000 =47711.5(元)

由于A方案的净现值为负数,必须舍弃,B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所以B方案为最佳方案

其他例题见长期投资练习题

复利现值系数P/F()年金现值系数P/A() (年金、复利等额性、时间间隔相等)

——第九章

一、标准成本管理适应怎么样的企业呢?

1. 必须生产要标准化,生产条件基本不变,有技术革新,但作业条件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2.大批量生产的企业,比较适合标准成本计算方法。

3.劳动密集型

区别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

制定的方法采用倒扣测

算法进行测

以计划期平均消耗定额、

全年平均计划价格为依

据制定,

各产品的标准成

本和相关业务量

而制定

以现行消耗定

额和现行

计划价格为依

据,

以标准消耗量和

标准价格为依据,

奋斗目标企业总体的成本奋斗目标, 也可以是各

产品或新产品的成本奋斗目标

企业的总体成本

奋斗目标

单位产品目标单位产品目标

制定的基础以实现目标

利润为基础

以企业的现实条件为基础, 结合实际, 考虑一些一时不能避免的低效和损失等制定

所处的处于控制的属于成本控制的第二层次处于成本控制的第三个层次

三、支出、成本、费用、损失和耗用之区别与联系

涵义:支出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各项资产的流出,也就是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企业的支出一般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及利润分配支出四大类成本是指取得资财的代价和对象化的费用。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可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包括损失在。狭义的费用则仅指生产经营费用,不包括损失。

损失实质上是一种对收益的纯扣减。只要收入和收益不能弥补支出、成本、费用,就会产生损失。

耗用主要是指金融资产外的资产消耗,比如原材料等

区别与联系:一般情况下,支出的涵比成本、费用大。它包括了成本、费用、损失。

当收入和收益不能弥补支出、成本、费用时,它们就成为损失。

成本和费用的联系: ①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除偿债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构成部分;②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 ③期末应将当期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进入当期的费用。成本和费用的区别:①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其所针对的是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②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

费用的确认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标准:1.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这一原则限定了费用确认的时间界限。2.权责发生制。

四、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分析(计算题见作业)

公式:

直接材料的差异分析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数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直接人工的差异分析

直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直接工时(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整合.doc

第一章: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1)特征:实践性、职业性、规范性、多样性和稳定性 2)作用:促进职业活动的进行,提高职业活动的效果 提升本人的职业形象,乃至所服务机构及行业的形象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在管理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提现管理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管理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特征:1.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 2.具有公众利益的符合性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对管理会计师个体的作用 1、指导作用 2、对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遵守的促进和评价作用 对单位的作用 1、是单位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重要保障 2、是单位总体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职业规范体系的作用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之间的协同关系 1、两者目的相同 2、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以会计法律制度为基础 3、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4、法律法规将成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的方向指引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相关法律制度的区别 1、两者性质不同:会计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代表国家的意志。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国家行政司法体系作为保障,是管理会计师自律性要求,代表的是管理会计职业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要求或期待,其执行要求和监督来自于社会监督或自律性组织的监督 2、两者作用范围不同 3、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会计法律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和颁布,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实施细则。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形成文字,也可以不形成文字,是一种思想深处的自律

第二章: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职业认知和价值观、能力、达成业绩的努力程度) 职业认知和价值观 1、热爱管理会计职业(1.正确认识管理会计职业,认识管理会计职业特点。2.热爱管理会计职业,通过做好管理会计工作创造价值) 2、诚信从业(1.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或其他目的而造假。2.实事求是,无隐瞒,不为谋取私利或其他目的人为选择信息或有选择性的工作) 3、客观公正(1.从主观上,客观公正推进工作。2.从客观上顶住各种不正当压力。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准则等>,推动单位向政策和法律法规所鼓励和引导的方向发展) 4、保密(1.保守工作中的秘密,2.不利用工作中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为自己或者相关人员谋利) 5、廉洁自律(1.不行贿、2.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受贿、3.不持他人行贿受贿或谋取私利,并推动单位的监控体系进行防范、4.推动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能力准备与自我提高 1、充足的专业技能准备(熟悉法律法规,财税法规及规则、具备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管理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章) a)宣传介绍阶段 b)吸收消化阶段 c)改革创新阶段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第二章) a)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 b)工作侧重点(具体目标)不同 c)作用时效不同 d)遵循的原则、标准和依据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不同 e)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 f)方法体系不同 g)工作程序不同 h)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i)观念的取向不同 j)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3.边际贡献的内涵及三种形式(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第二章)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a)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销售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b)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4.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概念(第三章)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性态。 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事物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b)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 变成本。 c)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化那部 分成本。 5.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混合成本的分类及变化特征,会区分不同的混合成本。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选择高低点的依据是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第三章)混合成本的分类: a)阶梯式混合成本(半固定成本) b)标准式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Y=a+Bx c)低坡式混合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①递减型混合成本②递增型混合成本 6.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成本构成、利润计算公式、利润差、造成利润差的原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第三章) 主要区别: a)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b)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c)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d)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e)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f)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7.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优缺点(第三章)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a)变动成本发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b)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c)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和损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d)采用变动成本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a)变动成本发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b)变动成本发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c)采用变动成本发会对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8.标准成本法的内涵;标准成本的种类: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

《会计基础》 第二章重点归纳

第一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 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运作的第二层次的划分。 意义: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件,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 ①资产 ②负债静态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 ③所有者权益 ④收入 ⑤费用动态要素(反应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的构成要素 ⑥利润

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6.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①历史成本②重置成本③可变现净值④现值⑤公允 价值

7.本次新增内容: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 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资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8.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9.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11.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 划分 12.会计科目的分类 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A 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驾驭关系的不同分类 明细分类科目 资产类 负债类 B. 按其所属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13.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 其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具体说明所有者权益类的“本年利润”科目属于利润会计要素;成本类归属于资产要素;损益类分别归属于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14.会计科目按其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 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 15.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①合法性②相关性③实用性,另外,会计科目要简明、 适用,并合理分类、科学编号

自考管理会计重点知识讲解考点归类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第一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管理会计及其演进 1.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多选)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 2.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背诵) 3.决策分析可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分析。 ◆短期决策分析: (1)成本与产量问题; (2)成本与收入问题; (3)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 ◆长期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 二.管理会计的特点(重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背诵)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2)方法灵活多样性; (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三.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准确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及时性; (5)成本和效益原则。 习题: 1.[201104单选]4.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为执行与控制会计和() A.决策与规划会计 B.成本与产量会计 C.成本与收入会计 D.企业内部资源合理分配会计 [答案]A 2.[201604单选]10.从工作侧重点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被称之为() A.算账的经营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账的报账型会计 D.内部会计 [答案]D 3.[201207多选]20.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 A.收集 B.分类 C.加工整理 D.分析报告 E.传递 [答案]ABCDE 4.[201304单选]8.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的是() A.决策会计 B.成本会计 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 [答案]D 5.201307简答]21.简述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其职能作用。 答: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6.[201404单选]1.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 A.投资者 B.债权人 C.企业内部管理者 D.政府部门 [答案]C 7.[201510单选]1.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 A.历史信息 B.现时信息 C.现时和未来的信息 D.未来信息 [答案]C 8. [201610单选]1.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特征的是() A.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B.方法灵活多样 C.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D.会计信息受会计准则约束 [答案]D 9.[201007简答]22.简述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一:管理会计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张老师的授课,我收获良多,感受颇深。 首先张老师对管理会计内涵的讲解专业系统,通俗易懂,让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整体性认识;通过会计树,我明晰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对管理过程的具体问题有了定位和分析能力;通过财务指标模型化的讲解,我深刻理解了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有了本质上的认识;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管理会计这门学科是必须的,以下我想谈谈我个人学习管理会计的一些心得。 第一,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记好笔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并且记笔记也要有选择性的记,该记的记,没必要的就不用记,听听即可。如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课后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 第二,在温习过的基础上,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做,千万不可抄同学的作业,自己做过才知道是否真正搞明白了。在借鉴别人的答案时,不要只顾一昧地去抄,一定要仔细琢磨别人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完了以后自己还要独立地做几遍,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 第三,为了更好的学习好管理会计这门课,我觉得课后去查阅一些相关书籍,遇到好的解题思路就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时用。 其实这门课的解题公式看似那么一大堆,其实真正的公式没几个,只要知道公式的根本,就可以引申出需要用到的好多公式。简而言之,要想学好这门课,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透了,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心得二:《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学习体会经过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会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对于这么课程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开设的看法和建议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跳出传统会计思维框架的定位,将自己看成是一位“cfo”,一位管理者,站在战略性的高度考虑问题,而具备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是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管理会计这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在发展,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这么课程便尤为重要,应针对经管类特别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高级管理会计的课程,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对专业的理性认识二、关于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建议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涵盖了会计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目前较为前沿与经典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如: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深化和发展。在我看来,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管理,会计学则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不足的地方在由于学时和时间的限制,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不够,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管理会计的知识有限,虽然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后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在内容上的指引更多,学生自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 三、关于课程讲授的看法《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授课方式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案例式教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将理论与案例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级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增强了对高级管理会计的感性认识。其次,老师在正式讲授高级管理会计的知识之前,会介绍自己在世界各国游历的经历,并且配以大量风景优美的照片,这便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彰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 四、关于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建议在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优点

最新大学管理会计期末重点概念整理

第一章:总论 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相关资料,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加工利用,实现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与考核的一个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会计的目标:第一个层次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第二个层次为管理会计具体目标:采用各种专门方法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利于实现管理会计基本目标的各种有用信息,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 管理会计的对象:三种不同观点:现金流动论、价值量差、资金总运动论。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起源相同2.目标相同 3.基本信息同源4。服务对象交互5.某些概念相同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成本: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数量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称为性态。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 变动成本特点:1.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即单位成品的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2.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即变动成本是一条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斜率越大。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基本假设: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本量利分析必须在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2.相关范围及线性关系假设:假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产销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水平始终保持不变。 3.本量利分析一般假设只有单一产品,或者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假设品种结构保持不变。 4.产销平衡假设:即期初,期末的产成品存活数量不变。 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销售量或销售额下,销售收入刚好等于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企业的净利润为零。 保本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即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安全边际:是指产品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量(额)的部分。 敏感性分析:是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对某一个或某一组关键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不确定分析技术。 第四章:经营预测 什么是经营预测:是人们对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发展趋势事先提出的一种科学预见。 成本变动趋势预测:是按照成本性态的原理,根据本企业的历史成本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的方

2015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高频考点

2015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高频考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 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 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 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 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 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如:应付及预付账款、{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应付及预收账款)、非流动性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包括成本和费用(营业(销售)税费、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资产减值损失)。】 2、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 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 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 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 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管理会计考点

管理会计考点 1、管理会计的职能:规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评价职能 2、管理会计的任务: 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合理使用经济资源调节控制经济活动 评价与考核经济业绩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2)工作重点:面向未来算活账 3)约束依据:成本与效益的关系;4)行为影响:最关心计量结果和内部报告将怎 样影响未来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 5)时间跨度:有很大的伸缩性;6)核算主体: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 7)核算程序:核算程序不固定8)核算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专门方法和技术; 9)精确程度:不要求精确10)信息特征:选择部分特定的管理信息 4、成本形态的含义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是成本固有的性质。 5、产品成本按成本习性分类: 1)变动成本:a 凡是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呈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 B 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而言,则是不变的 2)固定成本:a 凡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 影响而固定不变变动,保持固定不变的; B 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则与业务量变动增减曾反比例变 动 6:、固定成本分类:1)酌量性固定成本: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2)约束性固定成本:折旧费保险费租金(设备) 7、混合成本分解方法:高低点法 8、贡献毛益计算:1、Tcm 2、cm 3、Br 4、cmR 5、bR+cmR=1 9:经营杠杆的作用:预测风险 预测利润:根据基期利润求解计划期利润 10、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将一定时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 造费用计入成本。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看待。 11、全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将一定时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 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全部计入成本。P(课件1 例题)

基础会计(第四版)立信会计出版社 重点总结

1·会计定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算,报告,旨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支持其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经济服务行为过程。 2·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主要利用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务量度为辅 会计核算:完整性,连续性,完整性 3·会计对象:仅指能够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4·会计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决策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6·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主体VS法人),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年度(公历)),货币计量(币值稳定) 7·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用于营利性组织),收付实现制 8·会计计量—单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基础(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9·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0·会计循环:取得或填制原始会计凭证——审核后编制记账凭证——过账,即将会计凭证的内容,登记到日记账,分类账中去。根据账簿中记载的金额,进行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结账,即转入本年利润,确定当期损益,同时结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户余额,转入下期——在期末账项调整后,进行试算平衡——编制财务报表。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收入,费用,利润(动态) 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公司经费(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资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收入,汇兑损益及相关的手续费,发生及收到的现金折扣 不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其属于投资收益) 销售给用:销售过程中,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宣传费等 2·会计等式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收入-费用=利润 例题1,属于流动资产(A) A预付账款B短期借款C应付债券D盈余公积 例题2,静态会计等式是(ABC)的理论依据 A设置账户B复式记账C编制资产负债表D成本计算 例题3,利得和损失都必须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错) 利得和损失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营业外支出和收入) 三.会计账户 1·会计账户的名称称为会计科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对其再分类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1. 管理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章) a)宣传介绍阶段 b)吸收消化阶段 c)改革创新阶段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第二章) a)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 b)工作侧重点(具体目标)不同 c)作用时效不同 d)遵循的原则、标准和依据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不同 e)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 f)方法体系不同 g)工作程序不同 h)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i)观念的取向不同 j)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 3. 边际贡献的内涵及三种形式(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第二章)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 )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a)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销售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单价X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 b)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X 100% 4. 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概念(第三章)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 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性态。 a)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事物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b)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

变成本。 c)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化那部分成本。 5.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混合成本的分类及变化特征;会区分不同的混合成本。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选择高低点的依据是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第三章)混合成本的分类: a)阶梯式混合成本(半固定成本) b)标准式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Y=a+Bx c)低坡式混合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①递减型混合成本②递增型混合成本 6.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成本构成、利润计算公式、利润差、造成利润差的原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第三章) 主要区别: a)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b)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c)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d)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e)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f)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7. 变动成本法的主要优缺点(第三章)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a)变动成本发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重视销售工作b)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c)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和损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d)采用变动成本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a)变动成本发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b)变动成本发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c)采用变动成本发会对所得税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1、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决策信息的内部会计。 2、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活动,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P23(简答) 区别: 联系: ①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优缺点。 ②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一般被企业结合利用,可以发挥二者的互补性作用。 ③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决策时面向未来的,而不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都是面向过去的,都是有关过去的经济活动的反映,所以除非它们能协助决策,否则它们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就没有价值。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本质区别:二者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结转不同。 3、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法下成本的构成:P51

4、凡是变动成本都是相关成本,凡是固定成本都是无关成本。(×) 5、管理会计不收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全限制(√) 6、变动成本就是指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7、只要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大于0,该亏损产品就不应该停产。(×) 8、机会成本 ①含义: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而放弃另一个方案,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利益就成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②经营决策中为什么要考虑机会成本? 因为公司资源的有限性,必须充分利用资源的效益,所以机会成本在经营决策中应作为一个现实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③举例说明 公司购买的可转换债券,既可以选择到期获得约定收益,又可以选择在未到期前中途转让获得转让收益,那么公司选择到期获得约定收益时,所放弃的在未到期前中途转让可以获得转让收益就是选择前一种方式的机会成本。 一套房子,既可以出租,又可以卖掉,当你选择出租时,卖房所可能能获得的收益就是你选择出租房屋的机会成本。 9、边际成本: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10、沉没成本: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11、付现成本:由现在或者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指出数额的成本。 12、专属成本: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 13、联合成本: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 14、相关成本: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差量成本、酌量性成本等。 15、无关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

管理会计期末重点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知识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出题形式:单选、多选、判断 单选题:从服务对象上看,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D)。 A.企业的投资者B.企业的债权人 C.企业的D.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 -本章完-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 知识点一:成本按性态分类 ? 出题形式:单选、多选、判断 ? 难度系数:** 1、固定成本 A .广告费 B .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 C .技术开发费 D .计件工资 ? 判断题:固定成本是一种长期都不发生变动的成本。( ) 2、变动成本 A .单位额保持不变 B .总额保持不变 C .单位额与业务量成反比例 D .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关成本的是()。 A.沉没成本 B.约束性成本 C.机会成本 D.联合成本 ?知识点二: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 ?出题形式:选择题、计算题 ?难度系数:*** ?多选题:采用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时,应分别选择()作为低点和高点。 A.(50,100) B.(60,120) C.(50,120) D.(70,130) ?知识点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出题形式:单选、多选、计算、简答 ?难度系数:*****

?多选题: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 C. 变动性制造费用 D. 固定性制造费用 ?计算题: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无期初存货,第一、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28 000件和 22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8 000件和23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 位售价为20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200 000元;销售和管理费用全是固定性费用,每年20 000元。 要求:(1)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第一、二年的税前利润。 (2)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二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1)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贡献毛益=18000ⅹ(20-8)=216000 第一年税前利润=216000-200000-20000=-4000 第二年贡献毛益=23000ⅹ(20-8)=276000 第二年税前利润=216000-200000-20000=56000 (2)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税前利润=18000ⅹ[20-(8+200 000/28 000)]-20000 =18000ⅹ[20-(8+7.14)]-20000 =18000ⅹ[20-(15.14)]-20000 =18000ⅹ4.86-20000=67480 第二年税前利润=10000ⅹ[20-(8+200 000/28 000)] +13000ⅹ[20-(8+200 000/22 000)]-20000 =10000ⅹ4.86+13000ⅹ2.91-20000 =48600+37830-20000=66430 -本章完-

管理会计-期末考试计算题整理-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营业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 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2、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2、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解: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

传统式利润表单位:元 3、已知:某厂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 资料单位:元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管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

管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的管理会计实习过程我们还发现,仅仅有熟练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的我们,可以说对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谈谈心得体会。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篇1 为期一周的财务管理实务实训终于要结束了,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课程充实,我收获的知识也甚多。学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复利的计算,知道其主要的工作流程,让我对这方面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这周时间,我们主要学习了复利的计算,而复利的计算是需要一丝不苟地对待的工作,有哪处地方出错,可能会导致复利计算错误,在计算时,很多地方都需要去注意的,例如复利的终值和现值等等,各项都必须完整、准确、清晰填写,并且不得涂改。计算复利时,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不懂的地方,老师针对我们的问题,结合财务管理,我国对复利的计算也越来越详细给我们分析,使得我们容易明白理解,也加深了记忆。因此,认真地履行实习要求,努力完成实习,不仅有利于我们巩固所学到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利于我们预先观察日后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各种困难,利于我们察觉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利于我们更快

地把所思所学转化为实践动手的能力,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变成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 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益颇多。通过实习,使我对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分析报关工作的特点,我总结出一些工作经验:做到要心细,仔细,了解复利的变化。 在短短的一周的实习时间中,我同时也深深感觉到自己的薄弱之处,那就是专业会计知识,我必须花更多时间去学习会计知识,以便为更好的做好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这次实习对我的帮助极大,为我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今后,我将继续保持谦虚严谨的态度,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一个适应形势快速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员,为日后找工作打好基础。 管理会计实习心得体会篇2 这学期学校组织了管理会计认识实习,旨在强化我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这次的实习采用案例实习的方式,在解决案例中面临的各种不同的问题的同时,培养和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全面预算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我们可以早一步知道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如有不足之处即可尽快进行调整,尽早弥补损失。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