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初中语文_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指导《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学习目标:1、熟悉三种基本说明顺序的特点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和结构3、培养研读借鉴文本的能力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和结构教学难点:1、逻辑顺序的理解和把握2、培养研读借鉴文本能力教学方法:点拨、探究、训练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八年级上册课本三四单元课文,选择其中3篇课文列提纲。
教学过程:一、纲举目张1、屏幕展示学生所列提纲表扬学生所列提纲。
总结提纲作用:是对文章结构布局、层次段落的总体设计。
它是作者的思路,体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我们也要养成写作前列提纲的习惯。
2、明确对象,明确目标让大家列提纲的课文在体裁相同?都是说明文。
会学习的人总是善于归纳。
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
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
合理安排说明文的顺序是写好一篇说明文的重要一环。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如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齐读教学目标二、慧眼识珠4、根据课前的预习填写下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不完善在讨论,让学生举结合课文举例大家真善于去课文中挖掘,找的很好。
我通过屏幕给大家总结一下。
5、连线训练我的卧室时间顺序汉字演变程序顺序家兔空间顺序龋齿自制豆瓣酱逻辑顺序小结1:以此看来用什么说明顺序看来和什么有重要关系呢?被说明的对象,也就是说明对象决定说明顺序。
三、觅径探幽6、如今春暖花开,夏天眼看着就快来了,有扇子就能凉快凉快,我又想写篇说明文《扇子》,那该安排什么说明顺序啊?我如果又有了另外一个目的:想给同学们讲讲扇子的起源、雏形和发展情况,那又该安排什么顺序呢?同一个说明对象,写作顺序却不同了?对象相同,什么发生变化了?写作目的!我在换个目的,我想教教大家做扇子,我安排什么顺序啊(程序)的决定说明顺序)7、在一篇文章中,说明对象往往是固定的,在介绍对象的不同侧面时,它的目的会有不同吗?那在同一篇说明文里是不是也有不同的说明顺序呢?咱们来研究研究同学们列的提纲,大家看屏幕:奇妙的克隆全文用的是逻辑顺序。
3.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写作题目: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
不少于500字。
钢笔词典电脑冰箱汽车思路点拨: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事物说明文,在写作时,首先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来写,要对该事物的特征和功能非常熟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或查阅资料来解决。
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同时要注意本次作文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说明事物时的顺序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1)如果是说明事物变化发展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
可采用由近及远、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顺序来写。
(3)如果是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即按照因果、主次等关系来安排顺序。
思路一:介绍钢笔的外形、构造及其特征和书写的原理等。
思路二:按照从外表到内容的顺序,介绍词典的构成及其使用方法。
思路三:介绍电脑的各部件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征与功能。
思路四:介绍冰箱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突出冰箱的功能。
思路五:介绍常见汽车的构造及其性能。
写法指导: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
它必须清晰、有层次地展现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一、建筑物类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建筑物指亭台楼阁、道路桥梁、商厦场馆等,其说明要点是要把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布局准确地介绍清楚,一般采用从南到北、由上而下等空间顺序。
语文写作专项指导: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精选)
合理安排的说明顺序一教材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
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
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
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顺序。
2、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5、使学生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等课文为例,回顾文章的说明顺序。
二要点阐释(一)、为什么要谈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问题?在说明事物(事理)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这就是说明顺序的问题。
不管是写何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一个“言之有序”的问题。
研究说明文的顺序,同样要注意“言之有序”。
可以这样说,“言之有序”的要求,对于写作说明文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不管是解说事物,还是阐释事理,倘若文字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很难想象能把事物解说清楚、把事理阐释明白。
(二)、什么是合理的说明顺序?(多媒体展示)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
(三)、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多媒体展示)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43期【技法讲解】要想写好说明文,除了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进行写作。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进行说明的顺序。
例如:说明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的过程等,都应以时间为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来进行说明的顺序。
例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低至高等。
一般说明建筑物等静态实体时常用这种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的顺序。
例如:由因到果、由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等。
逻辑顺序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实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理,都可以用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就是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宇航员登月的详细过程,叙述生动完整、清楚明白。
登月的过程如下:航天员进入指令舱→火箭发射→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与飞船脱离开始降落→登月舱登月→航天员登上月球→树立登月纪念碑并完成实验→飞船与登月舱对接→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总而言之,同学们在实际的写作中运用这三种说明顺序时,必须与说明对象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使用不同的说明顺序。
在考虑运用何种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当然,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综合运用的,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
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
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
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精品教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花草树木有自然之色,亭台楼阁有人文之韵,世间万物都有其特征,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如果想在一篇说明文中将说明对象的特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在说明文中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说明事物要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呢?二、技法指导技法回顾1.提出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相关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2.成果展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1)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
①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别注意。
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对图书馆进行说明,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
②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
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
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就抓住这个共同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明确事物特征后,安排说明顺序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
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选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又大多用逻辑顺序。
写作《说明的顺序》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下二单元写作指导:说明的顺序单元要求1.结合所学的说明文,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写作指导说明性的文章属于“实用文”,其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
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法布尔的《蝉》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是按照蝉由“出洞”到“上树”再到“脱壳”直到“成虫”这样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的。
像这种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我们称之为时间顺序。
举例:古今、春夏秋冬、早晚、先后……类似的还有介绍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毛宁在《梦回繁华》一文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是按照“画面开卷”“画卷中段”“画卷后段”这样由前到后的顺序来介绍的。
像这种按照事物空间存在形式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空间顺序。
举例:里外、上下、前后、左右、南北……空间顺序比较适合用来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处山水等。
(3)逻辑顺序。
叶圣陶在介绍《苏州园林》时,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加以分说;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中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时,先列举恐龙化石现象,然后提出质疑,再进行解疑,直到介绍板块学说。
像这种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按照事物事理内部联系来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
举例: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由主到次、原因到结果……逻辑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如何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于水中吃食。它的尾部能分泌油脂。它常常用嘴把油脂涂在羽毛上,下水时能防止 羽毛被水浸湿。
制作山水盆景,分为选料、加工、布局三步。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山石。山石品 种很多,大体上可分松石与硬石两类。松石易吸水长苔,能使多种植物生长良好, 雕琢加工也比较容易。硬石质地坚硬,加工很困难,但其天然形态及纹理较好,有 利于养护保存。其次是山石的加工。加工有锯截、雕琢、胶合三步。松石为形态和 纹理可用一头扁一头尖的小榔头凿出,尖的凿洞穴,扁的凿沟壑。经过锯截和雕琢
3.按逻辑顺序说明
按事物内部联系组织段落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说明事物的一种顺序。事物的内
部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果关系,有的是主次关系,有的是现象 与本质的关系,有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等等。说明事理,说明多特性、 多功能的事物,比较适宜采用逻辑顺序。因为用这种顺序进行说明,不 但便于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还有利于揭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1.按时间顺序说明
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的先后为序。
《蝉》
一般地说,发展变化明显的事物,宜用时间顺序说明。例如,介绍动植 物的生长过程,人以及社会的发展,工程的进展,等等,就以时间顺序 为好。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看它的样子像一条虫,而实际上,它是一种低等植物,一种真菌。 在秋风扫落叶的季节,鳞翅类昆虫的幼虫,想躲藏在土壤里安全过冬,哪知身 上已粘附了冬虫夏草的孢子。孢子“制造”出了武器——芽管,通过幼虫的外皮钻 人体内,靠吸取虫体的营养过着寄生生活,逐渐扩大势力,在虫体内滋长。天长日 久,就把幼虫体内的营养“吃”个精光,只剩下一层外皮,里面充满着菌丝。幼虫 变成了一个硬块,叫作菌核。冬去春来,气候温暖,空气湿润时,菌核就“摇身一 变”,从虫体的头部钻出土外,长成新的子座,细长如棒球棍状,长四到十一厘米,
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教案
明确可以用不同的说明顺序。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z有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z有介绍发展历史的时间顺序。
z其中以空间顺序为主。
z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
学生做笔记。
明确说明顺序。
当
堂
检测Leabharlann (学习诊断)布置作文
1、题目:《我们的教室》
6、认真整理材料,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开头说什么,中间说什么,结尾说什么。
学生做笔记。
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思考:介绍一所学校、一只兔子、一个菜的制作、说明眼睛为什么会近视、介绍扇子的发展历史,各应用的说明顺序
z龟山公园:要求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和详略
z适用空间顺序。
z内容包括:
教学重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学法指导
实践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阅读训练指导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
明确意图。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
或用时间顺序,
或用空间顺序,
或用逻辑顺序,
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学生学习说明顺序的种类。
掌握说明顺序的种类。
引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案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案教案标题: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结构,掌握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结构,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方法。
2. 难点:如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说明文范文、写作指导书籍。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彩色笔。
3.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相关说明文,准备写作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篇经典的说明文,引导学生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结构,重点讲解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的方法,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范例说明文,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对文章的影响。
4. 练习与训练:设计几个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进行写作训练。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对文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多加注意。
五、作业布置布置写一篇说明文的作业,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注意文章的条理和逻辑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的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针对学生的表现,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七、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拓展说明文写作的应用领域。
说明文技巧
说明文技巧说明文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目的是解释、说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成因、功能等。
写好说明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特征在写作说明文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说明。
其次,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这些特征可能是形状、颜色、大小、功能等等。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才能准确地描述和解释这个事物。
二、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说明文的顺序安排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读者能否顺利地理解文章内容。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比如先介绍事物的起源,再介绍其发展历程,最后介绍其未来趋势。
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比如先介绍事物的外观,再介绍其内部结构,最后介绍其功能。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说明,比如先介绍事物的概念,再介绍其特点,最后介绍其应用。
三、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效果在写作说明文时,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明效果。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定义说明、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
定义说明是指明确概念、术语的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分类别是指将复杂的事物分成若干类别,逐一进行说明,便于读者掌握。
举例子是指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列数字是指通过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增强说服力。
作比较是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四、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物,因此语言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行话,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
尽量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好的说明文不仅内容准确无误,而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在写作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一)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第⼆单元作⽂指导(⼀)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作⽂指导(⼀)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的写作顺序,⼀般有以下⼏种:⼀、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先发⽣的先写,后发⽣的后写,说明的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致,显得清晰⾃然。
时间顺序适⽤于说明发展变化⽐较明显的事物。
例如,介绍动植物的⽣长、⼈的⽣平经历、社会的发展、⼯程的进⾏、某⼀事物的成因、某⼀产品的制作过程等。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进⾏说明的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构造,⽽构造总有各个组成部分。
每个组成部分都在⼀定的⽅位上占据⼀定的空间。
说明事物的时候,依据构成部分的顺序来写,或者从外到⾥,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这就是空间顺序,也叫⽅位顺序。
空间顺序适⽤于说明静⽌的事物的形状和构造。
例如,介绍⼀座建筑物、⼀处园林、⼀幅图画、⼀件⼯艺品等。
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内在联系进⾏说明的⼀种顺序。
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般与特殊的关系等。
采⽤逻辑顺序,要依据事物的本⾝特点,要符合⼈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对事物进⾏合理的分类与划分,把同⼀性质的归纳在⼀类,概括出特点,才能有条不紊地运⽤逻辑顺序来作说明。
逻辑顺序适⽤于说明事物内部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特别是说明事理和具有较多较复杂特性的事物,运⽤逻辑顺序,更能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揭⽰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说明⽂的写作中,可以单独采⽤⼀种顺序,也可以综合运⽤两三种顺序来进⾏说明。
选择什么顺序来说明某个具体事物,要根据被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和⽂章的写作⽬的来决定。
⽐如要介绍“桥”:如果是写桥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就可以采⽤时间顺序来说明;如果是写桥中的某⼀个特定对象,就可以采⽤空间顺序,依次介绍它的形貌结构;如果是写桥的种类,就可以采⽤逻辑顺序来说明。
要是既写桥的发展演变,⼜写桥的种类和特点,那就需要综合运⽤说明顺序了。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合理安排顺序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合理安排顺序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
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
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
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实行说明。
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
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
《玉雕》,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实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
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
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
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理解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
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所以,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理解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准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过程,同时又能适合读者的接受水平和欣赏习惯。
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
理应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
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理解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
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老河口市张集中学张勤学一、训练目标: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2、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二、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作文指导一、例文借鉴:阅读训练指导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P124说明的顺序: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使人们获得相关的知识。
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
说明文的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如:《故宫博物院》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
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
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2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老河口市张集中学张勤学
一、训练目标: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说明事物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二、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一、例文借鉴:
阅读训练指导材料: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P124
说明的顺序:
条理清晰、言之有序。
说明文旨在介绍事物,解说事理,使人们获得相关的知识。
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
说明文的顺序,要从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出发,灵活选择。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如:《故宫博物院》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
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
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2
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生物入侵者》
(三)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例如:《中国石拱桥》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一座建筑物,合理的排使用空间顺序,因为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方位。
介绍事物的发展,用时间顺序较合适,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3
阐述事理,可以用逻辑顺序因为它要说明的是事物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事物的发展原理。
二、能力转化:将知识转化阅读能力:
要求:回顾一下,说说下面几篇文章分别是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看云识天气》
《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
《被压扁的沙子》
注意:大多数文章不会只采用一种说明顺序,往往整体上采用一种说明顺序,有时又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使说明更加透彻。
三、将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参考题目:一、《我的家》、《我的学校》
要求:①选定合适的立足点,按一定的方位次序介绍自己教室的布局。
②写成说明③字数500左右
二、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写一篇事物说明文,介绍其特征与功能。
不少于600字
钢笔、词典、语文课本、数学试卷、国旗
要求:1、可以写自己拥有的“这一个”事物,如“我的钢笔”“我的语文试卷”也可以写一类事物。
无论选择哪种写法,都要力求写得准确、充实。
2、既要写出事物的外在特征,也要写出事物的内在特征。
3、力求条理清晰。
三、指导
1、仔细观察教室的布局,如教室的位置,内部设施的布局。
2、选定立足点。
3、分小组交流观察结果,互相启发,畅所欲言。
4、确立说明的中心。
5、理清说明顺序,避免写作过程的随意性。
6、认真整理材料,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开头说什么,中间说什么,结尾说什么。
7、独立完成初稿。
8、小组交流、修改、订正病句、错别字,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当堂作文
第三课时:作文评讲
4
一、总结本次作文概况:
本次作文绝大部分同学能根据要求进行作文,选定恰当的立足点(讲台),按照一次的方位次序(讲台前、讲台后、讲台左右)介绍教室的整体布局,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二、优秀之作:
陈鸣: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教室的整体布局,突出了教室现代化的特点。
方位词语使用准确,语言精练。
许捷:以讲台为立足点,按照一定的方位次序有条理地介绍教室的整体布局,观察视角变换多样,说明层次具有立体感。
说明方法灵活,语言精练。
三、失败之作:
说明顺序紊乱,说明事物不能抓住特征,说明方法单一。
书写差。
观察不仔细,说明层次杂乱无章,说明顺序不合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