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区域协调以及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教育事业上,我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管控。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人 先锋 号 ” 、 “ 博园 区文 明场 馆 ” 、 世
要 设备 。 高 精 度 重 载堆 垛 机 项 目 的 实 施 ,可 以 有 效 提 高 堆 垛 机 运 行 速 度 、整 机 刚 度 、 “ 博 园区 服 务 保 障 先 进 集 体 ” 、 “ 博 隔 震减 震能力 ,有 利于打破工业发达 国家在重载堆垛机 方面的垄断地位 ,实现重型 自 世 世 绿 色 出行 低 碳 馆 ” 等 多 项 荣 誉 称 号 ,成 为 动 化 物 流 装 备 的 国 产 化 。 世 博 会 的 十大 热 门场 馆 之 一 。 ( 王娟 )
频段转 发器通信和广播业 务服务之外 ,有 效载荷还包括S 段移动通信转发 频 江苏 乃至 长三 角地 区 的太 阳能 光伏 市场 频段及Ku 器 。卫星覆盖包括我 国全境、亚太及中东地区 。 ( 索阿娣 ) 的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 。 ( 沪杭 )
太 空 探 索 2 1 年 第 1 期 。5 00 2
验 、 童 真 童 趣 的 3 大 片 、 五 星 级 的 视 听 D 神 秘 的 太 空 世 界 、 神 奇 的 科 技 体 司 国际 竞争 力 的全 面提 升 。会议 同 时提 出 ,集 团公 司将 进 一步加 大推 进产 学研 合作 力度 。 “ 十二 五 ”期 间 ,集 团公司发 展将面 临 巨大的 任务压 力 、严 峻的挑 战和 复杂多
上 海 世 博 会 及 太 空 家 园 馆 圆满 落 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科学规划引领 “ 十二五”发展
“ 十二五 ”期 间 ,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将全面实施载人 航天工程二期 、月球探
测 工 程 二 期 等 国 家 重 大 科 技 专 项 ,并 推 动火 星 探 测 等 新 的 重 大 专 项 工 程 立 项 。 ̄ 2 1 U0 5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作物数字化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年项 目实施 方 案进 行 了交流 和讨论 。该 课题 拟 以
பைடு நூலகம்
题的 2 5家参 与 单 位 的主 要 研究 人 员 共计 1 2 0人
参 加 了此 次启 动会 。 中国农 村技 术开 发 中心农 业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油菜、 棉花、 蔬菜 和 果 园 作物 等 为 主要 对 象 , 围绕 作 物 生产 过程 中信 息 获 取 、 处 理、 币 』 I 用 和控制 等 主要环 节 , 通 过作 物数 字化 关键 技 术 和软硬 件 产 品 的大 面积 示 范应 用 , 实 现作 物
疆“ 红色产业 ” 的持续发 展 , 提 高 农 业 机 械 化 水
本控制 、 配套技术等 问题进行 了咨询和讨论 。科 技部农村中心吴飞鸣副主任就进一步加强组织管 理、 突出实施效果提出了要求 , 并就下一步工作进
行 了安排 。 我 国是 世界 加 工 番 茄第 二 大 国 , 新 疆 地 区 种
强度大、 效率低 、 成本 高。2 0 0 4年 以来 , 石大锐拓
机 械装 备有 限公 司 与石河 子大 学 围绕加 工番 茄机
上海“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
近年来 ,上海进 一步 加强 了与 中央有关 部
委的联系 ,通过建立部市合作 、院地合作的会 商机制 ,有效提升和释放了 自身的创新能力 ,
积极 支持 了创新 型 国家建设 ,服务 国家创新 战 略能力稳步增 强。
一
重大 科 技 成 果 获 国家 科 技 成 果 奖
亿元 篇
项 项
21 3 3. 7 189 79
10 71 4 6
3 44 4. 1 13 93
15 93 4 2
4 26 3. 19 8 92
29 36 5 4
4 57 8. 20 1 4 1
16 86 5 7
2. 51
3 .5 9 9 5. 76 O8 . 8
2- 44
3 9 5. 95 08 3 . 7
2. 56
4. 03 6 6. 1 2 08 3 .3
( )科技 自主创新能 力显著增 强 一
汽车、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 、 第四代移动通信 、 抗体工程药物等领域一批重要成果的涌现 , 一
批 以企业 为创 新 主体 的产学研 联合 体在 上海初
现雏形 ,有效地带动了全市信息技术 、生物医 药 、汽车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 ,全市高新技术产 业逐步壮大 ,经济发展 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 , 单位G P D 能耗不断降低 ,科技支撑经济 、社会 发展 的能 力稳步提升 ( 见表 3 。 )
( )科技服 务 国家创 新战略能 力显 著增强 三
“ 十一 五 ” 以来 ,上 海科 技创 新 综 合实 力
和自 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0 8 ( 0年全球知识竞 2 争力指数》 报告显示 ,上海在15 4 个地 区中名列 第 1啦 ,12o年上升2 ,国内共 有9 1 : o5 L 位 个地 区 进入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其中上海位 居 第2 ,首次领先香港 1个位次 ( 表 1。国 位 O 见 ) 家科技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0 7 20 年全国 科 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 明 ,上海科技进步监 表 测综合指数为7. %,[20 年提高了4 4 9 1 8 : 06  ̄ . 个 5 百 分点 ,继续保 持全 国首位 。据 中 国科 技发 展 战略研究小组公布的《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 上海城市创新能力 已连续5 (04 20 年 20 年~0 8 年 )位居 全 国首位 。2 0年 ,上海 共有 5项创 08 7
湖南中烟“十二五”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湖南烟草 2016.0558创新争先Lnnovation rushed“复烤烟梗多流程燃烧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由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攻克了烟梗高温结焦不易充分燃烧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复烤烟梗“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双循环,解决了“复烤废弃烟梗处理”与“复烤企业绿色能源供给”两个难题。
2015年4月份通过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在烟草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方面有明显创新,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并获得湖南省烟草公司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大型企业信息资源集成云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是由湖南省公司信息中心承担完成,研发了通用的、适用于国内大型企业、行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大型企业信息资源集成云管理平台”,部分成果应用在国家云计算核心技术标准《云计算平台即服务参考架构》制定过程中。
该成果2013年12月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成果鉴定,获2014年度湖南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热动力烤房研究与推广”项目:该项目由湘西州烟草公司完成,利用热动力原理设计了烤房加热循环系统和加热排湿系统,实现了自然通风烤房热风循环和排湿能力与烤房温度的捆绑,无须用电。
2011年以来在湘西州、怀化、邵阳、张家界、湘西等烟区推广应用2万余座,累计烘烤烟叶50余万亩,2013年获得湘西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湖南中烟“十二五”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1.0 湖南烟草6559创新争先Lnnovation rushed自然透气接装纸通风的纸质复合滤嘴研究:该项目研究优化了造纸原料、机型、工艺以及相关配套技术,成功解决了自然透气接装纸的上机适应性,成功实现了自然透气接装纸和纸/醋纤复合滤棒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自然透气接装纸通风的纸质复合滤嘴研究和应用为国际首创。
项目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获中国烟草总公司2013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部分)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紧紧围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需求,以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科学技术。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民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粮食单产年增长率达到0.8%提供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一支20万人左右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1.攻克农业和村镇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加强农林动植物高产高效新品种创制,加快发展农作物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牧区畜牧业和草地保护技术、海洋农业技术等,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加强先进多功能农业装备、食品绿色和安全加工、农产品贮藏与物流、现代农用物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促进健康食品生产。
加快农林生态和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业生境控制、污染农田修复利用、农林生态工程、农业重大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等研究,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
加强农村信息化、城镇化动态监测、村镇规划、土地节约利用与管护、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宜居社区与安居住宅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科技工作,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实施,促进涉农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型种养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五”七大新兴战略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1.02.17•【文号】国科党组发[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十二五科技工作新局面的意见(国科党组发〔2011〕1号)2011年是全面启动“十二五”科技工作各项部署的关键之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的开局和起步,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科技改革发展的成就,充分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科技规划纲要》起步阶段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高速轨道交通、载人深潜器、65纳米介质刻蚀机、转基因抗虫棉、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
五年来,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进省级高新区升级,组织开展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落实各项科技政策,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5、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6、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9、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冀环科[2011]276号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的通知(冀环科[2011]276号)各设区市环保局:经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现将《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九月十五日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专项规划(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一年九月)目录一、环保科技现状及“十一五”环境科技发展回顾(一)形成一支水环境科技创新团队(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平台(三)环境科技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四)环境保护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五)环境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六)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二、“十二五”环境形势与科技需求(一)当前环境形势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污染减排压力仍然很大(2)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任重道远(3)环境质量整体不容乐观(4)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5)环境安全仍存隐患(6)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滞后(7)农村环境问题日趋突出(8)环保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二)“十二五”期间科技需求(1)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环境科技保障(2)大气环境联防联控依靠环境科技创新和提升(3)新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危害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研究(4)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亟待进一步发展与集成(5)农村环境保护亟待环境科技引领(6)增强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7)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8)科技队伍素质需要大幅度提升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编制依据(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总体目标四、主要任务(一)重点研究领域(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2)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关键技术(3)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4)近岸海域水质保障技术创新与集成一(5)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防治(7)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8)有毒化学品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研究(9)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10)环境监管能力建设(11)环境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技术和方法研究(二)环境科技能力建设(1)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科技吸纳能力建设(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五、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环境科技管理(二)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三)公众监督和参与一、环保科技现状及“十一五”环境科技发展回顾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科技工作,为环境科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概述"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是指在2011年至2015年间,国家科技计划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方案的主要内容、目标和措施。
一、主要内容1. 制定五年科技发展规划:针对国家战略和现实情况,制定五年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推进重点领域和创新体系建设。
2.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等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3. 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手段,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并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的保护和应用。
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打破门槛和壁垒,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5.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推进技术转移和共同研究,扩大科技交流和合作。
二、目标1.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国家创新人才队伍、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科技经费投入比例等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
2.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新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初具规模的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大学创新平台。
3. 产业支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2015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引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方面实现显著进展,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措施1.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制定新的创新激励政策。
2. 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和资源倾斜,推行以质量为先的科研评价机制。
3. 加强科技成果的交流和转化,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扩大对国外科技创新的吸收和借鉴。
5. 发扬科学精神,桥牢产学研之间联系,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大力促进创新。
总体来说,“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内容、目标和措施,预计将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刻 影 响着 人类 的 生 产 方 式 、 活 方 式 和 思 维 方 式 , 技 创 新 对 生 科
一
发 挥 着 关 键 性 的作 用 。 从我 国 的发 展 历 程 看 , 高层 次 创 新 型 科 技 人 才 在 相 关 领 域 发 展 中发 挥 了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无 论 是 “ 两 弹 一 星 ” 杂 交 水 稻 、 人 航 天 、 月 工 程 , 是 量 子 通 信 、 人 、 载 探 还 载 深 潜 器 、 级 计 算 机 等 等 , 些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的取 得 和 相 关 领 超 这
任 务 。 《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确 提 国 明 出 , “ 持 把科 技 进 步 和 创 新 作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要 坚
重 要 支 撑 ” 不 断 提 高 我 国科 技 创 新 能 力 ,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促 由依 靠 生 产 要 素 和 投 资 驱 动 到依 靠 创 新 驱 动 的 重 大 转 变 , 把
作 人 才 等 各 类 人 才 队伍 建 设 ,把 广 大 人 才 凝 聚 到 推 进 自主创 新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宏 伟 事 业 中来 。 二 是 遵 循 人 才 成 长 规 律, 完善 科 技 人 才 发 展 政 策 。以研 究制 定 加 强 高 层 次 创新 型科
技 人 才 队伍 建 设 的指 导 意 见 为重 点 ,着 力 在 产 学 研 合 作 培 养 人 才 , 进 人 才 向企 业 流 动 ; 化 创 新 绩 效 和 创 新 质 量 导 向 , 促 强
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名单
附件: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名单一、新能源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骆仲泱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计建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锦才教授级高工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成员江道灼教授浙江大学汪鹏君教授宁波大学唐志波教授浙江海洋学院邵千钧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吴燕明教授级高工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院盛云庆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建民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鑫发教授级高工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王蔚国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叶杭治研究员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赵波高工绍兴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凌志敏高工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二、新材料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黄荣南组长杨辉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马淳安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无机及高分子材料组成员王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郭玉海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黄少铭教授温州大学蒋剑雄教授级高工杭州师范大学傅深渊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李勇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建君教授级高工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辜同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贤柏教授级高工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李荣年高工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张诚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组成员葛洪良教授中国计量学院严密教授浙江大学季振国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朱秀荣研究员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计亚平高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顾小龙教授级高工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涂江平教授浙江大学三、生物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农业组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陈剑平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吴平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钱前研究员中国水稻所沈志成教授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浙江大学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新品种选育组联系责任人:叶翠萍组长孟智启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胡培松研究员中国水稻所成员朱丹华研究员省农科院杨悦俭研究员省农科院杨亚军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骆文坚高级工程师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徐宁迎教授浙江大学顾志敏研究员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林志华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王志安教授级高工省中药研究所生物医药组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陈忠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厉力华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胡永洲教授浙江大学苏为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章鹏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金勇丰教授浙江大学沈正荣研究员省医科院李昌煜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基民教授温州医学院姚善泾教授浙江大学李维金高工浙江海翔川南药业有限公司丁列明教授浙江贝达药业陈文森教授级高工省石化协会付俊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志安教授级高工省中药研究所周海梦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吕圭源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宣尧仙研究员省医科院华邵炳教授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余晓军组长吴朝晖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严义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潘德炉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张朝阳教授浙江大学乐孜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苏开乐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骥教授宁波大学郭裕顺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何利力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凌云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董新永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戴宁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陈清华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陆堪教授级高工省电子技术研究所黄观仁高工省电子产品检验所虞仲晓高工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马振南高工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程伟教授级高工省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季白扬教授级高工信雅达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王健研究员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五、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庞保平组长傅建中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陈国金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郑津洋教授浙江大学彭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潘旭华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赵治栋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胡旭东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吴桂初教授温州大学李东升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宋德玉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张煜明教授级高工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院黄列群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一明教授浙江中控集团有限公司六、节能环保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节能技术组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樊先平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林奕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员韦巍教授浙江大学高增梁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姜周曙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文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金尚忠教授中国计量学院蒋春杭高工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程冠华高工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何慧娟教授级高工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华桂潮教授级高工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李建军高工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涛高工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郭文平高工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环保技术组联系责任人:沈维强组长金均教授级高工省环科院副组长陈吕军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吴忠标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陈英旭教授浙江大学陈建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于涟教授浙江大学薛智勇研究员省农科院谭永文教授级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沈东升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伍远康教授级高工省水文局周根娣教授级高工杭州师范大学余淦申教授级高工浙江水美环境公司许阳教授级高工杭州排水有限公司姜培坤教授浙江农林大学谢开焱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姚玉鑫教授级高工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杨国华教授宁波大学七、新能源汽车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庞保平组长俞小莉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陈军高工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员戴国骏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梅德庆教授浙江大学谢伟东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彭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李秦川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杨其华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八、海洋开发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刘建组长吴常文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副组长陈鹰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潘德炉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阮飚高工省海洋与渔业局郑根江教授级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丁玉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吴剑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潘海鹏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谢永和教授浙江海洋学院杨荣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金志江教授浙江大学许端清教授浙江大学陈全震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捷教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郑宏林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吴杰教授级高工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九、设施农业与精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设施农业组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喻景权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应义斌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柴伟国高级农艺师杭州市农科院张宪教授级高工浙江工业大学吕晓男研究员省农科院农产品精深加工组联系责任人:叶祥发组长叶兴乾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孙培龙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成员陈昆松教授浙江大学鲍滨福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郜海燕研究员省农科院戴志远教授级高工浙江工商大学毛建卫教授浙江科技学院江用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十、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杨磊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副组长封光华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郑树森教授浙江大学蔡秀军教授浙江大学瞿佳教授温州医学院谢幸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毛伟敏主任医师省肿瘤医院王建安教授浙江大学黄荷凤教授浙江大学赵正言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范永升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吕宾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王钦文研究员宁波大学柴可群主任中医师省立同德医院张幸研究员省医科院傅柏平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十一、农业新品种示范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叶翠萍组长徐子伟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方伟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成员徐汉祥研究员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王春琳教授宁波大学赵伟明研究员省种子管理站赵建阳研究员省农作物管理局戴旭明研究员省畜牧兽医局何志华教授级高工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何中央研究员省渔业技术推广站郭卫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十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周国模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副组长刘建新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金千瑜研究员中国水稻所张国平教授浙江大学鲍国连研究员省农科院俞晓平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吕仲贤研究员省农科院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汪奎宏研究员省林科院包志毅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吴常文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叶金云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郑寨生研究员金华市农科院十三、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叶祥发组长王强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马灵飞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成员王俊教授浙江大学许荣年高工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钱俊青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杨秀芳研究员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孟岳成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刘东红教授浙江大学陈笑梅研究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陈顺伟研究员省林科院十四、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韩高荣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高明煜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杨德仁教授浙江大学钟英杰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孙林柱教授温州大学徐时清教授中国计量学院项新建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周俊虎教授浙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丁申冬教授级高工浙江古越龙山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郭卫农高工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现代纺织、皮塑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余晓军组长陈文兴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组长王海平教授级高工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纺织生产技术组成员张森林教授浙江大学韩建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薛元教授嘉兴学院段亚峰教授绍兴文理学院王亚卡教授级高工省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董锁拽研究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胡弘波教授级高工浙江方正轻纺机械检测中心郭文登教授级高工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胡克勤高工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史伟民教授级高工浙江理工大学皮塑生产技术组成员申屠宝卿教授浙江大学钟明强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兰云军教授温州大学官敏健高工省皮革协会十六、先进化工、建材生产技术工程联系责任人:黄荣南组长李伯耿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苏为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钱晓倩教授浙江大学化工生产技术组成员任其龙教授浙江大学许丹倩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罗孟飞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陈忠仁教授宁波大学熊春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吴建一教授嘉兴学院季根忠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游金宗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魏优昌教授级高工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方银军教授级高工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蒲通高工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潘剑明高工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车大庆高工浙江九洲药业有限公司建材生产技术组成员杨杨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游劲秋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牛建华高工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余亚超高工宝业集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十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余仲飞组长谭建荣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刘永清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潘晓弘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潘海天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林兰芬教授杭州威灵博群软件有限公司徐哲教授级高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束学道教授宁波大学周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任午令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薛伟教授温州大学陈乐教授中国计量学院林江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刘宏富高级经济师绍兴市卓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潘小明高工省电子产品检验所十八、减排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沈维强组长朱利中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孙培德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成员严建华教授浙江大学符建荣研究员省农科院姚克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戴綦文教高工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吴明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高亮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舒英钢教授级高工诸暨菲达集团谢正苗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宇高工省固废监管中心吴斌教授级高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增梁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鹏伟教授级高工省环科院王建中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九、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姚克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组长曹毅教授省中医院成员李兰娟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来茂德教授浙江大学陈智教授浙江大学严静主任医师浙江医院蔡宛如教授新华医院方剑乔教授省中山医院郭清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夏志俊高级实验师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蒋健敏研究员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俞敏主任医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炜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国强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志敏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叶再元教授省人民医院杨勇教授杭州市中医院吕建新教授温州医学院二十、服务业数字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刘建组长陈纯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琚春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成员鲁东明教授浙江大学万健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姜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王万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邱飞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汉阳编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郭尚鸿教授级高工浙江中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姚建中高工省经信委张跃教授浙江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徐继东高工省广电集团何立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兰建平研究员省产业经济研究所陆均良教授浙江大学沈兵虎教授浙江传媒学院。
“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
“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
导读: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科技进步持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量子调控、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超级杂交水稻等众多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站上了国际竞争制高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积极构建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正转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调查表
马永顺律师部委项目审批I59o1o2o1o7
附件2
“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调查表报送单位(公章):
联系人及电话:
成果名称
所属技术领域□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
□港口工程;□航道工程;□运输组织与管理;
□安全应急;□绿色环保;□信息化;□软科学;□其他。
成果简介扼要介绍以下内容:
1.技术创新程度(项目核心研究内容,已取得的核心成果、技术进展与突破)。
2.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及在国内外所处的技术水平;
3.推广应用程度,对行业或领域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即项目成果在支撑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及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成效)。
4.已获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5.成果所获最高奖励,专利和制修订标准规范情况。
(请按以上内容分5段文字分别介绍,总字数为1000-2000字,不能含保密内容)
注:(1)不包括已获行业学会协会科技奖励项目和交通运输部科技计划项目。
(2)请至少提供5张(1兆以上)能够反映所推荐项目成果技术创新的照片(如工程应用、科研实验、技术原理等)以及相关动画演示、录像记录、宣传片等声像资料(附光盘)。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附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一一年四月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根据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防治体系建设,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期间将重点加强社区与住院注册登记体系建设,建立我国脑血管病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网络及公共平台。
获得我国急需的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基础流行病学的准确数据,建立标准化的脑卒中急性期诊疗与二级预防的评价、改进登记模式。
多学科相结合开展脑血管病早期防控、诊断、治疗、康复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开发和推广用于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康复适宜技术。
推动脑血管病图像监护系统、介入材料及器械、脑脊液臵换治疗等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产业化。
二、课题设置本项目共设臵15个课题,如下:三、项目实施期限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11年9月-2015年12月,项目经费预算为14000万元,其中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为1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为4000万元。
四、申请资格(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每个课题的申报单位与主要参加单位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申报单位应结合“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部分的基本要求,针对拟申请课题,细化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上述内容将作为课题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
2.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6•【字号】沪府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攻坚阶段。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为时代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科技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控制权和大范围流行性疾病防控等重大科技议题成为国际博弈新焦点;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国际化加快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企业组团化的新特点。
为应对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资源,力求激发新的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努力掌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资本,着力培育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争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需要上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把握全球发展的潮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依托,强化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依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更趋紧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赶超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显著增强,整体上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在推动国家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了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发展目标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以上。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5%以上。
3、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4、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在农业现代化、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1、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制造业信息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
导读: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科技进步持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量子调控、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超级杂交水稻等众多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站上了国际竞争制高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积极构建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正转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