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浅析

合集下载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1. 引言1.1 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的重要性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稳定性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国家金融体系的活跃程度和资金流动状况。

与GDP的关系紧密相连,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可以帮助分析金融市场对经济的支持程度和投资效率,从而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深入分析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的重要性】的内容】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旨在深入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制定金融政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研究社会融资规模对GDP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方向,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重要参考。

深入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还可以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进程。

2. 正文2.1 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与统计方法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筹集的资金总量。

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金融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市场部门资金来源和运用表、金融统计口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金融机构月度报告等。

市场部门资金来源和运用表是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以反映市场部门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迅猛,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1. 规模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已经超过200万亿元人民币。

2. 市场份额增加: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加。

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也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加强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等业务的发展。

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提升了客户体验。

4. 风险防控:在金融风险不断存在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商业银行也注重信贷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 利率市场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决定贷款利率,需要提高风险定价和收益管理的能力。

2. 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需要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帮助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获得更多金融服务。

3. 经营效率提升:商业银行需要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发展跨区域业务,提高综合效益。

4. 金融科技创新: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创新,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能力。

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5. 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能力。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融资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金融机构为各类经济主体提供信贷、融资和融资性担保的总量,包括信贷、股票、债券等各种融资形式。

GDP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值。

本文将对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的关系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企业投资扩张,促进经济增长。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不断增加,GDP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包括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财政刺激政策,大幅度扩大了社会融资规模,从而促进了GDP的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也受到了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规模会影响到社会融资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到经济总量的增长。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而推动了GDP的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能够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的不断增加,各类企业和项目都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这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际上,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断扩大的社会融资规模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使得GDP得以不断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关系也需要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过去几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和GDP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识别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也可以借助金融和经济学领域的分析方法,探索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对GDP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对策分析_兰迪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对策分析_兰迪

足,另一方面为了近期目标(如稀释不良贷 长速度高于同期资本的增幅,使得资本充 途径就是增加附属资本,从我国商业银行的
款率)而大幅增加信贷资产的情况。
足率又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资本构成中可看出,其资本主要由核心资本
再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可以 (三)资产质量较差,对银行资本的侵蚀程 构成,缺少附属资本,因此,只要政策允许,商
3 、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 达到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若低于 最低标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金、调 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或出售一部分 风险资产等。 (四)加强社会监督
为了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经营信息透 明度,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适用范
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及管理、资 本充足率这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的信 息披露。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形 势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尽快进行有关信 息的披露,以强化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 不良贷款率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
及对策分析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 盈利状况都不理想,资本的内部融资能力 较差, 几乎不可能用经营利润来补充资本
金,造成资本补充渠道的单一性——国家
兰 迪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871
财政注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连续 不断地向银行注资,使国有银行资本补充机
金待遇等方面却具有无差异性特征,从而 17%,公开储备占 16.89%,呆账准备金占 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
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8.94%。而严格来讲,我国商业银行计提的 响。商业银行要想增加利润,一是要提高资
其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 呆账准备金并不符合附属资本的定性要求, 产质量,二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以此

我国银行贷款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银行贷款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贷的增长对 GDP的增长有拉动作用。2 0 1 0
年我国银行业贷款余额 占GD P的比重 为历 史最高 , 达1 1 9 . 4 %。2 0 世纪 9 0 年代 以来 , 我 国的信 贷与 GDP比率 波动 比较 大 ,在 1 9 9 0 — 1 9 9 4年 间是下降的 ,其后两年开始 上升 , 到1 9 9 6 年又开始下降直至趋于平稳 ,
表 1 主成 分分析的 总方差解释
趋 势由哪些 因素主导?信 贷对经济 的支持 作 用究竟是随着信贷 规模 以及经济规模 的
扩 张 而提 高 还 是 降低? 深 入 研究 这 些 问
受金 融危机的影 响,为
显 著 上升 发 生 在 2 0 0 0 — 2 0 0 4年 ,2 0 0 5 — 200 8 年 又 经 历 了 下 降 的 过 程 ,并 降 到
根据上文 的论述 ,考虑到统计 数据 的 可得性 ,本文主要选取年 末各 项贷 款余额
L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金融业年增加值 F 、 货 币供应量 M2 、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I 、 国
体 水 平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轨 迹 (傅 前 瞻 ,
内 容 摘 要 :本 文 以 我 国 近 年 相 关 数 据 为 样 本 。 通 过 对 指 标 数 据 的 标 准 化 处 理 ,得到 与 银行 信 贷 波动 相 关的 1 2 个 宏 观 经 济 指 标 的 无 量 纲 指 标 , 并 采 用 时 序 全局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对 指 标 数 据 进 行 了处 理 分析 ,得 到我 国 1 9 9 0 年 以 来各 年 银 行 贷款 对 促 进 宏 观 经 济 发 展 的 有 效 性 的 综合 排 名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取 了 影 响 贷 款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有 效 性 的 两 个 指 标 ,分别 是 “ 宏 观 经 济环 境 与 结构 因 子”和 “ 利 率 与 通 胀 因子 ” ,并 对 有 效 性 较 大 和 较 小 年 份 的 经 济指 标 和 货 币 政 策 做 了 进 一 步 的 分 析 , 由 此 给 出政

中国银行信贷规模及对经济影响分析

中国银行信贷规模及对经济影响分析

中国银行信贷规模及对经济影响分析1.总量情况。

2004年前8个月,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估计今后4个月还将在低位运行。

截至2004年8月末,银行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1-8月累计新增贷款1.7万亿左右。

但从各月的贷款增量情况看,1-4月的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1万亿元,其中3月的贷款增加最多,为3632亿。

进入4月下旬以后,新增贷款规模急速下落:5月为1100亿元,6月为1800亿元,7月不足1800亿元,8月为1100亿元;5-8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新增贷款少增4000亿元左右。

2.结构状况。

从贷款的结构看,中长期贷款的新增规模要大于短期贷款,二者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截至2004年8月末,短期贷款(含票据融资贷款)累计增加7100亿左右,其中前4个月增长较快,5月份以后增速明显下落,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到8月末,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额为8000亿左右;中长期贷款的波动要小于短期贷款,尽管在进入5月以后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短期贷款。

银行信贷收紧的成因2004年4月,鉴于GDP增速较高、一些行业的投资快速增长、物价呈上升走势和M2增长率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从下旬开始,中央强化了宏观紧缩政策,因此新增贷款规模猛然收紧,这是引致银行贷款增速连续4个月走低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银行采取了以下措施。

1.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是引致银行贷款快速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2004年4月以后,中央出台了暂停土地审批、清理开发区、暂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并清理在建项目等措施,这从资金用途(即资金需求)方面收紧了贷款资金。

2.严格新增贷款审批。

2004年4月下旬以后,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2004年度的新增贷款数额不得超过2003年;并对各家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监督,从而使得各家商业银行强化了新增贷款的审批制度。

这从资金供给方面收紧了贷款资金。

[股市360]中国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再超110% 宏观分析-财经

[股市360]中国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再超110% 宏观分析-财经
白俄罗斯 59 20 24 -3
比利时 54 21 21 4
贝宁 82 11 19 -13
丹麦 50 26 20 4
多米尼加共和国 79 8 24 -10
厄瓜多尔 62 9 17 12
科特迪瓦 65 11 19 6
克罗地亚 57 27 23 -7
捷克共和国 53 20 28 -2
玻利维亚 74 16 18 -8
博茨瓦纳 58 28 20 -6
巴西 64 16 23 -2
巴塞尔委员会方法:通过对比目前的信贷占GDP比重及其长期趋势间的缺口来评估银行业信贷风险,得出结论:该比重不能超过10%的警戒线。
2003年我国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比重历史最高,达117%。200904达到112%。2009年4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5.55亿元,超过同期我国GDP总额(约31.8万亿元),银行贷款余额超GDP,意义非凡。
2011年一季度,近1000家非金融类公司的利息偿付率已降至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银监会: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负债总额为88.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资产总额是GDP(39.7983万亿元)的2.4倍。
奥地利 56 20 24 0
阿塞拜疆 77 11 46 -34
孟加拉国 78 4 23 -5
邓小平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一盘棋走活,经济满盘棋皆赢。抓住金融正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并作出了创新重要选择。
商业银行储蓄总额已经达到53万亿元,仍然有17万亿存贷差,以及1.6万多亿超额存款准备金。当前存贷比为67%,低于1991年到1994年100%以上水平,以及1995年到1998年90%以上水平。

商业银行的经济环境分析

商业银行的经济环境分析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定义
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主要服务于企业长期融资和投 资者财富管理需求。
资本市场特点
交易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弱,风险较高。
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和参与证券承销等业务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收 益,同时需要关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定义
01
外汇市场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国
法律与合规风险
因违反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导致的罚款、声誉损失等风险。
主要监管机构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负责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
监管政策与法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监管政策与法规的变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对其 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
04
CATALOGUE
行业环境
银行业竞争格局
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竞争激烈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方面 具有优势,对中小银行形成压力。
商业银行的经济环 境分析
目录
• 宏观经济环境 • 金融市场环境 • 政策与监管环境 • 行业环境 • 风险分析与管理
01
CATALOGUE
宏观经济环境
国内生产总值(GDP)
总结词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对商业银行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商业银行的信贷、投资和资产质量与GDP增长率密切相关。当GDP增长较快时,企业盈利和市场需求增加,有利 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资产配置。同时,经济增长也提高了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增加了银行的存款 来源和贷款需求。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与我国GDP关系的研究分析一、引言社会融资规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GDP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融资规模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融资规模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融资能力和投资水平,而且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的概念1. 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全社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总和。

它包括了社会各部门不间断的流通中的各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其他融资渠道。

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供应的金融资产、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政府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表现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融资规模通常被视为对GDP的驱动力。

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可以带动投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大规模的社会融资规模对于推动GDP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大规模的社会融资规模还可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GDP的增长对于社会融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社会融资规模提供更加广阔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促进社会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GDP的增长还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贷能力,提高融资渠道的质量和数量。

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间的关系是协调发展的。

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是推动GDP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GDP的增长也为社会融资规模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需求和更加健康的融资渠道。

在这种相互关系下,社会融资规模和GDP可以实现较好的协调发展。

1. 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选取了2010年至2020年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和GDP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贷款与GDP实证分析_基于计量和关联分析

贷款与GDP实证分析_基于计量和关联分析

余 额变 动 1%平 均会 导 致 GDP 变动 1.07%。根 据( 2) 式也 可 以 得到
ΔLnLt 的 短 期 参数 0.51( 点 弹 性) , 即 在 短 期内 贷 款 余额 变 动 1%将 会 使 GDP 变 动 0.51%。考 察 误 差修 正 系 数。- 0.101 表 示 误 差修 正
以降低贷款利率风险, 提高存款利率, 同时 我国并没有真正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 主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利率风险。 要是商业期货交易所, 因此, 要通过金融市
场来实现上述操作还存在困难。 ( 五) 利 用 久 期技 术 的 两 个 前 提 条 件 很
难实现。一是表示利率期限结构的收益率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即成熟期不同的债券 的利率水平是相同的, 二是不同时点的收 益率曲线的变化只是曲线的平移, 即各种 成熟期的债券的收益率的变化幅度也是相 同的。由于我国国债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不 完善, 很难预测其变化趋势, 现实中利率期 限结构及其变化很难满足这两个条件, 这 可能是久期技术应用于利率风险的一大局 限性。
在日常工作中, 大家一般比较关注贷款增量, 尤其比较关注
!!!!!!!!!!!!!!!!!!!!!!!!!!!!!!!!!!!!!!!!!!!!
表 4 贷款和存款的期权对银行承担的
( 三) 缺 少 利 率 期 限 结 构 的 数 据 , 贴 现
利率风险的影响
率的确定也存在困难。计量利率风险的久
等价物 分解
项( LnGt- 1- 1.07ΔLnLt- 1) 将 以 10.1%的 比 例 对 下 一 年 度 ΔLnGt 的 取值进行反向修正, 与误差修正机制相吻合。
画出 拟 合 图图 2。从 图 2 中可 知 , 该 模型 对 真 实值 的 拟 合情 况

2024年银行贷款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银行贷款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银行贷款市场规模分析简介银行贷款市场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个人企业融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银行贷款市场的规模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银行贷款市场的规模银行贷款市场的规模是衡量银行业经营规模和贷款发放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银行贷款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截至今年底,银行贷款市场总额达到X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

这个数字超过了GDP的X%,反映出银行贷款市场对经济的重要支持作用。

银行贷款市场的影响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贷款市场规模产生直接影响。

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融资需求,通货膨胀则会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影响贷款市场规模。

2.政策因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降低贷款利率、推出贷款优惠政策等都会刺激贷款市场的发展。

3.需求变化:消费者和企业对融资需求的变化也对银行贷款市场规模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经营困难导致融资需求下降,进而影响贷款市场规模。

银行贷款市场的发展趋势1.创新产品:随着科技发展,新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银行贷款市场产品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等应用对银行贷款市场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消费金融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个人消费金融需求逐渐增加。

汽车贷款、住房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等市场规模也呈现稳定增长。

3.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贷款市场的重要客户群体。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银行贷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4.风险控制: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强化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提高贷款品质,减少不良贷款风险。

总结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分析对于银行业和整个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入分析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3年银行贷款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银行贷款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银行贷款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银行贷款行业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贷款资金来获取收益的经营活动。

银行贷款的来源是存款,银行通过吸收存款资金支持贷款业务,获得差额利润。

银行贷款行业因其复杂性和严格的监管制度而成为金融行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主要涉及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客户的资金借贷。

从宏观角度分析,银行贷款行业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贷款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银行贷款行业扮演着推动经济增长、加速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其市场规模和贷款增速直接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

因此,分析银行贷款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化,对于了解整体经济的发展动向、贷款市场竞争和贷款业务的创新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银行贷款行业市场规模银行贷款市场规模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1.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直接关系着银行贷款市场的发展规模。

经济增长越快,企业和个人需要的融资水平就越高,进而需要大量的贷款支持,银行贷款规模就会大大提升。

比如,在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银行贷款市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对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贷款需求上。

如果利率水平较低,企业和个人贷款需求相对较多,银行的贷款业务就会更加活跃,市场规模会增加。

反之,则市场规模可能减小。

在中国,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降息等政策手段控制利率水平,促进了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增加。

3.社会信用环境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可以增加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企业和个人就更愿意去银行贷款。

因此,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可以增加银行贷款市场规模。

比如,在信誉状况良好的融资机构,企业和个人贷款申请的审批比例会更高,市场规模也会因此而增加。

4.银行贷款市场的竞争市场竞争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市场的规模。

市场竞争越激烈,银行得到客户的难度就越大,市场规模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银行贷款行业市场规模的变化1.全球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变化全球银行贷款市场规模自1980年代以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19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骤增的全球精明投资者需求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资本和技术垄断企业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贷款市场的扩大。

2024年银行贷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银行贷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银行贷款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述银行贷款市场是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行贷款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银行贷款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状况、监管政策等方面。

2. 市场规模银行贷款市场的规模是衡量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贷款市场规模在近年来稳步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创新等因素的推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银行贷款市场规模达到了X万亿元人民币。

3. 竞争状况银行贷款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通过推出各种贷款产品、降低贷款利率、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非银行机构也加入了贷款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冲击,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

4. 监管政策银行贷款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监管政策支持和引导。

监管政策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

在我国,央行和银监会等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监管政策。

目前,监管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监管效能;•加强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不良行为。

5. 发展趋势未来,银行贷款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并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促进银行贷款市场的创新,提升服务效率。

另一方面,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的波动可能对银行贷款市场产生影响。

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银行贷款市场也将面临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银行贷款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竞争状况日益激烈,监管政策确保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银行贷款市场将继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商业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剖析

商业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剖析

商业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剖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机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它们在提供资金、风险管理、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剖析商业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商业银行提供金融资源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贷款等方式来提供资金支持,这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可以使社会闲置资金得以有效利用,而贷款业务则能将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通过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商业银行促进了创新、扩大生产和推动经济发展。

二、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管理角色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风险管理的职责。

它们在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和信贷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通过规范信贷行为、合理定价和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商业银行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风险水平,为经济提供了更为稳定的环境。

三、商业银行支持创新与技术进步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长中还起到了促进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作用。

它们通过对高风险、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了创新产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经营,对于鼓励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商业银行还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提供风险投资与创业服务等方式,助力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四、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如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服务,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方便和高效的支付手段,促进了贸易和经济流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商业银行的积极信贷政策和金融创新,也为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等融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助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与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金融资源支持、承担风险管理角色、支持创新与技术进步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浅析【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近五年的GDP和商业银行贷款总规模概况,探讨了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GDP的关系。

结论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规模应当始终与GDP的规模相适应。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适应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一、近五年GDP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概述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GDP总额呈上升趋势,而环比增长波动不定,其中,2010年到2011年较为稳定,2011-2012年的环比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内需、出口”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拉动。

而中国内需一直不足,基本没有太大改变,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居民大多也不会预支未来收入,消费保守。

出口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也一直很低。

所以,中国要推动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投资,在我国投资资本的形成90%以上是通过间接融资,所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在此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自2008年以来不断增加。

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2009年经济复苏,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投资需求增大,增长率高达36.31%;2010年和2011年也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增长率均在15%上下。

独有2012年,贷款总额较前一年度有所下降,贷款总额减少了90701.1亿元,下降率为12.71%。

这可能由于2012年通货膨胀势头出现。

为压制通货膨胀,国家连续四次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投资需求降低,因而最终影响到了当年国内全金融领域的贷款总额,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也随同下降。

然而,国内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信贷规模,但增速略有回落,外汇贷款迅速增加。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其中2月份外汇贷款增加217亿美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3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04亿美元,同比多增76亿美元。

贷款利率_GDP变化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关系

贷款利率_GDP变化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关系

科技经济市场引言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手段。

在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贷款在经济发展、投资扩张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说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不是贷款数额,而是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银行已经发放的贷款总和。

目前来讲,影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因素极为复杂,如利率、价格水平、GDP等等。

1文献综述一直以来,金融信贷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关系的研究都受到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的重视。

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Hodgman(1960)提出过弯曲的贷款供给曲线的假想,认为银行的信贷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变化。

Stiglitz和Weiss(1981)建立过一个信贷配给模型,旨在说明信贷配给在不不完美信息市场中存在均衡的可能性。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周建中(2003)对我国信贷增长以及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认为其快速增长的因素除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银行的自身短期行为之外,还包括各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对投资的加大。

李永和(2005)提出中长期贷款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以及所面临的竞争,还包括资源约束所带来的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多。

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模型建立与检验。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信贷处课题组(2003)用最小二乘法对贷款余额与GDP以及GDP名义增长率与CPI之间的关系作线性回归。

认为贷款增长对GDP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但过高的贷款增长也可能带来物价的上涨。

曾令华,王朝军(2004)对我国1976-2001年间实际GDP对贷款余额的弹性作出点估计,通过协整检验,确认lnL与lnGDP之间有协整关系。

并通过格兰杰检验确认lnL是lnGDP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得到除了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和合严重坏帐掣肘商业银行放款这两种情形外,货币不是中性的结论。

唐运舒,谈毅(2008)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992-2003年银行信贷、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银行贷款有正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决定银行贷款。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探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探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探讨i一0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探讨赵一婷(吉林大学经济管趸莩两春130012)lz-:}【摘要l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深化改革,取得了显着进展,但是经营效益低下.面对国际市场竞争,要创造条件由范围经经济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步实行混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苎查塑些堡垫型墼苎璺丝查毙笔【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7—7685(2000)10--0037--0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深化改革中急待解决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问题,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增强其竞争的实力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现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逐步由原有四家国有专业银行的基础上转变形成的.几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从目前现实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低下,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困难.比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远不及外国银行以中国银行与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作比较,据1997年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这三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花旗银行是0.96,荷兰银行是0.46,中国银行则为0.18,中国银行的这一比率仅为外国银行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1997年这三家银行的收入利润率为:花旗银行9.3.荷兰银行17.3,而中国银行仅为2.8.不难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效益上落后于外国银行,与外国银行竞争难度很大.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但没有规模经济;业务缺乏多样化,又未能实现范围经济.为提高盈利能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早日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二,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原因及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就是要在银行业规模,结构和层次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各分支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其集约化经营水平,达到适度经营规模.商业银行的规模受到其管理能力,业务操作水平,内控制度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环境,银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参与市场竞争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从自身实力出发,按照其发展需要寻找适[收稿日期]2O0O—O9~o8[作者j晦介]赵一婷(1975一),女,长春凡,现为吉林太学经济管理学院项士研宽生研宽方向:货币全融.经济纵横10/200037度的规模,以增强盈利能务,提高竞争实力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尚未实现.主要是体制性原因其表现为:第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设有完全分离,各级政府仍然不同程度地干预银行的经营括动,国有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受到限制,不能按市场规律实现资金有效配置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分而不拆.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承担着国家政策性业务, 使其经营中风险加大,不良贷款数额不断上升,盈利受到影响.第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各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管理的混乱;业务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管理与规范,资产运营质量低下,风险失控;同时,人事管理中有深重的机关作风,银行负责人由上级任免,岗位聘任中不正之风严重,致使银行中人浮于事,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银行的经营效率低.第四,银行组织机构安排不符合经济理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不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与营运成本以提高效益为原则,而是依照各级政府的需要设置.分支机构众多,人员队伍庞大,各机构经营效益千差万别,不利于总行有救管理,也不便于信息的传递与落实;银行内部部门设置不科学,部门业务交叉,协调与沟通困难,银行管理成本耗费巨大且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组织机构的稽核缺乏及时性和权威性,不能有效地查找出银行组织中的失误,导致银行的组织机构中许多不足不为人知,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第五,中央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人民银行监管协调不够,其内部日常管理部门与稽核部门重复检查突出,并且双方监管标准和条例不同,使监管的教力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现场检查多数流于形式,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预警监督不力,只注重银行经营是否合规,不对其经营进行总体上和系统性的评价;银行监管法规不健全,没有跟上金融刨38经济纵横10/2000新,新业务开拓对银行监管的要求;银行监管行为缺少规范,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与其自身经营能力及市场需要不相适应,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尽快采取对策措施,改变其规模不经济的状况,以实现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实力.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的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已成为发展趋势,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正愈加猛烈.据统计.8O年代全球的银行并购案只有1000件左右, 总金额约500亿美元}1995年,世界金融业兼并案多达4100件,涉及金额达2500亿美元;1966年金融业并购案比1995年又增加100多件;1998 年全世界的公司并购价值达2.4万亿美元,比历史记录的1997年增加了5o.而且,并购的案件主要发生在银行业,其并购交易总额占第一位.0 在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银行通过并购,能够提高其竞争实力,实现规模经济.具体来说,首先, 银行业在并购中关闭一些不太重要或效益不佳的分支机构,裁减人员,能减少经营费用,更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银行内部结构的优化.其次,提高银行市场份额银行通过并购能够增加其资本总额,例如合并后的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总资产近700亿美元,实力强大{同时, 银行可以进行债务重组,改善其资产质量;并且, 银行并购后实力强大,资产优化,使其信誉度,管理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也使银行市场份额增加.最后,银行并购后经营网络扩大,实现各银行阃接地区性互补和业务互补,使银行经营的地理范围扩大,业务品种增多,能有效地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在银行的并购中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竞争的实力,是当代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吸取国际银行业的并购经验,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现状,要应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要促使规模经济的实现,第一,切实落实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国家作为所有权的代表不能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国有商业银行不再经营政策性业务.在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的制订中明确商业银行具有的权利,使银行从自身盈利性出发开展的各项业务不受非市场性的行政命令干涉,自主实现其资金的有效配置.第二.调整分支机构的设置,改革机构的经营管理.按照国家的经济区域设置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将原有设置重叠,业务量不足,经营效益低下的营业网点撤并;对分支机构的层次按照市场需要台理安排,使分支机构依据自身实力及周边环境集中服务于一定目标市或某些顾客群体并且,按照银行各机构自身经营需要,坚决裁减冗员,将员工的知识层次,素质,工作能力作为选聘员工的唯一标准,使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其收入,职位安排挂钩.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三.拓展经营空间,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在进行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应扩大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规模,以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经济贸易为依托逐步对外扩张,从自身盈利性和竞争优势出发,在全球布点,以适当的组织形式构建起高教,合理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全球分支机构网络.并在经营中注重针对不同的地区金融需要相应开展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效益第四,注重金融创新和广泛运用高科技成果,为客户提供周到,全面的银行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活动中,不仅要通过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以保持原有的存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还需要在消费信贷领域进一步发展.完善已经开拓的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等业务,并积极进行业务品种的创新和促进服务手段多样化.另外,大力开展中问业务,通过提供服务性的中间业务获得稳定的手续费收入. 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成果.使银行业务开展更方便,更r陕捷,更准确并节省劳力,尽早实现交易网络化,货币电子化.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提高银行的收益,增加竞争的实力.才能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并按照市场需求展开经营活动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分业经营现状和转向混业经营的必要性金融业的范围经济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分业经营,就是使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由不同的机构经营,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业务边界;混业经营是银行不但可以经营自身的传统业务,还可以经营证券,信托,保险等业务在国外,分业经营模式以1999年以前的美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美国在1999年前推行分业经营模式在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中,美国银行业濒临崩溃.约有一万一千多家银行破产或被兼并.使银行总数由25000家减至14000家,减少约4o.为稳定金融秩序,保持存款人的收益,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确立了分业经营制度,规定银行不得经营证券业务,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经理不得兼职.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分离等等此后,英,日等国纷纷效仿美国,建立起类似的金融体制和监管架构但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金融全球化使这种体制受到了巨大冲,英,日等国相继放弃分业经营模式,美国国会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混业经营模式,正式废除了近70年的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模式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综合银行制,以德国,瑞士等国为代表,银行内部设立全面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业务部门;第二种是金融集团制."英国,日本及美国为代表.在金融集团下经济纵横10/200039设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分别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行分业经营规定.这一选择有其必然性:第一,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投机气氛很浓,风险较大的时期,分业经营有效地保障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弱,内控制度尚不健全,分业使银行经营中减少了因市场利益驱动产生违规操作,损害银行资产安全性的可能第三,我国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国家的金融监管不完善,无法对混业经营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监督,分业经营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在平稳中求发展.客观地说,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 选择分业经营十分必要,有利于保障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全面健康地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结构的逐步调整,分业经营模式使国有商业的业务局限于狭小的范围,无法更好地实现范围经济,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具体表现为;第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要求银行业实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而我国的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和金融工具,国际竞争力不足.第二,现阶段我国企业融资格局逐步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使银行从其传统的盈利业务,即贷款业务中获取收益的机会逐步减少,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等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受分业经营限制,无法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无力推动企业改革进程,获利受到阻碍.最后,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从市场需要出发开展金融的广泛创新,银行无法经营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工具,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总之,在金融全球化,国内市场经济改革深人推进时期,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窄,无法取得4O经济纵横10/2000收益的增加,是范围不经济的.推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在混业经营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在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第二,在混业经营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使其一部分亏损可以由其他业务的盈利予以补偿,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第三,在混业经营下,国有商业银行能够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参与到国有企业改革中去,不仅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而且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以改善,使不良资产比例下降, 银行收益增加第四,在混业经营下,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配置将更为有效,可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多种业务,充分实现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使银行进一步发展.另外,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由于金融体系在逐步构建,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以及国家相关经济环境发展还不成熟,各项法令法规尚不健全与完善,缺少具备丰富金融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业务操作人员, 推行混业经营必须创造条件,逐步推行,使国家经济发展不致于受到金融动荡的干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现阶段固守分业经营无法有效实现范围经济,只有从分业经营逐步向混业经营转变,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全能银行,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范围经济注释①参见李元旭,黄岩,张向菁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盘融研究~2OOO年第3期.固盘晓斌着银行并购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导论第1页.@束逢明,杜莘《关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再思考》.金融研究》2帅0年第1版.(责任编辑:耿玉春)●●●●置0一嚣ii墙。

贷款增长对GDP增长的作用

贷款增长对GDP增长的作用

贷款增长对GDP增长的作用一、问题的提岀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多数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信贷渠道〃(Creditchannel)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经济遭受负而外部冲击时,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和消费者而临的流动性约束,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避免实体经济陷入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

然而,信贷的高速扩张和不合理投放一方而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可能导致物价的过快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并且加大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

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方向,使其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避免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各种风险,是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部门而临的重大挑战。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银行信贷对浙江经济增长的意义更为重要。

一方面,浙江经济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2009 年全省生产总值的70%、税收的60%和新增就业岗位的90%均来自于民营经济。

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民营企业的自有资金较为匮乏, 同时又难以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因此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十分明显;另一方面,以外向型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浙江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对国内宏观政策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尚未完全消退的背景下,研究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更好地发挥信贷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贷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通过信贷投放来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论。

该理论源于RobertRoosa (1951)提出的信用可获得性学说,之后Stiglitz 和Weiss (1981)、Bernanke 和Blinder (1988)以及Kiyotaki和Moore (1997)等研究确立了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地位。

但在关于信贷渠道的实证检验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并不一致。

我国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逐步由垄断变为竞争,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银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为了探究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有何贡献,本文将用GDP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的存款总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重(CR4)来衡量商业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利用eviews工具,通过单整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2002到2015年期间的样本数据考证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结构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过研究发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的增长的因,经济增长是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化的果,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化经济增长因果关系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reform,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gradually matured, whil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structure constantly changing from monopoly market into competitive one. Now our economy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is phenomenon causes us to think about what in the end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ercial bank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will reflect the GDP as an indicator of economic growth, total deposits of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f total deposits of al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gravity (cr4) as a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concentration of the measure, we use eviews tools through a single integration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amples analyzed data from 2002 to 2015 perio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commercial bank structure. After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changes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is the result of economic growth.So we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Market Structure Chang Economic Growth Causal Relationship我国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一、引言经济发展一直以来作为最热门的民生话题,关乎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浅析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分析了我国近五年的GDP和商业银行贷款总规模概况,探讨了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GDP的关系。

结论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规模应当始终与GDP的规模相适应。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适应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近五年GDP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概述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GDP总额呈上升趋势,而环比增长波动不定,其中,2010年到2011年较为稳定,2011-2012年的环比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内需、出口”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拉动。

而中国内需一直不足,基本没有太大改变,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居民大多也不会预支未来收入,消费保守。

出口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也一直很低。

所以,中国要推动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投资,在我国投资资本的形成90%以上是通过间接融资,所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在此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自2008年以来不断增加。

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2009年经济复苏,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投资需求增大,增长率高达36.31%;2010年和2011年也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增长率均在15%上下。

独有2012年,贷款总额较前一年度有所下降,贷款总额减少了90701.1亿元,下降率为12.71%。

这可能由于2012年通货膨胀势头出现。

为压制通货膨胀,国家连续四次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投资需求降低,因而最终影响到了当年国内全金融领域的贷款总额,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也随同下降。

然而,国内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信贷规模,但增速略有回落,外汇贷款迅速增加。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其中2月份外汇贷款增加217亿美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3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04亿美元,同比多增76亿美元。

综合以上两大点可以得出:近五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GDP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并相互适应。

二、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GDP的关系
(一)GDP的增长对贷款的影响
1、GDP增长对贷款总额影响的双重性。

GDP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发展,而其带来的除了数字上的变化,还有物价上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房价上涨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的提升。

而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贷款需求。

从政策调控角
度看,物价如果持续、全面的大幅度上涨,则意味着通货膨胀,国家肯定要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会降低贷款数额。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房价的上涨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的提升又刺激人们贷款消费,从而刺激了贷款总额的增加。

2、GDP增长导致的金融业政策改革对贷款规模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国家政策的制定,而金融业政策的制定就会直接影响到国内贷款总额。

现在以2008年的货币政策为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提高降低了贷款供给的理论上限。

从理论上说,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控制贷款增长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近年来提高准备金的实际情况看,结果却大相径庭,07年有多次提高准备金后贷款增速不降反升。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剩;二是准备金政策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三是准备金政策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产生明显的紧缩效果。

(二)贷款需求对GDP的贡献。

贷款的需求表现在宏观经济中最直接的就是投资需求,社会各行业投资需求扩大,由于自有资金短缺,各群体就会寻找贷款。

中国经济在最近2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由高储蓄和高投资来推动的,国家隐形担保下的信用扩张保证了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然而这种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弊端逐步凸显,由目前状况来看,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技术的发展是化解经济增长障碍的关键之一。

1、贷款需求变动可以引导GDP良性增长。

首先,贷款数额的变动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引导资本流动;有利于对公司进行监督和治理,同时还利于分散风险,汇集资金,便利交易,而这些,都有利于经济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对GDP的增长有一定的作用。

2、推动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纵观经济发展史不难发现。

金融体系,无论是金融工具还是金融组织,都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复杂。

在历史上,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和金融组织的出现,最初大多数主要遵循需求尾随型的发展道路。

国内的商业银行贷款业也要尾随社会群体的需求额进行供给。

当社会中对贷款需求增加时,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数量,从而推动了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就是贷款需求对GDP的影响。

3、行业内的创新与改革极大促进GDP的增长。

贷款需求不仅仅是市场自身调节的结果,金融业,例如,银行自身的行为模式转变,也会影响贷款数额,从而影响GDP。

资产质量的好转刺激贷款投放提速。

2004年至今银行业总体不良贷款率由13%以上下降到6%左右,同期的贷款增长则不断呈现出加速状态。

另外,商业银行的改制和上市对信贷增长有提速作用。

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成功上市,受到盈利模式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这必然促使商业银行贷款增长提速。

在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仍然较为单一的情况下,以会计利润为主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业银行贷款投放。

这些行业内的创新与改革,对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三、我国贷款总额规模与GDP的适应性探讨
1、必须把握好贷款总额规模与GDP之间的“度”。

实体经济“量价齐升”——贷款投放与经济实际增长存在紧密、较为稳定的联系。

1990年代中后期,贷款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实际增长率之间的乘数关系曾经接近4的水平,之后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一乘数明显高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地区。

(如美国这一乘数为1.3,香港为1.6)。

由此可见,中国GDP近年来增速较快,远超欧美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需要资金支持,引发了贷款需求,GDP的规模越大,贷款需求越大。

而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之一,它的增长反过来又增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了GDO增长。

两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但也必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方面,信贷总规模占GDP比例过大会导致一、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二、投资力度大,信贷基本上用于投资,由于占GDP比例逐渐增大,投资过多会造成一些产业生产过剩,加大行业风险,不利于GDP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信贷总规模占GDP比重过小则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权衡二者利弊,必须要将信贷规占GDP比例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促进经济合理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基本与GDP相适应
以下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
贷款总额对GDP的拉动率=GDP的增长率*贷款贡献率。

由上图的数据做了处理后就不难看出,贷款对GDP有着较大的贡献,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

在我国,近五年来,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与GDP始终保持一致的增长,虽贷款总额一超再超GDP,但贷款额占GDP的比率始终维持在150%上下,并且2012年以来,有所下降,这也许是个对的下降趋势。

这个比重的下降会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善,对经济的发展更为有利。

高的贷款比率可见国内金融市场的泡沫,然而贷款总额的变化与GDP的变化却没有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们依旧是一个发展带动另一个发展,相互促进和推动。

所以,在此,也许只能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规模与GDP是相适应的,但金融业仍需要调整结构,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哲意.浙江省存贷款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12,6.
[2]连玉明,武建忠.《中国国力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2005.
[3]唐建伟.十二五”期间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分析,《中国金融》,20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