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滨州医学院-本科-医学-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28
8
128
3.4%
专业集中实践
57
+57
57
+57
23.9%
第二课堂 总计
4
+4
4
+4
2947+
3267+
214
24 320+4 238
63.5
67.5
1.7% 100%
4
十一、中医学专业主要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学期
周数




环节
入学教育、军训
2
课堂教学 考试
15
16
16
16
2
2
2
2
专业综合实践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 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 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 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 最大效益。 3.医者仁心,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 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 值观念差异。尊重患者及家属,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4.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 其他医师的帮助。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6.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科学的态度、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要求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 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掌握中 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1
1
1
专业见习 毕业实习 毕业教育、毕业考试
法定假期
1
1
机动 寒暑假
1
1
6
6
6
6
学期总周数
26
26
26
26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6
16
2
1
2
1
1
17
16
9
24
17
2
1
1
3
2
6
6
6
26
26
26
26
26
19
5
十二、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 类别
通识 教育课
课程代码
1604500101 1604500201 1604500301 1604500601 1604500901 1604501006 1604501106 1603303801 1604010102 1604010202 1604010302 1604010402 1603305205 1603305305 1603305405 1603305505 1603305600 1603602301 1603602504 1600600106 1600600201
中医内科学
7
4
68
68
中医内科学见习
7 1.5 51
51
内科学 G
7
3
51
51
内科学 G 见习
7 1.5 51
51
中医妇科学
7
2
32
32
中医妇科学见习
7
1
32
32
妇产科学 J
7
2
32
32
妇产科学 J 见习
7
1
32
32
传染病学 C
必修 7 1.5 24
24
中医外科学
7
2
48
24
24
中医儿科学
8
2
48
24
24
中医骨伤科学
8 2.5 48
32
16
外科学 F
8
3
45
45
外科学 F 见习
8 1.5 45
45
临床技能学
8 1.5 35
10
25
急救医学 F
8
1
16
16
针灸推拿治疗学
8
2
48
24
24
小计
33 706 382 324
中医学导论
1 1.5 24
24
中国医学史
1
1
18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2
1
16
16
诊断学实验 C
6 1.5 48
48
1603910102
外科学总论
6
2
40
24
16
1604500701
医学伦理学
6 1.5 24
24
小计
89.5 1641 1252 389
7
专 业 教 育 课
专业 课
1603503801 1603503905 1603906701 1603924103 1603504001 1603504105 1603902301 1603913201 1603900501 1603504202 1603504302 1603504402 1603909201 1603909303 1603919302 1603909101 1603506202
药理学(含中药药理学) 药理学(含中药药理学)实
验 预防医学 E
5
3
48
48
5
1
32
32
5
2
32
32
1603310401
卫生法学(含中医药法)
5
2
32
32
1603501402
温病学
6 3.5 64
54
10
1603501102
中医各家学说
6
3
48
40
8
1603913601
诊断学 A
6
4
64
64
1603915403
方剂学 B
3 4.5 75
75
1603003202
针灸基础
3
2 48
24
24
1602905002
生理学 C
3
4
72
48
24
1603303502
医学心理学 A
3
2
32
26
6
1603501302
伤寒学
4
4
70
60
10
1602902802
生物化学 C
4 3.5 64
48
16
1602900502 1602904001
专业 拓展 课
1603506401 1603500301 1603504701 1603503201 1604010702 1603003402 1603637101 1603502701 1603500802 1603913002 1603506101 1603633901 1603506901 1603507001
医学免疫学 E 病原生物学 C
4
2
32
24
8
必修 4
2.5
42
42
1603625302
医学统计学 C
4 1.5 32
16
16
1603501202
金匮要略
5 3.5 64
54
10
1603003302
推拿手法学
5
1
40
16
24
160290960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A
5 5.5 101 76
25
1603503001 1603503103 1603627201
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5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掌握系统的中医基础 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思维,具有较强的创新精 神、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 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临床技能实训、临床见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系统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体格检查训练、中医四 诊技能训练、中医内科临床技能训练、中医外科临床技能训练、针灸技能训练、急症临 床技能训练、医患沟通技能训练。
八、培养过程
全学程 5 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3 年,为基础学习阶段。此阶段在校内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素质教育课 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中医学基础、经典等课程,基础医学课程,预防医 学课程、基础课程实验、临床技能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践。 第二阶段:2 年,为临床学习阶段。此阶段在医院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中医学临床 课程和临床课程见习 1 年,毕业实习 1 年。
600+ 6.5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24 16 24
48
18
+2
+2
16
30
30
32
32
32
32
32
32
2
28
32
32
32
+0.5
30
30
+2
16
280+ 320
6.5
6
学科 平台课
1603501501
医古文
1 3.5 56
56
1603500102
中医基础理论 A
1
5
84
78
6
1603500702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3
1
18
18
专业英语
4
1
16
16
中医特色疗法
5 1.5 32
16
16
全科医学概论
选修 5
1
16
16
医德修养与医患沟通
6
1
16
16
中医辨证论治学
6
1
16
8
8
医学影像学(含核医学)G
6
2
48
24
24
医学文献检索
6
1
16
16
社会医学 C
7
1
16
16
专业讲座 I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 5 年,修业年限 5-10 年 学位:医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
五、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金
2
匮要略、温病学、针灸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特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温病学、金匮要略、中药学、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 A
1 4.5 88
60
28
1603502101
中药学 B
2 5.5 90
90
1603502903
中药学实践
2
1
32
32
1602906502
系统解剖学 C
2
4
75
45
30
1602908302
组织学与胚胎学 D
2 2.5 48
32
16
1603501001
内经选读
3
4
64
64
1603502501
3
考试接轨。
(三)毕业考试
在第五学年实习结束后进行中医专业毕业考试,包括毕业理论考试和客观结构化临
床技能考试(OSCE)。毕业理论考试科目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内科学等。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试内容包括辨证论治、病
史采集、舌诊、脉诊、体格检查、方药运用能力、针灸技能、推拿技能、辅助检查结果
课程名称
课程 开设 学分
性质 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政策
3 1.5
4
3
1
思想政治实践课 I
2
2
思想政治实践课 II
4
2
大学生心理健康
1
1
大学英语 I
1
3
大学英语 II 大学英语 III
2
3
必修 3
1
3.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养生、保健、 康复等基本知识。
4.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 则。
5.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 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6.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 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7.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 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 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 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常见危急 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3.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4.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5.具有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 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及研究医学问题。
九、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形式、多角度考核。 核心课程考核内容及形式对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点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积极推行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中医辨证论 治综合能力考核等;实验课程以平时表现、操作考核结合部分笔试的方式进行;非核心 课程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分阶段综合考试 分阶段综合考试是指在基础学习阶段、临床学习阶段和临床实习阶段结束时分别进 行综合考试。在第三学年基础课结束后进行中医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包括基础理论考试 和基本实践技能考试。在第四学年临床课结束后进行中医专业临床综合考试,包括临床 课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试。分阶段综合考试内容与形式与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3
大学英语 IV
4
3
体育 I
1
1
体育 II
2
1
体育 III
3
1
体育 IV
4
1
体能测试
0.5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2
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
2
1
军事技能训练
1
1
军事理论
1
1
创新创业类
2
艺术鉴赏类
2
文化沟通类
选修
2
自然科学类
2
人文社科类
4
小计
46.5
学时
24 16 24 48 18 +2 +2 16 60 64 64 64 30 32 32 32 +0.5 30 30 +2 16
判读等。
十、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 学科平台课
必修
学分 34.5 89.5
学时 600+ 6.5 1641
选修 学分 学时
12 192
合计
学分 46.5 89.5
学时 792+ 6.5 1641
占总学分百 分比
19.5% 37.6%
专业课
33
706
33
706
13.9%
专业教育课
专业拓展 选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