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讲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篇学习理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是教育心理学中最核心、最具特色且份量最重的内容。

顾名思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理论。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典实验;另一是在经典实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又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对于学习过程的解释;③提炼出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

有些甚为关注教育实践的心理学家(如斯金纳)还会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从而提出一些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也有些心理学家甚为关注学习的迁移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学习迁移的看法。

同时,虽然现在的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指“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心理(包括认知、态度、情绪、意志等)、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看法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不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界,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习历程或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中知识怎样获得和行为怎样发生改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以及怎样研究学习等问题,历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而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著名的三大学习理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可列表如下: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0183184在本书看来,人类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上述三大学习理论中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只是揭示了学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规律,这样,理性的态度或许是博采众家之长,依据教育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家的学习理论。

①鉴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长处是具有科学精神,进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具人文关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或许妥当的做法应该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念,主要按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派学习论进行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科技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教育者如果能融会贯通三大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定能兼顾科学技术的教育取向与人文社会观点的教育取向、知识学习的教育内涵与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1、行为主义学习观学习是指某种特定行为的习得过程。

当一个人稳定地习得了某种特定行为时,这个人就发生了学习。

行为主义的最大的贡献是行为矫正技术。

因为特定行为的习得无法简单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来完成。

2.行为主义教学观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我们主要讨论最具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该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小步子原则或循序渐进原则。

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形成教材或课件。

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其次,呈现明显的反应。

即学生正确的反应,需要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改正,比如英语默写。

再次,及时强化。

正确的反馈就是一种增强物,错误的反馈是一种更正的方法。

最后,自定步调。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进行程序学习。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制定不同的学习范围和布置作业。

3、行为主义知识观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知识观1、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刺激是这个过程的输入部分,而反应是输出部分。

认知主义认为,促使行为习得的强化物只有通过认知被行为主体确定为“奖励”时,强化物才会起到强化作用,而行为主义所说的强化物本身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认知才是关键。

学习是信息复制的过程,学习室友目标的。

2、认知主义教学观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观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观

初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
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 )指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能够立即令人感到满意和愉快的刺激物;二级强化物 (secondary reinforcer)指通过与初级强化物发生关联而获 得强化价值的奖励物; 代币制(token)没有内在强化性质的事物,经过多次交换过程 后,能用它来得到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变成有很高价值的 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用更偏爱的行为强化不太 喜欢的行为的一种强化法则;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定论 不是现成的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已有经验之间是否存在实 质性的联系
分布于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 习之间的学习举例 有意义 弄清概念之 科学研究 听到是精心设 学习 间的关系 计的指导 听讲演或 看材料 例行的研究或 智慧的“生产”
学校实验 室实验 机械 学习
是对人或其他有机体在环境中做出的主动行为进行奖 励或惩罚而发生的一种学习。也称工具性条件作用。
桑代克:操作性条件反射发现
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 学派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 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 的创始人。 “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 念 ,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 成的联结 桑代克总结了三条学习定律
强化物 reinforcer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正强化物(positive reinforcer)与负强化物 (negative reinforcer) :正强化物指操作行为出现后 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物指操 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的不愉快刺激,反应再次出现的 概率增加;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由于种种原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特别盛行.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这种行为主义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和老师都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是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尽管各个行为主义者看待学习的角度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都没有超出刺激-反应的范式。

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学到些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

本文将做一定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提出者:桑代克2.具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3.理论要点:准备率、练习率、效果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4.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理论要点:(1)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又分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理论的发展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的规律过程中,由于其哲学基 础、学科背景的不同,研究手段不同,自然地形成了对学习 的各种不同观点。这些不同观点构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 彼此存在着争论和歧见。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 是因环境而导致的行为的改变;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个体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改变,是对外部刺激的意义的理解和 建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过程的一些情感因素、 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作用;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社 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个体自我概念的变化等等。
不会表现出来的。外在强化或者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 而不是学习。 (三)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 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替代性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是通过观察人而进 行的学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操作性行为并不是由已知刺激引发的,而是由机体自发
的。例如,小孩子最初在幼儿园上课时会吹口哨、站起来以 及扔玩具等。 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
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在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 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 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和维持
消退(extinction)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 行为。维持(maintenance)就是行为的保持。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分化和泛化
先前刺激(antecedent stimuli)指行为之前的事件。 分化(discrimination)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 种差异做出反应。泛化(generalization)是指将所习得的 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华生(John.B.Waston) 桑代克 斯金纳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心理 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院士。 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 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 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 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 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 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 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 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桑代克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 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 反应的联结, 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 反应的联结 S—R之间的联结。 之间的联结。 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的三条基本学习定律的内容 ①准备律: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当任 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 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②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 增强;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有,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③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 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 理论弱点:过于简化学习过程的本质,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方法比较粗糙 简单,经不起他人和反应(S-R)的连结过程,主 张将人的外显行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 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者痛苦的后果改变 了学习者个体和行为,或者使学习者模仿他 人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第4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4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个人应该决定他们自己的行为;学习应该包括新 信息的获得和个人对信息的个人化。
•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3.罗杰斯:强调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
第二单元 经典性条件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其人
• 牧师家庭,11个子女中之长子,负责个性;
• 专心学术,不注意生活细节,与妻子约法三 章,互不干涉,不饮酒,不打牌,不应酬; • 70岁以后仍然乘电车上班; • 1904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 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 人物之一。
习 得 性 无 助
4 惩罚与消退
• 惩罚: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 • 惩罚与消极强化的区别:+/• 惩罚要慎重:不能根除,要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 • 消退: 有机体作出以前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 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 率便会降低。无强化,减少不良行为的好方法。
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
• 观察学习的过程 • 《水浒传》电视剧的播放与一些少年的模 仿;
• 《英雄本色》和《上海滩》中的周润发的 形象与大众的模范(墨镜,黑色风衣等 等); • 《花样年华》公后掀起旗袍的热买……
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 过程
符号编码 认知组织 符号预演 动作预演
动作 再现
实验设计:儿童分3组
• 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性 行为。影片结束后: • (1)让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 • (2)让儿童看到成人榜样受批评; • (3)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也 不受罚; • 3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里面有成人榜 样攻击过的对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他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经典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前者,而斯金纳 研究的重点是后者。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 机体的无条件反射。同时,对待意识不像古典行为主义那样,避而不谈,而是承认意识的存在,但认为意识不过是 有机体皮肤之内所发生的私有事件,它不作为行为的生理中介物,而是作为行为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感觉知觉都 可把它们作为刺激控制形式来加以分析。
观察学习人类学习的本质 班杜拉将学习分为直接经验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经验的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 学习者本身的经验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 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应对外在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完成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知觉等集中于榜样事件,它决定了选择什么 样的信息作为观察对象及其从中获取什么信息,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 2、保持过程:信息的存储。观察者将获得的信息以符号表征的方式储存于记忆中。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概念
概念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 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 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心理学流派
01 概念
03 斯金纳 05 桑代克
目录
02 华生 04 班杜拉
基本信息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
根据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 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组 织者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说明文 字,它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奥苏伯尔指出,组织者最适宜在两种情况下运用: 陈述性组织者: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 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 学习的材料的组织者,使学生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 的认知框架。 比较性组织者:认知结构中已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 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 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 个对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组织者。
托尔曼的学习实验图
托尔曼于1930年设计并 进行了白鼠高架迷津方位实 验。在这种迷津中设置了白 鼠通向食物箱的长短不等的 三条通道。首先让白鼠在迷 津内经过探索,熟悉这三条 通道,然后将白鼠放进起点 箱内,观察它们的行为。结 果发现,白鼠首先选择通向 食物距离最短的通道1,当 通道在A处堵塞时,它们便 在通道2和通道3中选择了较 短的通道2;而通道2必经的 B处也被堵塞时,它们才不 得不选择较漫长的通道3 。

3、对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 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和 新知识的相互作用,还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这些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也符合学校学习的实际。 (2)他的理论观点运用于教学实际提出了“渐进分 化”“综合贯通”的教学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的教学 策略,对实际教学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受到广大教育 实际工作者的欢迎。 (3)奥苏伯尔过分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 受,忽视了学习者的创造性。他的学习理论主要论述了 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这是片 面的。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

本文将做一定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提出者:桑代克2.具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3.理论要点:准备率、练习率、效果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4.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理论要点:(1)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又分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观

2、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学习能促进个体成熟与心理发展;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 人的发展;
3、人类学习的特点
社会性,以间接经验为主,无论在 内容与形式上都是非常丰富的; 以语言为中介,扩大了个体掌握社 会历史经验的可能性; 积极主动性,有丰富的学习动机与 学习方法;
第二信号系统: 人所特有的语言系统,词语代表一定 的事物,如果该事物属于最初的无条件 刺激,曾经引起过特定的无条件反应, 那么人在听到相应的词时,也会产生同 样的反应,该词语就成了条件刺激。
华生(J.Watson)的恐惧形成实验
用三句话宣布了心理 学的行为主义时代的 到来:第一,心理学 的内容应该是行为, 是不意识;第二,心 理学的方法应该是客 观的,而不是内省的; 第三,心理学的目标 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 为,而不是对心理现 象的基本理解。
是对人或其他有机体在环境中做 出的主动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 发生的一种学习。也称工具性条 件作用。
桑代克:操作性条件反射发现
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 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学派 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 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 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 学的核心概念 ,动物的学习 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 联结 桑代克总结了三条学习定律
四、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行为之后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 的概率的事件; 正强化物(positive reinforcer):正强化物指操 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 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物(negative reinforcer)指操作行为出现 后停止或移开的不愉快刺激, 反应再次出现的概率增加;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消退律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 (US)出现,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 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 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 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的恢复。
• (3)分化律 •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
第四讲 学习心理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第四讲(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 夫(I.P.Pavlov,18491936)
• 最早提出了条件反射 学说。他的理论常被 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理 论。
• 在每一种情况下,小艾伯特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情绪 反应,类似于对白鼠的反应。
• 接下来,华生探讨了用来消除小艾伯特恐惧情绪的种 种可行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小艾伯特在接受可能的 治疗之前,离开了日托中心,举家迁徒到别的地方去 了。
• 华生认为,这项实验表明,小艾伯特的条件情绪反应 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尽管其强度会有所减 弱,但这种条件反应会在一生中始终存在,并改变他 的个性。
继续出现,然而每在铃声出现前,即在狗的视觉范 围内增加一张绘有黑色正方形的卡片,也就是说加 上一个条件刺激。此一新加的刺激最初可能会引起 狗的注意,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经多次练习后, 这种卡片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狗的流涎反应。 • 这种由原级强化衍生而成的强化也被称为次级强化。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其中最 著名的是关于猫的研究),提出了对学 习问题的系统见解和理论,著有《教 育心理学》、《人类的学习》和《成 人的学习》等书。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

教育心理学作业作业题目: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并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理解和看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先反省一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观。

在学习和教学行为中,我们都隐含着一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当我们教授科学知识时,会对学生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这里,我们用“发现”而不是“发明”。

我们说“牛顿发现了什么定律”,言下之意,牛顿的理论就如同石油、煤矿、金矿、银矿一样隐藏在世界某处,在牛顿之前是客观存在着的,后来被牛顿找到而已。

这意味着,我们在无形之中将牛顿的理论当作一个东西来看待。

为什么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当作无形的东西看待呢?那是由我们头脑中的一般认识论观念造成的。

我们坚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我们在不在屋内,它都在这里。

也就是说,这张桌子的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

知识是什么?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把“能动”两个字漏掉了,换成了“直接、被动、简单”。

知识于是就变成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简单而直接的反映。

人脑就好像一部照相机或一面镜子,有关桌子的知识,不过是人脑中映射的桌子的底片、镜像而已。

由于外在的桌子是客观存在的,有关桌子的底片或镜像也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是确定的、绝对的。

根据这一隐喻来看前面所举牛顿的例子,牛顿的理论是一个客观的、确定的、绝对的东西。

这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反映论。

建构主义理论与这种机械的反映论是相对立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牛顿的理论并不是事先存在着的东西,而是由牛顿通过实践和认识活动而发明出来的假设和解释而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相对性、暂定性和实用性。

教育心理学讲座行为主义知识

教育心理学讲座行为主义知识
大约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刚超过11个月大,华生和他的同事开始进行实验。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
茱莉亚:“你们快要把我逼疯了!我们刚才不是正在讨论应该 、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 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 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 强调外部事件和刺激对个体的影响。
行为学习理论建立了明确的各种学习原理,具有相当 的客观性,在多种条件下被证实,在解释人类的某些学习行 为方面是有效的,在行为改变方面尤为明显。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作用和表现
对学习的最早解释之一来自亚里士多德,他指出,当 事件相似、相反或邻近时,我们就会将它们联系起来进行 记忆。当学生听到“南方”,就会联想到“广州”或“湖 南”。因为他们多次听到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了。
因此,经典条件反射在学习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联 结”。
经典性条件反射对于说明“确定的”“数量 有限的”因素之间因为“联结”而形成的学习是 有效的。但人类相当多的学习依赖极为复杂的、 目前尚是“黑匣子”的心理过程,其复杂程度和 不确定性远远超出了行为主义乃至人们当前的认 识能够解释的范畴。
实验开始之前,小艾伯特接受了一系列基础情感测试:让他首 次短暂地接触以下物品:白鼠、兔子、狗、猴子、有头发和无头发 的面具、棉絮、焚烧的报纸等。结果发现,在此起点,小艾伯特对 这些物品均不感到恐惧。
大约两个月后,当小艾伯特刚超 过11个月大,华生和他的同事开始 进行实验。开始时,把艾伯特放在 房间中间桌上的床垫上。实验室白 鼠放在靠近艾伯特处,允许他玩弄 挥它。这时,儿童对白鼠并不恐惧。 当白鼠在他周围游荡,他开始伸手 触摸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