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合集下载

地理课件七年级初一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地理课件七年级初一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 学习新知识:联系当地实际,简略讲述陆地地形是多种多样
的。强调地形的概念。引伸出陆地有五种基本地形,它们是山地,
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那么这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怎样,
如何在等高线上识别呢?(依次出示五种基本地形景观图,让学
生上讲台讲解,并加以肯定或引导,最后完成下表并用分层设色
地形图加以巩固。)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较高500m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平原 较低200m以下 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较高500m以上 地面平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课堂作业:LP33想一想
比较小结:
海拔较高

山地
高原
地面有起伏盆地
地面起伏很小
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2.记住: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形态的特征和各大洲的地形特点。 大陆架的含义和海底地形。 ㈡能力训练点 1. 学会运用景观图(素描图)、分层设色图,说明陆地五种地 形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用运用地图的能力。 2. 阅读亚洲地形图,初步学会从海拔,地势起伏,地形种类等 方面,分析亚洲地形的特点。 3. 初步学会对照海底地形示意图,简要说出海底地形的分布。 ㈢德育渗透点
七、布置作业
野外观察:当地以什么地形为主,人们对它们的利用是否合理?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
二、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三、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 山脉、山系的含义
2.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012陆地海底地形上课

2012陆地海底地形上课

2、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地貌
地形 地势 地势低平/中间高,四周低
以山地、高原为主/以平原为主
亚洲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复杂 多高原、山地
欧洲
地势低平( 200米左右 ) 以平原为主 海岸线曲折
波德平原
西欧 平 原 东 欧 平 原
40º N 0º 20°E
非洲
撒哈拉大沙漠
高原大陆 以高原为主 海岸线平直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岩石圈被一些活动带(如海岭)分为许多单元,这些单元称为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在热对流作用下处于不断运动中
海岭
板 块 软 流 层
热对流
六大板块示意图(图册P19): 1
亚欧板块
5
2
非洲板块
4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3
6
南极洲板块
请注意: 太平洋板块 几乎全部是海洋. “→←”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属于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印度洋
回忆陆地 上山脉分 布的两大 地带
红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分裂而成。
1
东非裂谷带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2
小结(《区》P17):
板块移动 对地貌的影响 板 块 碰 撞 举例 边界类型
陆陆 相碰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 山脉 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形成 太平洋西 陆海 岛弧和海岸山 部岛屿及 消亡边界 相碰 脉,大洋板块 海沟 形成海沟 东非大裂谷,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 大西洋和红 生长边界 海洋 海

地 无固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 刚果盆地、塔里木 低 盆地

陆地和海洋地形.

陆地和海洋地形.

盆地 原

20E
非洲地形基本特征
①高原为主, 称为“高原大 陆”。
②地势由东 南向西北倾斜 。
③ 地面起伏 不大,平均海 拔600m。
⑤ ①
⑦ ③ ④
⑥ ②

1、 大西 洋 2、 印度 洋 3、 东非大 裂谷 4、 刚果 河 5、 几内亚 湾 6、马达加斯加岛 7、 索马里 半岛 8、 好望角 海角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世 陆地
名称及分布
界 (29%)七大洲 大陆洲界

各大洲地形特征

地形 类别: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洋、海、海峡的概念 海洋

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71%)

海底地形

内部力量 地形变化
外部力量
世界陆地与海洋
知 识结构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世 陆地
名称及分布
界 (29%)七大洲 大陆洲界

各大洲地形特征

地形 类别: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洋、海、海峡的概念 海洋

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71%)

海底地形

内部力量 地形变化
外部力量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如果将波斯湾 的石油运至上海的金山,需经过哪些海峡?
③冰川地形广布;
④山脉主要分布在北 部和南部。
g

a
c b②

⑥ ⑧

d

e

⑩f

1 地中 海
2北

3 波罗的 海
4黑

5 直布罗陀 海峡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21张)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21张)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说教材 2、说目标 3、说教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总结
【说教材】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是对上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 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
【说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 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
类型
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海拔在500米以上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100米以 下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100米以 下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较小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
煤、石油、天 然气、磷、硫 等海洋矿产资 源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

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一、地球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米。

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米,陆地的高差约为9240米。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常态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

两条高山带包括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亚欧大陆中部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

洋低地势起伏的高差要远远超过陆地,如洋低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而由洋低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群岛上的冒纳罗亚山,海拔4170米,所以海洋的最大高差为15204米。

2、洋低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大陆架是大陆周围的浅水地带,从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世界上大陆架占海洋总面积的7.6%,大陆架水深0-200米,宽度10-1000千米以上;大陆架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海底还蕴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大陆坡是指大陆架外缘向洋低过渡的斜坡。

其下限不等,一般为2000-3000米,大陆坡占海洋总面积的8.5%。

大洋底是大洋的主体,约战海洋总面积的82.7%,大部分深度为2500-6000米。

洋低地形与陆地一样类型众多,包括洋脊、海岭、海台、洋盆、海沟等。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优质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课件(共21张PPT)优质课件
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 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说教法】
1、比较教学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读图提问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地理原理和难点, 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探究活动法: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 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 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 般在200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 地为刚果盆地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型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度
地表起伏特征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海拔在500米以上
统领全局的作用。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地形的异 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它们的形态。
2、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
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陆地地形
地形: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 陡.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一、海底地形的分类海底地形根据其特征和形成过程可分为陆源海底地形和海源海底地形两大类。

1.陆源海底地形陆源海底地形是指受大陆运动、河流冲积和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边缘深海盆地。

(1)大陆架大陆架是位于海岸线延伸下去的浅海地带,其宽度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公里,其特点是水深变化缓慢,地势平坦。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地带,是海底沉积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2)大陆坡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深水区过渡的陡坡地带,其特点是水深急剧增加,地形起伏大。

大陆坡是沉积物的悬移和流动的主要通道,也是一些特殊生物的栖息地。

(3)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大陆边缘深海盆地是大洋盆地和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点是地形复杂,水深较深。

这些地区是地质构造活跃、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地区,也是富含矿产资源的潜在区域。

2.海源海底地形海源海底地形是指主要由海水和海底地质活动形成的海底地形,包括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沟和海山等。

(1)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最壮观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洋中脊的形成是因为海洋地壳板块的边界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向上冒出并逐渐形成新的海洋地壳。

大洋中脊的存在导致了地壳板块的扩张和推动,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大洋底部的一种特殊地形,其特点是地形平坦,水深较深。

大多数大洋盆地是由海洋地壳板块的分裂和扩张形成的,也是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3)海沟海沟是海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位于陆架和海山之间的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凹陷地形。

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有些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受到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而形成。

(4)海山海山是宇航员勇敢勇往直前的特殊地质体,它是位于海洋中的一种突出的地形特征,通常高度在1000米以上。

海山的形成是因为地幔柱状上升引起地壳板块的局部隆起,也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白令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
空间定位方法
5. 世界主要岛屿及主要半岛
冰岛 纽芬兰岛
伊比里亚半岛 亚平宁半岛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巴尔干半岛
加里曼丹岛
阿拉伯半岛
日本群岛
古巴岛 海地岛
印度半岛 菲律宾群岛 中南半岛
斯里兰卡 苏门答腊岛 马达加斯加岛 新几亚岛(伊里安岛) 火地岛 塔斯马尼亚岛
3.七大洲地形特点
(1)亚洲:地形复杂. 中 高周低.起伏大.山地广 大占3/4.平原分布在大 陆周围. (2)非洲:地形较 单一.高原为主.” 高原大陆”.
3.七大洲地形特点 (3)北美洲:西部山 地.中部平原.东部 山地高原.
(4)南美洲:西部 山地.东部高原 平原南北相间.
(5)南极洲:地形 较单一.冰雪大 陆.平均海拔(超 过2000米)最高 的一洲.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陆地地形
1.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总称. 2.五种基本地形: (1)山地:海拔较高.一 般在500M以上.起伏较 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 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示. 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2)丘陵:海拔较低.一 般在500M以下.起伏较 小.坡度较缓.
2.五种基本地形:
(3)高原:表面较 平坦.边缘较陡.
(4)平原:平坦. 海拔较低一般 在200M以下.
(5)盆地:中 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高高原为 青藏高原.最大高 原为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平 原为亚马孙 平原
世界最大的盆 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为珠穆朗玛峰 海拔为8844.43M.1975年公布的8848.13M废止. (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M不算).

(完整版)世界的海洋和陆地---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完整版)世界的海洋和陆地---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二、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二、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
类型 高 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度
海5相0拔对0米较高以高度上,小,无标固 准定
海拔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100 米以上
海拔500米以 一般在 下,相对高 200米以 度100米以下 下
地表 起伏 特征
一般地面 坦荡、边 缘陡峻
地形复杂
南美洲 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 间分布
亚洲 地形类型多样 中高周低,起伏大
3.海底地形
3.海底地形
(水深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
大陆坡 海 沟
洋盆
大洋底部
(大洋中脊) 海 岭
读南纬22度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5000
B
C
A
E
70°
GF
43°
1、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脉 B、平原 C、高原
四周高 中间低
地表起伏大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起伏较小 地表平坦 坡度和缓 起伏较小
亚洲
地中 形高 复周 杂低 起 伏 大
欧洲:平原为主,海拔最低,地形起伏较小,
波德平原
40ºN 0º
东欧平原 200E
非洲
高原为主、 地势东 南高西北 低

300E
澳大利亚大陆 地形呈三部分分 布: 西部低矮高原 、 中部平原、东部 山地 东、西部高,中 部低
60ºW 45ºW

冰雪大陆,世界平均海拔最高大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七大洲地形特征比较
共同特点 地形比较
单一
分东中西 三部分
大洲 欧洲
地形类型 平原为主

《世界的地形》陆地和海洋PPT课件

《世界的地形》陆地和海洋PPT课件
总称为地形
阿尔卑斯山脉
世界主要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探究新知
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长的山脉, 位于南美洲,紧靠 太平洋,北起加勒 比海的特立尼达岛, 南到南美洲端的火 地岛,长度近 9000千米。
探究新知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的山脉, 耸立在青藏高原南 缘,全长约2450 千米,宽200-350 千米,平均海拔高 达6000米。主峰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8848.86米,为世 界第一高峰。
世界最大的平 原,位于南美洲北 部,亚马孙河中下 游。介于圭亚那高 原和巴西高原之间, 西接安第斯山脉, 东滨大西洋,面积 达560万千米。
探究新知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刚果盆地
世界主要平原
塔里木盆地
探究新知
刚果盆地
世界最大的省地, 又称扎伊尔盘地, 位于非州中西部, 面积约337万千米 2,赤道横贯盆地 中部。
3.2
世界的地形
导入新课 下面各图中地表各异,形态不同,怎样区分它们呢?
探究新知
01 陆地地形
探究新知
山高与海深的对比
世界最高峰——珠穆拉 玛峰海拔8848.86米
世界最深点——马里亚 纳海沟11034米
陆高能抵得 上海深吗?
陆地平 均海拔 870米
海洋平 均深度 3730米
探究新知
地表各种 高低起伏的形态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大陆架 部分,坡度较缓,水深
一般在200m以内。
洋中脊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 活动比较强烈。
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海沟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水深急剧增值几千米。

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地表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

从形态上主要分为陆地地貌形态和海底地貌形态。

从成因分,可分为内力为主和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形态。

陆地地貌形态陆地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陆地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

因为丘陵和山地的形态无大区别,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相对广度小于100米的山地就是丘陵。

高原和平原也没有严格界限,盆地实质上是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的组合。

山地地貌包括山岭和谷地两种类型。

高出平地之上具有顶、坡、麓三个部分组成的地表形态叫做山,山顶叫做峰;呈长条状延伸的山叫做岭,山岭的顶部叫做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叫做山脉。

一条山脉可以包括许多条大致平行的山岭及其间的谷地。

平原又可分为低平原和高平原两类。

通常把绝对高度小于200米的沿海平原和盆地底部平原叫做低平原;地面切割较浅的高原叫高平原,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

海底地貌形态海底地貌也是多样的,总的说来,海底地貌可划分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大陆架是大陆壳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在构造上是大陆的组成部分。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海盆地过渡的一个很陡的斜坡。

大洋底是海洋底部的主体部分,约占海底总面积的80%。

大洋底地形的起伏也是很大的,在大洋底部有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底山脉(也叫海岭),把洋底分隔成数个面积广大的海盆。

海底也有火山,火山露出水面就是火山岛。

此外,在太平洋的边缘还有数千米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弧,海沟和岛弧分布的地区是海底坡度最大、高差极为悬殊的地方。

中国的地形地貌我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

在我们的地形图上,西部多涂着棕色和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和黄色,说明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西部多是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和山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就好像一座巨大的阶梯一样,由西向东逐级下降。

在祖国的西南部,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地表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

从形态上主要分为陆地地貌形态和海底地貌形态。

从成因分,可分为内力为主和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形态。

陆地地貌形态陆地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陆地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

因为丘陵和山地的形态无大区别,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相对广度小于100米的山地就是丘陵。

高原和平原也没有严格界限,盆地实质上是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的组合。

山地地貌包括山岭和谷地两种类型。

高出平地之上具有顶、坡、麓三个部分组成的地表形态叫做山,山顶叫做峰;呈长条状延伸的山叫做岭,山岭的顶部叫做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叫做山脉。

一条山脉可以包括许多条大致平行的山岭及其间的谷地。

平原又可分为低平原和高平原两类。

通常把绝对高度小于200米的沿海平原和盆地底部平原叫做低平原;地面切割较浅的高原叫高平原,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

海底地貌形态海底地貌也是多样的,总的说来,海底地貌可划分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大陆架是大陆壳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在构造上是大陆的组成部分。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海盆地过渡的一个很陡的斜坡。

大洋底是海洋底部的主体部分,约占海底总面积的80%。

大洋底地形的起伏也是很大的,在大洋底部有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底山脉(也叫海岭),把洋底分隔成数个面积广大的海盆。

海底也有火山,火山露出水面就是火山岛。

此外,在太平洋的边缘还有数千米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弧,海沟和岛弧分布的地区是海底坡度最大、高差极为悬殊的地方。

中国的地形地貌我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

在我们的地形图上,西部多涂着棕色和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和黄色,说明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西部多是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和山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就好像一座巨大的阶梯一样,由西向东逐级下降。

在祖国的西南部,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陆地和海底地形

陆地和海底地形

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一、陆地地形主要类型山(岳):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

由山顶、山坡和山麓组成。

山地:许多山的总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脉: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的总称。

具脉状。

山系: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相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山区:泛指山地、丘陵和较崎岖的高原, 我国山区占三分之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大的巴西高原,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原多在江河的中下游,最大的是亚马孙平原高原与平原:相同点是相对高度小,不同点是海拔高低不同 高原与山地:相同的是海拔高,不同的是相对高度大小不同 山地与丘陵:相同点是有起伏,不同的是海拔高低和坡度大小。

二、七大洲地形读图:1、判断欧洲和非洲主要地形类型 2、判断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地势特点3、找出亚洲的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总结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特点 七大洲地形—速记口诀(1)亚洲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面积小,分两区,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七大洲最高峰亚洲: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位于中、尼交界欧洲:厄尔布鲁士西峰,5643米,俄罗斯、格鲁吉亚交界非洲: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坦桑尼亚北美洲:麦金利南峰,6194米,阿拉斯加南美洲:汉科乌马山,7010米,玻利维亚大洋洲:查亚峰,5030米,印尼的新几内亚岛南极洲:文森峰,5140米三、海底地形大陆架:<200米,渔类、石油、天然气丰富大陆坡洋盆:锰结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

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

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

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

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

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

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

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

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
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

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

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
成。

(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

)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


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

请填下表: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

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

教学工具: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写有地形名称的小旗。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表有五种基本的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把它们判读出来;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放眼世界。

(学生活动)依照世界地形地图,在你们这个大洲的轮廓图上,用橡皮泥制作出它的地形模型,并试着描述本大洲的地形特点(从海拔高低,起伏大小,地形的种类组合方面分析)向同学介绍本大洲的地形单元。

15分钟完成。

请亚洲组来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单元。

一位同学指着模型给我们介绍,另一位同学在他介绍的同时,在分层设色地形地图上也把这个地形单元指出来,一方面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模型和地形图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也检查一下他们组的模型做的是否准确。

(教师)全班同学在你们的引导下对亚洲的地形的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这些地形单元组合在一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再请你们组的同学来给我们概括一下(指图回答)
请两位同学同时指图和模型,介绍欧洲的主要地形单元;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欧洲的特点,对照模型做检测。

通过各组的介绍,对各大洲哪儿是什么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地形单元记忆最深。

老师这儿有几个写有地形单元名称小旗,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地把它插在模型中,并猜一猜这个地形单元是什么地形之最?
发给每一组一面小旗,上面分别写着巴西高原、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东欧平原、刚果盆地。

(教师讲评)从世界地形图上看,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

有的地区海拔高,有的地区海拔低;有的地区地面崎岖,有的地面平坦;在更大的区域,还有不同类型的组合,如有的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有的地区地形单调。

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说的。

按洲来说,欧洲、和非洲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别在大陆周围地区。

今天我们做出了全世界的地形模型,很不简单。

借助这个模型,对七大洲的地形有了十分直观的认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目的: 1.制作地形模型。

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不同类型地形的形态特征来完成这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制作模型的成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活动准备: 1.世界地形图,五种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沙盘,泥沙,直尺。

2.学生被分成五个小组,教师有五张设色地形图,发给每组一张。

活动内容和步骤: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依照教师发给的图,完成下列工作:步骤一:(1)依照分层设色地形图,以1:15000为吹垂直比例尺,动手在沙盘中出这种地形模型。

(2)观察模型,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3)参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4)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各组作完以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模型,描述描述这种地形的形态特点。

找出这种地形的同类,对照模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