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 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时代的风貌。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 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小结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毛主席题词
2、成果

《茶馆》
音乐舞 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 《林则徐》、《英雄儿女》

红 岩
春 之 歌

茶 馆
方 红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 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 将首次长达30天。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 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两弹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 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966年
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1970
我国第1一9颗66装年 1967
有地验我有地核导成国核导弹弹功第弹弹头飞一头飞的行颗的行地实装地实
1967
验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1第97一0 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我成国为成世功界发上射第第五一个颗能独立 人发造射地人球造卫地星球—卫—星东的国家 方红一号,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1号”无人飞船在 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漫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漫步太空
2008.9.25
翟志刚 太空漫步
神 州 七 号 发 射 成 功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2月发布 的数据:2012年约有2.07亿疟疾病
常可怕的数字。即使到了1970年, 例有62.7万人死亡。
也还有2000万以上。
全国从3000万例到现在40例疟疾病例数。
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2%,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49%。
青 蒿 素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 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没有大家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 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青蒿素献 给世界。”——屠呦呦

C.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
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
成就是(

D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6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60张PPT)

可凭负重议
著拖名决 责 要 的 邓
高延能策 同 ” 批 小
物学。” 理家,此事。 志讨论
, “ 找
示 : “
平 对 四
杨嘉墀宜 , 些 这 位
(chi) 速 提 著名作空出
专 家
个 建
科 学
间自决动意 和 议 家
控制断专见 有 十 的
家。, ,
王大珩(heng)
应用光学 及光学工 程的主要 奠基人之 一。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 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 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 卫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 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 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 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 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 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 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1年11月,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 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 接
景海鹏
刘洋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 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Physics)、
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 (Literature)、和平(Peace)和经济学(Economic Sciences)六个奖项 。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堂笔记【Part 1】课堂梳理1.科技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

2.近代以来,科技文化成就不断涌现,成为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现代科技文化成就主要表现为: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航天科技、生物科技等五大领域。

4.机械化:指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如蒸汽机、燃气机、内燃机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5.电气化:指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全球通电化水平的提高,电力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动力。

6.信息化:指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成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7.航天科技:指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一系列科技活动,如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发射和运行,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视野和认知。

8.生物科技: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克隆技术、抗癌药物等的研发,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Part 2】知识扩展1.机械化①蒸汽机:是指利用蒸汽的作用,带动发动机来进行动力传递的一种机器。

②燃气机:是指通过高温下的燃烧反应,利用气体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驱动动力的一种机器。

③内燃机:是指通过燃烧燃料,驱动气缸工作并传递动力的一种发动机。

2.电气化①特斯拉: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提出了交流电的概念,并创立了现代交流电技术。

②电力工业:是指利用燃煤、燃气等能源,通过发电机将能量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各个行业和公众的一种工业。

③全球通电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电力普及和普遍使用的水平,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3.信息化①瓦特:是著名的英国机械师和发明家,他提出了蒸汽机的节能改良理论,并发明了一系列与电的相关新技术。

②互联网:是指通过计算机互相连接构成的全球性信息传播平台,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一个里程碑。

③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利用电路和程序控制的计算机设备,是现代计算机的原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31张PPT)
火箭之王 中国航天之父
二、遨游太空 飞天梦圆
中国,让世界瞩目









钱学森回国时在北京车站受到热烈欢迎
古有神农氏,今有当代神农
三、米香世界 超级水稻
• 材料6:高中毕业以后, 报考哪一所大学成了袁隆平全家 争论的焦点。当时,他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 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袁隆 平从小就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 有浓厚的兴趣,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说:“还是让我报考农 学院吧!”袁隆平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的 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从此与农学结下了情 缘。
我国水稻产 量的相关数据: 282千克 (1950 年亩产量) 500多千克 (1973 年亩产量) 900多千克 (2012 年亩产量)
3.5亿吨 (1976 年到1998年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产量)
三、米香世界 超级水稻
材料8: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 “杂交水稻之 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 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研制意义)
材料4: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 能没有这个东西 (原子弹)。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让世界瞩目 材料5:中国政府立即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 为了打破核大国垄断,是要(最终)消灭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意义:保卫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成功研制核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类 别
取得的成就和时间
意义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它对于打破核垄断,
国防 技术
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 合。
战胜核讹诈,提高 我国的国际地位, 争取世界和平,具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有重要作用
空间 技术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
使我国的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先进国家
材料研读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 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 民族精神独立性。 第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 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 球卫星。(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 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 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5)代表科学家
①邓稼先
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 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 人称“娃娃博士”。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素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素材)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 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 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 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身上具 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具有什么 样的意义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2
1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年 零8 个月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 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邓稼先,1947年赴美留学,1950 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中国科学 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 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 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一 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 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 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 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 直到逝世后,他的的名字才为人 知。
内容: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课堂小结
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最初的“两弹” 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 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 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 成功
1964.10 1964.10
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钱学森(1911.12.11-200世界著名科学 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 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 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c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做 出重大贡献。

C.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
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
成就是(

D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奇怪的现象:建国初期,很多农民们到了收获季节 不是到田地里农忙,而是在家里“打摆子”。
疟疾
在1949—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 刚刚成立的时候,全国病例约有 3000万例,死亡率约1%,是一个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2月发布 的数据:2012年约有2.07亿疟疾病
常可怕的数字。即使到了1970年, 例有62.7万人死亡。
“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 导弹、东方红一号
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农业、医学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1.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
自 我
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D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也还有2000万以上。
全国从3000万例到现在40例疟疾病例数。
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2%,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49%。
青 蒿 素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 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没有大家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 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青蒿素献 给世界。”——屠呦呦
1966年 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1970
我国第1一9颗66装年 1967
有地验我有地核导成国核导弹弹功第弹弹头飞一头飞的行颗的行地实装地实
1967
验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1第97一0 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我成国为成世功界发上射第第五一个颗能独立 人发造射地人球造卫地星球—卫—星东的国家 方红一号,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
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
是( D)
A. 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 培育出优质小麦 D.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漫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漫步太空
2008.9.25
翟志刚 太空漫步
神 州 七 号 发 射 成 功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漫步太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
景海鹏三次
2016年10月17日中 国的第十一艘太空 飞船。宇航员在太 空驻留时间将首次 长达30天。
她这段演讲表达的两个主要观 点是什么?并谈谈你的感想。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出: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 《林则徐》等。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 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D
A.邓稼先
B.魏源
C.严复
D.袁隆平
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能有
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 A )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千金方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八级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

威慑力,保证我国家的安定,战争时期, 就可以保卫我们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读 所以,两弹一星,对我们国家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回眸辉煌


计 划
1956
1953 仿制成 功歼-5 型歼击 机
组建第二 炮兵部队
漫步太空
神 舟 一 号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1号”无人飞船在 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杂交水稻
互动探究
广育稻杂“ 义的和”交籼
意推培水型
➢ 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 人口的吃饭问题是重要的问题。民以食为天 ,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对解决我国人口 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 出巨大贡献。
➢ 世界意义: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作为一项战略计划,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题上正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意 义
互动探究
➢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 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 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成 功 的
星 研 制
两 弹 一

这是实现军事强国的需要,只有拥有核武 器,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
料 使我们不被欺凌,和平时期是为了形成核
关于杂交水稻
一 五 计 划 1953
“大跃进”
1956
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
仿制成功 歼-5型歼
1958
击机
1966-1976年“文革”
1973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成功培育 出籼型杂 交水稻
1976-2005,全国累 计种植籼型杂交水稻面积 约3.4亿公顷,增产稻谷 4.5亿多吨。
“杂交水稻” 袁隆平
1973年,农业科 学家袁隆平经过 多年反复试验, 成功培育出籼型 杂交水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