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教育课程说明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关爱特殊儿童,共建和谐社会”的思政案例。
本案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案例实施1.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时,我们通过展示一些特殊儿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我们让学生了解到特殊儿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尊重特殊儿童。
2.小组讨论与分享接下来,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特殊儿童面临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特殊儿童?你是如何与他们互动的?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通过分享,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特殊儿童的需求和困境,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特殊儿童做些什么。
3.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爱特殊儿童的实践活动方案。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但要确保活动能够真正帮助到特殊儿童。
学生们积极响应,设计出了各种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活动方案。
例如,有的小组计划组织一次亲子运动会,让特殊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有的小组则计划开展一次艺术疗法活动,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帮助特殊儿童表达情感、释放压力。
4.实施实践活动并总结反思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学生们分享了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特殊儿童的需求和困境。
三、案例效果通过本案例的实施,学生们对特殊儿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与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得到了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一、前言学前特殊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中,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是为了规范和推进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而制定的,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目标1. 帮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克服障碍,实现自我价值;2. 促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身心健康发展;3. 培养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4. 提高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语言沟通: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语音训练等;2. 认知训练:包括感知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等;3. 社交技能:包括合作技能、沟通技巧、情感管理等;4. 动作技能:包括粗大动作、小肌肉运动、手眼协调等;5. 自理能力:包括穿衣、饮食、如厕等;6. 情感认知:包括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四、教学方法1. 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儿童的特殊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2.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3. 合作式学习:让儿童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4.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儿童掌握技能和知识。
五、评估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评估其语言沟通、认知训练、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2. 测验法:通过测验儿童的听力理解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水平来评估其发展情况;3. 记录法:通过记录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评估其自理能力、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六、教师要求1.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2.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儿童、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3. 具备爱心和耐心,能够关注和关爱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4.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儿童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七、家长参与1.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工作,了解并支持孩子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表现;2. 家长应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3.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组织的亲子活动,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024年特殊幼儿教育计划小班

在设计2024年特殊幼儿教育计划小班时,我们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以下是一份内容丰富的特殊幼儿教育计划小班方案:一、班级概况本小班共有15名幼儿,其中5名幼儿被认定为特殊需要儿童,包括2名自闭症儿童、1名智力障碍儿童、1名听障儿童和1名肢体障碍儿童。
班级教师团队由1名特教老师和2名普通幼儿教师组成,他们均具备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教育目标1.认知发展: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帮助特殊需要幼儿提高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2.语言发展:针对听障儿童,提供手语、言语治疗等服务,促进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3.社会交往: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增强他们的情感理解和表达。
4.运动技能:为肢体障碍儿童设计适应性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5.生活技能:教授所有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进食、如厕等,特别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1.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为每位特殊需要幼儿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
2.行为干预: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法,塑造和改善幼儿的行为,特别是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
3.融合教育: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提供特殊教育支持,促进特殊需要幼儿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
4.家庭合作: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5.辅助工具和设备:根据幼儿的需求,提供特殊教育辅助工具和设备,如助听器、言语治疗设备等。
四、课程设置1.语言与沟通:通过故事时间、唱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数学与逻辑: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
3.艺术与创造性表达: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
4.运动与健康:设计适合特殊需要幼儿的体育活动,包括适应性体育游戏和瑜伽等。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围绕着各类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展开,包括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情绪或行为障碍、听障、视障等类型。
涉及到特殊儿童的病因、语言及行为等方面典型特征、经典案例、教育方法及理念等内容。
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识别出特殊幼儿或疑似特殊幼儿。
在此基础上根据特殊类型特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施加适当的教育方式,同时为家长提供教育参考意见,完成转介任务。
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特殊幼儿的同情心,乐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专业的态度教育特殊幼儿。
1.知识目标(1)掌握特殊幼儿的类型,能够说出常见的几种类型。
(2)掌握智力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可以识别出唐氏儿。
(3)掌握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能够区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
(4)掌握学习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能够识别阅读障碍、读写障碍等幼儿。
(5)掌握情绪或行为障碍、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辨儿童的个性化与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二者的不同。
(2)能够说出特殊儿童常见的测量量表,并能够适当运用量表的内容。
(3)掌握几种特殊教育方式方法,如感统训练的常见器材及使用方法、行为训练法等。
3.素质目标(1)具有人文关怀,能够接受特殊人群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关心并爱护特殊儿童。
(2)养成对特殊儿童及相关问题探索的兴趣,乐意学习这一领域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五、课程阶段性重点活动安排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2.教学方法建议(1)在教学过程要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活动分析法、案例法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表演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情景教学法等。
(2)强调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注意把理论与生活和工作时间中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理解基本概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教学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3学分,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特殊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有关理论,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特殊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帮助具体的特殊儿童实现个别化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
修读本门课程之前,学员应先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 思想观念引导学员全面辨证地认识差异,纠正各种偏见和误解,认识到对特殊儿童发展问题进行教育是实施教育民主化(有教无类)、教育科学化(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使其了解到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明确其性质、意义和任务,树立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儿童是无辜的、差异并非不可逾越、教育是缩小差异的唯一途径等正确观念和正确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观、儿童观、人才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二) 知识方面使学员掌握各类特殊儿童问题的生理、病理及导致原因、分类等,懂得各类特殊儿童问题的早期训练、康复途径与措施。
(三) 理论方面1使学员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干预策略以及各类问题儿童教育的理论。
(四) 技能方面教给学员一些简单可行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手段,培养学员与各类“特殊儿童”交往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治的方法及儿童发展问题的教育教学处理技巧,学会如何在普通班级中照顾到各种存在发展问题儿童的特殊需要;侧重培养学员查阅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寻找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备今后在工作中可更深入地了解与介入。
第一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教育的发展概况: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为教育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期的西方国家,主要是由宗教团体所开办的盲
聋学校。 特殊教育在20世纪的中期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对象已经由青少年扩展到婴幼儿和大学生。 学前特殊教育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原因 1、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本质原因。 (1)根据天赋人权的思想,学前特殊儿童首先是自然人,所有的自然人都具
有生存的权利; (2)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发展,作为社会人的学前特殊儿童也不例
外,同样需要发展,具有发展的权利。 2、教育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理论支撑。 3、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学前特殊教育成功案例: 聋儿王超琪,当时妈妈把他送到邱新会老师在漯河创办郾城区聋儿语训
中心学习的时候,就没有报多大希望,认为孩子长大了能学会喊爸喊妈, 能认识男女厕所就行了。但是,这个孩子2014年夏天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以537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现在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一个本科生。
王瑞杰,王超琪参加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节目的亲友团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发展的阶段:根据特殊教育的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 1、启蒙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 特点:讨论的是特殊婴幼儿应不应该接受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等为内容。 教育者及教育形式:宗教团体及社会人士,以收容和保护措施为主。 对象:轻度残疾的特殊儿童。 内容:教给特殊儿童一些基本的生存与交往的能力训练。
还处于探索独立的早期阶段。
(二)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的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1、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渐融合。 早期的学前特殊教育是与普通学前教育隔离的,其场所是在特殊教育学校、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特殊儿童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3. 培养学生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尊重;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1. 理论讲解:通过PPT、视频、案例等形式,介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特殊儿童教育实践活动,如模拟课堂、个别化教育等;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看法和经验;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案例:关爱特殊儿童,共建和谐社会(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特殊儿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儿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尊重特殊儿童。
(二)理论讲解1. 学前特殊儿童的概念和类型:介绍特殊儿童的定义、分类以及学前特殊儿童的特点;2. 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介绍个别化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念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介绍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
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特殊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活动,让学生扮演特殊儿童的教育者,模拟个别化教育过程。
学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制定教育计划和实施教育措施。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五、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关爱特殊儿童,如提供帮助、给予鼓励等。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关爱特殊儿童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关爱特殊儿童。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特殊儿童就是“不正常的”、“异常”的儿童。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 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必须借助特殊方法,才能使其有最大的发展。
(二)什么是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为0-6岁的、有特别需要的儿童提供的 特别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层含义:
采用不同的安置状态、教材教法、辅助器材等, 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 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潜能发展 在早期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关键期内 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本章主要内容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学前特殊儿童概述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 儿 育 童 施加的积极的影响 0-18岁 0- 6岁 特别的、与常态不一样
学
前
特 殊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 用几个词来描述你所见过的特殊儿童 哪些儿童属于特殊儿童?
3、语言发展障碍 言语异常:构音异常、发音异常、流畅度 异常 语言发展异常:速度、程度低(不会说话 或说话令人费解) 语言与读写障碍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4、情绪和行为问题 孤独症(自闭症) 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 社会适应性问题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5、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智商高) 语言超常(阅读与写作能力强) 艺术超常(音乐、美术) 创造性超常 领导型超常
心理上接受——行为上帮助
(二)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 担 有专门机构教管,减轻家长精神负担 费用不高,大多数在家长能够支付范围内。
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特殊儿童在经济上变消费者为生产者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资料整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资料整理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对象是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 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区分: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 学前特殊儿童意义: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4. 学前特殊儿童发展趋势: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 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特殊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特殊教育旨在为有学习障碍、身体残疾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融入社会。
本文将探讨学前特殊教育的意义、关键策略以及教师的角色。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意义学前特殊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学习经验非常敏感。
如果儿童在学前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特殊教育支持,他们可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
学前特殊教育还有助于提早发现和干预儿童的发展问题。
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评估,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及早发现儿童的学习障碍或其他特殊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早期的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的困难,并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关键策略1. 个性化教学:学前特殊教育注重个别差异,重视每个儿童的独特需求。
特殊教育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以确保每个儿童都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2. 多元化教具和资源:特殊教育教师应提供各种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教具和资源。
例如,对于视觉障碍的儿童,可以提供盲文书籍或视觉辅助工具;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提供手语课程或听觉辅助设备。
这样的多元化教具和资源可以帮助儿童克服他们的困难,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合作与辅助:特殊教育教师应与其他学前教育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士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合作与辅助可以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支持和资源,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三、教师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角色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师,更是关注和支持儿童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首先,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熟悉各种特殊需求和学习障碍,了解适应性教育方法和策略。
他们需要能够评估儿童的能力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并运用适合的教具和资源。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第二章

(三)人本理论 --强调学习就是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自己喜欢且
觉得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积 累,是人生成长的历程; --婴幼儿的障碍是因为迷失了自我,不能依赖个人的经 验来积累知识,发展技能,形成人格;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理念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学前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
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具有特殊需要的0-6,7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视觉,听觉,肢体和身体病弱; --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儿童;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生态学基础
一.发生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认为婴幼儿处在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
素必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必须考虑社区及家庭 结构问题,贫穷,教育体制,家庭成员的互动等因素对婴 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的复杂性 婴幼儿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发展的关联性 婴幼儿所处的环境危险因素越多,则发展的结果越差; (三)发展的互动性 婴幼儿身心发展是其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 的必然结果; (四)发展的规约性 环境即社会构造在规约人类适应其社会的方式,正如基因在 规约每一个体的身体发展结果一样;
业培训中心,康复中心); 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中小学盲校,聋校,弱
智学校,孤独症儿童幼儿园和训练机构等); 4.普通教育中开办的特殊教育班(智力落后儿童班,行为训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与掌握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本概念与代表性心理理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方法。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各类特殊儿童的定义、分类、诊断、产生的原因、身心特征和教育训练的基本方法等。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分析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及教育训练各类特殊儿童的能力。
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科学地总结和表达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观点,能就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观,能够形成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科学的态度。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5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杨广学张巧明王芳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雷江华刘慧丽.学前融合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资料
[1]周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华职教育自学考试研究院组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同步辅导同步练习.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雷江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何侃等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5]华国栋主编.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制订人:
审核人:
2020年7月。
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阶段,特殊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殊教育旨在满足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融入社会。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二、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特殊教育是针对有各种各样特殊学习需求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教育。
这些儿童可能有身体、智力、感觉或社交等方面的障碍,需要针对性的教学和支持。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儿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成为自信、独立的个体。
三、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1. 个体化教学: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教育应根据每个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对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多感官教学:特殊儿童在感知世界和学习中可能存在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利用多个感觉通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例如,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刺激,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3. 合作学习:特殊儿童通常需要与其他儿童一起学习和交流。
合作学习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交技能、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鼓励儿童相互合作,互相支持。
4. 动手实践:特殊儿童通常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物品和真实情境,让儿童亲身参与,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游戏,让儿童亲自动手操作。
5. 个别支持:特殊儿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与一般儿童不同,因此他们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关注。
教师可以与学校的特殊教育专家合作,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儿童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效。
四、特殊教育中的课程设计1. 语言发展:特殊儿童在语言方面的发展可能存在障碍。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口头表达游戏等方式,激发他们的语言兴趣,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动作和运动发展:特殊儿童可能存在运动发展滞后或协调性障碍。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类别:幼儿园领域相关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从宏观上介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管理体制、政策与法规等内容,并从微观上结合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语言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教育对象阐述有关特殊教育方法、目标和条件等的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特殊儿童、学前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形成正确的学前特殊儿童和学前特殊教育观,把握有关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特点和方法等。
为学生从事特殊儿童教育奠定初步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要求贯穿使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梅里尔提出的五星教学模式。
该模式在“聚焦解决问题”的宗旨下。
认为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完成,即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
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是符合学习者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
三、先行课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本门课程侧重于提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特殊教育需要、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
课程难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又表现出差异性,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服从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大系统。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训练与幼儿园见习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教学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3学分,5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特殊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有关理论,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特殊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帮助具体的特殊儿童实现个别化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
修读本门课程之前,学员应先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思想观念引导学员全面辨证地认识差异,纠正各种偏见和误解,认识到对特殊儿童发展问题进行教育是实施教育民主化(有教无类)、教育科学化(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使其了解到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明确其性质、意义和任务,树立个体间是有差异的、儿童是无辜的、差异并非不可逾越、教育是缩小差异的唯一途径等正确观念和正确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观、儿童观、人才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二)知识方面使学员掌握各类特殊儿童问题的生理、病理及导致原因、分类等,懂得各类特殊儿童问题的早期训练、康复途径与措施。
(三)理论方面使学员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干预策略以及各类问题儿童教育的理论。
(四)技能方面教给学员一些简单可行的检测方法和评估手段,培养学员与各类“特殊儿童"交往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治的方法及儿童发展问题的教育教学处理技巧,学会如何在普通班级中照顾到各种存在发展问题儿童的特殊需要;侧重培养学员查阅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寻找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备今后在工作中可更深入地了解与介入.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取“文字教材+录像课+IP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互动"的资源建设和学习模式。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授课计划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掌握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干预和康复策略,提高教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认识和技能。
本课程适用于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感兴趣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趋势;2. 掌握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方法和技巧;3. 熟悉特殊儿童教育干预和康复策略;4. 具备实践特殊儿童教育的技能和经验;5.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特殊儿童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概念、意义和价值;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趋势;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第二部分: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1. 教育评估的概念、目的和方法;2.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特殊性;3. 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4. 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第三部分:特殊儿童教育干预和康复策略1. 干预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言语障碍儿童的干预和康复策略;3. 听力障碍儿童的干预和康复策略;4. 视力障碍儿童的干预和康复策略;5. 行为异常儿童的干预和康复策略;6. 社交障碍儿童的干预和康复策略。
第四部分: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1. 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践操作,包括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课程设计、教学技巧等;2. 案例分析,包括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案例,以及教育干预和康复策略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1)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概念、意义和价值;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趋势;3.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案例。
第二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2)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特殊儿童教育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3. 案例分析:评估特殊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周: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工具(1)1. 教育评估工具的类型和特点;2. 选择和使用评估工具的注意事项;3. 案例分析:如何选择和使用评估工具。
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系统和有计划的教学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是指为那些具有身体、智力、感知、语言、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障碍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
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则是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为学前阶段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儿提供个性化和专门化的教育。
一、特殊教育的必要性学前特殊教育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在学前阶段,幼儿的大脑正在高速发育,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非常敏感。
然而,一些幼儿可能会面临各种身体、智力或情感上的困难,这使得他们无法适应常规的学前教育环境。
特殊教育可以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二、早期干预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方面。
越早发现和干预,幼儿的发展潜力就越大。
通过及早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支持,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评估和跟踪幼儿的进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与家长密切合作,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在学前特殊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殊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策略:1. 使用多感官教学法:通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 强调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激发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游戏为主导的教学:通过游戏和互动,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和需求,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学前特殊教育的挑战与应对学前特殊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不足、资源匮乏、社会认知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2. 建立多元化的学前特殊教育机构:拓宽学前特殊教育的服务渠道,增加资源和设施的投入。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引言学前特殊教育是指为具有智力、身体、语言、感知、情绪等方面的发展迟缓或障碍的儿童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是为了规范学前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发展能力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全面探讨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
一、课程体系概述1.1 学前特殊教育课程的目标•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儿童的身体和运动能力•培养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促进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调节能力1.2 课程内容•语言和交流能力培养•数字和逻辑思维培养•艺术和表现能力培养•运动和协调能力培养二、课程设置与资源2.1 课程设置原则•个别化: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别化课程•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系统性:设置有层次和连贯性的课程内容•弹性化:允许根据儿童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当调整2.2 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学人员:提供具有特殊教育背景和经验的教师•教学材料:开发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具•教育环境:创造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三、课程实施的方法和策略3.1 个别指导•根据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指导•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精确针对儿童的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儿童主动参与,通过互动促进学习和发展3.2 小组合作•安排儿童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其合作和交流能力•提供合适的任务和角色,促进儿童在小组中的参与和贡献•教师引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3.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情境中,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儿童积极探索和尝试,在游戏中实现自主学习3.4 教育科技的应用•利用教育科技手段,例如电子白板、教育软件等,增强教学效果•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划,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教育科技•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科技工具四、评估和反馈机制4.1 评估方法•组织观察,记录儿童的学习表现和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评估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能力测试等•综合评估结果,形成全面的评估报告4.2 反馈与改进•及时向家长和儿童提供评估结果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设置和实施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结论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指南是为了规范学前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学时:64适用专业: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从0—6、7岁间,即婴幼儿阶段具有特殊需要,属于特殊教育范畴的儿童的一门学科,属于理论课程,同时又兼具较强的应用性。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表现、认知能力、残疾特点等方面进行实际的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评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特殊教育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发生、发展,政策法规、相关理论基础,熟悉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方法、内容、手段,教育与康复方法的实际运用。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以及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如学前语言教育等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因此,本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是:梳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领域前沿;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实践运用。
本课程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重点使学生形成专业的教师观念,并具有从事学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面对的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将来的实际岗位工作连成一体,做到活用(创造性开展学前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实用(能尽快适应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好用(专业思想牢固,职业操守过硬),更能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对特教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前特殊教育

一、定义及目的 学前特殊教育亦即「早期治疗教育」,又可 称为「早期疗育」或「早期介入」强调為求 有效的掌握身心障碍幼儿与发展迟缓幼儿的 特殊需求及障碍发生的时效性,期能早期发 現,並依据幼儿的个別差异,尽快采取适当 的教育措施与策略,以便提供在医疗、教育 及的课程设计有五个基本目的: 1.提供幼儿不论是在语言沟通、动作技能、 生活自理或其他方面,幼儿迟缓发展和障 碍的补救方案。 2.帮助幼儿发展基础的注意力、知觉、感 觉-动作技能、语言、社会技能及记忆力 的训练。
3.有系统的教导幼儿在语言、动作、生活自 理及社会技能等方面,尽可能与一般幼儿 相同的活动经验。 4.提供幼兒儿尊、创造力、学习动机及思考 技巧方面的心理建设训练,以增进日后的 学习能力。 5.教导幼儿在阅读、数学概念、自然科学及 等方艺术面的基本学业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说明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干课,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是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
它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学前特殊儿童有关的各种问题。
本课程采用的文字教材为刘建梅、赵凤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特殊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有关理论,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特殊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帮助具体的特殊儿童实现个别化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