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钢琴作品复调运用特色评析

合集下载

中国钢琴曲《序曲第二号“流水”》的音乐分析与研究

中国钢琴曲《序曲第二号“流水”》的音乐分析与研究

中国钢琴曲《序曲第⼆号“流⽔”》的⾳乐分析与研究2019-05-18绪论中国的钢琴⾳乐在近⼀个世纪⾥不断发展,作品⽆论是从⾳乐素材到表现内容,还是从作曲技法到演奏⽅法,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民的⽣活风貌及审美情趣。

它以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引起了中国乃⾄世界乐坛的关注,尤其根据中国传统⾳乐改编的钢琴曲,更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和现代⽓息赢得了⼴⼤钢琴⾳乐爱好者的喜爱。

《⼩河淌⽔》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末创作的⼀⾸云南民歌。

歌曲通过舒缓、起伏的旋律,描绘出⼀幅在⽉光流⽔相伴下,美丽的阿妹思念远⽅阿哥的动⼈画⾯。

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朱践⽿以《⼩河淌⽔》的旋律为素材,写成了钢琴独奏作品《序曲第⼆号“流⽔”》,⾄今深受钢琴爱好者的喜爱。

这⾸钢琴作品虽在主题上使⽤了《⼩河淌⽔》的旋律素材,但并⾮单纯的改编,⽽是进⾏了重新的组织与整理,抒发了不同的⾳乐情感。

《序曲第⼆号“流⽔”》是1955年朱践⽿留苏时受到古琴曲《流⽔》的启发,以云南民歌《⼩河淌⽔》的曲调为素材,描写了⼀幅⾳画,⽽⼜⾮单纯写景。

初次听到朱践⽿的这⾸钢琴作品,并没有深⼊的去了解其创作的背景,和表达的感情,只是觉得和声有民族⾳乐特点,旋律线条流畅,就像潺潺的流⽔声。

但是要想完美的弹奏这⾸钢琴作品,只熟悉它的旋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乐的内在的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不断地推敲,反复的深⼊分析,才能将这⾸钢琴作品弹奏的更加完美。

本⽂将从《序曲第⼆号“流⽔”》的曲式结构、和旋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复调等⽅⾯⼊⼿,分析整⾸⾳乐作品的⾳乐特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此让演奏者更好更准确的把握这⾸钢琴作品的⾳乐思想,弹奏时能够完美表现整⾸⾳乐作品的⾳乐内涵。

⼀、创作背景朱践⽿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乐创作是朱践⽿⾳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作时间上看⼤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他早期(留苏时期)的钢琴⾳乐创作主要作品有:《序曲第⼀号“告诉你……”》,《序曲第⼆号“流⽔”》、《主题与变奏》、等五⾸作品。

朱践耳钢琴精品《花之舞》的作品赏析

朱践耳钢琴精品《花之舞》的作品赏析

朱践耳钢琴精品《花之舞》的作品赏析作者:刘玲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5期【摘要】《花之舞》是朱践耳先生的钢琴独奏曲,也是他的晚年成熟之作。

该作品是将现代作曲技法和中国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钢琴精品作品。

浑然天成的多声部作曲技法,将民族特色美、旋律美以及复调美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也为中国钢琴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朱践耳;钢琴;《花之舞》;作品赏析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19-01一、《花之舞》的简介钢琴独奏《花之舞》是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中的第一首曲子,该作品主要根据我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改编而来,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该作品不仅保留了布依族浓厚的民族风味,同时还展现了作曲家朱践耳先生高超的作曲技法。

虽然作品篇幅较小,但内容却比较丰富,除包含布依族四音羽调式旋律的韵味,小二叠合大三度锣鼓型和旋运用的作曲特色外,还运用了西方变奏、复调多声部创作手法,体现了钢琴音乐的魅力,是现代优秀的民族钢琴精品之作。

二、钢琴作品《花之舞》的音乐风格赏析《花之舞》是短小的三部性变奏曲式作品,音乐的旋律在保留民歌《好花红》旋律的基础上,还融合了中西方的作曲手法,实现了整个作品的创作,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布依族四音列语调式旋律的韵味,同时还体现了布依族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作品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主题旋律方面体现出的民族特征。

该音乐作品的主题一开始连续上行四五度,随后是蜿蜒起伏的大二加小三度的旋律,充分体现了布依族音乐中高昂和柔美的结合,大二度的装饰音能够展现出民族韵味。

此外,伴奏采用空五度柱式和声织体,在长音和句尾处还配有支声性的旋律伴奏,形象地展现出了布依族山寨美丽的清晨之景。

其次是和声运用方面所体现出的民族特征。

该部分采用了双音、大三加小二的叠加和弦,同时还有歌声呼应的旋律填充,构成了钢琴曲的和声,体现了典型的民族音乐特征。

浅析朱践耳钢琴曲《阿哩哩》演奏技巧分析

浅析朱践耳钢琴曲《阿哩哩》演奏技巧分析

朱践耳 利用双音来模拟锣 鼓的音响 。锣
鼓点慢一快一慢 的节 奏特 性较为常见 ,而这 种节奏鲜 明的锣鼓 声,能立刻让人联想到热 闹欢快 的场面 。 引子部分 ( 1 - 8 4  ̄ 节) 就借 鉴 了锣鼓 的节 奏 以及音色特 点进行 了创 作,表现出气势磅
礴 的 舞 蹈 场 面 。 它 的 高 声 部 和 低 声 部 是 以极
在 创 作 技 法 上 融合 了 西 方 现 代 的 作 曲技 巧 和
优美的长乐句 ,描绘 了女孩子们跳舞欢快 的 场面 。同时 ,主题部分旋律隐伏在右手 中,
声 音 轻 快 明亮 ,似 乎 是 对 琵 琶 中 “ 挑 ” 的音
开 始练 习 时 ,在右 手 一起 弹奏 的拍 子 上 ,弹奏一个夸张的重音 ,直到能 自然地感 觉音符 的律动后 ,才将重音 去掉 。在 演奏 中想象 民歌的演唱技法,装饰音轻 轻带过, 从而保持纳西族 民歌原始的风味。
音 要 均 匀 ,注 意 左 右 手 应 弹 奏 均 匀 平 稳 。
这是你会发现一切都简单多 了 。

双 音技 术
五 .演奏速度的变化
演 奏 中 国风 格 的钢 琴 的钢琴 作 品 ,对
速 度 与 节 拍 时值 的把 握 是 一个 不容 忽视 的 因 素 。在 钢 琴 曲 《 阿哩 哩 》 中 , 笔者 认 为 这 种
双 音 技术 是钢 琴 上 的一 个演 奏 技术 难 点,其特点是用一 只手弹奏相似 的节奏组成 乐思的两个声部 ,在大 多数情 况下,高音部 突 出旋律线条 ,低音 部以同向或反向,一个 音跟 着 另一 个 音地 紧 随着 高音 部一 同 前进
用价值和欣 赏价值 。
【 关键词】: Ⅸ 阿哩哩》; 演奏技巧

绣金匾钢琴曲讲解

绣金匾钢琴曲讲解

绣金匾钢琴曲讲解
绣金匾是由著名音乐家朱践耳所谱写的一首钢琴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

这首曲子简洁明快,旋律清新动听,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它采用了小调和弱拍的节奏,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同时,通过半音阶的运用,曲子也表现出一种增长和催眠的效果。

整首曲子共分为三个部分,简单带有层次。

第一部分以深沉的底部作为基调,用较为柔和的节奏严谨地展现了“绣金匾”的雍容华贵之感。

第二部分为转调部分,上下加入了富有情感的旋律,温柔柔低吟咏,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第三部分则完全转向了主调,气氛更加强烈,展现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情感。

整首曲子在旋律上十分优美,而且节奏感强烈,给人一种快乐和放松的感觉。

总之,绣金匾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钢琴曲。

它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让人们在听到它的时候,不经意地陶醉其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和生命力。

论钢琴曲《流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特色

论钢琴曲《流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特色

论钢琴曲《流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特色钢琴曲《流水》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创作的,该作品由云南地区的山歌《小河淌水》改编而成,优美抒情、布局精妙,自1956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饱含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流水》,描绘的是阿妹与阿哥的深厚相思和绵绵情感,如何酣畅自然、淋漓尽致地将这一音乐意境诠释出来,是钢琴曲《流水》演奏技巧及表现特色研究的核心所在。

一、钢琴曲《流水》的演奏技巧1.第一段的演奏钢琴曲《流水》第一段的演奏包涵1~4小节、5~8小节两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阿妹在小桥流水边,遥望远处,盼望阿哥归来,因此在1~4小节要注意左手分解和弦音型,除了左手每组6个音以外的第一个音要突出表现之外,还要在心理上将这一主题倒影旋律加以暗示,要注意手腕在最后一个音完成后的提起,以此来增强层次感的表现。

对于第9小节之后的演奏,要注意手腕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也即要按照音的走向进行练习,由内向下向外,做圆形转动,既要助于手腕的松弛,又要保证音的连贯自然。

2.第二段的演奏在第二段的演奏中,作为两个模进乐句的第27~32小节和21~26小节此起彼伏,在第21~22小节的弹奏中要表现得些许柔和,犹如夜晚的粼粼波光。

而到了第26~30小节,则要注意表现水波涟漪,建议此处的长断音和弦,运用四度叠置和平行的手法,在练习时要注意手指伸张保持弧型状态以及手腕的断奏,保持音的清晰度。

在第二段第33~34小节,建议采用双手二、三度叠置和弦用手指断奏弹法,注意手指从关节到指尖的力量传递。

在第34~37小节,要注意手臂的运用,在fff处要换一次踏板,留出G长音。

3.第三段的演奏钢琴曲《流水》在第41~46小节后,乐曲为c羽调式,由渐快(乐曲中的第44小节)转入三连音(乐曲中的第45小节),在此要注意双重调性并置声手法的运用,即下声部的bE宫和上声部bA宫,练习时要注意连贯性与灵活性。

在钢琴曲《流水》在第51~54小节中,要注意和声的变化,也即上下句中的大三和小三和弦,在变化中突出表现主题的色彩性。

朱践耳《童嬉》的艺术特色探析

朱践耳《童嬉》的艺术特色探析

声、 复调 、 织体 、 调式 、 调性等音 乐材料发展手法 的综合运 用等, 都体 现 出了作 曲 家古为今 用、 洋 为 中用 、 推 陈出
新 的 创 作 方 法 和 思 想理 念.
关键词 : 朱践耳 ; 《 童嬉 》 ; 钢琴 曲; 艺术特 色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2 4 . 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2 4 8 ( 2 0 1 5 ) O 2 一O O 9 7 一O 3
目“ 云 南 民歌 创 编 钢琴 曲研 究” ( 2 O 1 3 Z O 9 4 )
作者简介 : 任红 军( 1 9 8 l 一) , 男, 四川射 洪人. 讲 师, 硕士, 主要从事音 乐学理论 、 民族音乐学研 究.
・9 7 ・
任红 军: 朱践耳《 童嬉》 的 艺术特 色探析
2 0 1 5 年第 2 期
续. 经过采 用 引子材 料写成 的规模 长 达 1 8小节 的
连接 过渡 之后 , 进入作 品的再现 部. 再现 部 ( 第 1 1 9 —1 6 1小 节 ) , 为动力化再现, 乐段 结构 , 由4 +5 +5 +4 +9 五个 乐句 构成 , 再 现 时结 构 规模 进 行 了缩 减. a乐 句 , 材 料 源 自第 一 部
《 童嬉 》 系《 南 国印 象 》 组 曲 中的第 三 首 作 品 , 采用 云南 哈尼族 童谣《 赶街 去 》 创 编而成 . ①哈尼 族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1 O 一2 9
基金项 目: 云南省 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课题“ 云南民歌创 编钢琴曲研 究” ( QN2 O 1 3 O 6 4 ) ; 云 南省教 育厅科研 基金重点 项

[精品]浅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演奏方法.doc

[精品]浅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演奏方法.doc

8.html[精品]浅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演奏方法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浅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演奏方法浅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演奏方法 摘要:钢琴独奏曲《翻身的日子》原为作曲家朱践耳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所配的插曲,为管弦乐曲。

旋律吸取了陕北民歌、山东吕剧音乐的音调和表现手法。

钢琴家储望华把管弦乐曲改编为钢琴独奏曲。

保持了原曲的内涵。

并使原曲更为热烈、欢快, 关键词:作品介绍;曲式分析;手成为优秀的钢琴独奏作品。

法对比;演奏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03-01 一、创作背景钢琴独奏曲《翻身的日子》原为作曲家朱践耳为大型记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所配的插曲,为管弦乐曲,后由储望华该编为钢琴独奏曲。

全曲为加引子,间奏和尾声的复二部曲式,本曲吸取了陕北民歌,山东吕剧音乐的音调和表现手法。

钢琴家储望华把管弦乐曲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并保持了原曲的内涵,使原曲更为热烈、欢快,成为优秀的钢琴独奏作品。

二、调式、节奏《翻身的日子》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中的G宫调式。

作曲家以中国特有的五声调式奠定了该曲目的中国色彩。

《翻身的日子》在创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化”的旋律风格创作为主,这与西方主调钢琴作品在旋律风格上有很大差别。

节奏节拍上,全曲运用了2/4拍,这是中国作品的常用节拍,激情、欢快,更能表达出土地改革后,人们拥有土地后欢快的气氛,同时运用陕北秧歌和山东吕剧,更容易保持它们的原有样貌,保留了全曲的民族色彩。

三、曲式、和声中国主调钢琴作品在创作上几乎涉猎了所有的西方曲式结构,全曲曲式结构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曲式相交融,但在细小结构中却处处渗透着中国曲式的特有结构形式,不但没有减弱在曲式上的中国色彩部分,而是更大程度上宣扬了中国曲目的民族风格,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技巧上,手法运用的细腻、巧妙。

《翻身的日子》属于带引子、间奏和尾声的复二部曲式。

试论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试论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破 与全新 尝 试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5 作者简介 : 姜 涛( 1 9 8 1 一) , 男, 安徽六安人 , 文 学硕士 , 讲 师, 研 究方 向: 作 曲与作 曲技 术理论。
琴作品有着普遍 性 、 规范性 和创造性 , 还应该具备 定的广泛性 、 典型性和创新性 。 2 . 1和声 配置 方面 的艺 术特 色

2 朱 践耳钢琴作 品的艺术特色
朱践耳一生中创作的钢琴作品主要有八首 , 比 如说五十年代 的处女作《 序 曲一号“ 告诉你 ” 》 开始 , 然后他相继创作 了《 序曲二号 “ 流水 ” 》 、 《 主题与变 奏》 、 叙事诗《 思凡》 、 《 云南 民歌五首》 、 《 摇篮曲》 、 钢 琴组曲《 南国印象》 等, 这些钢琴作 品都给人们 留下 了较 为深 刻 的 印象 。通 过 对这 些 作 品进 行 分 析 , 我 ’们 可 以得 出朱 践 耳 钢 琴 作 品艺 术 创 作 的 独 特 风 格 与艺术特征。朱践耳 的钢琴作 品非常丰富 , 有很多 种类 的体裁 和风格 , 钢 琴作 品的种类 涉及到 了小 曲、 变奏 曲 、 奏 鸣曲和组 曲等 。朱践耳早期 的钢琴 作 品 主要 采用 的是 欧 洲传 统 作 曲技 法 , 后 来 也 开 始 注重对于现代作 曲技法的研究与实践 。事实上 , 朱 践耳的这种钢琴作 品创作手法的实际运用情况 , 无 论其表面形式如何 , 实质上都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
第2 8 卷第 1 期
2 0 1 4 年 3月
西昌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i c h a n g C o l l e g e 。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朱践耳钢琴精品《花之舞》的作品赏析

朱践耳钢琴精品《花之舞》的作品赏析

及 各 变 奏 的线 型 旋 律 韵 律 美 。主 题旋 律 只有 四个 音 级 ,通 过 不 断 变 化 的 钢 琴 演 绎 能 够让 人们 感 受 到 民族 音 乐 的魅 力 ,在 朱 践 耳 先 生 高 超 的作 曲技 法 。虽 然 作 品 篇 幅 较 小 ,但 内容 却 调 式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的 同 时 ,主题 以及 变 奏 旋 律 就 会 呈 现 出不 比较 丰 富 ,除 包 含 布 依 族 四音 羽 调 式 旋 律 的 韵 味 ,小 二 叠 合 同的 音 乐 色 彩 魅 力 。作 品 中 的 民族 特 色美 主要 体 现 在 锣 鼓 节 大 三 度 锣 鼓 型 和 旋 运 用 的 作 曲特 色 外 ,还 运 用 了西 方 变 奏 、 奏 音 响 带 给 人 们 和谐 音 程 以 及 不 和 谐 音 程 之 间 的 辩 证 统 一

《 花之舞 》的简介
钢琴独奏 《 花 之 舞 》是 钢 琴 组 曲 《 南 国 印 象 》中 的 第 一 首 曲子 ,该 作 品 主 要 根 据 我 国贵 州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 布 依 族 民 歌 《 好花红 》改编而来 ,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该作 品 不 仅 保 留 了布 依 族 浓 厚 的 民族 风 味 ,同 时 还 展 现 了 作 曲 家
主 题 一 开 始 连 续 上 行 四五 度 ,随 后 是 蜿 蜒 起 伏 的 大 二 加 小 三
了双 音 、大 三 加 小 二 的 叠 加 和 弦 ,同 时 还 有 歌 声 呼 应 的 旋 律 音 域 以及 不 同调 性 的撞 击 气 势 。 填 充 ,构 成 了钢 琴 曲的 和 声 ,体 现 了典 型 的 民族 音 乐 特 征 。 四、结束语 通 过 运 用 四五 度 芦 笙 般 的 和 声 来 烘 托 旋 律 和 伴 奏 声 部 ,叠 加 钢琴独奏 曲 《 花之舞 》是一首中西合璧 的作 品,这首作 和 弦 主 要 通 过 混 合 拍 子 的锣 鼓 节 奏 型 组 合 ,之 后 让 和 弦 嘎 然 品主 要 通 过 变 奏 以及 复 调 等 多 种 西 方 音 乐 的创 作 手 法 ,不 仅 而 止 的 作 曲 手 法 ,描 绘 出 了 ~ 幅 生 动 形 象 的 舞 狮 音 乐 画 面 。 凸 显 出布 依 族 音 乐 中特 有 的 旋 律 韵 味 ,同 时还 充 分 显 示 出 变 同 时 ,支 声 旋 律 的 填 充 通 常 出 现 在 旋 律 的 长 音 或 者 是 句 尾 部 奏 以及 复 调 创 作 的 独 特 性 ,使 整个 钢 琴 交 响音 诗 的魅 力 得 以 分 ,形 成 一 种 填 充 呼 应 的 效 果 ,增 强 了作 品 的风 格 特 色 。 体 现 出来 。 最后 , 《 花 之 舞 》作 品音 乐 风 格 融 合 了 西方 音 乐 的创 作 手 法 。 该 曲 中西 合璧 的 典 型 特 色 主 要体 现 在 乐 曲 中的 民族 韵 参 考文 献 : 味 旋 律 、多 声 部 复 调 的运 用 以及 民族 特 色 等 方 面 。间 奏 中 的 【 1 j 李昂. 双钢 琴作 品 《 花 之 舞 》之 我 析 【 D 】 . 开 封 :河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艺术研究摘 要:本文从《序曲二号“流水”》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等音乐本体分析方面入手,从理论层面上理解朱践耳的钢琴音乐民族性,并提出作品演奏技法上的建议。

关键词: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音乐本体;演奏分析1 作曲家生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1.1 朱践耳的生平朱践耳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学时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曾自学钢琴等乐器,在20世纪30年代系统地学习了和声和键钮式手风琴。

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在苏北解放区从事作曲工作。

由他作曲的《打得好》在当时广为传唱。

1955年朱践耳赴苏联,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本文研究的《序曲二号“流水”》就是朱践耳留学期间所作的两首钢琴序曲之一。

作为一名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作曲家,朱践耳的创作涉及许多的音乐创作领域,丰富的思想与艺术的结合,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本土音乐家,朱践耳的创作立足于民族传统,并借鉴西方技法,在全新的语境中运用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赋予传统民族文化新的思想内涵。

朱践耳说:“音乐创作从古典时期的共性写作到近现代的个性写作的演变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必然的趋势。

几乎每一个作曲家都在艺术探索和艺术追求中,力求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为自己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位。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兼容并蓄,立足超越”。

1.2 《序曲二号“流水”》的创作背景朱践耳的钢琴作品以技术严谨、和声的综合运用以及中西创作手法相结合为特点,这首《序曲二号“流水”》是他根据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并融入西方创作技法改编而来的一首钢琴曲。

《序曲二号“流水”》是朱践耳早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这时期的音乐作品中,他的基本思想追求就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为了在这首钢琴作品中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朱践耳深入了解民族音乐,选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这一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歌曲调作为旋律素材。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质朴自然,曲调从容舒展,节奏自由舒展,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曲调,在当地被广大人民群众传唱,是一首阿妹唱给阿哥的情歌。

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作品分析

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作品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62朱践耳《序曲二号——流水》作品分析袁雅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摘要:钢琴曲《流水》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而成, 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韵味。

作曲家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式的音乐语言,给予我们现代音乐创作以新的启示。

关键词:小河淌水;五声调式朱践耳,本名朱荣实,字朴臣,作曲家、音乐家。

《流水》是朱践耳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而成。

一、曲式结构再现单三部曲式A A1B A2尾 声2+2+2+2+15+4+25+9+124+4+4+44该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并且在A段中体现了变奏性原则,总体上具有中国民间音乐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A主题(1-9小节)为“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一部曲式。

1-2小节旋律声部先级进上行又级进下行回到c音上,形成拱形状,伴奏声部的低音先下行后上行,与旋律呈反向进行,仿佛是映在水平面上的倒影。

左右手相连续的6连音则模仿缓缓流过的河水。

这一部分的四个乐句都是从主音c音开始到c音结束,十分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

这一部分的旋律音调只采用了《小河淌水》的特征音进行创作,在节奏节拍上也不相同,它在《小河淌水》音调的基础上扩大了时值,在调性上则沿用了原民歌的调性c羽调。

A1(10-20小节)是主题的移调变奏,旋律上采用了《小河淌水》原有的旋律,只是节奏加宽并改为在f羽调式上陈述。

右手的旋律声部采用琶音式的分解七和弦对旋律层进行加厚,左手的伴奏依然是模仿水流的形态,从总体形态来看,这里水流的速度与之前相比明显更快更急。

B(21-34小节):21小节开始于D宫调,这里连续采用了模进的手法。

旋律声部连音及跳音的使用使音乐更加欢快,仿佛是溪水在大自然中自由的舞蹈。

24小节开始,主旋律移交到左手上,右手的旋律声部也进行了加厚。

25-34小节仍然运用了模进的手法,每小节更换一次调性,右手改为柱式和旋的进行,音区上升,力度变强,描绘了出了一幅水流湍急、雄伟壮阔的画面。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民族性及音乐特色分析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民族性及音乐特色分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FU(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民族性及音乐特色分析 阎 冰[1][内容提要]《南国印象》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以西南少数民族音调为基础而创作的一组钢琴组曲,蕴含深邃的民族特性,具有非常卓越的艺术价值。

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南国印象》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演奏特色。

[关 键 词]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民族性/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8)04-0116-8组曲是音乐作曲家创作钢琴音乐时较常使用的一种曲式结构,而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伴随着钢琴音乐领域的不断发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朱践耳先生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主要包括五个乐章,是对五个少数民族民歌的性格化处理,分别是《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和《阿哩哩》。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创作融入了多调性叠置、非三度叠置等西方和声处理技法,展现出一幅意境深远、形象生动的唯美画卷。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准确演奏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音乐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国印象》的民族性分析朱践耳先生于1992年结合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调和西方音乐创作技法而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主要是由《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与《阿哩哩》五个乐章组成,涉及的主题材料包括我国西南地区五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是对少数民族民歌的性格化、艺术化处理,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体现在组曲的主题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风情、民族语言的充分展现。

(一)主题旋律的民族特性[1]作者简介:阎冰(1974~)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民族特色浅析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民族特色浅析

•艺术研究151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民族特色浅析内容摘要 钢琴曲《思凡》是朱践耳在苏联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将中国民族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亦是为芭蕾舞剧《思凡》而作。

钢琴曲《思凡》在创作特征上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本文将从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及民族特色的具体体现上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朱践耳;琴曲《思凡》;民族特色1958年,朱践耳根据舞蹈家吴晓邦的芭蕾舞剧《思凡》创作了钢琴曲《思凡》,这部作品将西方奏鸣曲式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戏剧化地体现出音乐内部矛盾的发展。

钢琴曲《思凡》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将中西方的元素进行了融合,通过对西方创作技法的运用,将中国作品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钢琴演奏中传播更为广泛,使中国音乐在新的背景下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对钢琴曲《思凡》民族特色的研究,需要对朱践耳的生平和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1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创作背景1.1 朱践耳的生平经历朱践耳,原名朱荣实,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交响乐之父”。

朱践耳自幼对音乐有着很高的天赋,其从小学习西方音乐,受聂耳的影响较深,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时,朱践耳和钱仁康学习和声,跟着石人望学习按钮式风琴。

在 1945 年时,到解放区内进行音乐作品创作,解放后在上海和北京等地作曲和为影片配乐。

朱践耳在苏联留学期间,创作了许多的钢琴曲,有《流水》、《叙事诗》《告诉你》、《主题与变奏曲》等,作曲技术上得到重大突破,音乐创作手法更加地丰富多彩,后创作了《接过雷锋的枪》、《唱支山歌给党听》《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等优秀作品。

1.2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创作背景朱践耳创作的《思凡》是一首奏鸣曲式和中国乐器结合的钢琴叙事诗,改编自折子戏《尼姑思凡》,后由舞蹈家吴晓邦根据题材改编创作成为芭蕾舞剧《思凡》,在朱践耳留学期间创作了钢琴曲《思凡》。

对于《思凡》的历史渊源,最早见于《缀白裘》一书,胡适在《缀白裘》里写曾写到《思凡》的出处并非来自于《孽海记》,故事来源于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记—尼姑下山》,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赵氏女童,自幼被父母舍弃,寄养于尼姑庵中,尼姑长大之后,对人间生活十分向往,她为了追求自由与幸福,与佛斗争,最终逃出寺庙。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朱践耳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展现了朱践耳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创作功底。

该作品以“流水”为题材,在音乐中通过细腻的音符和丰富的乐器运用,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形态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

下面将从乐曲结构、音乐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序曲二号“流水”》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乐曲的结构。

《序曲二号“流水”》由序奏和主题部两个部分组成,整个曲子构思新颖,行云流水,起伏跌宕,音乐层次丰富。

序奏部分将主题的基本素材以琴、箫交织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起始的乐句中,用琴演奏了一个朴实简单的旋律。

在主题部分,运用弦乐的巧妙配合,使得整个曲子的氛围更加宏大、深邃。

乐曲的整体结构非常紧凑,音乐素材的发展和变化相互交织,形成了既独特又统一的音乐整体。

在构思上,《序曲二号“流水”》的结构严谨、精巧,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才华和音乐技巧。

在音乐语言方面,《序曲二号“流水”》展现了朱践耳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在乐曲的音乐语言中,朱践耳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技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旋律上,朱践耳的创作擅长运用细腻而富有变化的旋律,通过对音高、音色和音响的精准掌控,使得整个曲子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在和声上,朱践耳的创作也非常丰富多样,通过对和声的巧妙运用,使得乐曲的和声层次清晰,丰富多彩,音乐的张力和情感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朱践耳在对乐器的运用上也呈现出独到的见解,他善于利用乐器的特色,通过对乐器音色和演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得乐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生动。

以上种种特点表明,《序曲二号“流水”》的音乐语言非常独特,充分展现了朱践耳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才华。

我们来谈谈《序曲二号“流水”》的情感表达。

在音乐中,朱践耳充分展现了对“流水”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在乐曲中,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流水的形态、流动和情感。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朱践耳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中国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浓烈的中国特色。

其中,他的《序曲二号“流水”》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

该曲以流水为主题,通过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了流水的澎湃奔流和如歌如诉之情感,从而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朴素、质朴、含蓄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首曲子。

首先是乐曲的结构。

作品由快速的前奏部分开始,整曲有三个主题,分别是1/2/2.5节、3/4节、5/6/7节。

每一个主题都由不同的旋律与节奏组成,在音乐中体现出了自然界中流水的多变、多样性。

同时,在音乐的整体结构上,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紧密地结合,这给整曲增添了一定的动态性和韵律性,也为乐曲的完整性提供了保障。

其次是曲调的处理。

《序曲二号“流水”》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既有传统的中国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也加入了西洋乐器如小提琴、管弦乐等。

同时,曲调本身也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以主题一为例,曲子在C大调和G大调间转换,将F大调引入到乐曲中,使整个曲子流畅自如,丰富多彩,既吸收了西方音乐的调性变化,也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特征。

最后是节奏的表现。

《序曲二号“流水”》采用了同样简练的节奏,同时利用了音乐的借音、打击、颤音等技巧,将节奏的处理做得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在主题三中,借助了木鱼高音并缩短了拍子,强化了节奏感,使乐曲的流畅性和跳跃性都更加突出。

总之,《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首充满了中国特色的经典作品。

在结构、曲调和节奏的处理上,都表现出作曲家扎实的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同时,配合着华丽的乐器和美妙的旋律,蕴含着澎湃奔流和如歌如诉之情感,带给听众强烈的感触和美妙的享受。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1. 引言1.1 介绍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首描写水流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展现出水的流动之美。

这首曲目以流水为主题,通过音乐的形式将水的流淌、涓涓细流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践耳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乐器,通过巧妙的编曲和音乐处理,呈现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感。

《序曲二号“流水”》的节奏明快,旋律灵动,仿佛流水般轻盈流淌,让人感受到了水的生机和活力。

曲调跌宕起伏,犹如溪流穿越崎岖山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朱践耳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对自然界的赞美与感悟,展现出作曲家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通过这首作品,可以感受到朱践耳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思考。

《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首充满着情感和美感的经典之作,让人沉浸感受音乐与自然的美妙结合。

2. 正文2.1 流水涓涓,展现水的流动之美《序曲二号“流水”》是朱践耳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流水涓涓的描写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动之美。

作品以细腻的旋律和动听的节奏展现出水流的柔美与变化。

每一个音符仿佛都是水珠在静谧的溪涧中滴落的声音,带来一种清新、轻盈的感觉。

在这首曲子中,音乐家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乐器的各种音色,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旁,倾听着流水潺潺的声音,感受着水的魅力与蕴含其中的生命力。

通过对水流的描绘,朱践耳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将听众带入了一段富有诗意和情感的音乐之旅。

流水涓涓,展现水的流动之美,正是《序曲二号“流水”》这首音乐作品所带来的魅力所在。

2.2 节奏明快,灵动的旋律如流水般流淌《序曲二号“流水”》中的节奏明快,灵动的旋律如流水般流淌,展现了朱践耳对于水流动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在整个曲目中,旋律起伏跌宕,如同涓涓流动的溪水,一波接一波地绵延而来。

这些流畅的旋律仿佛是水流穿越起伏不平的地形,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澎湃雄壮,勾勒出一幅变化万千的水景画。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部极具个性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作者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

该曲目通过对流水的描绘和表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情。

这首曲目也是对传统音乐的一次挑战和革新,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对《序曲二号“流水”》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表现手法以及意义。

我们来分析《序曲二号“流水”》的音乐特点。

这首曲目以大型交响乐队演奏,充分展现了其浑厚的音色和宏伟的气势。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管弦乐队的各种音响效果,使整个曲目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曲家在曲目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乐器和民间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曲目更具中国特色。

作曲家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和声,使得整个曲目既富有变化又相互呼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们来分析《序曲二号“流水”》的表现手法。

作品以流水为中心题材,整个曲目以水的流动为主线,展现了水的涌动、翻滚、喷涌和奔腾等不同状态。

作曲家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曲目具有了极强的生动感和形象感。

他运用了各种音符的变化、音量的起伏以及乐队的合奏,使整个曲目仿佛将大自然的流水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尤其是在曲目的高潮部分,作曲家通过乐队的高潮演奏和声音的层层叠加,使整个曲目达到了极致的表现效果,令人们仿佛置身于流水之中,感受到了水的力量和美感。

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部充满个性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品味和情感表达。

它不仅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更给人们带来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序曲二号“流水”》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也期待朱践耳作品能够在音乐界取得更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作为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以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部深受乐迷喜爱的音乐作品,它展现了朱践耳独特的音乐思想和创作风格。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音乐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曲家在创作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我们来分析《序曲二号“流水”》的音乐结构。

整部作品分为前奏、主题一、主题二和尾声四个部分。

前奏部分以温柔的乐音引入了整个曲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随后的主题一部分旋律优美,动听悦耳,表现了水流的轻盈和流动。

主题二部分则更加激昂,音乐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仿佛水流变得急促而激烈。

最后的尾声部分将整个曲子推向了高潮,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展现出朱践耳音乐的热情和活力。

我们来分析《序曲二号“流水”》的旋律特点。

整个作品的旋律优美且朴实,富有流动感和韵律感。

朱践耳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素材,使得旋律在各个部分中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曲子的中间部分进行了变奏处理,使得原本简单的旋律更加丰富多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来分析《序曲二号“流水”》的和声特点。

朱践耳在和声的运用上非常巧妙,他不仅运用了传统的和声手法,还结合了现代的和声语言,使得整个作品听起来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有现代的时尚感。

尤其是在主题二部分,和声的处理更加丰富多变,充分展现了朱践耳丰富的创作才华和对音乐语言的驾驭能力。

我们来分析《序曲二号“流水”》的节奏特点。

整个作品的节奏感强烈,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不论是缓慢的前奏部分,还是激烈的尾声部分,节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张力,又带有一种流动感。

朱践耳在节奏的处理上非常精准,将各个乐器的节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整体。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朱践耳是中国现代音乐界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其独特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享誉音乐界。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序曲二号“流水”》,这首作品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厚造诣,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作品进行一番分析。

我们可以从《序曲二号“流水”》的音乐结构入手。

整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快板、慢板和快板。

在音乐的编排上,朱践耳巧妙地将快板和慢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交替的方式展现出流水的形态和特点。

快板流畅活泼,充满了流水的奔腾和喧嚣,而慢板则展现出流水的柔情和沉静。

整体结构的设计使得这首曲子在音乐上更加生动丰富,富有变化,展现出了朱践耳对音乐形式的驾驭能力。

我们来看一下《序曲二号“流水”》的旋律和和声。

在旋律方面,朱践耳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使得整个曲子的旋律显得非常的丰富多彩。

快板部分的旋律流畅明快,仿佛是流水奔流的声音;而在慢板部分,则是通过悠扬的旋律来表现流水的柔情和悠远。

在和声上,朱践耳巧妙地运用了和声的丰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的和声显得非常的饱满。

他在和声的运用上展现了深厚的音乐功底和造诣,使得整个曲子在听觉上更加具有张力和美感。

我们来分析一下《序曲二号“流水”》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

朱践耳通过音乐形象的刻画,将流水的形态和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他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的运用,表现出了流水的奔腾、喧嚣、明快、柔情和悠远,使得整个曲子显得非常的生动。

在音乐的编排上,他巧妙地利用了各种音乐元素,以表现出来流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和特点,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来谈一下《序曲二号“流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强大的表现力。

在快板部分,演奏者需要以流畅的技巧和快速的速度来表现出流水的奔腾和喧嚣;而在慢板部分,则需要以婉转的技巧和深情的表现来展现流水的柔情和悠远。

演奏者在演奏时还需要具备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表现出整个曲子的音乐内涵和情感表达。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对朱践耳作品《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朱践耳的《序曲二号“流水”》是一首大型管弦乐作品,以象征画面中流水的形态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宽广和宁静。

这首作品由朱践耳于1956年创作,演奏时间约为15分钟。

下面是对《序曲二号“流水”》的分析。

在整体结构上,该曲分为快慢两个部分,形成明确的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是快板,以流淌奔放的水流为主题,展现出水流的欢快和生机。

第二部分是慢板,以缓慢流淌的江河为主题,展现出水流的宁静和广阔。

两个部分通过过渡的过门乐段相连接,使整个曲目的结构紧密有序。

在音乐形态上,朱践耳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变化的手法。

整首曲目中,快板部分通过快速的节奏和丰富的音色变化,表现出水流的活泼和喧嚣,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而慢板部分则通过舒缓的节奏和柔和的音色,表现出水流的沉静和宽广,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在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乐段中,朱践耳巧妙地使用了渐变的手法,使乐曲的氛围顺滑过渡,展现出水流从欢快到沉静的过程。

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朱践耳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绘水流的形态和气息。

乐曲中运用了丰富的管弦乐器,包括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等,这样的编配使得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和变化性。

特别是在快板部分,朱践耳通过快速的音符间隔和连贯的音色变化,表现出水流的活力和生动。

在慢板部分,朱践耳运用了和声的手法,创造出水流的平静和广阔感。

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如打击乐的滚动、弦乐的颤动等,这些音响效果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对水流的描绘。

在情感表达上,朱践耳运用了和谐、宁静和舒缓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整首曲目中流淌不息的音乐旋律和变化多样的音色,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它的广阔和宁静。

尤其是在慢板部分,音乐的宽广和平静表达出朱践耳对水流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朱践耳的《序曲二号“流水”》以音乐的形态展现了流水的画面和气息,通过快板和慢板的切换、对比和变化等手法,使乐曲在表达了水流的活力和宁静的也表达出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给人们带来了视听上的愉悦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践耳钢琴作品复调运用特色评析朱践耳(1922―)先生是我国成就卓著的作曲家。

他的创作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并力求不断超越自我,一生主要致力于交响音乐的创作,善于把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的音乐文化相融合,而钢琴音乐创作是他仅次于交响乐创作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因而,他的创作方法与交响音乐一样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作特色。

其中复调技法的运用,是作曲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管弦乐《节日序曲》和《交响幻想曲》中的赋格段等体现了结构形式的创新性,而复调技法的运用担负着发掘乐思潜在的表现力;它一方面作为变奏的手段使音乐得到延伸,另一方面作为主题再现时意境得以深化。

本文选取《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作为研究对象,对他复调技法的运用和表现进行粗略的探究。

钢琴音乐创作是朱践耳先生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创作时间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他早期(留苏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序曲一号“告诉你……”》,《序曲二号“流水”》、《主题与变奏》、钢琴叙事诗《思凡》等五首作品。

这时期的音乐作品中,传统作曲技术得到全面的发挥和展示,已经体现作曲家对民族音乐的思考,在《思凡》中展现了作曲家创作大型音乐作品的功力。

第二个时期是“文革”之前的作品,主要有:《云南民歌五首》,这五首分别是:《山歌》、《牧羊腔》、《猜调》、《红河波浪》、《西厢坝子一窝雀》。

这个组曲的音乐特点是:音乐形象塑造栩栩如生,多声部写法细腻,音乐发展的手法严密而富有逻辑,旋律优美,戏剧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等方面都有显著特色。

第三时期(20世纪80―90年代)的钢琴作品有:《摇篮曲》、《小诙谐曲》,组曲《南国印象》(包括:《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阿哩哩》等五首)。

这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是朱践耳先生音乐创作技巧的综合运用,体现了音乐创作技巧的成熟。

一、关于复调技法的运用朱践耳先生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新技法得到不断的体现,纵观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作曲技法细腻、精致。

复调音乐的技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方面,传统复调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如:对比复调、模仿复调以及模仿与对比的结合等;另一方面,突破了单一调性的束缚,运用双重调性的复调结构,使音乐富有时代感。

1对比复调的运用对比是复调技巧的重要形式,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旋律以对位法的原则结合起来。

在音乐创作中起到发展音乐的作用,自古以来对比复调的技法得到作曲家的喜爱,在朱践耳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复调技法,其中最主要有两种形式。

(1)相同个性的对比复调结构相同个性的对比复调结构是指形成对比结构的不同旋律在性格、气质、动机、节奏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对比主要表现在音区、音色等方面。

组曲《南国印象》之情歌,主题选自彝族山歌,节奏、速度、节拍自由,作曲家没有使用小节线,是还原山歌的原生态性,音乐情感跌宕起伏,颇有诗意;这首作品在两个地方使用了对比复调的技法,(参看《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87页),乐谱第一行的上方是民歌主旋律的最后一个长音,中间声部是由主旋律发展出来的对比声部,低声部也是由主旋律派生出来、直线下行的旋律,它使音乐的情绪得到回落的重要声部,但它不同于中间声部与主题基本相同的旋律特征。

第三、第四行运用对比的手法类似补充的性质,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了音乐。

(2)不同个性的对比复调结构不同个性的对比复调结构是指形成对比复调结构的不同旋律在音乐性格、节奏、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对比性,它们或是性格不同、或是节奏不同、或是风格不同、或是调式调性不同。

①不同音阶材料的对比复调结构《红河波浪》(参看《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60页)的主旋律是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的五声性民歌,主题初次陈述时运用了对比复调的手法,下方声部是对比半音阶下行的旋律与上方的五声性民歌旋律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更衬托出民歌凄苦、悲凉的气氛。

②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复调结构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复调结构是朱践耳先生钢琴作品的重要技术特征之一,它包括同调性不同调式、同调式不同调性、不同调式不同调性等几种情况。

《摇篮曲》曲调幽静、安逸,整首乐曲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5―12小节上方声部为D羽调式(见谱例1),下方声部是G综合商调式,运用连续的切分节奏,音乐具有不稳定感。

它们是不同调式调性的结合。

谱例1:《小诙谐曲》的45―53小节(见谱例2),上方声部主旋律为降E宫调式,用三个降号调记谱,下方是A宫调式,用三个升号调记谱,两者之间是三全音调,对抗性很强,加之下方声部二度音程为主的节奏性运用,使音响具有不协和性、有民族打击乐的音响特点。

54―57小节上方声部主旋律为无升降调号记谱,下方是六个升号调记谱(见谱例3),主题以上三全音(减五度)的卡农模仿,突出调性的对比。

这样的结合方式提高了音乐的诙谐性与幽默感。

谱例2:2模仿复调的运用模仿复调是复调音乐的重要技法,它以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各类模仿技术手段为基础,是音乐发展的常用技术。

朱践耳是一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作曲家,他在钢琴作品中使用的模仿技术有以下的特点。

(1)同调式不同调性的卡农结构同调式不同调性的卡农结构是指构成卡农的两个声部分别在不同的调性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发展了音乐材料。

《小诙谐曲》的54-57小节(见谱例3),从乐谱来看是严格的上减五度卡农,低声部是升F宫调,高声部是C宫调,这两个调关系为三全音调,即:最远的关系调。

同理,不同调性突出音响的不协和性与音乐表达的诙谐特点。

谱例3:《主题与变奏》是一首歌颂陕北纯洁爱情的民歌主题与九个各具性格的变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作品。

它的变奏三前8小节(参看《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13页),高声部为G宫调,低声部为F宫调,它们之间是大二度关系调,形成了下9度卡农。

这样的卡农增添了乐曲的不协和程度与主题展开的发展可能性。

此外,《童嬉》的第44―57小节(参看《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81页),是严格的下9度卡农,高声部是c宫调,低声部是降B宫调,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玩耍嬉闹、自由无疆的鲜活场面。

(3)二重卡农结构二重卡农结构形式是指两个主题以对比关系结合,在另外两个声部中对这两个主题进行模仿所构成的卡农形式。

组曲《南国印象》中的花之舞第39―40小节(见谱例4),就是运用了二重卡农的结构形式。

谱例4:谱例中的两个内声部是下八度卡农最高声部与最低声部构成同步倒影卡农,第二小节较自由。

这种技术性复杂,是考量作曲家创作技巧精巧的要素之一,也是发展音乐的重要手法。

(4)卡农与对比相结合的复调结构这是融合模仿复调与对比复调技术的综合织体形式。

从表面来看,构成这种织体至少有三个声部以上,因此它的结构复杂,音响丰满。

谱例5:上例是组曲《南国印象》中的花之舞第34―36小节,其中高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构成了下8度卡农,它的乐思集中统一,而中声部与低声部是对比结合的声部关系,它们在结构中起到丰富音响,烘托氛围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梳理出作曲家在三个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复调技法各有特点,其中早期的作品中显示复调技法使用具有学院派的特点,如:对比与模仿复调的使用有严格规则的痕迹;而中期的音乐作品中,复调技法体现一定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后期的作品中显示了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技法具有创造性,达到了自由驰骋,信手捏来的境界,如:在《南国印象》与《童嘻》中所使用的复调技法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总之,在钢琴作品里体现了朱践耳先生在音乐创作中所使用的复调技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他的技法是为表现音乐为目的,而不是为了炫耀技巧,所以作品中流落出来的感情是真挚而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二、关于作品中复调思维的特点从以上对朱践耳先生钢琴作品的复调技法分析中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没有刻意去追求华丽的复调技巧,但,每次使用都尽力突破一般性的复调技术。

他的这些技法完全建立在发展音乐的基础之上。

因此,作曲家的复调思维一方面注重使用合适的技术,另一方面注重音乐的形象塑造与个性化的复调语言相结合,将民族性的音调与现代性技法相结合。

1形象性在朱践耳先生的音乐创作中,形象性的塑造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

作品6号《主题与变奏》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主题,它的形象性是塑造地域人情特征,九个变奏各具特点,“有的调皮逗乐,有的风趣幽默,有的神采飞扬狂放不羁,有的像男女对唱的山歌,有的又是一首优美的夜曲。

”叙事诗《思凡》是一部塑造尼姑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世界在内心中发生变化的心理描述的作品,“她从怯弱、屈服走向挣扎、斗争,最终脱去袈裟,冲出庙门,去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

在云南民歌五首中,作曲家以原生态性的民歌作为基本创作出发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幸福美满,民族团结的社会景象。

特别是《南国印象》中《花之舞》表现了锣鼓击打、歌舞表演的欢乐场面;《哄娃娃调》具有摇篮曲的特征,并且渲染了佤族人民生活在奇异风光的南国乐土:《童嘻》的形象天真、活泼、可爱,灵巧、机智、俏皮的儿童玩耍场景栩栩如生;一首《情歌》表达了南国少男少女情寞初开的真挚感情和炫丽的彝族风光;《阿哩哩》在?锣的敲打下,一群纳西族青年在清脆的口弦乐曲中跳起了粗狂的舞蹈。

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在音乐作品中形象逼真,情景感人。

2民族性朱践耳先生钢琴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民族性。

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基本观念就是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风格特点,第一类是根据民歌进行改编的作品,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如:西南风格的作品有:《序曲二号“流水”》、《红河波浪》、《云南民歌五首》、《南国印象》等。

西北风格的作品有:《主题与变奏》。

第二类是作曲家原创性主题的作品,如:《序曲一号“告诉你”》、《小诙谐曲》,这两首作品的基本材料来源于民间,是中国运用五声性旋律创作而成。

3现代性现代性体现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不断追求新思想、新方法,突破传统音乐创作的藩篱。

正如作曲家在他的《关于几首钢琴作品作品》一文中说到的“在艺术追求方面,力图在保持中国民族旋律特色的前提下,在和声、复调、织体、调式、调性等方面做了与民族既相适应又超越的各种尝试;有目的地吸收了各种技法,并经过了自己的再创造,以拓宽和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原始与现代结合,这里的“原始”是指音乐材料具有原始性,即选用原始的民歌,这里的“现代”是指作曲家所使用的是现代和声语言、复调技法等。

在《云南民歌五首》中,“在不动民歌旋律的前提下,仅以和声复调织体、节拍、节奏、调式、音区音色、力度、演奏技法的变化,来深化其内涵特性,使之焕发出新的音乐生命力。

如《山歌》与《西厢坝子一窝雀》,有不同的多声配置和不同的调色色彩。

《牧羊腔》的织体和节奏不停的变化,切分的空五度进行,对位的线条呼应,交错节奏的组合等,更增添了民间的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