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家》的创作特色

合集下载

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篇一」家中精彩的情节很多,例如“克定受罚”精彩的展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

“捉鬼风波” 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读来感到畅快淋漓。

“血光之灾”中瑞钰在难产中死去,使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鸣凤投湖”。

当鸣凤知道逼她出嫁的消息后,在深夜来到了觉慧的窗下,她希望能看到觉慧,向他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爱情。

鸣凤几次敲窗的细节逼真的写出了这位少女痛苦焦急的心情,以及他对觉慧的强烈的期待和希望。

进了屋子,他看到觉慧只顾忙于写稿,鸣凤只想和他讲两句话,把此事告诉他。

可觉慧却被蒙在鼓里告诉她两天以后才能陪她说话。

鸣凤没有希望了,因为她过了这一夜就不在人世了。

她不怨恨觉慧,他看到觉慧真的很忙所以怀着留恋绝望的心情离开了觉慧,走到了湖边。

“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

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

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

为什么人们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她,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她顺从地接受了一切灾祸,她毫无怨言。

后来她终于得到了安慰,得到了纯洁的、男性的爱,找到了她崇拜的英雄。

她满足了。

但是他的爱也不能拯救她,反而给她添了一些痛苦的回忆。

他的爱曾经允许过她许多美妙的幻梦,然而它现在却把她丢进了黑暗的深渊。

她爱生活,她爱一切,可是生活的门面面地关住了她,只给她留下那一条堕落的路。

她想到这里,那条路便明显地在她的眼前伸展,她带着恐怖地看了看自己的身子。

虽然在黑暗里她看不清楚,然而她知道她的身子是清白的。

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她要跳进湖水里去。

她太爱他了,她不能够失掉他。

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他的爱。

「论巴金《家》的语言特色研究」

「论巴金《家》的语言特色研究」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巴金《家》的语言特色研究学生:袁娇学号:10111020427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10.4指导教师:闵毅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二○一四年六月目录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1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2前言------------------------------------------------------------------------------------------------3一、丰富多样的词汇----------------------------------------------------------------------------3(一)鲜明的时代特色-------------------------------------------------------------------------31、学生运动词汇十分丰富---------------------------------------------------------------------42、出现了一些新生词汇------------------------------------------------------------------------53、代表封建等级的词汇----------------------------------------------------------------------5(二)典型的地域色彩-------------------------------------------------------------------------61、日常生活词汇---------------------------------------------------------------------------------72、方言词汇---------------------------------------------------------------------------------------7(三)浓郁的口语色彩-------------------------------------------------------------------------8二、准确巧妙的修辞---------------------------------------------------------------------------9(一)比喻——意蕴深刻的形象美---------------------------------------------------------91、以实喻实,令原有事物以及原有形象更加生动传神---------------------------------102、以实写虚,把抽象的事物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103、以虚喻实,使具体事物抽象化,带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11(二)排比——节奏鲜明的音乐美---------------------------------------------------------111、抒憎恶悲愤之情时激狂的语调----------------------------------------------------------122、抒同情赞美之情时委婉的语调----------------------------------------------------------12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致谢辞-------------------------------------------------------------------------------------------15巴金《家》的语言特色研究摘要:巴金在中国文坛上有着显著影响力,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

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巴金的《家》的艺术特色哈。

《家》这本书啊,那真的是很有意思。

它就像一个大舞台,上面的人物活灵活现的,感觉就像在你眼前演戏一样。

巴金老爷子写人物那叫一个绝,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高老太爷的顽固,觉新的懦弱,觉慧的勇敢,那简直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呐。

就好像你认识的那些亲戚朋友,各有各的脾气和毛病。

再说这故事的情节,那是起起伏伏,跟坐过山车似的。

一会儿是这个出事了,一会儿又是那个闹矛盾了,让你看得是揪心啊。

但就是停不下来,非得跟着看下去,想知道后面又发生了啥。

还有那氛围的营造,真的是太厉害了。

那个封建大家庭里的压抑和沉闷,感觉都要透出来了,让你都能体会到那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但是呢,偶尔又会有那么一丝光亮,就像觉慧他们的反抗,给人带来点希望。

哎呀呀,《家》真的是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样子,看到了那些人的挣扎和奋斗。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过去的种种。

你说这巴金老爷子咋就这么厉害呢,能把这些写得这么生动,这么让人感同身受。

读完这本书啊,就好像自己也在那个家里经历了一番似的。

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啊!
好了,就说到这儿吧,咱下次再唠别的。

总之呢,《家》这本书的艺术特色那是杠杠的,值得大家好好去品味品味哟!。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

青春的呐喊——巴金《家》赏析●作者巴金●《家》故事梗概●《家》的创作背景●《家》中人物分析●《家》中矛盾分析●《家》的艺术特色●《家》的思想及文学地位●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

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

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作者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祖籍浙江嘉兴。

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

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百年巴金多产作家巴金●《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童年的回忆。

巴金先生作品艺术特色

巴金先生作品艺术特色

巴金作品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上紧凑周密,人物关系复杂。

《家》在结构艺术上极为精巧的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叙述了封建大族的兴衰史。

始终围绕两对情侣,三个爱情悲剧这一故事主线,波澜起伏,有条不紊。

2、对人物的塑造,内心刻画都极为突出
小说主人公高老太爷的封闭腐朽,觉慧对革命的热情,对旧礼教决绝的反抗斗争,觉新复杂的内心两重性……对次要人物鸣凤投湖前的痛苦,哀怨的内心独白,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作者以现实人物为依托,进行忧郁的自我抒情。

3、家即社会,以小写大,发掘人性,人情之美
巴金先生以高家为代表,从中反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情态,进而揭发普遍规律。

4、带有强烈批判性的指向,情感真挚,敢于宣泄情感
巴金先生对高家跳大神儿,舞狮,墙上的合照,对高家带有批判性风俗化的道德描绘,同时他没有看重情节的铺排,而将重心放在情感的宣泄,表达他多愁善感的心灵。

符合五四文学的整体趋势。

巴金先生在创作《家》时正值青年,所以它也代表着革命的青春。

小说情感上汪洋恣肆,语言上行云流水,立意上别具一格。

因而被称为现实主义的绝世力作,极大地引发的青年一代读者共鸣。

论文巴金《家》语言特色

论文巴金《家》语言特色

摘要巴金作为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现当代文坛的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备受瞩目。

本文选择《家》为蓝本分析巴金的语言特色。

对于巴金的研究,很多学者都分析他的文学主题、故事情节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很少有单独分析其语言特色的,所以本文特别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分析巴金的语言特色。

我们不难从《家》一文看出文学大家巴金具有典型代表的语言风格,总的来说主要有简明生动、流畅奔放、饱含感情等语言特点。

《家》中在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语言描写等语言方面的刻画极其生动形象,将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很好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主要人物的语言描写也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流畅和饱含感情的语言,读起来顺畅无阻、感情炽热高昂,很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激起年轻人的热情,进而反抗那个时代的封建压迫和束缚。

本文选取文章中一些代表性的语言,以小见大来窥视巴整体语言特色和风格。

希望能为巴金的文学研究做出一些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巴金,知道其文学作品不仅在思想上给人启迪,在语言方面也独具匠心。

关键词巴金《家》语言特色AbstractBa Jin of China's outstanding literary master, 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his works beca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choose the" ho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Ba Jin. To Ba Jin's research, many scholars of his literary theme, plot and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reality, rarely have a separat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features, so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 image mold and the language style and other aspects of Ba Jin's language feature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from the" home" a litterateur Ba Jin typical language style, in general are brief and vivid, full of emotions, fluency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 Home"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cene description, the character language description language description is vivi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 well displayed in the reader's eyes, the main character of language description is also reflected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feelings.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smooth and full of emotional language, read smoothly without hindrance, feeling hot high, are able to move the reader's mi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youth, and then against the era in the feudal oppression and bondage.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articles in some representation of language, with small see big peep, whol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Hope for Ba Jin's literary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nd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Ba Jin, known for its literary works not only give people in thought enlightenment, in the aspect of language but also have great originality.Key words Ba Jin 《Family》Language Features1绪论 (3)2环境描写的语言特色 (3)2.1生动形象的比喻 (3)2.2精妙生动的拟人 (3)3 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特色 (4)3.1 肖像描写 (4)3.2心理描写 (5)3.3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语言特色 (6)4 语言风格特色 (6)4.1简洁生动 (6)4.2 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7)5 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1绪论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巴金小说《家》叙事特征论文

巴金小说《家》叙事特征论文

浅谈巴金小说《家》的叙事特征摘要在巴金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由《家》、《春》、《秋》所组成《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也是最深的一部著作。

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来反映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以及革命潮流的涌现,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影响颇深。

作者是以充沛的激情来揭露封建势力,歌颂了已经开始觉醒的青年分子,他们勇于与封建家庭的抗争,这种觉悟是值得赞扬的。

这些作品极富艺术特色,尤其是《家》,《家》在人物形象、人物处理、叙事艺术以及语言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家》的叙事模式中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巴金《家》叙事特征艺术特色巴金是我国二十世纪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生涯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他发表第一篇文章《灭亡》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

《家》是巴金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是一部控诉封建制度的作品,这不仅是巴金在文学道路上的所树立的第一块丰碑,更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小说的叙事模式比巴金其他前期作品更具有鲜明的特征,突出再现,写实。

无论是叙事时间、叙事结构还是叙事技巧,都是值得深入研究。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无论主题内容有多深刻,小说艺术有多高妙,都是需要用叙事来实现这主题艺术。

《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来帆影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小见大。

庭院深深的家,藏着历史的真相,家是历史的特写镜头,历史是家的广角镜头。

一、叙事时间中国现代小说在叙事上一般都是采用连贯叙述,交错叙述或者是倒装叙述,巴金前后期的小说在叙事时间上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而前期小说《家》是采用的连贯叙述。

巴金都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整个小说的叙事时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两年时间,也就是1920年和1921年,并且在小说里有明显地时间提示。

例如,“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暑假来了”,“旧历新年快来了”等等。

《家》中情节的展开以及故事的线索都是以高家这个濒临溃败的家族的兴衰以及人物的生死为顺序的,作者在叙述这些人物的时候,将他们的身世个性以及历史现实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在读者面前,将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串联在一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始有终,高老太爷和觉慧就是代表。

现实主义的典型——巴金《家》的解读

现实主义的典型——巴金《家》的解读

11神州文学现实主义的典型——巴金《家》的解读李婉莹长沙市南雅中学摘要:小说《家》是巴金作家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缩影的记录。

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丑恶与腐朽,对人心理的戕害。

同时《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些特征,使其超脱于故事时代的局限。

笔者以一个高中生的角度,基于自身有限的知识,尝试解读巴金《家》这部小说。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巴金;现实主义;三部曲;《家》前言:《家》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背景为五四运动,反映了封建与近代两个文明的思想碰撞和交锋,当时的中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新潮的思想观念对当时的中国人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基于这个时代背景,巴金基于自身对封建大家庭的体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各人物形象,和封建制度的没落。

一、《家》的语言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小说中大场面的描写较少,其主要场景主要在高氏大家庭中,地理位置位于成都地区,将人物的命运与成都五四运动时期的真实事件相联系,展示了当时风云激荡的社会风貌。

小说中也描述了在成都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如学校开放女禁、学生请愿示威运动、白话文运动等。

作者通过这一连串的事件,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基于真实进行再加工、创造[1]。

尽管小说涉及历史真实事件,但是故事的主题还是以大家庭为中心展开,这种讲故事的手法中今中外也不少见,其中《红楼梦》就是写作技法的代表之一,巴金先生也承认《家》或多或少借鉴了其在人物与事件处理的方式。

相比起前者,《家》以大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看似是在讲述一个家庭的世事变迁,同时也是在讲述一个社会制度、思潮的变化。

在巴金的笔下,“家”有着更丰富的涵义。

例如,书中惠的婚礼上,琴说“这并不是公平不公平,应归咎于我们这个社会制度。

”巴金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家庭情节发生时与社会关系保持着似有若无的联系,对婚姻制度的抨击里暗含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在细节方面展示当时社会风貌。

将故事情节与作者的主题思想有效结合,不需要单独在故事外作陈述,使趣味性与思想性兼具。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家》的艺术成就

《家》的艺术成就

《家》的艺术成就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1931年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5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家》的单行本。

大半个世纪以来,《家》一版再版,成为中国新文学中最畅销的的作品之一。

从1933年到1951年,仅开明书店就将《家》再版了32次,其畅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小说如此畅销,绝非偶然,一定有其成功之处,本文就试从艺术形象、结构、语言等方面探讨其艺术成就,进而了解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一、作品着眼小,立意深,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大亮点长篇小说《家》是以一个封建家庭作为封建专制黑暗王国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小说反映的主题是深刻的,要承载反封建这样大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一些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上,而是选取了高家这样一人典型的封建家庭作为着眼点,以高家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来表明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灭亡。

这种写法,于虚处立意,在实处落笔,小中见大,使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有了形象的认识,进而自然容易理解封建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这种写法,在反映同类主题的作品中比较罕见,《红楼梦》算得上是典范之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

时隔近两个世纪,《家》的出现,可说是对《红楼梦》的较好的继承。

《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

而巴金的《家》则不同,它所涉及的是另一种世界——热情忧郁的青年世界,力图向我们展现?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巴金《关于〈家〉》,即《十版代序》)从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在整体风格上,《家》这部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给三十年代作家纷呈、风格各异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成为该时期中国文学的一大亮点。

二、二、作品通过塑造高度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家》的一个很大的成功之处是其塑造了高度典型化的艺术形象。

读书心得——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读书心得——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读书心得——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巴金原名李尧棠,激流三部曲是其成名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

《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大家庭的兴盛于衰落,来表达对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和新革命的一些看法。

巴金不惧封建势力的威胁,号召广大有志青年救国存亡、反帝反封建,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

研究表明,巴金在对我国青年的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这部作品无论是思想成就,还是艺术成就,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去研究、去深思的,下面将重点研究和论述巴金《家》的艺术特色:一.人物塑造:活灵活现、脉络清晰巴金的《家》这部作品主要是对封建思想的抵制、封建制度的抨击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歌颂。

作品中的主人公为觉慧,作为批判者的代表,主要以第三者的身份去批判、去审视,从觉慧的角度出发,对其他人和事进行描述与评析,用他的思想和观点去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1]。

所以说,觉慧是《家》中的重点人物,是整个小说的主体。

作者旨在通过觉慧的思想、观点来向读者阐述社会与生活现状。

尽管如此,但是在当时《家》这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尚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对自己的人生十分迷茫,塑造的人物觉慧缺少实在感与存在感,某些方面显得十分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另外一个第三方代表人物为觉新,作者所塑造的觉新这个主体,对其似乎没有赞赏的一面,觉新生活于苦难当中,是封建社会宗法专制下的牺牲品,文章中关于觉新的人物描述程度仅次于觉慧。

就人物塑造艺术特色方面而言,觉慧代表了作者本人,觉新则代表了作者辞世不久的大哥,在觉新身上注入、凝聚更多的是作者对大哥的深切思念和极度同情。

觉新尽管给人一种安于现状、任人宰割的感觉,但是却是很多读者关注的重点,也是作品中独特的人物形象[2]。

从作品中人物重要程度来排序,高老太爷是仅次于觉慧、觉新的第三个重要任务,代表了封建宗法制度,其地位也是封建主义的象征,是作者深恶痛疾和批判抨击的主体。

因此,在高老太爷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作者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阶级罪恶、家庭暴君等可憎可恨可恶的特征全部附加进去,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极具“恶”、“狠”、“毒”的特点,以此来达到批判、抨击封建宗法制度和统治者的目的。

家的主体思想和艺术特点现当代文学

家的主体思想和艺术特点现当代文学

家的主体思想和艺术特点现当代文学《家》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巴金的小说《家》以加作为封建专制王国的缩影,无情地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腐朽,表现了封建大家庭中道德沦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奢侈堕落等丑陋现象,有力地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年轻人的压制和摧残,同时热情地描写了封建家庭中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他们向封建家庭及封建制度做斗争的叛逆精神。

作品通过上述描写,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家》在艺术结构上成功地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意蕴。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椅披封建家庭中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觉慧、觉新、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都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形象。

作品的语言朴素畅达而又充满热情,具有很强的心灵穿透力和审美感染力。

《家》的成功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袭卷下社会必然的产物。

是巴金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思想上的洗礼。

以他高超的艺术才能成就了一部旷世佳作。

本文主要对《家》的艺术特色做一个初步的探究,以挖掘它所蕴涵的社会学价值。

以独巨匠心的艺术结构,接受了家与社会一致性的原则,反映了时代的主题。

巧妙的布局是一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切社会中最古老而唯一自然的社会便是家庭。

”(卢梭:社会契约论)无数个家庭组成一个社会,截取一个典型的家庭便可以认识整个社会,而聪明的巴金更是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巴金把“五四”运动时期整个社会的风云动荡都浓缩在他一个非常熟悉的家庭中――高公馆,通过高氏家族内部一切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至最后走向衰败的发展演变,折射出20年代初整个旧中国内部矛盾的激化以及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高氏家族,一个清朝官员通过自己的“努力”隐退之后所兴盛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有一大群儿孙,几十个丫头、仆人、轿夫,在这个大家庭中,充满着虚伪与罪恶,挣扎与反抗,时时刻刻都在滋生着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的《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一是感性的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与表达。

巴金笔下的家是一个文学和诗歌的摇篮,他用哀乐、憧憬、思念之类的情绪湖水般涌动着,每一行字都表达的是他的深情挚爱。

他在作品中勾画出淡淡的等级隔阂与男女之间的尴尬、父子之间的感情隔阂与儿女之间的温暖与可爱。

巴金用一种挖掘人性深处的方式,刻画出家庭中无尽芳节地衍生出来的繁荣、分开时内心里的温情与愁思等内容,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冲突。

二是以客观冷峻的眼光看家庭。

即使在表现他对家庭深情眷恋的情愫时,巴金
仍是以一种客观冷峻的眼光审视家庭,挖掘出家庭中荣耀伟大以及社会矛盾种种的真知。

他为我们揭示了家庭的作用、家庭的特征,他的文学实践为我们揭示了家庭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家庭里充满温情也有生存之道,家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情感,及其把握生活的智慧。

总之,巴金《家》把文学美学与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的混淆在一起,把一个
精端的家庭叙述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人们对爱情、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引发了对社会的反思。

巴金的《家》由此而闻名,它的叙事艺术影响广大读者,被誉为“文学的落幕和诗意的背景”。

巴金《家》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巴金《家》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巴金《家》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巴金的小说《家》是一部以家庭为主题讲述中国北方农村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通过对家庭生活、人物情感和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困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感情变化。

文章将分析巴金在小说中运用的细节描写手法,深入探讨他对家庭、人物和环境的描写细节,以及这些描写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意义。

通过对《家》中细节描写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整体的主题和巴金的写作风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巴金的小说《家》中,作者通过精细的细节描写来展现出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

文章以家庭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将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展现出来。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行为和情感交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和谐之处。

巴金巧妙地利用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家庭环境,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

此外,在文章结构中,巴金还通过环境描写和物品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层次。

通过对家庭居所、家具、家庭成员的服饰等细节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家庭的生活状态和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心理状态。

这些细节描写既是为了营造出真实的家庭环境,也是为了加深读者对家庭情感交流的理解。

总的来说,巴金在《家》中的文章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通过对家庭生活、人物情感和环境描写的细致刻画,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家庭世界,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家庭、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3 目的:通过对巴金《家》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旨在探讨作家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人物情感和环境细节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巴金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细致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于人性、社会和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此外,分析巴金的细节描写风格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从而提升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启发我们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试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DOC

试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DOC

试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摘要:《家》是巴金前期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

也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成功地运用了中外文学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处理、叙事艺术、语言特点等方面具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关键词:《家》人物处理叙事艺术语言特点在巴金诸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作。

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在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

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

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然而这个家里的新旧矛盾,毕竟已发生在“五四”时代。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也加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

巴金家的写作手法

巴金家的写作手法

巴金家的写作手法篇一:1巴金的《家》的故事内容和艺术手法巴金的《家》的故事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

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但由于作者自己在创作当时也处在人生的迷茫之中,因而作品中的觉慧虽然热情激进,却缺少实在感,缺少真正的生命力度,显得有些虚浮苍白。

《家》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而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

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则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

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论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即,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

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在作品中,高老太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动,或以觉慧(作者)的眼光去评判他,仅仅潦潦几句的概括而已。

如年关敬神一节,几次提到“老太爷”,但只是这样一些句子:“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肃静了。

读巴金《家》有感

读巴金《家》有感

读巴金《家》有感《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描绘,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我认为巴金的作品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场景中。

例如,在《家》中,作者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伦理,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家族制度的残酷和不合理。

这种写作风格独特而深刻,让人难以忘怀。

我认为《家》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和人性问题非常深刻,在这个大家族中,充满了权力、欲望、野心和贪婪。

家族成员之间互相利用、争斗,甚至不惜牺牲亲情和友情。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人性的脆弱性等。

巴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和黑暗面。

在我看来,《家》不仅仅是一本揭示社会问题的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家庭的思考。

在这个大家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但是这些追求却往往导致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家族长子觉新虽然是家族的继承人,但是他却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最终导致了家族的分裂和崩溃。

这种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我认为《家》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几十年,但是它所揭示的社会和人性问题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依然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我认为《家》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家庭的启示录,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家庭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我读完巴金的《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了封建家族制度的不合理和残酷,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巴金《家》的创作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世纪老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它就像一股奔流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猛烈地冲击着旧制度的种种罪恶,它所具有的永久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我国艺术宝库里一幅色彩瑰丽、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这部长篇巨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它的思想精深、意境幽远、撼人肺腑,充分表现了巴金在小说艺术创作上的非凡才能。

巴金怀着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通过《家》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家族制度的罪恶以及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的影响和激荡,它既是旧制度的一曲葬歌,又是那一整代青年所梦想的新社会的催生曲。

正文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他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

首先,是故事梗概与创作目的。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家》是巴金最喜爱的作品。

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

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

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

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

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

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巴金在青年时代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对政治抱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的小说创作与其说是文学活动不如说是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

其次,是对小说中人物处理。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

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但由于作者自己在创作当时也处在人生的迷茫之中,因而作品中的觉慧虽然热情激进,却缺少实在感,缺少真正的生命力度,显得有些虚浮苍白。

《家》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而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

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则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

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论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体化、形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

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在作品中,高老太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动,或以觉慧(作者)的眼光去评判他,仅仅潦潦几句的概括而已。

如年关敬神一节,几次提到“老太爷”,但只是这样一些句子:“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肃静了。

”、“依旧是由老太爷开始向祖宗叩头。

老太爷叩了头就进房去了。

”“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他笑容满面地受了礼,便走进自己的屋里去了。

”再如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

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

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

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

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

于是在这样的描写中,“高老太爷”成为一个“类”的符号;并且,在小说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处在这样的地位的。

经过这样地人物塑造,《家》的确完成了政治批判的目的。

然而,在这一批判目的完成的同时,高老太爷的形象却不免因而显得有些单一、扁平。

虽然由于作者难以完全抛却与祖父的亲情,因而在某些地方流露出对这个人物复杂的感情色彩,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矛盾性和立体性,但却并未达到挖掘人物的应有深度──就一部巨著来说,这不免是一件憾事。

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小说主旨的主人公,来做为全文的结构中心。

再次,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作品的叙述视角和语言风格。

巴金的小说是难以抑制的生活激情的外泄,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渠道,因而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行文时经常出现作者不加克制的主观表述。

《家》在叙事结构上比他前期其余的中、短篇小说都更具鲜明的小说文体特征,即“再现——写实”性,显现出巴金特有的个性,那就是率真、饱满激情的宣泄,使作品在展示情节的同时,流泻着强烈激荡的情绪。

这在觉慧这个人物形象上有集中的体现。

同时,由于巴金并未经过较正规的写作基础训练,这部小说又是他早期的创作,因而叙述语言有明显的不完美之处,有时显出稚拙的味道。

同时在当时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小说中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带有一定欧化的印迹。

/view/af81b3104431b90d6c85c799.html?rl=regok、《激流三部曲》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

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

《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

《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

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

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

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

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

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

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