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
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
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
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 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高一生物能量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能量的知识点在高一生物课程中,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有关能量的概念、能量转化和能量储存等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学原理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一、能量的定义和测量能量是一种物质的属性,它使物质能够进行变化和产生运动。
在生物学中,能量可以分为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状态而具有的潜在能量,例如化学分子键的能量。
动能则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例如生物体的运动和热量等。
在测量能量的单位方面,生物学通常使用焦耳(J)作为能量的单位。
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主要通过新陈代谢过程实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获得能量、利用能量和消耗能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有机物被降解为低能形式,使能量被释放出来,并储存为细胞能量物质——ATP(三磷酸腺苷)。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转化分子,它的水解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驱动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的两个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体中色素分子的吸收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则是指生物体利用有机物和氧气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其中有氧呼吸是最常见的呼吸形式,也是能量释放最充分的方式。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线性关系,其中能量从生产者(光合生物)传递给消费者(食肉动物和草食动物),最终被分解者(分解菌和腐生动物)分解。
食物网则是指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状关系,更能准确地反映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损耗和效率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损耗和转化效率的问题。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1)能量的输入③输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紧固的太阳能总量。
(2)能量的传递①传达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传达过程:(3)能量的转化(4)能量的散佚①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①食物链中,相连营养级生物的猎食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无法滑液,这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增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体温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可供自身利用和一热能形式散佚。
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4、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连两个营养级间的传达效率通常为10?~20?,即为输出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进下一营养级。
计算方法为: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并使能量持续高效率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农作物除草、灭虫)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在化解有关能量传递的排序问题时,首先必须确认有关的食物链,厘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特别注意题目中与否存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定的字眼,从而碗定采用l0%或20%去解题。
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未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须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须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d营养级获得的最少能量=n×(l0%)3。
生物大题能量高考知识点
生物大题能量高考知识点在生物学习中,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能量的供应。
而在高考中,能量通常是一个被广泛涉及的考点。
本文将会深入探讨生物大题中关于能量的知识点,并以一些实例来加深理解。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能量。
能量是一种物质不可被创造也不可被消灭的基本属性,它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在生物体内,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能量以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形式存在,当我们摄入食物后,消化系统将食物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生物体能够利用的能量。
在生物大题中,常见的能量转化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
呼吸作用则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质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能量。
这两种过程是相对独立的,但却密切相关。
我们来以光合作用为例,进一步了解能量转化的细节。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它的核心是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激发,从而引发电子传递链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被转化为ATP分子和NADPH分子的化学能。
这些化学能就相当于储存的“能量货币”,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细胞活动,比如合成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等等。
而光合作用还产生了一个重要产物——氧气。
氧气对于地球上的生物至关重要,它是动物呼吸作用中必要的氧化剂。
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质通过逐步氧化,释放出化学能,产生ATP分子。
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效率更高,能够产生更多的ATP分子。
而无氧呼吸通常发生在缺氧环境下,效率较低。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量损失。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每一次能量转化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损失。
换句话说,能量转化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高效率。
在生物体内,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这也是为什么生物体需要不断地摄入食物来补充能量。
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体内还有许多其他的能量转化过程。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关于细胞的能量的基础知识点:
1. 能量转化:生物体内的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能量来推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
细胞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将光能、化学能等转化为生物体
所需的能量。
2.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一种高能分子,是细胞内大部分能量转化
和储存的分子,包括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分裂等过程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3.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水和能量(ATP)。
它包括糖的降解过程:糖的有氧呼吸和糖的无氧呼吸。
4. 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细胞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糖类物质。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分子(叶绿素)中。
5. 化学能:细胞能量的储存形式是化学能,化学能以化学键的形式储存在有机物分子中,例如葡萄糖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储存的化学能。
6. 发酵:当氧气不足时,细胞可以通过发酵过程产生ATP。
发酵是一种无氧呼吸过程,产生少量ATP,例如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7. 胞质器官:细胞有多个胞质器官参与到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其中包括线粒体(细胞
呼吸发生的地方)和叶绿体(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等。
这些是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方面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生物细胞的能量需要
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点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点有哪些(1)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光能(2)能量流动的输入起点:(光→生物群落)①相关生理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②输入的总值: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总值。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以后开始的。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全部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不是被我们观察到生产者的那部分生物量。
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所含有的能量总量。
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未被消费者所同化,故不能计入排便动物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
(3)能量的传递①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
②传递途径: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传递效率:10%-20%(定量分析是研究能量流动的关键)此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
如果按20%这一最高效率计算,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20%……第n个营养级所能获得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的1/5n-1(若按传递效率10%计算,其计算公式为1/10n-1)④能量传递特点: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能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第一,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ATP、热能);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
食物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越大。
第五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仅相当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的0.16%,已无法满足该营养级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高三生物热能与能源知识点
高三生物热能与能源知识点热能与能源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涉及到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利用过程,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热能的来源、转化和利用以及能源的类型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热能的来源在生物体内,热能主要来自于食物的化学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能量逐级转化并最终转化为生物体内热能。
光能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热能来源,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经由食物链传递。
二、热能的转化和利用热能的转化和利用是生物体内能量的重要过程。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食物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被捕获并转化为细胞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生物体内化学能最直接的供应者,在细胞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能源的类型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1.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核能等。
这些能源主要由化石燃料和核能发电产生,但存在不可再生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对地球环境影响较大。
2. 可再生能源是指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
这些能源的获取和利用过程中较少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持续利用能源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利用能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采用新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节约能源:通过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和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热能与能源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关系到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转化和利用过程。
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的主要分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节约能源等措施,我们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四个环节 输入—⎩⎨⎧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散失—⎩⎨⎧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①c代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②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e: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i:流入下一营养级。
f: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j: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②能量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能量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能量散失途径: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⑤能量散失形式:热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人教版必修3 P99“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农业是指运用________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提示: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总结(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总结(含解析), 专题一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归纳)1.生物体内几种能源物质的分类(1)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糖类又名“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被氧化分解,能够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快速供能。
(2)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细胞内能源物质与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不同,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利用二糖及多糖,它们只能被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进入细胞被氧化分解。
(3)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脂肪虽然糖类也能储能,如植物细胞内的淀粉、动物细胞中的糖原,但它们在机体内储存相同能量时所占体积相当于脂肪的4倍,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
(4)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它与ADP通过相互转化实现储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
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另一条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5)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这样就不会使温度迅速上升而损害机体,同时使释放的能量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6)能量之源——光能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的光能。
植物细胞将光能转化成能够利用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光合作用。
2.能源物质之间的关系3.能量代谢过程【例1】图51所示为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的图解,分析并填空。
(1)图解中过程①是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过程③是________。
(2)图解中过程④如果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那么,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
(3)能量的去向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热能与能源知识点
高三生物热能与能源知识点热能与能源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三阶段,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业和未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热能的基本概念、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能源的类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热能的基本概念热能,也称为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的总能量。
它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形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在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传递。
在生物学中,热能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温度平衡、促进生物化学反应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则通过摄取食物,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支持生命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ATP(三磷酸腺苷)扮演了能量“通货”的角色,它能够将能量从一个生物化学反应转移到另一个反应中,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能源的类型及其特点能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来源于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使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
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它们的形成需要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一旦使用完毕,短期内无法得到补充。
四、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更加环保的能源类型,因为它们的使用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
然而,即使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风力发电可能会对鸟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五、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能源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如植物油、木材、农作物残余物等)转化为能源的过程。
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能量专题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吗?
• 光反应产生的ATP除了用于暗反应外,还 可用于叶绿体DNA复制、蛋白质的合成。 • 2016年江苏高考。
叶绿体能利用外源ATP吗?
一些证据表明,从细胞质基质中吸收ATP可以补充叶绿体的合成 代谢,至少在某些条件下或者某些类型的叶绿体中是这样的,当 光合作用不能为其合成代谢提供足量的ATP时,叶绿体就需要吸 收ATP.叶绿体的ATP/ADP转运体负责将线粒体产生的ATP从细胞 质基质转运到叶绿体中。
以能量变化的主线统领物质变化的过程,梳理光反应、暗反应中的每步反应之间的逻 辑关系,建构生命观念。
• 2.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 (P1103-104) • 光能转变为ATP中不稳定的 化学能再转变为有机物中稳 定的化学能
光反应
挖掘教材:细胞质基因.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 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为了与细胞核的基因相区别,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的基因称做细胞质基因。P270
拓展题P196 挖掘教材,注意教材中的思考题, 探讨问题,拓展题。
人(还有鸟类和哺乳类)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的维持与细胞 呼吸是怎样的关系?是否也需要ATP水解供能?
人与鸟类和哺乳类维持体温的能量来源都是细胞呼吸。 在这些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等分子中稳定的 化学能释放出来:除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外,其余的则 转化成热能,可以直接用于提升体温;ATP水解释放出 的能量,除了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外,有一部分也能转化 成热能,用于提升体温。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还需 复杂的调节机制。(热力学定律)
• 联想:线粒体、叶绿体除了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外还 有什么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
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 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
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
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高一生物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能量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学中,能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生物课程中关于能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能量的来源、能量的转化、能量的流动以及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利用。
一、能量的来源能量的来源主要来自太阳。
太阳能是地球上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以供自身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而后,生物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
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质在地壳中的化学反应中产生能量,如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
二、能量的转化能量在生物体内会不断地进行转化。
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即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还释放出氧气供其他生物呼吸。
此外,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有机物在细胞内的呼吸作用中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能量的转化还包括热能、动能、电能等。
通过不同的转化过程,能量在生物体内互相转换,完成生命活动的必要过程。
三、能量的流动生物体内能量的流动表现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
简单来说,食物链是指物种之间通过食物相互关联形成的一种线性结构。
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交织的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结构。
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被称为营养级,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能量会逐渐流动和转化。
在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者向消费者传递。
生产者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植物。
它们通过捕捉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有机物中。
消费者则是指依靠从其他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物。
在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上,能量的转化效率都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能量会逐级降低,只有约10%的能量从一个层次流向下一个层次。
四、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利用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利用能量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完成的。
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生物高考能量知识点
生物高考能量知识点能量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生物体的生存、运动和各种生物活动。
生物高考考察的能量知识点主要包括能量的来源、转化和利用,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能量的来源生物体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的摄入。
食物中有机物经过消化道吸收后,转化为能量储存物质ATP,这是生物体能量的中转分子。
食物中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供能的主要物质,而蛋白质则主要用于组织修复和合成等其他功能。
二、能量的转化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主要通过细胞的代谢过程来实现。
细胞代谢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内合成生物大分子所需要的化学反应,例如蛋白质的合成;分解代谢是指生物大分子被分解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例如葡萄糖的分解。
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分子上,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内,利用氢离子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
四、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氧化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分子被分解为两个乳酸分子或乙醛和乳酸,产生少量ATP。
Krebs循环是指葡萄糖分子被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产生较多ATP。
氧化磷酸化是指产生的氢离子在线粒体内与氧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
五、能量的利用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通过ATP分子的释放利用。
ATP分子在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中,通过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能量。
ATP的释放利用对于生物体的生存、运动和各种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六、能量平衡能量平衡是指生物体内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平衡状态。
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时,生物体会储存多余的能量,形成脂肪等储备物质;当能量摄入小于消耗时,生物体会利用储备物质来补充能量,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0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及计算(解析版)
2020届高考生物难点及易错题精讲精练专题10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及计算【难点精讲】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例题:(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第三次月考)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形,而数量上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不呈现正金字塔形;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100%表示;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的能量;若迁走全部杜鹃,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增长将呈现“S”型曲线。
【难点突破】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构建能量流动过程模型方法一:说明:两个等量关系: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不定时分析):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定时分析):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最高营养级除外)变式训练1:(2019·山西实验中学质量监测)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W1=(A1+B1+C1+D1),而D1=A2+B2+C2+D2,是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错误;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或[D1/(A1+B1+C1+D1]×100%,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正确;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生物高考物质能量知识点
生物高考物质能量知识点在生物学中,物质能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讨论有关生物高考物质能量的知识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第一,我们将从能量的来源开始。
能量主要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它使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
这样,通过食物链,能量从植物传递到其他生物,形成食物网的结构。
第二,我们将探讨有关能量转化和储存的知识。
在生物体内,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其中,化学能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消化,生物体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生理活动能。
另外,动物体内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能量储备形式,即脂肪。
脂肪具有高能量密度,是动物长期储存能量的重要方式。
第三,我们将介绍有关能量在生物中的流动和损失的知识。
能量在生物体内的流动通常是不完全的,出现能量损失。
这是因为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过程通常伴随着热能的产生,部分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另外,生物体在进行生理活动时需要消耗自身储存的能量,这也是能量损失的原因之一。
第四,我们将探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物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从一个生物传递到另一个生物,形成能量流动的网络。
此外,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能量的循环,例如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降解和分解,使养分重新进入生物体或环境中。
最后,我们将谈论有关能量转化与环境影响的问题。
能量转化是生物体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例如,人类的能源利用方式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损失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高效和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减少能量损失和环境负担。
总结起来,物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环境的演化。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直接能源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主要能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辅助能源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寸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H把CO2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把ATP和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细胞呼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例如,lmol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释放出的能量,其中有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呼吸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是为生命活动的各项具体过程提供能量ATP;呼吸作用在一切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一刻都不能停止的,呼吸作用的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表面看起来是2个相反的过程,但这是2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植物体内,这2个过程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很少用于植物体的其他生命活动过程,呼吸作用过程释放的能量主要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如图1;3个体水平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植物体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人和动物将外界环境中形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把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相伴相随有机物的合成伴随着能量的储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形成ATP;形成ATP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ATP的水解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同时也是能量利用的过程;生物体内不同能量形式可以进行转化例如,在肌细胞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化学能可转化为机械能;在神经细胞、味觉及嗅觉感受器等处,化学能可转变为生物电能;在肾、小肠内与吸收相关的细胞中,化学能可转化为渗透势能;而在荧火虫发光器内,化学能可转化为光能;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人的体温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寒冷环境中增加疗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x骨骼肌战栗h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来增加散热;体温调节不但通过神经调节而实现皮肤等处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及汗腺等效应器,而且还涉及到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4系统水平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它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紧密联系;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因此,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如羊吃草,不能说草中的能量都流入了羊体内,流入羊体内的能量应是指草被羊消化吸收后转变成羊自身组成物质中所含的能量,而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则未进入羊体内,不能算流入羊体内的能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其中包括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项自身生命活动;二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三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四是暂时未被利用,形成地层中的化石燃料;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能量传递的效率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确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人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从能量金字塔可以分析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帮助人类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能量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
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
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
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
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
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 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2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
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蕴含着细胞水平的能量变化,两者构成了能量代谢的细胞学基础。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寸储存能量;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2.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是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再把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
存在ATP中;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H把CO2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把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2.2细胞呼吸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例如,lmol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呼吸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它是为生命活动的各项具体过程提供能量(ATP)。
呼吸作用在一切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一刻都不能停止的,呼吸作用的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的太阳能。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表面看起来是2个相反的过程,但这是2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植物体内,这2个过程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
应,很少用于植物体的其他生命活动过程,呼吸作用过程释放的能量主要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如图1)。
3个体水平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植物体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人和动物将外界环境中形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把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
3.1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相伴相随
有机物的合成伴随着能量的储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形成ATP。
形成ATP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ATP的水解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同时也是能量利用的过程。
3.2生物体内不同能量形式可以进行转化
例如,在肌细胞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化学能可转化为机械能;在神经细胞、味觉及嗅觉感受器等处,化学能可转变为生物电能;在肾、小肠内与吸收相关的细胞中,化学能可转化为渗透势能;而在荧火虫发光器内,化学能可转化为光能。
3.3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
人的体温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寒冷环境中增加疗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x骨骼肌战栗h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
加产热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在炎热环境中,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来增加散热。
体温调节不但通过神经调节而实现(皮肤等处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及汗腺等效应器),而且还涉及到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4系统水平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它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紧密联系。
4.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变化情况是:太阳光能→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
因此,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4.2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
如羊吃草,不能说草中的能量都流入了羊体内,流入羊体内的能量应是指草被羊消化吸收后转变成羊自身组成物质中所含的能量,而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则未进入羊体内,不能算流入羊体内的能量。
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其中包括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项自身生命活动;二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三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四是暂时未被利用,形成地层中的化石燃料。
4.3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能量传递的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确定的。
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人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分析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就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4.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在于帮助人类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