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荧光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制备荧光材料实验报告(3篇)

制备荧光材料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2. 研究荧光材料的性质;3. 分析影响荧光材料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荧光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吸收光能并发射出可见光的物质。

本实验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材料,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合成具有特定荧光性能的材料。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某有机金属盐(如四溴四苯基乙烯)- 某无机盐(如5嘧啶硼酸)- 碳酸钾- 硝酸银- 催化剂(如四(三苯基膦)钯)2. 实验仪器:- 水热反应釜- 真空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荧光光谱仪-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烧杯-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水热法制备荧光材料1.1 称取一定量的有机金属盐和无机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1.2 将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加入碳酸钾;1.3 将反应釜密封,抽真空至一定压力;1.4 将反应釜置于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1.5 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

2. 性能测试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测试产物的吸收光谱;2.2 荧光光谱仪测试:测试产物的荧光光谱;2.3 分析产物的荧光性能,如荧光强度、发射波长等。

3. 分析影响荧光材料性能的因素3.1 通过改变有机金属盐和无机盐的种类、比例,以及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研究其对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3.2 对比不同制备方法对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1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荧光材料,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中,显示出特定的吸收峰;1.2 在荧光光谱仪测试中,荧光材料显示出明显的发射峰,发射波长与吸收峰相对应;1.3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发现荧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发射波长等性能有所变化。

2. 分析2.1 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荧光材料具有特定的吸收和发射性能;2.2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荧光材料的性能,如荧光强度、发射波长等;2.3 本实验制备的荧光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传感、显示等领域。

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实验报告:荧光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荧光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荧光特性进行研究,掌握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的荧光强度,并利用所得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当物质分子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能后,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或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就产生了荧光。

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强度以及仪器的检测效率等因素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定量分析的基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移液枪容量瓶2、试剂标准荧光物质(如硫酸奎宁)待测样品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打开荧光分光光度计,预热 30 分钟。

设定仪器参数,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狭缝宽度等。

2、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荧光物质,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3、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放入比色皿中,在设定的条件下测量其荧光强度。

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待测样品的处理与测量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将处理后的待测样品放入比色皿中,测量其荧光强度。

5、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的荧光强度,计算待测样品中荧光物质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标准溶液浓度与荧光强度数据|标准溶液浓度(μg/mL)|荧光强度|||||10|_____||20|_____||30|_____||40|_____||50|_____|2、以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待测样品的荧光强度为_____,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荧光物质的浓度为_____。

六、实验误差分析1、仪器误差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精度和稳定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荧光检测实验报告

荧光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熟悉荧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习如何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物质的性质和浓度。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荧光检测是利用物质在特定波长光照射下,吸收光能后发射出特定波长光的现象。

当分子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会通过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同时发射出与激发光波长不同的光辐射,即荧光。

本实验采用荧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测量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以确定样品的荧光特性,进而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移液器、烧杯、蒸馏水等。

2. 试剂:罗丹明B标准溶液、罗丹明B样品溶液、无水乙醇、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罗丹明B标准溶液和罗丹明B样品溶液分别用无水乙醇稀释至一定浓度,制备成待测溶液。

2. 激发光谱测定:a. 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放入荧光光度计样品室。

b. 设置激发光谱扫描范围和步长,进行激发光谱扫描。

c. 记录激发光谱曲线。

3. 发射光谱测定:a. 将待测溶液置于比色皿中,放入荧光光度计样品室。

b. 设置发射光谱扫描范围和步长,进行发射光谱扫描。

c. 记录发射光谱曲线。

4. 数据分析:a. 利用Origin软件对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拟合处理,得到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b. 根据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浓度和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c. 利用标准曲线对罗丹明B样品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通过实验得到罗丹明B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表明,罗丹明B在530 nm左右有较强的激发峰;发射光谱表明,罗丹明B在590 nm左右有较强的发射峰。

2. 标准曲线:根据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浓度和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罗丹明B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为0.998。

发光材料荧光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发光材料荧光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发光材料荧光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掌握光致发光的基本过程,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基本含义2、掌握发光材料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发光材料主要是指材料吸收外来能量后所发出的总辐射中超过热辐射的部分。

发光材料的发光需要外界能量的激发,根据击发方式不同发光方式可以分为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X射线及高能粒子发光等。

以光致发光为例,当用激发光照射某些物质时,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激发光发生跃迁,达到激发态,这些激发态经过弛豫过程损失一部分能量后,以无辐射跃迁回到激发态的低振动能级,再从此能级返回基态,此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是表征发光材料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激发光谱是指发光材料在不同波长激发下,该材料的某一波长的发光谱线的强度与激发波长的关系。

激发光谱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的效果。

根据激发光谱可以确定使该材料发光所需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并可以确定某发射谱线强度最大时的最佳激发波长。

激发光谱对分析材料的发光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射光谱是指在某一特定波长激发下,所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或能量分布。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通常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其基本结构包括光源,单色器,试样室,单色器和探测器。

常用光源为氙灯,单色器多为光栅,探测器多用光电倍增管。

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由光源氙弧灯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为断续之光以及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测试样品用的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出至记录仪,激发光单色器和荧光单色器的光栅均有电动机带动的凸轮所控制,当测绘荧光发射光谱时,将激发光单色器的光栅固定在最适当的激发光波长处,而让荧光单色器凸轮转动,将各波长的荧光强度讯号输出至记录仪上,所记录的光谱即为发射光谱,简称荧光光谱。

当测绘荧光激发光谱时,将荧光单色器的光栅固定在最适当的荧光波长处,只让激发单色口的凸轮转动,将各波长的激发光的强度输出至记录仪,所记录的光谱即激光光谱。

荧光剂测试实验报告

荧光剂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荧光剂的特性,掌握荧光剂检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荧光剂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荧光剂检测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荧光剂是一种能够吸收紫外线(UV)能量,并在短时间内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光能的化学物质。

在紫外光照射下,荧光剂会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这种性质可以用于荧光剂的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如化妆品、纸张等)- 不含荧光剂的产品作为对照- 紫外线灯- ZF-C型三用紫外分析仪- 紫外手电筒- 紫外验钞机/笔- 移液器- 试管- 甲醇2. 实验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 离心机-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 将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和不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分别取少量置于试管中。

- 使用移液器准确量取一定量的甲醇,加入试管中,使样品充分溶解。

2. 紫外光照射:- 将溶液倒入样品池中,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

-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样品池,观察并记录荧光现象。

3. 荧光剂检测:- 使用ZF-C型三用紫外分析仪、紫外手电筒或紫外验钞机/笔照射样品,观察并记录荧光现象。

- 将样品置于紫外分析仪下,用紫外光照射,观察样品是否发出亮蓝色光。

4. 数据处理:- 对比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和不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荧光现象,分析荧光剂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明显的荧光,而不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则无荧光现象。

2. 荧光剂检测:- 使用ZF-C型三用紫外分析仪、紫外手电筒或紫外验钞机/笔照射含有荧光剂的产品,观察到样品发出亮蓝色光。

- 不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在紫外光照射下无荧光现象。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荧光剂检测的方法,并验证了荧光剂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灯、ZF-C型三用紫外分析仪、紫外手电筒或紫外验钞机/笔均可用于荧光剂的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对含有荧光剂的产品进行检测,以确保自身健康。

led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led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led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LED 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对 LED(发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和分析,以了解其发光特性、电学特性以及相关性能参数,为 LED 的应用和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1、发光原理LED 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当电流通过时,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材料的 PN 结处复合,释放出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光。

2、光电特性LED 的光电特性主要包括光通量、发光强度、光谱分布、色温、显色指数、正向电压、反向电流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用于测量LED 的光通量、发光强度、光谱等光学参数,以及电压、电流等电学参数。

2、直流电源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输出,驱动 LED 工作。

3、积分球用于收集和均匀化 LED 发出的光,以提高光测量的准确性。

4、标准光源用于校准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

5、待测试的 LED 样品若干四、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选取外观完好、无明显缺陷的 LED 样品,并对其引脚进行清洁和处理,以确保良好的电气接触。

2、连接测试系统将 LED 样品的正负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同时将 LED 放入积分球内,并将积分球与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连接。

3、设定测试条件在直流电源上设置合适的电流和电压,以满足 LED 的正常工作条件。

在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中设置相应的测试参数,如测量范围、积分时间等。

4、进行测试开启直流电源,使 LED 发光,同时启动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进行光通量、发光强度、光谱等光学参数的测量,以及正向电压、反向电流等电学参数的测量。

5、数据记录与分析将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LED 的相关性能参数,如光效、色温、显色指数等。

6、重复测试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每个 LED 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光通量测试得到的 LED 光通量范围为_____lm 至_____lm,平均值为_____lm。

发光材料教学实验报告

发光材料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光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发光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3. 熟悉发光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发光材料是指在外部能量的作用下,能够发出可见光的材料。

根据发光机制,发光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发光二极管(LED):利用半导体材料在正向偏压下,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释放的能量,产生光子;2. 激光材料:利用受激辐射原理,使光放大并形成单色光;3. 发光有机材料:利用有机分子在激发态下,通过辐射跃迁产生光;4. 发光陶瓷材料:利用陶瓷材料中的离子或杂质在激发态下,通过辐射跃迁产生光。

本实验主要研究LED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高温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拉曼光谱仪、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2. 实验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陶瓷材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实验要求,选取合适的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和陶瓷材料;2. 制备LED材料:将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和陶瓷材料进行混合、研磨、烧结等处理,制备出所需的LED材料;3. 测试材料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拉曼光谱仪、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制备的LED材料进行光学性能测试;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LED材料的发光机理、光谱特性、结构特征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LED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2)LED材料在激发态下,具有明显的发光峰;(3)LED材料的发光光谱与激发波长密切相关;(4)LED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制备工艺有关。

2. 实验分析:(1)LED材料的发光机理为电子与空穴复合,产生光子;(2)LED材料的发光光谱主要由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决定;(3)LED材料的发光强度与材料内部的缺陷、掺杂浓度等因素有关;(4)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提高LED材料的发光性能。

发光材料化学实验报告

发光材料化学实验报告

发光材料化学实验报告通过合成和研究常见的发光材料,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发光机理。

实验原理:发光材料是指能吸收能量并通过发射光来显示的物质。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的发光材料有有机和无机两类。

有机发光材料主要是有机分子化合物,如荧光染料和荧光素等。

无机发光材料包括荧光粉、发光二极管(LED)等。

发光的机理可以通过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能量跃迁来解释,当分子或晶体受到能量激发时,其中的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然后在失去能量的过程中,会发出光子并返回到低能级。

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如靛蓝染料、碳酸锂、荧光粉等。

2.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等。

3. 在合适的条件下,合成有机或无机发光材料。

具体合成方法可以根据选择的化合物和实验需要来确定。

4. 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通过这些仪器的测量,我们可以获得发光材料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吸收峰、发射峰、量子产率等。

5. 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发光材料的性质和机理。

可以通过改变激发条件、添加掺杂物等方式来调控发光材料的发光效果和性能。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合成和测试发光材料,我们可以获得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发光材料的各种性质参数,并了解其基本发光机制。

例如,对于荧光染料,我们可以测量其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从中得到极大吸收峰和发射峰。

通过计算量子产率,可以判断该荧光染料的发光效率。

另外,我们还可以研究荧光颜料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发光行为,从而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光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常见的发光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机理。

通过荧光光谱等测试,我们可以得到这些材料的吸收峰、发射峰和量子产率等参数。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调控这些发光材料的发光效果和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发光材料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20XX.2. Smith, John. Luminescent Materials: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日本的荧光实验报告(3篇)

日本的荧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荧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探究荧光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性质。

3. 分析荧光物质在应用领域的实际效果。

二、实验背景荧光现象是指某些物质在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后,能够发射出波长不同的光的现象。

荧光物质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器、医疗、生物等领域。

日本在荧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本次实验选取日本荧光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材料1. 日本荧光材料(如荧光素钠、荧光素钾等)。

2. 紫外线灯、荧光灯、激光笔等光源。

3. 光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

4. 透明玻璃容器、实验台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方法1. 荧光物质的制备:将荧光物质溶解于一定浓度的溶剂中,制备成溶液。

2. 荧光性质测试:将制备好的荧光溶液置于不同光源下,观察荧光性质。

3. 荧光物质浓度对荧光性质的影响:改变荧光溶液的浓度,观察荧光性质的变化。

4. 荧光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将荧光溶液分别置于不同溶剂中,观察荧光性质的变化。

5. 荧光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性质:将荧光溶液置于不同温度下,观察荧光性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荧光性质测试:在紫外线灯照射下,荧光溶液呈现绿色荧光;在荧光灯照射下,荧光溶液呈现蓝色荧光;在激光笔照射下,荧光溶液呈现红色荧光。

2. 荧光物质浓度对荧光性质的影响:随着荧光溶液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强。

3. 荧光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性质:在水中,荧光溶液呈现绿色荧光;在乙醇中,荧光溶液呈现蓝色荧光;在丙酮中,荧光溶液呈现红色荧光。

4. 荧光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性质:在低温下,荧光溶液的荧光强度减弱;在高温下,荧光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

六、实验结论1. 日本荧光材料在不同光源下具有不同的荧光性质。

2. 荧光物质的浓度、溶剂、温度等因素对荧光性质有显著影响。

3. 日本荧光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日本荧光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荧光现象的基本原理及荧光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性质。

荧光测试_实验报告

荧光测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材料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试方法。

2.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 学会运用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探讨影响荧光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荧光是指某些物质在吸收光能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随后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回到基态的过程。

荧光光谱分为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在固定发射波长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曲线。

激发光谱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产生发光的效果。

发射光谱:在固定激发波长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曲线。

发射光谱反映了材料发射光子的能量和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移液器- 试管- 容量瓶- 比色皿2. 实验试剂:- 荧光材料样品- 激发剂- 乙醇- 水等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荧光材料样品用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将激发剂用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激发光谱测试:- 将荧光材料溶液置于比色皿中,设定激发波长范围为200-600nm。

- 在激发波长为300nm时,记录发射光谱。

3. 发射光谱测试:- 在激发波长为300nm时,记录发射光谱。

4.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比较:- 将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进行比较,分析荧光材料的光谱特性。

5. 影响荧光性能的因素:- 探讨激发剂浓度、溶剂、温度等因素对荧光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通过实验,获得了荧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激发光谱表明,荧光材料在300nm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峰。

- 发射光谱表明,荧光材料在450nm附近有较强的发射峰。

2. 影响荧光性能的因素:- 激发剂浓度:随着激发剂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但过高的激发剂浓度会导致荧光猝灭。

- 溶剂:不同溶剂对荧光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乙醇溶液的荧光强度高于水溶液。

发光材料化学实验报告

发光材料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光材料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2. 学习制备和表征发光材料的实验方法。

3. 掌握发光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光特性。

二、实验原理发光材料是指能够吸收光能后,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的物质。

根据发光机理,发光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荧光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激发态停留一段时间,然后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 磷光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激发态停留较长时间,然后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3. 发光二极管(LED):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实现光与电的转换。

本实验主要研究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三亚苯衍生物、并苯、钌配合物等。

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磷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荧光材料制备(1)将三亚苯衍生物与PVB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溶液。

(2)将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干燥后制成薄膜。

(3)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的吸收光谱。

(4)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薄膜的荧光光谱。

2. 磷光材料制备(1)将并苯与PVB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溶液。

(2)将溶液涂覆在玻璃板上,干燥后制成薄膜。

(3)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的吸收光谱。

(4)利用磷光光谱仪测定薄膜的磷光光谱。

3. 发光二极管(LED)制备(1)将钌配合物与半导体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溶液。

(2)将溶液涂覆在半导体材料表面,干燥后制成薄膜。

(3)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的吸收光谱。

(4)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薄膜的荧光光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荧光材料(1)吸收光谱:三亚苯衍生物和并苯的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特征峰,表明它们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2)荧光光谱:三亚苯衍生物和并苯的荧光光谱具有明显的发射峰,表明它们能够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 磷光材料(1)吸收光谱:三亚苯衍生物和并苯的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特征峰,表明它们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实验十 发光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实验十 发光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d)
参考文献: 1. 马雄化,韩颖超,李世普,等生物标记用发光材料研究现状武汉理工大学生物 中心 1006-253x(2006)08-004-4 2. 原茵,何晓晓,王柯敏,等,嵌合硫氰酸罗丹明 B 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制备的新 方法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3):446-448. 3. 李勇, 何俊, ,16(1):446-448
二、 文献调研
生物标记用发光材料研究现状 生物标记已成为现代化学分析热点之一, 扅生物分子由于本身可供分析的性质较弱, 要 获得高灵敏度的检测, 常常是借助外来的标记物获得可测量的信号来分析。 其中发光标 记法是最主要的一类,它包括荧光标记、化学发光标记等。发光标记检测的灵敏度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标记物的发光强度, 发展高灵敏的发光体系一直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年 来, 运用荧光材料作标记物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有 4 类材料可 用作生物标记; : a) 金属纳米粒子 金属纳米粒子标记物主要是贵金属金、 银的纳米粒子。 金或银的纳米粒子任标记物 具有制备简单,化学性质稳定,可和多种生物分子(抗体、激素、蛋白质)结合易 于标记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大分子物质都可被金物理吸附标记, 标记后活性基本不 发生改变;不同走私的纳米金可以用于多重标记;在检测中样品用量极小,且免疫 纳米金比较稳定, 可长期保存, 不需底物反应, 检测速度较快; 纳米金对人体无害, 实验结果可以长期保存。纳米金颗粒呈桔红色到紫红色,有利于肉眼观察。 纳米银粒子表面由于存在较强的局域场以及纳米银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界面效应 等,将引起诸多光学过程的增强。Mona Treguer 等利用绿光激发,探测到单一的胶 原纳米银离子可发出很强的荧光, 这些水溶性银离子簇散发的荧光来自不同的发射 中心,在生物标记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b) 有机荧光材料 有机荧光材料以前广泛用于纺织、 塑料着色及印刷颜料。 自从蒽的蓝色致发光拉开 有机荧光材料薄利电致发光序幕以来,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荧光化学第三器和分子信 号系统更是使荣耀探针的方法和应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扩充, 它在药物学、 生 理学、信息科学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荧光材料大致划可分为三类: 1. 具有刚性结构的芳香稠化合物 研究最为广泛,液晶发光材料与块状材料常属于此类 2. 具有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发光性能研究实验报告

发光性能研究实验报告

发光性能研究实验报告1. 引言发光性能是材料科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波长,来研究其发光性能。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将对不同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评估与总结。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我们使用了三个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分别为材料A、材料B和材料C。

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光电子器件中,并具有各自的特性。

2.2 实验仪器我们使用了光度计作为实验仪器,用于测量发光强度。

光度计通过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和记录。

2.3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A、材料B和材料C的样品。

2. 将样品放置在光度计的测量台上,并调整光度计的工作模式。

3. 打开光源并设置合适的光强度。

4. 将光度计移动到各个角度,测量材料A、材料B和材料C的发光强度。

5. 以20度的角度间隔,重复步骤4,直至一圈角度测量完毕。

6. 使用光度计测量每个材料的发光波长。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材料A、材料B和材料C不同角度下的发光强度,并记录了每个材料的发光波长。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总结:材料角度() 发光强度(lx) 发光波长(nm):: :: :-: :-:材料A 0 1200 540材料A 20 1180 540材料A 40 1150 540材料B 0 1800 620材料B 20 1750 620材料B 40 1700 620材料C 0 900 470材料C 20 880 470材料C 40 860 470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发光强度:材料B的发光强度比材料A和材料C都要高。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B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更好的发光性能。

2. 发光波长:材料A、材料B和材料C分别在波长为540 nm、620 nm和470 nm处发光。

这些波长对应了可见光的不同颜色。

3. 角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随着角度的增加,材料A、材料B和材料C的发光强度都有所减小。

荧光特性实验报告

荧光特性实验报告

荧光特性实验报告荧光特性实验报告引言:荧光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荧光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探究荧光的发光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

实验一:荧光材料的选择与表征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荧光材料,如荧光染料和荧光纳米颗粒。

首先,我们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测量了这些材料的吸收光谱,确定了它们的激发波长。

接下来,我们使用荧光光谱仪测量了这些材料的荧光光谱,并观察到它们的发射波长。

通过对比吸收和发射光谱,我们可以确定荧光材料的激发和发射特性。

实验二:荧光发光机制的研究为了了解荧光的发光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照射在荧光材料上,并观察到材料的荧光发光。

然后,我们通过改变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以及调节荧光材料的浓度,来研究它们对荧光发光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发光的强度和波长与激发光的特性有关,同时也受到荧光材料自身的特性所影响。

实验三:荧光的荧光寿命测量荧光寿命是指荧光材料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所需的时间。

为了测量荧光寿命,我们使用荧光寿命测量仪对荧光材料进行了测试。

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激发光的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来研究荧光寿命与激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寿命与激发光的特性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荧光材料自身的特性所影响。

实验四:荧光材料的应用前景荧光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医学领域,荧光染料可以用于细胞标记、荧光显微镜成像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荧光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荧光传感器、荧光显示器等。

此外,荧光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通过对荧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荧光特性。

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荧光特性的发光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

荧光材料的选择与表征、荧光发光机制的研究、荧光寿命的测量以及荧光材料的应用前景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荧光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发光材料实验报告

金属发光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发光材料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3. 通过实验验证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二、实验原理金属发光材料是指具有发光性能的金属配合物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发光和金属中心发光(MC)发光。

MLCT发光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产生激发态;MC发光是指金属离子本身吸收能量,产生激发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属离子(如Cu2+、Ag+、Zn2+等)、配体(如DMSO、水、乙醇等)、溶剂(如乙醇、丙酮等);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滴定仪、搅拌器、磁力搅拌器、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金属配合物溶液:将金属离子和配体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溶剂中,得到金属配合物溶液;2. 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将金属配合物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收光谱;3. 测定荧光光谱:将金属配合物溶液置于荧光光谱仪中,测定其荧光光谱;4. 滴定实验:通过滴定实验确定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比;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金属配合物溶液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特定的吸收峰,表明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电荷转移;2. 荧光光谱:金属配合物溶液在激发后产生荧光,表明其具有MLCT发光性质;3. 滴定实验:通过滴定实验确定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比为1: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

六、实验结论1. 金属发光材料具有MLCT发光性质,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电荷转移;2. 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与其配位结构、配体种类等因素有关;3. 通过实验验证了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

七、实验讨论1. 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激发态的产生,进而产生荧光;2. 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与其配位结构、配体种类等因素有关,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位结构和配体种类,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3. 实验方法的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滴定仪和荧光光谱仪,并优化实验条件。

荧光性测定实验报告

荧光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2.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3. 掌握分子荧光光度计分析物质的特征荧光光谱;4. 了解影响荧光产生的几个主要因素;5. 学会运用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吸收光子后产生的荧光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物质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然后经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即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现象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种,分别对应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的辐射跃迁过程。

本实验主要测定荧光光谱,包括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是在发射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吸收的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图;发射光谱是在激发波长一定的条件下,被测物发射的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图。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微量移液器、电子天平等。

2. 试剂:荧光物质(如罗丹明B)、溶剂(如乙醇、水等)、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要求,配置一定浓度的荧光物质溶液。

2. 测定激发光谱:将样品溶液注入样品池,设置合适的激发波长范围,以1nm为步长,测定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曲线。

3. 测定发射光谱:在激发光谱的基础上,固定激发波长,以1nm为步长,测定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曲线。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Origin软件,绘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激发光谱:实验测得的激发光谱曲线显示,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激发峰。

根据激发峰的位置,可以确定荧光物质的激发波长。

2. 发射光谱:实验测得的发射光谱曲线显示,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发射峰。

根据发射峰的位置,可以确定荧光物质的发射波长。

3. 影响荧光产生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影响荧光产生的因素包括溶剂、温度、pH 值等。

发光实验室实习报告

发光实验室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医疗、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实验室的操作流程,我于2023年在我国某知名高校的发光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提高我的科研素养,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实验室环境及设备实习期间,我首先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环境,包括实验室的布局、通风条件、安全设施等。

此外,我还熟悉了实验室中的主要设备,如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

2. 发光材料制备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溶胶-凝胶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发光材料,可以得到均匀的纳米颗粒。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金属盐、有机配体、溶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溶解;②将溶液在特定温度下加热,使其发生水解、缩聚反应;③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发光材料。

(2)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发光材料薄膜。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前驱体和催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反应管中;②通入反应气体,在高温下使前驱体发生分解,沉积在基板上形成薄膜。

3. 发光材料表征为了研究发光材料的性质,我学习了以下几种表征方法:(1)X射线衍射(XRD):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确定晶粒大小和取向。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于分析材料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3)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用于分析材料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4)荧光光谱:用于研究材料的发光性质,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

4. 发光材料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在照明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等。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科研素养: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发光材料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纳米荧光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研究

纳米荧光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研究

纳米荧光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研究纳米荧光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显示技术、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纳米荧光材料制备工艺对其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影响。

首先,纳米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其结构、组成以及制备工艺密切相关。

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改变原料比例、控制反应时间等方法来调控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比如,在合成氧化锌纳米粒子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前驱体的浓度、温度和液体的酸碱度等因素,可以有效调节颗粒的大小、形貌和晶体结构,从而影响其发光性能。

实验证明,纳米颗粒尺寸越小、形状越规则、晶体结构越完整,其表面积相对增大,吸收和发射光子的几率也就越大,因此具有较强的发光强度。

其次,纳米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还受到表面修饰和包覆等工艺的影响。

纳米材料表面往往具有丰富的表面态,易与周围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发光性能的衰减。

为了提高纳米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可以在其表面引入修饰剂,形成稳定的表面修饰层,减少表面缺陷和非辐射复合过程。

此外,通过将纳米颗粒包覆在具有较小折射率的介质中,如聚合物或二氧化硅,在保护材料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除了发光强度,荧光寿命也是衡量纳米荧光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荧光寿命决定了材料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相互转换的速率,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应用性能。

荧光寿命的长短与材料内部非辐射跃迁和与外界相互作用有关。

制备纳米荧光材料时,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尺寸、晶体结构和掺杂离子的浓度等参数来调节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能带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非辐射跃迁速率。

此外,纳米荧光材料表面的吸附分子、温度和溶液的pH值等外界因素也会对材料的荧光寿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纳米荧光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控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面修饰和包覆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纳米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进而推动其在生物医学成像、显示技术、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关于荧光棒的实验报告

关于荧光棒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荧光棒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 掌握荧光棒的发光特性;3. 研究荧光棒的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4. 分析荧光棒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荧光棒是一种含有荧光物质的光致发光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荧光染料和发光剂。

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激发下,荧光染料分子吸收光能,激发态的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出光子,产生荧光。

荧光棒的制备通常采用溶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的方法,将荧光染料和发光剂均匀分散在聚合体系中,形成稳定的荧光颗粒。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荧光染料、发光剂、聚乙烯醇(PVA)、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钠等;2. 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滴液漏斗、真空干燥箱、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荧光染料的溶解:将荧光染料溶解在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2. 聚合体系的制备:将PVA、硝酸钾、硫酸铵等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入荧光染料溶液,搅拌均匀;3. 悬浮聚合:将制备好的聚合体系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60-70℃,持续搅拌1小时;4. 沉淀分离:将悬浮聚合体系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搅拌均匀,使荧光颗粒沉淀;5. 洗涤与干燥: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物,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杂质,然后用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6. 荧光光谱测试:将干燥后的荧光颗粒分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7.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颗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荧光光谱测试结果:实验得到的荧光棒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荧光棒的激发波长为350-400nm,发射波长为450-500nm,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2.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实验得到的荧光颗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荧光颗粒在350-400nm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峰,与激发光谱一致。

3. 荧光棒的稳定性:将制备的荧光棒置于室温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表明荧光棒的荧光强度在储存过程中保持稳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荧光性能分析实验报告

荧光性能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荧光材料的基本特性,掌握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荧光材料的荧光性能。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 熟悉荧光光谱的基本概念,如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3. 分析不同荧光材料的荧光性能,比较其差异;4. 了解荧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荧光是指某些物质在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随后经过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

荧光光谱分析是利用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测定,从而分析其荧光性能的一种方法。

激发光谱是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荧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曲线。

发射光谱是指在一定激发波长下,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的变化曲线。

荧光寿命是指荧光物质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需的时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荧光光谱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烧杯- 实验室用分析天平- 真空泵- 滤纸- 水浴锅2. 实验试剂:- 荧光材料(如:罗丹明6G、荧光素等)- 乙醇- 硫酸- 碘化钾- 氢氧化钠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 称取一定量的荧光材料,用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2. 测定激发光谱- 将荧光溶液置于荧光光谱仪样品池中;- 设置激发光谱的扫描范围为200-600nm,步长为2nm;- 在激发光谱扫描过程中,记录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3. 测定发射光谱- 在激发光谱测定完成后,保持激发光波长不变;- 设置发射光谱的扫描范围为200-600nm,步长为2nm;- 在发射光谱扫描过程中,记录不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4. 计算荧光寿命- 将荧光溶液置于荧光光谱仪样品池中;- 设置激发光波长和扫描范围,与发射光谱测定相同;- 在激发光照射下,记录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计算荧光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光致发光的基本过程,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基本含义
2、掌握发光材料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
发光材料主要是指材料吸收外来能量后所发出的总辐射中超过热辐射的部分。发光材料的发光需要外界能量的激发,根据击发方式不同发光方式可以分为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电致发光、X射线及高能粒子发光等。以光致发光为例,当用激发光照射某些物质时,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激发光发生跃迁,达到激发态,这些激发态经过弛豫过程损失一部分能量后,以无辐射跃迁回到激发态的低振动能级,再从此能级返回基态,此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是表征发光材料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激发光谱是指发光材料在不同波长激发下,该材料的某一波长的发光谱线的强度与激发波长的关系。激发光谱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的效果。根据激发光谱可以确定使该材料发光所需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并可以确定某发射谱线强度最大时的最佳激发波长。激发光谱对分析材料的发光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发射光谱是指在某一特定波长激发下,所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或能量分布。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通常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其基本结构包括光源,单色器,试样室,单色器和探测器。常用光源为氙灯,单色器多为光栅,探测器多用光电倍增管。荧光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由光源氙弧灯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为断续之光以及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测试样品用的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出至记录仪,激发光单色器和荧光单色器的光栅均有电动机带动的凸轮所控制,当测绘荧光发射光谱时,将激发光单色器的光栅固定在最适当的激发光波长处,而让荧光单色器凸轮转动,将各波长的荧光强度讯号输出至记录仪上,所记录的光谱即为发射光谱,简称荧光光谱。当测绘荧光激发光谱时,将荧光单色器的光栅固定在最适当的荧光波长处,只让激发单色口的凸轮转动,将各波长的激发光的强度输出至记录仪,所记录的光谱即激光光谱。
实验步骤
1、打开电脑,打开光度计电源,间隔1-2分钟后方能打开仪器控制软件。
2、仪器预热30分钟,待灯源稳定。
3、在所提供的样品中随机选一样,小心装入样品盘,稍旋紧样品盖之后,置于样品室内。
4、设置软件参数
5、点击扫描,不断调整参数,找到使样品发出最大强度光的波长范围及样品发光波长范围。
数据处理
(1)在445nm波长光激发下,得到如下激发光谱,由发射谱可以看出最佳发射波长约为590nm左右。
(2)选用590nm为激发光,得到如上发射光谱。
(3)由图线得,该荧光材料的发射谱峰波长515.4nm,激发谱峰为590.4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