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伦敦金丝雀码头
14个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
玛丽城广场综合体地下广场有4层,最下层为地铁车站, 第2-3层为室内停车场和技术设备层,最上层是商业中 心
通过下部纵横的步行通道,玛丽城广场将商业中心同其 它零星商店群组成相互联系的地下网络,还与附近的好 运广场和维多利亚广场以及中央客运站等连成一个整体
整个项目的商业主要集中于底层,为日间 和晚间提供了高水平的活动空间
从业态配比与布局看,索尼中心娱乐型商 业成为整个商业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 索尼中心概念的关键部分
娱乐占整个项目商业部分的68%,其中未 包括电影之家内所包含的娱乐部分,而零 售只占32%
13
德国柏林市波茨坦广场 — 索尼中心(3/4)
新宿副都心的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于商务区,金融保险 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人口就业构成已接 近东京都中心三区
东京新宿CBD的中央核心商务区是以新宿站为中心、半径为7000米的范围内,聚 集了160多家银行,新宿已成为日本“银行战争”的缩影,是“华尔街”的翻版
21
香港IFC(3/4)
IFC项目是一个集酒店、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主要由国际金融中心一、二期,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以及四 季酒店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车位1800个
在各类物业中,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办公和商 业为主;办公、商业以及由办公商业混合而成的电影 之家分别占50%、18%和13%,同时,该项目提供了 20%的高档住宅
12
德国柏林市波茨坦广场 — 索尼中心(2/4)
土地用途 办公(可出租净面积) 商业(可出租总面积)
城市更新理论方法研究——以金丝雀码头为例
城市更新理论方法研究——以金丝雀码头为例一现代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1.1交通系统面临的问题矛盾依然存在于旧有的短距离、非机动化交通出行方式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之间。
传统的街坊关系与生活模式受到产业地转型升级影响而改变,个人的出行距离增加,人口边缘化发展和对私家车地依赖与日俱增。
有限的交通设施资源无法满足开发规模地日益增大。
城市地块功能的调整和开发规模增加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增加,而交通用地则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无法同步增长。
1.2自然历史资源面临的问题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城市的历史文化也会应运而生,在这其中蕴含着多样的民族和历史遗产。
同时,现代城市中又面临着历史文化尚未被完整挖掘,历史建筑遭到破坏,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以及历史建筑缺乏合理地利用等问题。
1.3开发与建设规模面临的问题在许多城市规划中,为了追求历史古街、文化街等潮流,没有利用好历史建筑所带来的资源,一味追求规模与商业化,历史建筑甚至遭到了破坏。
开发建设规模,应符合当地的建筑风貌,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在保护价值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提升居住品质。
二城市更新在当今的现实意义2.1从旧城改造到有机更新现在的城市正从旧城改造向着城市有机更新的目标转变。
一开始的旧城改造常常伴随着大规模地拆迁与重建,现在慢慢摆脱了此种做法向着有机更新过渡。
将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并不断的更新并激发活力,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的过程。
2.2从大规模的建设转变到城市针灸一个城市的规划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是抛去大规模的、断裂式的发展,坚持小规模渐进式的发展。
同时,城市的更新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如同针灸一样逐渐对城市的弊端进行治疗修复。
2.3从单一维度到综合的维度在城市的开发维度方面,城市规划的开发维度应该是多方向、多维度的,而不是单一地发展,进而形成有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发展应该从单一的维度比如经济方面,向多维度的更新方向转变。
真正的城市更新的成功依赖于各方合作。
伦敦金丝雀码头区
伦敦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之街区复兴案例一零建筑二班100336钱家文一、地理位置与地区资源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Dockland码头区的道格斯岛。
Dockland码头区位于东伦敦泰晤士河下游,整体呈带状沿河由西向东伸展。
狗岛的地形比较特殊,泰晤士河在此由北向南U型转弯,使其成为东、西、南三面环水的半岛。
位于其中心偏北的金丝雀码头在东、西两侧与泰晤士河直接相接。
因此它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用地内部有原码头的水面,东.西侧还有河水环绕。
在28.7hm²的总用地面积中,水面达10.12hm²,还有10.12hm²沿河用地。
二、码头区的历史与发展金丝雀码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
码头在英国人心目中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认同感,生气教勃的码头区氛围是Dockland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要素。
在过去航空、陆运都不太发达的漫长年代,航海占据了交通往来的主要位置。
位于当时世界贸易集散地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水面上是大大小小的轮船在装卸,岸上则是车水马龙,机器声轰鸣鼎沸。
同时,港口的大量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商业区、工业区乃至整个伦敦城市的发展,码头区成为组织港口活动的中心轴。
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航运公司需要寻找更大、更有效的深水港口,老式码头也不适应新型的以集装箱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方式,加上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码头区与伦敦中心市区的交通体系出现了分离,导致该地区走向衰落。
伦敦城市与码头区的历史演变1805年的伦敦港口1845年的伦敦港口1900年的伦敦港口昔日伦敦港口的繁荣战后伦敦港口的衰败三、功能分区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因为码头区本身的经济发展需要,英国人开始关注码头区未来的发展。
伦敦码头区开发有限公司历时17年对近似废弃的旧码头区进行了成功的更新改建,其中金丝雀码头是金融、商业、商务区,作为整个地区的中心。
周边多为住宅区以解决伦敦不断增长的住房压力。
五、历史轴线金丝雀码头不仅拥有码头区的历史资源,而且位于伦敦城市发展的空间轴线上,这条空间轴线一端是伦敦塔桥,代表了伦敦的悠久历史,另一端是北格林威治的千禧穹庐,代表伦敦城市的新生。
案例__金丝雀码头
大伦敦地区地图
伦敦主要商务区分布
King’s Cross Camden
Canary Wharf
Mid Town Paddington
City East City Docklands
Canary Wharf
West End Kensington
Southwark
数据来源: DTZ Consulting
XX城市XXXX项目
市场研究及策划顾问服务第X阶段报告
2011年X月
PRIVATE & CONFIDENTIAL www.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写字楼详细定位 公寓详细定位 酒店详细定位 商业详细定位 酒店对物业的提升作用 动态财务分析
4 38 72 80 94 108
PRIVATE & CONFIDENTIAL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单位:万平米
2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West End Midtown City Docklands
75,000
2006 2007 2008
•预售了20 Churchill Place 的租赁权益 •将15 Canada Square 预售给KPMG •巴克莱投资租用3万平米的办公物业 •Fitch Ratings租用3.2万平米办公物业作为总部 •雷曼兄弟介入管理 •GWC宣布,将为未来4年的租金风险提供保险 •Riverside South的土地以2.37亿英镑出售给了J.P.Morgan , CWG将在此为其建设欧洲总部 CWG将建设新的Canary Wharf 综合交通换乘站 •4000平米的Cabot Place West 零售开业 •East London Business Place项目启动, 旨在帮助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地区的发展 以及当地的中小企业 93,000 6家餐饮在景观公园中开业 图例
欧洲的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
欧洲的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欧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拥有丰富多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无论是中世纪的城堡和教堂,还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都展示了欧洲城市规划和现代建筑的美学特色和发展历程。
一、历史城市规划欧洲的历史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这些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直线大道、对称建筑和广场等特点。
这种规划方式以罗马城为代表,整个城市从皇宫和神庙的中心出发,辐射出各个方向的街道,形成封闭的布局。
这样的城市规划方式体现了当时的权力中心和宗教信仰。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规划受到封建主义和宗教影响,通常以城墙围绕,城市由市中心的主教堂和皇室的皇宫为核心,辐射出一系列街道和小广场。
城市规划注重了城市的社会和宗教功能,通过规划建立了清晰的社区和中心地带。
二、现代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在欧洲迅速发展,许多城市迎来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20世纪初,巴黎、伦敦和柏林等大都市开始采用更加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如装饰艺术、包豪斯和现代主义风格。
装饰艺术风格强调了装饰和细节的精湛,建筑物通常采用曲线线条和精美的装饰,同时融入了当时的艺术和手工艺品。
这一风格在许多欧洲城市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如法国的巴黎大皇宫和德国的慕尼黑市政厅。
包豪斯学派是现代建筑风格中的重要一支,将功能性和简约主义融入建筑设计中。
这一学派在德国魏玛创立,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强调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
包豪斯风格的代表建筑包括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和魏玛国会大厦。
现代主义风格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为特征。
荷兰的勒·柯布西耶、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德国的米斯·凡·德·罗和美国的根特哥米亚等建筑师在欧洲推广了现代主义的理念。
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的巴黎春天大厦和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
三、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欧洲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重新规划。
根据新的城市需求,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重新设计城市布局,并融入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2020值得设计师关注的13座海外超高层高端住宅深度分享
2020值得设计师关注的13座海外超⾼层⾼端住宅深度分享本期⼩编精选了13座位于伦敦、纽约、迈阿密等地的超⾼层豪宅项⽬。
这些项⽬均有不俗的地理区位,且均由知名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如:Herzog&deMeuron、Forster、DS R、SOM、Adrian Smith、Renzo Piano等。
这些项⽬的建筑、室内、景观、户型设计等均代表着当地超⾼层豪宅的典范,值得设计师品鉴珍藏。
01伦敦 / One Park Drive建筑设计:Herzog & de Meuron室内设计:Goddard Littlefair & Bowler James Brindley Ltd项⽬状态:2019年建成项⽬地址:London, E14, United Kingdom开发商:Canary Wharf Group58层⾼的One Park Drive是Canary Wharf Residential与Herzog & de Meuron设计事务所联袂在英国推出的优质住宅项⽬,包含483间豪华公寓以及各种⾼品质设施。
建成后,可360度环视⾦丝雀码头美景,⾼层更可远眺整个伦敦天际线。
这⼀别出⼼裁的设计,⽆疑将成为新⼀代伦敦地标住宅建筑。
▲One Park Drive官⽅视频▲鸟瞰图建筑呈现统⼀雕塑形式的釉⾯凹槽陶⼟层,将不同建筑部分的复杂形状封闭在同⼀种材料中。
陶⼟建筑⽴⾯具有强烈的线性纹理,参照了与该区域相交的铁轨和⼈⾏道的线条感,玻璃阳台被定位为“像运河上的⼩船⼀样穿过线性⽴⾯”。
▲效果图▲效果图▲模拟动画One Park Drive创造了⼀种新的豪宅⽣活,每⼀间住宅都享有露台,并在同⼀栋建筑中,依托建筑本⾝创造了三种不同的居住⽅式。
⾃上⽽下分为顶层海湾公寓、中间段集群以及阁楼公寓,拥有三区各具特⾊的住宅户型,每户皆拥有观景阳台。
较低楼层与公园和海滨相连,较⾼楼层则直⼊天际。
▲模拟动画(仅表阳台关系,并⾮旋转阳台)Herzog & de Meurcn事务所的雅克·赫尔佐格解释说:“⾼层住宅建筑本⾝有⼀个明显的缺点,区域之间太刻板,存在着重复性。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
三栋超高层的视觉轮廓 汇丰、金融塔、花旗
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金丝雀码头的地下空间有功能综合 化、分层化和建设分期化的特点。 功能综合化表现为地下空间是集商业、 休闲、服务、地铁站和停车场功能为一 体;分层化表现为地下空间将不同的功 能、不同的活动设置在不同的层上;建 设分期化是由于建设时序的不同和水系 的分隔,使地下空间的形态不是集中的 块状空间,而是分为南、北两个带状的 空间。
引
言
当代城市设计在欧洲的城市复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伦敦金丝雀码 头(Canary Whoif)的城市设计即为这样的典型范例,作为Dockland码头区复 兴中规模最大的开发工程, 金丝雀码头通过城市设计对多元城市要素进行 整合, 创造出整体的环境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重塑了码头区的空间形象, 使之成为城市乃至区域或全球范围的经济文化标志地点, 进而吸引资本的 投资并带动Dockland地区的整体复兴。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立体化步行与轨道交通
用地内三维分层的交通系统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南侧步行桥
北侧步行桥
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
重塑水系 城市设计保留了总体的水系, 并将水系和空间布局重新整合, 在强化用地自然环境的特征的同 时创造新的特色。城市设计重新 利用水系,结合整体的空间布局 进行填埋和开挖,或将原有水面 填埋成为建筑用地,并通过城市 设计使填埋后的用地成为结构性 的开放空间,增强空间布局的整 体性;或将原来的用地开挖引入 水系,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引入的 水系和重要的空间节点整合起来, 最终使水系和空间有机地融为一 体。
敦塔桥和千禧穹庐。城市设计将三栋超高层建筑呈三角形对称布置在空间轴线上,其中 最高的Canada广场1号布置在轴线的中心,为北格林威治轴线添加了新的视觉焦点,
英国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案例4.14
地区概况 规划发展历程 再发展战略
规划发展历程
主要成就
专题研究:交通系统
规划发展历程
1944年,大伦敦规划确定设立“城市绿带”限制 城市无序蔓延,在伦敦周边地区建设新城 1946年,“新城法”(New Town Act)和其他相 关法案从国家政策上明确了这个发展思路 一直到1968年,大伦敦发展规划(GLDP)还基 本顺应这种发展理念 然而经过20多年发展,新城发展项目并不是很成 功,旧城复兴受到重视
政府对策
1979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政 府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政策,鼓励私有 资本介入城市开发。 1980年,通过《英国地方政府规划与土地法》, 授权国家环境部长建立城市开发公司(UDC)来 负责城市开发区(UDA)的工作。
城市开发公司(UDC)
主要目标:复兴地区,使土地与建筑发挥使用效 益,创造一个吸引人的环境,确保住宅及社会服 务设施齐全以吸引人们来该地区居住与工作。 权力:为确保实现目标,赋予城市开发公司一系 列权力。如该法关于土地归属顺序的规定:城市 开发公司经国务大臣和有关部长批准后,可以不 经公众质询,强制地获得属于公共部门的土地。 资金渠道:一为中央政府每年的财政拨款,另一 来源为公共基金。 行政关系:城市开发公司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 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
PLA : Port of London Authority
地区概况 规划发展历程 再发展战略
道克兰再发展战略
主要成就
专题研究:交通系统
策略概览
1.
2.
3.
4.
LDDC采用弹性的、可行的策略,结合地方特点发展: 首先改变道克兰地区封闭的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主 要是改善交通环境:建立公交系统和轻轨系统,改善道 路系统。配合公司区的政策,铺设到该区域的道路,引 入第一批投资者 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道克兰地区形象,鼓励私人 投资 提供大面积的空地用于建设办公空间,缓解伦敦旧中心 的压力 区域内居住和工作融合,减少远距离通勤;居住、工作 的融合又进一步推动商业、娱乐业的发展
分享┃英国新城镇建设案例
分享┃英国新城镇建设案例米尔顿·凯恩斯新城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坐落在伦敦和伯明翰之间,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重点建设的27个新城镇的典范。
1967年开始规划,规划人口为25万人,面积88.7平方公里。
与其他战后新城相比,米尔顿·凯恩斯有更多绿色空间,却又有巨大的网格状扩张的道路,现代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开始设计米尔顿凯恩斯的时候,该地区人口不到5万,如今早已突破25万人,完成了当初规划的目标。
米尔顿·凯恩斯如此成功的主要原因也是诸多最受人尊敬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包括诺曼·福斯特爵士,理查德麦考麦先生,拉尔夫·厄斯金,亨宁·拉森,马丁·理查德森和约翰·温特创建的设计。
他们创造了一种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和所用的方格系统布局。
原镇设计还考虑了其他主要功能,包括密集种植、绿地和湖泊;而这些都成为今天的米尔顿·凯恩斯吸引人来居住的原因之一。
原计划最早规定城镇里不能有建筑比当地最高的树高,但这一条后来有被修订。
米尔顿·凯恩斯已经成为英格兰中部一个区域性的居住、营商和购物中心城镇。
伦敦金丝雀码头金融区改造为了缓解伦敦传统金融城的压力,英国政府在1980年之后,开始提出改造1960年代之后因为伦敦东区港口码头衰退而几乎荒芜的金丝雀码头地区,作为第二金融城。
金丝雀码头而今已经成为伦敦最重要的金融区和购物区,位于古老的西印度码头(West India Docks)和船坞区(Docklands)。
已经云集了英国数座最高的大楼,已经成为新贵们住房首选地之一和公司商务办公的绝佳场所。
金融业、出版业、教育业等及各种配套的服务产业开始入驻并促进了东伦敦的繁荣,复兴了区域经济,也为政府缓解了就业问题。
不得不提的是,DLR的贯通和城市机场的修建是本区得以复兴经济的强心针,及时带动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剑桥科技园区英国剑桥科技园及配套居民区是老城延伸扩建的典范。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07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诺曼福斯特的交通建筑
阿利亚国皇后国际机场实景鸟瞰
阿利亚皇后国际机场 Queen Alia International Airport
技术层面 Technical aspects
机场采用了高效的被动能源设计方法,以灵活的模块化方案为基础,以方便日后的扩建。新机场建筑保证了城市作为 Levant 地区主要枢纽的地位,并保证机场在未来的25年内每年扩容6%,旅客吞吐量从现在的350万增长到2030年的1200万。
地点:西班牙 竣工时间:1995 面积:13500 m² 每年可容纳:88万人/次
毕尔巴鄂地铁站 Bilbao Metro
毕尔巴鄂
作为艺术品的城市。——“毕尔巴鄂效应”
毕尔巴鄂(Bilbao)是西班牙北部的海港城市,曾长 期依靠采矿业和冶金工业创造经济财富。当年,全球 经济危机和严重的工业污染,为毕尔巴鄂城蒙上一层 厚厚的灰尘,城市建设迟缓并且污染严重,得名“灰 色之城”。 1987年,毕尔巴鄂市政府制定了城市规划总体方案, 开展城市文化复兴的大型项目,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 促进城市的转型和经济的繁荣。蓝天与白云,建筑与 绘画,使得毕尔巴鄂再度受到世人的关注。
毕尔巴鄂地铁站 Bilbao Metro
福斯特是毕尔巴鄂市内29个地铁站的设计者
毕尔巴鄂地铁站 Bilbao Metro
地铁入口是精美的透明玻璃罩子,在街边占用最少的地面与空间,轻易和闹市融为一体。钢拱夹着弧形玻璃,仿佛从地下破土而出的爬虫身 体,轻灵干净又动态十足,任何角度都亮丽醒目。
毕尔巴鄂地铁站 Bilbao Metro
T3航站楼俯视图(T3A和T3B从空中看像两个喷气式飞机,与空气动力学屋顶呼应)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Airport terminal T3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D案例分析
实施策略
建立专业的团队
确定合适的合作伙伴
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
关键要素
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 城市设计与建筑规划 公共空间与绿地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TOD项目评估与优化建 议
项目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包括交通、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 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评估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等步骤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和方法,得出项目评估结果,并提出优化建议
添加副标题
TOD案例分析
汇报人:
目录
CO NTE NT 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TOD概述
03 TOD案例介绍
04 TOD实施策略与
06 总结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TOD概述
TOD定义及发展历程
TOD定义:是指以公共交通 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TOD发展历程:起源于美国, 近年来在中国逐渐兴起,成 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优化建议
提升交通效率:优化交通布局,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增加绿化空间:增加绿地、公园等绿化设施 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水平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关注居民需求,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次TOD案例分 析的背景和目的
案例分析的主要 内容和成果
案例分析的亮点 和不足之处
对未来TOD发展 的启示和建议
成都tod:以公共交通为导 向,打造城市综合体
广州tod:以tod模式为引领,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案例1:新加坡的TOD模式
案例对比分析
案例3:中国的TOD模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2:日本的TOD模式
添加标题
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
城市建筑┃城市规划┃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U RBAN P LANNING15浅议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Urban Complex Design of Rail Transit Station■ 黄明星 ■ Huang Mingxing[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本文作者结合轨道交通南翔站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及一些其它轨交项目的设计实践,探讨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城市设计,以便同行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城市综合体设计 区域综合化设计[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ity size,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nto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mplex urban design of rail transit site urban combined with the rail traffic Nanxiang station MCC Xiang Teng City Plaza project and some other rail transportation project design practices of rail transit stations,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 to fellow workers.[Keywords] integrated rail transit, the city synthesis design, regional integration design引言伴随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需求,城市交通向着立体化和全方面复合协调发展,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向公共交通方向前进。
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
标题: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 理
标题: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解说系统在提升游客体验、传递文化及历史信息方 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提 供更完善、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
一、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
1、明确解说目标
1、明确解说目标
在规划旅游解说系统时,首先需要明确解说的目标。这可能涉及传播知识、 提高游客对景点的认识,或者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历史的理解。明确目标有助 于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解说内容和方法。
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
3、维护成本高昂: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如修缮古建筑、 改善基础设施等。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很多历史街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 护,导致损坏严重。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 区保护的启示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
1、加强法规建设:中国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标准和 具体措施。同时,对于破坏历史街区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以保障历史街区的 可持续发展。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
4、促进文化传承:历史街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保护的基础 上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和演出,让更多 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日本历史街区保护对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启示
总之,日本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应该从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历史资源和促进文化传承等 方面入手,加强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 贡献。
3、实践案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伦敦码头区开发案例研究(上篇)
伦敦码头区开发案例研究(上篇)上海城投王强第一部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英国伦敦东区的一块被长期废弃的码头区域展开了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复兴式的开发活动,英国开发者,历时超过二十年,化腐朽为神奇,将一片数世纪以来无人问津的土地转变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伦敦码头区开发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城市复兴的经典案例,吸引世界上无数的同行、学者和投资家前往观摩和学习。
我们之所以选择伦敦码头区开发案例做研究,认为其成功对城投总公司未来的区域开发和城镇开发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由于所搜集的资料比较翔实,该案例在多个方面存在成功的特色,所以本次研究系列化,力图比较全面深入地剖析此案例。
一、开发前的状况伦敦码头区开发以前无论在地理上还是社会情感上都与伦敦的其他地区相距较远,从伦敦没有交通直达,并在该区域内几乎没有公共交通,在伦敦绝大多数民众认为此地就根本不值一去。
整个码头区以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专用码头,但该地区十九世纪末叶就开始被废弃。
时过境迁,到1970年代,该地区充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生活在当地的人们相当贫困,住宅破敝,毫无获得教育和就业之希望,整个土地一片萧瑟和苍凉的景象。
二、开发机制1.开发思想的演变城市的再开发是将英国从战争的创伤中迅速挽救出来的中重要手段。
在战后的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开发的创新政策和手段,例如伦敦内城的大片区域的综合再开发和新城建设。
然而,在之后的二三十年内,这些开发政策和活动受到了公众和学者们的质疑。
新城并不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因为这需要经常较长距离的通勤到达伦敦市中心主要的功作和娱乐场所,而“综合开发区域”对原有的居民区和传统建筑的破坏代之以大量的办公楼和购物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厌恶。
从而在1970年代,便出现了对传统住宅和街区进行保护的开发模式,而对于伦敦码头区的开发莫衷一是,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被放弃。
码头区本身的条件已经不适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化的国际航运的模式,最后连伦敦港务局也放弃了对此地在开发的念头,于是造成了更多的空闲和荒芜的土地。
【最新推荐】国外城市规划案例-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外城市规划案例篇一: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1X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城市防洪堤坝与滨水地区开发关系处理论文
浅谈城市防洪堤坝与滨水地区开发的关系处理摘要:江河在城市建设的历史中,除了承担生活水源外,曾多扮演运输通道及防洪对象的角色。
随着其部分交通功能逐渐被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所分担,江河更多时候成为现代城市里最具魅力的景观资源。
然而,由于防洪的需要,很多江河沿岸都存在平行于河道的防洪堤或防洪墙,将城市与水道切割开来。
很多“滨水建筑”反而不见水,而“窝”在堤坝后面;很多“临水而居”的市民,往往难以亲水或者需要费劲力气翻过堤坝才能到水边。
本文作者以城市设计师的角度,透过实践的项目及成功案例的解读,浅谈如何透过城市设计的处理手法,改善堤坝对于滨水地区开发的消极影响,从而提升河道对于城市的价值。
关键词:防洪堤坝,滨水地区开发,亲水空间,高差,城市设计,立体化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受堤坝阻隔的滨水地区现状问题梳理1.1城市发展中河道防洪堤的意义河道是避免洪水灾害的有效通道,可以在夏季汛期泄洪,有效保护流域内城市的安全。
为了控制河流的洪峰水流量对河道腹地的破坏性作用,常常沿河道两侧修筑平行的防洪堤或者防洪墙,以阻隔洪水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洪水会引起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道改变,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等,严重者甚至冲毁,破坏河岸的植被和建筑,给人民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河道防洪措施的存在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1.2防洪堤坝对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的消极影响虽然,我国在河流的防洪设计改造中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诸如,由早期的水泥护堤、石砌护堤到自然化护堤;从真木桩、仿木桩护堤到现在的生态护堤等。
生态护堤的设计尊重了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创造自然的生态河堤。
但是,这些新技术及理念的运用,都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堤坝的阻隔性特征;也没有真正释放河道水面对其城市腹地开发区的景观价值。
一般而言,堤顶标高会比开发地块至少高4米左右,则紧邻河堤的建筑的首层甚至第二层根本无法看到水面,而是“窝”在河堤的阴影里;同时,建筑最下面的两层又多是作为商业开发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滨水建筑的价值及魅力。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伦敦金丝雀码头
100336 钱家文
地理位置与地区资源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Dockland码头 区的狗岛。Dockland码头区位于东伦敦 泰晤士河下游,整体呈带状沿河由西向 东伸展。狗岛的地形比较特殊,泰晤士 河在此由北向南U型转弯,使其成为东、 西、南三面环水的半岛。位于其中心偏 北的金丝雀码头在东、西两侧与泰晤士 河直接相接。
码头区的历史与发展
繁荣: 19世纪为码头 区港口建设的 繁荣期。港口 的建设也带动 了周边商业区 和工业区的发 展,码头区成 为组织港口活 动的中心轴。 衰落: · 大航运公司因 需要寻找深水 港口 · 不适应新的以 大型集装箱为 基础的交通运 输方式 · 与伦敦的城市 交通网络隔离 1900年的伦敦港口
1805年的伦敦港口平面
开发前总平面图
开发后总平面图
立体空间
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的主体,
连接地下停车场和其余辅助空间
公共活动的空间从单一的地面扩展
到位于不同标高的地下商业街,地面 开放空间和滨水活动空间
步行、汽车、轨交等不同交通方式
在不同标高的分层,并以交通结合点 整合不同的交通空间
地下空间体系分析图
1981 年
人口(人) 就业岗位(个) 存量住宅单位(个) 私人住宅比例(%) 企业数量(个) 工作的居民人数(人) 39000 27000 15000 5 1014 5200
1998 年
84000 84000 36000 44 2600 10500
项目结束后预测 115000 168000 50000 52 5000 13000Jubilee地站上的广场Cabot广场
重塑水系
金丝雀码头的设计重新利用水系,结 合整体的空间布局进行填埋和开挖,或将 原有水面填埋成为建筑用地,并通过城市 设计使填埋后的用地成为结构性的开放空 间,增强空间布局的整体性;或将原来的 用地开挖引入水系,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引 入的水系和重要的空间节点整合起来,最 终使水系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大伦敦规划分析)PPT教案
实例
实例:密尔顿·凯恩斯新城。
概况: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之间, 1967年开始规划,1970年开始建 设,规划人口25万,面积88.7平 方公里。
意义:密尔顿凯恩斯的规划较为 集中的体现了20世纪以来英国田 园城市及新城运动的成果、经验 与教训,成为新城发展的终结之 作。 主要内容: 1.略带弯曲的方格网构成匀质城市的基本框架。 2.人行交通在街区中部与上述方格路网立体交叉,两套系统相互嵌套但不交叉。 3.功能分区不再以片区或组团来划分。 4.社区中心设施结合公共汽车站,人行、车行系统,立交等布置在城市干道两侧。 5.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结合道路网与现状地形和村落,形成穿越并联系各个大街坊的穿越系统。
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大伦敦规划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 1943-1947陆续制定了伦敦市与伦敦郡规划 1944年,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完成。 1945年,由政府正式发表大伦敦规划。
新城建设
1946年,制定 “新城法”,规划了1946~1949年在大伦敦周围设置8个具有独立性的卫 星城,一共可安置50万人。
目标是实现:
城镇居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
新城建设
背景
英国郊区新城的开发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形成过程和城市形态都与土地富 裕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的郊区城市不同。具有美国特色的“边缘城市”,是由市场引导
的 城市居住和就业功能郊区化推动传统都市的中心商业区功能转移,形成与传统都市形态相 异的郊区城市功能中心。而英国的郊区新城完全是在政府的规划下,由政府拨款的新城开 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在专业规划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从而避免了一些传统都市的弊端。新 城理论起源于阿伯克比( P a t r i c kAbercrombie)在1940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
建筑与城市运输交通与建筑的融合
建筑与城市运输交通与建筑的融合建筑与城市运输交通的融合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交通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建筑与城市运输交通的融合,能够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的交通条件,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城市运输交通的融合所带来的益处,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
一、建筑的交通功能建筑除了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外,还承载着交通功能。
例如,商业建筑通常配备着停车场和货物卸载区,以满足顾客的停车需求和商家的物流需求。
办公楼则需要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点,方便员工和访客的通行。
因此,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中考虑到交通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与城市运输交通的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和商业需求。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筑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建筑特点,以便更好地与建筑相融合。
例如,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其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应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使用与周边建筑相似的元素,以保持城市区域的风貌一致性。
此外,城市道路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周边建筑的需求。
例如,在商业区域,道路宽度和车道数量应根据商业活动的繁忙程度进行设置,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停车便利。
相反,在居民区域,可以采用减速带等措施来限制车速,提高行人的安全性。
三、建筑与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建筑与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考虑到公共交通的接入点,设置便捷的乘车站台和候车区域,方便居民的乘车需求。
同时,在建筑内部设置导向标识和信息发布系统,使居民能够方便地找到乘车位置和相关信息。
另外,城市公共交通与建筑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功能来实现。
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园区常常设有巴士站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吸引更多顾客光临。
这种互动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为建筑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示范城市的成功案例许多国家和城市已经意识到了建筑与城市运输交通的融合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5年的伦敦港口平面
开发前总平面图
开发后总平面图
立体空间
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的主体,
连接地下停车场和其余辅助空间
公共活动的空间从单一的地面扩展
到位于不同标高的地下商业街,地面 开放空间和滨水活动空间
步行、汽车、轨交等不同交通方式
在不同标高的分层,并以交通结合点 整合不同的交通空间
地下空间体系分析图
Hale Waihona Puke 1981 年人口(人) 就业岗位(个) 存量住宅单位(个) 私人住宅比例(%) 企业数量(个) 工作的居民人数(人) 39000 27000 15000 5 1014 5200
1998 年
84000 84000 36000 44 2600 10500
项目结束后预测 115000 168000 50000 52 5000 13000
新旧对比
历史轴线
金丝雀码头的用地位置与连接伦敦西城最古老的城区、伦敦塔桥和伦敦东侧格林威治地区的 空间轴线重合,伦敦城市的历史与码头区的历史在金丝雀码头的用地相叠加,共同形成了内涵丰 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伦敦塔桥
千禧穹庐
空间布局
· 规则矩形的用地 · 对称的建筑布局 · 形体规整的建筑 · 方格网道路 · 大型结构性开放空间 · 以轴线组织开放空间
码头区的历史与发展
繁荣: 19世纪为码头 区港口建设的 繁荣期。港口 的建设也带动 了周边商业区 和工业区的发 展,码头区成 为组织港口活 动的中心轴。 衰落: · 大航运公司因 需要寻找深水 港口 · 不适应新的以 大型集装箱为 基础的交通运 输方式 · 与伦敦的城市 交通网络隔离 1900年的伦敦港口
金丝雀码头规划总结
自身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背景 功能变化:从河运枢纽转变为金融商务区;历史建筑外表翻新和功能置换
空间布局:清晰的轴线关系;水系重塑;大型开放空间;立体化城市体系
· 泰晤士河——黄浦江 · 金丝雀码头金融区——白玉兰广场 · 同样优越的区位优势 · 同样深厚的历史积淀 · 同样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 ……
伦敦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之街区复兴案例
100336 钱家文
地理位置与地区资源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Dockland码头 区的狗岛。Dockland码头区位于东伦敦 泰晤士河下游,整体呈带状沿河由西向 东伸展。狗岛的地形比较特殊,泰晤士 河在此由北向南U型转弯,使其成为东、 西、南三面环水的半岛。位于其中心偏 北的金丝雀码头在东、西两侧与泰晤士 河直接相接。
伦敦城市与码头区的历史演变
1805年的伦敦港口
1845年的伦敦港口
昔日伦敦港口的繁荣
战后伦敦港口的衰败
功能分区
露天场所 住宅区 商务区 商业区 休闲区 研究院 机场
1981起,伦敦码头区开发有限公司历时 17年将22平方公里近似废弃的旧码头区改造 成为伦敦的一个全新的金融、商业、商务区。
码头区主要变化指标
Jubilee地铁站上的广场
Cabot广场
重塑水系
金丝雀码头的设计重新利用水系,结 合整体的空间布局进行填埋和开挖,或将 原有水面填埋成为建筑用地,并通过城市 设计使填埋后的用地成为结构性的开放空 间,增强空间布局的整体性;或将原来的 用地开挖引入水系,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引 入的水系和重要的空间节点整合起来,最 终使水系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