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著名抗日将领
2019年川军将领潘文华的一生.doc
2019年川军将领潘文华的一生篇一:抗战时期的川军编成抗战时期的川军编成抗战开始时,川军主要有五大军阀割据势力1.刘湘集团2.孙震集团3.邓锡侯集团4.杨森集团5.刘文辉集团抗战中川军编成如下: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第7战区(第2预备军)司令长官刘湘,副司令长官陈诚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副总司官孙震41军军长孙震,副军长董宋珩(孙震集团)参加战役:太原会战122师师长王铭章123师师长曾宪栋124师师长孙震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副总司令唐式遵第24军团军团长唐式遵(刘湘集团)21军军长唐式遵,副军长范绍增(刘湘集团)参加战役:南京保卫战145师师长饶国华(广德作战失利,自杀),佟毅(继任)146师师长范绍增,刘兆黎(继任)162师师长彭诚孚独14旅旅长熊玉璋第25军团军团长潘文华(刘湘集团)23军军长潘文华(刘湘集团)参加战役:南京保卫战147师师长杨国祯148师师长陈万仞独15旅旅长穆肃中独17旅旅长黄岗预备军直属第4军团军团长邓锡侯(邓锡侯集团)45军军长邓锡侯,副军长马毓智(邓锡侯集团)参加战役:太原会战125师师长陈鼎勋126师师长黄隐127师师长马毓智,陈离(继任)128师师长邓锡侯第5军团(即24军)军团长刘文辉(刘文辉集团)24军军长刘文辉,副军长陈光藻(刘文辉集团)136师师长陈光藻137师师长刘元塘138师师长唐英预备军直属44军军长王瓒绪(刘湘集团)149师师长郭昌明150师师长廖震163师师长陈兰亭47军军长李家钰,副军长罗泽洲(邓锡侯集团分裂出来)104师师长李家钰第3预备军第6军团(即20军)军团长杨森(杨森集团)20军军长杨森,副军长夏炯(杨森集团)参加战役:凇沪会战133师师长杨汉域134师师长夏炯135师师长杨汉忠第4预备军43军军长郭汝栋,副军长刘公笃(杨森集团分裂出来)参加战役:凇沪会战26师师长刘雨卿1938年10月到1939年7月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孙震(继任),副总司令孙震,李家钰(继任)第4军团军团长邓锡侯41军军长孙震,副军长董宋珩(孙震集团)参加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22师师长王铭章(战死滕县),王志远(继任)123师师长曾宪栋124师师长孙震,曾甦元(继任)45军军长邓锡侯,陈鼎勋(继任),副军长马毓智,陈离(继任)(邓锡侯集团)参加战役:武汉会战127师师长陈离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唐式遵(继任)第24军团军团长唐式遵21军军长唐式遵,副军长范绍增(刘湘集团)参加战役:武汉会战145师师长佟毅146师师长刘兆黎,周绍轩(继任)23军军长潘文华,陈万仞(继任)(刘湘集团)147师师长杨国祯,章安平(继任)148师师长陈万仞,潘佐(继任)50军军长郭勋祺(刘湘集团)144师师长郭勋祺,范子英(继任)新7师师长田钟毅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第6军团军团长杨森20军军长杨森,副军长夏炯(杨森集团)参加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33师师长杨汉域134师师长夏炯,杨汉忠(继任),杨干才(继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67军军长许绍宗,副军长王士,廖震(继任)(刘湘集团)参加战役:武汉会战161师师长许绍宗162师师长彭诚孚,张竭诚(继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72军军长王陵基,副军长韩全朴(刘湘集团)参加战役:武汉会战新13师师长刘若弼新14师师长范楠煊78军军长张再,副军长夏首勋(刘湘集团)参加战役:武汉会战新15师师长邓国璋新16师师长陈良基军委会直属44军军长王瓒绪,廖震(继任),副军长彭诚孚,王泽浚(继任)(刘湘集团)149师师长郭昌明,王泽浚(继任)第5军团军团长刘文辉(刘文辉集团)24军军长刘文辉,副军长陈光藻(刘文辉集团)136师师长陈光藻,唐英(继任)137师师长刘元塘后方守备95军军长黄隐,副军长刁世才(邓锡侯集团)126师师长陈光藻,谢无圻(继任)新9师师长杨晒轩新17师师长刘树成56军军长郭昌明(刘湘集团)163师师长陈兰亭164师师长张邦本,彭焕章(继任)88军军长范绍增(刘湘集团)新21师师长范绍增其它战区、集团军、军团所属第2战区47军军长李家钰,副军长罗泽洲(邓锡侯集团分裂出来)104师师长李家钰,李青廷(继任)178师师长李宗昉第34军团26师师长刘雨卿参加战役:武汉会战1939年7月到1940年7月(除第5军团外,其它军团撤消)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副总司令李家钰,董宋珩(继任)41军军长孙震,副军长董宋珩,曾宪栋(继任),杨俊清(继任)(孙震集团)参加战役:随枣会战,39冬季攻势122师师长王志远123师师长曾宪栋,陈宗进(继任)124师师长曾甦元45军军长陈鼎勋,副军长陈离(邓锡侯集团)参加战役:随枣会战,39冬季攻势125师师长王仕俊127师师长陈离第23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副总司令郭勋祺21军军长唐式遵,陈万仞(继任),副军长刘熙鉴(刘湘集团)参加战役:39冬季攻势146师师长周绍轩147师师长章安平148师师长潘佐50军军长郭勋祺,佟毅(代理),副军长晁广顺(刘湘集团)144师师长范子英145师师长佟毅,孟浩然(继任)新7师师长田钟毅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20军军长杨森,杨汉域(继任),副军长夏炯(杨森集团)参加战役: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39冬季攻势133师师长杨汉域,夏炯(继任)134师师长杨干才73军原湘系部队(不做介绍)第28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瓒绪,许绍宗(代理)44军军长廖震,副军长王泽浚(刘湘集团)参加战役:随枣会战,39冬季攻势149师师长王泽浚,张竭诚(继任)150师师长杨勤安67军军长许绍宗,副军长彭诚孚,王士(继任)(刘湘集团)参加战役:随枣会战,39冬季攻势161师师长许绍宗,官焱森(继任)162师师长张竭诚,佘念慈(继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72军军长王陵基,副军长韩全朴(刘湘集团)参加战役: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39冬季攻势新14师师长范楠煊,陈良基(继任)新15师师长邓国璋,傅翼(继任)78军军长张再,夏首勋(继任),副军长刘若弼(刘湘集团)参加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39冬季攻势新13师师长刘若弼新16师师长陈良基,吴守权(继任)军委会直属第5军团军团长刘文辉(刘文辉集团)篇二:看看川军如何勇猛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60年前的四川,交通极端落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郭勋祺——抗日名将
郭勋祺——抗日名将郭勋祺介绍中文名:郭勋祺别名:郭翼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双流出生日期:1895年逝世日期:1959年12月28日职业:军人郭勋祺(1895—1959),字翼之,1912年参加入藏新兵,随军西征。
入藏征战数年,于1915年返回成都,在潘文华部历任排、连、营、团长。
1921年随潘投刘湘部,遂成为刘的得力战将,因功升任旅长兼重庆城防司令。
1925年8 月,参加莲花池国民党( 左派) 省党部的活动,思想逐渐倾向进步。
1926年9 月,又参加了由杨闇公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引起刘湘猜疑,被撤职。
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曾掩护一些革命人士和学生脱险。
1931年复任旅长,派往湖北参加“围剿”革命根据地。
1935年5 月,升任模范师师长,赴天全等地阻击红军。
抗战爆发,率军出川抗战。
1938年春升任五十军军长,与新四军配合作战屡立战功,受到嘉奖,晋升为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五十军军长。
期间与新四军往来和相互支援,被告密。
1939年冬蒋介石借贵池战役“作战不力”撤去郭勋祺军职并送回重庆,入陆军大学特五班学习。
1948年出任第十五绥靖区副司令,7 月被人民解放军俘获。
刘伯承闻讯,特电将其护送河南中原军区政治部,接受回川策动中国国民党军队起义的任务,于1949年初由南京返回成都,开展策反工作,成立西川人民保卫军总司令部,自任司令员,促成和平解放成都。
建国后,历任川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兼交通厅副厅长、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省体委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职。
1959年因病逝世。
生平简介郭勋祺,字翼之,外号熊猫,川军名将,1935年初当旅长的时候就在土城战役力挫红军三、五军团,使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横渡长江计划。
抗战的时候为50军军长,在皖南和新四军防线相邻,因通共被撤销军职。
47年被起用为十五绥靖区副司令,辅佐康泽守卫襄樊,因康泽不懂军事瞎指挥而被俘,在中野司令部为旧友陈毅、刘伯承优遇,尽话生平,后回四川从事策反运动,解放后为省交通厅厅长。
抗日英雄王铭章的故事
抗日英雄王铭章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
王铭章在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王铭章1893年7月4日生。
自幼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1909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
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
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
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
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
1914年军校毕业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尉排王铭章长。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中尉连长。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升任上尉连长。
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升任第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
9月所部扩编为第7师(师长陈国栋)第13旅(旅长段荣宗)第25团,升任中校团长。
1924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升任上校旅长。
同月16日加陆军少将衔。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
川军抗战简介 川军是何时由谁带领下出川抗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川军抗战简介川军是何时由谁带领下出川抗日?导语: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六路,分别以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存厚出任一至六路总指挥,对红军各方面军展开围攻,然而,却遭到失败,刘湘先后将刘存厚、王陵基撤职查办。
1934年间,刘湘又在南充设立四川“剿匪”总部前方军事委员会,推出“神仙”军师刘从云为委员长。
结果被红军击溃二十多个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蒋介石想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十个师到四川“援助”刘湘,电邀刘湘到南京面商机宜。
刘湘到汉口时,即与从上海约来的邓汉祥密商,决定无论如何,要阻蒋介石派兵入川。
10月20日,刘湘抵达南京。
经过反复磋商努力,取消了蒋介石派兵入川的提议,达成了三项决定: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计划、指挥全责,中央尽量补助饷款弹药;二、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该团正副主任。
12月10日,刘湘返加四川。
1935年间,刘湘在蒋介石派去的参谋团的监督之下,积极参与了对红军的堵截和围追。
1935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形成了中央军控制四川的局面。
6月,参谋团着手整顿川军,规定各军、师一律按现额缩减三分之一,军费减发三分之一。
8月,参谋团又成立点验委员会,点验川军,核实名额。
11月1日,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四川和西南各省的控制,改设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以顾祝同为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参谋团即行撤销。
生活常识分享。
《正者无敌》中川军抗日将领的原型
国民党政府内迁重庆后,范绍增腾出范庄,先后在范庄住过的有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范绍增专派品位颇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两位姨太太整日陪伴在何应钦夫人王文湘、顾祝同夫人许文蓉左右,并经常送去时鲜食品、新款服饰,甚至金银珠宝。“姨太太”路线大获成功,此后,范绍增连连升迁。抗战中,范绍增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前动员会上,他对官兵们讲:“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为第41军代军长,统一指挥122师、124师。虽说有两个师,每个师又有两个旅,但
每个旅实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数量上远不能与日军相比。而且部队使用的是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轻重机关枪、迫击炮数量甚少,而且质量低劣,甚至必需的交通、通信工具和卫生装备器材也严重缺乏。
尽管如此,王铭章仍告诫手下:“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1938年3月16日一天,就有万余发日军的炮弹落在滕县。17日天刚亮,日军又开始狂轰滥炸,滕县成了一片焦土,滕县南关的守城士兵也死伤半数以上。形势危急之时,王铭章召属下宣布:“死守滕城,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没有本师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正者无敌》中川军抗日将领的原型
川军抗战纪实 毁誉参半的川军抗战名将杨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川军抗战纪实毁誉参半的川军抗战名将杨森导语:杨森,1882年1月24日出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省广安龙台镇人。
淞沪会战铁血川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诸多川军将领杨森,1882年1月24日出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省广安龙台镇人。
淞沪会战铁血川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诸多川军将领纷纷通电请缨,率部抗敌。
担任国民陆军第20军军长的杨森也多次致电蒋介石,主动请缨杀敌。
杨森的请求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一个多月后,民国26年的8月13日,淞沪之战爆发,20军开拔,前往上海参加对日作战。
”在20军向前线开拔的间隙里,杨森亲临淞沪前线一带了解战况。
一路上,他看到黄浦江上敌舰排列如山,贴红膏药的日本飞机每天轮番轰炸。
虽然将士们士气高昂,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太厉害,而我军火炮等重武器的配备实在太少,坦克更是寥寥可数。
以平面战术应付海陆空的立体战,血肉之躯怎敌得过猛烈的轰炸与炮火。
白天受伤的将士要等到夜晚才能运到后方救治,因为敌人一发现目标,炸弹和炮火就会排山倒海般的袭来。
杨森回到南京向蒋介石报告了自己前线了解战况归来的感受。
蒋介石对他讲:敌我武器优劣悬殊,那是必然的现象,如今我们只能凭恃敌忾同仇的决心,和顽敌奋战到底!1937年9月1日,杨森的20军从贵州徒步出发奔赴淞沪战场,他们沿着湘黔公路前进,每天都要翻越100多公里的路程,晚上宿营还要打草鞋。
一直到湖南辰溪,才乘船从洞庭湖到长沙,改乘火车到达武昌徐家棚车站,连夜渡过长江到汉口,再经汉口转郑州、徐州、南京,最后到达上海嘉定县南翔镇,千辛万苦前后历时41天之久,终于生活常识分享。
川军抗日名将王缵绪
在 战况 危 急之 时 .王缵 绪派 长
32
划磐
奋 、沈 钧 儒 、陈 立 夫 、罗 隆
基 、潘 公 展 、齐 燕 铭 、 田汉 、
器 和 必 要 的 设 施 设 备 得 到 充 实 。聘请 多 名著 名教 育 家主 持 各年 级各 科 的教 务 .制定 和执 行严 格 的教 育教 学 和生活 管 理
集 团军 。王 缵绪利 用 地形 ,巧
步走 上 治理 、完 善 、有序 的轨 道 。据 当年媒 体报 道 : “ 在短 短
一
激 战7 天 .攻 占杨 家 岭 后 与 日
军在 汪家 河地 区对 峙 。 1 2 月
年零 五个 月里 ,因减 征减 少
底 。王 缵绪 指挥 全军 于襄 河 东
部 在大 洪 山西 、南麓 一线 与 日 军艰难 地 激 战数 日,击 伤 日军
到达 大洪 山后 ,王缵绪 以第4 4
军的1 5 0 师 为 攻 击 部 队 ,与 敌
第4 4 师 团长天 谷直 次 郎 ,击 毙
日军将 校 级 军 官 l O 多 人 。5 月 下旬 , 日军企 图三路 夹击第 2 9
击 ,不 得不 向大 洪 山地 区及 张
洗 过 去 的 苟 且 偷 生 、 自私 自
县 长 转 饬 各 区长 、联 保 主 任 ,
务 须奉 公守 法 。对 违者 应切 实 检 举 。从 严 惩 办 ” ,亲 赴 部 分 县考察 吏治 、兵役 、保 甲 、禁 烟和地 方 建设 ,沿 途对 民间疾 苦亦 极关 怀 。入访 抗 战将 士家 属 。各项 新 政 的推行 。四川逐
轨 。以表现 公开 财政 、昭示公 信 之精 神 ,惩治 敷衍 行事 ;在 整 顿 吏 治 中 ,特 令 “ 各专员 、
将军一去--四川抗战将领殉国录
将军一去——四川抗战将领殉国录饶国华:上将第145师师长四川资阳县东乡张家坝人1894-1937 卒于南京保卫战王铭章:上将第41军代理军长兼122师师长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1893—1938 卒于藤县战役李家钰:上将第36集团军总司令四川省蒲江县人 1892—1944年5月21日卒于豫中会战柴意新:中将 74军57师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四川省合川县建兴镇人1898~1943 卒于常德会战黄永淮:少将第29师副师长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龙台乡人 1902-1944 卒于许昌保卫战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六十七载,中国上万将士安息在中国大地里。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
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
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
二十二集团37年底编入李宗仁杂牌军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
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川军抗战纪实 “傻儿师长”范绍增抗日战场显威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川军抗战纪实“傻儿师长”范绍增抗日战场显威名导语:傻儿师长范绍增,他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在西南湖广一带,可是众人皆知,然而他又是倜傥风流,坐拥40位娇妻美妾的民国将军,却鲜为人知。
川傻儿师长范绍增,他的传奇故事,尤其是在西南湖广一带,可是众人皆知,然而他又是倜傥风流,坐拥40位娇妻美妾的民国将军,却鲜为人知。
川将范绍增名舜典,号海廷,绰号“范哈儿”(四川方言“傻”音同“哈”,意为傻儿),“大老造”。
属马,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乡人。
自幼不喜读书,常到茶馆“听书“,对江湖豪侠劫富济贫心向往之。
13岁入袍哥,终日在外游荡。
清宣统三年(1911),大竹县,渠县一带袍哥首领,同盟会员张作霖聚众而起。
范绍增随之摇旗呐喊,随机应变,受到张赏识,收为袍哥小兄弟,并介绍加入同盟会。
民国2年(1913),张作霖参加“癸丑反袁”失败,被迫率部上山,在渠竹,达边境一带抢劫财物,购枪支,扩充实力,范则为张当总管事。
民国5年,范绍增随张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张在邻水县一带活动时,张被亲袁川军袭杀。
范率部继续反袁。
民国7年4月,受川滇黔靖国联军援川陕第二路总司令颜得基收编,任模范营营长。
不久,编入征缉五旅王维舟团任营长,王离职后,范即升任团长。
民国9年10月,颜德基参加唐继尧发动的倒熊(克武)之战失败,范绍增改编在熊系第一军第六师余际唐部任团长,驻扎云阳。
此间曾回大竹县清河场,将被其抢过财物的人家请来,偿还损失。
范绍增在余部受到排挤,日夜思变。
一个风雨之夜,率部袭击驻夔府的第二军唐式遵部,夺得枪械上千件,集结两千多人,活动于酉阳,生活常识分享。
抗日将领川军师长饶国华 壮士出征前先为母洗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日将领川军师长饶国华壮士出征前先为母洗脚
导语:“我当时好小,只记得父亲出征前时,在家里给我奶奶洗脚,还说‘儿子不孝’什么的,当时不太懂,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才觉得父亲的伟大
“我当时好小,只记得父亲出征前时,在家里给我奶奶洗脚,还说‘儿子不孝’什么的,当时不太懂,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才觉得父亲的伟大。
”1937年11月的广德保卫战打响了南京会战的第一枪,川军师长饶国华最终弹尽粮绝,自杀殉国。
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了饶国华将军的女儿饶毓琇。
壮士出征前先为母洗脚
“每次回忆起小时候的这件事,都记忆深刻,那是我刚刚记事的时候。
”生活在成都市的饶国华女儿、今年83岁的饶毓琇说。
饶国华,四川资阳县人,16岁投入川军开始军旅生涯。
从小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饶国华军旅生活以书为伴,行军的背包总少不了砚台、笔墨和书籍。
他勤奋好学,刻苦练兵,精心研究《孙子兵法》,在川军第二师师军官传习所受训期间,各次考试均名列榜首。
饶国华随后屡立战功,由士兵逐级升任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饶国华立即上书请缨上阵杀敌。
1937年9月21日,在出川抗日誓师大会上,饶国华向社会各界父老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除倭寇,誓不还乡。
”
饶毓琇回忆了父亲出征前的一晚,“当时看到父亲给奶奶洗脚,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还说了‘儿子不孝’什么的,当时不太懂,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才觉得父亲的伟大。
”这一幕,至今让饶毓琇印象深刻,她没想到父亲这一去就是永别。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近代九大四川籍名将,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其中四位是开国元帅
中国近代九⼤四川籍名将,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其中四位是开国元帅近代九⼤四川籍名将,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其中四位成为开国元帅⽂ | 九⿍鉴史编辑 |九⿍鉴史震慑⽇军,他们绝对是新中国成⽴道路上,⼀股不可或川军的威名享誉全国震慑⽇军在战争年代,川军九位四川籍名将,他们绝对缺的中坚⼒量中坚⼒量。
“⽆川不成军”的名号也⾄此流传开来。
⽽以下这九位四川籍名将开国元是川军的代表,他们⽤实际⾏动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铁⾎川军”。
其中,有四位成为了开国元传奇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帅。
那么,这九位川籍将领分别是谁呢?在他们⾝上⼜发⽣过那些传奇故事看。
陈毅,四川省乐⾄县⼈。
陈帅是中华⼈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之⼀⼗⼤开国元帅之⼀,中国⼈民解第⼀位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党委书记,同年便带领学员参创建者和领导者。
1927年,陈毅出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北伐战争。
加了北伐战争井冈⼭胜利会南昌起义。
1928年,陈毅成功与⽑主席在井冈⼭此后,陈毅⼜⽕速赶往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重⼤贡献。
之后的⽇⼦⾥,陈毅始师,后在井冈⼭根据地的创建和保卫⼯作中,陈毅都作出了重⼤贡献终跟随四处征战。
跟随“朱⽑”四处征战顽新四军第⼀⽀队司令员,率部奔赴江南地区,与⽇军展开了顽抗战时期,陈毅成为新四军第⼀⽀队司令员到了抗战时期强⽃争,为我国的抗战事业贡献出了巨⼤⼒量。
解放战争中,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和副司令强⽃争员粟裕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痛击痛击国军部队,两⼈的配合可以说是“双剑合璧”,最终将蒋介⽯赶出了中国⼤陆。
总的来说,陈帅在我军中资历深厚资历深厚,他和“朱⽑”⼀同在井冈⼭创建了红军队伍,之后⼜成为了新四军创始⼈新四军创始⼈,华野的许多名将都是陈毅的⽼部下。
所以说,陈帅为中国⾰命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陈毅元帅第⼆位 朱德朱德,四川省仪陇县⼈。
朱⽼总是⼗⼤开国元帅之⾸⼗⼤开国元帅之⾸,新中国成⽴的重要奠基奠基者之⼀。
从他⾝上我们能感受到⽼⼀辈⾰命家的朴实⽆华朴实⽆华。
川军第一将军郭勋祺,他的狠辣程度有多让人害怕-
川军第一将军郭勋祺,他的狠辣程度有多让人害怕?
本文导读:
众所周知,在现代历史上,四川军区的着名人物必须是四川军第一将军郭勋祺,他成名的原因是当时的土城之战。
他的攻击目标是红军。
一直忠于蒋介石的郭勋祺一直忠诚,一直把攻打红军的视为他的主要任务。
即使他知道红军是个好人,郭勋祺仍像往常一样袭击红军。
在攻击红军时,郭勋祺知道他的实力非常弱。
即使他具有强大的战略指挥能力,他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困境。
因此,郭勋祺率领军队包围四川红军最终以多胜少。
许多战争永远被人们铭记,郭勋祺一直被当地人民铭记为首席指挥官。
在后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
当郭勋祺带领他的军队为敌人而战时,他的战斗力超过其他任何人。
当他击中日本鬼子时,他更加狠辣。
他最着名的战斗是当郭勋祺袭击日本鬼子并借用新四军的武器时,这使得日本鬼子崩溃并抛弃了战友的尸体并逃往他们所在的驻扎地。
作为主力军,郭勋祺在这场战斗中也受到日军的伤害。
他的腿受伤了,他的骨头也受伤了。
但他仍然固执地站在前线,完全忘记了他的身体疼痛。
所以在得知他的军队胜利之后,郭勋祺终于还是倒下了。
在蒋介石了解郭勋祺的情况后,他很快就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全力以赴救他。
然而,在蒋介石认为郭勋祺与共产党人有过多接触之后,郭勋祺被解除了所有的职责。
四川军的第一将军将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勇猛。
他一直忠于蒋介石,但最后被解除了职务。
邓锡侯
邓锡侯(1889年—1964年),字晋康,四川营山县人。
民国年间四川省大军阀、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人士、军事家、著名抗日将领,1937年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抗战后在川军指挥官内被视为领袖。
历任护国军营长,川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
曾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
1938年至1948年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统领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军权。
1949年12月率部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地区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邓锡侯是民国四川保定系实际第一首领。
1922年邓锡侯创办的绵阳图书馆,已经是国家一级图书馆。
1955年9月23日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 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
抗日英雄饶国华的故事
抗日英雄饶国华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饶国华(1894年12月7日-1937年12月1日),名厥卿,字弼臣,1894年12月7日生于四川省资阳县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人,川军第145师师长。
抗战中在广德、泗安和敌军作战,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他深感指挥不灵,愤而自杀,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1911年辛亥革命中,饶国华加入新军从伙夫,不久升为班长、排长。
1917年升至连长,先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后转隶于川军第二师刘湘部任连长。
在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期间,成绩优异,为师长刘湘所倚重。
后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
1931年前后,率部驻防重庆地区。
1935年10月,饶国华从第一师第二旅旅长升任为第一师师长,后又改任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饶国华主动要求率部抗战。
9月21日,第二十一军奉令出川抗日。
10月,率部步行2000里,11月中旬到达前线。
此时,上海苏州、常州业已失守,日军兵分四路进攻南京,并在海空军掩护下,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
蒋介石立即命令刘湘派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进驻安徽青阳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进攻南京的日军。
唐式遵遂委派饶国华镇守广德。
不久,无锡、江阴、武进相继失守,11月22日,日军牛岛师团由飞机大炮掩护,由太湖分乘百余艘汽轮,橡皮艇侵入宜兴、长兴,尔后分兵两路准备抢占泗安,直扑广德。
日均采取用重火器猛烈破坏中方工事,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
步兵在重炮、机枪掩护下发动进攻。
饶国华指挥第四三三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60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于27日与日军展开战斗。
日军依靠装备优势于30日攻陷泗安。
与此同时,日军主力沿吴嘉公路直奔广德,饶国华得知后率领第四三三旅奔赴广德前方约五里的界牌,阻击日军,饶国华到前线督战。
日军不断从东洞庭山、西洞庭山调部队增援。
在激战中双方均损失惨重,不久,中方从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被日机炸毁,补给中断,饶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日军于30日占领广德。
抗日英雄李家钰的故事
抗日英雄李家钰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
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为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
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
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1984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2014年9月,李家钰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92年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在大兴乡一户殷实农民的家庭。
父亲李如李家钰松,有水田两亩,带打蓝靛为业,娶妻妾两人。
李家钰为母妾熊氏所生,他幼年在本场李香山、黄辉五处读私塾,十三岁考入蒲江高等小学堂。
为改换门庭,他决心投笔从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并在该校第四期肄业。
1913年春,他和许多进步同学一起反对依附北洋军阀的四川都督胡景伊,被迫离开学校。
同年夏天,他进入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在“二次革命”中,李家钰去南京参加了柏文蔚将校团讨袁,反对帝制;赴上海参加攻打制造局之役中,作战奋勇崭露头角。
1914年,李家钰返回四川,插班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继续学习,他聪慧好学,勤勉刻苦,颇得老师的赞赏。
1915年,李家钰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第四师刘存厚部邓锡侯部服役,李家钰作战勇敢,赏罚分明,每战多身先士卒,颇得部下的爱戴。
川军诸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李家钰随刘存厚部邓锡侯部参加护国军方面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抗战 - 四川川军抗战将领杨森杨森【 杨森】 (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 ,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 广安县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 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一生追求洋气和新潮,他还是民间秘密组织袍哥会的一名舵主。
川军将领杨森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 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 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
是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 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 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
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 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 国争光。
”,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
这位杨森虽然也是一名军阀,但很有 民族气节,当年驻防川东门户万县,就曾率部与英国海军血战(事件缘起于英国兵舰在川江 上肆意横行,撞毁我渔船、残杀我平民,详情请查阅万县“九五惨案”有关史料----与“五卅运 动”同时期) ,杨森可谓川军中的代表人物。
当时蒋介石需要兵源、另一说称其也有“借刀杀 人”之意,遂同意调川军出川抗日。
刘湘刘湘【刘湘】 (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 族,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
生于1888年7月1日。
老家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祖父刘 公敬,系前清武举。
父亲刘文刚,字鉴堂,家有水田四十余亩,另还与两户亲戚合营水碾一 座。
母亲乐氏,生有三子,刘湘居长。
妻子刘周书是大邑县苏场的一个农村女子,生了三子 (其中两个夭折)一女。
他是当时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 “刘莽子”,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才能与政治才能均 甚老辣,但他极为迷信。
当时刘湘正在患病,众多士绅、谋士、川中父老都苦劝他不要率军出征,但刘湘执意抱 病亲率首批十万川军出川抗日,说是要以血战一赎川军二十年内战的罪过、洗刷川军“打内 战”的恶名。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 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
从9月7日起,川军分别从川北和川东开赴抗日前线。
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负责督师抗战。
蒋介石将川军编成第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 团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候,副司令孙震,辖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军(由李家 钰新6师扩编而来) ,第二十三集团军由刘湘自任总司令,唐式遵副之,辖二十一、二十三 军。
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
当由川江出川的 二十三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
等到刘湘到达 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 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
对于刘湘的死因,另一种在川内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刘湘在前线吐血不止,不得不回到 武汉医治,但随即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和软禁之中。
刘湘遂与手下设计诈死,图谋躺在棺材 中以“灵柩回乡”的名目返回四川再作打算。
不料被戴笠识破,戴笠遂将计就计派人将棺材钉 死, 把刘湘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中。
载灵柩的船到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欢迎会就开成了追悼会。
也有说他是在武汉治病时被蒋介石的特务下毒谋害的,各种说法中,“阴谋论”占了上风。
总之,刘湘一死,不仅川内军阀一时群龙无首,已经出川的川军将士更是顿时成了没爹 没妈的孤儿,境遇如草寇一般。
九月从川中出来时, 十万人都是单衣草鞋,一路向东、向冬, 到寒冬之时却没有什么补给,也无人理睬。
徒步行军千里,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二十二集 团军逆着国民党的溃军, 义无反顾地来到第二战区的山西前线, 却饱受阎锡山晋绥军的欺压 和白眼,连口粮都要自行解决,于是只好四处骚扰,有扰民的、有砸开军械库“自己解决” 的。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趁机向蒋介石告状,说川军是“土匪”,让蒋介石 把川军赶回四川, 蒋介石也想趁机撤并支解这些川军部队。
幸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当 时应堪称杂牌军收容处)收留,向蒋介石的军委会求情,暂缓撤并川军编制,还为川军补充 给养,把他们安置下来。
李家钰【李家钰】 (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出川,转战山西,河南。
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 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 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战死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
追赠上将。
川军李家钰部第四十七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后编为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 鄂湘桂战役中, 由于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 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 三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 奉命担任掩护。
1944年5月,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在转移途中的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 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
国民政府 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
1984年5月,民政部追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 士“。
王铭章 王铭章(1893—1938) ,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市新都区) ,早年参 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刚毅、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
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 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 为台 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是中国军 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中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王铭章 字之钟 中国 汉 四川新都 1893年7月4日逝世日期: 职业: 毕业院校:1938年3月14日 军事 国民党将领 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 科主要成就:陆军二级上将 誓死血战日寇人物生平王铭章(1893—1938) 生于1893年7月4日(清光绪十九年五月二十一) 。
1914年军校毕业 四川新都人,字之钟。
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尉排长。
中尉连长。
后派任四川陆军第2师(师长刘存厚)第4旅(旅长刘成勋)第7团(团长汪可权)少 1917年7月升任第2师直属混成旅(旅长汪可权)第2团(团长陈国栋) 1918年1月所部改称第23混成旅 (旅长汪可权) 第2团 (团长陈国栋) , 1920年8月所部改称四川陆军第3军(军 1924升任上尉连长。
5月第2团扩编为第4师(师长刘成勋)第7旅(旅长陈国栋) ,升任第 13团(团长段荣宗)第1营少校营长。
长刘成勋)独立旅(旅长陈国栋)第1团(团长段荣宗) ,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
9月所 部扩编为第7师 (师长陈国栋) 第13旅 (旅长段荣宗) 第25团, 升任中校团长。
年4月第13旅扩编为第13师(师长段荣宗)第25旅(辖两团) ,升任上校旅长。
同月 16日加陆军少将衔。
将师长。
1925年4月代理第13师师长。
9月实任第13师(辖两旅)少 1928年10月混3旅扩编为第291927年4月第13师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田颂尧)第1路(司 1931年9月所部改编为第29军第4师(辖三令孙震)第3混成旅(辖两团) ,降任少将旅长。
军第2路(辖两旅) ,升任中将司令。
旅) ,改任中将师长。
长。
1935年10月所部改编为第122师(辖三旅) ,仍任中将师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
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
11月12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二级上将。
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作战时阵亡。
4月6日追赠陆军早年经历王铭章一八九三年七月四日生。
父王文焕,经营小商业 为生,家境清贫。
双亲早年相继病逝,遗王铭章兄妹三人, 生活窘迫。
王铭章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 县高等小学,一九 O 九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 期。
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 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
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 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政府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 京。
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 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
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 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一九一四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 存厚部任排长。
一九一六年,护国战争起。
川军第二师响应护国,参加讨袁, 与袁世凯派来的军队交战于川南泸(州)纳(溪)一带。
作战中,王铭章负伤,因功 升任连长。
不久,他参与刘部与滇军罗佩金部在成都的巷战,追击滇军至仁寿土地坎, 又负重伤。
此后转战资、内、沪、渝等地、积功升任营长。
一九二〇年川军整编,王 铭章任第七师十三旅二十五团团长。
一九二四年升任川军第三师二十五旅旅长。
一九 二五年第三师驻防德阳,升任师长,隶属于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部脚。
一九二六年, 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王铭章任 第四师师长。
一九三三年,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 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
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
一九三五年, 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王鹏任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辖三六 四、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
次年,晋升中将。
出川抗日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
当时任一二二师 师长的王铭章将军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他在德阳驻地 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 愆。
当时,川军各部编为第二路预备军出川作战,刘湘任总司令,邓锡侯任副总司令, 下辖两个纵队。
王铭章所在之第四十一军与四十五军、四十七军编为第一纵队(后改 称二十二集团军) 。
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
部队到达宝鸡后,因晋北忻口与 晋东娘子关受日军猛攻,战况紧急,西安行营奉转蒋介石命令,要二十二集团军立即 由宝鸡乘火车直开潼关渡河,归第二战区战斗序列,驰援晋东。
王铭章将军之一二二 师为前卫部队,十月十四日到风陵渡,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十五日,王铭章在赵村车 站号召三六四旅全体官兵要“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
”十九日, 三六四旅到达太 原后, 接到负责指挥 正 太线作 战的第二战区副 司令长 官黄绍肱的命令,东行至岩全镇。
二十四日又接到黄绍肱命令“即刻出发迎击西进之敌”。
由于情况 不明,二十五日拂晓,三六四旅在东回村与日军遭遇,三六四旅尚未部署完毕即遭日 军炮火袭击,敌机轰炸扫射,各部伤亡很大,但该旅官兵士气高昂,以简陋装备与装 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一日,伤亡近二千人,当日夜晚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