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神奇的眼睛 (2)

合集下载

4.6神奇的眼睛(2透镜的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4.6神奇的眼睛(2透镜的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二课时透镜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使用方法;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大体构造,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对物理的热爱。

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1.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2. 照相机、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等单镜头光学器件;另一部分为显微镜和望远镜。

前者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相对也较简单,因此,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不仅要求了解其简单组成和用途,而且还可以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联系作原理性介绍并开展一些活动。

至于后者,学生相对较陌生,其成像原理、内部构造也较复杂,已不属于本章知识内容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结构的分析,教学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重点放在它们的发展前沿,和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等相关信息的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学过程】一、自主平台:【导学1】、放大镜就是透镜,它可以将的物体“放大”,那么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是:(填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放大镜】试解析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小结】1.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

2.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导学2】、光学照相机的镜头就是一个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应放在(填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胶卷相当于。

照相机所成的像和人眼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照相机】试解析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小结】1.u>2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物像异侧。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

【教案目标】1.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视觉原理;2.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人眼的矫正原理和近视、远视的区别;4.培养学生对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人眼的结构和功能;2.矫正近视、远视的原理;3.如何保护眼睛。

【教学难点】1.矫正近视、远视的原理;2.如何保护眼睛。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2.带近视、远视眼镜的人眼模型;3.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分析问题:你觉得自己的眼睛是如何看到周围的物体的?2.呈现问题:你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光在空气、玻璃等介质中传播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猜测,激发学生对于光传播的兴趣。

【展示】1.展示PPT: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视觉原理。

2.课堂讨论: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a.光为什么可以传播?b.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c.空气和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式有什么不同?d.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引入】1.分析问题:如果我们的眼睛出现视力问题,应该如何进行矫正呢?2.呈现问题:你知道近视和远视的原理是什么吗?3.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矫正视力问题的兴趣。

【讲解】1.展示PPT:介绍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课堂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人眼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b.不同部位的功能是什么?c.人眼是如何调节焦距的?d.什么是近视和远视?【演示】1.展示带近视、远视眼镜的人眼模型。

2.演示使用眼镜进行矫正的过程。

3.课堂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原理。

【呈现】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近视是因为眼球过长,远视是因为眼球过短。

2.PPT呈现:介绍如何保护眼睛。

3.课堂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如何保护眼睛,列出一些具体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总结】1.归纳知识点:总结光的传播方式、视觉原理、人眼的结构和功能、近视和远视的原理,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2.总结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光的传播方式有哪些?b.人眼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有哪些?c.近视和远视的原理分别是什么?d.你认为如何保护眼睛是最重要的?【延伸】1.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眼睛的近视和远视矫正过程,以加深学生对于矫正原理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学生认真聆听,相互学习。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学生能够阐述物体颜色的产生原理,包括光的分解和不同视锥细胞的响应。
2.掌握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了解眼镜矫正视力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并明白眼镜是如何矫正这些视觉问题的。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不同焦距凸透镜对光线的聚焦效果,进而理解眼镜度数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以及物体颜色的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主要结构,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理解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解释光通过眼球各部分时的折射现象,以及如何形成清晰的物像在视网膜上。
5.阅读拓展材料:教师提供一篇关于眼睛保健的科普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对眼睛保护的认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表达清晰。
2.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并附上实验图片或图示。
3.案例分析和拓展阅读需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避免照搬照抄。
2.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他们正确解题。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神奇的眼睛教案

神奇的眼睛教案

神奇的眼睛教案第一篇:神奇的眼睛教案第六节【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神奇的眼睛(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2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化眼保健意识。

(2)体验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睛成像的原理难点: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探究相互补充和辅助的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稍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尽量让他们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所以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实验,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准备一副近视眼镜和一副远视眼镜)。

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再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在多媒体课件中准备了简单的眼保健操,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一做)。

【新课引入】:用几幅图片给学生介绍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来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一、人眼看物原理:1、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和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对比讲解)(1)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复习照相机的调节作用)提问:眼睛也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2、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提问:那么眼睛调节什么才可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学生思考)(F1ash 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1)看远物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

(2)看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

3、简介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大约25cm 人眼看物的范围大约是:10cm到无穷远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近视眼(请班上的患近视眼的同学帮忙做个小实验,让同学们总结出近视眼的特点)(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学的章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例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激光笔、平面镜、水槽、玻璃棱镜、光屏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保证光线适宜,便于展示和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学资料:相关光学知识的课件、视频资料和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日食、月食、水中的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探索光的传播- 利用激光笔和光屏进行直线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3. 光的反射- 介绍反射定律,并通过平面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现象。

- 举例说明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反光镜等。

4. 光的折射- 通过水槽和玻璃棱镜实验,展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或从水中射出时的折射现象。

- 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偏折,并解释折射的原因和规律。

- 讨论折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潜水镜等。

5. 课堂小结- 总结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 强调实验观察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神奇的眼睛》 说课稿

《神奇的眼睛》 说课稿

《神奇的眼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眼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神奇的眼睛》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以及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然后,教材重点阐述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视力问题的本质,并学会如何保护眼睛。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传播和成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视力矫正等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可能会感到理解困难。

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眼睛和视力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眼镜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拟眼睛成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眼睛的成像原理。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2、教学难点(1)眼睛的调节作用。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教科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二】神奇的眼睛》

教科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二】神奇的眼睛》

6.神奇的眼睛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

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

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课件,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

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研究照相机可以使我们认识眼睛是怎样成像的。

反过来,科技工作者们对眼睛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又促进了照相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变焦照相机的出现,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典范。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是这节内容的难点。

实验探究中,应突出以下思维过程:①近视镜与凸透镜组合,确定近视眼视网膜的位置;②拿开眼镜,光屏像变模糊,表示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情形;③向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是近视眼实际成像的位置;④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近视眼的凸透镜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⑤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能使从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此探究过程还可以再作展开,增加一些环节,如可以在②与③之间,保持光屏与透镜位置不动,移动蜡烛,使之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蜡烛位置表示拿开眼镜的近视眼能够看清楚物体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教案.doc

神奇的眼睛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嗷大镜、照相机、投影仪4. 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重点⑴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及眼镜的视物原理。

⑵视力的矫正。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2. 难点(1) 眼镜的视物原理。

(2) 视力的矫正。

(3)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课件演示。

教具准备课件、激光演示仪、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学过程0 一、温故知新1. 上课问候2. 前面我们学过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上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复习一下。

(播放PPT)0二、引入新课师:凸透镜既然能成像,那么在生活中肯定是有应用的,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

生:照相机、放大镜、眼镜等。

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我么之所以可以看到多彩的世界,都是因为有一双能够正常工作的眼睛,那么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生:师:眼睛近视了,是怎么近视的?而且大家都知道要佩戴眼镜进行矫正,为什么佩戴眼镜就可以矫正呢?远视眼又是怎样形成的,又该怎么矫正呢?生:板书:第六节神奇的眼睛0二、新课教学1.眼睛。

提出问题(1):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和看清物体的?师:要探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眼睛的基本结构,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我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生:相当于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神奇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收获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a.结合眼球结构图,让学生跟随讲解,认识眼睛的各个部分。
b.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光线在眼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以凸透镜为例,讲解成像规律,并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a.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过程,总结成像规律。
b.以生活中的实例,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长时间看书、看手机等,并介绍相应的矫正方法。
1.好奇心强:学生对眼睛这一神奇器官充满好奇,对视觉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2.思维活跃: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
3.合作意识: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能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还需教师在实践中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设计一项关于眼睛的实验,如探究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研究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度的关系等,要求实验步骤清晰,实验结果有数据支持。
4.撰写一篇关于眼睛保护的文章,内容包括眼睛的重要性、常见眼睛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如何正确使用眼睛等,要求不少于5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知识传授,互动探究:
a.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神奇之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6神奇的眼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6神奇的眼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 6 神奇的眼睛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神奇的眼睛”,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提高他们的保护眼睛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重点: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眼球模型、眼药水、护眼贴。

2.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1.引入:通过眼球模型和PPT,向孩子们介绍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实践活动:眼球模型制作(1)让孩子们用剪刀剪下眼球模型的各个部分,并按照提示拼凑成完整的眼球模型。

(2)通过观察和触摸眼球模型,让孩子们了解眼球的构造和功能。

3.实践活动: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1)向孩子们介绍眼药水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他们亲自体验使用眼药水的感受。

(2)向孩子们介绍护眼贴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他们亲自体验使用护眼贴的感受。

4.实践活动:画出自己的眼睛(1)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眼睛,并写下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画作贴在班级墙上,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活动重难点1.重点:眼球模型的制作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绍。

2.难点:眼球模型的拼凑和眼药水、护眼贴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他们更好地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也学会了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操作眼球模型时不够细心,需要加强观察力和耐心。

2.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眼睛的疾病和预防方法,例如,近视、远视、散光等,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保护眼睛。

还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盲人和视力障碍者的生活,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视力。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6节 神奇的眼睛(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6节 神奇的眼睛(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2、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得了近视眼,而人老了会得老花眼?他们是怎样矫正的?1、复习厚凸透镜焦距小,偏折能力强。

2、提出疑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教学1.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与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能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放大正立虚象成课题神奇的眼睛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 2课标要求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学习规律,本节课在已知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另外,本节知识在学生的生物课或其他方面也已经接触过,现在只是学习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这些仪器上的应用,感觉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2. 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3.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4.使学生具有眼保健的意识。

5.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教学难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大小的调节, 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索法。

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设备、课件。

初中物理神奇眼睛教案

初中物理神奇眼睛教案

初中物理神奇眼睛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透镜的种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2. 透镜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教学准备:1. 透明塑料尺、水杯、玻璃板等实验器材2. 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等透镜3. 教学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彩虹、海市蜃楼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透明塑料尺放入水杯中的现象。

2.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讨论光的折射现象。

三、认识透镜1. 教师介绍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等透镜的种类和作用。

2. 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知识,观察不同透镜的成像情况。

四、总结与思考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作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 学生回顾并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作用。

二、探究透镜成像规律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透镜成像的情况。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透镜成像规律。

三、应用与拓展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透镜矫正视力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实验操作、讨论等。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2)

八年级物理教案——神奇的眼睛(2)
济南汇文实验学校教学简案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_____________
单元
8.4.6(2)
课题
神奇的眼睛(2)
姓名
上课时间
基于标准 的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什么透镜?其成像原理是怎样的?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什么透镜?其成像原理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61-63页A和65页的C部分,63、64页的B部分选作
通过活动探究,85﹪以上的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凸透镜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不同的成像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况。
(二)、显微镜
活动2: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并观察图4-55,了解显微镜的知识,并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显微镜的种类和应用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三)、望远镜
活动3:阅读教材第79页内容,了解望远镜的知识,并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望远镜的种类和应用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照相机和投影仪
活动4:阅读教材第78页内容并观察图4-54,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2)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3、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Hale Waihona Puke 5、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教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对学生讲解了其对应的应用及所设计的光学仪器;本节重在对前面的知识的复习,要多多让学生来分析讲解。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4.6神奇的眼睛》word教案 (2)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4.6神奇的眼睛》word教案 (2)

4.6神奇的眼睛【教师寄语】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知道光的色散现象,能说出光的三基色。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本节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及色光的混合是教学的难点【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1.凸透镜对光线起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它的成像原理是_____ ____。

3.在右图中画出物体AB经透镜折射后的成像光路图。

要想使物体的像变大些,物体应透镜,光屏应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眼睛1.认真观察图4-6-4,眼睛的主要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类似于凸透镜。

2.眼睛的成像原理和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一样。

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物距都在什么范围?__________,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我们的眼睛有一个精巧的变焦系统,负责调节作用的是。

当你登山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______;当你看书写字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______,使景物或文字的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目标二保护你的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1.如右图可知,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____,这说明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要_______,会聚能力太_______。

2.要想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就应该让进入眼睛的入射光线提前变得发散一些,而透镜对光线能起到发散作用,因此可用透镜加以矫正,该镜又称近视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3.如右图可知,远视眼(又称老花眼)成像在视网膜______,这说明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要_______,会聚能力太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6、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实质上就是一个凸透镜 B.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透镜焦点以内 C.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D.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要想看到更大的像,放大镜须靠近物体移动 7、照相机对世博会期间展出的世博熊猫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甲所示,若相机的 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则( )。
(1)放大镜[来源:Z+xx+] ①成像特点:物体在焦点内,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②调节方法:要使像变大,应增大物距;要使像变小,应减小物距。 (2)照相机 ①成像特点:物体在焦点外,离透镜越近,像越大,像距越大;离透镜越远,像越小, 像距越小。 ②调节方法:要使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要使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同 时减小像距。 12、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1)调整距离:调整距离常称“对焦” ,其实质就是调整照相机镜头(凸透镜)相对底 片(光屏)的距离,使所成的实像准确地落在胶卷上。 摄近 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即镜头向外伸出一些,离胶片远一些(暗 箱应拉长些),像大一点;摄远景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即镜头往后缩,离 胶片近一些,像小一点。 (2)控制曝光量:通过照相机的快门和光圈来调节。
(3)原理: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如图所示。
放大镜的原理及调节: 放大镜利用的是物体在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距越大, 所成的虚像越大。所以,要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大的像,应使放大镜远离物体,但要保证物 体在放大镜的焦点之内。 6、显微镜 (1)用途:观察一些微小的、人眼无法直接看见的物体。 (2)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显微镜由两组 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 凸透镜叫做物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长。 (3)原理: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物 镜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放大、倒立的实像再次放大,最终观 察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2)近视眼的矫正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就必须 使远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到达晶状体时更发散,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就需要用凹透 镜做的眼镜来矫正视力,如图所示。
(3)近视眼的预防 青少年中的近视眼,多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预防近视眼要注意读书写字的姿 势,以及所用光线的强弱,防止眼睛过度疲劳等。 3、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是由于眼睛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使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扁平,晶状 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下降,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通过眼睛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所示。
D.目镜和物镜位置可以互换 4、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虚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5、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 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答案】D 2、【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物体通过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但物体必须在 放大镜的焦点以内,并不是用放大镜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答案】 C 3、【解析】
错解:A、B、D
正解:C
错解分析: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 像的倒、正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物
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体经物镜成倒立的像,目镜观察到的
快门控制照相机镜头曝光的时 间;调整光圈环,可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能量。 1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比较
显微镜
望远镜
物镜
焦距 成像特点

倒立、放 大、实像
长 [来源:学。科。网]倒立、缩 小、实像来自焦距长短
目镜 成像特点
倒立、放 大、虚像
倒立、放 大、虚像
典型例题
【例 1】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这是由于( )。
(3)人眼的调节 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的本领非常强,可以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人 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①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 来的光线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a)所示。
②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 网膜上,眼睛 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如图(b)所示。
近视眼的特点:成像在视网膜前。 (2)一双眼睛是不是远视眼,关键看近处的物体成像是否在视网膜的后面,只有成像 在视网膜后面的才是远视眼。 如图所示:
远视眼的 特点:成像在视网膜后。 10、眼镜的度数 (1)不同的眼睛,其晶状体的折光本领各不相同,虽然近视眼都戴凹透镜,远视眼都 戴凸透镜,但其规格却不同。 (2)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是用“度”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 倒数的 100 倍。 (3)镜片的度数以及与焦距的关系: (4)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1、放大镜、照相机的调节
8、照相机(光学)
(1)构造:由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2)原理:根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如图所示。
(3)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 9、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判断方法 (1)一双眼睛是不是近视眼,关键看远处的物体成像是否 在视网膜的前面,只有成像 在视网膜前面的才是近视眼。 如图所示:
针对训练
1、近视眼配戴眼镜的目的是( )。 A.使进入眼的光线亮度增强 B.为了美观 C.使光线进入眼之前会聚一些 D.使光线进入眼之前发散一些 2、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3、下列关于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我们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虚像
(2)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俗称老花眼。远视眼要看清近处的 物体,必须增强对光线的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即用凸透镜做的眼镜来矫正视 力,如 图所示。
运用补偿法来理解视力的矫正: 凸透镜越凸,其焦距越小,会聚本领越大,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采用的是补偿法,即 会聚本领变大的,用发散透镜(凹透镜),会聚本领减小的,用会聚透镜(凸透镜)。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
项目
近视
远视
外形
焦距
晶状体折 射光线的
本领 矫正 方法
比正常眼的短,晶状体比较凸 比正常眼的长,晶状体比较扁


比正常眼要大些,远处物体的 比正常眼的小些,近处物体的
像成在视网膜前
像成在视网膜后面
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5、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2)用途:观察较小的、眼睛不易直接辨清的物体,如图所示。
(3)原理: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物镜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缩小、倒立的实像放大,最
终观察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望远镜的成像规律:
①望远镜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最终观察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②望远镜所成 的像虽然比物体小,但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好像物体被“拉近了”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不断改变物体的大小,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析】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即改变焦距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B 【例 2】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B.显微镜和望远 镜的目镜都成放大的实像 C.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像,目镜则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像,目镜则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解析】对于显微镜和望远镜而言,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都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一组 透镜都叫做目镜。且目镜的作用都是放大镜原理,都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B
③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为 25 cm 时,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所以, 眼睛的明视距离为 25 cm。
为什么人眼能看见远处的物体?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在睫状体的牵引下,晶状体的厚薄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眼睛相 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这一凸透镜的焦距大,对光的偏折 能力弱;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小,对光的偏折能力强。 2、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出,使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焦距变小, 远处的物体通过眼睛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眼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所以看不清远 处的物体,如图所示。
减小像距。 [来源:]
【答案】C
A.小丽离被拍熊猫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小丽离 被拍熊猫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小丽离被拍熊猫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小丽离被拍熊猫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参考答案:
1、【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聚光能力过强,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因而要配 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这样光线经过近视眼镜和晶状 体的共同作用,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