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土壤(第二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2节《土
壤》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土壤》。
第五章讲述植被与土壤。
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主要有哪些植被类型?如何识别主要的植被?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形成?观察土壤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本章内容包括两节,讲述植被与土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尤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土壤,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9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探究形。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5.2土壤(共39张PPT)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生物
地貌
气候
时间
成土母质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成土母质
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 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 最基本也是最
活跃的因素
腐殖质
循环
吸收 岩石风化
淋失
干旱、高温地区土 壤有机质积累少
气候
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 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 布规律
作物轮作
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 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 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广施农家肥
农家肥大多是有机肥料,气味有些 难闻,难看和恶心,让人不敢靠近。
和发展至关重要。
注意种养结合 保持土壤肥力
土地休耕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其“休养 生息”,用地养地相结合来提升和巩固 粮食生产力。期间同样要注意耕地管理 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破坏现象
种植绿肥
绿肥作物是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 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 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 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
壤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 粒、粉粒、黏粒 的比例适中,兼 有砂土和黏土的 优点,不仅通气、 透水性能良好, 而且蓄水、保肥 性能强,是农业 生产理想的土壤 质地。
黏土
成分中黏粒占优 势,通气、透水 性差,蓄水、保 水性能强,而且 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 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土壤剖面构造
观察土壤
土壤概念:
是指陆地表层具 有一定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
土壤构成
mineral
organic
moisture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VIP礼
包
阅读VIP精品版特权
享受阅读VIP精品版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红 土 和 黄 土壤因含有大量氧化铁而呈红色或黄色。土壤含有
土
大量非水化的氧化铁呈红色,含有大量水化氧化铁
呈黄色
灰土
长期受水浸泡的土壤
4.土壤质地 (1)分类: ①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②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2)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一.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回答下题。
1.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C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B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土壤》。
第五章讲述植被与土壤。
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主要有哪些植被类型?如何识别主要的植被?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形成?观察土壤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本章内容包括两节,讲述植被与土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尤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土壤,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9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探究形式阐述如何观察土壤。
然后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和活动形式阐释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案例形式阐述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本节内容分为“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三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等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2.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3.明白土壤的功能及如何养护。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土壤的观察,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功能及养护,明白土壤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5_2土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的概念和物质组成。
2.了解观察土壤的内容。
3.了解土壤形成的条件。
4.理解土壤与其它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观察内容野外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命名如黑土、红壤等;(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来判断。
不同土壤通气、通水等条件不同,因此耕作条件不同。
(3)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由下向上分母岩层、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有机层等。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貌和时间等。
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及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土壤与人类活动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的常用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1.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为什么冷湿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答案]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
人教版高一 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人教版(2019)高一 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教版(2019)高一 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3)土壤剖面构造
概念: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 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壤构成。
人教版(2019)高一 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教版(2019)高一 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共30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第二节 土壤
•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 和方法。 (2)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并通过综合分析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3)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内容框架
土壤颜色
观察土壤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
成土母质 生物
土
气候
壤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地貌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时间 人类活动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 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 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 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利用生物炭改良 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亚马孙河流域的 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列举出改良土壤的 其他案例吗?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

第二节土壤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土地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C.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互相独立,占有独立空间D.土壤是由颗粒状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答案:B解析:土壤只是土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两个概念存在较大差别。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四种物质组成,因此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
土壤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故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密切联系,处在这几大圈层紧密接触地带,不占有独立空间。
2.自然界中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A.大气B.水分C.岩石D.土壤答案:D解析: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土壤。
3.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是()A.砾土B.砂土C.壤土D.黏土答案:C解析: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不仅通气、透水性能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
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4~5题。
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A.岩石的风化产物洪积物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C.土壤的质地D.腐殖质的含量5.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4.B 5.D解析:第4题,成土母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成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情况有所不同;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
第5题,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
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解析: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5.2土壤(第2课时)(共23张PPT)

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 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 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有”是指有盐分 积聚,最终达到一定浓度,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形成盐碱地。
经研究,此类地方病发病率山区高于平原,农村高于城镇。山区相 对封闭,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主要来自当地的成土母质,从而会出现某种 微量元素缺乏或含量过高的情况,平原上的沉积物来自较为广大的区域, 因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为均衡,同样道理,农村居民的饮食主要来自当 地,而城镇居民的食物来源较广。
明确了此类地方病的病因就可以相应的预防和治疗,例如在食盐中 加碘就可以预防大脖子病,在现代社会商业发达,人们的食物来源较广, 此类地方病也就少见了。地理学家告诉我们,广泛使用来自不同地方、 不同种类的食物,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此类地方病的发生,还有利于人体 的健康。
(1)改良或改造
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 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
亚马孙河流域的人们用 生物炭来增加土地肥力
南方红壤的改良
红壤的特点:酸、瘦、黏
红壤的改良措施:
①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石灰物质包括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₂)、石灰石 粉(CaCO₃)。 ②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
土壤的养护 答案:(1)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思考:结合生活实践思考土壤有哪些功能? 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 耕作土壤中的耕作层厚度一般为15-30厘米,尤其需要人类保护。 ③增施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 农家肥,能够有效为土地提 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农作物可抵御适度的旱情 紫云英等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增加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被称为绿肥作物。 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土壤发育程度分布示意图
思考:从山顶至山前平原,土壤存在哪些差异?
活动1
如何制造火星土壤?
利用哪些材料?(调整大气组分、再生水设备已备好,可忽略)
塑料膜
火星表层土
粪便
土豆
54个太阳日
三、土壤的形成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三、土壤的形成
地貌 气候 水热分配 水热条件
利于有机质积累
土壤发育较快; 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 土壤黏粒比重高
你能解释下述土壤现象吗?
土壤肥沃
土壤贫瘠
黑龙江垦区的黑土景观
气候
微生物活性
云南东川的红壤景观 有机质分解与积累
三、土壤的形成
你能解释图示土壤现象吗?
有机层与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母岩层
较粗
4.地貌
水热条件不同
较细
(繁茂/稀疏)
气候:温度高、降水丰富
植被:繁茂 矿物质
枯枝落叶:多
微生物:活跃
分解 作用 强烈
有机质、腐殖质:少
思考:热带雨林区为何会植被茂密? 为何又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三、土壤的形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矿物质
有 机
腐 殖
质
质
岩石风化
2.生物
①提供有机质 ②形成腐殖质 ③富集营养元素
三、土壤的形成
土壤
(第二课时)
活动1
如何制造火星土壤?
成分
氧 硅 铁 镁 钙 硫 铝 ……
真实火星土 (重量%)
50% 15-30% 12-16%
5% 3-8% 3-4% 2-7% ……
《火星救援》
三、土壤的形成
矿物质
矿物质 有机质
矿物质 有机质
矿物质 有机质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
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 生长过程
山东省禹城北丘洼曾是土壤盐碱化 严重的地区。这里频繁旱涝,春季 蒸发强烈,夏季雨水较多。因此, 土壤具有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 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北丘洼重盐碱地原貌(1989年春)
图中所示盐碱地上,种植的是什么农作物呢?
PH值>8
小麦:耐旱、耐寒,土壤PH值5.5-6.5
水稻:喜高温环境,生长需水量较大 土壤PH值6.域的土壤改良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 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 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 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 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 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 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 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经有几 千年的历史了。
思考:哪一幅是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
成熟土壤
三、土壤的形成
土壤形成因素
(以矿物质和有机质形成为例)
气候 水热条件
成土母质 矿物质
生物 有机质
三、土壤的形成
你能解释图示土壤现象吗?
1.成土母质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成 继承 土
母 质
风化 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
①矿物成分 养分状况
②土壤质地
活动2
亚马孙热带雨林-“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推测地表植被情况?
全课小结
五、土壤的养护
春季深耕 广施农家肥
红花草 绿肥作物
休耕地
休耕
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 土壤养护措施吗?
盐碱地
中国主要现有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 示意图(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五、土壤的养护
盐碱地及形成
——以盐碱地治理为例
思考:土壤中的盐分从哪里来?
土壤表面的盐分主要是来自地下水, 即地下水的上升将盐分积累到土壤 表面。
温度从0℃ 增加到 50℃
温度每增 加10℃
化合物的分解速 率约增加7倍
化学反应速率平 均增加1-2倍
思考: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如何作用于土壤中有机质及矿物质的形成?
三、土壤的形成
3.气候
①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②岩石风化的强度与速度
不同水热组合下的土壤发育特点
湿热
湿冷
干热 干冷
土壤发育较慢; 有机质积累少
时间
成土母质 矿物质
生物 有机质
水稻土 人类活动培育出的高产、肥沃的耕作土壤。
活动3
案例分析——城市“看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迅速。然而,近些年来,每逢雨季,我国自南向 北,一些城市内涝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有人说这种现象与城市地面 由沥青、混凝土取代土壤有关。
四、土壤的功能
土壤具有透水性
城市化前
城市化后
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城市看海”的主要原因?
四、土壤的功能
土壤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土壤可蓄水、保水,抵御旱情
四、土壤的功能
欢迎来到
土壤微生物的世界
一汤匙健康的土壤(约5克)
含有的微生物数量约50亿个。
地壳 地幔
6371km 地核
四、土壤的功能
地球的“皮肤”
0.9-1.8m
毛细现象
五、土壤的养护
蒸发
盐碱地及形成
水 华盐 北运 地动 区的 盐季 碱节 地规
律
?春季 降水
?夏季
高:地下水位高,使盐分随水位上升
大: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盐分上移 (风/太阳等,动力)
有:有盐分积聚
5 活动 案例分析——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思考:列举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