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ppt
合集下载
《芣苢》ppt课件20张
• 雅: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31篇;“小雅 ” 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74篇。
• 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分为《周 颂》、《商颂》、《鲁颂》,现存共40篇。
•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 •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
• 明确: •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
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 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 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 6.概括艺术特色:思考,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 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 (3)丰富的想象空间。 •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
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 解读空间。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 2.《诗经》六义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内 容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 (1)种类
• 风: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 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与《雅》、《颂》相比, 《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 写被丈夫拋弃的女子的哀怨。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 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 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分为《周 颂》、《商颂》、《鲁颂》,现存共40篇。
•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 •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
• 明确: •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
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 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 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 6.概括艺术特色:思考,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1)重章叠句。 •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
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 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 (3)丰富的想象空间。 •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
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 解读空间。
内容:风 雅 颂 手法:赋 比 兴
诗经六义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 2.《诗经》六义 •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内 容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 (1)种类
• 风: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 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与《雅》、《颂》相比, 《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 写被丈夫拋弃的女子的哀怨。周南、召南、邶、鄘、卫、王、 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 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统编版上册《芣苢》 课件(共27张PPT)
文本构建
芣苢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 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 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 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 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 素、自然之美。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结构图示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任务设计 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案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 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 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 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 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案 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 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 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芣苢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 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 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 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 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 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 素、自然之美。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结构图示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任务设计 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案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 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 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1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2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 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 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案 用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运 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 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芣苢》ppt课件24张
采采芣苡,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重章复沓
• 重章复沓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 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 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从轻快的 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同时,六个动词的 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浪动,一浪方罢,一浪又至。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加深理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像《芣苢》 这篇重叠得更加明显。综观《芣苢》一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 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 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 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 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 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 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 题,就事唱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文本解读】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 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 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声高昂。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
学采以致采用 ,薄言
。采采
,薄言
。
采采 ,薄言 。采采 ,薄言 。
“劳动开创未来”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 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 想不会自动成真。” ——习近平
“一勤天下无难事”
《芣苢》课件(共22张PPT)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305篇。
2.《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以下 三类: 风 、 雅 、 颂 。
3.《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指: 赋 、 比 、 兴 。 4.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 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 生活的一面镜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比较概括,还不具体。前两句表现出 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 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 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 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 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 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⑷掇(duō):拾取,摘取。
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芣
想象之 擘画之
苢
1.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描绘你心中的“采芣苢”图。 (50字左右)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
爱情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
劳动
读一读 填一填
2.《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以下 三类: 风 、 雅 、 颂 。
3.《诗经》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指: 赋 、 比 、 兴 。 4.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 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 生活的一面镜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比较概括,还不具体。前两句表现出 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 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 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 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写 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摘时 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⑷掇(duō):拾取,摘取。
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芣
想象之 擘画之
苢
1.请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描绘你心中的“采芣苢”图。 (50字左右)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
爱情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
劳动
读一读 填一填
《芣苢》课件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 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参考答案]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 (2分)一派欢 快的劳动景象。(2分)
《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全诗三章十二句, 只有动词 (“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 其余全是重叠。 (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 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 产生了简 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 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 又生动地表现 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出自《诗经》的成语
•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 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 《诗经·国风·周南》: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诗经·小雅》: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
置。 • 《诗经·国风·召南》: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 呦呦: 鹿鸣叫声。 • 苹: 一种生在陆地上的野生植物,是鹿喜欢吃的植物。 • 承: 奉送。筐: 盛币帛的竹木编织容器。 • 将: 进献。 • 周行: 从西周之地通向各地的大道,引申为大道、正
道;此处用引申义。 • 蒿: 青蒿、黄花蒿,菊科,鹿喜食之,味香,也可以
入药。 • 视: 示,显示。 恌(tiāo): 同佻,轻薄。 • 则: 效法。 傚: 效法;字同“效”。 • 燕: 宴乐。 敖: 遨游,自由自在。 • 芩(qín): 蔓苇,与芦苇同属。一说是一种与苹、蒿
‘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
芣苢演讲PPT课件
《诗经·芣苢》赏析
选自《诗经·周南》
演讲者 毛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1 芣苢,植物名,车前科中的车前。古人相信它可以治妇女不孕。 ❖ 2 薄言:即“薄而”,意思是急忙地、赶忙地。“薄”通迫。“言”
是语音 助词。 ❖ 3 有: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尚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
是见到芣苢动手去采。 ❖ 4 掇:拾取。 ❖ 5 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 ❖ 6 袺:手持衣襟乘东西。这里指的是装进的动作。 ❖ 7襭: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节奏构成了变化。一强一弱,一张一弛,一阴一阳,由此持续下去,事物便不断 运动和变化,在变化发展中突破单调和沉闷,产生出五彩斑斓的现象来,却又在 节律中保持着统一。节奏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人遵循节奏,同时也是追求自然。 所谓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节奏的体验和感悟。它 是一种超越单调沉闷、划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努力。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芣苢的韵律美----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 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 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 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 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 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 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 袺、襭——是不断变化的,递进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选自《诗经·周南》
演讲者 毛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1 芣苢,植物名,车前科中的车前。古人相信它可以治妇女不孕。 ❖ 2 薄言:即“薄而”,意思是急忙地、赶忙地。“薄”通迫。“言”
是语音 助词。 ❖ 3 有: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尚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
是见到芣苢动手去采。 ❖ 4 掇:拾取。 ❖ 5 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 ❖ 6 袺:手持衣襟乘东西。这里指的是装进的动作。 ❖ 7襭: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节奏构成了变化。一强一弱,一张一弛,一阴一阳,由此持续下去,事物便不断 运动和变化,在变化发展中突破单调和沉闷,产生出五彩斑斓的现象来,却又在 节律中保持着统一。节奏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人遵循节奏,同时也是追求自然。 所谓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节奏的体验和感悟。它 是一种超越单调沉闷、划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努力。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芣苢的韵律美----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 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 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 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 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 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 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 袺、襭——是不断变化的,递进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芣苢》课件(91张PPT)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 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 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 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 生活的一面镜子。
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 曹、豳十五国风, 160篇。 • 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105篇。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 颂, 40篇。
6.1 芣 苢
• 《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 之情。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诗 经》中的经典篇章。“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 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 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 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 “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导 入
• 劳动是最美的,辛勤的劳动会结出累累的硕果。今 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
文学常识
• 1.《诗经》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 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 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 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说法。 •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
分 , 有 十 五 国 风 。 比 较 常 见 的 篇 目 有 《 周 南 ·关 雎 》 《 秦
风·蒹葭》《卫风·氓》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诗
一般看作“正声雅乐”。常见的篇目有《小雅·采薇》 经
《小雅·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都是通篇用比,把奴隶主剥削阶级比喻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
六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用 义
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 起兴。
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 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 体,节奏为每句二拍。
芣 苢(fú yǐ)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 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 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
分 , 有 十 五 国 风 。 比 较 常 见 的 篇 目 有 《 周 南 ·关 雎 》 《 秦
风·蒹葭》《卫风·氓》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诗
一般看作“正声雅乐”。常见的篇目有《小雅·采薇》 经
《小雅·鹿鸣》等。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都是通篇用比,把奴隶主剥削阶级比喻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
六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用 义
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
之内容作铺垫。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 起兴。
四言诗:
●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 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 体,节奏为每句二拍。
芣 苢(fú yǐ)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 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 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旨情感
这是一曲颂扬集体劳作的赞歌,描 绘了大众携手采摘芣苢的情景,映射 出劳动者内心的愉悦。起初,诗中概 述了采摘的过程,结尾则呈现出满载 而返的喜悦,欢乐情绪随之显露。诗 作不断重现劳动的场景,生动展现了 劳动成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 2. 描写形象传神 3. 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
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 数的词语,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 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 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 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作业: 模仿诗经的重
章叠句和赋的手法, 写一篇场面描写的小 诗。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包括现在说的比喻与象征。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借助其他事物 作为诗歌的开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包括情节叙述、场面描 写、心理对话描写等。
本首《芣苢》主要用的是“赋、比、兴”的那种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这篇诗歌用回环往复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采摘芣苢的劳动场面。
梳理文本
掇(duō): 拾取,摘取。 捋(Luō):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Jié ): 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 ):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 叙述出来。
eg:描绘了一群人在采芣苢的过程,从一开始的“采之” 可以看出是劳动的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采越多, 越采越快,变成大把大把的“捋之”,到后来要用衣服 “掇之”“撷之”,可见这次采集收获颇丰。整首诗传达 出一种热闹愉快的氛围,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 爱和乐观的态度。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 上分为风、雅、颂,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芣苢》PPT课件
总结手法
3.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
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 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诗歌的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 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从采获写到收盛、满 载而归的情景,节奏明朗、轻快,欢乐之情渐渐凸显。
采摘时的竞技图
精读诗句,把握内容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句意理解
茂盛的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茂盛的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描写画面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 “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 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 襟来兜。
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采”“有”“掇”“捋”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 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使诗歌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2.《芣苢》中,描写女子提起衣襟兜住采摘的车前草的句子 是: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3.《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 句子是:薄言襭之 4.《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 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薄言掇之到 薄言捋之 ,是对采 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薄言袺之 到 薄言襭之 ,是对收工 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朗
读
fú yǐ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ppt课件
③前人读《芣苢》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本诗有什么写作特点?产生了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重章叠句。不断重复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 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艺术特色
• 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 (1)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 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 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周南·芣苢》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 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 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 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 —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拓展知识
“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 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 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 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 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答案: (1)综观《芣苢》一诗,“采”“有”“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的变 换运用极具特点,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2)《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 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答案:重章叠句。不断重复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 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艺术特色
• 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 (1)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 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 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周南·芣苢》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 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 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 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 —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拓展知识
“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 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 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 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 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答案: (1)综观《芣苢》一诗,“采”“有”“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的变 换运用极具特点,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2)《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 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6.1《芣苢》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七)、论据的角度: 是否典型、新颖。
劝学 1.论证特点
(一).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相结合(无)
(二).论证结构 (层层递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 (四)、语言表达(明白易懂、生动形象、排比和对偶使文 章有气势) (五)、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开门见山)
六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义
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赋、
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
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
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①兴 ②比 ③赋 ④比 ⑤兴
课
后 练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 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习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 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芣苢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课后练习
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形 经
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六
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
劝学 1.论证特点
(一).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相结合(无)
(二).论证结构 (层层递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 (四)、语言表达(明白易懂、生动形象、排比和对偶使文 章有气势) (五)、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开门见山)
六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雅、义
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赋、
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
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
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①兴 ②比 ③赋 ④比 ⑤兴
课
后 练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 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习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 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芣苢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课后练习
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对人或物加以形 经
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六
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
统编版新教材《芣苢》PPT课件1(共32张PPT)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诗中思想正统、纯粹,没有邪恶的念头)
耳熟能详的《诗经》句子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 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 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 化感情的抒发。
• 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 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 《鹿鸣》,是款待嘉宾的宴会乐歌。
• 《毛序》中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
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
尽其心矣。”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 •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分)全诗通过
“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 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 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
【评分参考】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 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结交了品质不好的人。 《诗经·国风·王风》:“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 【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 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芣苢》ppt课件
研读诗歌
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场景美和采摘的快乐的情感美。
重章叠句:概念: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诗歌表现力上: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内容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主题归纳
桃天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本诗在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兴、重章叠句。以鲜艳的桃花、硕大的果实、茂盛的桃叶来比喻新娘子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旺,联想巧妙,生动形象。三章均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子的赞美和祝福。比兴及重章叠句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植物名,即车前草,幼苗可食用,全草可药用。
功效
(fú yǐ)
利尿
清热
明目
祛痰
相关常识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 ):捋( ):袺( ):襭( ):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duō
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地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场景美和采摘的快乐的情感美。
重章叠句:概念: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诗歌表现力上: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内容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主题归纳
桃天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本诗在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兴、重章叠句。以鲜艳的桃花、硕大的果实、茂盛的桃叶来比喻新娘子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旺,联想巧妙,生动形象。三章均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子的赞美和祝福。比兴及重章叠句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植物名,即车前草,幼苗可食用,全草可药用。
功效
(fú yǐ)
利尿
清热
明目
祛痰
相关常识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 ):捋( ):袺( ):襭( ):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du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 赶紧采起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 一把捋下来。
•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 衣襟兜回来。
•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 苢,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 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 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 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按照内容分为 ❖ 风:15国风;地方民歌;160篇。 ❖ 雅:大小雅;宫廷宴乐;105篇。 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 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 在一起用的。
• 主要表现手法:赋
❖ 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 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 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 的作用。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