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途径
审计成果运用五大路径
审计成果运用五大路径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价值实现的最关键环节,也是审计价值实现的最大化环节。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审计成果运用的五大路径。
一、转变理念:从流程割裂向流程一体转变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报告、问题整改、成果共用三大流程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审计报告是问题整改、成果共用的基础;问题整改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既是审计报告的必然要求,也是成果共用的前提;成果共用是问题整改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内审价值的最重要实现形式。
要实现审计成果共用,最根本的是要改变过去将审计报告、问题整改、成果共用三者割裂开来的观念,树立三大流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理念,在实践中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向问题整改、成果共用拓展,延伸审计项目管理范围,为审计成果运用创造条件。
二、无缝对接:从审计报告向整改归零转变问题整改是成果运用的最直接体现形式。
对大多数人来说,审计报告出来了,也就意味着审计工作结束了,习惯的做法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实现审计报告到问题整改的无^对接,关键是克服“审计报告即结束”的观念,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计报告向问题整改倾斜,高度重视问题整改工作,提高整改质量。
提高问题整改质量,关键是做到应改尽改、动态整改、及时销号,为此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底数;二是理顺问题整改计划管理、问题动态跟踪管理、问题整改销号管理三大整改流程;三是建立问题整改信息平台,将三大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之中;四是理顺被审计单位、职能部门以及内审部门在问题整改工作中的不同职责。
三、深度整改:从简单整改向举一反三转变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审计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较多,自然需要整改的问题也很多。
虽然在问题整改上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这些整改一般停留在“点”上。
这个“点”上的问题解决了,另外的“点”也可能产生同样的问题,这样不仅导致存量审计问题越存越多,而且重复性问题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评估手段,对于保障组织的健康运行、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仅仅完成审计工作本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应用,使其真正为组织创造价值。
审计工作成果通常包括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等。
这些成果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转化应用,就如同束之高阁的珍宝,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应用呢?首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关键。
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在沟通中,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同时,要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
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要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责任人以及时间节点。
审计部门要对整改计划进行审核,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整改过程中,加强跟踪和监督至关重要。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要采取相应的督促措施,确保整改工作按时完成。
为了促进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应用,还需要将审计成果与组织的绩效考核相结合。
对于能够积极整改、有效应用审计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对于整改不积极、敷衍了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问责。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效果。
此外,对审计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也是非常必要的。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审计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和趋势性问题,为组织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要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一家企业为例,审计发现其采购部门存在供应商管理不规范、采购流程存在漏洞等问题。
浅谈审计成果的利用
浅谈审计成果的利用[摘要] 审计成果能否得到顺利落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审计机关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笔者从审计成果的意义、当前审计成果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3方面,对审计成果利用进行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审计成果;落实;利用1 审计成果利用的意义1.1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多年来,审计机关一直致力于促进成果运用,并做到常用常新。
在现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的时期,提出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更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2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审计部门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着手,提出宏观、具可操作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通过加强审计成果运用,规范和改善政府执政行为,提高政府部门理财和管理经济能力,确保公共资源的合法、合理、高效运用,通过有效的财力支出,而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
1.3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审计机关有效的审计人力资源短缺与审计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而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可以适度缓解人力不足的矛盾。
通过对审计机关自身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探求审计成果共享,提高了审计效率。
通过建立机制,加强上下审计机关之间、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发挥协同作战的作用,形成审计整体合力。
2 审计成果利用存在的问题当前审计成果利用的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2.1 结论性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并抄送上级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后,即视为一项审计项目基本结束。
这样,审计结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
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及方法研究
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及方法研究作者:周立云谭伟来源:《会计之友》2022年第05期【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成果; 成果转化应用【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5-0048-06一、引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业已转向“发挥审计在揭示风险、增加价值方面的独特作用”“审计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转变关注点和着力点”“既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等,明确要牢牢把握经济效益这一根本宗旨,突出“五个聚焦”(聚焦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聚集化解重大风险、聚焦减少损失浪费、聚焦促进增收节支、聚焦提升管理水平),重点关注内审外查发现问题整改、重大经营管理风险和经济效益流失点,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的增量价值的作用。
而在现实中,随着审计发现问题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的大幅提升,如何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却仍然是审计工作的瓶颈,往往审计人员辛辛苦苦发现的问题,却很难转化成为企业增值、防范风险的有效“武器”,本文将就如何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应用展开探讨。
二、内部审计成果应用转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審计部门在实施各类审计项目时,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形成的诸如审计报告、决定等一系列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进行深度挖掘加工提炼后,形成最终的“审计成果”,审计成果体现了审计工作的成效,直接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
2018年3月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十八至第二十二条,就审计问题整改机制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重大问题的移交移送等进行了明确规定[1]。
内部审计成果如何最大化地被董事会、管理层及相关各方采纳应用,是体现审计成效的最直接的路径。
审计成果有效转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更是企业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实现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最终目的所在。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于保障组织的健康运行、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审计工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如何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应用,以实现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一、审计工作成果的内涵审计工作成果通常包括审计报告中所揭示的问题、风险和建议,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些成果反映了组织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运营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潜在风险。
例如,在财务审计中,可能发现财务报表的错报、漏报,或者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内部审计中,可能揭示出业务流程的繁琐、效率低下,或者内部控制环节的缺失。
二、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1、提升组织管理水平通过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优化组织的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防范风险审计发现的风险点和问题如果得到及时整改,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损失和危机,保障组织的稳定发展。
3、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公开透明地应用审计成果,向利益相关者展示组织对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能力,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4、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根据审计成果,组织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面临的挑战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组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仅停留在表面,对审计成果的应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审计建议难以落地。
2、沟通不畅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沟通不充分,导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成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整改工作的开展。
3、整改难度大有些审计发现的问题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整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导致整改工作推进困难。
4、缺乏跟踪评估机制审计成果应用后,缺乏对整改效果的跟踪评估,无法及时发现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影响审计成果的最终转化效果。
四、促进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的措施1、提高重视程度组织高层应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将其纳入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审计成果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工程审计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
工程审计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工程审计是指对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合规性、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而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是指将科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并确保其在实践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审计作为对工程项目的全面检查和评估,需要关注科技成果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和充分的应用,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及产业化等途径来实现。
在工程审计中,可以对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进行评估,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建议和指导。
1. 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在工程审计中,可以对技术引进的合规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保证引进的技术符合项目需求,并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2. 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在工程项目中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或新的工艺,提升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审计可以对自主创新的成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可行性和效益,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3. 产业化产业化是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工程审计中,可以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进行评估,分析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的挑战与对策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种种挑战。
在工程审计中,需要关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科技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技术转移障碍技术转移障碍是指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在工程审计中,可以对技术转移障碍进行评估,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是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浅谈如何转化与利用审计成果
关 部门纠错整改 所 发挥 的作用 就远远超 过 了简单审 结 一 个 项 目所 发挥的一 般作 用 ( 三 )运 用 批 示 批转 审计报 告转化 与利 用 审计成果 实践 证明 审 结了一 个项 目 就整体
、 。 , ,
,
。
`
而言 仅是完成 了前半段 的工 作 即该 项审计 已 有了 一个初 步 的结果 如果 再及时 地将 审计 的 结果进 一步扩 大利 用 后半 段 的 工 作 才算 到位 审 计 工作 才算 有 了一 定的 质 量
, , 。
此外 我们还 运
。 、
,
用审 计 统 计 手段 来转化 与 利 用 审计成 果
,
除 此 以外
,
如二 轮承 包 结 束 后 我 们 将 全 县 一 二 轮 承 包的审 计统 计资 料进 行 纵 向对 比 分析 使 政 府领导 较 为 全 面 地 掌 握 了 全 县 县 属 工 业 发 展的实 际 情 况 使 死 资 料 变 成 了 活材 料 较 好地 发挥 了 审计统 计 的作用
, , ,
,,,“” Nhomakorabea,
。
运用 内刊转化与 利 用 审 计成果 的成功例子 比 比皆是 如 我局审 计人 员在 审计 实 务中发现 国有
} 资产 流失的现 象比较严 重 以及会计信 息大量 失真 便 分 另 } 运 用信 息手 段反映 这一 审计 成果 最终二 篇信息先 后 弓 } 起 省 市领 导的重视 俞兴 德副 省长 和徐 其耀 市长 分别作 了批 示 要求有
法及时 得到传 播 有影 响的审计 案例能 教育和 告诫到 一定 的层次 范 围
, 。
就 前者 而言
,
,
0 期关于宣 传审 计 工作 者业 绩 的长篇 通讯 《 如我 局去年 发表在《 中国 审计 》 第 1 太阳 的 儿 女 ) 一文 中谈及我 县人民政府 为加 强基建审 计而 出台了一 些地 方性 的立 法文件 山
补齐审计成果运用短板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
经验交流2补齐审计成果运用短板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郭纹/武汉市汉阳区审计局宙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供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审计成果,既是新时代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审计地位、彰显审计作用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很多审计成果利用层次低、随意性较大、缺少深加工,审计项目结束后就束之高阁,埋没在堆积如山的审计档案里面,“藏在深闺人未识”,影响了审计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
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审计局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该局经验作法进行总结,以满足成果使用者的需求,供广大审计同仁参考借鉴。
深入分析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导致成果运用源动力不足在审计机关内部,一谈起审计,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审计人员,都认为审计就是找问题,应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找问题上.出具审计报告就万事大吉了。
重查出问题,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审中监督,轻审后整改;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帮助被审单位建章立制、服务领导宏观决策。
当然,找问题是取得成果最关键的环节,但问题找出来后不闻不问,对审计资源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一是每年都要追加一批新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长期疲于应付,往往这个项目没有结束,下一个项目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写完审计报告已筋疲力尽。
二是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要求高,审计人员对该T-作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加上有些审计整改在法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根本无法完成.且该项目审计人员已经转换了“主战场”。
这些直接导致了“屡查屡犯”、“屡查屡不改”.被人诟病。
(二)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充分利用,导致成果运用行动力不强在现阶段的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岀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容易整改的会立行立改,如漏登固定资产、清退津补贴等。
不容易整改的,如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清理、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定资产等问题,往往一拖再拖,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的办法,“新官不理旧账”现象长期存在,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谈注册会计师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利用
谈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成果的转化与利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和重建迄今已20余年了,在此期间,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突出表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已形成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内的相关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法规体系,颁布并实施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为核心的相关法规制度;注册会计师队伍不断壮大,执业水平稳步提高,审计业务领域得到不断扩展和深入;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上亦建立了一定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与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工作成果的转化及利用率却相对还较低。
长期以来,注册会计师对待其法定业务-审计业务的态度仅注重于接受审计业务,完成审计业务,收回相应费用,而对审计业务活动形成的审计业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关心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作用发挥,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成果的转化与利用进行探讨,以推动注册会计师的社会作用,进而推动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成果的相关概念谈到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成果,首先必须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定位、作用、审计业务成果概念及其现状有足够的了解,以确定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如何进行,以及进行过程中相关事项的处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属于社会审计类。
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作用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康发展。
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相对政府审计业务和内部审计业务而言)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从而使投资者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资金市场的正常运转;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降低信贷决策的风险;帮助各级政府掌握应税收益方面的资料,保障国家税收等。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推广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推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活动的监督与审查,更是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和改进机会的重要手段。
然而,仅仅完成审计工作还远远不够,如何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和推广,使其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审计工作成果,通常以审计报告、审计发现、建议等形式呈现,这些成果凝聚了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数据分析和深入洞察。
但如果这些成果只是被束之高阁,或者在小范围内被知晓,那么其价值将大打折扣。
因此,积极推动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审计成果的转化推广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建议,并在企业内部广泛传播和应用,可以促使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例如,审计发现某部门在采购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和成本浪费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规范采购流程和加强成本控制的建议。
如果这些建议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审计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工作能够揭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将这些风险信息及时转化为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比如,审计发现企业在投资领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通过将这一成果转化为风险评估报告和投资策略调整建议,并在相关部门和人员中进行推广,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避免重大损失的发生。
再者,审计成果的转化推广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合规压力越来越大。
审计工作能够发现企业在合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合规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的素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合规意识,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及建议.
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及建议[ 06-07-22 15:46: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广大干部群众也给予极大关注,是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充分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主要途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关键是要把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一)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中去,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可以反映被审计者对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得如何,经济决策能力如何,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如何,经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如何。
组织部门对于准备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
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领导干部的任前考察中去,一是组织部门下达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建议书必须要在领导干部届满、辞职、退休前或有职务变动的意向性考察期间下达,同时考察组与审计组加强协调与配合;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职前公示的内容之一,目前,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使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任前公示制度,如果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监督与管理方面必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让群众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拟任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和效果,使两项制度同时得到完善。
探讨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措施建议
探讨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措施建议【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可以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有效防控风险,助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措施建议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卫士、护士、谋士”,在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能有效促进企业纠错防弊,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管理风险,避免经济损失,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现状分析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刚性约束和法律效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差强人意。
(一)整改落实不到位,内部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审计整改上治点不治面、治标不治本,敷衍审计问题整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未深入分析原因,不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导致前查后犯、屡查屡犯,使内部审计改进管理的目的大打折扣。
(二)内部审计成果未实现信息共享,存在资源浪费内部审计成果未在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缺乏协同工作机制,审计整改往往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更没有追本溯源,成为蜻蜓点水式整改,未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究,内部审计防控风险、堵塞漏洞的作用大打折扣,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二、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和强化,以及企业管理层风险防控意识的日益增强,内部审计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计重视度需进一步加强,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
一些被审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等消极对待,“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使得类似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审计成果的运用更是无从谈起。
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途径.docx
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途径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审计成果一般是指审计部门通过开展审计项目而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包括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各类专题审计材料和审计建议等。
审计成果能否被认可,取决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作用效果,从管理审计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否为组织带来价值。
近年来,随着审计理念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运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通过开展审计项目,取得的审计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高,但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力度还不够,审计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一、影响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是审计成果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从近年来的审计成果来看,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不多,审计成果的种类较为单一,层次不高。
主要表现为:个案类成果多、系统性成果少,操作层面成果多、管理层面成果少,微观层面成果多、宏观层面成果少,点对点反映的成果多、以点带面反映的成果少,发现问题类成果多、解决问题类成果少。
这些情况的存在,受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内部审计部门审计重点和方向、审计深度和广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同时,在当前审计部门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中,审计成果考核指标设置往往不够科学和精细,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查证偏好和力量投入。
二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研究不足。
通过对历年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很多问题在历年、历次审计中反复出现,甚至是同一机构同一经办人在办理同类业务时发生同类的问题。
大部分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由于目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机制尚未建立,审计成果缺乏再加工、深加工,审计工作的层次没有得到提升,内部审计部门所取得的大量审计成果未转化为相应的审计效果,审计发现问题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既是对审计资源的浪费,也不能体现审计的权威性,难以引起被审计单位及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
三是对审计成果的后续跟踪力度不够。
对问题的整改力度与审计力度不匹配,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部门对审计成果的整改情况关注不够,很多问题在刚刚被揭示时受到较高程度的关注,但随着审计项目的结束,这些问题进入整改期,受关注程度会持续下降。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和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组织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那么,如何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呢?审计工作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治理水平。
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能够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从而减少风险,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其次,能够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将审计结果公开并加以合理利用,让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的运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增加对组织的信任。
再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审计发现的浪费和低效使用资源的情况,经过成果转化,可以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分配,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成果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审计成果的质量和可用性存在问题。
有些审计报告只是罗列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导致后续的转化工作难以开展。
另一方面,组织内部对审计成果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管理层认为审计只是一种形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缺乏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整改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使得整改工作进展缓慢。
为了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深入调查研究,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同时,要确保审计报告的清晰、准确和易懂,让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其次,强化组织内部对审计成果的重视。
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将审计成果转化纳入组织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积极整改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整改不力的进行问责。
再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应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在整改过程中,及时交流进展情况,解决出现的问题。
审计质效提升及审计成果最大化
审计质效提升及审计成果最大化摘要:一、审计质效提升的重要性1.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我国审计质效现状及挑战3.提升审计质效的意义二、提升审计质效的途径1.完善审计制度设计2.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审计4.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三、审计成果最大化的措施1.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利用2.推动审计结果公开透明3.促进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同正文:一、审计质效提升的重要性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对于维护经济社会秩序、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与有效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审计质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覆盖面不足、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提升审计质效已成为审计工作的迫切需求。
二、提升审计质效的途径(一)完善审计制度设计1.明确审计目标与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为审计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3.优化审计计划和方案,确保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1.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审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
3.加强审计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审计1.推广数字化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发现隐藏在复杂数据背后的违规行为。
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审计数据的安全。
(四)强化审计质量控制1.完善审计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3.加强审计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三、审计成果最大化的措施(一)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利用1.加强审计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形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2.推动审计成果在政策制定、执行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3.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平台,促进各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推动审计结果公开透明1.依法依规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研究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
研究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
研究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是指将审计中获得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研究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政策建议: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 制度改善:将审计成果反映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推动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制度改革和完善,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经验分享:将审计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向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推广,帮助他们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 能力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知识,提升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审计和管理水平。
5. 信息发布:将审计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发布,提供给公众和媒体,增加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引发舆论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需要与相关利益方密切合作,确保转化的成果能够真正落地、实际应用,并能够带来实际的改进和效益。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成果转化利用
作者 简介
丁世 东 ( 6 - 0 ) 1 4 0— 。籍贯: 9 4 5 河北 省南 宫市。
2 4 4
中国电 务 . 00・9 子商 I 1 0 2
创新经济责任 审计方 法提 升审计 成果 转化 利用
丁 世 东 中 国 石 油 东 方 地 球 物 理 勘 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审 计 部
【 摘 要 】经 济责 任 审 计 中 , 由于 审 计 方 法 落后 、 审 计 成 果 利 用率 低 等 严 重 影 响 了经 济 责任 审 计 质 量 的提 高 。 本 文 就上 述 问题 产 生
大事项且没有回函的外部单位 , 审计部门应采取补充措施查明情况, 如通过 实物 资产 的 购置 发 票 、 出入库 单 据 、 售 发票 和序 时台 帐等 相互 核 对 , 明 销 查 资产 的所有 权 及财 务账 簿 的真实 性 。 二是账簿审计与实物资产鉴证相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中, 不应只重视 账面 数量 和 价值 , 关注 单 位资 产 的 质量 和 真实 价 值 。 于重 大 财产 , 更应 对 审 计人 员应 逐 项进 行 鉴证 , 析 资产 损 失 原 因。 分 鉴证 中 , 审计部 门可 以聘 请 单 位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实物资产的鉴证, 以查明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损 失 , 清资 产 管理 责 任界 限 。 划 三是召开审计座谈会与向其他部门了解 情况相结合。 首先向组织部门和 纪检部门了解被审计干部的履职和遵纪守法晴况; 其次, 查阅提前年度审计资 料 , 单 位经 营管 理情 况 ; 了解 第三 , 单 位 中层干 部 和班 子成 员座 谈 会。 召开 为 保证 座 谈会 的成 功 , 以会前 准备 座谈 会 提纲 , 可 以发 问的 方式 引导 座谈 人 员 客观 地 反映 单位 生产 经 营 中存在 的成 绩和 不足 , 发现 审计 线 索和证 据 。 4 、创 新 经 济 责 任 审计 方 法 是创 新 审计 理 念 。 经济责 任 审 计要 实 现 以全 面 、 现场 审计 为 主 到现 场审计和专项审计并重转变; 以静态审计为主到以动态审计为主转变 , 特别 是对于关系单位发展的重大决策, 要进行动态分析和对 比, 从而判断决策的 科学性、 合理性; 以详细审计及主观判断抽样审计为主向科学抽样审计为主 转变 , 、 减少 降低 审 计 的随 意性 ; 以传 统审 查 纸质 账 簿为 主 向审 查 计算 机 系 统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审查磁盘介质数据为主转变 , 实现过程审计和连续式审 计监督 与 现场 审计 相结 合 。 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应尝试运用财务分析法 。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 要方法 , 于 经济 责任 审计 同样 重 要 。 对 审计 人 员应通 过 偿债 能力 、 利能 力 、 获
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作者:严鸿章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12期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的问题,在分析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果是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被审计单位(部门)有关业务活动信息、审计发现、结论以及审计和建议。
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很好地转化运用,其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将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在广大官兵中的印象,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发展。
当前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级党委、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部队官兵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实现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义(一)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不仅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也带来各级领导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发展观客观地要求审计机关要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审计思路、审计理论、审计管理、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积极探索,深化审计监督的新路子,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各级党委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领导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多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结果运用,并努力做到常用常新。
在现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的时期,提出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更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消防部队的中心工作,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推进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为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为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是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者的主要目标。
审计 成果转化 评优活动
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引言: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是指通过对已完成的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以激励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才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的定义和意义、评优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评优标准和奖励办法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的定义和意义1.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的定义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是指通过对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和奖励,鼓励审计人员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和改进措施的行为,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审计成果转化评优活动的意义(1)激励审计人员创新能力:通过评优活动,可以激发审计人员主动思考和创新,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和创造力。
(2)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评优活动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尽职尽责,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分析和利用,推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
(3)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地和推广:评优活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改进措施和效益,促进审计结果在相关部门和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二、评优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1.设定评优周期和流程:确定评优的周期和流程,一般按年度进行评定。
2.报送评优申请材料:审计人员根据评优要求,准备报送评优申请材料,包括审计报告、成果转化情况说明、改进措施等。
3.评审委员会评审: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和领导组成,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
4.评审结果公示和通报:评审委员会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通报,对评优的审计成果进行公开宣传。
5.表彰和奖励:对评优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荣誉证书、奖金、晋升职称等。
三、评优标准和奖励办法1.评优标准(1)审计成果转化情况:审计成果是否得到有效转化,转化效果是否显著。
(2)改进措施的推广应用:改进措施是否在相关部门和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审计工作的贡献度:审计成果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发展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奖励办法(1)荣誉奖励:评优人员可以获得荣誉证书、奖金、晋升职称等荣誉奖励。
应从三个方面提炼升华审计成果
应从三个方面提炼升华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审计项目从立项到调查乃至审计实施过程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要提高审计质量,升华审计成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成果的宣传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
一方面,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和广度。
要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扩大审计影响。
二是抓好审计成果的分析工作,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是抓住问题的本质,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其次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关注所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再次,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通过揭露和反映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三是要狠抓成果的落实。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被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以及审计回访制度,进而督促结论真正落实。
同时,还要关注和督促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途径
摘要内部审计要为组织制造和增加价值,必须将审计成果转化为
组织所需要的价值,即审计效果。
本文指出影响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
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实现转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治理审计;价值;审计成果;审计效果
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审计成果一般是指审计部门通过展开审
计项目而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包括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各类专
题审计材料和审计建议等。
审计成果能否被认可,取决于其对被审计
单位的作用效果,从治理审计的角度来看,就是能否为组织带来价值。
近年来,随着审计理念的进展和科技手段的使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通过展开审计项目,取得的审计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但审
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力度还不够,审计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一、影响审计成果转化为审计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是审计成果本身存有质量问题。
从近年来的审计成果来看,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不多,审计成果的种类较为单一,层次不高。
主要表现为:个案类成果多、系统性成果少,操作层面成果多、治理层面成果少,微观层面成果多、宏观层面成果少,点对点反映的成果多、以点带面反映的成果少,发现问题类成果多、解决问题类成果少。
这些情况的存有,受审计人员综合素养、内部审计部门审计重点和方向、审计深度和广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同时,在当前审计部门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中,审计成果考核指标设置往往不够科学和精细,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查证偏好和力量投入。
二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研究不足。
通过对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实行梳理发现,很多问题在历年、历次审计中反复出现,甚至是同一机构同一经办人在办理同类业务时发生同类的问题。
绝绝大多数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因为当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机制尚未建立,审计成果缺乏再加工、深加工,审计工作的层次没有得到提升,内部审计部门所取得的大量审计成果未转化为相对应的审计效果,审计发现问题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既是对审计资源的浪费,也不能体现审计的权威性,难以引起被审计单位及治理层的注重与重视。
三是对审计成果的后续跟踪力度不够。
对问题的整改力度与审计力度不匹配,是当前普遍存有的问题。
各部门对审计成果的整改情况注重不够,很多问题在刚刚被揭示时受到较高水准的注重,但随着审计项目的结束,这些问题进入整改期,受注重水准会持续下降。
对于这些以前的审计成果,相关部门甚至审计部门都不愿再投入过多精力去注重,造成审计部门年年都有审计成果,可很多成果并未转化为被
审计单位的经营治理价值,没有达到应有的审计效果。
四是审计成果使用范围不广。
审计成果没有真正“走出”审计部门,为经营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为业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并使用于绩
效考核评价。
即使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成果的使用范围也不够广泛,如对多次审计过的单位的主要问题分布和风险状况仍然没有一个全面
的“画像”,有的审计项目仍过度依赖现场,在对现有审计资料实行
分析利用完全能够实现的情况下,仍然要现场审计,造成审计成果和
审计资源的浪费。
二、审计成果向审计效果转化的主要路径
一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提升注重度。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提
升审计站位,多从风险和治理的角度查找问题,在揭示风险的同时,
善于从制度流程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动组织改善流程、节约成本、提升效率。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了解业务经营,如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以及业务人员注重的问题,同时拥有准确的分析水平,以便
即时发现可能的潜在风险,形成决策参考类的成果供治理层使用,以
引起董事、监事、高级治理人员的重视和注重。
另外,要增强内部审
计考核对提升审计质量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制造高质量成
果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问题分析机制,提升深透度。
要从为组织制造价值的高度,主动展开问题驱动式研究,发现治理薄弱环节和内控漏洞并提出
建设性意见。
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展开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类分析,
组建专门的分析团队,每季度、半年、一年定期实行,主要内容应包
括问题分布分析、问题趋势分析、问题原因分析、问题整改情况分析、审计建议合理性分析、问题影响力分析等。
例如,问题分布分析主要
对问题存有于哪些业务、哪些环节、哪些层级以及各分支机构的问题
分布特征实行分析;问题趋势分析主要从问题的数量变化、金额变化、频率变化(重复发生率)、风险形态变迁等维度实行分析;问题原因
分析主要是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治本整改的基础,要特别注重
多次出现的问题和初次出现的问题,将其与新的业务政策实行关联性
分析;问题整改情况分析主要注重屡查屡犯问题以及问题没有得到有
效整改的原因,查找问题之间是否存有某些内在的联系,分析整改过
程中的不足;问题影响力分析主要注重审计发现问题对内部操纵的作
用效果和影响水准,包括对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的影响;审计建议合
理性分析主要对审计提出建议的落实情况实行跟踪分析,对提出审计
建议的合理性实行验证,提升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是强化问题根源性整改,提升监督力度。
因为审计资源有限,
审计发现的问题只限于样本之内,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价值,内部
审计部门要督促被审计单位充分利用审计成果,举一反三,通过完善
内部操纵和流程,从根源上实行整改。
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问题整改
督办机制,按照一定的频度对重大问题实行督办,对长期得不到整改
的问题要责令相关部门拿出整改计划和时间表,督促整改责任人按期
实行整改,并将阶段性整改结果报送内部审计部门。
同时,要从解剖
典型案例入手,以点带面实行系统性整改。
四是拓宽审计成果使用渠道,提升共享广度。
能够建立审计成果
信息库,将审计成果、审计问题分析结果、整改信息在内部审计各部
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实行共享,为审计立项、审计选样、审计整改提
供参考,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成本。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增强
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即时将审计分析结果形成相对应的提
示或治理建议,发送至相关业务部门,畅通审计成果转化利用渠道,
使内部审计部门真正成为组织、机构的合作伙伴、咨询顾问,将审计
监督和服务有机统一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制造作用。
审计成果到审计效果的转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