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_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物故事篇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
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
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
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
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
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
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
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
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
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
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
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
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
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我国历史发展的源泉要追溯带皇帝时期,发展周期漫长,在这历史的洪流的冲刷下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经典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集锦,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姜太公钓鱼盘庚死后⼜传了⼗⼀个王,最后⼀个王叫做纣(⾳zhòu)纣原来是⼀个相当聪敏,⼜有勇⼒的⼈。
他早年曾经亲⾃带兵和东夷进⾏⼀场长期的战争。
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化传播到淮⽔和长江流域⼀带。
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定作⽤的。
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加重了商朝⼈民的负担,⼈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样,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管⼈民的死活。
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个富丽堂皇的“⿅台”,把搜刮得来的⾦银珍宝都贮藏在⾥⾯;他⼜造了⼀个极⼤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堆积起来。
他把酒倒在池⾥,把⾁挂得像树林⼀样。
他和宠姬妲⼰(妲⾳dá)过着穷奢极欲的⽣活。
他还⽤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民。
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
这叫做“炮烙”(⾳luò )的刑罚。
纣的残暴⾏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这时候,在西部的⼀个部落却正在⼀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个古⽼的部落。
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肃⼀带活动。
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领古公亶⽗(亶⾳dǎn)率领周⼈迁移到岐⼭(今陕西岐⼭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的孙⼦姬昌(后来称为周⽂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了。
周⽂王是⼀个能⼲的政治家。
他的⽣活跟纣王正相反。
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民滥施刑罚。
周⽂王禁⽌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
他⿎励⼈民多养⽜⽺,多种粮⾷。
他还虚⼼接待⼀些有才能的⼈,因此,⼀些有才能的⼈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起来,对商朝是个很⼤的威胁。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传承5000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篇一:刘伯温求雨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
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
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
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
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
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
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
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
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
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
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
”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
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
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
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
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
不过他懂得天文,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
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刘基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
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
刘基严格执法。
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
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
但是刘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亲信杀了。
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
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故事吧。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大全,供大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巨鹿大战项梁在整顿了军队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
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
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
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
项羽、刘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败项梁,认为楚军大伤元气,就暂时撇开黄河以南这一头,带领秦军北上进攻赵国(这个赵国不是战国时代的赵国,而是新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很快就攻下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章邯派秦将王离把巨鹿包围起来,自己带领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
他还在棘原和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粮道,给王离军运送粮草。
赵王歇几次三番派人向楚怀王求救。
当时,楚怀王正想派人往西进攻咸阳。
项羽急于想为叔父报仇,要求带兵进关。
怀王身边有几个老臣暗地对怀王说:“项羽性子太暴躁,杀人太多;刘邦倒是个忠厚人,不如派他去。
”正好赵国来讨救兵。
楚怀王就派刘邦打咸阳,另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大军到巨鹿去救赵国。
宋义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
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
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这道命令明明是针对项羽的,项羽气得要命。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北方天冷,又碰着大雨。
楚营里军粮接济不上,兵士们受冻挨饿,都抱怨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300字精选

陆贾育有五个儿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陆贾便把他的积蓄平均分配给他的儿子们,叫他们以此为基础自力更生开创自已的天地。
陆贾对他的儿子们提出了一个条件,他对儿子们说:“我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带着数十名身着霓裳羽衣的歌舞侍者们外出游玩,这其间无论经过你们哪一个家庭,你们都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会经常来就不需要用禽兽来如待我们。”他还跟儿子们说如果他在谁的家里度过百年,他的侍从跟随身的物品就归谁拥有。果然在这之后他带着贵重的宝剑跟侍从们四处游山玩水,轮流在各个孩子家里吃住,数十天便换一家,他的儿子们都十分听从父亲的训话,哪家也不敢对陆贾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300字精选篇二:黄粱美梦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人称卢生。这一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恰巧,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
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功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过一生。可是我没有赶上好运气,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听了卢生的话,吕翁笑了笑说:“我们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不过你想得到荣华富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说着,从挎袋里掏出一个青磁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上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什么都有了。”
历史故事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生动性、启发性和篇幅适宜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300字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300字精选篇一:偷梁换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五千年。
这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创造、发展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令人感慨的故事,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明。
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长江流域的炎帝部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在与蚩尤部落的战争中,黄帝率领中华部落取得了胜利,统一了中原大地,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
商朝的商王、周朝的周王,都是当时的统治者,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周朝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孟子等众多思想家纷纷登场,提出了各自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在军事方面,秦国的嬴政通过改革,统一了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统一的法制,统一文字,修筑了万里长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汉武帝则推行文景之治,开创了汉武盛世,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范。
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是开创者,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文化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宋朝的文治、元朝的统一、明朝的繁荣、清朝的统一,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创造、发展。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去探寻和传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梗概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梗概 《中华上下五千年》编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通俗的现代语⾔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
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梗概有哪些吗?下⾯是店铺给⼤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梗概,欢迎⼤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梗概:吴三桂借清兵 公元1644年,李⾃成在西安正式建⽴了政权,国号⼤顺。
接着,李⾃成率领⼀百万起义将⼠,渡过黄河,分两路进攻北京。
两路⼤军势如破⽵,到了这年三⽉,就在北京城下会师。
城外驻守的明军最精锐的三⼤营全部投降。
起义军猛攻北京城。
第⼆天晚上,崇祯帝登上煤⼭(在皇宫的后⾯,今北京景⼭)上往四周⼀望,只见⽕光映天,知道形势危急,跑回宫⾥,拼命敲钟,想召集官员们来保护他。
等了好久,连个⼈影⼉都没有。
这时候,他才知道末⽇到来,⼜回到煤⼭,在寿皇亭边⼀棵槐树下上吊⾃杀。
统治中国⼆百七⼗七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顺起义军攻破北京,⼤将刘宗敏⾸先率领队伍进城,接着,⼤顺王李⾃成头戴笠帽,⾝穿青布⾐,跨着骏马,缓缓地进了紫禁城。
北京的百姓像过节⼀样,张灯结彩欢迎起义军。
⼤顺政权⼀⾯出榜安民,叫⼤家安居乐业;⼀⾯严惩明王朝的皇亲国戚、贪官污吏。
李⾃成派刘宗敏和李过,勒令那些权贵交出平时从百姓⾝上搜刮来的赃款,充当起义军的军饷,拒绝交付的处重刑。
少数民愤⼤的皇亲国戚被起义军抓起来杀头。
有个⼤官僚吴襄,也被刘宗敏抄了家产,并且逮捕起来追赃。
有⼈告诉李⾃成说,吴襄的⼉⼦吴三挂是明朝的⼭海关总兵,⼿下还有⼏⼗万⼤军。
如果把吴三桂招降了,岂不是解除了⼤顺政权⼀个威胁。
李⾃成觉得这个主意很有道理,就叫吴襄给他⼉⼦写信,劝说他向起义军投降。
吴三桂原来是明朝派到关外抗清的,驻扎在宁远⼀带防守。
起义军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接连下命令要吴三桂带兵进关,对付起义军。
吴三桂赶到⼭海关,北京已被起义军攻破。
过了⼏天,吴三桂收到吴襄的劝降信,倒犹豫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经典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有助于⼉童养成爱国意识和民族⾃豪感。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经典,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燕昭王求贤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想兼并列国,⾃⼰来当天⼦。
这⼀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kuài)⼿⾥,听信了坏⼈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之。
燕国将军和太⼦平进攻⼦之,燕国发⽣⼤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平⽴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志使燕国强⼤起来,下决⼼物⾊治国的⼈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
有⼈提醒他,⽼⾂郭隗(⾳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下。
燕昭王亲⾃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弱⼩,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才呢?”郭隗摸了摸⾃⼰的胡⼦,沉思了⼀下说:“要推荐现成的⼈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马。
他派⼈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有⼀匹名贵的千⾥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千两⾦⼦,准能把千⾥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兴,就派侍⾂带了⼀千两⾦⼦去买。
没料到侍⾂到了那⾥,千⾥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想,空着双⼿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拿出⼀半,把马⾻买了回来。
侍⾂把马⾻献给国君,国君⼤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的马⾻买回来?”侍⾂不慌不忙地说:“⼈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把活马送上来?”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
这个消息⼀传开,⼤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马。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精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精选我们伟⼤的祖国有⾮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精选,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三家⽠分晋国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的诸侯国被⼤国并吞了。
有的国家内部发⽣了变⾰,⼤权渐渐落在⼏个⼤夫⼿⾥。
这些⼤夫原来也是奴⾪主贵族,后来他们采⽤了封建的剥削⽅式,转变为地主阶级。
有的为了扩⼤⾃⼰的势⼒,还⽤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这样,他们的势⼒就越来越⼤了。
⼀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夫把持。
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最⼤。
智家的⼤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地,对三家⼤夫赵襄⼦、魏桓⼦、韩康⼦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百⾥⼟地和户⼝来归给公家。
”三家⼤夫都知道智伯瑶存⼼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地。
可是三家⼼不齐,韩康⼦⾸先把⼟地和⼀万家户⼝割让给智家;魏桓⼦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地、户⼝让了。
智伯瑶⼜向赵襄⼦要⼟地,赵襄⼦可不答应,说:“⼟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
”智伯瑶⽓得⽕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马直奔赵家。
赵襄⼦⾃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智伯瑶率领的三家⼈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
赵襄⼦吩咐将⼠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
逢到三家兵⼠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马没法前进⼀步。
晋阳城凭着⼸箭死守了两年多。
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忽然想出了⼀个主意:晋⽔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在晋⽔旁边另外挖⼀条河,⼀直通到晋阳,⼜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荟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荟萃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历史下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经典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荟萃,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周瑜⽕攻⾚壁曹操平定北⽅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他的⼉⼦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吓破了胆,先派⼈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
他听到曹操⼤军南下,决定把⼈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好,都宁愿跟着他⼀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军⼗⼏⾥。
曹操的骑兵⼀天⼀夜就赶了三百多⾥,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阵。
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条路了。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
诸葛亮就跟鲁肃⼀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起抵抗;要不然,⼲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地和⼗万⼈马⽩⽩地送⼈。
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说:“您放⼼吧,刘将军虽然败了⼀阵,但是还有⽔军⼆万。
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也已经精疲⼒尽。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300字

潘大临是宋代黄州的一位诗人,他写过不少好诗。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一位好友写信来问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吗?”潘大临回信说:“关于秋天的景色,每一件都能够写出好诗来。昨天我靠在床上休息,听到窗外风吹打着树林的声音,我便起来在墙壁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可是这时收租金的人却突然来了,这让我完全失去了兴致而无法再写下去了。因此我现在只有这一句寄给你了。”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300字篇三:涸辙之鲋
庄子因为过分专注于著书,不太注重生产,所以家里很穷,经常因为没钱买粮而忍饥挨饿。
有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可以吗?”
徒弟觉得有理,就回家找了一只大黄猫,照着样子把虎画成了。他终于完成了任务,画成了一幅武松打虎图,把一百零八位好汉图挂了出来。
有个文人看了后,在武松打虎图边上题词道:佳作名画,一百担八将个个英雄,唯有武二郎误把黄猫作虎。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篇1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
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
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
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
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
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
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
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
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
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
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
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
”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
李信果然误事。
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
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
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
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
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
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
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
”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短故事 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让⼤家真切地感受中华五千年历史⽂化的光辉灿烂。
王猛扪虱谈天下 桓温第⼀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天,⼀个穿着⼀⾝破旧短⾐的读书⼈到军营前求见桓温。
桓温正想招揽⼈才,听说来了个读书⼈,很⾼兴地接见了他。
这个读书⼈名叫王猛,从⼩家⾥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
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
当时关中⼠族嫌他出⾝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
有⼈曾经请他在前秦的官府⾥做⼩官吏,他也不愿去。
后来索性在华阴⼭隐居了下来。
这次听到桓温打进关中,特地到灞上求见桓温。
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形势。
王猛把南北双⽅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清⼆楚,见解⼗分精辟,桓温听了不禁暗暗佩服。
王猛⼀⾯谈,⼀⾯把⼿伸进⾐襟⾥摸虱⼦(⽂⾔是“扪虱”,扪⾳mén)。
桓温左右的兵⼠们见了,差⼀点笑出来。
但是王猛却旁若⽆⼈,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
桓温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军,奉皇上的命令远征关中,为百姓除害。
但是为什么我来到这⾥,地⽅上的豪杰都不来找我呢?” 王猛淡淡⼀笑说:“您不怕千⾥跋涉,深⼊敌⼈腹地。
但是长安近在眼前,您却不渡过灞⽔。
⼤家不知道您⼼⾥怎么打算,所以不愿来见您啊。
” 王猛这⼀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事。
原来桓温北伐,主要是想在东晋朝廷树⽴他的威信,制服他在政治上的对⼿。
他驻军灞上,不急于攻下长安,正是想保存他的实⼒。
桓温⽆话可答。
但是他看出王猛是⼀个难得的⼈才,从关中退兵的时候,他再三邀请王猛⼀起南下,还封他⼀个⽐较⾼的官职。
王猛知道东晋王朝的内部⽭盾很⼤,拒绝了桓温的邀请,仍旧回到他的华阴⼭去了。
但是这样⼀来,这个摸虱⼦的读书⼈却出了名。
后来,前秦的皇帝苻健死了,他的⼉⼦苻⽣是⼀个⼗分残暴的⼈,很快就被他的堂兄弟苻坚推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本文是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一: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óu],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
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二: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中华上下五千年介绍200至300个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介绍200至300个字示例文章篇一:《中华上下五千年》哇塞,咱们中国的历史那可老长啦,就像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大河一样。
我听爷爷讲过,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好多神奇的事儿呢。
比如说女娲补天,天破了个大口子,女娲娘娘就用五彩石把天补上啦,这得多厉害呀。
就好像我们画画的时候,不小心把画纸弄破了很大一个洞,女娲娘娘就像最棒的画家,能把破洞补得完美无缺。
再说说大禹治水吧。
那时候发大水,到处都被水淹了。
大禹叔叔可没有害怕,他带着大家一起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呢,要是我呀,我肯定特别想回家看看爸爸妈妈。
大禹叔叔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拯救了大家。
然后到了古代的王朝,有夏朝、商朝、周朝。
周朝的时候有好多诸侯国呢,就像现在一个班里有好多小组一样。
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小地盘,大家有时候和平相处,有时候又会闹点小矛盾。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可威风啦,他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磁铁,把分散的六国都吸到了一起,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国家。
他还让人修了长城,那长城可长啦,站在上面就像站在一条巨龙的背上,一眼都望不到头。
汉朝的时候,出了好多有名的人。
像汉武帝,他可勇敢啦,让汉朝变得很强大。
还有张骞出使西域,就像一个探险家一样,去了好多没去过的地方,把我们中国的好东西带出去,也把外面的好东西带回来。
唐朝就更厉害了,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超级大明星,好多国家都来我们这儿学习呢。
唐朝的诗歌写得可好啦,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写的诗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让人听了就忘不了。
我读李白的诗,就感觉他像一个神仙一样,能写出那么美的句子。
宋朝的时候,虽然军事上没有唐朝那么厉害,但是文化可发达啦。
就像一棵大树,军事的树枝长得不太高,但是文化的树枝那是枝繁叶茂啊。
像苏轼,他写的词又豪放又婉约,我特别佩服他。
元朝呢,那是蒙古族统治的时代,他们的骑兵可厉害啦,就像一阵狂风一样席卷了很多地方。
不过他们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
明朝有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就像一群巨大的鲸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5篇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人类社会的才智和思索。
通过了解历史故事,我们能够借鉴前人的阅历教训,从历史大事中吸取才智,提高思索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篇1】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
隋朝末年参与瓦岗军。
后来伴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子的官。
那时候,他几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镇静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非?”在场大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
只见魏征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说:“惋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日这样的结果。
”大臣们听了更加紧急。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看法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手下的人惟恐受到株连,人人自危。
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宣布大赦:凡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子和齐王有关系的人一律无罪,如有人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处。
但人们还是不放心。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一带进行安抚,途中遇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议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
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
假如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担当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晰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日听你谈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他马上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并提升魏征担当太子太师的职务。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包含了很多优质的经典故事,我们⼀起去看看吧。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阅读,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商汤和伊尹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
传说商的祖先契(⾳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起治过洪⽔,是个有功的⼈。
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个强⼤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个王夏桀(⾳jié)在位。
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主贵族残酷压迫⼈民,对奴⾪镇压更重。
夏桀还⼤兴⼟⽊,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活。
⼤⾂关龙逄(⾳pá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
夏桀勃然⼤怒,把关龙逄杀了。
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商汤看到夏桀⼗分腐败,决⼼消灭夏朝。
他表⾯上对桀服从,暗地⾥不断扩⼤⾃⼰的势⼒。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
商部落附近有⼀个部落叫葛,那⼉的⾸领葛伯不按时祭祀。
汤派⼈去责问葛伯。
葛伯回答说:“我们这⼉穷,没有牲⼝作祭品。
”汤送了⼀批⽜⽺给葛伯作祭品。
葛伯把⽜⽺杀掉吃了,⼜不祭祀。
汤⼜派⼈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拿什么来祭呢?”汤⼜派⼈帮助葛伯耕⽥,还派⼀些⽼弱的⼈给耕作的⼈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还杀了⼀个送饭的⼩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家的公愤。
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
接着,⼜连续攻取了附近⼏个部落。
商汤的势⼒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
商汤妻⼦带来的陪嫁奴⾪中,有⼀个名时伊尹(⾳yǐn)。
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
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般奴⾪不⼀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装扮作陪嫁奴⾪来找汤的。
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三篇

【导语】中国是四⼤⽂明古国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化博⼤精深,在这⽚古⽼的华夏⼤地上,演绎了⼀幕幕激动⼈⼼的故事,涌现出⼀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下⾯是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建⽴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
他的⼉⼦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
那时候,周成王才⼗三岁,再说,刚建⽴的周王朝还不⼤稳固。
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事,实际上是代理天⼦的职权。
历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伯禽长⼤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的时候,问他⽗亲有什么嘱咐。
周公说:“我是⽂王的⼉⼦,武王的弟弟,当今天⼦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然是很⾼的了。
”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洗发,把头发握在⼿⾥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
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才不肯到我这⼉来呢。
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定记住⽗亲的教导。
周公尽⼼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造谣,说周公有野⼼,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由,巴不得周朝发⽣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联络了⼀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制造的谣⾔,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
成王年⼩不⼤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很难过,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要他顾全⼤局,不要轻信谣⾔。
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历史和故事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性,故事是历史的传播载体,起到了传承历史的作用,历史则是故事的内涵,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篇一:居安思危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
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
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篇二:知人不易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zèng)里面煮。
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
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篇三:毛遂(suì)自荐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中华是⼀个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国度,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全集,供⼤家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5篇1信陵君救赵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
魏安釐王派⼤将晋鄙(⾳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跑到邯郸去督战。
他派⼈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
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
”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
晋鄙就把⼗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
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
赵孝成王⼗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信陵君魏⽆忌写信求救。
因为平原君的夫⼈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
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
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yíng)。
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
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块肥⾁扔到饿虎嘴边,不是⽩⽩去送死吗?”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处。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侯嬴⽀开了旁⼈,对信陵君说:“咱们⼤王宫⾥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信陵君点头说:“对!”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王的卧室⾥,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
当初如姬的⽗亲被⼈害死,她要求⼤王给她寻找那个仇⼈,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
后来还是公⼦叫门客找到那仇⼈,替如姬报了仇。
如姬为了这件事⾮常感激公⼦。
如果公⼦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定会答应。
公⼦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
这⽐空⼿去送死不是强多吗?”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
他马上派⼈去跟如姬商量,如姬⼀⼝答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前苏联特工出书抖出耸人秘闻——
海明威曾是“克格勃间谍”?
据《中国日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特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获准进入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
结果他惊讶地发现,美国大作家、诺贝尔奖得主海明威竟然曾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近日,已经移居英国的瓦西里耶夫在其新书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秘闻。
☆大作家竟是“克格勃间谍”☆
1954年,美国大作家海明威获得诺贝尔奖。
鲜为人知的是,他生前竟然一度是前苏联克格勃间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人员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获准进入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
结果他惊讶地发现,大名鼎鼎的海明威竟然于1941年42岁时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于是他花费数个月时间,将这些秘密文件抄录了下来。
瓦西里耶夫移居英国后,与两位美国史学家分享了自己秘密抄录的笔记,三人在合著新书《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中,首次曝光海明威的这段“黑暗过去”。
☆能力有限未获取任何情报☆
书中引述前苏联情报机关的秘密文件道:“1941年1月8日,一本《丧钟为谁鸣》被寄往莫斯科。
国家安全总局克格勃前身给海明威的代号为‘阿尔戈’。
1941年‘阿尔戈’在动身去中国前被吸收进来……在中国期间,并未与他取得联系”。
书中提到,1943—1945年,海明威与苏联情报人员有过数次接触。
这几次会面的目的是“考察其人,看他是否有能力为我们工作”。
但“由于我们的人被紧急召回国内,与‘阿尔戈’没能保持进一步联系”。
“阿尔戈”从未传递过“任何政治情报”。
克格勃曾于1950年派人打探海明威的消息及其政治倾向。
得到的回复是:“他似乎支持托洛茨基分子。
”海明威与克格勃的关系是否就此结束,不得而知。
然而,去年8月14日,美国国家档案局的一份解密文件显示,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中情局前身的情报人员有两万多人,其中就包括大作家海明威及其儿子约翰。
公元522年,欧洲人突然得到一个绝望的消息:苏州的丝绸来不了了。
因为从公元519年开始,在位的梁武帝大手一挥,要北伐,要一统天下,国际贸易之类的小事,也就靠边站了。
于是,江南沿海原本用作外贸的大批民船,被梁朝政府大批征为军用。
沿海民船一下子减少了4/5。
船少,送出去的货也少了,也只好对不起大洋彼岸的洋兄弟了。
可是,丝绸当时在欧洲是紧俏商品,没有丝绸的后果很严重,大量的手工业倒闭,经济大萧条不说,还闹出误会来了:欧洲当时封闭,不晓得苏州发生了什么事,只晓得每年
丝绸是从波斯倒手转卖过去的,现在货少,丝绸价格上涨,他们认为肯定是波斯人从中搞鬼。
偏偏此时东罗马的皇帝就是在西方大名鼎鼎的查士丁尼。
按照许多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他是和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齐名的好战分子,没事还要找事,何况现在有人动了他
的丝绸。
既然认定了是波斯人搞鬼,他就不客气了,先找波斯人谈判。
波斯人喊冤:苏州不给
丝绸,关我啥事!
查士丁尼认死理:那就是你的事,不给丝绸就是找打!误会很严重,后果很惨烈,东
罗马与波斯,两个当时西方最强大帝国,从公元540年起开战,你死我活整整打了三年,
双方均损失惨重,两国交界的中亚西亚地区,基本被打成焦土。
两国打得正欢的时候,苏州还比较太平。
梁武帝终究只是个花架子,在长江边境张牙
舞爪地准备了几年,所谓的“一统天下”却还是干打雷不下雨,几十万水师除了搞搞演习,基本上是光说不练。
在光说不练的日子,苏州当然很幸福,虽然出口搞不成了,可那时候
梁朝南进,大量百姓移民岭南,苏州的纺织品也就一股脑的转内销了。
纺织技术的南下,
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不过,欧洲人急得干瞪眼:丝绸纺织是中国的传统技术,梁朝法律规定,有擅自教外
国人纺织技法者,一律要处死刑。
不干瞪眼,还能怎么办?
公元545年,有两个特殊的人造访了苏州——两个印度和尚。
他们的姓名在史书上五花八门,只知是当时著名的大师。
正好彼时在位的梁武帝也信佛,自然热情招待,可两人一不要钱,二不要官,就提了一个要求:您让我们去苏州转转吧。
僧人嘛,自然是弘扬佛法。
去苏州当然好,梁武帝大笔一挥,准了。
可这两个人到了苏州,没事总喜欢遛弯,尤其喜欢往丝绸作坊跑。
碰到纺织工匠,就
东家长西家短的拉家常。
就这么在苏州遛了几年弯。
等到走的时候,两人一人拿了好几根
竹竿,扛着和人们告别,说是回家给乡亲们瞧个新鲜。
其实,竹竿里夹带着养蚕纺丝的秘密。
这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外国人,在苏州传了几年教,接着回家当“海归”了,没什么新鲜的,可实际上不然。
他俩到了印度,却并没有回家,而是转船继续向西。
直到公元552年,他们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谜底才终于揭开:两个印度高僧,真实的身份是间谍,来苏州的目的,就是学习纺织技术。
原来,打仗打得吐血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吐完血后,总算立下了自力更生的志向。
买不来丝绸,我自己造!不会造?可以学!中国太远没法去?没关系,敢去中国的,重金封赏。
然后,就有了之前的一幕:苏州迎来了两个勇敢的印度人。
在西方的史学界,这两个印度人的苏州之旅,素来被看成一件大事。
后来的法国启蒙
主义思想家伏尔泰把两位印度人造访苏州,与之后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西传,并称
为“西方文明崛起的三件大事”。
在当时看,意义同样非凡:学会了养蚕纺织的欧洲人,
开始有了自己的纺织工业,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地区,乃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都是当
时欧洲著名的纺织中心。
丝绸之路开通数百年来,中国对于丝绸贸易的垄断从此被打破,自力更生的查士丁尼
也因此成为和后来查理大帝齐名的欧洲“圣君”。
十多年后,当年搞“军演”的粱朝已经亡国,取而代之的陈朝皇帝询问苏州的税收情况,地方官苦着脸做无奈状:这两年不知道怎的,卖到海外去的丝绸价格大跌。
柏林墙又加高了,防护网一层又一层,克鲁茨慢悠悠地走过去,然后又绕回来,接着
无奈地摇摇头,离开了警察的视野。
没有人发觉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妥,只有克鲁茨自己知道,站在墙边的那个察是好人,
只要把写好的信放在离他不远处的那块石头下,第二天早上信便会送到东边去,然后再几
经周折,转到它该到的地方,所以,他内心深处花这条十余米的墙叫做不设防的墙。
警察叫莱恩,一直以来便主张推翻柏林墙,所以在柏林墙两侧的通信上。
他总愿意帮
助大家,尽管站岗的他总是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
大概有很多人对莱恩心怀着感激吧,就像克鲁茨一样,他每天都会向上帝祷告,莱恩
一定不要出事,这可是联络东侧唯一的途径。
但事情就是这样,越是担心,它便来得越快。
当然,克鲁茨并没有丝毫察觉,因为莱恩被抓之后,很快就被秘密转移了。
他站岗的
那个时段很快有新人替上,而新来的这位警察甚至解释说:“莱思警官升迁了,真为他感
到高兴!”所以,当半个月后,一群人突然冲进克鲁茨家,他还懵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群极其残忍的人,克鲁茨看到莱恩时,差点没能认出来,满脸的血早已干枯,
头发散乱,一条腿分明已经断了,整个身体已几乎不成人形。
可让克鲁茨怎么也无法接受
的是,他们这样对待莱恩的原因,竟然是元法解密他的信。
这么多信件中。
偏偏是他。
“为什么看起来信的内容是一片空白?到底采用了什么技术?”他们审讯克鲁茨,就在
莱恩面前。
可克鲁茨能回答什么呢?他根本就没有使用任何技术,他告诉对方,自己通过
莱恩递送了一百多封信,每封信都是这样子的。
鬼才相信这样的解释,谁会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没有内容的信息,而且还不写发件人地址,要不是这半个月明察暗访,几乎让一条大鱼给漏网了,对方已经拿起了刑具,这些人
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一旁的莱恩便是证明。
“是真的,这些信是寄给我那在比萨里镇老母亲的,求你们了——”克鲁茨拼命解释,但对方却是一阵冷笑,“写给母亲的信使要空白吗?还是只有柏林墙那边的‘母亲’才能
解密啊?”他们似乎已经认定了克鲁茨和莱恩合伙通敌,如果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是不可
能停手的。
幸运的是,在最后关头,上帝终于降临。
“不,不是的。
”克鲁茨焦急地解释道,
“因为我那老母亲根本就不认识字,我之所以每天都给她寄信,只是希望邮递员能够每天
去看看她,也不至于出了事也没人知道。
”
正是因为这个解释,不仅是克鲁茨,还有莱恩,以及其他几个寄了信的人,他们最后
都安全地离开了那座血腥的地狱,直到柏林墙收推倒,他们还集体被邀请参加了庆祝仪式,而克鲁茨还特别上台讲述了那段不设防的柏林墙,讲述了他写给母亲一百多封信的故事,
并告诉所有德国人,亲情比政治更重要,它的基础叫自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