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二)讲授新知
1.结合教材,系统地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总结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确人口空间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得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空间变化为背景,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以及一些贫困地区,如甘肃、贵州等。这些地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结合图表,了解国际人口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功能,呈现图片、视频等,比较不同阶段的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利用案例启发式讲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合作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理念情境导入图示显示的从1月13日—2月7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动态变化图。

思考: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感染蔓延的如此迅速?设定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影响。

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解概念师问:一个区域人口的空间变化有两种形式: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呢?刚才我们提到的“春运”属于哪种形式呢?以下这个案例是人口迁移吗?——张霞从四川绵阳搬家到北京,并长期定居于北京——属于人口迁移。

引出概念。

那以下三种情况属于人口迁移吗?(课件里呈现)(学生看完案例,根据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师:引出人口流动的概念,并强调人口迁移必须具备的条件,以此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教师通过引用案例,采用对比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人口流动”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看图思考自主探究(国际人口迁移)师:呈现图片,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是谁在迁移?往哪儿迁移?为什么迁移?有什么特点?问题2:比较19世纪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迁移对象?流向?特点?原因?通过呈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导学案,认识和理解国际人口的特点、流向及原因。

【人教版-备课】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

【人教版-备课】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

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养成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知识链接】区域地理相关内容【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有哪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有什么意义?(A级)2.阅读课文,比较而言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B级)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①②①②①②③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非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②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②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③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打工3.什么是国内人口迁移?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A级)【活动探究】1.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B级)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①②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①②山区——平原③贫困地区——发达地区“民工流动”2.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说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B级)3.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

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B级)【合作探究】1.请看下面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及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明确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不相同。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重点: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导】(3分钟)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这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

影响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思】(11分钟)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①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而迁移。

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思考】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有何区别?提示:(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所决定。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3)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讨论】从全球角度看人口迁移是否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提示:人口迁移发生在地球上各国、各地区之间,因此其对全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气候、、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有时也会促使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和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学案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案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结合案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流向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人口迁移的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
1、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分为环境推力、迁移政策、个人改善生活的愿望和社会动能等四种;
2、人口迁移的结果可以分为保守和创新两种
3、学者对人口迁移的分类为:原始的人口迁移、强制的人口迁移、被迫的人口迁移、自由
的人口迁移和大众的人口迁移。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学始于疑:
1、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可有对社会产生影响?
2、怎样理解分析中国的民工潮现象。

质疑探究:
1、活动思考,学生分析人口迁移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即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2、案例学习:侧重美国在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特点、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
3、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学生以人口迁移的知识应用到农民工现象分析中,理解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分析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尤其从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方面分析。

1.2.1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1.2.1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学生回顾新知并齐声回答,填写学案
强化知识要点,提高课堂效率
过渡
把知识点过渡到我国人口迁移特点
图片展示《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三部电视剧海报并介绍相关知识背景
学生仔细读图
利用丰富的相关电视剧图片激发学生思维,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教授新课
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特点
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
学生合作学习,结合动画展示、地图等思考、讨论并问答问题
抽象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印象;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小结
比对并识记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填写表格:对比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原因和特点
学生回顾新知并齐声回答,填写学案
课堂检测及家庭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
典型例题讲练
自主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节约板书、绘图、重复讲解时间,打造高效课堂;用生活化的图文资料使枯燥课堂趣味化
课 题
1.2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课时)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7:1.2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7: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3、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

『重难点』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2、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前预习案 一、人口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减人口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并改变所达到(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后: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和自然环境的,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交通、通讯等。

3、社会因素:、文化等重要因素(如:政策、、战争和宗教。

)课内探究案探究点: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前将3.2万余人全部安全撤离回国。

1、大量的人口撤离埃及、利比亚等国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2、读下列“世界历史上人口迁移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教材P8图1.8)图,对比分析二战前后世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3、读教材P8内容和P9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4、读教材P10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内容,归纳美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与特征针对训练1、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2、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3、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4、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6、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

学案21: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案21: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题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二次备课(学习笔记)学科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1.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课堂流程】一、【思维激发】播放多媒体课件:我国春节前后的民工潮;“十一”黄金周旅游潮;出国留学等资料。

二、【思维导引】(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a.19世纪以前:以_____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二战”后:人口从_______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_的人口增多。

(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______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时间特点原因古代大批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_____、有_____地进行____________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____、土壤、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社会变革、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制:覃大登审核:包科领导: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预习案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年)的迁移活动。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⑵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移居的现象。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政策)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市3、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高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④促进文化交流⑤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是对就业、住房、交通、卫生和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迁出地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劳动力的规模效益,总需求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1
5.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我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我国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计算题: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巩固计算方法。
3.分析题: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迁移等现象背后的原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政策等知识点。
5.结合时事,关注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话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
2.作业内容要紧扣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作业中要运用地理图表、数据等进行分析,提高实证分析能力。
4.提交作业时,注意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以便教师批改。
(二)讲授新知
1.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并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
2.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介绍人口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讲解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课标细化】1.理解某地区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

2.运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口迁移资料,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3.总结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8第一段,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迁移案例1】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典型案例2】(2014年新课标卷Ⅰ)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 B. ② C.③ D.④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 1950-1970年D. 1970-1990年【迁移案例2】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示意该地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曲线分别为 ( ) A.a、b、c B.b、a、c C.a、c、b D.c、b、a2.该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 )A.劳动力过剩 B.自然增长率上升C.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 D.人口出生率较高【我的收获】【牛刀小试】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原因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与方法。

4.联系实际分析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4、学案用完后,上交检查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
3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填表】

5.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
【读课本P8和图1.8填表】
(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 ;
(2)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 地区吸引
了大批外籍工人。

6、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 、 等影
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
(2)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


外, 、 、 、 、 、 ,也
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合作探究】
1、如何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读图思考】下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请说出各箭
头的含义。

2、现代我国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有何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分析)
对迁出地:
对迁入地:
3.读案例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2)图中人口迁移属哪一种人口迁移?
(3)美国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方向?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人口迁移的的推力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的拉力是什么?
4.读案例3分析: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原因?比较分析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巩固提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或国家)的是
A.西欧
B.拉丁美洲
C.澳大利亚
D.西亚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拓展延伸】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预计2009年全部竣工。

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库区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

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影响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原因B.交通发展C.国家政策D.文化传统2.对库区人口迁移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B.由农村向城镇迁移
C.由城镇向城市迁移D.由农村向农村迁移
3.这种人口频繁地迁移现象,在我国最早开始于:( ) A.秦汉时期 B.“安史之乱”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 有关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方向大体是由经济发达的沿海流向经济落后的内地
B.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支援城市建设
C.和三峡库区的移民性质一样D.对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改善都有积极作用5.我国“民工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人口数量太多,无法安置
B.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
C.我国的政策鼓励民工进城打工 D.农民主动参与市场经济建设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6~8题。

6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7 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 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
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
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