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史记循吏列传翻译

史记循吏列传翻译

史记循吏列传翻译(原创版)目录1.史记循吏列传概述2.史记循吏列传的内容3.史记循吏列传的翻译及注释4.史记循吏列传的历史价值正文一、史记循吏列传概述《史记循吏列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名著,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循吏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循吏事迹,歌颂了他们的政绩和品德。

循吏指的是那些奉公守法、勤政爱民、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官员。

二、史记循吏列传的内容《史记循吏列传》共收录了 31 位循吏的事迹,包括了管仲、子产、西门豹、商鞅等人物。

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们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文中,司马迁详细地记载了这些循吏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为官之道具有很大的启示。

三、史记循吏列传的翻译及注释由于《史记循吏列传》原文是用古文写成的,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于这篇名著的翻译和注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史记循吏列传》的翻译和注释版本,其中较为权威的有中华书局的《史记》全本全注全译本等。

四、史记循吏列传的历史价值《史记循吏列传》在史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史料价值:《史记循吏列传》详细记载了古代循吏的生平事迹,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为官之道的宝贵史料。

2.文学价值:司马迁的文笔优美,既有史家的客观态度,又有文学家的才情,使得《史记循吏列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思想价值:《史记循吏列传》歌颂了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官员,弘扬了正义、勤政、爱民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隋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

《隋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

《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三《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刘昉刘昉,博陵望都人也。

父孟良,大司农。

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

昉性轻狡,有奸数。

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

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

及帝不悆,召方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

帝喑不复能言。

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

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

高祖固让,不敢当。

昉曰:「公假设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

」高祖乃从之。

及高祖为承相,以昉为司马。

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

昉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

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

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

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计也。

」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

高祖以昉有定策之功,拜下大将军,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

前后恩赐巨万,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

时人为之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

」昉自恃其功,颇有骄色。

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于时尉迥起兵,高祖令韦孝宽讨之。

至武陟,诸将不一。

高祖欲遣昉、译一人往监军,因谓之曰:「须得心膂以统大军,公等两人,谁当行者?」昉自言未尝为将,译又以母老为请,高祖不怪。

而高颎请行,遂遣之。

由是恩礼渐薄。

又王谦、司马消难相继而反,高祖忧之,忘寝与食。

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物,多所遗落。

高祖深衔之,以高颎代为司马。

是后益见疏忌。

及受禅,进位柱国,改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

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

后遇京师饥,上令禁酒,昉使妾赁屋,当垆沽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闻处贵那么戒之以奢,持满那么守之以约。

昉既位列群公,秩高庶尹,縻爵稍久,厚禄已淹,正当戒满归盈,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假设不纠绳,何以肃厉!」有诏不治。

《隋书—循吏传》“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隋书—循吏传》“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隋书—循吏传》“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

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

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

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

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

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

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

郡废,转曹州司马。

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

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

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

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

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

诏曰:“景茂修身洁已,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

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藩条。

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

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

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

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

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

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

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

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

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

谥曰康。

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B.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C.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D.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隋朝始设,察举考试中用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举人雅称。

《宋史·列传第三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列传第三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列传第三十八》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傅潜,冀州衡水人。

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

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

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

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

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

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

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

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

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铁棰,争欲奋击。

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

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

”潜不能答。

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

”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

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

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

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

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

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

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

五年,会赦,徙汝州。

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

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

久之,判左金吾街仗。

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再中流矢再:又B.枣殿前左班隶:隶属C.译挫吾锐气尔适:到,往D.师雄,擢为内殿直都虞侯旋:胜利【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再:再次人。

循吏文言文翻译桓阶

循吏文言文翻译桓阶

汉有桓阶,字伯初,颍川舞阳人也。

少而聪慧,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春秋》。

弱冠之年,举孝廉,除郎中。

阶性刚直,不事权贵,以清廉自守,故不得志于时。

初,阶为郎中,值王允为司空,允以阶才学出众,荐为侍御史。

阶在台,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不畏权势,敢直言进谏。

时董卓擅权,横行不法,阶上疏极谏,言辞激切,董卓怒,欲加害阶。

阶知事不可为,遂托病辞官,归乡里。

及董卓败亡,李傕、郭汜等拥兵自重,朝政紊乱。

阶乃复起,为征西将军董承幕下从事中郎。

阶以忠义之心,竭诚辅助董承,屡建奇功。

时曹操势力渐盛,欲吞并天下。

阶见曹操奸诈,劝董承联刘表,共抗曹操。

承不从,阶遂辞去,归顺刘备。

刘备领益州牧,阶以功封安阳亭侯。

阶在州,治政有方,赏罚分明,百姓安居乐业。

阶又荐举贤能,使蜀汉国力日益强盛。

刘备称帝,阶迁升为光禄勋,封关内侯。

阶性谦和,不以功高自傲。

每见士人,必虚心请教,故得人心。

阶又好施舍,家财万贯,散尽无余。

阶在朝,勤于国事,以清廉著称。

时人皆称:“桓阶清廉,犹如冰清玉洁。

”一日,阶与刘备宴饮,刘备叹曰:“桓阶忠臣也,朕赖以治国,实为股肱之臣。

”阶答曰:“臣虽不才,愿竭尽全力,报答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大喜,赐阶金帛无数。

后刘备病逝,刘禅继位。

阶以年老体衰,上疏辞官,归乡里养老。

阶在乡里,仍心系国家,常以诗书自娱,传授诗书于后人。

阶享年七十二岁,谥曰“文忠”。

桓阶一生,以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忠心耿耿,堪为后世楷模。

其事迹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

呜呼!桓阶之德,岂不伟哉!翻译:汉朝有一位名叫桓阶的人,字伯初,是颍川舞阳人。

他从小聪明好学,不知疲倦,广泛阅读书籍,尤其精通《春秋》。

成年后,他通过孝廉考试,被任命为郎中。

桓阶性格刚直,不巴结权贵,以清廉自守,因此在当时并不得志。

起初,桓阶担任郎中时,正值王允担任司空,王允因为桓阶才华出众,推荐他担任侍御史。

桓阶在御史台,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不畏权势,敢于直言进谏。

当时董卓擅权,横行不法,桓阶上疏极谏,言辞激烈,董卓大怒,想要加害桓阶。

汉书循吏传文言文翻译

汉书循吏传文言文翻译

汉兴,循吏始出。

是时,天下初定,百姓流离,道路荒芜,风俗颓废。

朝廷思得贤能,以理国家,于是有循吏之设。

循吏传曰:“循吏者,以仁爱为本,以德政为行,以廉洁为节,以勤政为务,以安民为志。

”夫循吏之道,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阿谀奉承,不贪赃枉法,不徇私情,不偏听偏信。

是以其政教所至,风俗日新,民安其业,国家富强。

《循吏传》中,记载了三位著名的循吏:黄霸、何武、赵广汉。

黄霸,字子政,颍川人。

霸初仕为郡文学掾,后迁扬州刺史。

霸性宽厚,政事简易,以德化民,故百姓乐业。

霸在扬州,岁饥民困,霸发仓廪,以救饥民,又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何武,字子威,会稽人。

武初仕为会稽尉,后迁扬州刺史。

武性刚直,不畏权贵,以法治国,政绩显著。

武在扬州,严惩贪官污吏,整顿风俗,使百姓安居乐业。

赵广汉,字子长,颍川人。

广汉初仕为郡文学掾,后迁扬州刺史。

广汉性刚毅,政事勤勉,以德化民,政绩卓著。

广汉在扬州,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循吏之政,以德化民,以法治国,政通人和,国家富强。

故《循吏传》曰:“循吏者,国之宝也。

”夫循吏之德,犹如春雨,润物无声;犹如夏日清风,吹拂人心。

循吏之道,犹如灯塔,照亮人心;犹如航标,指引航程。

循吏之政,为后世官吏树立了楷模。

后世官吏当以此为鉴,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以德化民,以法治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总之,《汉书·循吏传》记载了古代循吏的事迹,他们以仁爱为本,以德政为行,以廉洁为节,以勤政为务,以安民为志。

循吏之道,为后世官吏树立了楷模,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新唐书·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新唐书·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新唐书·循吏列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唐兴,承隋乱离,划祓荒荼,始择用州刺史、县令。

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故叶气嘉生,薰为太平,垂祀三百,与汉相埒。

致之之术,非循吏谓何?故条次治宜,以著厥庸。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

仕隋为武阳令,以爱利为行。

元武民以柠牛依妇家者,久之,孳十余犊,将归,而妇家不与牛。

民诉县,县不能决,乃诣允济,允济曰:“若自有令,吾何与为?”民泣诉其抑,允济因令左右缚民,蒙其首,过妇家,云捕盗牛者,命尽出民家牛,质所来,妇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无豫。

”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还婿。

”妇家叩头服罪,元武吏大惭。

允济过道旁,有姥庐守所莳葱,因教曰:“弟还舍,脱有盗,当告令。

”姥谢归。

俄大亡葱,允济召十里内男女尽至,物色验之,果得盗者。

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

”既而得袍。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

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

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赢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

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吏,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寝洳数百里。

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

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

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

永徽中,迁洛州。

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槌伏,下无能欺。

卒于官。

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

”德干为衰减。

始,洛人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

历怀州刺史,有关迹。

永淳初致仕,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

”卒,年九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婿家牛,我无豫豫:参加,参与。

汉书·循吏传(5)全文

汉书·循吏传(5)全文

汉书·循吏传(5)全文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1),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擒)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2),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3)。

今欲使臣胜之邪(4),将安之也(5)?上闻遂对,甚说(悦),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6)。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7)。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鉤田器者皆为良民(3),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宁翕然(9),盗贼亦皆罢。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鉤锄。

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10),选用良吏,尉(慰)安牧养焉。

(1)渤海:郡名。

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

(2)御史:指御史大夫。

(3)赤子:初生婴儿,比喻纯朴的人。

兵:武器。

潢(hu ng)池:可能是水上演兵之处。

(4)胜之:谓以武力镇压之。

(5)安之:谓安抚之。

(6)便宜从事:谓按客观情况灵活处理。

(7)乘传:所乘的驿车。

(8)鉤(gōu):镰刀。

(9)翕(x ):安定貌。

(10)假:给与。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1),家二母彘、五鸡(2)。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3),秋冬课收敛(4),益蓄果实菱芡(5)。

劳来循行(6),郡中皆有畜(蓄)积,吏民皆富实。

狱讼止息。

(1)口:指每口人。

一树榆:一棵榆树。

汉人喜种榆(陈直说)。

薤(xi ):植物名。

鳞茎圆锥形,可作蔬菜吃,也可人药。

史记·循吏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循吏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循吏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也①。

文武不备②,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理③,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④。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⑤,世俗盛美⑥,政缓禁止⑦,吏无*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⑧,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⑨,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⑩,次行不定(11)。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12)?”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13)。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14),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15)。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

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16),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地;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①*:邪恶诈伪之事。

②文武:本义指文治(礼乐教化)和武功,这里指行政法规和刑罚。

③循理:依照原则行事。

④处士:隐居不士的人。

⑤和合:和睦同心。

⑥盛美:非常美好。

盛:盛大,引申为程度深。

⑦禁止:有禁则止,听从命令的意思。

⑧春夏以水:一本作“春夏以水下”,意为春夏时节借河水上涨使采伐的林木顺流而下运出去。

⑨更:更改。

⑩莫安其处:无人安心于在市中经营本业。

处:位置。

次行:次序。

(11)几何顷:有多久。

(12)顷:时间短,此泛指时间。

(13)复:恢复。

(14)庳车:矮车,车的底座低。

(15)闾里:乡里,古代居民组织。

先秦时以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16):门限,即门槛。

(17)不教:此指不用行政法令管束。

从其化:顺从他的教化。

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

《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也。

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

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

稍迁荆州刺史。

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

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

”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

璆到州,举奏忠赃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

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

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玺击黄巾贼于宛,破之。

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

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

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

璆乃叹曰:“龚胜、鲍宣[注],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术不敢逼。

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

司徒赵温谓璆曰:“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

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八》)[注]龚胜、鲍宣:皆西汉末官员,有名望。

王莽执政,鲍宣不肯依附,被王莽指使人诬陷,自杀。

龚胜辞官归乡,王莽代汉后强征其入朝为官,龚胜拒不受命,绝食十四日而死。

此处徐璆自比于龚、鲍,而将袁术比作王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敢闻.命闻:听B.悉征.案罪征:追究C.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假:借D.不队.七尺之节队:通“坠”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相威临以.其无礼于晋B.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藏污者.客有吹洞箫者.C.及还许,上之.迩之.事父D.昔苏武困于.匈奴青,取之于.蓝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大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B.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C.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D.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赃/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缪年少时就博学多才,被公府征召,举荐高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汉书-循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汉书-循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练习:汉书·循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杰役使徙云陵。

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使领郡钱谷计。

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

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上擢霸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

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成知上意。

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然后为条教,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

吏民见者,语次寻绎,问它阴伏,以相参考。

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成称神明。

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

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

前后八年,郡中愈治。

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

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日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B.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C.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D.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汉以后沿用其制。

《隋书循吏》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隋书循吏》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隋书循吏》阅读附答案及翻译《隋书循吏》阅读附答案及翻译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

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

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

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

寻授都督,袭爵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

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

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

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

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

在州数年,甚有声誉。

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

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

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

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

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

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

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隋书·列传·卷三十八○循吏

隋书·列传·卷三十八○循吏

隋书·列传·卷三十八○循吏○循吏古之善牧人者,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随其所便而处之,因其所欲而与之,从其所好而劝之。

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

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翁之为蜀郡,皆可以恤其灾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

其晖映千祀,声芳不绝,夫何为哉?用此道也。

然则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皆在所由化之而已。

故有无能之吏,无不可化之人。

高祖膺运抚图,除凶静乱,日旰忘食,思迈前王。

然不敦诗书,不尚道德,专任法令,严察临下。

吏存苟免,罕闻宽惠,乘时射利者,多以一切求名。

既炀帝嗣兴,志存远略,车辙马迹,将遍天下,纲纪驰紊,四维不张。

其或善于侵渔,强于剥割,绝亿兆之命,遂一人之求者,谓之奉公,即时升擢。

其或顾名节,存纲纪,抑夺攘之心,以从百姓之欲者,则谓之附下,旋及诛夷。

夫吏之侵渔,得其所欲,虽重其禁,犹或为之。

吏之清平,失其所欲,虽崇其赏,犹或不为。

况于上赏其奸,下得其欲,求得廉洁,不亦难乎!彦光等立严察之朝,属昏狂之主,执心平允,终行仁恕,余风遗爱,没而不忘,宽惠之音,足以传于来叶。

故列其行事,以系《循吏》之篇尔。

○梁彦光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

父显,周邢州刺史。

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兒有风骨,当兴吾宗。

”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

时求紫石英不得。

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

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周受禅,迁舍人上士。

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

母忧去职,毁瘁过礼。

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频蒙慰谕。

后转小内史下大夫。

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

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邑千户。

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增邑五百户,以阳城公转封一子。

循吏列传文言文翻译

循吏列传文言文翻译

循吏列传者,记古之良吏也。

良吏者,能以德化民,以法治国,政简刑清,民安其业,国家富强,声名远播者也。

余尝考之,自三代以来,循吏之迹,屡见不鲜。

然其行事,或简或繁,或严或宽,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今试述其事,以俟后之君子。

【翻译】《循吏列传》是记载古代优秀官吏的篇章。

优秀官吏,是指那些能够用德行感化民众,用法律治理国家,政治简约,刑法清明,民众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声名远扬的人。

我曾经考察过,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优秀官吏的事迹,屡见不鲜。

然而他们的行事,有的简单,有的繁琐,有的严厉,有的宽松,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现在我将尝试叙述他们的故事,以供后来的君子们参考。

【原文】孔子曰:“政者,正也。

”是以良吏必正身以正人。

子路问政,孔子对曰:“先之劳之。

”是以良吏必身先士卒,劳苦与民同。

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

”是以良吏必以仁爱为本,以诚信为基,以礼义为绳。

【翻译】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因此,优秀官吏必须端正自己的品行来端正他人。

子路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自己先去做,然后让别人去做。

”因此,优秀官吏必须身先士卒,与民众同甘共苦。

孟子说:“得到民心的人就能得到天下。

”因此,优秀官吏必须以仁爱为本,以诚信为基,以礼义为准则。

【原文】汉之循吏,如文景之世,张释之、张汤等,皆以法治国,刑罚清正,百姓安之。

唐之循吏,如太宗之世,魏征、房玄龄等,皆以德化民,政简刑清,国家富强。

宋之循吏,如仁宗之世,范仲淹、欧阳修等,皆以儒学修身,以经世济民,名垂青史。

【翻译】汉朝的优秀官吏,如文景之世的有张释之、张汤等人,他们都以法治国,刑罚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唐朝的优秀官吏,如唐太宗时期的有魏征、房玄龄等人,他们都以德行感化民众,政治简约,刑法清明,国家富强。

宋朝的优秀官吏,如宋仁宗时期的有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他们都以儒家学说修身,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名声流传千古。

循吏之行,非一日之功,必积德累善,而后能成其名。

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胸臆约①结,固亡奇也。

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②,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③。

何则?有亡之势异也。

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邑感敞言,贡存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

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脩④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节选自《汉书》) 注:①约:屈。

②周稷之业:司农掌管百谷,故称周稷之业。

③粱肉:精美的食物。

④脩:干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平不苛苛:苛刻。

B、存问耆老孤寡存:看望,问候C、亦安所施施:给予恩惠。

D、贡存贤士大夫贡:推荐,选举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3分)①存问耆老孤寡②未尝笞辱人③朝廷敬焉④居处俭节⑤禄赐以共九族乡党⑥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邑,是庐江郡舒州人。

年轻的时候做过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廉洁公平不苛刻,关心年老孤寡的人,他管辖区域中的吏民都很爱戴尊敬他。

循吏传文言文答案

循吏传文言文答案

循吏传文言文答案1. 阅读北史.循吏传文言文公孙景茂翻译1、【译文】公孙景茂是河间阜城人。

他的容貌魁梧,少年时好学,博览经史书籍。

在魏国时,考察孝廉,射策科甲,后来升为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做了不少好事。

当时人对他的博学称赞他为"书库"。

他做过高唐令,大理正等官,都非常胜任。

齐国灭后,周武帝听说了他的大名,就召见他与他谈话,非常器重他。

任命他为济北太守,后来他因担心母亲没人照管而辞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年,武帝下召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又升任息州刺史。

他在任职期间,法令制度清明,社会风气良好。

在平陈之役时,行军路上见兵士生病,他就减少自己的俸禄为兵士们买汤买药治病,于是百姓都来接济支持他,因此活下来的人有上千之众。

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赏他,下令将他的事迹昭示给天下百姓。

他做道州刺史时,把自己的俸禄都拿来买牛犊鸡猪,分给孤寡老弱不能养活自己的人。

他喜欢单独骑马巡视百姓生活状况,亲至每户人家,看到有德才的,就会在大众面前当面褒奖;如有过错行恶的,马上训斥教导,但并不大肆宣扬。

从此后民众都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男的相互帮助耕耘田地,妇女们就一起纺织。

大村或数百户人家就好象一家人一样。

后来朝廷任命官员时,皇帝优先招用他。

他担任仁寿中时,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看到景茂精神风采依旧,回去后上奏给朝廷,于是他又被升官任命为临淄刺史,赐给他车马轿子,便于他上任去。

他前后数任职位时,都是政绩斐然,评论的人都称他为良牧(好官)。

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年,他在任职当中去世,享年八十七岁,谥号日康。

下葬那天,各地奔丧的人有上千人。

有人参加不了葬礼,都向着他的坟墓的方向痛哭,路祭而去。

2、【原文】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

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

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

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

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

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

与语,器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原文及翻译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

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及居相郡,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诐,(bì)不正,邪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

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泛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

到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彦光担任岐州刺史。

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

几年之后,彦光调任相州刺史。

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儿的民风很质朴,彦光用为政安定的方式来治理,使得一郡的风俗人心都受到了教育感化。

等到了相州,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

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淳,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对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治理州郡、教化民众。

皇上听到了这个歌谣就责备了彦光,最终因此获罪而被免官。

一年多以后,被任命为赵州刺史,彦光对皇帝说:“请求再任命我为相州刺史。

我将改变方法,期望能有办法来改变那儿的民风,来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

”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再次任命他为相州刺史。

相州的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前来的,没有不嘲笑他的。

彦光一到任,就揭发隐匿的奸邪之徒及其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

当初,北齐灭亡之后,世族士绅和读书人大多迁居关内,只有工匠、商贩和乐户人家迁移聚居在州城的外城一带,因此民风险恶邪僻,无端地编造歌谣诽谤、控告官员,频繁地挑起许多事端。

彦光想要革除这些弊端,就用俸禄延请中原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里建立学校,不是圣贤的学说不准教授。

从此民众都能够克制自励,民风大有改变。

有一个滏阳人焦通,性好酗酒,在对待父母的礼法上有过错,被堂弟告发。

彦光并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

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

彦光就教训他,等他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

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

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

官吏民众都被他感化而爱戴他,相互之间都没有了争执。

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句话再简
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 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