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教案_2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梁甫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诗歌简介《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2、作者简介曹植(192~232),三国魏文学家。

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

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

自称“生乎乱,长乎军”。

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

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

有集三十卷,已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3、诗歌朗读泰山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白话译文四面八方气候不同,风霜雪雨千里有异。

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

老婆孩子像野兽一样没有衣服穿,每天就在这艰险的山林里生活。

家家户户没有烟火,狐狸野兔在屋内乱窜。

5、创作背景《梁甫行》是借乐府旧题描写海边逃民的困苦生活而作。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考证,有多种说法。

有人根据曹植《求自试表》中“臣昔从先武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的叙述,认为这首诗当作于曹植随曹操北征乌桓时,写途中所见。

可为不实,因当时曹植虽在戎马之中,未经流离之苦,还不可能对灾难中的人民有如此诗中那样深厚强烈的同情。

有人根据曹植《迁都赋·序》中“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的叙述认为作于魏明帝时,是自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追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僻字词理解和诗句翻译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内容,采用更多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3.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感悟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正确诵读:掌握《梁甫行》的节奏、韵律,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技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甫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梁甫行》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梁甫行》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包括:《梁甫行》全文诵读、生僻字词解析、诗句翻译、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以及诗歌艺术特色鉴赏。《梁甫行》描绘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其深厚的同情心和崇高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这首诗,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或一句词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古诗词阅读理解与赏析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使其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古诗词;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与学习过程中,深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在诗词意境与情感表达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理解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举例、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在教学难点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讲解,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赠从弟(其二)》《梁甫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和诗下助读材料读懂诗意2.调动联想和想象,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再现诗境。

3.品读两首诗的“风雨”,品出两位文人的“风骨”。

教学重点:调动联想和想象,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再现诗境。

教学难点:品析两首诗的“风雨”,品出“风骨”。

一、诵读欣赏。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助读材料自由朗读两首诗。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助读材料1:刘桢与曹植同为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

世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也是从气格方面着眼的。

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

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尤为人所称道。

助读材料2:《梁甫行》属曹植前期的作品。

这个时期,他曾随其父“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对社会比较了解,亲眼目睹了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因而他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其见到边海贫民时的深沉的同情之情渲泄无遗地表达了出来。

2.调动联想和想象,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请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境。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参考诗意:高山上的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的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即便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都是端端正正。

(1)你从字,读出了这是怎样的“松”?想到了什么?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八年级语文上册《梁甫行》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梁甫行》教案、教学设计
-家长签名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2.背诵《梁甫行》全文,并进行课堂检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拍摄视频或音频,记录背诵过程,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优秀者,指导需要提高者。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创作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现代诗,下节课进行分享。
-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展现自己的创作才能。
-教师将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阅读一首与《梁甫行》主题相近的古典诗歌,了解其背景、内容、表现手法等,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提交一份阅读笔记,内容包括诗歌简介、个人感悟及鉴赏分析。
-教师将根据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梁甫行》部分段落,并尝试创作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现代诗,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作业布置
1.课后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尤其是生僻字词和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确保对《梁甫行》的理解达到熟练程度。
-撰写一篇关于《梁甫行》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对诗歌内容、意境及表现手法的理解。
5.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旷达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梁甫行》的学习中收获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梁甫行》的基本内容、生僻字词及诗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梁甫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书”就是指的什么呢?屏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生:古诗。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

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屏显:你认识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揭题,作者介绍。

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ɑ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二、诵读——辨其音。

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吟读——明其义1.关键词语理解,屏显: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剧:艰苦。

妻子:妻子儿女。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2.尝试题解译文。

屏显: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梁甫行》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梁甫行》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梁甫行》教案一. 教材分析《赠从弟》和《梁甫行》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这两首诗分别代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和曹丕的诗歌风格。

《赠从弟》以赠送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堂弟的深情厚意,同时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

而《梁甫行》则是曹丕在与友人的交往中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这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度的艺术价值,是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优秀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词,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深入分析诗文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此外,学生对唐代和三国时期的文学背景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从弟》和《梁甫行》;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4.了解唐代和三国时期的文学背景,拓宽文化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歌手法的分析,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2.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诗人情感的体会,文学背景知识的补充。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手法,补充文学背景知识;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赠从弟》和《梁甫行》,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手法,准备相关文学背景知识;2.学生准备:预习《赠从弟》和《梁甫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赠从弟》和《梁甫行》的诗歌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赠从弟》和《梁甫行》,学生跟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梁甫行》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梁甫行》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梁甫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象征手法和情景交融等手法,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象征和情景交融等手法,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曹植的资料。

教学过程《梁甫行》一、新课导入曹植七步成诗,才华横溢,除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外,他还有哪些作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梁甫行》。

二、自我研学1.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后人因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

2.作品简介曹植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之作多抒写人生抱负及宴游之乐,也有少部分反映了社会动乱。

后期诸作集中反映其受压迫的苦闷和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心情。

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

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

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3.播放情境课文。

4.朗读指导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5.重点词语注释【异气】气候不同。

【剧】艰难。

【行止】行动止息,这里泛指生活。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6.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他们寄身在荒野之中。

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狐兔在我屋里游走。

三、诗句赏析1.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提醒统治者要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梁甫行》课件公开课(1)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梁甫行》课件公开课(1)

《梁甫行》 写于魏明帝曹叡时期 。 当时徭役繁兴,赋敛苛细。
曹植曾在《谏伐辽东表》中劝曹叡 “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但也无济于 事。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 窜入山林;而曹植又以他的诗歌直接为民 生疾苦而呼吁。
《梁甫行》 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梁浦行 (曹植)
气候不同
不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艰苦
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儿女 行动的踪迹 山林险阻之地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房子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自在的行走
主题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 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梁甫行 曹植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
长春市希望学校 吕诗敏
导入新课
梁甫是泰山下面的小山,古代 迷信,相传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 梁甫。《泰山梁甫行》原是挽歌,曹 植这篇用旧题写边远地区贫民的困 苦生活。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的弟弟王。曹植生于乱世,幼 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 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夜 业,流金石之功”自我勉励。所以曹植早期的作品风格以抒发 雄心壮志为主。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 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定他为太 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在建安二十五 年,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曹叡即位后,曹植曾 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 忧愤困顿中死去。所以曹植后期作品的风格多是激愤沉郁的。 在政治上曹植是个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如《洛神赋》、《白马篇》等。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教案
4.诗词赏析:从字、词、句等方面入手,体会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5.创新表达:激发学生想象,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课后拓展:推荐相关古诗词,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和积累,提高古诗词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梁甫行》教学着重培养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素养:通过朗读、背诵、解析诗词,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和借鉴。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甫行》的背景、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领悟了诗词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和毅力。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财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进步。如果对诗词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梁甫行》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诗词背景:简介诗人曹植及其创作背景,了解《梁甫行》的来历和寓意。
2.诗词朗读: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梁甫行》,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表现诗句的情感。
(2)古诗词的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背景、寓意及表达方式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读。
举例:解释诗之心。
(3)古诗词的赏析:学生较难把握诗词的艺术特色,需要教师引导分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举例:分析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对比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教诲意义。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梁甫行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梁甫行

梁甫行曹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流程:裸读——吟读——品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书”就是指的什么呢?屏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生:古诗。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

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屏显:你认识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揭题,作者介绍。

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a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二、裸读——辨其音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吟读——明其义1.关键词语理解,屏显:【1】异气:气候不同。

【2】殊:不同。

【3】剧:艰苦。

【4】妻子:妻子儿女。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7】宇:房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7《梁甫行》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曹植的诗歌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主要歌唱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 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建功立业充满渴望和憧憬。

后期诗歌, 主要抒发诗人被遗弃, 受压抑,不得志于时的愤慨和哀怨, 表现了不甘被埋没, 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梁甫行》的创作时期其实至今仍没有定数,教材上说:“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故而我也依教材之意,且把它算作后期作品。

全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反映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因为自身的境遇,看见滨海人民悲苦的生活,推己及人,于是更是感同身受,有感而发,情真而意切。

本诗与曹操《篙里行》及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表现的主题异曲同工,通过联读,可以感受到战争无情与残暴,引发人们对和平的积极追求与拥护。

学情分析:身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们,只有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了解战争,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战争。

近日的叙利亚颇不宁静,个别学生兴许会关注这一大事,这也是离学生们最近的战争了。

通过对此次叙利亚战局的了解,并且深入学习这首《梁甫行》,想必他们对战争的残酷会有所认识,并能够产生珍惜当前和平的美好念头。

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对诗歌进行品析。

3.在联读赏析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对诗歌进行品析,在联读赏析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教学难点:能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印发《课前资料卡》,让学生对三国乱世及曹植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活动:一、现实导入,初感战争屏显图片《溺亡的3岁小难民》师:这是一张令全世界沉默的照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梁甫行(曹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钟)师:同学们好!你们知道“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故事吗?(生谈)“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屏显:才高八斗、曹植)你了解他吗?(屏显:后人对曹植评价)二、(分钟)1、简介作者2、解题3、出示目标:(1分钟)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目标导航: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三、初读-----领略诗风,把握基调(分钟)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往梁甫探寻吧,但在探求的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

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出示《梁甫行》诗歌(节奏停顿)6、齐读诗歌一遍师: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再读——通晓诗意,读出韵味(5分钟)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梁甫,曹植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再读—通晓诗意,读出韵味。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曹植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 曹植

《梁甫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梁甫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边海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验。

(二)诗歌中生字生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和理解。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特别的古诗《梁甫行》,它的作者可是大名鼎鼎的曹植。

你们对曹植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通过这首诗,一起走进曹植的世界,感受他笔下的边海人民生活。

2. 作者简介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以五言诗见长,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背景介绍《梁甫行》是曹植在魏晋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边海人民因逃避战乱和赋税而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

诗中描绘了他们与自然斗争、与野兽为邻的艰苦境遇。

4. 课文朗读让我们先来朗读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节奏。

注意,朗读时要把握好语气和停顿,尽量体会诗中的情感变化。

5. 初步感知(二)新课呈现1. 诗歌朗读与感受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朗读《梁甫行》,感受曹植笔下的韵律美。

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音调,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后,我们来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2. 逐句解析与讨论我们将逐句解析诗歌。

比如,“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这两句,我们如何理解“八方”和“千里”?它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请大家积极发言,分享你的见解。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曹植文采富艳,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健(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背景链接】本诗选自《曹植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曹植因才华横溢,早年受曹操宠爱,其兄曹丕称帝后,对他严加防范。

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慷慨激愤的诗。

【诗词诵读】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翻译】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词语解释【异气】气候不同。

【剧】艰难。

【行止】行动止息,这里泛指生活。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译文各地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也不相同。

海边的人民生活艰难啊,他们寄身在荒野之中。

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啊,狐狸、兔子在我屋里自在地行走。

【赏析诗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赏析:第一、二句以对偶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暗含对最高统治者的忠告:要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剧:艰难①白描、直抒胸臆②描写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荒凉、恶劣,如实记录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

③抒发了诗人深切同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梁甫行》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梁甫行》教案
-情感的深刻体悟: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对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
举例解释:
-在意境理解上,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学生需要理解“天若有情”是对自然无情的一种拟人化表达,“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感悟。
-修辞手法方面,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羁绊”一词的双关意义,它既指代了诗人的旅途劳累,也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阻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梁甫行》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离别情感的诗歌。它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修辞手法,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和哀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案例。例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望向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实践活动中的诗词创作是一个亮点,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意。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显得有些束手束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创作格式和技巧还不够熟悉。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古诗词创作的基础训练,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对诗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可能还不够开放,限制了学生们的思考空间。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尝试提出更具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梁甫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梁甫行》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梁甫行》原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词背景了解、诗人情感体悟、诵读技巧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阅读原文,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梁甫、东皋、皋、渔歌、浦、悠扬、羁绊、涕、沾襟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包含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古诗词,尝试朗读、背诵,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八这个语气词再去掉,但那份强烈的情感还保留着,分男女同学分组诵读,读的时候可以摇头晃耳。
真是妙不可言。1分钟
15、诗歌读到这里,谁能来概括一下,曹植在梁甫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明确:民不聊生,破败荒凉(板书)的场景。
16、假如你就是那曹植,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谁来描绘一下。3分钟
7、诗的味道已经有点出来了,但老师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同学们根据练课堂练习纸上所给的注释,把诗歌的大致意思写在横线上,可以讨论,但速度要快!
8、交流明确学生理解的主要内容。幻灯片出示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也不同。
海边的人民艰辛,栖身于草屋之间。
妻子和儿女过着动物一样的生活,居住在山林险阻之地
明确:怜悯激愤(悲凉)板书
你能从诗歌当中读出来么?结合诗歌说一说.
明确:剧哉,何,品析,剧,艰辛。哉:啊,强烈抒发怜悯之情,何多么,带有一点悲愤感,读的时候要重音处理。这真是诗人心得呐喊啊2分钟
17、曹植为什么会这么怜悯百姓激愤悲凉呢?有谁知道曹植的一些事的?
18、出示七步诗,适当讲解,学生齐读。
19、还有别的么?(出示曹植生平,文学成就幻灯片)
顿挫
学生读课题,清楚响亮
在泰山脚下的梁甫这座小山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个别读,齐读。要求清楚响亮,读准字音。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个别读,齐读
学生思考交流,划分节奏,二三,个别读,齐读。
学生讨论完成,
学生个别回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快速翻译回答
学生默记
学生先读没有语气词的,再读有语气词的,对比着读,体会出语气的强烈,情感的
教学目标:1、学会有诗意的诵读这首古诗
2、体会作者悲天悯人、同情百姓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佛说: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
我说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我想今天我们能相遇在一起,我是经过了一百万次的回眸,直到把脖子都扭断了才换来的。所以我特别珍惜这一次相遇的缘分。而我们相遇在二中,能一起学习曹植(板书)的《梁甫行》,让这缘分就变得更加的妙不可言(幻灯片)1分钟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屋边自由穿行。3分钟
9、都同意同学们说的,但老师在却是这么理解,同学们比较一下,老师表述的和你们表述的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更好。
10:红色的似乎更具体,更具有画面感,更具有文学性,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把第二句和第三句也试着描述出画面感来,谁来?
出示幻灯片,
诗歌的翻译我们不止是逐字翻译,我么还可以意译,把翻译也变得更有意思些。
学生回答,兮、哉、也、矣
个别朗读,讨论为什么加这么个语气词。
学生齐读
男女同学分组诵读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有感情朗读剧哉,何等词语。
四个学生读一二句,全班读三四句。
学生思考回答,七步诗,曹植的故事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齐读
学生吟诵
21、你觉得曹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2、出示幻灯片(才高八斗曹子建,奈何生于帝王家。际遇坎坷梁甫运坎坷,屡遭迫害,在泰山脚下梁甫这个地方(画山)却怜悯百姓,实乃可歌可泣。我们再来一起用沉缓的语调,顿挫的声音,有感情地吟诵一下这首诗,老师配上音乐。
24、结束语:
可能,
我们无法企及曹子建的才高八斗
可能,
我们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但是,品读经典
我们却能汲取到曹子建1分钟
可怜天下济苍生的情怀!
25、有缘和同学们能相遇在二中,一起品读古诗经典,真是妙不可言,这也不枉费我前世扭断了脖子才能来和同学们相遇,下课!
板书设计
梁甫行
曹植
民不聊生
沉缓破败荒凉
节奏怜悯激愤(悲凉)
《梁甫行》八方各异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我认为八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古诗《梁甫行》有两个教学点,一是学习古诗的吟诵方法,二是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第一个教学点的落点语调、顿挫、感情。第二个教学点的落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贯穿整节课的是以诵读为主要手段,品析为辅助,最终能让学生在配乐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古诗词!以妙不可言为课堂串联,贯穿每一个环节,首尾呼应。
2、我们先来齐读一下课题,同学们觉得,作者应该是在什么地方写的这首诗。为什么到泰山脚下的梁甫去呢?(出示背景)
3、同学们读过这首诗没有?读了几遍,会背的有没有。
谁来读(背)一下?2分钟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歌是心之呐喊。(幻灯片)我们不仅要读准诗歌的字音,读的清楚响亮诗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诗歌读出诗的味道。那怎么来读出诗的味道呢?
5、首先要读出诗歌的语调,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
明确:沉缓(板书)2分钟
6、同学们知道古人读诗歌要摇头晃耳的为什么吗?
明确:节奏、顿挫(板书)五言为了意思连贯可以是二三节奏。
根据注音,区分平仄。
提示:一二为阳平,三四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幻灯片)
和同学们一起读诗果真是妙不可言啊!5分钟
9分钟
11根据这两遍内意思的转述,同学们抓紧根据意思把这几句诗记下来。1分钟
12老师其实在理解大意的时候,还有这么几个字(幻灯片出示语气词),同学们来读一读,加上这个语气词有什么不同。
3分钟
13我相信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就是具有这么强烈的情感的,同学们知道古代能表达这种强烈情感的语气词有哪些,(幻灯片出示兮、哉、也、矣)下面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语气词填到诗歌当中去,填在我们的课堂用纸括号的地方,小组可以讨论交流。(幻灯片出示填的语气词)6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