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女资料
盘点民国十大才女才貌双全钟灵毓秀
盘点民国十大才女——才貌双全,钟灵毓秀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史良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大律师、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个女部长。
是民国十大才女中领导职务最高的女性。
史良出身于常州世代书香之家,自幼秉承了父亲倔强的品格和母亲干练的气质,从小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口才杰出。
1919年史良参加“五四”运动,担任常州女师同学会的会长,还被推为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南师和女师三校学生联合会的副会长兼评议部主任,参加了学界联合会。
为了查禁日货、鼓动商界和工人罢市罢工,她经常在外进行宣传演讲,许多函电文告均出自史良的手笔。
史良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925年“五卅”运动中,史良积极组织了示威游行,以至被捕,释放后主编了一个名为《雪耻》的刊物,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选举宋庆龄、沈钧儒、史良等40余人为执行委员。
为了推动国民党抗日,她曾同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作为救国会的代表,到南京请愿,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国民政府悍然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史良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君子,她在狱中拒绝敌人的诱降阴谋,坚持爱国无罪的正义立场。
法庭上,史良穿着香云纱的连衣裙,水红色压白花,质地温存纤柔,微微透,微微薄,艳惊四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李公朴与史良是常州人外,“七君子”的辩护律师也是一位常州人,他就是张太雷的堂兄张志让。
张志让早年留学欧洲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民国著名的大律师,历任北大、复旦等名校教授,新中国诞生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史良和张志让这两位常州籍大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才思雄辩,他们严密的词句和幽默风趣的思辨使得法官们哑口无言。
直到七七抗战开始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史良等才被宋庆龄、何香凝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史良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会法律顾问,以律师的身份继续为争取民主、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进行着积极的民主革命活动。
民国四大美女
民国四大美女包括指的是中华 民国在中国大陆时期(1912-1949年 )所涌现的各行业美女,包含“校 园皇后”陆小曼,有民国才气与美 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 称的周璇,和“电影皇后”阮玲玉。
林徽因(1904-1955),别名徽音,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 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 国一代才女。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 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陆小曼(1903-1965),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生于上海市孔 家弄。学生时代的陆小曼,不仅才能出众,美丽也含苞欲放,初露魅 力。她有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里, 大家都称她为“皇后”。1922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 与徐志摩结婚。 周璇(1920-1957),江苏常州人,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民国 时期著名歌唱家。她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 号称“金嗓子”。就是不爱听国语流行曲的人,也会对她那燕语莺声 一般的歌喉留下难忘的印象。 阮玲玉(1910-1935),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人,出 生于上海。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 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 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
7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转,人世沧桑, 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了。这些比烟 花寂寞的女子,她们的笑,她们的美,她 们的戏,穿越遥远的时空而来,依然震撼 着我们,牵动着我们的心。伊人已逝,对 于绝代的美丽与哀愁,我们能做的唯有怀 念。
2016/4/5后。她被称为是中国的嘉宝,感光最快的胶片, 是中国电影百年中最美丽的女人。当年影评人一致评价阮玲玉“要哭,雨泪即至,要 笑,百媚俱生。”她扮演过被封建势力压迫的弱女、被阔佬损害的风尘女子、打破传 统婚姻观念的妇女,还有初步觉悟的进步女青年,这些女性形象塑造得很真实,使得 人们提到女性电影的时候都会想到她。阮玲玉的美,不是一般的美。她没有沉鱼落雁 之貌,但她身上那种发自内里的略带悲剧的幽怨,就如同天空中的弦月儿一般有着牵 动人心的味道。她既柔弱,又坚强;既依赖,又独立。那个永远身着旗袍的婀娜身影, 成就了上海的又一段传奇。 她一生追寻真爱,却从未得到过。作为一名女性,她内心深处渴望爱情,渴望依靠, 可是她遇到的三个男人,都给了她致命的打击。第一个是无赖的初恋情人张达民;第 二个是自私的衣食情人唐季姗;第三个是怯懦的知己情人蔡楚生。张达民是那么厚颜 无耻,将她视若摇钱树一般需索无度;唐季珊是一个情场老手,为了虚荣,而为她献 上一片殷勤。张织云曾经写信告诫过阮玲玉,说她会步上她的后尘,可她沉浸在谎言 里,以为自己是特殊的,最后终于被唐季姗伤透了心;蔡楚生最可怕,他这样的人, 有才气,往往在求爱的时候信誓旦旦,但就是不能承担责任。试想当日如果蔡楚生能 与阮玲玉私奔,阮玲玉如何能死?后人看来也是一段传奇佳话。张达民的厚颜无耻, 唐季姗的负心薄幸,蔡楚生的软弱逃避,让她黯然神伤。面对黄色小报的捕风捉影, 面对负面新闻的恶意中伤,她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于是选择了逃离。她在1935年3 月7日的深夜服安眠药自杀,被送往日本医院,但是当时没有值班医生在。唐季姗为了 顾全自己的脸面,没有把她送到其他医院抢救,于是错过了最好的抢救时间,一个风 华绝代的女子,最后长眠在了上海青浦县福寿陵园。
四大才女是哪四个
四大才女是哪四个民国四大才女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那你知道都有哪四个吗?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大才女吕碧城吕碧城(1883年-1943年) ,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
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
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
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当有人告诉他这其实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1895年,父亲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族人因为觊觎吕家家产,唆使匪徒将乃母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但此事让小小年纪的吕碧城显示出了非凡的胆识,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
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
吕碧城虽身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对其今后婚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婚约解除后,吕碧城的母亲带着四个尚未成人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四大才女萧红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民国四大才女是谁
民国四大才女是谁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1.吕碧城吕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
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2.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3.石评梅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
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
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
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4.张爱玲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
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民国四大女记者研究
内容摘要
然而,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首先,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许多女在求职过程中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这使得她们的就业机会和 职业晋升受到限制。其次,社会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新闻 行业中,女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成绩,这使得她们在事业发 展中更加艰辛。
一、萧红: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 文学才女
一、萧红: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文学才女
萧红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和女,代表作品包括《生死场》、《呼兰河传》 等。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却选择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曾在多 所大学就读,最终投身文学创作。萧红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探 索,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在爱情经历上,她曾与多个男性有过 情感纠葛,但最终选择了与萧军共同度过了一段动人的时光。
三、女西医在社会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
其次,女西医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例如,面对 瘟疫和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女西医需要挺身而出,承担起防治和救助患者 的重任。然而,由于她们在卫生防疫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相对有限,往往面临着巨 大的压力和困难。
四、女西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四、女西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内容摘要
通过对历史资料和现有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女的职业身份认同和个人 身份认同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她们通过从事新闻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和社会 地位的提高,进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交网络和职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她们 往往强调自己在新闻业中的性别优势,如更具同理心、更善于发现细节等,从而 在职场中树立独特的专业形象。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民国时期,女的出现为新闻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性别 与职业身份认同的独特视角。本次演示将通过对这一群体的深入研究,探讨性别 与职业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
民国四大才女_
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55(责任编辑 张毓春)课 间 2014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吕碧城 (1883年—1943年),安徽省旌德县人。
吕碧城家学渊源,12岁时,她诗词书画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著名诗人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1904年至1908年期间,吕碧城担任 《大公报》 主笔,发表了大量尊重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的诗词杂文。
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
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珠玑,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主要作品收入了 《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 等。
萧红 (1911年—1942年),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萧红在哈尔滨读中学期间,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1930年,萧红开始向报社投稿,从此走上写作之路,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合著有短篇小说集 《跋涉》 。
1934年,萧红完成了中篇小说 《生死场》,由此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旷野的呼唤》《桥》《牛车上》,散文集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代表作为 《生死场》 和 《呼兰河传》。
石评梅 (1902年—1928年),原名石汝璧,笔名评梅女士,山西省平定县人。
石评梅自幼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她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
1923年,石评梅在 《晨报 (副刊)》 上连载长篇游记 《模糊的余影》,1924年,她与挚友陆晶清编辑 《京报 .妇女周刊》,1926年,她继续与陆晶清合编 《世界日报 .蔷藏周刊》。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除了张爱玲还有哪三位)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除了张爱玲还有哪三位)中国古代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要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就行。
可到了民国时期,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她们的才华,不亚于才子,因此被称为“才女”。
民国有四大才女,分别是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吕碧城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年纪最大的人。
她生于1883年,安徽旌德县人,父亲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吕凤歧。
吕碧城的少女时代,充满坎坷。
她12岁时父亲去世,此后经历了家产被夺、夫家退婚等不幸的事件。
家道中落后,母亲带着4个女儿远赴塘沽投靠舅父严凤笙,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后来,吕碧城和母亲又被匪徒劫持,差点受辱。
1903年,吕碧成毅然出走,独自到天津闯荡。
吕碧成在天津无亲无故,怎么生存呢?她得知舅父严凤笙一位方姓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便壮胆给方夫人写了一封求助信。
这封信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
英敛之亲自上门,聘请吕碧成为《大公报》编辑——由此,吕碧成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性编辑和女性撰稿者。
1904年5月,鉴湖女侠秋瑾慕名来到天津,专程拜访吕碧成。
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倾慕,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由此,文坛将吕碧成和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1907年,秋瑾在绍兴遇难。
吕碧成冒着危险,为秋瑾收尸,并写《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予以怀念。
不久,吕碧成还以英文写《革命女侠秋瑾传》,在美国报刊上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萧红的名字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推荐。
1935年,正是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那一年,萧红年仅24岁。
萧红生于1911年,黑龙江省呼兰县人。
她从小就喜爱文学和绘画,在女子中学读书时,就在校刊上发表了抒情诗。
1930年,萧红来到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中。
那时候,萧红已经有了婚约,可男方不愿意承担萧红在北平读书的费用,解除了婚约。
萧红生活陷入了困境。
后来,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的介绍下,萧红认识了青年作家萧军。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民国四大才女即民国时期涌现出的四个非常有名、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她们分别是有过人胆识的吕碧城、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生命短促的石评梅以及拥有“奇才异女”盛名的张爱玲。
四大才女民国四大才女为: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和张爱玲。
吕碧城锋芒初露——显过人胆识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
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
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
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当有人告诉他这其实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1895年,父亲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族人因为觊觎吕家家产,唆使匪徒将乃母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但此事让小小年纪的吕碧城显示出了非凡的胆识,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
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
吕碧城虽身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对其今后婚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婚约解除后,吕碧城的母亲带着四个尚未成人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主笔《大公报》提倡女权1903年春,20岁的吕碧城有意到天津市内探访女学,外甥女要入新学,脑筋陈旧的舅父严辞骂阻,吕碧城一时激愤,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踏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
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
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中,熟识了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到达天津后,暂住其家中。
民国四大才女之首是谁
民国四大才女之首是谁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那么民国四大才女之首是谁?下面给大家说说民国四大才女之首是谁,供大家阅读!吕碧城(1883-1943),原名吕贤锡,号碧城,原籍安徽旌德,生于山西太原,父亲吕凤歧为光绪进士、山西学政,吕碧城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
到吕碧城12岁时,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
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她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小姑娘的作品时,他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
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也有人说她就是“民国第一才女”,还是女词人中“三百年来第一”、“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她又是“吕氏四姐妹”(吕惠如、吕美荪、吕碧城、吕坤秀)之一和之首,且有人称她是“风华绝代民国剩女”,独身终老;她还与秋瑾齐名,号称“民国南北二女侠”。
她是作家、报人、旅行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既美丽又聪慧,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古典文学造诣冠绝天下,乃近代第一女词人、女报人;还工书画、擅琴艺,会说6国语言,包括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
有论者说,以她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他任何女性作家。
曾是天津《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主笔;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出任总教习、监督;担任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参政;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倡导动物保护与戒杀,自己晚年也彻底吃素。
民国四大才女之首吕碧城的轶事典故人际纠纷英敛之与吕碧城相识后,因为欣赏其才华胆识,一度生出倾慕之心。
英敛之的妻子淑仲以女性的直觉感到丈夫的热心有些过了头,暗自伤心悲痛,几欲离家避走。
最后,英敛之“发乎情,止乎礼”,以君子之风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只在事业上给予吕碧城以指引支持,不但对她力加拔擢,还将她引荐给当时的众多社会名流。
民国四大美女都有谁_民国四大美女分别是哪些人
民国四大美女都有谁_民国四大美女分别是哪些人民国四大美女指的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女,包括“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电影皇后”阮玲玉。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民国四大美女民国美女: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
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民国美女:陆小曼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
民国四大才女分析
民国四大才女
张爱玲语录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出自《语录》 3、一个知已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出自《张爱玲语录》 4、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出自《张爱玲语录》 5、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出自《语录》 6、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 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壳——出自小说《连环套》 7、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出自张爱玲小说《花凋》 8、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 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9、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半生缘》 10、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 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十八春》 11、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12、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3、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14、人类总是害怕自己未知的东西。 15、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16、我是一朵不开花的花,尚未学会绽放,就已学会凋零。 17、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 18、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 可逆转的命题。
石评梅(1902 ——1928),原名汝壁,
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父亲石铭,字 鼎丞,清末举人,其家庭为平定城内 一个书香门第。由于石评梅天资聪颖, 再加上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 里学业突出,被誉为才女。在女师读 书期间已经显露了石评梅的反抗思想 和组织才能。一次女师闹风潮,她为 组织者之一。1919年暑假,石评梅从太 原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学校。这在石评梅是一生中的重要转 折。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 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健将、 山西籍最早的共产党人高君宇。这是 石评梅一生中又一重大转折点。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即民国时期涌现出的四个非常有名、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她们分别是有过人胆识的吕碧城、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生命短促的石评梅以及拥有奇才异女盛名的张爱玲。
(一)吕碧城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
几番海燕传书到,道烽烟故国冥冥。
忍消他、绿醑金卮,红萼瑶簪这首愤词是上个世纪初,一位旅居海外的女词人,在知道祖国大地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情景下悲愤而成,名曰《高阳台》的上半阙。
这位民国公认的四大才女之一曾经叱咤词坛,在民国动荡时期演绎了一出神奇起伏的人生戏剧。
这,便是吕碧城。
也许今天,提起吕碧城已经少有人知了。
但是,吕碧城,这个屡遭变故、经历风云百态的女人,却是之首。
她的才情是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可谓后来女子无越之者。
(二)石评梅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
父亲石铭,字鼎丞,清末举人,其家庭为平定城内一个书香门第。
石评梅自幼聪颖好学,很受父母喜爱,从三、四岁开始,父亲就教她认字,每晚坚持不断,有时她没有认熟,虽是深夜,也不许去睡,直到念熟为止。
后来进了小学,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晚上放学以后,她父亲仍然教读《四书》、《诗经》等。
所以评梅童年时代在父亲严正的教育下,就打下了国文根底,为以后从事文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不久,评梅父亲石铭到省城太原山西省立图书馆任职,于是评梅随父来到太原,进入太原师范附属小学就读,附小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由于石评梅天资聪颖,再加上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里学业突出,被誉为才女。
在女师读书期间已经显露了石评梅的反抗思想和组织才能。
一次女师闹风潮,她为组织者之一。
风潮过后,校方要开除她,后因惜其才学,又恢复了学籍。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哪四位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哪四位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有四位优秀女性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那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民国四大才女,希望能帮到你。
民国四大才女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民国四大才女的简介吕碧城的生平简介吕碧城,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
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石评梅终年不满二十七岁,创作生涯仅仅六年,但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关于张爱玲,1961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夏志清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高度评价这位中国现代女作家,认为《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出色的中篇小说”。
吕碧城(1883年-1943年) ,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
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
当有人告诉他这其实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在吕碧城的许多文章中,她都谈到怎样建立一个强国的想法。
她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
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
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吕碧城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是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
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弃的阴影一直困扰不散,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
民国时代的四大美女
民国时代的四大美女民国时代的四大美女民国四大美女包括“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默片影星”阮玲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国时代的四大美女,希望大家喜欢!民国四大美女之陆小曼人物简介(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11] 。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
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
人物生平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
1909年,随母亲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918年,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
同年,陆定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
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
1922年,离开圣心学堂,与王赓结婚。
1924年,出演《春香闹学》,结识徐志摩,并与之恋爱;年底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
1925年,年初与徐志摩进入热恋。
8月拜刘海粟为师学画。
年底与王赓离婚。
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
1926年8月14日,与徐志摩订婚;10月与徐志摩结婚。
1926年10月(农历九月九日),新婚后的陆小曼[12] 依公公之命随徐志摩离开北京南下。
1927年,徐志摩夫妇从北京回到上海不久,就与翁瑞午相识。
1928年,7月与徐志摩合著的《卞昆冈》发行。
同年夏,与徐志摩、叶恭绰共游西湖。
1929年,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筹备工作;5月接待泰戈尔;6月与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览会”。
1931年11月19日,丈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去世。
12月,陆小曼应邵洵美相邀,为徐志摩遗作《云游》作序。
1933年,整理徐志摩写的《眉轩琐语》,在《时代画报》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后来《眉轩琐语》收在陆小曼1947年所编的《志摩日记》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 2
作品语录 要做的事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总找得出借口。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 是一个上等人。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 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 还是伤心。 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 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 以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聪颖早慧,却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在一连串 打击之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样的遭遇足以摧 毁一个脆弱的灵魂,却没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 她主笔《大公报》,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她才华出众,文采斐然,以词作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 人”。 她有胆识有才干,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 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 涉足政界,角逐商海,游历欧美,“手散万金而不措意, 笔扫千人而不自矜”,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的 她,最后却勘破了世事和繁华。 女性的自立、自觉、自醒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而100 年前的她,早已用自身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完好的 答案。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 了。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遗言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 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 那样。我不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 样的小说。 ——萧红(与聂绀弩对话)
革命?革命就是把从祖先就欺负我们的那些臭虫们,全杀了;把现在 东三省的日本兵全赶跑了,剩下田地我们自己种。我们不再纳粮,纳 租,养活那些白吃白喝的臭虫,懂了吗?比方没有革命以前,富人们 有三个五个十个八个老婆,你现在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娶起一个老婆 呢;革命以后,一个钱不花,你就可以有个老婆。 ——萧军《八月的乡村》 王婆说:“哈尔滨一定比乡下好,你再去就在那里不要回来,村 子里日本子越来越恶……” 金枝鼻子做出哼声: “从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子。”最后他转到伤心的路上去: “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 王婆的学识有点不如金枝了! ——萧红《生死场》
《琼楼》
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 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 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 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民国四大才女
萧红
(1911-1942)
30年代文学洛神
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 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 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个人经历
主要作品
个人语录 成就荣誉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著 名汉语现代女作家,祖籍河北丰润。本名张煐, 后因入学需要,母亲黄逸梵(又名黄素琼)以英 文名Eileen译音,易名爱玲。 1995年9月8日夜(中秋节)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 女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内去世,享年七十 四岁。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 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 日,骨灰由林式同、张错、高全之、张绍迁、许 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民国四大才女
中 文 名:张爱玲 外 文 名:Eileen Chang 别 名:张瑛(父母取名)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职 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 《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丈 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 名:梁京 祖 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生死场》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 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 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 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 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 气节。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 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 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 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 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 和新鲜。”
作品简赏
《汨罗怨.过旧都作》
《琼楼》
《汨罗怨.过旧都作》
翠拱屏嶂,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 伤心麦秀,过眼沧桑,消得客车延伫.任斜 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 占取垂阳终古。 闲话南朝往事,谁踵清游,采香残 步?汉宫传蜡,秦镜荧星,一例浓华无据? 但江城、凌乱歌弦,哀入黄陵风雨.还怕说、 花落新亭,鹧鸪啼苦。
幻灯片 2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 女作。 《牛》《霸王别姬》,《沉香屑第一炉香》, 《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封 锁》,《连环套》, 散文
《迟暮》,《秋雨》,《论卡通画之前途》,《牧羊者素 描》,《心愿》,《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 《童言无忌》 学术论著
幻灯片 2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 过。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 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 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 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 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 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 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 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 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 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 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 幻灯片 2 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庐隐曾评价她说,石评梅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 主角。她经历了从幻想到现实痛苦,从虚幻、 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坏的连续悲剧起 落的过程。她的散文就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这 中间巨大的思考时空的真实记录。
个性语录
在人海尘途中,偶然逢见个像你的人,我停步 凝视后,这颗心呵!便如秋风横扫落叶般冷森凄 零!我默思我已经得到爱的之心,如今只是荒草 夕阳下,一座静寂无语的孤冢。 用花岗岩塑造我,用汉白玉雕刻你 我认识了欢乐,也随来了悲哀,接受了你的热情, 同时也随来了冷酷的秋风
在20世纪初的民国,活跃着 两位特立卓异的女性,她们号称 民国时期的“女子双侠”。其中 一位是悲歌慷慨、舍生取义的秋 瑾,另一位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报 人、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 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吕碧城。
中 文 名:吕碧城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 生 地:安徽旌德 出生日期:1883年 逝世日期:1943年 职 业:文学家, 旅行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近代第一女词人,创办女子学 堂,倡导动物保护与戒杀 代表作品:《琼楼》《祝英台近》
•民国四大才女
石评梅 (1902-1928)中国 近现代女作家、 革命活动家, “民国四大才女” 之一。 原名汝壁, 因爱慕梅花之俏 丽坚贞,自取笔 名石评梅。
创作风格
石评梅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 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也表现得脆弱和哀苦, 通篇充满了“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冷 艳的词汇,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泪珠汇成,可谓满 纸辛酸泪。石评梅的作品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情 的追求,还是对妇女和社会的解放的渴望,都充满着 柔弱女性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她的 作品呈现了其思想发展过程中从充满时代悲哀的叹息 到对理想追求执著精神的转变过程;她充满了对既崇 敬又心爱的人的缅怀,也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 求;同时,她深深地理解中国劳动妇女以及全民族的 悲惨命运和对黑暗的抗争,从而使争取自由和解放的 执著精神也赫然纸上。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 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 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地在铁道上翻涌。 东北流亡同胞,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大豆,高粱,努力 吧!为了失去土地的年老的母亲,努力吧!为了失去的地面 上的一切的记忆,努力吧! ——萧红《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