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冠心病临床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2023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2023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2023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概述对于接受PCI治疗或因ACS入院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调整可能发生在急性期(24小时内)、早期(30天内)、晚期(30天至1年)或极晚期(1年后)。

图1 DAPT的调整策略注:ASA,阿司匹林;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SAPT,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降阶(De-escalation)➤当认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症风险大于血栓并发症风险时,可采用降阶治疗以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

➤降低出血风险可以通过更换为预期抗血小板作用相对较弱的药物、减少剂量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图2)。

√对于DAPT,转换药物和减少剂量通常仅限于P2Y₁₂抑制剂,尽管理论上阿司匹林也可改变。

√P2Y₁₂抑制剂单药治疗时也可进行转换药物和减少剂量。

√停药通常在DAPT的情况下进行,需要根据医生指示停药,不包括因手术、出血或患者依从性差中断治疗的停药情况。

图2 抗血小板治疗降阶策略注:ASA,阿司匹林;PRA,普拉格雷;CLO,氯吡格雷;TIC,替格瑞洛。

1.转换药物(1)相关定义➤通过转换药物降阶通常是指将强效P2Y₁₂抑制剂(如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更换为预期血小板抑制作用相对较弱的P2Y₁₂抑制剂(如氯吡格雷)。

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最初接受指南推荐DAPT方案(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的ACS患者中。

➤可通过检查或根据临床判断来评估或预测换药降阶效果。

√指导换药降阶的检查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分型。

√ACS患者DAPT换药研究包括单纯根据临床判断(“非指导”)进行换药或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分型指导的换药。

➤转换药物的最佳时间尚无标准。

√但在非指导换药研究中,P2Y₁₂抑制剂的变化多发生在1个月时(即认为出血风险超过血栓并发症风险)。

√相反,在血小板功能检测和基因分型指导下的换药研究中,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更早的时间点,包括PCI后立即换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PCI围术期换药降阶与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增加有关。

新近年冠心病临床专家共识

新近年冠心病临床专家共识

新近年冠心病临床专家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力增加,造成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治疗冠心病,临床专家们积极开展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以指导医生们更好地治疗和管理患者。

一、冠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三方面的综合评估。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为胸痛,但也有一些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症状,因此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心肌炎、食管痉挛和食管反流等。

辅助检查方面,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超声心动图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二、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和预防并发症,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等。

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等方式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提高心肌的供血情况。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冠心病合并严重心肌缺血或存在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常见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三、冠心病的预防和管理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改善生活方式,例如健康饮食、适量锻炼、戒烟限酒以及控制体重等,都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此外,定期体检和监测血脂、血压和血糖等指标也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要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定期随访和调整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和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冠心病的治疗和管理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冠心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药物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也为冠心病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除此之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也为冠心病的预测、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冠心病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汇编张义才2015第一版

中国冠心病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汇编张义才2015第一版

封丘县中医院内二科病房中国冠心病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汇编主编:张义才2015年8月第一版中国冠心病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汇编目录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2.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03.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20147.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8.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专家共识9.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410.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11.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2.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1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14.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1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16.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17.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200818.中国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19.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的专家共识201020.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2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522.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223.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24.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01125.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42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第四版更新)27.依诺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8.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329.中国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30.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31.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注:以上内容详见网络pdf版本32.封丘县中医院心脏病知情谈话同意书汇编封丘县中医院心脏病知情谈话记录病区:患者:年龄:住院号:诊断:依据医学科学和疾病的自然转归,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病情变化和风险:1、患者需要溶栓或抗凝治疗,可能出现多处出血,大量脑出血者危及生命。

【专家共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摘要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

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

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

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及时更新,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抗栓治疗指南或共识。

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2, 3, 4]。

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5]。

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增加出血风险[6]。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欧洲[7, 8, 9]及北美[6, 10, 11]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专家共识,并均已陆续更新至第3版。

我国虽已发表了一系列冠心病或房颤相关指南或共识,但尚缺乏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指南或共识。

替罗非班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替罗非班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治疗建议:
某些高危患者行择期PCI可临时给予替罗非班,例如未经充分双联抗 血小板治疗或造影中发现血栓。
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治疗建议
PCI后抗凝治疗建议
➢ LWMH ➢ 采用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可考虑拔出鞘管前2小时停用普通
肝素,拔出鞘管后给予治疗剂量LWMH。 ➢ 采用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可直接于术后2小时给予LMWH。 ➢ 可考虑持续给予治疗剂量的普通肝素泵入(50-60 IU/kg),
监测APTT(50-70s)。
内容
1、替罗非班作用机制与药理学特性 2、给药途径与剂量 3、联合用药方案 4、禁忌证与不良反应 5、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证据与建议
性造影前给予替罗非班
• 早期介入治疗的UA/ NSTEMI患者 • 如仅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凝治疗,建议在术前或术中联合替罗非班
如果患者已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肌钙蛋白阳性、糖尿病以及明显ST 段下降,并且出血危险不高,可上游给予替罗非班。
对于血栓低危而出血高危的患者,且已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 建议给予上游替罗非班。
禁忌症与慎用
绝对禁忌症
过敏 活动性内脏出血 颅内出血史(30天内) 颅内肿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 血小板减少症
下列情况下谨慎使用
1年内具有临床意义的出血(胃肠、泌 尿、生殖道) 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 减少病史 (小于150000/mm3) 1年内卒中史 1月内大型手术史或严重外伤 近期硬膜外手术 主动脉夹层 严 重 未 控 制 的 高 血 压 (>180/110mmHg) 急性心包炎 出血性视网膜病 长期血液透析
非PCI患者 起始30分钟滴注速度 0.4ug/kg/min 维持滴注速率0.1ug/kg/min,维持48108小时。

冠心病抗栓治疗 专家共识

冠心病抗栓治疗 专家共识

0% Abciximab Placebo
2022 patients with an episode of angina within the preceding 48 hours and an elevated troponin T level or new STsegment depression of ≥0.1 mV or transient (<20 minutes) ST-segment elevation of ≥0.1 mV or new or presumed new bundle-branch block; significant angiographic lesions in a native coronary vessel or venous bypass graft amenable to and requiring a PCI
STEMI
GPIIb/IIIa拮抗剂(阿昔单抗*或埃替非巴肽)
阿昔单抗优于埃替非巴肽 阿昔单抗0.25mg/kg静推,继以10µg/min静脉输注 12h 埃替非巴肽两次静脉冲击(每次 180µg /kg 间隔 10min),继以静脉输注18h(2.0µ g/kg/min) 不建议使用替罗非班代替阿昔单抗 PCI 前尽早开始使用 GPIIb/IIIa 拮抗剂(埃替非巴 肽或替罗非班) 伴有肌钙蛋白水平升高:PCI前至少24h内开始使 用GPIIb/IIIa拮抗剂
PCI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
GPIIb/IIIa抑制剂
UFH 50~70IU/kg, 靶ACT值>200S(1C)
UFH ACT值250~300S (1C+)
按体重调节UFH 60肝素
(证据1A)
低分子肝素(LMWH)
• LMWH 是由普通肝素裂解和纯化得到的低分子量 肝素( 2000-10000d)组成的混合物。 LMWH 与 UFH 相比具有更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优 势。 • 目前,绝大多数 UFH 的适应证可用低分子肝素取 代。 • 无需根据抗Xa监测来调整药物剂量。 • LMWH 主要通过肾脏清除,严重肾功能不全可使 药物清除下降,此时有必要监测抗Xa因子活性, 应用静脉UFH优于LMWH。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5
治疗方案及策略选择
药物治疗原则与具体药物应用
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类型,选择适当的药物,以改善冠状 动脉微血管功能、缓解症状、预防心血管事件为主要目标 。
常用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ACEI/ARB等,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控制心绞痛发作、 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功能。
患者依从性不佳
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依从性成为影响治疗效果 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对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 供更有力的依据。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微血管病 变。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抗凝抗栓等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应 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合理膳食
建议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 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保持营养均衡。
规律运动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方案,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 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
戒烟限酒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并限制酒精摄入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理调适
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

08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最新: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石[1]。

如何全面、正确地评价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及如何基于风险分级,并结合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疾病状态等,制定适合ACS患者的DAPT策略,是广大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ACS患者抗栓治疗临床获益的切入点。

近日,由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及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及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的发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对DAPT实施中缺血和出血的评估、ACS患者的DAPT方案制定及调整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

DAPT是ACS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部分ACS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

其中,血小板的黏附、激活与聚集在ACS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是治疗ACS的关键[2]。

ACS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其需要更为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故30年来针对更高效抗血小板治疗的探索从未间断。

从80年代阿司匹林的应用,证实抗血小板的有效性,奠定了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3];90年代噻氯匹定的使用,证实了DAPT的有效性[4];到2001年CURE研究证实氯吡格雷的疗效及优异的耐受性,正式标志着ACS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代的开启[5];随后,2007年研究发现普拉格雷起效快,抗血小板效果更充分,开启了更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疗[6]。

但是,从阿司匹林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都存在一些如消化道不良反应、疗效的个体差异大等弊端,直至2009年替格瑞洛的出现[7-9]。

冠心病CT检查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冠心病CT检查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无创性检查
CT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 构和病变情况。
指导治疗
CT检查可以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重要 信息,如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等 ,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高准确性
CT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较高的 准确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钙化病 变和明显狭窄的病变更为敏感。
心肌缺血区域定位
通过观察心肌灌注图像中的灌注缺损区 域,可以定位心肌缺血的部位。常见的 缺血区域包括心尖部、前壁、下壁等。
VS
定量分析技巧
利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心肌灌 注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如计算灌注缺损区 域的面积、容积等,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心 肌缺血的程度。
心肌活性评估及其预后判断价值
心肌活性评估
术后效果评估
通过CT检查评估血运重建效果,指导后续治 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策略分享
扫描参数设置
包括管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扫描速度、重建间隔等参数的设置。这些参数的设置需根据患者的 体型、心率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优化策略分享
针对冠状动脉CT检查的优化策略包括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迭代重建算法的使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 的采用等。这些优化策略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运动伪影等干扰因素。
01 冠心病CT检查概述
冠心病定义及流行病学
冠心病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 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 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流行病学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 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 。

2020版《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最全版)

2020版《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最全版)

2020版《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最全版)摘要6月11日上午,在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上,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写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正式发布。

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是我国首部致力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问题的文件,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共识发布会由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发表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祖贻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曲鹏教授三位参与共识撰写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先后围绕共识制定的背景与价值、循证依据荟萃以及共识要点进行了报告。

6月11日上午,在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上,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写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正式发布。

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是我国首部致力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问题的文件,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共识发布会由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发表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祖贻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曲鹏教授三位参与共识撰写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先后围绕共识制定的背景与价值、循证依据荟萃以及共识要点进行了报告。

背景与特点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而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20%~30%。

当房颤与冠心病合并存在时,显著增加不良预后风险;稳定性冠心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房颤,均会显著增加长期死亡风险。

_中国专家共识_将10年冠心病风险10%的人群具体分为三[1]...

_中国专家共识_将10年冠心病风险10%的人群具体分为三[1]...

―中国专家共识‖将10年冠心病风险≥10%的人群具体分为三组: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并一项高危因素(>50岁,有靶器官损害,有糖尿病)2.2型糖尿病患者,>40岁,并一项高危因素(早发CVD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3.有三项及以上高危因素者(≥50岁,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CVD家族史)建议在此人群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剂量75~100mg/d,长期应用。

CVD患者分两种情况:一是长期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MI后,冠脉搭桥术后,外周血管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以及部分心房颤动和部分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二是CVD血栓高危患者如ACS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种)治疗,负荷量为各300mg/d,维持量为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

不做PCI的ACS患者两药合用至少1月而在PCI治疗的患者,合用应维持6~12个月。

长期应用剂量一级预防为75~100mg/d,二级为75~150mg/d。

急性冠脉综合征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mg/d,1-7天后100mg/d(75-150mg/d)长期应用。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既往心肌梗死阿司匹林100mg/d(75-150 mg/d),长期应用择期PCI建议阿司匹林口服100-300mg/d预处理2-3d术后阿司匹林100-300 mg/d继续长期服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服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75-150mg/d)长期服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100mg/d(75-100mg/d)心房颤动建议阿司匹林300mg/d,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令的高危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所有植入机械瓣膜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左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华法林同时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瓣膜置换术患者必须停用华法林时,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75-100mg/d治疗权威指南推荐阿司匹林100mg 长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新的女性健康试验提示在年龄大于45岁的健康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低首次卒中的风险非心源性卒中和TIA 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对于非心源性卒中和TIA(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腔隙和隐匿性)的病人,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75-150mg/d),或者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aggrenox),或氯吡格雷(75mg/d)对于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病人,建议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病人,使用氯吡格雷在急性治疗中的应用阿司匹林降低卒中早期死亡率,显著降低卒中早期复发,著降低死亡率/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对于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mg/d使用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mg/d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症,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下列髙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150/90 mm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年龄在50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同时具有下列因素之一(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治疗的建议–—中国专家共识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100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预防缺血风险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及全身缺血事件的基石。

如何选择药物?何时启动或停止双抗治疗?DAPT疗程如何选择?近日,我国首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对于规范DAPT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作了详细推荐。

双抗治疗策略目前国内常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主要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

1.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表1总结了评估PCI患者血栓事件风险的临床因素。

PRECISE-DAPT评分和DAPT评分等专门用于指导DAPT疗程制定的风险评分的应用应当优先于其他风险评分。

表1 PCI患者中高危血栓事件风险评估不建议常规进行血小板功能和基因分型检测以指导抗血小板策略选择。

在特定的情况下,高缺血风险患者可以进行血小板功能指导的DAPT升阶治疗,高出血风险患者可以进行血小板功能和基因分型检测指导的DAPT降阶治疗。

表2 P2Y12受体抑制剂降阶治疗推荐2.DAPT疗程高出血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可考虑缩短DAPT疗程,高缺血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可考虑延长DAPT疗程。

3.P2Y12受体抑制剂之间的转换对于需要转换为替格瑞洛的ACS急性期患者,无需考虑原有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即刻给予负荷剂量180 mg,继以维持剂量90 mg bid治疗。

在稳定型冠心病或慢性期ACS患者中由氯吡格雷75 mg qd转换为替格瑞洛90 mg bid 或60 mg bid时,无需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

在充分权衡患者的出血和缺血风险后,将替格瑞洛降级为氯吡格雷可能是合理的策略,尤其对于急性期后稳定的患者。

考虑到替格瑞洛的半衰期及新的血小板释放入血所需时间,建议在替格瑞洛末次给药24 h后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600 mg图1 冠心病患者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间的相互转换4.减少出血的关键措施表3 DAPT期间减少出血风险的措施推荐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慢性冠脉综合征(CCS)二级预防的基石之一。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解读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解读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解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人群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可显著减少缺血事件,如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支架内血栓等。

第一部分:DAPT策略一、DAPT方案概述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血小板环氧化酶(COX)-1抑制剂: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COX-1从而阻止血栓素A2的合成及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吲哚布芬可逆性地抑制COX-1,对前列腺素抑制率较低,胃肠道反应较小、出血风险较低,可考虑作为出血及胃溃疡风险高等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P2Y12受体抑制剂:二磷酸腺苷(ADP)是血小板活化与聚集过程中的重要激动剂,P2Y12受体抑制剂能够阻碍ADP 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地减弱ADP的级联反应,降低血小板聚集效应。

目前国内常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主要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

二、DAPT实施中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1.临床缺血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常见的高缺血风险因素包括:既往心肌梗死或卒中史、心电图ST 段压低、高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贫血、左心室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复杂冠状动脉PCI(如左主干、分叉、慢性完全闭塞、弥漫性长病变、仅存冠状动脉)等。

高出血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或抗血小板治疗后抑制过度、贫血、低体重指数、合用口服抗凝药(OAC)等。

以上可供临床初步判断缺血和出血风险。

2.缺血与出血风险评分:专门用于指导DAPT疗程制定的风险评分的应用应当优先于其他风险评分,如PRECISE-DAPT评分和DAPT评分(表5和6)。

(1)PRECISE-DAPT评分:(2)DAPT评分:3.血小板功能检测:接受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时的血小板反应性对缺血和出血事件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摘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女性冠心病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该共识介绍了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防治策略,旨在提升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防治策略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

近年,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组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旨在提升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一、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2015—2018年数据显示,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为6.2%,男性为8.3%。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城市:126.4/10万,农村:134.12/10万)高于女性(城市:116.6 3/10万,农村:126.03/10万)。

《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报告2021》源于2020年医院质量检测系统的5 311 42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位年龄68(59~76)岁,女性占44.1%。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 nfarction,AMI)注册研究显示女性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例更低,院内死亡风险为同龄男性患者5.8倍;出院患者中,年轻女性较同龄男性2年死亡率更高(3.8%比1.4%,P<0.05)。

二、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妊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别特异性危险因素。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中1 •养心氏片的组方基础1.1养心氏片的中医理论基础"胸痹”是中医学病名,常与心痛并称,与现代医学"心绞痛〃症状类同。

养心氏片是基于"养心理论”治疗胸痹心痛的代表中成药制剂。

"养心理论” 提出治疗胸痹心痛"以补为养"、"以通为养”、"以安为养”;其学术内涵为:(1 )"补气生血,益阴温阳,以补为养,治病求本” ;(2) ”祛瘀化浊,行气止痛,以通为养,标本兼顾";(3)"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 以安为养”。

1.2养心氏片的组方特点养心氏片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老中医周次清的临床经验,由人参、黄罠、丹参、醋延胡索、山植、党参、灵芝、葛根、当归、淫羊薑、地黄、黄连、炙甘草13味药物组成。

方中黄罠、人参与党参为君药,补益心脾,气血双调,气助血行,发挥推动血运,行滞化瘀,通脉止痛的功效,体现养心氏片"以补为养〃的组方特色。

丹参、延胡索和山植三药活血祛瘀,化浊降脂,通脉止痛,且增强清心开郁之效;灵芝、葛根和当归三药健脾益气,生津养血,化瘀通脉, 并具安神定悸之功,以上六药共为臣药,体现养心氏片"以通为养"的组方特色。

淫羊矍、地黄和黄连为佐药,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且黄连药性寒凉,佐制方中诸药温燥伤阴之弊,体现养心氏片〃以安为养〃的组方特色。

甘草益气复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

养心氏片诸药合用,围绕心主血、心主脉、心藏神的生理功能,补益心气、心血、心阴、心阳,"以补为养",治病求本;通过活血化瘀,化浊降脂,行气止痛以缓解胸痹心痛,"以通为养",急则治标,标本兼顾;通过调补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身心同治,"以安为养”,形神并调。

1.3养心氏片的工艺质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示养心氏片的制作工艺为:人参、黄连、醋延胡索、山植与黄罠60g粉碎成细粉,其余党参等八味与剩余黄罠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2(92°C),放冷,加一倍量乙醇使沉淀,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1.22(90弋)的清膏,与上述药粉混合,制成颗粒,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冠心病临床专家共识
• 一、冠心病新分类 • 二、全球AMI诊断标准 • 三、ACS冠造与心电图特征 • 四、冠心病的处理原测 • 五、冠心病药物治疗
一、冠心病新分类
第一类型:
第二类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慢性稳定型冠心病CAD
(慢性冠脉缺血综合征)
• ST段抬高急性心梗
• 无症状型冠心病(隐匿型)
NSTEAMI:前降支近段95%狭窄
NSTEAMI:前降支开口及近段80-90弥漫狭窄
UA临床特征
• 初发型、恶化型 、静息心绞痛 • 心绞痛<20分钟 • 静息心绞痛与急性心梗症状相似 • 冠脉固定狭窄>50-70% • TnT<3倍正常高值
UA心电图
• 不发作/休息:多正常 • 若合并高血压、陈旧心梗可异常 • 心绞痛发作:心电图
从第3个10年
发生进展的主要原因: 脂质聚集
从第4个10年
平滑肌 血栓形成,
和胶原
血肿
Circulation. 1995; 92: 1355 - 1374.
血栓形成——心脑血管事件共同发病基础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 血栓形成
斑块崩解、破裂及侵蚀
血栓形成
UA
NSTEMI
STEMI
二、全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6、 抗凝剂 7、钙拮抗剂 8、控制血糖 9、中药 10、溶栓药物
(二)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治疗原则
1、控制危险因素
NSTEAMI
• <24小时:早期介入治疗 • >36小时:延迟介入治疗 • 高危(CRACE积分>140)早期介入优于延迟 • 中低危早期介入治疗无获益
2009年中华心血管病分会
1、极高危:行紧急PCI 2、中/高危:早期(<72小时)PCI 3、低危:非常规PCI
近年NSTEAMI介入策略
1、早期:介入优于保守;高危获益更大
STEAMI溶栓后PCI
• 溶栓后(立即PCI称易化PCI、易出血) <2小时<65岁前壁心梗 :溶栓后转运PCI 高危:溶栓后可转运PCI
• 半量溶栓药后 高危、出血风险小、不能及时转运:易化PCI 高危、<12小时:转运PCI
• 溶栓成功: 高危:3-24小时冠造PCI 低危:择期一周左右冠造PCI
多ST段水平下移;极少ST段抬高(冠脉痉挛) 少数直立型T波,出现T波倒置 若ST段下移+T波倒置为重度缺血 • 心绞痛终止后: 30分-12小时内心电图恢复 >12小时未恢复,应考虑非Q波心梗
UA:前降支中段第一对角支95%狭窄
四、各类冠心病处理原则
(一)STEAMI溶栓与PCI治疗
STEAMI溶栓治疗
• 非ST段抬高急性心梗 • 稳定型 心绞痛
•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 缺血型心肌病
初发型心绞痛
心脏增大
恶化型心绞痛
心力衰竭
静息心绞痛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病理改变与分型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过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间质 损害
粥样 斑块
纤维化 斑块
多重损伤 / 破裂
内皮功能障碍
从第1个10年
持续缺血表现、血流动力学不稳 • >12小时:下列情况,非直接PCI
无缺血症状、心流动务变稳定 • 心源性休克:
<75岁、心梗 <36小进、休克<18小时(>75岁考虑) • 转运直接PCI
溶栓禁忌症;转运+PCI<90分钟 转运<1小时;发病>3小时>75g血流动力学不稳
STEAMI溶栓与PCI选择
STEAMI: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
STEAMI:右冠脉中段100%闭塞
STEAMI:右冠脉远端100%闭塞
NSTEAMI临床特征
• 心绞痛>20分钟 • 休息/硝酸脂药不能缓解 • 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2个相邻导联 ST段压低≥0.1mv T波对称倒置≥0.1mv • 多不出现Q波 • TnT>3倍最高值
• <3小时;最佳时间窗 • <12小时;
ST抬高(胸导>0.2mv;肢导>0.1mv);新LBBB • 12-24小时:
持续缺血症状 ST段仍然显著抬高 • 合并心源性休克:无条件PCI/CABG • 右室心梗+低血压:无条件PCI,可考虑溶栓
STEAMI PCI治疗
• <12小时:直接PCI • 12-24小时:有下列之一,直接PCI
2、极高危:急诊(<2小时)CAG/PCI 3、高危:早期(<24小时)CAG,选择血运重建 4、低危:延迟(<72小时)CAG,再选择血运重建 5、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
疾病风险、病情进展 入院时间、家属意愿 技术条件等。
五、冠心病药物治疗 (一)冠心病药物的种类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调脂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4、抗心绞痛药物 5、ACEI/ARB
• T波高尖:缺血心肌传导延迟,心梗早期征象 >2个相邻导联
• ST段抬高:心肌缺血损伤 新出现>2个相邻导联 ST段抬高:V1-3>பைடு நூலகம்.2mv;其他导联>0.1mv
• 病理性Q波:心肌缺血坏死 Q波:V1-3≥30ms Q波:II、III、avF、avLV4-6深>1mm ≥2个导联
STEAMI:前降支中段100%闭塞
• 2007年10月: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欧州心脏病学会(ESC) 美国心脏学会(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世界心脏联盟(WHF)
第1项:肌钙蛋白升高伴下列一项
1、心肌缺血症状 2、新出现ST-T改变/新左束支传导阻滞 3、病理性Q波 4、新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影像学证据
第2项:突发心源性死亡 第3项:PCI围术期 第4项:CABG相关心梗 第5项:急性心梗的病理证据
• 溶栓失败 溶栓90分钟非成功:补救PCI
(二)NSTEAMI介入治疗时机
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分会 UA/NSTEMI:伴下列高危之一,早PCI • 强化治疗:静息/低活动量呈心绞痛; • cTn明显升高; • 新ST段下移; • 伴与缺血相关的心力衰竭;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200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AMI心肌坏死标志物 心肌坏死后细胞膜破坏,细胞内大分 子物质弥散入血,在外周血中可检测发现。
心肌特异性,心肌损伤后快速释放入血, 在血中持续一定时间窗,简便、低廉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红蛋白(MB) 肌钙蛋白(cTn)
AMI三种标志物
三、ACS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的特征 STEAMI心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