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1. 前言隧道岩溶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施工工程,需要进行专项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本文将从岩溶特征分析、施工前期准备、隧道开挖、支护加固、围岩处理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详细阐述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2. 岩溶特征分析岩溶是指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天然溶洞、溶洞古地貌、地下河道、地下水系等地质现象。
在隧道建设中,岩溶的特征直接影响着隧道的安全性和质量。
因此,在施工前期必须进行充分的岩溶特征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岩石组成和环境岩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是岩溶形成和演化的首要条件。
在岩溶区域通常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纪、砂岩等。
这些岩石所形成的地层特征、稳定性、力学性质等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前期应当详细了解隧道所通过的岩系、岩层的分布、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等,以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地质问题制定相应方案。
2.2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流动是岩溶区域地质演化的重要因素。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会对隧道稳定性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施工前期应当详细了解地质调查数据,了解地下水位、水流速度、水压等水文地质信息,以制定相应地下水处理措施。
2.3 质量评估岩溶隧道施工的质量评估,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隧道开挖和支护加固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评估标准,将岩溶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和安全问题结合起来,以有效地评估施工质量。
3. 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前期准备是确保隧道岩溶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在此阶段,需要进行开展现场调查、科学论证和综合评估,以各方面提出可行、安全、经济、优化的技术方案。
3.1 安全评估和管理进行隧道建设过程中,岩溶地质条件可能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测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隧道建设时,安全评估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定期安全评估,及时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施工安全。
3.2 设备选型在隧道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应根据建设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环境调查所得信息,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施工
岩溶隧道施工一、工艺概述主要是指隧道通过可溶性岩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膏、岩盐等地层)的施工。
岩溶隧道断层破碎带、富水地层施工前须根据设计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岩溶情况调查,分析岩溶分布范围和类型,根据岩溶发育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和施工方案。
二、作业内容主要作业内容有:岩溶调查、超前地质预报、岩溶段施工方案的确定、钻孔注浆施工等。
三、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岩溶段施工情况较为复杂,施工工序很多,钻孔注浆是最常用的施工措施。
1、钻孔岩溶隧道施工地质钻机钻孔作业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必须符合规定。
2、注浆(1)岩溶隧道注浆作业检查方法必须符合规定:(2)注浆防水选用的注浆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浆液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设计要求。
(3)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等注浆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5)注浆孔数量、布置、间距、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6)注浆对地表的影响应符合设计要求。
(7)超前预注浆后的渗水量应小于设计值。
四、工序步骤及质量控制说明1、施工准备1.1完成岩溶段施工的施工方案的编制、会审和报批工作,并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
1.2人力资源准备。
1.3主要材料准备。
1.4主要施工设备。
2、施工调查2.1岩溶调查2.1.1仔细阅读设计施工图纸的地质、水文资料,根据设计施工图纸提供的地质纵断面图,判断隧道是否通过可溶岩地段,分析出各段的位置。
并对岩溶地段的地形地貌作地表调查,尤其是石芽、溶沟、溶槽、暗河、落水洞等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其影响范围,并对地表水流向进行详细的调查,弄清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
2.1.2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的地质、水文资料和调查情况逐一对可溶岩地段进行地层、结构、岩溶发育规模、水量和物探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对隧道的影响大小。
2.2地质预报2.2.1根据岩溶调查的结果,选取相对应的地质预报措施,并编制各岩溶段的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引言隧道的建设和维护常常面临岩溶地层带来的困扰。
岩溶地层由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许多洞穴和溶蚀缝隙,这给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威胁。
因此,针对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并详细阐述其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
设计原理隧道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如下:1.强化地基:通过加固地基,增强地下岩溶地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封闭洞穴:通过填充洞穴和修复溶蚀缝隙,减少岩溶地层对隧道的侵蚀和破坏。
3.排水处理:合理排水,减少地下水对隧道的侵蚀,保证隧道的排水畅通。
4.监测预警:对隧道岩溶地层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以防止事故发生。
操作方法1. 强化地基强化地基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关键步骤之一。
具体操作如下:1.清除表层土壤和杂物,确保地基面暴露。
2.采用事先设计好的加固材料,如格栅、格室、喷锚等,对地基进行加固。
3.加固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和工程需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加固效果。
2. 封闭洞穴封闭洞穴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具体操作如下:1.先对洞穴进行勘察,了解洞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2.对洞穴进行修复,采用填充材料填充洞穴,如混凝土、砂浆等。
3.对溶蚀缝隙进行修复,采用喷浆、喷砂等方法填充缝隙。
4.对大型洞穴或困难修复的洞穴,可以考虑采用地锚等特殊技术进行处理。
3. 排水处理排水处理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必要措施。
具体操作如下:1.施工前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2.采用井点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导至隧道外部。
3.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畅通情况,及时对堵塞、损坏等问题进行处理。
4.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处理岩溶地层的重要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1.部署地下岩溶地层监测设备,如应力计、位移计、渗流计等。
2.实时监测地下岩溶地层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3.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岩溶处置方案
隧道岩溶处置方案摘要隧道岩溶是隧道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现象,其具有高风险性和难度性,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措施,会严重威胁隧道的安全。
本文就隧道岩溶的特性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经济性的处置方案,希望能够为隧道建设和岩溶治理提供参考。
隧道岩溶特性分析岩溶是一种由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其具有裂隙密集、孔洞发育、岩层脆弱、破碎易发等特点。
在隧道建设中,岩溶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其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高不稳定性。
由于岩溶岩体性质的不规则性和脆弱性,它易于产生裂缝并发生塌方、滑坡等情况,给隧道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空洞和断层发展。
岩溶岩体中存在着许多空洞和断层,其易于演化并扩大规模,给隧道的建设和安全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3.地下水问题。
岩溶中地下水流动迅速,这可能引起隧道地下水涌流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处置措施针对隧道岩溶的特性,必须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进行处理,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包括:1.岩体修整。
即对岩溶岩体进行强大的支护和固结处理,降低开挖岩体的内外荷载,如桥墩式路基、锚杆、钢支撑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岩层不稳定的高风险地区。
2.岩体加固。
即对岩溶岩体进行强度上提处理,如混凝土填充、灌浆封闭、地锚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空洞和裂隙形成的地区。
3.地下水治理。
即对隧道周边地下水的流动进行控制,如隔水帷幕、涵洞抽水、土工格栅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岩溶水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
4.地质灾害预防。
即对岩溶区域进行周密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如流量预测、降水预报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下。
处置方案针对上述岩溶治理方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如下的处置方案:1.对岩体修整。
在深度较浅(海拔高度小于300米)的隧道中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理。
2.对岩体加固。
在岩层高度较小,裂隙明显的隧道中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理。
3.地下水治理。
在地下水流量较大,涌水问题突出时,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理。
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综合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综合施工技术摘要:隧道开挖穿越岩溶时,施工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安全、环境保护、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次处理到位,可提高结构可靠性,减少隧道病害。
本文结合纳黔高速公路叙岭关隧道K43+068溶洞群的处理,重点对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的综合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隧道岩溶处理措施1.工程概况叙岭关隧道地处四川省叙永县境内,为上下行分离的特长隧道。
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40+015~ZK44+082全长4067m,右线起止桩号为K40+060~K44+077全长4017m。
隧道净宽10.25m,净高5 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海拔高程在950m~1400m之间。
隧道地层岩性极其复杂,洞口部为粉质粘土、角砾土、圆砾土等,进洞后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灰褐及灰黑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隧道中部为灰绿色、黄绿色泥岩、钙质粉砂岩、夹泥质灰岩,其中:左线Ⅲ级围岩段长度为685m、Ⅴ级围岩段长度为1196m、Ⅳ围岩段长度为2186m;右线Ⅲ级围岩段长度为628m、Ⅴ级围岩段长度1028m、Ⅳ围岩段长度为2359m。
隧道进、出口段为岩溶强烈发育带,隧道洞身岩溶段位于垂直管道发育带,地表负地形、洼地、溶洞较发育,为岩溶中等发育带。
隧道进出口各穿越一次含煤地层(P1L),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薄层泥岩、砾岩夹碳质泥岩及煤线等,厚度较小。
岩溶为本隧道的主要地质病害,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防范对象。
2.岩溶情况叙岭关隧道右洞掘进至K43+068处时,左侧拱顶偏左位置揭露出一大型充填型溶洞群。
该溶洞群以K43+068溶洞口为中心,向前、后、左三个方向发展。
向前发展的1#溶洞宽度7-15m,长约100m。
洞内水流量大,1#溶洞洞尾有一出水口,水流量大于6L/s。
1#溶洞前70m基本上从隧道轴线偏左的洞顶通过并侵入隧道界限内,后30m逐渐向左偏移到洞身外,但洞底距隧道洞身的覆盖层最厚处不超过3m。
岩溶区隧道施工控制措施
岩溶区隧道施工控制措施前言:伴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突飞猛进的发展,隧道工程不断增多,地质情况是决定隧道工程成败的关键,而岩溶发育不良地质对工程造成的危害尤为极大,所以,隧道工程溶洞处治彰显重要。
本文结合广乐高速中山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溶洞处理,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希对岩溶隧道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工程概况中山顶隧道地处广东省英德市,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左线1203米,右线1145米,洞内人字坡排水。
隧址区岩溶极强发育,地表多出可见岩溶漏斗及落水洞,隧道中部为大型天然岩溶洼地,受隧道右侧f3逆断层影响,岩体破碎,或呈挤压破碎状,均为地表水灌注地下提供了条件。
根据地面调绘、物探和钻探成果,综合判断中山顶隧道地质复杂,突水突泥安全风险高,为岩溶i级风险隧道。
二、施工前预控措施针对中山顶隧道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设计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对隧道地质情况有了初步的判断,但以此作为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远远不够,且需提前制定各项应急措施,本隧道施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预报和预控。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为进一步对围岩有更详尽的掌握,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超前地质预报:①加强地质雷达及tgp超前地质预报为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尽可能与实际围岩吻合,采用tgp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地质雷达短距离预报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探测,其中tgp全隧道覆盖,短距离雷达预报主要针对设计预测岩溶发育段落,并且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适当增加。
②加强超前加深炮孔探测在上台阶掌子面开挖过程中,每循环开挖前,在上台阶核心土与拱顶之间设置一个、上台阶两拱脚附近设置两个,一共设置三个超前加深炮孔,安排经验丰富的开挖工人、采用5m钻杆水平钻进(每循环开挖进尺控制在2米以内),并做好钻进记录,在钻进速度急剧变化或发生异常时及时将情况反映到施工技术人员或技术主管处,根据反馈信息情况及时制定相应对策③超前钻孔预探tgp预测地质若出现异常,采用地质雷达进一步验证,地质雷达反馈出现不良地质,则可采用超前钻(30米)进一步更直观验证和揭露前方不良地质。
隧道岩溶高压涌水、突泥施工措施
隧道岩溶高压涌水、突泥施工措施暗河主管道在隧道以上发育,是引导产生大型地下水突出的最不利地段。
因此对岩溶水及暗河的妥善处理是防止岩溶高压涌水、突泥问题出现之关键。
施工中将根据设计地质资料、结合超前预报资料和现场实际,查明暗河溶洞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地下的情况等。
对暗河地段,采用注浆堵水、限量排放,分部开挖,及时封闭,衬砌紧跟,加强量测,确保安全。
对隧道穿越暗河地段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超前探测:采用超前钻孔探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预报,并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水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及支护手段。
施工对策及主要技术措施:穿越高水压段的施工处理主要由围岩注浆固结圈、喷锚支护、排水系统、抗水压衬砌结构四部分组成。
围岩注浆固结圈:通过注浆封闭,加固、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止水和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限量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
注浆方式采用超前帷幕预注浆、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
超前帷幕预注浆:每一循环长度30m,注浆加固的固结范围为衬砌轮廓线外3m。
开挖后径向注浆:固结范围正洞为衬砌轮廓线外5m。
局部注浆分为局部超前注浆、开挖后局部注浆等几种。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定位、定量)或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
补注浆为按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手段一种或多种进行补充注浆。
喷锚支护:喷锚支护由20cm厚C20钢钎维喷射混凝土,拱墙系统锚杆组成,Ⅴ级围岩辅以格栅钢架,使其与注浆加固结圈共同组成限流体系,同时具有维护注浆固结圈结构性能的作用。
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
防排水网络系统:在喷锚支护与模筑混凝土衬砌之间全环铺设复合式防水板,设置纵、环向排水盲沟将水引入侧沟排出,施工缝嵌钢片或橡胶止水带,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网络系统。
抗水压衬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其净空预留20cm补强或衬砌结构调整空间。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隧道岩溶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
因此,为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在开展隧道岩溶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工作。
主要包括岩溶岩层性质、地下水情况、断层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岩溶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评估。
三、隧道岩溶支护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隧道岩溶工程支护设计方案。
包括采用的支护形式、支护结构、材料选用等内容,保证隧道在施工和后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工艺与方法1.预处理工作:清理地表植被、拆除旧建筑物,清除岩屑等杂物,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2.切割爆破:根据岩层性质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爆破方法进行切割。
3.岩体处理:对岩溶洞室进行整体清理、处理,防止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4.支护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钢构支护、喷锚混凝土支护等方式进行支护工程。
5.整体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隧道岩溶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隧道岩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现场安全监管。
2.应急预案:制定隧道岩溶施工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六、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1.质量监督:设置专门监理单位进行隧道岩溶施工质量监督,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2.验收标准: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隧道岩溶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七、总结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支护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因素,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可控。
以上为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的摘要内容,详细的实施方案将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
并压 实符合 设计要 求。② 路基在 与桥 库, 并且 不得混合堆放。② 混凝土 的质量控制 包括混凝土 分层 或者 分段填 筑 ,
溶解和 分割成各种各样 , 千姿百态 的 山峰 或溶洞 , 而我们
的 不 均 匀 沉 降 和桥 头 涵 顶 跳 车 是最 常 见 , 最 难 控 制 的质 量 管 理
①原材 料进场质量控制主要是对 进场 的水泥、钢筋、 通病 。①路基 不均 匀沉降主要原 因是路基基 底处置不好 ,
Va l ue Eng i ne e r i ng
・1 21・
岩 溶地段隧道施工技术
Tu n n e l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Ka r s t Ar e a
赵维刚 Z HAO We i — g a n g
关 键 词 :隧道 ; 岩溶 ; 施工; 处理 ; 技 术
Ke y wo r d s :t u n n e l ; K a r s t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t r e a t me n t ; t e c h n o l o g y
中图分类号 : T U 7 4
保证路基 密实度。 ③ 路基施工 时要掌握好天气 变化 , 路 料拌制 , 控 制好搅拌时间 , 使其搅拌均 匀。 拌制混凝土时坚 理 , 基 施 工尽 量减 少在 雨 季 或 雨 期进 行 , 并 做 好路 基 防 洪 排 水 决 不得用 不合格 的原材 料进行拌制。混凝 土在 运输时 , 除
岩溶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岩溶隧道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水、突泥频繁,常诱发工程灾害和人员伤亡,施工风险极高。
传统高压富水岩溶处治工法,坚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帷幕注浆配套超前管棚方案穿越高压富水岩溶段。
但帷幕注浆配套超前管棚方案处理高压富水溶腔,处治历时长,成本高、难度大。
在溶腔处理过程中,常常发生突水涌泥等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帷幕注浆成孔难,可注性差,注浆范围控制难、注浆达到预期效果非常难,从而导致帷幕注浆方案失败,在开挖过程中再次引发工程灾害。
2005年1月,中铁一局以“云雾山岩溶隧道”为依托,针对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施工难题进行了技术攻关,按“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创出了“岩溶特征分析、临近界面锁定、相邻洞室分隔、洞外排水规划、专项精确爆破、预警预报监控、配套措施实施”等内容的释能降压工法。
2008年12月,该工法运用在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施工中取得了成功,后在铁路岩溶隧道施工中被推广应用。
1.2工艺原理采用工程地质法和物探法预测预报出岩溶的存在范围,使用超前深孔钻探法探测验证物探法的预报结果;发现并逐步逼近溶腔,临近溶腔界面后,根据超前深孔探测的结果加密超前钻孔,辅以短距离的超前炮孔,精确探测到溶洞的边界和范围,判明水质及充填介质等参数;在溶腔处设置水文观测站,运用地表自动与互联网相链接的降雨量观测站,观测分析溶腔涌水量、水压与地表降雨量的关系,采用示踪剂分析溶腔与地表或地下暗河的连通性,评估确定溶腔内岩溶水的静储量小于100000m3,恒定补给量小于500m3/h。
然后将悬于洞顶上方,或隐伏于隧道周边或隧底的具有高位能、高动能的岩溶水或充填物,实施精确的爆破设计将溶腔爆破揭示,主动将岩溶水或充填物释放,使其通过事先规划好的导流渠进行疏导,辅以消能、减速、沉淀措施,达到消能减压环保目的后排放入天然河道。
然后在视频监控、声光报警和应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对释放水和充填介质后的溶腔空腔进行处理,从而安全的穿越溶腔。
岩溶隧道施工专项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容易发生突泥涌水、岩体崩塌等灾害。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灾害,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突泥涌水、岩体崩塌、有害气体泄漏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岩溶隧道施工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 指挥长:项目经理- 副指挥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灾害应急处理措施。
- 成员:安全员、技术员、施工员、医疗救护人员等3. 信息报告组:负责及时收集、整理、上报灾害信息。
- 成员:信息员、联络员四、应急响应1. 灾害预警:加强地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情况,决定启动本预案。
3. 应急处置:- 人员疏散: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 灾害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害发展,如堵水、排水、加固等。
- 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做好防疫工作。
4. 信息发布: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灾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五、后期处置1. 灾害调查:对灾害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恢复重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尽快恢复正常施工。
3. 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人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
六、保障措施1. 人员培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救生器材、医疗救护用品等。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七、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修订,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应急指挥部所有。
隧道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包括《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1.2 编制目的本方案旨在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和环境保护,实现隧道的顺利施工和通车。
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隧道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包括隧道洞口、主洞、洞内路面及附属工程等。
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隧道位于XX省XX市,全长XX米,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主要为灰岩,局部存在岩溶现象。
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XX公里/小时。
2.2 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地处山地斜坡中下部,地形相对较陡,地下水位较深,约在500米以下。
施工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水文地质变化,确保施工安全。
2.3 施工平面布置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平面布置图应包括洞口场地、材料堆场、施工便道、临时设施等。
三、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1)洞口工程施工:包括洞口边坡处理、洞口结构施工、洞口排水系统施工等。
(2)主洞施工:包括隧道洞身开挖、支护、衬砌等。
(3)洞内路面及附属工程施工:包括路面施工、照明、通风、排水等。
(4)紧急停车带施工:包括紧急停车带结构施工、排水系统施工等。
3.2 工程测量、洞内导线测量、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1)工程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隧道施工放样,确保施工精度。
(2)洞内导线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洞内导线测量,确保隧道施工精度。
(3)监控量测: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4)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雷达、地震波等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提前掌握地质情况。
四、施工计划4.1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2 材料与设备计划根据工程需求,提前准备施工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3 劳动力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劳动力,确保施工人员充足。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隧道建设已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隧道建设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溶洞问题,这给隧道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隧道溶洞问题的处理方案成为了一项热门话题。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隧道溶洞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隧道溶洞产生的原因。
隧道溶洞的形成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
在岩溶地区,地下水流通过溶蚀作用使地下岩石溶解,在持续的作用下,形成了空洞或溶洞。
当隧道建设穿越这些溶洞区域时,地下水活动会进一步加大,导致溶洞的扩大和塌陷。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水质的污染等都可能对地下岩石造成侵蚀,从而加剧溶洞的形成。
针对隧道溶洞的处理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地质调查工作。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动态以及已有溶洞分布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隧道所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建设。
如果存在溶洞问题,可以在设计阶段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比如选择合适的隧道线路,避开溶洞区域,或者采用加固措施等,以减少溶洞对隧道建设造成的影响。
其次,对于已经出现的隧道溶洞,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溶洞,可以通过填充材料等方式进行修复,保证隧道的安全使用。
对于规模较大的溶洞,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处理。
一种方法是注浆技术,通过注入固化材料,填充溶洞空洞,增加地下岩体的强度,来达到加固目的。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植树、种草,通过增强地表土壤的保护层,降低风化速度,减少地下水侵蚀,从而减缓溶洞的发展趋势。
此外,综合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此外,隧道溶洞的处理不仅要注重技术手段,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考虑。
隧道建设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和运输工作,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
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方开挖、水土保持等工作,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隧道岩溶处理方案
隧道岩溶处理方案简介隧道岩溶是指在岩溶地区开挖隧道时,遇到的岩溶地质问题。
岩溶地质是指在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的地区,通过溶蚀作用形成的地下溶洞、孔隙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表沉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现象。
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可能会遇到地层塌陷、溶水涌出、洞室塌陷等岩溶灾害问题。
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岩溶处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隧道岩溶处理方案。
岩溶勘探与预测在隧道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岩溶勘探与预测,以了解地下岩溶地质的分布特征和岩溶地质条件,为后续的岩溶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岩溶勘探主要包括地表地质调查、地下勘探、水文地质勘查等,通过对地下岩溶地质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可以预测可能遇到的岩溶问题。
隧道支护方案隧道开挖过程中,为了防止地层塌陷和洞室塌陷,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对于岩溶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常见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支撑、喷射混凝土支护、岩体加固等。
根据岩层的情况和隧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溶洞处理方案在岩溶地区的隧道中,可能会遇到溶洞的问题。
溶洞的存在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常见的溶洞处理方案包括填塞法、支护加固法、封堵法等。
根据溶洞的特征和隧道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溶水涌出处理方案岩溶地区普遍存在地下水溶蚀,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溶水涌出的问题。
溶水涌出会导致洞室变形、支护材料流失等问题,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针对溶水涌出问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注浆封堵等方法进行处理,以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和使用。
地表塌陷处理方案岩溶地质条件下,地表塌陷是常见的岩溶灾害之一。
地表塌陷会导致地表沉陷,对周围环境和道路交通造成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常见的地表塌陷处理方案包括填充加固、地表加固、排水处理等。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减少地表塌陷的发生,保证隧道的施工和使用安全。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一、前言岩溶隧道是一种特殊的地下工程,其施工存在较大风险和困难。
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二、工法特点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全断面注浆技术,能够同时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和处理,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2. 施工工艺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高。
3. 施工工期较短,能够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4. 施工成本低,只需少量液态材料和简单机具设备,降低了施工费用。
5. 适应性广,适用于各种岩溶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
三、适应范围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岩溶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1.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的隧道。
2. 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岩溶裂隙较多的隧道。
3.岩溶地质中存在大量溶蚀地带的隧道。
四、工艺原理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工艺原理:1. 通过注浆技术,将注浆材料注入岩溶地层中,加固周围的围岩,提高其稳定性。
2. 注浆材料在注入岩溶地层时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注浆体,能够填充和封堵地层中的裂隙,预防水、土等物质渗入。
五、施工工艺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质勘探和分析。
2. 隧道开挖。
3. 岩体处理。
4. 施工过程中的注浆。
5. 施工结束和验收。
六、劳动组织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要合理安排,包括项目经理、隧道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施工人员等。
七、机具设备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注浆设备、岩体处理设备、施工机械等,这些设备应具备易操作、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
八、质量控制岩溶隧道前进式全断面注浆施工工法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岩溶特殊地质#施工要点讲述#案例分析#图片说明
齐岳山隧道平导PDK364+005绕行方案
(2)堵:
对于已经停止发育,跨径比较小的无水的溶洞,可以 根据其余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填充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 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或加强边墙基础,加固隧 道底部。当隧道拱顶有溶洞时,可视溶洞岩石的破碎程度 在溶洞顶部采用锚杆或钢筋网喷锚加固,必要的时候可以 考虑注浆,并加设隧道护拱及拱顶回填进行处理。
岩溶的形态
漏斗
岩溶的形态
溶蚀洼地
岩溶的形态
落水洞
岩溶的形态
坡立谷
岩溶的形态
广西英西峰林
江西三清 山
天 子 山
云南石林
岩溶的形态
干谷
岩溶的形态
溶洞
岩溶的形态
暗河
1.熔岩特殊地质形态及其基本特征
1.2熔岩的地质特征
1.熔岩呈多层结构,部分溶、土共存. 2.溶洞形态在剖面上整体为扁平状、局部呈犬牙交错的不规 则状,也有 溶、土洞相连接沟通. 3.大多数溶洞均有从顶部坍塌的堆填物,既有粘性土,也有 硅质岩、灰岩角或 碎块,由于受地下水浸泡,土质极为松软。大多数溶洞未填, 或受数溶洞半充填 有灰色淤泥质土,硅质粘性土及岩块。 4.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
1.熔岩特殊地质形态及其基本特征
1.1熔岩的基本概念
岩溶的形态:
由于溶蚀作用和由此引起的机械冲刷坍陷等作用共的的结 果,在地表与地下形成的奇特地形形态有十几种。如:
1.溶沟和石芽 2.溶蚀裂隙
3.漏斗
4.溶蚀洼地5.落Leabharlann 洞6.坡立谷7.峰林
8.干谷
9.溶洞
10.暗河
岩溶的形态
溶沟
岩溶的形态
石笌
水利隧道岩溶地段斜井施工工法(2)
水利隧道岩溶地段斜井施工工法水利隧道岩溶地段斜井施工工法一、前言水利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岩溶地段,该地段的施工难度较大,容易产生塌方和水涌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斜井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利隧道岩溶地段斜井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斜井施工工法的特点在于:采用水平挖井斜井工法,避免直井可能导致的塌方和水涌问题;施工过程中,通过抽水排涌、注浆固结等技术手段,有效应对地层条件不稳定和岩溶地区的水源问题;斜井施工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和成本。
三、适应范围水利隧道岩溶地段斜井施工工法适用于岩溶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水源丰富、排涌困难的情况下。
该工法适用于斜井深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能够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下水涌入和地层不稳定等问题。
四、工艺原理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斜井施工的方式,避免直井可能引发的塌方和水涌问题;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如岩石锚固、注浆固结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对近期开挖区造成不利影响。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探测阶段:对施工地点进行地质勘察和水文等相关探测工作,确定斜井的位置和角度。
2. 准备阶段:确定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材料和人员。
3. 挖掘阶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斜井的挖掘,同时进行岩石锚固和地层注浆等工作,以保证施工的稳定性。
4. 完工阶段:对施工地点进行整体的清理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的工作,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在劳动组织中,要做好施工队伍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合理分工,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斜井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钻机、注浆设备、岩石锚固设备、泵车等。
这些机具设备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并且能够适应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
隧道中溶洞的处理方案
隧道中溶洞处理方案:溶洞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地下溶蚀现象。
岩溶对隧道影响关键表现为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降低隧道使用可靠度;季节性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原因;塌方冒顶是指隧道施工中,山体上部岩层自然塌落现象。
是隧道开挖施工后,原先平衡山体压力遭到破坏而造成。
所以,制订合理、科学、有效溶洞、塌方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很关键。
依据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情况,介绍相关处理方案。
一、处理方案选择标准。
(1)安全性。
确保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围岩累计变形量小于10cm,衬砌完工后隧道不渗不漏。
(2)可操作性强。
要充足考虑现场机械装备情况和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
(3)灵活性好。
依据断面形状和尺寸,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方案,而不局限于一个固定模式,一旦一个方案不能实时或实时效果差时,能很好地转换为替换方案。
(4)含有可连续性。
需兼顾溶洞段前后施工方案不一样,能顺利地进行施工工艺、工序转换。
(5)经济性强。
即在确保安全、质量并不破坏环境条件下投入最节省。
(6)处理施工方案科学。
首先保留并加固坍塌体,预防坍方扩大,然后施做套拱和超前大管棚,确保正洞开挖施工安全;管棚施做完成后挖除坍塌体,进入隧道正常开挖、支护工序,并对隧道基底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溶洞段经过后,进行拱部坍腔回填处理。
二、处理方案1、拱部以上(上导洞)空溶洞,采取泵送C25混凝土护拱,护拱厚度2米,以加强护拱,上空腔部分做排水处理(设置多根Φ100mm双壁波纹管,波纹管长度依据现场溶洞位置确定)。
2、掌子面锥形空腔处理:空腔临空面处理采取厚10cm喷射C20混凝土封闭,腔内采取泵送C25混凝土回填,厚度2m,环向拱脚至拱腰采取Φ50×4小导管(长度4.5m),1.5m×1.5m梅花形部署,并注水泥浆(水泥浆按实际施工工程量确定)进行加固,空腔口采取工字钢纵向部署形成拱架,长度3m,间距20cm,其它采取吹沙回填密实,空腔做排水处理(设多根Φ116mm双壁波纹管,波纹管长度依据现场溶洞位置确定);3、洞顶原地表塌陷,形成大锥型坑洞,塌陷区在山谷冲沟,危及隧道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渡隧道岩溶预报、处治、监测专项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中渡隧道进口进程DK451+603,出口里程DK452+327,全长724m。
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半径为5500m的右偏曲线上。
纵坡为单面上坡,坡度为1.5‰。
中渡隧道位于中渡镇西侧,隶属峰丛地貌,地形起伏大,高程170~285m,相对高差5~115m,山体陡峻,自然坡度10°~40°。
基岩裸露,坡面植被多为灌木。
主要地质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其岩性为:浅灰、灰、灰白、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质坚硬。
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大多微张,延伸远,连通性好,内充填黄褐色黏土,方解石脉发育,岩体表面溶蚀现象发育,多发育小溶孔,山坡缓坡外多发育溶蚀峰林。
地表岩体完整性较好,进出口段岩体较破碎。
水文地质特征:隧道区地表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富存于第四系孔隙之中,水量微弱,向洛江排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岩溶管道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微弱,沿基岩裂隙及岩溶管道向下排泄,最终向洛江排泄。
2 隧道不良地质——岩溶2.1岩溶:隧道段内下伏基岩为灰岩,厚~巨厚层状,基岩表面发育小溶洞、溶沟及小溶槽。
DK451+914~DK451+934段内右侧30~60m范围内发育一岩溶洼地,该洼地长轴约30m,短轴约15m,与基岩裂隙连通,为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的主要通道;DK452+012右侧240~270m范围内发育一岩溶洼地,该洼地长轴约70m,短轴约30m,与基岩裂隙连通,为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的主要通道2.2隧道进出口端发现多个岩溶形态,分述如下:DK451+610右侧40cm左右斜坡脚处发现一地下溶洞,该溶洞出水量大,供中渡镇约3000人使用,日出水量为1025m3/d,最小水量为840 m3/d;DK451+600右侧60m处有一溶洞,约3×1.5m见方,深约1.5m,水位稳定,水质较清,见鱼游动,雨季时水质浑浊。
据访问,该地区下暴雨时,该处有水涌出,且溢出地面;DK451+685右侧200m处,为一小溶洞,隧道出口DK452+370右120m,为一溶洞,洞口呈近半圆形,底宽3m,高2m,后向S65E斜坡呈15度向下延伸,长约10m,宽约1-3m,高约2.5m,洞底为一水井,水井呈矩形,长约3m,宽约1-1.5m,水深1-2m,未见流动,仅供一住户使用,据调查,暴雨水位上升约为1m,枯水期无水,井底沿S50W(洞外)为一小溶隙;DK452+370右280m坡脚低洼处,为一消水溶洞,洞口呈正方形,边长1m,井口为灰岩,井深约8m,水位深0.5m。
未见明显流动。
隧道穿过的山体为巨厚层状灰岩,产状倾向SE(线路左侧),倾角约30°~45°,地表岩溶形态发育,下部岩溶通道较发达,为大气降水向洛江等山下低洼处渗流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从隧道山体进、出口之间溶洞水的径流条件分析,其线路标高以上基本无水平向浅部较大的岩溶管道相联通,即以垂直岩溶发育为主,总体看来,隧道区属岩溶强烈发育区。
3 岩溶隧道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由于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错综复杂,发育的形态千姿百态,以及岩溶发育的不均衡性和不规则性,给岩溶隧道的设计施工带来一系列困难,特别是施工阶段的突水、突泥对施工安全和进度造成很大威胁。
总结分析国内外隧道施工岩溶问题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隧道施工中的突水、突泥问题;第二类:隧道施工中顶板溶洞充填物陷落冒顶;第三类:隧道施工中底板塌陷。
4 岩溶预报4.1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原则:“内外兼顾,内为重;长短结合,短为重;直间并用,直为重;综合集成、长期预报”。
以此确保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
4.2地面(洞外)地质调查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4.2.1弄清楚隧道线路经过地区可溶岩(灰岩、盐岩),特别是强溶岩(纯灰岩、白云岩、盐岩)的地层层位、展布范围及所处的岩溶水动力分带。
4.2.2查明隧道线路经过地区及其邻近地区,在可溶岩特别是强溶岩中分布规模较大断层的产状及其与地表隧道轴线的相互关系;特别注意那些两条或两条以上断层交汇的位置(它们是侵蚀性地下水的有利通道)。
4.2.3查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界面的位置及其与地表隧道轴线的相互关系。
4.2.4结合上述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岩层层位和构造位置,在大小封闭的洼地内,寻找大型溶洞或暗河的入口。
4.2.5根据断层产状或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面的产状,用地面地质界面法和投射公式,求得可能出现的大型溶洞、暗河与隧道的相互关系。
4.2.6查明暗河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及标高,并结合可能成为暗河通道的较大断层或较紧闭背斜褶皱核部的位置、产状,推断暗河的大致通道,确定能否与隧道相遇或与隧道的大概位置关系。
4.2.7依据岩溶发育的分带性和隧道相对标高和季节变化,判断那些可能与隧道相遇溶洞、暗河的含水量;或推断那些不与隧道相遇的有水溶洞或暗河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
4.2.8搞清隧道所在位置所属的构造体系和地表具体的构造行迹。
通过以上方法定性确定岩溶的空间分布,但此方法预报岩溶的精度远远满足不了隧道施工的具体要求,仅对具体预报的解释有指导意义。
4.3洞内掌子面岩溶探测方法隧道掌子面的岩溶探测方法和地面(洞外)探测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4.3.1可看到出露的岩体,与地面相比具有更多的已知条件;4.3.2由于掌子面空间小,且要探测前方地质情况,因而,许多物探方法现场布置收到限制;如电极难以布置,地面的各种装置不能排布;线框大小受限,许多依靠线性的连续测量方法不能使用。
4.3.3掌子面通畅的干扰因素包括:各种电缆引起电性的干扰噪音、各种风钻、隧道施工机械的震动噪音等;4.3.4预报的目的了解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的岩溶地质情况,地面物探的许多方法是测试地下半无限空间场的分量,当需测试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时失效。
因此,能用掌子面预报的方法较少。
由于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相对地面超前预报有许多的有优点,已知条件较多,精度相对较高。
因此它是目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
4.4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包括:隧道地震预报(TSP、VSP、TRT)、隧道电性预报、水平超前钻探等。
4.5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BEAM法、水平声波剖面法、陆地声纳法、红外探水法、超前平行导坑(隧道)法、水平钻速法、充电法、自然电位法、隧道及井巷电磁导弹超前预报技术、掌子面地质编录预测法。
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常用方法5 岩溶处治5.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穿越溶岩、洞穴的隧道,应根据空穴大小、填充情况及其与隧道的关系、地下水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5.1.1对空穴水的处理应因地制宜,采用截、堵、排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5.1.2干、小的空穴,开采取堵塞封闭;有水且空穴较大,不宜堵塞封闭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梁、拱跨越;5.1.3当空穴岩壁强度不够或不稳定,可能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时,应采取支顶、锚固、注浆等措施。
5.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5.2.1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进行处理:5.2.1.1可采用暗管、涵洞、小型过桥或泄水洞等排水方法,将溶洞积水或暗河水排走。
5.2.1.2当不能排水,或由于溶洞规模大且溶洞填充物为含水量较大的岩溶泥时,可采用封堵的方法。
当溶洞在隧道底部时可采用旋喷,在边墙及拱部时可采用注浆、管棚等,形成堵水墙(边墙)和防水帷幕(拱部)。
5.2.1.3对于停止发育、跨径较小,且无水的中、小型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填充情况,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或低等级混凝土进行填充。
5.2.1.4溶洞仅在隧道底部且较大较深,或者填充物松软不能承载结构物时,可采用梁或拱跨越,梁的两端或拱的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岩层上,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和石砌体加固。
5.2.2岩溶地区隧道开挖应符合以下要求:5.2.2.1开挖方法宜采用台阶法。
在Ⅱ、Ⅳ级围岩条件下,且溶洞尽穿过隧道底部一小部分断面时,可采用全断面一次性开挖。
5.2.2.2爆破开挖时,应采用超前钻孔探测。
5.2.2.3当隧道只有一侧遇到溶洞时,应先开挖该侧,待支护完成后再开挖另一侧。
5.2.3岩溶地区隧道支护和衬砌应根据溶洞情况予以加强。
5.3铁路规范规定的岩溶隧道的处治原则可总结为:“绕、截、排、堵、越与分部开挖,加强支护相结合”。
5.3.1绕:施工“绕”施工中若遇到特大和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为使工程不陷入停顿,可以增加出口作业面或用迂回导坑绕过溶洞区,一面继续进行施工,一面进行溶洞处理。
5.3.2截:“拦截地表水”根据勘测资料和施工现场观测,当地表自然沟床,汇水洼地发现有溶穴、落水洞、漏斗、竖井等为隧道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量随季节变化,则采用拦截地表水。
如为自然沟槽,采用在溶穴、落水洞、漏斗、地表陷穴四周施作浆砌片石排水沟。
如地表为一溶蚀封闭洼地,则可采用截水沟,泄水暗管,泄水暗管将水引到隧道渗泄区以外。
5.3.3排:“引排地下水”当隧道掘进遇到溶洞有流水时,宜排不宜堵,首先应查明水源,涌水量,流向及与隧道位置的关系,采取以排为主,截引相结合的措施常年流量大的采用开凿泄水将水排除洞外,流量小的可采用拦截引排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内,排出洞外。
常年流量大的岩溶地下水,即隧道排水沟无法正常完全排走的水,隧道可设平行导坑排水。
地下水出露在平导一侧,比较好处理,可自平导凿泄露水洞,将水引入平行导坑排走。
当地下水出露在平行导坑的另一侧,则需将水排引到平行导坑一侧,再由平行导坑开凿至正洞的泄水洞将水引入平导排出至洞外。
下面介绍地下水出露在平行导坑的另一侧排水情况:当地下水出露在平导另一侧,拱顶上部,或隧道拱顶以上时,可在拱顶以上设渡槽,横跨隧道,将水引至平导一侧由泄水洞排至平导。
渡槽两端置于拱顶以上的岩帮上,然后用竖向暗沟,将水引至泄水洞,再引入平导,排出洞外。
当地下水出露在平导另一侧,拱顶至隧底标高,可采用竖向间沟或在隧道衬砌范围外用浆砌片石拦水墙拦截地下水,当地下水出露较高时用间沟,出露较低时用拦水墙,然后用暗沟或暗管将水引至平导一侧,再由泄水洞排往平导排至洞外。
当隧道未设平行导坑时,其在隧道部位的处理方法,基本同有平行导坑,但泄水洞要选择适当位置将水排除至洞外。
一般涌水即利用隧道排水沟能正常泄排走的水。
在隧道施工中常遇到的是一般涌水。
仍以引排为主,其处理方法是:涌水在隧道顶上部出露的,采用在衬砌范围以外,拱部设渡槽和墙部竖向暗沟,将水引至墙脚外侧,在衬砌边墙脚留一暗洞或理设钢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当涌水出露在边墙部位,在边墙衬砌以外可设竖向盲沟或暗沟、将水引至边墙脚外侧,在边墙衬砌时,墙脚留一暗洞或理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排出洞外。
5.3.4堵5.3.4.1对已停止发育,径跨不大,无水或渗水较小量,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浆砌石或砼回填封闭,并辅以适当的引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