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内容分析

合集下载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内容分析法是研究文本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在传播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内容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分析文本的内涵、特点和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内容分析法在研究传播现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内容分析法的概述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文本的方法,主要通过对书面、口头或图像材料的描述、分类、计数和解释,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内容分析法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式。

定量分析强调从数量角度分析文本,通常通过计算词频、主题分布、情感倾向等指标,来了解文本的特点和趋势。

定性分析则强调从质的角度出发,通过提炼重要的概念、主题、情感、意图等特征,从而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和意义。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分析文本,发现出现的模式和趋势,并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

内容分析法还具有客观、可重复和可比性等优点,使得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1. 研究传媒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领域中最常用的应用是研究传媒。

通过对媒体报道、新闻、电视节目等材料进行内容分析,可以了解传媒的性质、特点和趋势,从而为制订传媒政策、规划媒体市场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例如,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发现传媒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价值取向、语言表述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传媒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2. 分析社交媒体近年来,社交媒体在传播学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社交媒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社交媒体的性质和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用户的内容和情感,了解他们的人群特征、行为方式和情感倾向,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的特点和趋势。

3. 研究公共话语公共话语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被广泛认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通过对公共话语的内容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并分析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向。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甄选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甄选

传播学作业―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甄选一、研究目的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分析和评估传播内容的特点、趋势和效果。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策划方案的甄选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策划方案的特点、趋势以及市场效果,为策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案1.研究对象选择选取一定数量的策划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选择:-网上:收集相关行业的策划方案,根据排名和评价情况进行筛选。

-行业展会:参观行业展览会,了解最新的策划方案,并根据现场反馈进行选择。

2.数据收集对选定的策划方案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包括以下方面:-文字内容:收集策划方案的文字内容,包括目标、策略、手段、预算等。

-图片和视频:收集策划方案中所使用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后续的内容分析。

-市场数据:收集策划方案实施后的市场数据,如销售额、用户量等,用于评估方案的实际效果。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目标定位:分析策划方案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

-策略手段:评估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是否创新、有效,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程度。

-内容主题:分析策划方案的内容主题是否与目标市场的关注点和热点相契合。

-媒体渠道:评估策划方案选择的媒体渠道是否适合目标市场的传播习惯和特点。

-市场效果:通过市场数据的分析,评估策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成果。

4.统计分析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频次统计:分析不同的策划方案在不同媒体渠道上的出现频次,评估其传播效果。

-关联性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对比分析:将不同策划方案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其策略手段的差异和优劣。

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策划方案选择的建议和参考意见,包括:-优势和不足:评估各个策划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内容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播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其通过对特定媒体内容的系统收集、分类、分析和解释,来揭示其中的模式、趋势和特征,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谈论内容分析法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其主要通过对媒体内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揭示其中的隐含规律和特征。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媒体内容研究内容分析法可以对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广告等媒体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帮助研究者了解媒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的报道倾向、表现形式和对社会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揭示媒体对特定事件的报道是否存在偏见或扭曲,以及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

2. 媒体效果评估内容分析法还可以用于评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效果。

通过对特定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媒体对受众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广告内容的分析,了解其对受众购买意向和品牌认知的影响程度,从而评估广告的效果。

3. 媒体话语权分析内容分析法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媒体话语权的分布和传播机制。

通过对不同媒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哪些话题在媒体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呈现,以及话语权的形成和传播路径。

这有助于揭示媒体对社会议题的塑造和引导力度,以及话语权的失衡和偏向。

二、内容分析法的局限性虽然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性问题内容分析法在收集和解释数据时往往会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识和背景的影响,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分类和编码过程中,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和理解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6内容分析法

6内容分析法

第六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概述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研究渐渐扩大到各类语文传播(verbal communication),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各类非语文传播(non-verbal communi cation),如音乐、手势、姿态、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也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课本、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反应、学生练习,甚至特殊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规律,作为教育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研究方法。

例如,读者要买一本书,他先看一看目录;要读一篇论文,先看看关键词。

这些就是一种直觉意义上的内容分析法。

有人曾对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研究,发现凯洛夫在该书中100多处讲“传授知识”,仅有10多处谈“发展智力”。

因此,他得出了“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部传授知识的教育学”的判断。

这样的研究就是运用了内容分析法。

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把各类教育文献资料,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指令文件、专题论著以及各种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视听教材、教案、课堂实录、学生练习等等作为内容分析的资料样本,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对这些内容资料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处理,取得量化的结果,然后把这些样本的量化结果,按一定的模式加以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多方面的研究用途。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实证性的方法,一种规范的研究技术与手段,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安排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分析。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一、概念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曾于1952年发表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内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对内容分析法定义:“一种对具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笔者对文本分析法如下定义:“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二、相似性客观、系统以及非接触性的特征描述,不仅适用于内容分析法,对文本分析法也同样适用。

1、客观用事实以及数据说话,是两者客观性的主要表现。

所分析的对象,对于内容分析法来讲,是有明确特征的传播内容;对文本分析法来讲,则是十分显著的文本外部特征。

它们都从不凭空推测分析对象背后可能含义,而依赖于固有的分析程序来得出结论;一旦研究目的与范围确定,就要尽量排除认为因素的影响,做到客观、无偏向。

2、系统一般而言,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的对象都是大量的、系统化的、具有一定历时性的文献;都要面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和取样的问题。

系统化调查取样是分析的基本前提,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克服可能出现的随机偏差。

除语言符号分析等特殊情形之外,单个的、少量的文献通常不能作为分析的依据。

3、非接触性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都是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的间接、非接触式的研究方法,这一点与社会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差异。

4、主观参与性尽管两者都是基于事实进行分析,在内容分析法的运用中,由于作为关键的类目体系十分不稳定、不系统,经常因研究者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改变,这一过程的是相当主观的、人为的、定性的过程;文本分析法更因研究者为自身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知识构架、认知体验所影响,而对文本中各种符号的“所指”得出不同结论。

相对的主观性是两者不可避免的。

5、目的按照传播学研究的通常说法,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并不以其所依据的文本本身作为研究目的,一般可归纳为三点:将传播内容与社会现实进行比较;推断信息传播者的态度、倾向;推断传播效果。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书札记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书札记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书札记一、传播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在我研读《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播学是一门探究人类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概念涵盖了传播过程、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传播的主体与客体,即传播者与受众。

传播者是将信息通过一定渠道传递给受众的人或组织,而受众则是接受并解读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传播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受众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选择、加工、传递和接收等环节。

理论框架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

传播学的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传播理论、媒介理论、受众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理论等。

信息传播理论着重探讨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媒介理论则关注媒介的性质、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受众理论主要研究受众的特点、行为和心理;而传播效果理论则探讨信息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传播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传播学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学科,它还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

这些交叉学科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论,使得传播学研究能够不断拓展和深化。

通过对传播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的学习,我对传播现象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对如何运用传播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探索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以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和问题。

1. 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传播学是一门关于信息传播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传播内容的制作、加工、传播渠道、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

传播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信息传播的本质规律,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方法

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方法

4、内容分析的过程
选择分析对象 抽样 确定分析类目
确定分析单元
第五讲 测量
所谓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 指标进行有效的观察与量度。具体而言, 测量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 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上, 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文本分析方法
·受众参与了媒介文本的制作 ·文本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式 ·文本是多义的——多种潜在的意义 ·媒介文本和其它文本有关联(交叉性) ·媒介文本采用不同的叙事形式 ·媒介文本有着不同程度的开放性或闭合性 ·文本是现实的或臆造的
8、内容分析的案例
案例1:关于“9·11”报道的内容分析 案例2:关于中国含义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被看作是“开放的”或是“闭合的”。根据Eco 的观点(1979),开放的文本不使受众局限于一 个特定的含义或解释。根据开放性的程度,可以 区分不同的媒介文本。例如,新闻报道就不具备 开放性,它趋向于一个统一的信息终端,可是连 续剧和肥皂剧却十分松散,因而就有不同的解读 方式。
第三节 内容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1、符号 信息传播的基本构成要素有:符号、意义和 载体。符号是信息传播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 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符号学
C·S·Peirce,1931-5、C·K·Ogden 和I·A·Richards,1923) 先后曾致力于建立一种“符号学”,通过“符号学”, 无论含义在结构上是多么松散或是零碎,都可以进行 研究。在语言学上或是符号学上经常引用的“符号系 统”的概念和“含义”主要是由Saussure首创的。上述 三位理论家在引用这些基本概念时有所不同,然而他 们却有着一些同样的基本要点。 “符号是语言中意义最基本的物质载体,这符号是指 任一我们所能看到的或是听到的声音形象,它通常指 示某一物体或是某一方面现实。我们通常乐于交流这 种符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所指。”在人际交流中, 我们常用符号来向他人传达我们所知道的事物的意义。

内容分析法(用于传播学 社会心理学)

内容分析法(用于传播学 社会心理学)

内容分析法是定量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编码,而编码是将原始材料转化成标准化材料的一种形式。

内容分析法的作用有四点:描述,推理,测量和预测。

优势包括经济,节省人力、物力;安全与非介入性,不需要涉入到实地调查当中,非接触、可反复进行;研究范围广泛,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可以研究一长段时间里的事情和能够研究一长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缺点在于其局限于已经记录下来的内容,编码困难,并且还有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应用领域传播学:这是研究者对他所选定的某时某地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回答了传播学中的一个经典的问题:“谁说了什么、对谁说、为什么说、如何说以及产生了什么影响?社会学:作为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

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集合。

应用过程特别强调为什么以及产生什么影响。

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有目的:内容分析的目的要清楚的表达出来,避免为了统计而统计,导致无目的的数据收集。

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不仅能便于分析内容,还可以获得更具价值的数据。

有假设:分析研究内容之前必须要针对实际需求, 有严密周到的思索与判断,增益思维,形成假设或研究问题。

确定总体抽样的前提是确定研究总体,包括所研究的主题和时间跨度,这往往直接从研究问题中就能推导出来。

让我们再来看几个完整的总体表述:1.该研究是有关2004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纽约地区黄金时间的电视商业广告。

2.该项研究有关去年1月1号到12月31日(周日除外),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报道内容。

[13]3.中国传媒大学的陈凯和孙江华同学的论文《纽约时报》的悄然变脸———1990 -1999 年《纽约时报》头版内容分析。

[14]研究总体是“我国女性新闻”我们就必需解释什么是女性新闻。

研究者浏览了许多关于女性新闻的研究文献之后,发现至少有三种“女性新闻”定义:(1)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新闻。

05讲-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05讲-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符号互动论的核心观点:
• 1)人类是符号使用者。动物的符号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他们彼此之间能够运用符号来 表达并进行交流。 • 2)符号沟通。传受双方的沟通建立在共同理解和传 达同一符号意义的基础上。 • 3)互动与角色扮演; • 4)互动、人类及社会。
• 核心观点:人类以符号为纽带,进行社会交往和信息 传播,形成社会。
信息衍化而来,因而具备信息的各种特点,且新闻的 最终目的仍在于传递信息。 •
区别:另一方面,新闻和信息之间也不能简单
地划上等号。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其主要特点 有:时效性、新鲜性、接近性的等。
信息的特征:
1 、可加工性,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使信息更符合 传播的目的和要求; 2、可转换性,指信息的载体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 一种形态 3、可传递性,指信息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一直传递 下去 4、可储存性,指信息可以保存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你好”)
• 音调-指嗓音的高或低。一般男性-低(有力量的),
女性-高(无助的、紧张的)。通过变化音调可以表 达我们的情感或提高听话者的兴趣;
• 音量-大声的程度,通常反映的是感情的激烈程度。
(说话大声-被视为具有攻击性或是傲慢专横,说话 柔和-被看作是温顺而有礼貌)
• 音频-指说话的速度。


为什么要了解符号?
• •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 说即交流精神内容。 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 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达出来, 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 •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 号解读的过程,而后才是理解 、思考。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

第八章_传播内容分析

第八章_传播内容分析

信息与控制信息流量的关系: 信息量低,是指社会的信息流量低于社会需求,以致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 更不能促其发展。
后果:
①信息的匮缺,会阻碍社会发展,使经济停滞不前,无法分享世界各国已开 发出来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②信息匮缺,科学技术必然落后,民族便处于愚昧状态。 ③信息匮缺,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下降。
三 传播内容的分析与解读
(一)
(二)
(三)
内容分析 的切入角 度
大众传播 的信息类 别
各种研究 关于传播 内容得出 的结论
内容就是被传播的信息 研究传播内容,主要是 对各种传播媒介的传播 材料进行分析,考察传 播内容的目的性。也就 是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 探讨信息与传播者的意 图、受传者接受程度之 间的相互关系。
④会让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乘虚而入。
信息量过高:是指社会的信息流量高 于社会需求。后果: ①受众在大量不需要的信息冲击下, 会不安,逐渐形成逆反心理和冷 漠感,甚至会出现精神和心理疾 病。 ②超出了需要输出信息的那部分信息 也是一种人为的噪音。 ③对社会而言,部分信息的超量不仅 会抑制和限制另一部分信息的流 通,而且会产生社会群体压力, 造成负面的影响。
西方研究内容的三个不同的切入点 :
(1)信息式内容研究:信息式内容研究是把大众传播内容作为 客观信息进行精确描述的方法,以一战后对宣传技巧的研究 为起点,此后信息式内容研究源源不断地反映出研究者对新 闻信息内容,对暴力和性描述的关注。 (2) 符号化内容研究 符号化内容研究主要基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并发展成为符 号的文化意义分析。符号化内容研究包括传播符号本身,符 号系统以及符号运作所依托的文化研究。 (3 )批判性内容研究 研究者们对大众传媒所标榜的“自由”、“客观”、“公 正”、“内容多样化”作出批评,认为绝大多数媒介并没有 做到。媒体不够客观,它们回避矛盾和冲突,拒绝报道不同 意见,谄媚或者依附于权势 。

传播学概论分析抖音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传播学概论分析抖音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持续学习与发展:不断教育与自我提升
2. 自我提升与专业素养
创作者作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核心力量,需要不断进 行自我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包括对于历史文化知 识的深入学习、内容创作技巧的提升、新技术的掌握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创作者可以保持自己的专业 性和独特性,从而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
生了更深的情感联系
同时,抖音平台上的弹幕、 评论等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 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他们可 以在观看短剧的同时,与其 他观众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感受。这种实时的 互动进一步增强了观众之间 的联系和归属感
3
病毒式传播:社交媒体 的助力
病毒式传播:社交媒体的助力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还离不开病毒式传播 的推动。在抖音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分享、 点赞、评论等方式将短剧传播给自己的朋友、 家人和其他网友。这种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播方 式使得短剧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并吸引 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持续学习与发展:不断教育与自我提升
3. 跨领域合作与交流
为了获取新的创意和想法,创作者可以与其他领域的艺 术家、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例如,可以与历史学家、 博物馆专家、作家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出更具深度的内 容。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艺术节、研讨会等活动,与 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10
结语:持续学习与发展 是关键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激 烈的竞争。要想在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创作者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寻找独特 的角度和题材,同时注重观众的反馈和需求,以吸引和保持观众的关注
此外,有效的互动也是增强观众参与感和忠诚度的关键。通过与观众的积极互动,可 以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从而为短剧赢得更多的支持和传播

内容分析法——精选推荐

内容分析法——精选推荐

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在内容分析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对内容分析法做出一个广泛的定义:"内容分析法是系统的、客观的指出讯息的特征。

"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导传播者意图以及推断传播效果。

另一位内容分析研究者克里本道夫(Krippendorf)将内容分析定义为系统、客观和定量的研究传播讯息并对讯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的方法。

此外,华里泽和韦尼(waliger and wienir)把内容分析定义为用来检查资料内容的系统程序。

柯林杰(Kerliger)的定义也很具有代表性:内容分析是以测量变量为目的的,对传播进行系统、客观和定量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

在这里,我们采用被学界广泛引用的贝雷尔森的经典定义,因为它简明扼要的揭示了内容分析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特征。

二、内容分析法的原理内容分析法的实质是对文献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困,其研究目的是根据数据对内容进行可再现的、有效的推断困。

从哲学上来讲,该方法的可行性是以客观世界的可知论为前提的,亦即人们可以通过对客观信息的分析研究,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内容分析法强调的是正确有效的分析推理能力,其方法原理也就在于运用多种统计、推理、比较的分析方法来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带着各自的知识背景和实用目的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内容分析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各种研究方法开始逐渐融合、相互补充,在遵循内容分析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程序基本一致。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内容分析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内容分析法
23
步骤二:抽样
抽样的前提是确定研究总体,包括所研究的主题和时间跨度,这往往直接 从研究问题中就能推导出来。
抽样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确定研究样本来自哪些媒介 第二,对研究日期进行抽样 第三,确定研究样本
24
确定研究样本来自哪些媒介
这是进行抽样的第一个步骤,即在关注哪些媒介呈现的信息,在这一过程 中要说清楚:
10
研究对象不受打扰
这和问题调查和定性分析不一样,前两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内容分 析法研究的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而是研究的客观的文本,不存在因研 究对象的主观因素而影响研究效果的问题。
11
研究过程可重复
即针对同样的议题,按照同样的类目和抽样方法,可以对不同的媒介进行 研究。如对汶川地震中对党报报道内容的研究,选取的是以人民日报、四川日 报、陕西日报和甘肃日报为研究对象,运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分析其他的党 报报道内容。
□4志愿者救助 □5 军队救灾 □6医务人员救灾
□7公民捐赠、献血等行为 □8港澳台及海外侨胞救助
□9国际救援 □10非政府组织 □11其他民间组织救助(如学校、国企、民企等)
1.64: 灾后影响、反思、重建:
□1 灾难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 □2地震在世界引起的反响
□3 责任追究、灾难原因分析
8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可重复地、有效地从数据推论其情境(context)的一种研究方 法。”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 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9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1 研究对象不受打扰 2 研究过程可重复 3 运用的是定量方法 4 非结构化程度高 5 描述媒介内容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1. 引言1.1 内容分析法的概述内容分析法是研究人们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符号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从而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特点。

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文化研究、传播研究、广告分析等领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大量的媒体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传播媒体的特点。

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中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形态,从而为社会传播现象的解释提供依据。

在传播学领域中,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分析、媒体叙事研究、广告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有力的分析工具。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现象,揭示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在传播学领域中,内容分析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工具。

【内容分析法的概述】1.2 传播学视角下的内容分析法意义内容分析法可以帮助传播学者系统地分析不同类型的传播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从而深入挖掘其中的信息和意义。

通过内容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媒体内容中的话语权、价值观以及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为传播现象的研究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内容分析法可以帮助传播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传播内容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内容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媒体内容中的主题、情感色彩、立场倾向等特征,帮助研究者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趋势,为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传播学视角下的内容分析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传播内容的本质和影响,还可以为传播现象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启示。

通过内容分析法的运用,传播学研究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究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传播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媒体表达形式进行系统性的分类、计数和解释,以揭示其中隐含的信息和意义。

06第5讲:传播内容与内容分析

06第5讲:传播内容与内容分析
符号学家皮尔士把符号分为10类66种 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而象征符则是人类语 义性质。 信号与其表现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或具有对应关系,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 的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是人类的创造物,表达观念等抽象 事物;象征符不仅能表示具体事物,还能 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食物;象征符有传 统继承性,有创造性;象征符可以随意创 造。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提要
一、传播内容及其形态 二、内容研究的不同方法 三、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 四、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三、宣传内容的研究 四、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
一、传播内容及其形态
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指的是所有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 的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一般具有综合、 公开、动态、通俗等特性。
为什么要进行媒介内容研究?
内容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三个主要特征: 在所有利益或者偏好的层面上,受众的 “选择”范围很大; 社会中的任何声音与消息来源都有许多 而且不同的机会能够接近使用媒介; 媒介能够真实或有效地反映社会中所展 现的各种不同的现实情况。
2、现实的反映还是扭曲?
·就消息来源而言,媒介新闻过度呈现社会"高层"和 官方的声音。 ·新闻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政治或者社会精英成员身上。 ·普遍强调的社会价值是公认的而且有助于维持现状。 ·国际新闻集中在比较富裕和较强大的国家上。 ·新闻在题目选择以及意见表述上有一种国家主义(爱 国心)以及种族主义的倾向。 ·新闻反映的价值与权力,是男性主宰社会中的价值与 权力。 ·少数民族明显地被边缘化、忽视或者污蔑。 ·犯罪新闻过度呈现暴力与个人犯罪,而忽略社会中其 它风险的事实。
清华大学教授 崔保国
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内容分析法(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第六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概述一、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后来,美国的一些传播学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报纸的内容,了解信息发展的倾向,随后,内容研究渐渐扩大到各类语文传播(verbal communication),如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杂志、书刊、信件、演讲、传单、日记、谈话等等的分析,以及各类非语文传播(non-verbal communi cation),如音乐、手势、姿态、地图、艺术作品等的分析,成为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教育和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也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教育文献、课本、课堂讲授、视听教材、直观教具、学生反应、学生练习,甚至特殊教育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规律,作为教育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如,读者要买一本书,他先看一看目录,要读一篇论文,先看看关键词。

这些就是一种直觉意义上的内容分析法。

有人曾对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研究,发现凯洛夫在该书中100多处讲“传授知识”,仅有10多处谈“发展智力”。

因此,他得出了: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部传授知识的教育学的判断。

这样的研究就是运用了内容分析法。

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把各类教育文献资料,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指令文件、专题论著以及各种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视听教材、教案、课堂实录、学生练习等等作为内容分析的资料样本,按照内容分析的基本步骤,对这些内容资料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处理,取得量化的结果,然后把这些样本的量化结果,按一定的模式加以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多方面的研究用途。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

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方法

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方法

4、内容分析定义
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在1952年发表 的“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分析”。为内容 分析下了一个被广泛引用的定义: 内容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能对明确
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5、内容分析的步骤
内容分析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按照不同的方式划 分这些步骤,最少的只有四或五步,最多的有 十步,十二步甚至更多。我们在这里给出的内 容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六个互相联系的步骤: (1) 定义研究问题 (2) 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 (3) 定义分析的类型 (4) 制定编码表 (5) 进行预试,检验编码表的可靠性 (6) 数据的准备和分析
5、内容分析的角度
传播内容是对现实的反映还是曲解。 媒介内容传播的短期与长期趋势分析。 不同媒介对同一问题的报道的比较分析。 媒介的风格与流派:西部片与武打片。 传播方法与传播形式的比较分析。 科技、文化等特殊领域的信息传播分析。
6、变量与编码表
相同或不同? 孰大孰小? 内容变量 显著变量 版块变量 比例变量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大多少? 否 否 是 是 是多少? 否 否 否 是
符号学
C· Peirce,1931-5、C· Ogden 和I· Richards,1923) S· K· A· 先后曾致力于建立一种“符号学”,通过“符号学”, 无论含义在结构上是多么松散或是零碎,都可以进行 研究。在语言学上或是符号学上经常引用的“符号系 统”的概念和“含义”主要是由Saussure首创的。上述 三位理论家在引用这些基本概念时有所不同,然而他 们却有着一些同样的基本要点。 “符号是语言中意义最基本的物质载体,这符号是指 任一我们所能看到的或是听到的声音形象,它通常指 示某一物体或是某一方面现实。我们通常乐于交流这 种符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所指。”在人际交流中, 我们常用符号来向他人传达我们所知道的事物的意义。

第八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第八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18


二、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1、既省钱又省时 2、保险系数大 3、可以研究在一个长时期中所发生的过程 4、研究对象不受打扰 5、研究过程可重复:即针对同样的议题, 按照同样的类目和抽样方法,可以对不同的 媒介进行研究。 6、非结构化程度高
19
三、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1、只局限于对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 研究 2、不适合对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 等深层概念进行研究 3、编码过程容易产生误差 4、不适合进行解释性研究
48



按照新闻框架理论,类目的种类可分为“说 什么”(what is said)与“如何说”(how is said)两种类目,并分属实质(substance) 与形式(form)两种。 在“说什么”类目中,共可区分为“主题类 目”、“方法类目”、“特性类目”、“主 角类目”、“权威类目”、“来源类目”、 “目标类目”、“标准类目”、“方向类目” 与“价值类目”十种类目。(王石番)
38



第二阶段:抽取研究日期。 这是进行抽样的第二个步骤,在确定了分析 媒介以后,就要确定研究的日期,包括两方 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研究日期的起止(比如研究的是 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之间的媒介 内容; 二是确定具体日期的抽样方法。一般都采取 等距抽样法(比如选择2008年1月1日到2008 年12月31日之间,每个星期天的媒介内容进 行研究。)
10

2、二战期间拉斯韦尔等人组织了一项名为 “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 的报纸、电台播放音乐为分析对象,获取了 许多军政机密情报; 3、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 《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确立了内容 分析法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航事件传播的新浪微博内容分析
——133******** 郑鑫
经济管理实验班【摘要】本文选取2014年3月7日到4月10日新浪微博对马航事件的报道,以内容分析法,从不同话题数、微博信息发布时点趋势、微博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微博与其他新闻声量比较、权威微博更新情况角度,对马航事件的新浪微博传播进行量化大数据分析,剖析马航事件的传播过程。

【关键词】新浪微博马航事件内容分析大数据传播过程
马航失联,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敏感的航班,爆炸性的消息,空白的时间,未知的真相——我们接收到的一切消息,皆来自媒介。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浪微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微博对马航事件的相关报道做出解析。

之所以选择新浪微博作为此次报纸内容分析的对象基于以下三点原因:1.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是这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媒介平台,权威机构的消息与意见都会在这里出现,本身具有代表性;2.新浪微博成为最能代表中国众多网民心态的媒介;3.作为门槛较低的大众传播媒介,新浪微博中“意见领袖”导致某些传言的产生,本文正要探讨马航事件背后的传言产生机制以及传言的应对措施。

一.新浪微博话题时点内容分析
1.不同话题数
一份今年从3月1日到4月10日,包含发布时间、正文、用户昵称、用户ID、用户url等内容的具体抽样微博数据的调查,选择了8231个话题,其中前几位话题分别为“#马航(飞机)失联#(4333)”,“#祈福马航#(1265)”,“#黑
匣子#(486)”,“#马军击落马航#(90)”。

1但在“#马航(飞机)失联#”中评论的问题包括对马航的祈福以及马军击落马航的各种猜测。

2.微博信息发布时点趋势
注:该趋势根据2014-3-8日到2014-4-10日的平均值计算得到[1]
3. 微博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
[1][social·轻数据第三期]马航事件数据
[1]
微博这三个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体现了以下三点:
①马航事件中,9时的微博发布比例逐步提升,表明有关马航信息的分享逐步
常态化;
②由于新闻发布会12时举行等原因,马航事件中的12时信息发布比列一直维
持高位;
③后期大量非正规消息午后密集发布,显示事件无进展情况下公众的普遍焦虑。

4.微博与其他新闻声量比较
[1]
这个图标反映了以下信息:
①有关马航事件的报导,无论是新闻还是微博,事发三天后即进入传播衰减区;
②3月25日有关侦测到黑匣子的信息在微博疯传,但主流新闻几乎没有采信这
一消息。

这体现了微博这种媒介的时效性。

重大突发事件时,媒体上出现不确切消息并不罕见。

如美国电视新闻领域,通常有“报了再说,随报随改”的风格,也就是先抢时效,哪怕出现细节失真,尔后再随时根据新的消息进行滚动的补充报道,不断修正此前报道中的问题。

微博和美国电视新闻同样,往往时效性极强,对黑匣子事件捕风捉影。

但主流媒体对消息一再审核,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

微博过于看重信息的时效性导致了信息真实性的缺失,这是我们对微博应有的一种反思。

二.权威微博更新与传言产生应对
1.没有新信息也应发布信息——4小时0条更新信息VS5大传言产生[2]
新华社联合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马航失联事件中,5条流传较广的传言,都集中发生在8日10:30-14:30这4小时期间。

这是为什么呢?
[1] [social·轻数据第三期]马航事件数据
[2]《大数据告诉你失联事件为何传言那么多》
对比马航发布官方消息的时间不难得出答案。

8日10点30分,马航官方网
站发出第三条声明,更正乘客数量和分布地区等信息,直到14点30分其官网才再次发声,声明没有飞机确切位置的信息。

恰恰是这长达4小时的信息“静默”期,众多传言甚嚣尘上。

博联社创始人、总裁马晓霖说,飞机失联是大事,牵动世人的心。

这么多传言,反映出人们对信息的渴求。

马航官方声音的缺位,为不准确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

同时,这些关于航班下落或乘客安全的情况,顺应了大部分网友内心的“美好期望”,因此被广泛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更注意到,在全球关注失联航班和机上人员的生存状况之际,@马来西亚航空这个新浪微博账号的粉丝量至12日只有约11万人。

他认为,网民浏览后对其更新速度不满意而匆匆离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为了避免传言的产生,即便马航确实没有最新消息或结果信息无法明确,也应不断传达搜救等过程性信息和支持性信息。

即使没有更新的消息,也应以较高频率进行新闻发布,以便压缩传言传播的空间,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

2.传言更正的困难性——8日25条VS9日67条[2]
“飞机降落南宁了吗?”“飞机真的在海上被发现且未解体?”直到事件发生超过60小时后,微博、微信上依然传播着这些早已被更正甚至澄清的消息。

大数据统计发现,主要传言均产生于8日14:30之前,且基本在发出3小时内得到澄清。

但新浪社区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实信息的传播并没有因为澄清而停止。

以国内一家媒体8日13点34分发布的一条信息传播为例。

这条信息有名有姓地援引越南军方人士称,飞机坠落在坚将省土珠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
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

之后,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马航公司否认航班坠毁的相关信息。

但截至10日12点37分,该媒体这条微博的转发量已达275837次,评论达58659条。

大家对澄清的兴趣总不如传播那么高,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下:传言能在大众最焦虑的时刻迅速给出“解释”,是速食面式信息,所以传播较快;而澄清则要调动理性批判思维,并要有足够权威性的元素方能成功。

社交平台强化了这种
传播属性。

另外,在微博等开放性社交媒体中,不实消息可通过连续信息流冲淡;但在相对封闭的微信朋友圈中,朋友之间信任度高,传播更快,较难消除影响。

3.时效性与真实性的博弈——60小时,696万余条微博,近10个版流传广泛的传言VS不盲目抢发赢得4079万曝光量[2]
自8日凌晨2:40马航MH370航班最后一次报告位置的60个小时,新浪微博中的相关微博数量多达696万条。

在突发事件真相扑朔迷离时,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账号们各显奇招,通过转载外媒等多种方式抢先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体选择了多方核实信息源,并没有抢先时效,但因所报信息权威准确反而获得公众肯定。

那么不抢发就没有影响力了吗?据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统计,以@新华社中国网事为例,其虽然没有盲目抢发转载外媒消息,但独家直击的中国军舰全速驶向事发海域引发网友关注,其中诸多大V纷纷转发,总曝光量超过4079万人次。

网友@沐童在微博评论说:马航事件,对比几家微博的表现,@新华社中国网事最好,冷静准确不冒进。

那么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该快还是准?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实际操作中要视速度和细节哪个更重要来决定。

此外,这也与新闻传播中“动态的真实”有关,确切结果是随着事件进展逐渐出现的。

在这种备受关注的突发事件面前,媒体出现失误是正常的,但要有规范性责任,谁发布的失实消息,谁应该有责任在同等传播范围内及时更正。

同时,传统媒体要加强培养新媒体运营人员的素质,如能否找到两个以上独立信息源等多方面鉴别信息。

一些客户端为了能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竞争中取胜,只顾及时、同步地传播信息,而忽略了真实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其实这才是其依托的传统媒体品牌的核心价值。

三.新浪微博就马航事件传播的特色
综上分析,我们得出新浪微博就马航事件传播的特色:
[2] 《大数据告诉你失联事件为何传言那么多》
1.在社会新闻等重大事件的传播程度影响力上,任何社交媒体都比不上微博[3]
2.信息量大,但存在信息碎片化问题
3.准入门槛低,网民观点聚集,存在“意见领袖”
4.时效性极强
5.真实性不如主流媒体新闻
6.容易引起传言产生,但有防范更正机制
【参考文献】
[1][social·轻数据第三期]马航事件数据
[2]《大数据告诉你失联事件为何传言那么多》新华每日电讯8版(记者
周劼人、张紫赟、黄艳)
[3]马航事件之微博影响力 2014-03-09 购团邦资讯
[3]航事件之微博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