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内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航事件传播的新浪微博内容分析
——133******** 郑鑫
经济管理实验班【摘要】本文选取2014年3月7日到4月10日新浪微博对马航事件的报道,以内容分析法,从不同话题数、微博信息发布时点趋势、微博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微博与其他新闻声量比较、权威微博更新情况角度,对马航事件的新浪微博传播进行量化大数据分析,剖析马航事件的传播过程。
【关键词】新浪微博马航事件内容分析大数据传播过程
马航失联,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敏感的航班,爆炸性的消息,空白的时间,未知的真相——我们接收到的一切消息,皆来自媒介。而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浪微博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微博对马航事件的相关报道做出解析。之所以选择新浪微博作为此次报纸内容分析的对象基于以下三点原因:1.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是这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媒介平台,权威机构的消息与意见都会在这里出现,本身具有代表性;2.新浪微博成为最能代表中国众多网民心态的媒介;3.作为门槛较低的大众传播媒介,新浪微博中“意见领袖”导致某些传言的产生,本文正要探讨马航事件背后的传言产生机制以及传言的应对措施。
一.新浪微博话题时点内容分析
1.不同话题数
一份今年从3月1日到4月10日,包含发布时间、正文、用户昵称、用户ID、用户url等内容的具体抽样微博数据的调查,选择了8231个话题,其中前几位话题分别为“#马航(飞机)失联#(4333)”,“#祈福马航#(1265)”,“#黑
匣子#(486)”,“#马军击落马航#(90)”。1但在“#马航(飞机)失联#”中评论的问题包括对马航的祈福以及马军击落马航的各种猜测。
2.微博信息发布时点趋势
注:该趋势根据2014-3-8日到2014-4-10日的平均值计算得到[1]
3. 微博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
[1][social·轻数据第三期]马航事件数据
[1]
微博这三个不同时段发布信息比例体现了以下三点:
①马航事件中,9时的微博发布比例逐步提升,表明有关马航信息的分享逐步
常态化;
②由于新闻发布会12时举行等原因,马航事件中的12时信息发布比列一直维
持高位;
③后期大量非正规消息午后密集发布,显示事件无进展情况下公众的普遍焦虑。
4.微博与其他新闻声量比较
[1]
这个图标反映了以下信息:
①有关马航事件的报导,无论是新闻还是微博,事发三天后即进入传播衰减区;
②3月25日有关侦测到黑匣子的信息在微博疯传,但主流新闻几乎没有采信这
一消息。
这体现了微博这种媒介的时效性。重大突发事件时,媒体上出现不确切消息并不罕见。如美国电视新闻领域,通常有“报了再说,随报随改”的风格,也就是先抢时效,哪怕出现细节失真,尔后再随时根据新的消息进行滚动的补充报道,不断修正此前报道中的问题。微博和美国电视新闻同样,往往时效性极强,对黑匣子事件捕风捉影。但主流媒体对消息一再审核,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微博过于看重信息的时效性导致了信息真实性的缺失,这是我们对微博应有的一种反思。
二.权威微博更新与传言产生应对
1.没有新信息也应发布信息——4小时0条更新信息VS5大传言产生[2]
新华社联合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马航失联事件中,5条流传较广的传言,都集中发生在8日10:30-14:30这4小时期间。
这是为什么呢?
[1] [social·轻数据第三期]马航事件数据
[2]《大数据告诉你失联事件为何传言那么多》
对比马航发布官方消息的时间不难得出答案。8日10点30分,马航官方网
站发出第三条声明,更正乘客数量和分布地区等信息,直到14点30分其官网才再次发声,声明没有飞机确切位置的信息。恰恰是这长达4小时的信息“静默”期,众多传言甚嚣尘上。
博联社创始人、总裁马晓霖说,飞机失联是大事,牵动世人的心。这么多传言,反映出人们对信息的渴求。马航官方声音的缺位,为不准确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同时,这些关于航班下落或乘客安全的情况,顺应了大部分网友内心的“美好期望”,因此被广泛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更注意到,在全球关注失联航班和机上人员的生存状况之际,@马来西亚航空这个新浪微博账号的粉丝量至12日只有约11万人。他认为,网民浏览后对其更新速度不满意而匆匆离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为了避免传言的产生,即便马航确实没有最新消息或结果信息无法明确,也应不断传达搜救等过程性信息和支持性信息。即使没有更新的消息,也应以较高频率进行新闻发布,以便压缩传言传播的空间,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
2.传言更正的困难性——8日25条VS9日67条[2]
“飞机降落南宁了吗?”“飞机真的在海上被发现且未解体?”直到事件发生超过60小时后,微博、微信上依然传播着这些早已被更正甚至澄清的消息。
大数据统计发现,主要传言均产生于8日14:30之前,且基本在发出3小时内得到澄清。
但新浪社区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实信息的传播并没有因为澄清而停止。以国内一家媒体8日13点34分发布的一条信息传播为例。这条信息有名有姓地援引越南军方人士称,飞机坠落在坚将省土珠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
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之后,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马航公司否认航班坠毁的相关信息。但截至10日12点37分,该媒体这条微博的转发量已达275837次,评论达58659条。
大家对澄清的兴趣总不如传播那么高,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下:传言能在大众最焦虑的时刻迅速给出“解释”,是速食面式信息,所以传播较快;而澄清则要调动理性批判思维,并要有足够权威性的元素方能成功。社交平台强化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