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气候、地质情况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摘要: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形至西向北、东、南扇状大面积倾斜,河谷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造成褶皱断裂发育,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构成了区内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背景。
本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为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隶属毕节市,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部高,北、东、南三面较低。
最高是花厂与纳雍市交界处的乌箐山,海拨2218m,最低为北东端马洛河汇入赤水河处,海拨471m,一般地区标高1500m左右,市城海拨1475m;相对高差一般为100-400m,最大相对高差达1747m。
峰谷延伸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多为北东-南西向。
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溶蚀中山沟谷、丘陵及岩溶地貌。
1.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地质灾害分布与下伏地层岩性的对应关系明显,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软质岩组、软硬相间岩组及松散岩组地层中——塑性岩石及松散岩类分布区;崩塌主要分布在硬质岩组——碳酸盐岩、砂岩等脆性岩石分布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采空塌陷)及碳酸岩(岩溶塌陷)地层中。
1.3地质构造七星关区地处经向构造带和华夏构造带之间。
南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及北部边缘的“黔中隆起”相接;北同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最西边一级沉降带“四川盆地”连接。
自燕山运动后,地壳几度间歇变动,形成复杂的构造背境,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有:太极场向斜、鲍家向斜、毕节向斜、罗家院子向斜、草堤冲背斜等;主要的断裂有:花厂坪断层、落水洞断层、岩头寨断层、响水滩断层、塘边断层、馆西场断层、大吉场断层、阿市断层、普宜断层、核桃树断层、白岩脚断层、清丰断层、白龙地断层、新寨断层、野角断层等。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北纬26°24′至28°32′、东经104°11′至106°28′之间。
该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毕节市在夏季常常出现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给当地农业和生产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毕节市冰雹气候的特征参数对于及时防御和减轻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冰雹严重程度毕节市冰雹破坏性大,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至9月)。
据当地气象统计数据,每年夏季平均出现10次左右的冰雹天气,出现频率较高,每年受影响的农田面积占到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
2. 冰雹天气时段在毕节市,冰雹天气常常在下午3时至5时左右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夏季白天气温较高,空气容易产生垂直热力作用,孕育了大气不稳定性和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3. 冰雹降水过程毕节市冰雹降水过程多为阵雨或雷电暴雨形式,在短时间内降雨量大、雨势猛烈。
在冰雹天气过程中同时伴有强对流天气特征,如强风、大雨等。
冰雹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空间单位面积内出现冰雹天数的比例。
在毕节市,冰雹频率较高,每年夏季平均出现10天左右的冰雹天气。
冰雹强度可以用冰雹粒径来描述。
毕节市冰雹粒径多集中在0.5cm至1cm之间,最大冰雹粒径可达2cm以上。
半径在0.5cm以下的小冰雹对地面影响较小,而半径在1cm以上的大冰雹对地面损害非常大。
冰雹危害程度可由冰雹破坏程度来反映。
在毕节市,冰雹破坏程度严重,特别是大冰雹落地时会对农作物、房屋、交通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4. 冰雹形成机理毕节市冰雹形成机理主要是由于当地夏季气温较高,空气的上升运动增强,随之产生大量水蒸气,形成强烈的对流云。
同时,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遇时,会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穿越平流层的一些小颗粒受到上升气流的影响在对流云中迅速冷却,形成了冰晶,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凝结)后,最终形成冰雹。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6.9℃,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其气候特征为典型的四季分明、湿润多雨。
冰雹是毕节市夏季气候的一个特征现象,每年夏季,毕节市都会出现多次冰雹天气。
冰雹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具有明显的冰块状特征。
冰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天气条件,主要是大气中存在强烈对流运动和上升运动,同时也需要存在一定的冷却条件,使水蒸气快速冷却凝结为冰块。
毕节市冰雹的特征参数主要包括冰雹的大小、频率和降雨量。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毕节市冰雹的大小一般在直径1-5厘米之间,较大的冰雹可能达到10厘米以上。
冰雹的频率每年夏季都会有多次,集中在6月至9月份,其中7月和8月是冰雹最为频繁的月份。
降雨量方面,冰雹所带来的降雨量一般较大,常常会伴随着雷电、大风等强烈天气现象,给农作物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冰雹对毕节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冰雹造成的降雨量大,往往会引起山洪暴发、农田积涝等问题,导致农作物受灾严重,农民的经济损失较大。
冰雹所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如雷电和大风,容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
冰雹也会对建筑物和设施造成破坏,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额外压力。
为了减少冰雹对毕节市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应加强冰雹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民众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可以建设农田排水系统,加强对土地的治理,减少冰雹造成的农田积涝问题。
加强对建筑物和设施的抗震和防护能力,减少冰雹对城市建设的破坏。
毕节市冰雹气候的特征参数和影响主要集中在冰雹的大小、频率和降雨量。
了解和研究这些特征参数,有助于应对冰雹天气带来的问题,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冰雹是毕节市夏季的一种常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和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文将对毕节市冰雹气候及其特征参数进行分析。
毕节市的冰雹气候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多发期:毕节市的冰雹多发期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以6月和7月最为频繁。
这是因为夏季时气温高、湿度大、对流活动强烈,有利于云层内的降水冷却形成冰雹。
2. 频次较高:毕节市的冰雹频次相对较高,平均年冰雹日数在20天左右。
冰雹降水量也比较大,平均年冰雹量可达到50毫米以上。
3. 雷暴天气的关联:冰雹通常伴随着雷暴天气,这是因为雷暴云中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形成了强烈的对流活动和湿度不稳定。
在这种环境下,冰雹的形成得到了有利的条件。
冰雹的特征参数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冰雹大小:毕节市的冰雹大小一般在直径5毫米至30毫米之间,最大的冰雹可达到50毫米以上。
较大的冰雹会对农作物、房屋和设施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2. 冰雹形状:毕节市的冰雹多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少数冰雹呈不规则形状。
冰雹形状与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降水冷却机制有关。
3. 冰雹持续时间:毕节市的冰雹持续时间一般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之间。
冰雹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降水带有冰雹的移动速度、云层中的湍流强度等因素相关。
4. 冰雹频次和强度:毕节市的冰雹频次相对较高,但冰雹强度较为轻微。
大部分冰雹都是小雹粒,对农作物和房屋的破坏相对较小。
毕节市的冰雹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多发期集中、频次较高,与雷暴天气有关。
冰雹的特征参数包括大小、形状、持续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参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冰雹灾害。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貌

保护和管理喀斯特地貌
鉴于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性和独特 性,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 的资源。首先,政府加强了对喀 斯特地貌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防 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 政府还加强了对喀斯特地貌的科 学研究,深入探究其形成和演变 过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 些资源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业的 监管,规范旅游开发行为,防止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对喀斯特地貌 造成破坏。同时,政府还鼓励当 地居民积极参与对喀斯特地貌的 保护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 此外,毕节市的喀斯特地貌还具有独特的地 貌景观,如乌江源百里画廊、金沙江大峡谷 等。这些景观都是由河流对石灰岩的溶蚀和 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 学研究价值
7
PART 3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省毕节 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都 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喀斯特地貌是该地区的重 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 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 次,喀斯特地貌还为当地 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如溶洞中的水 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而河流两岸的肥沃土地则 可以用于农业种植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 貌
-
贵州省毕节市喀斯特地貌
贵州省毕节市是一个以其复杂多样的喀斯特地 貌而著名的地区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主要形成 于石灰岩地区,通过水对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
作用,塑造出各种奇特的地形地貌
PART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在贵州省毕节市,喀斯 特地貌的形成是由于流 经该地区的河流对石灰 岩地层进行了长期的溶 蚀和侵蚀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此外,喀斯特地貌还对当 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 了重要影响。由于喀斯特 地貌中的溶洞和地下河的 存在,使得地下水资源得 到了有效的储存和利用。 同时,喀斯特地貌也为当 地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如溶洞中的独特生态环 境为一些珍稀物种提供了 栖息地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毕节市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中冰雹是该地区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本文将从冰雹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特征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
冰雹的形成原理主要与云团中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有关。
在云团中,上升气流将水蒸气带至高空,然后在低温条件下形成冰晶。
随着云团的上升,冰晶会与水蒸气碰撞凝结为冰雹核,然后通过下沉气流将冰雹带回地面。
这个过程中,冰雹颗粒会不断地与云团中的水滴碰撞,增长体积并形成冰雹球。
影响冰雹发生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地形因素,毕节市地处山地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容易形成对流性云和大气环流。
这种地形特点使得冰雹发生的机率相对较高。
其次是气温因素,冰雹通常发生于夏季的雷暴天气中,夏季温暖的气温有利于云团的上升和冰雹的形成。
风向和风速对冰雹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风向可以影响冰雹的运动轨迹,而风速则会影响冰雹的大小和形状。
冰雹有一些特征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其性质。
第一个参数是冰雹的直径,冰雹的直径通常在0.5厘米到2厘米之间,直径越大,说明冰雹形成的高空云团越强劲。
第二个参数是冰雹的密度,冰雹的密度通常在0.8克/立方厘米到1.2克/立方厘米之间,密度越大,说明冰雹的冰晶越紧密,与云团中的水滴碰撞的次数越多。
第三个参数是冰雹的形状,常见的冰雹形状有球状、卵状、锥状等,形状不同可能意味着冰雹形成的过程有所不同。
毕节市的气候中冰雹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其形成原理与云团中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有关,而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冰雹的特征参数包括直径、密度和形状等,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冰雹的性质。
对冰雹气候及其特征参数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毕节市的气候特点,为冰雹灾害的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毕节市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毕节市经常发生冰雹天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应对冰雹天气的措施。
一、毕节市冰雹气候概况毕节市的气候条件多变,冰雹天气频繁。
冰雹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电、暴雨等其他恶劣天气。
冰雹对农作物、房屋、交通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在毕节市,冰雹灾害常常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损失。
毕节市冰雹气候主要分布在夏季,多发生在下午到傍晚的时段。
气象数据显示,毕节市冰雹天气一般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7月和8月是冰雹发生的高峰期。
冰雹天气的持续时间短暂,但破坏力大,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 温度毕节市夏季气温较高,往往在30摄氏度以上,而冰雹天气的形成需要较大的温差。
毕节市的冰雹气候一般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突然降温导致的。
在夏季高温的基础上,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就容易形成冰雹天气。
2. 湿度湿度是影响冰雹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空气湿度大、对流活跃的地区,容易形成冰雹。
毕节市夏季多雨,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3. 对流活跃度对流活跃度是指气流的垂直运动强度,对流活跃度越强,越容易形成冰雹。
毕节市夏季雷电天气频繁,对流活跃度大,是冰雹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高空能量高空能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冰雹的产生。
当高空能量比较强时,会促使空气上升速度增快,形成强烈的对流,从而导致冰雹的产生。
以上特征参数是影响毕节市冰雹气候的重要因素,了解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冰雹天气,减少冰雹带来的不利影响。
1. 加强气象预警对于冰雹天气,气象预警是非常重要的。
毕节基本情况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元代置驿,明代建卫,清代设县,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三省红都故地”之称,是毕节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毕节“生态建设、开发扶贫”试验区指挥中心。
1994年撤县设市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市”、全省“科技先进县市”、“省级卫生城市”,被国家、省分别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之一、全省20个“经济强县”之一。
毕节市界于东经105°36′至106°43′和北纬26°21′至27°46′之间,与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相邻。
全市总面积3410.98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6个城区办事处,聚居着2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40余万。
市内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水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50余条,蕴藏着大理石、粘土、重晶石、煤炭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尤以煤炭储量最为可观,地质储量达54亿吨,硫、铁、锌的探明储备也分别达到2.99亿吨、4042万吨、1.55亿吨以上,极具开发价值。
毕节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众多。
有川滇黔苏维埃革命政权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胜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彝族土司庄园、七星关古遗址;有天坑、地缝、峡谷、高原、草甸和原始森林融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林场;有奇峰高耸、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的小河奇景等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毕节市在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城市路网建设为重点,以试验区建设和地市共建政策机制为契机,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通过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构筑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改善的城市框架,城区建成区总面积从1988年的5.7平方公里上升到现在的16.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已逾35.9228万,城镇化率达到30.18%。
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

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贵州省地图中国地理:贵州省(毕节篇)别名“毕城”的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障。
与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相连,与云南省、四川省接壤。
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红星闪耀的地方。
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是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是古夜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发祥地。
毕节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
总面积2.6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700万。
下辖1个区:七星关区;1个县级市:黔西市;5个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金沙县、大方县;1个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个管委会:百里杜鹃管委会;1个新区:金海湖新区。
毕节市人民政府驻七星关区碧阳大道518号。
毕节市地图毕节市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境内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93条,分别流入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4大水系。
境内已建成大型水库支嘎阿鲁湖,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
毕节市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雨量较为充沛。
但毕节市海拔相对较高,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
境内有药用植物半夏、天麻、茯苓、党参、杜仲等;有黑颈鹤、白鹤等珍稀保护鸟类。
全市有7个区县属全国生漆基地县,5个区县属全国烤烟基地县,2个县属全国核桃基地县。
境内主要矿产有煤、铁、铅、锌、硫、磷、锰、铜等。
毕节市主要景点有:1、大方县:百里杜鹃风景区(含米底河景区)、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毕节大方古彝文化产业园)、水西湖、奢香博物馆、龙昌坪大山、奢香九驿水利风景区、大方双烈园;2、织金县: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织金关水利风景区、织金古建筑群、恐龙湖水利风景区、织金财神庙、织金大峡谷、织金文庙、织金瀑布(织金桂果瀑布)、寿佛寺、织金县关帝庙、织金兴隆寺、“期颐偕老”坊、斗姥阁、织金炎帝庙、月华桥、日升桥、童生桥、回龙庵、小街龙王庙、仲机桥、兴隆桥;3、威宁县: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灼甫草场、乌江源百里画廊、石缸洞、涌珠泉、凉水沟、云贵红军桥、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百草坪天然草场、百年石门坎、中水遗址、马摆大山景区、泰丰园、西凉山、龙凤山森林公园;4、纳雍县:总溪河风景名胜区、宣慰大田、过狮河桃源洞风景名胜区、宣慰府遗址、吊水岩风景名胜区、木空河▪白龙洞风景名胜区、老凹仲鱼洞河风景区、雍熙风景区、大海坝风景区、拦马墙、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三锅桩与岔河古桥、补洞、断藤桥、白泥屯水西战争遗址、千年细叶青冈树、大虫卡门;5、黔西市:百里杜鹃、九狮闹莲雕塑、刺猪洞、柳岸水乡解放村景区、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黔西观音洞遗址、六广湖景区、柯家海子天然岩溶湖群旅游区、黔西水西国家湿地公园、水西公园、毕节八仙洞、黔西净莲寺、红军强渡鸭池河天险纪念园、穿洞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6、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岩孔农业旅游示范区、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安底温泉、契默土司庄园、化觉喀斯特自然生态旅游区、茶园万寿宫古戏楼、黄沙河风景旅游区、钱壮飞烈士墓、毕节市金沙县温泉度假中心;7、七星关区:泰丰农业生态植物观光园、毕节国家级森林公园拱拢坪景区、橙满园、毕节市博物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川滇黔省委革命委员会旧址、毕节烈士陵园、溜洱河峡谷、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大屯土司庄园、天河水利风景区;8、赫章县: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旅游景区、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赫章可乐遗址(可乐古夜郎国遗址)。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贵州高原与云贵高原交接处,气候类型属于喜瑞特气候,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影响。
冰雹是毕节市夏季的常见天气现象之一,本文将对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进行分析。
冰雹是一种降水形式,是由于强烈对流气流中的水滴在上升运动过程中,经历多次上升冻结、下降融化的过程所形成的。
冰雹的形成和降落需要一系列特定的气象条件,下面将针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
温度是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冰雹通常在夏季雷阵雨天气中出现,这是因为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对流云的形成。
对流云是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对流云的形成需要大气中的上升气流。
夏季由于地表温度升高,空气变得不稳定,上升气流也就容易形成,从而有利于冰雹的形成。
湿度是冰雹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冰雹在从云层中降落时经历多次上升冻结、下降融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高湿度的条件。
通常,当上层空气温度较低时,会使云层中的水汽快速凝结成冰晶,并形成冰雹。
湿度越大,冰雹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上升气流是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上升气流会将水滴带到高空,使其冷却并冻结成冰晶。
随着冰晶的不断和上升气流的相互作用,冰晶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冰雹。
对流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对冰雹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风是冰雹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风速对冰雹的产生和降落具有重要影响。
较大的风速可以带动冰雹的下降速度,使其从云层中快速降落到地面。
风还可以改变冰雹的形状和大小,使得冰雹具有不同的特征参数。
在毕节市的冰雹天气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特征参数。
首先是冰雹的大小。
冰雹的大小通常以冰雹粒径来衡量,冰雹粒径大致在1-5厘米之间。
其次是冰雹的形状。
冰雹的形状可以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状,不同的形状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发展过程。
再次是冰雹的密度。
冰雹的密度通常与其形状和大小相关,较大的冰雹通常密度较高。
最后是冰雹的落地速度。
冰雹在下降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冰雹的落地速度通常较快。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山地地势占据较大比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毕节市地处地势较高的边缘地带,受到山地气候影响较大,冰雹天气较为常见。
本文将对毕节市冰雹气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特征参数。
一、毕节市冰雹气候特征1. 冰雹季节分布毕节市冰雹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6月到9月期间。
这段时间是贵州省雷暴天气最为频繁的时间段,也是冰雹发生的高发季节。
7月和8月是冰雹的高峰期,占全年冰雹天数的大部分。
2. 冰雹频率和强度毕节市冰雹频率较高,平均每年发生冰雹的次数在20次左右。
冰雹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的西南部和东南部。
冰雹的强度也较大,冰雹粒径主要在1-2厘米之间,最大的冰雹粒径可达5厘米左右。
在冰雹天气过程中,降雹量也较大,一次降雹过程可达几十毫米以上。
3. 冰雹致灾性天气毕节市冰雹天气对农业、人畜安全以及交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危害。
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性较大,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期间,一场冰雹天气如果出现,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完全损失。
在冰雹过程中,冰雹粒子的碰撞会对建筑物、车辆等造成破坏。
冰雹还会对人和畜禽的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在户外活动较为频繁的夏季。
二、毕节市冰雹气候特征参数分析1. 冰雹发生频率冰雹发生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冰雹发生的次数。
通过历年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可以计算出毕节市冰雹的年发生频率,为毕节市冰霜天数的平均值。
2. 冰雹强度冰雹强度是指冰雹粒子的粒径大小和降雹量大小。
冰雹粒径大小决定了其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危害程度,降雹量大小则影响了降雹过程的时长和范围。
3. 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毕节市历年冰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发生冰雹的月份、季节以及不同地区的冰雹频率和强度等。
4. 冰雹致灾性天气分析通过对毕节市冰雹致灾性天气的分析,可以了解冰雹对农业、人畜安全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危害程度。
根据冰雹事件的登记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对冰雹致灾性天气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
贵州省毕节市自然地理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自然地理[位置面积]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
全市总面积近2.69万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
其中七星关区位于地区中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面积3412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2.7%;大方县位于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面积3502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3.5%;黔西县位于地区东部,地处鸭池河之西,面积2554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9.5%;金沙县位于地区东北部,隔赤水河与四川省古蔺县相望,面积2524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9.39%;织金县位于地区东南部,乌江上游三岔河与乌江支流六冲河之间,面积2868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0.68%;纳雍县位于地区中南部,地处滇东高原与黔中山原的过渡地带,面积2448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9.12%;威宁县位于地区西部,地处滇东高原东延部分,面积6296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23.5%;赫章县位于地区西部,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的过渡斜坡地带,面积3245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2.09%。
[地质地貌] 地层出露较齐全,从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的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错发育。
岩溶地貌形态多样,在市内分布次序为:东部峰林、谷地、峰丛、缓丘、洼地蛔>中部峰丛、槽谷、丘陵洼地+西部高原、岩溶、缓丘、盆地。
境内出露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2.81%;岩浆岩较少,约0.1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9%。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冰雹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空气中存在有积水的过饱和水汽,当遇到上升气流的作用,水汽凝结成冰晶,经多次碰撞成长为雹核,最终由冰晶和冻水构成的雹团以高速下坠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冰雹多发地区,冰雹对当地的气候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毕节市冰雹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频率:冰雹频繁出现。
毕节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较高,山谷众多,空气流动较为复杂。
这种地形条件导致了冷暖气团的不断碰撞和上升运动,从而增加了冰雹发生的频率。
2. 季节:冰雹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于夏季热空气的积聚和上升运动频繁,同时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形成了较为有利于冰雹发生的气候背景。
夏季降水量多,湿度较高,为冰雹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 时段:冰雹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
下午气温较高,气流上升的速度较快,有利于冰晶的形成和成长。
晚上气温下降,下沉气流较弱,冰雹的下降速度较慢,更有利于冰雹的滞留和堆积。
4. 大小:毕节市的冰雹一般较大。
冰雹的大小与其下降速度和重力有关,速度越快、重力越大,冰雹越大。
而群山环绕的毕节市地势较高,气流下沉较慢,冰雹在下降过程中能够累积较多的水汽,因此冰雹的大小一般偏大。
除了以上的气候特征之外,毕节市的冰雹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参数:1. 冰雹尺寸:冰雹的尺寸通常用直径来衡量,毕节市的冰雹直径一般在1 - 3厘米之间,大的可达5 - 6厘米。
2. 冰雹密度:冰雹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冰晶质量,毕节市的冰雹密度一般在0.8 - 0.9克/立方厘米之间,较高的密度增加了冰雹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破坏性。
4. 冰雹时长:冰雹的时长是指从开始下雹到结束的时间间隔,毕节市的冰雹时长一般在10 - 30分钟之间。
毕节市的冰雹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频繁发生、夏季集中、下午和晚上多发生、冰雹较大,并且具有一定的特征参数。
这些特征对当地的农作物生产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毕节市七星关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市七星关区是中国贵州省毕节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
位于贵州省西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和旅游区域之一。
下面将从七星关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文化遗产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理特点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黔滇川三省交界处,东北接纳雨镇,北面与纳雨镇临水河连接,西部与陇川县相接,南部与西秀区相邻。
七星关区地处于贵州盆地南缘的边缘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居多。
区内的主要河流有乌江、东织河等,水资源丰富。
气候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二、经济发展七星关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等。
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例如茶叶种植、果树种植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地区和国家。
近年来,七星关区逐渐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在工业方面,主要以小型企业和加工业为主。
服务业方面,酒店、旅游、餐饮等行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些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就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三、文化遗产七星关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七星关区的中国七大宗教名山之一的威宁金钟山。
金钟山是中国佛教早期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贵州省最大的佛教胜地之一。
其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宝塔,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此外,七星关区还有一些与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地,例如温泉口红军长征纪念园和金河红军长征纪念园等。
这些地方展示了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纪念红军英勇抗敌的精神。
四、旅游资源七星关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除了金钟山的佛教文化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游。
例如巧克力山风景区、纳雨叠瀑布、七星关风景区等。
巧克力山风景区是一座巧克力色的山峰景区,山顶视野广阔,能够俯瞰整个七星关区的美景。
纳雨叠瀑布是一座美丽的瀑布群,瀑布的水质清澈,水势宏大,附近还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历史悠久。
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毕节,贵州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贵州毕节的气候特点毕节年平均气温:13.0℃ ; 年平均最高气温:17℃ ;年平均最低气温:9℃历史最高气温:36℃ 出现在1988年 ;历史最高气温:-11℃ 出现在1977年年平均降量:917毫米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
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
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
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
中国“毕节市”概述

中国“毕节市”概述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全市总面积近2.69万平方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也是贵州最高点;最低处位于金沙县清池镇渔河,海拔457米。
毕节距省会贵阳217公里,距泸州、昭通、曲靖、安顺、遵义分别为210公里、240公里、370公里、200公里、172公里。
毕节所依附的云贵高原,是在新生代第四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强烈隆起的古大陆,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具有特殊需要。
人类在这里的活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2]尧舜时代为有鼻国(诸侯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称国。
这是毕节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命名为鼻(后有人写为鳖、毕、比等)。
夏朝为梁州的南域,荆州的西邻。
商末周初为卢夷之国,其君称蒸。
《尚书·牧誓》记载:参加牧野之战的,西南地区有庸、蜀、羌、微、蟊、卢、彭、濮八个方国。
武王伐纣时,卢夷国君长选派远征军参加了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之战,一举打败商王朝的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正式建立。
[3]周末为古蜀国的南中。
六国时谓之南夷,其国名叫夜郎,君长称为夜郎侯(或夜郎王)。
楚王派庄豪带领精兵循沅水而上,到且兰,把船固定在岸边,下船上山进行步战。
占领且兰时,夜郎王率部归降。
庄豪留在滇称王后,夜郎、且兰又自立为国。
夜郎的疆域有多大?《汉书》上说:“夜郎东接交趾,自西徂东奚啻千里?”《史记》上说:“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
” 这就难怪会有夜郎自大的典故。
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常頞收夜郎地,设置夜郎、汉阳二县,并略通五尺道,从今四川宜宾经贵州毕节、威宁,云南宣威至曲靖。
于汉阳境内始置邮亭,邮亭之地称平夷,即今毕节。
汉阳县为今毕节市威宁、赫章、七星关区、纳雍、大方等地。
秦亡,县废,夜郎复国。
气候对毕节发展的不利影响

气候对毕节发展的不利影响1、毕节属于什么样的气候?毕节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较充沛,水热同季。
全年多阴雨,寡日照,地方小气候差异显著。
2、贵州毕节的气候适合种植油茶吗贵州毕节在气候温度上可以种植油茶树,但需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因为贵州的气候特点是: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大。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日照数约16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为1200小时,年日照时数比相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少1/3以上,是中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处低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天气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
因而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油茶树的生长习性: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
对于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
因此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
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
适宜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油茶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分布范围: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
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安徽、广西、贵州、广东、四川等省。
3、贵州毕节气候可以种植榕树吗,在什么季节可以播种贵州毕节气候可以种植榕树,属于该物种分布范围内,春秋种植为宜。
分布范围:产中国台湾、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及沿海岛屿)、广西、湖北(武汉至十堰栽培)、贵州、云南(海拔174-1240(-1900)米)。
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琉球、九州)、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直至加罗林群岛也有。
毕节市地理环境

毕节市地理环境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是一座
典型的山城。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
山脉环绕:毕节市地势起伏,山脉环绕,主要有贵州山脉、云贵山脉等。
山地面
积较大,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气候凉爽宜人,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水系众多:毕节市境内有众多河流穿行,主要有南盘江、马岭河等,水资源丰富。
南盘江河谷风光秀丽,沿岸植被茂盛,是休闲度假的绝佳地点。
矿产资源丰富:毕节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等。
这
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是毕节市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生态环境优美:毕节市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大片森林覆盖,植被丰富多样。
多样
的生态系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工作得到积极推进。
总体来看,毕节市地理环境丰富多彩,山水相间,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这里既
有雄奇的山峦,又有蜿蜒的河流,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贵州省情毕节情况

贵州省情毕节情况毕节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毕节市的情况。
毕节市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
在这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例如,黔西南楚雄古道、千户苗寨、草海兴义景区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和文化体验。
此外,毕节还是黄果树瀑布的所在地,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第一瀑布”。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毕节市自然资源丰富,是贵州省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之一、毕节市的农业以水稻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经济作物如油茶、桑蚕、睡莲花等。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毕节市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
毕节市也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铅、锌、铜、金、银等金属矿。
毕节市还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毕节稀土企业、毕节铅锌企业等,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除了农业和工业,毕节市也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
市内有一些大型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酒店等服务设施,满足了市民的各种需求。
此外,毕节市还积极发展旅游业,提供周到的旅游服务。
总的来说,毕节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
这里既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和饱满的经济活力。
在未来,毕节市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
毕节地处于贵州西北部,高原屋脊。
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
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
境内大部属于乌蒙山区,平均海拔为1600m。
地质地貌:
以喀斯特地形和高山丘陵为主。
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河流纵横,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胡等交错其间。
毕节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错发育。
岩溶地貌形态多样,在室内分布次序为:东部:峰林、谷地、峰丛、缓丘、洼地;中部:峰丛、槽谷、丘陵、洼地;西部:高原、岩溶、缓丘、盆地。
境内出露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岩浆岩较少。
而在沉积岩中以碳酸盐类居多;其次为煤系砂页岩,然后是紫色砂页岩和紫红色沙泥岩,最后是泥质岩类。
风:
毕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影响该地区的冷空气四分之三来自于西西伯利亚,又东北进入。
年均风速为5.8m/s——6.8m/s左右。
气温:
年平均气温:13.09℃
日照:
年均日照:1217.7小时;平均:105h/月
降水量:
年均降雨量1129.04mm;无霜期26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