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下册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下册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
相信大家都知道对联是什么吧?没错,就是那种在新年的时候贴在门上的一对对押韵的对句。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对联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那个时候,人们过年的时候就会在门上贴一些吉利的话,祈求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后来这种习俗就渐渐演变成了对联的形式。
对联一般都是用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的,上下联要合起来意思才完整。
而且上下联要用同一种词性、同一个读音结构的字作押韵。
这就需要作对联的人有很高的语文修养和创作能力呢。
好的对联不仅要押韵工整,而且上下联的意思要吉利美好、内涵丰富。
比如"春江花月夜,秋林叶丝风"这一联,就把大自然的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寓意诗情画意。
再比如"四海钟声齐,万国尧风动"这一联,就充满了祝福全世界和平安康的吉祥寓意。
我最喜欢的一联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对联写得太好了,既鼓励我们要刻苦学习,同时又启发我们要博览群书,补充知识。
这些至理名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我们时刻铭记。
除了对联本身的内容很有意义之外,贴对联这个习俗也蕴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比如重视团圆、尊老爱幼、祈求吉祥平安等等。
所以,对联不仅是语文知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呢。
通过这次对联的研究报告,我更加了解和热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虽然我还是个小学生,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将来也一定能创作出动人的佳作。
以后过年的时候,我也要贴对联,和家人一起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总之,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
谢谢大家!篇2大家好,我是一个小小的五年级学生。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常由上下两行对仗的句子组成。
一篇对联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一篇对联调查报告篇一:候年对联大全后年对联大全上联:羊随新风辞旧岁下联:猴节正气报新春横批:万象更新上联:猴喜满园桃李艳下联:岁迁遍地月光明横批:家和万事兴上联:羊歌盛世方报捷下联:猴舞新春又呈祥横批:猴年大吉上联:辞旧岁三羊开泰下联:迎新春六猴送安横批:五福临门上联:羊随新风辞旧岁下联:猴节正气报新春横批:欣欣向荣上联:羊歌盛世方报捷下联:猴舞新春又呈祥横批:万事如意上联:羊献银毫书捷报下联:猴挥金捧迎新春横批:新年快乐上联:辞旧岁三羊开泰下联:迎新春六猴送安横批:吉星高照上联:金猴奋起千钧棒下联:玉宇澄清万里埃横批:财源广进上联:勤羊辞旧千家同喜下联:顽猴闹春万户皆福横批:喜气盈门上联:花果飘香美哉乐土下联:猴年增色岂换人间横批:幸福人家上联:勤羊辞旧千家同喜下联:顽猴闹春万户皆福横批:四海同春上联:大鹏展翅蓬雀心惊下联:金猴骋日魑魅难藏横批:鹏程万里上联:神羊献瑞羊年吉祥下联:金猴举棒猴年如意横批:花好月圆上联:辞群羊送来千里鹅毛下联:迎金猴燃起万家灯火横批:春意盎然上联:羊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下联:猴年九州欢歌四化辉煌横批:国泰民安上联:三羊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下联:万猴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横批:时和岁好上联:羊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下联:猴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横批:大展宏图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下联:金猴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横批:国泰民安上联:三羊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下联:万猴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横批:万事如意上联:金猴跳晓下联:钱豹嬉春上联:柳梅放彩下联:猴羊争春上联:群羊辞旧岁下联:金猴闹新春上联:猴啼洞庭树下联:人在木兰舟上联:羊衔嘉穗往下联:猴护真经来上联:古木鸣寒鸟下联:空山啼夜猿上联:古渡临祠庙下联:行人说皮猴上联:羊舞丰收过下联:猴吟财源来上联:羊辞玉乾坤下联:猴奔花果山上联:鸟语喧花果下联:猴声啼水帘上联:百业农为本下联:万灵猴占先上联:羊舞丰收岁下联:猴吟锦绣春上联:申年梅献瑞下联:猴岁雪兆丰上联:九州同辞旧岁下联:两岸共庆猴年上联:玉兔棵日观新征下联:金猴捧桃笑丰年上联:金猴玉兔弄春色下联:紫燕黄莺弹妙音上联:羊阵聚云天降玉下联:猴足踏雪露星云上联:梅花点点千山秀下联:猴岁家家四季春上联:两岸猿声啼不住下联:轻舟已过万重山上联:羊献银毫书捷报下联:猴挥金捧迎新春上联:大圣光临扬正气下联:小康喜过蔚新春上联:大圣迎春图改革下联:新风遍地倡文明上联:大圣重来寰宇净下联:小康正享万家欢上联:子夜羊随爆竹去下联:晓晨猴驾春风来上联:子时羊伴烟花去下联:春晓猴乘爆竹来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猴献蟠桃鹿献芝上联:火眼金晴开玉宇下联:红梅绿柳报新春上联:丰年瑞雪宴华夏下联:猴岁良宵乐纪元上联:玉羊毫多添文采下联:金猴棒大鼓雄风上联:玉宇清明春色好下联:金猴奋起国光新上联:玉宇澄清浮正气下联:金猴奋起树新风上联:玉羊捷足归栏去下联:大圣腾云降福来上联:玉燕迎春春永驻下联:金猴降福福常存上联:禾生嘉穗家家乐下联:猴献蟠桃处处春上联:民颂金猴澄玉宇下联:岁迎紫气送灵羊上联:紫燕展翅腾柳浪下联:金猴攀援上春山上联:满园春色关不住下联:两岸猿声报喜来上联:雪消门外千山绿下联:猴到人间万户春上联:猴去鸡来胜利年下联:莺歌燕舞腾飞岁上联:金猴献瑞财源广下联:紫燕迎春生意隆上联:紧握羊毫留青史下联:奋挥猴棒辟征程上联:银树呈祥花果硕下联:金猴献瑞国民殷上联:金猴献礼家家顺利下联:喜鹊闹春事事吉祥上联:神羊献瑞羊年吉祥下联:金猴举棒猴年如意上联:大鹏展翅蓬雀心惊下联:金猴骋日魑魅难藏上联:花果飘香美哉乐土下联:猴年增色岂换人间上联:羊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下联:猴年九州欢歌四化辉煌上联:羊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下联:猴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下联:金猴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上联:镰运锤挥万古江山开盛世下联:龙骧虎奋九州儿女创殊荣上联:羊岁去矣应记取亡羊教训下联:猴年来兮当发扬金猴精神上联:绿酒金樽万户共渡佳节良宵下联:春风拂人间善良门第春常在上联:喜雨洒大地忠厚人家喜永存下联:春光秀色收眼底看人间幸福上联:春色满人间九万里风鹏正举下联:朝霞遍宇内五千年云雀长鸣上联:赋诗奏乐颂扬华夏辉煌业绩下联:泼墨挥毫描绘祖国锦绣江山上联:改革出盛果神州处处新气象下联:开放见华章祖国家家富康强上联:华夏五千年经天纬地文明史下联:新春九万里丰衣足食幸福家上联:九州瑞雪飞颂扬斗地征天汉下联:四海欢潮涌呼唤搏风击浪人上联:翘首望京华多谢春风常送暖下联:深情连海宇应凭红豆记相思上联:大地簇繁花新元盛纪宏图灿下联:中天呈瑞彩广厦琼楼翰墨香上联:党政抓科学精研趣理酬大地下联:工农重生态普种仙桃慰神州上联:精明机遇多智慧功成求幸福下联:敦厚是非少勤劳果硕乐康宁上联:问如画江山九州壮锦谁铺就下联:听由衷赞语万里春风党引来上联:喜色最宜人花海人潮平地起下联:心声常入耳欢歌笑语满天飞上联:党和日同辉昭万里金光大道下联:民与时俱进建千秋幸福天堂篇二:小学生关于春联的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小学生关于春联的寒假社会调查报告目的:调查春节对联的起源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可是春联的历史有谁知道呢?过程:20XX年的寒假我和姐姐一起对住在奶奶家附近的老人们进行了调查内容: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由两句相对称、呼应和对称的词句构成,一般有七言、五言、四言等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
对联不仅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还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报告将从对联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是一种祭祀祖先的文化活动中常见的形式。
随后,经过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对联逐渐演变成一种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独立形式,成为诗文艺术的一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为文人雅士交流思想、抒发情感和传递文化内涵的工具。
二、对联的艺术特点1. 平仄对称:对联的两句词句的平仄关系要相对称,既要求字数上的平衡,又要求声调上的协调。
2. 意义呼应:对联的两句词句之间要有意义上的呼应,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联系。
3. 巧妙翻译:对联通常采用翻译、对仗的方式来表达意义,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对联更富有诗意。
三、对联的分类及应用对联按照字数的不同可分为七言、五言、四言等。
七言对联以显得庄重和雄壮,常用于官场、学堂、寺庙等场合;五言对联以平易近人和流畅为特点,常用于家庭、商店等场合;四言对联则以简洁明了和活泼轻快见长,常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
对联的应用十分广泛,既用于书法和绘画的装饰,又用于对联鉴赏和比赛。
人们常在节日、喜庆场合挂对联,以寄托美好祝福和表达情感,对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之一。
四、对联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联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情和韵味,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对联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联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增加文化知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总之,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联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对联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联研究报告
对联研究报告对联研究报告一、引言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联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对联的形式特点、造诣水平以及韵味,以推动对联的传承与发展。
本报告将对对联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联发展的建议。
二、对联形式特点对联是一种形式上呈现对称结构,内容上呈现意义对偶的文体形式。
根据韵脚的不同,对联可分为平仄对、平平对、仄仄对等形式。
对联的行数可以有两行、三行、四行等不同的排列形式。
对联在形式上注重对称,追求字义上的对偶。
对联中的字数一般相等,每行的字数也要相等。
在内容上,对联追求在对偶的基础上达到意义上的对仗。
对于平仄对,要求两句的韵脚相同,如“荒漠无人行,烟波浩渺云”。
而对于平平对,两句的韵脚都是平声,如“杯中物色百花香,天下闻名挹一尝”。
仄仄对则要求两句的韵脚都是仄声,如“山河万里粤东销,晓月一轮江南闲”。
对联除了形式上的对称外,还强调意义上的呼应。
通过冷暖、柔刚、动静等方式,对联在意义上达到对仗的效果。
如“风生水面慢,雪融林中迟”。
三、对联研究的造诣水平对联研究的造诣水平在我国古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古代,许多文人学士都以对联为乐,并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们不仅能够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和内容上的对偶,还能够运用各种技巧来增加对联的韵味和艺术感。
他们通过运用典故、联想、比喻、对仗等手法,在对联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对联更富有意味和情感。
对联研究到了近现代,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
近现代研究对联的学者通常注重从古代文献中寻找对联的源流和演变,分析对联的艺术特点和内涵,探究对联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同时,近现代研究重视对联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推动对联的创新和传承。
四、对联的发展建议为了推动对联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对联的普及力度。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普及。
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联教学,组织对联比赛和交流活动,增加对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春联内容调查报告文章
春联内容调查报告文章一、引言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每逢新年佳节,人们喜欢在门楣上悬挂对联,以祈福祝福。
近年来,春联内容的多样化和创意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当下人们对春联内容的偏好和关注点,我们进行了一次春联内容调查。
本报告一共采集了500份有效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结果1. 春联内容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春联内容形式的偏好表现为:对联(46%),送福语(31%),七言绝句(13%),五言绝句(10%)。
可见,对联始终是人们最喜欢的春联表达形式。
2. 春联内容主题关于春联内容的主题,受访者给出了以下几个热门选项(选择多项):- 平安祥和(56%):人们希望以平安为主题,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和谐、社会安定。
- 福运连连(42%):福气连绵,财运亨通,是年节祈福常见的主题。
- 阖家幸福(39%):表达对全家人幸福快乐的祝福。
- 兴旺发达(28%):表达对事业兴旺和家庭富裕的期望。
3. 春联内容的创意与趣味调查显示,受访者希望春联内容更具创新和趣味性。
以下是受访者对于创意与趣味方面的期望(选择多项):- 形象生动有趣(52%):希望春联能融入一些幽默、俏皮的元素,使其不仅仅是祝福的语言,还能给人带来笑料和欢乐。
- 线索猜谜(46%):希望春联能加入一些猜谜的元素,如用字谐音、字形线索等,让人们在猜谜过程中发现春联的内涵和祝福。
- 寓意深刻(32%):期望春联内容能更加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在阅读春联的同时能反思和思考人生和价值观。
三、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对联作为春联的主要形式,保持了较高的受众偏好,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引入更多形式和内容的对联,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2. 平安与福气是人们对春联内容的主要追求,可以将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3. 创意与趣味方面,人们期望春联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对联的调研报告
对联的调研报告对联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文化礼仪、商业推广、生活娱乐等方面均有涉及。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人们对对联的认知和喜好,为对联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向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背景的受访者进行调研,获取他们对对联的认知、喜好和应用场景的意见。
2.实地访谈:选择一些从事对联创作或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他们对对联传统的理解和现代应用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对联的认知情况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受访者对对联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对联的定义和历史渊源了解较少,普遍将对联与春联或年画划等画面联系在一起。
2.对联的喜好程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对联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韵味和趣味性。
同时,受访者也表达了对对联创作的尊重和渴望,希望看到更多有创意和思想性的对联作品。
3.对联的应用场景调查结果显示,对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场景。
其中,文化礼仪和商业推广是最常见的使用场景。
在文化礼仪方面,人们习惯用对联来装饰婚庆、寿宴等场合,表达美好的祝福和吉祥的意愿。
在商业推广方面,对联被广泛运用于广告宣传、商标标识等,发挥了增色、吸引眼球的作用。
四、专家观点:在实地访谈中,对联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于对联传统与现代应用的观点。
他们认为,对联传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可以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发展出更多的新形式和新风格。
同时,专家们也提到了对联创作的技巧和审美标准,强调对联创作要讲究工匠精神,追求意境与工艺的统一,力求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联面临的问题:人们对对联的传统认知较为有限,对联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范围有待拓展。
汉字对联 研究报告
汉字对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形式,它通过一对对仗的词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为了进一步研究对联的特点和发展,本研究选择了一些经典的汉字对联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了以下三对经典的汉字对联进行研究:1. 春风吹满地,万物生光辉2. 雪花飞舞时,寒冷银装素裹3. 人生自有乐趣,与人为善自得其乐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每对对联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剖析,并从语义、音韵、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四、研究结果1. 春风吹满地,万物生光辉这对对联通过对春风和万物的描绘,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春风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舒适;万物生辉,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
2. 雪花飞舞时,寒冷银装素裹这对对联描绘了冬天雪花飞舞的壮丽景象。
雪花飞舞,形成了一个冰雪的世界;寒冷银装,给人一种寒冷冰凉的感觉。
通过对冬天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3. 人生自有乐趣,与人为善自得其乐这对对联表达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自有乐趣,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与人为善自得其乐,强调了善待他人对于个人快乐的重要性。
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让人们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三对经典汉字对联的分析,发现对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对联具有音韵和形式上的对仗性,给人一种节奏感和美感。
同时,对联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人生等话题的思考和感悟。
六、研究启示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推广汉字对联有一定的意义。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可以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存在,更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深入研究对联的特点和魅力,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研究展望本研究只是对汉字对联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后续的研究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切入,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对联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丰富对联的内涵和形式。
关于对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联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还没有到春节,可这春联已经摆上摊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卖春联。
于是,我对春联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书籍,上网搜素,了解贴春联的来历,2、走访,调查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盛不盛行。
3、访问他人,调查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上网贴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走访相关部门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盛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
访问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人们认为贴春联是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体现。
?? ?? ??四:结论1、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
在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2、贴春联在我们当地十分盛行。
3、通过访问,我发现春联是代表着人们美好心愿的物品。
把春联贴在门口,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篇二: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1.活动开展的由来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
那么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又是什么?因此,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2.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实践、阅读、访问等方式了解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动方式通过书籍,上网的方式寻找贴春联的来历。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的方式寻找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
通过访问他人的方式寻找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4.活动流程先借助书籍、电脑等工具搜集信息,再问问关于此方面的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关信息,去了解市民的看法。
最后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总结。
5.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春联的信息。
能够帮助我们对春节的了解更深,更爱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老祖先传下来的礼仪不能忘,节日更不能忘。
春联的调查报告
春联的调查报告春联的调查报告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人民欢庆新年的时刻。
而春节期间,人们最常见的装饰之一就是春联。
春联是一种用纸或布制成的对联,通常写有吉祥的祝福语,贴在门上或窗户上,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篇调查报告中,我们将对春联的历史、制作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一、春联的历史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起初是在门上贴上符咒以避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写上吉祥的祝福语的对联。
春联的内容通常包括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健康长寿等祝福词语。
它们不仅寓意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也传递着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和希望。
二、春联的制作春联的制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
首先,选取纸张或布料作为载体,一般以红色为主色调,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然后,选择合适的毛笔和墨汁,用工整的书法书写祝福语。
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和布局的美感。
最后,将写好的春联剪成合适的大小,并用胶水或蜡烛融化的蜡作为背胶,贴在门上或窗户上。
三、春联的使用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春联在中国各地仍然被广泛使用。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乐于制作和贴春联。
春联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
它们不仅出现在家庭中,也出现在商店、办公室和公共场所。
通过春联,人们传递着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也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春联的使用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发送祝福信息,而不是手工制作春联。
这也导致了春联制作技艺的流失和春联市场的萎缩。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坚持制作和贴春联,认为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和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结语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春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春联的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仍有许多人坚持制作和贴春联,将其视为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贴上一对对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春联的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春联的认知、使用和观点。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调查内容包括对春联的了解程度、是否使用春联以及对春联的看法等。
三、调查结果1. 对春联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春联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70%的受访者知道春联是用纸张写的,而30%的受访者认为春联是印刷品。
此外,有80%的受访者知道春联是用来贴在门上的,以迎接新年。
2. 使用春联的情况调查发现,超过90%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会贴春联。
他们认为春联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的方式。
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亲手写春联,以增添节日的氛围。
3. 对春联的看法关于春联的看法,受访者们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人认为春联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着传统价值观和美好愿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春联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际意义。
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春联的内容更加关注,认为春联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点。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和喜爱。
大部分人对春联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乐于在春节期间贴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2. 春联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和传统价值。
人们认为通过贴春联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同时也是对新年的一种庆祝方式。
3. 对于春联的看法存在差异。
有些人认为春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际意义。
这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春联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春联教育。
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
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对联的来源与传统文化关联一、引言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式。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对联的来源以及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二、对联的来源1. 原始符号与记数符号对联与中国古代的原始符号、记数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对联类似于简单的符号,用于表达思想、祈福和吉祥等意义。
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是古代思想家对道德观念的阐释。
2. 诗歌与文学对联源于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唐代以前,对偶体诗是受到重视的文学形式,对偶体诗中常常使用了对仗的句子。
对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这种使用对仗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对仗形式给人以美感和思辨的乐趣。
3. 书法与绘画对联与书法、绘画互为影响,相互融合。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中常常使用对联形式,通过书法和绘画的艺术手法,将对联的形式与艺术韵味相结合。
对联经常作为字画的装饰,使之更加具有艺术感。
三、对联与传统文化的关联1. 规范与礼仪对联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规范与礼仪的角色。
对联的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字数、韵律和意境要求,因此对联的创作有着一定的规范性。
同时,对联还常常用于增加节日氛围和喜庆气氛,如春联、年对等。
2. 祈福与吉祥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用于祈福和祝福的活动中。
人们相信通过撰写对联,可以传递祈福和吉祥的寓意,带来好运和幸福。
对联的内容常常与福禄寿喜、五福临门等传统文化中的祝福要素相结合。
3. 修身与美学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注重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意义,也融入了美学与修身的观念。
对联的出现可以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感和思辩的乐趣,同时也需要撰写者通过修身来塑造优秀的对联作品。
四、结论通过对对联的来源和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既与原始符号、记数符号有关,也与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文化形式相互影响。
对联文化实践研究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对联,又称对子、门对、春联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它以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而著称。
对联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智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对联文化,我们组织开展了对联文化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情况及成果报告如下。
二、实践背景1. 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冷落,对联文化也不例外。
为了使对联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对联文化。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通过学习对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联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
三、实践内容1. 对联知识普及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邀请专家为大家讲解对联的历史、特点、创作技巧等,使大家对对联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对联创作实践在专家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了对联创作实践。
他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如节日、自然、人生等,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对联作品。
3. 对联展览展示我们将优秀的学生对联作品进行展览,同时举办对联知识竞赛,以展示对联文化的魅力。
4. 对联进社区我们将对联文化带到社区,为社区居民讲解对联知识,开展对联创作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联文化中来。
四、实践成果1. 提高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对联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联创作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构思出富有创意的对联作品。
3. 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联文化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对联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4. 促进文化交流我们的实践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参与,促进了文化交流。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次对联文化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对联调查报告小学生
对联调查报告小学生一、调查背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对对联情有独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对联的知识和小学生对对联的认知。
因此,我进行了一次对小学生进行对联调查。
二、调查方式和结果我通过编制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对联调查,一共有100名小学生参与了调查。
他们的年龄在6到12岁之间,涵盖了不同年级的小学生。
1. 对对联的认知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知道对联是由上下两句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的。
他们认为对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
2. 对对联的喜爱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小学生喜爱对联。
其中,50%的小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对联,30%的小学生表示喜欢对联,只有不到20%的小学生对对联不感兴趣。
3. 对联的应用场景调查显示,小学生认为对联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包括书法创作、春联、节日祝福等。
小学生将对联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对联可以传递祝福和美好的寓意。
4. 对联的创作能力问卷调查还探究了小学生对对联创作的意愿和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40%的小学生表示他们经常创作对联,30%的小学生偶尔创作对联,只有不到30%的小学生从未尝试过创作对联。
这表明小学生对对联创作具有一定的兴趣和能力。
5. 对联对学习的影响问卷还询问了对联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小学生认为学习对联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相信通过学习对联,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调查结论通过对小学生对对联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对联在小学生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2. 大多数小学生喜爱对联,并且对对联具有创作和应用的能力。
3.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4. 对联的学习和创作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联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在小学生中得到认可和喜爱,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推广的。
希望通过对联的学习和创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
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调查对象:对联的起源及发展史调查时间:2021年6月调查地点:北京市调查目的:了解对联的来源及发展历史调查方法及过程:1.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起源于古代的文化交流和民间文化活动。
2. 采访相关专家: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3. 走访文化机构:参观了北京市的一些文化机构,了解到对联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发展特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调查结果:1. 对联的来源:对联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源于中国古代,起初主要用于寺庙、宫殿等场所的标识和装饰,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2. 对联的发展历史:对联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当时对联逐渐从寺庙宫殿扩展到民间,成为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的重要装饰物。
明代时期,对联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在民间使用,还广泛应用于官方和学院,成为文人雅士的流行表达方式。
清代则见证了对联的繁荣和创新,出现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对联的创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3. 对联的发展特点:对联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风格。
早期的对联注重诗意和祝福,内容较为简单直接。
明代时,对联的形式和艺术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艺术创作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同时出现了寓意深邃、构思独特的对联作品。
到了清代,对联不仅注重内容,也注重形式和构图,出现了许多画对联和对对子等形式的创作。
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对对联的来源及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风格,从简单的祝福到寓意深邃的艺术表达。
对联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保护和推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1. 吕燕,钱巍,赵科. 中国对联研究述略[J]. 湖南社会科学,2012,(5): 9-12.2. 李文焕. 从对联起源探析对联艺术的扬发[J]. 翰墨,2014,(4): 107-109.3. 黄斌雄. 对联ANGBANG[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刘树林. 对联艺术发展概述[J]. 中国文化论坛,2010,(6): 65-68.。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对联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对联是一种以字为媒介,以对仗、对偶、对法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社会各个领域。
然而,对联的研究在现代学术界相对不足,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对联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联的特点、形式和艺术价值,对对联的推广和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深入研究对联。
四、研究内容1.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研究将对对联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2. 对联的形式与特点:对联具有一定的形式规则,包括对仗、对偶、对法等。
本研究将通过对大量对联的分析,总结其形式和特点。
3. 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将探讨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 对联的推广与创新:针对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研究将探讨如何推广对联以及对联的创新形式,以保持其活力与吸引力。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形成一份详尽的研究报告,包括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形式与特点、地位与影响、推广与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结论。
通过本报告的发布与传播,有望为对联的研究与传承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六、研究意义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传承对联的传统文化,推动对联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七、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历时一年,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查、分析整理、报告编写等环节。
将与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与合作,力争取得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
八、参考文献1. 李敖. 对仗诗之对联,相如对,联想式对仗和对仗诗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1-165.2. 王勇. 对联的几个文化视角与审美规约[J]. 异端与戏言,2006,9(3):1-9.3. 张三丰. 中国文化的象征之美探析[J]. 中国文化研究,2008,(2):198-208.。
对联调研报告
对联调研报告对联调研报告一、引言: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初年。
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在中国长久地流传并发展,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研究旨在调查对联对于中国人民的现实意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大众对于对联的评价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成功回收有效问卷400份。
三、研究结果:1.对联在中国人民眼中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对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联以其精炼的语言、富有智慧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2.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应用对联的机会相对较少,只有不到3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读写对联。
然而,对联在新年、喜庆活动、横幅宣传等方面的应用仍然较为广泛,不少受访者表示对联给予活动带来了欢乐和亮点。
3.对联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对联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对联的知名度和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对联的创作和推广力度不够,需要在教育和社会宣传方面加强。
同时,一些受访者对于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对联能够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四、研究结论:通过本次对联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受到了大部分中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2.对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但在特定场合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对联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对联的创作、推广和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五、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联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对联的知名度和应用范围。
2.鼓励对联创作者进行创新和变革,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对联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3.推动对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对联,提高对联的传播效果。
有关春节对联的调研报告
有关春节对联的调研报告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亲友聚会的时刻。
而对联则是春节期间用来装饰门框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为了了解人们对春节对联的认知和看法,本次调研共收集了100位受访者的数据,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一、对春节对联的了解程度调研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对春节对联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程度包括认识对联、知道对联的用途和意义。
受访者中有10%的人表示对春节对联一无所知,这可能与其所处的地区文化传统有关。
二、春节对联的使用习惯在收集到的数据中,有60%的受访者在过春节时会使用对联,而有40%的受访者则表示不使用对联。
使用对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习俗,认为贴对联能带来好运;二是增添节日氛围,对联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不使用对联的主要原因也有几点:一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重视传统文化;二是认为对联繁琐,过于年轻化。
三、对联的内容和风格偏好调研结果显示,对联的内容以祝福和吉祥的话语为主,如“吉祥如意”、“万事如意”等。
在对联的风格方面,有72%的受访者更喜欢传统的红色对联,其次是黑色对联(18%),再者是彩色对联(10%)。
受访者中约有55%的人表示较为关注对联的字画和书法技巧。
四、对联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关于对联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程度,调研结果显示,有30%的受访者认为对联与现代文化结合得很好,是一种创新和传统的有机结合;而有40%的受访者认为对联与现代文化结合得一般,对联的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还有30%的受访者认为对联与现代文化结合得较差,认为对联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五、对春节对联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看法根据调研结果,对春节对联的意义,受访者主要认为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30%)、祈福和祝福(25%)、装饰和喜庆氛围(20%)、增添节日乐趣(15%)。
另外,有80%的受访者认为春节对联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创意元素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春节对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多的人在春节时会使用对联来增添节日氛围和祈福祝福。
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
对联来源的调研报告1. 引言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内涵而闻名。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对联的来源,分析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行评估。
2. 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字画艺术。
在古代,人们喜欢在字画上配以对联,以增加艺术的美感和墨宝的价值。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联的发展历程3.1 宗教与儒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宗教和儒学对对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儒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尚礼仪道德。
而宗教信仰也给予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些思想观念在对联中得到了体现,对联的内容往往涉及道德教诲、人生哲理等。
3.2 文人雅士的创作在古代,文人雅士们对对联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以自己的才情和学识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将其传播开来。
这些文人雅士不仅影响了对联的发展,也推动了对联在社会中的流行。
3.3 民间艺术的影响除了宗教、儒学和文人雅士的影响外,民间艺术也对对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间艺术中的歌谣、谚语和民间故事等都为对联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这些来自民间的元素赋予了对联独特的韵味和民俗特色。
4. 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4.1 文化传承与推广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校教育、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等途径,对联被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对联艺术。
4.2 艺术表达与审美享受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巧妙的文字和韵律构成,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人们欣赏对联时,既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也能够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4.3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对联也逐渐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联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开始在国际间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联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还没有到春节,可这春联已经摆上摊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卖春联。
于是,我对春联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书籍,上网搜素,了解贴春联的来历,2、走访,调查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盛不盛行。
3、访问他人,调查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上网贴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走访相关部门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盛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
访问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人们认为贴春联是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体现。
四:结论1、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
在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2、贴春联在我们当地十分盛行。
3、通过访问,我发现春联是代表着人们美好心愿的物品。
把春联贴在门口,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篇二: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1.活动开展的由来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
那么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又是什么?因此,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2.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实践、阅读、访问等方式了解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动方式通过书籍,上网的方式寻找贴春联的来历。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的方式寻找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
通过访问他人的方式寻找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4.活动流程先借助书籍、电脑等工具搜集信息,再问问关于此方面的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关信息,去了解市民的看法。
最后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总结。
5.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春联的信息。
能够帮助我们对春节的了解更深,更爱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老祖先传下来的礼仪不能忘,节日更不能忘。
此次活动让我们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更可贵的是使一些有些害羞的同学能够迈出那一步,能够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能够访问陌生人。
这才是本次活动最好的结局。
最后我收集到的信息是这样的: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它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篇三:春联调查报告篇一:春联内容的变化调查报告春联内容的变化一、前言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二、春联起源春联(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读作chūn lián,也叫“春贴”、“对联”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春节,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三、春联的变化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四、感想从小就感受到那红红的春联,那象征着喜庆、吉祥、祝福的春联,那春联燃烧着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希望。
红红的春联象征着我们的美好生活。
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了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我们美好的希望。
读到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就让不由联想到,当冬天皑皑白雪去,山水便吐露出他们秀丽的容颜,春姑娘的脚步慢慢的近了,那时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是多么的优美。
正是游览、和观赏的大好时机。
篇二: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 07级汉语言1班郑雅静邓琴贴春联,是传统的喜迎新春的文化习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为了了解当前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继承状况并从中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在XX年寒假期间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和乡村(城市:湖南省郴州市;乡村:陕西省略阳县九中金乡三川村)分别进行了春联文化的调查,主要采取走访、抽样、询问式的调查方式,分别就贴春联的比例、春联样式和春联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总体上看来,今年春节人们贴春联的比例少了;在春联的样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但城市相对于农村,花样繁多,更新速度快。
同时,在春联的内容上,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时代气息和地域性的特色。
具体情况如下:一·城乡贴春联比例,较之以往低了。
(一)城市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通过对市区最大商品市场销售春联店铺的走访调查,98家店铺中有14家主营,6家兼营春联的销售,60%的店主反映今年春联的销售情况较之往年有所下降,仅有25%的则认为提高了。
按照今年春联在市场的销售趋势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较之过去并不是很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重视程度还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特性,商家以市场为导向,销售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在对精神文化销售的认知性还不强,春联销售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很小,消费者将主要精力花在食品的准备上,市场上生意兴隆的店铺大多为一些副食品销售区,而传统的春联销售区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春联销售群体的调查中,75%的店铺是针对家庭的销售,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占10%,据店家反映,尽管以家庭购买春联为主,但是人们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只是购买的人数较之往年少了。
对小区居民的抽样走访调查中,12栋288户居民,抽样调查3栋居民楼里的48户居民。
75%的居民在门上贴了春联,14.6%的居民从来没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10.4%的居民以前有贴春联的习俗,但是现在没有了。
从居民贴春联的比例来看,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还是占据了主导,同时也应该看到仍旧有相当部分的居民对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并不看重,再则曾经有贴春联的习俗而现在却没有了,从这中间可以看出,传统春节的年味在贴春联这一现象中透出的是越来越淡了,人们更多地是在满足一些实用型的物质要求,对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