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讲座PPT课件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观 察、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大多数病例在观察和支持治疗下可自愈。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增加血 小板数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长期管理
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小板水平,防止复发。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和良 好的作息。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儿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 异常引起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 相似。
部分患有家族史的儿童风险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和疫苗接种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有所增加。
小儿疾病-紫癜1

第二节 紫 癜
概述
一、定义 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
退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 便血、尿血 本病亦称紫斑,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 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 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概述
二、发病情况 1.分类: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
1.过敏性紫癜 (1)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食物、药物等诱因 (2)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
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 现,压之不退色 (3)可伴有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 痛及尿血等。紫癜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 间均正常。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少性紫癜 2.发病年龄: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为3-14岁,尤以
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在2-5岁,男女发病 比例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 内出血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许多记载与本病有关 如《外科正宗·葡萄疫》说:“葡萄疫,其患多生于
夹杂证
感受外邪
禀赋不足 喂养不当 疾病影响
病因病机
化热化火 脏腑失调
风热入络 血热妄行 气不摄血
阴虚火旺
紫癜
阴精亏损 气阳暴脱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发病多较急,以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为其
主症,可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等血虚气耗症状,甚则 发生虚脱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 出血、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等)等。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可能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反应、药物、 感染等。
病理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针对 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过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进而引发出 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 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03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 新研究进展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新技术
新型血小板生成素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可 以更有效地促进血小板生成,减轻紫癜症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已成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热门治疗方法。研究 发现了新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疾 病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
感染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 的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预 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由于体内产生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根据临床特征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儿童ITP多表现为急性型,且大多数患儿可完全恢复,仅10%左右的患儿发展为慢性ITP。
成人ITP中约80%为慢性型。
【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以四肢及躯干皮肤淤点和淤斑为主,常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
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危及生命。
2.体检一般无脾脏肿大。
3.临床类型(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以往可无出血史,常于感染、服药、接种疫苗后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继之出现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20×109/L。
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分类以未成熟者居多,体积小,无颗粒,血小板形成显著减少或无血小板形成。
(2)慢性型:以女性居多,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40岁成人。
起病一般较隐袭,很少有前驱感染等病史,病程一般在半年以上,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
血小板计数大多在(20〜80)×109/L 之间。
典型者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以无血小板形成的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
【诊断要点】ITP的诊断是除外性的,其诊断要点如下:1.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肿大或仅轻度肿大。
3.骨髓检査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但个别患者骨髓表现为低巨核细胞性。
骨髓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再生障碍与造血异常。
4.以下5项中应具有其中1项:(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2)脾切除治疗有效;(3)抗血小板膜特异性抗体阳性;(4)血小板寿命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如SLE与抗磷脂综合征)。
6.重型ITP的标准:(1)有3个以上出血部位;(2)血小板计数<10×109/L。
中西医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良方

中西医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良方【概述】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佳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为特征。
紫癜属于血证范畴,中医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葡萄疫云:“此证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
大、小青紫斑点,色状若萄葡,发于遍身,惟腿胫居多。
”《医学入门·肌血衄》云:“血从汗孔出者,谓之肌衄。
”《诸病源候论·患斑毒病候》云:“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螫,赤斑起,周匝遍体。
”此外,本病也分散记载于“衄血”、“呕血”、“便血”、“尿血”等血证门中。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免疫因素约65%本病患者血浆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产生这种抗体的原因未明。
95%的抗血小板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IgG。
这种抗体的特点是:①它能被正常人的血小板所吸附,吸附这种抗体的血小板,易在肝脾内阻留和破坏,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而导致血小板减少;②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此种抗体可吸附在巨核细胞的胞浆上,使巨核细胞发生成熟障碍,而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二)脾脏因素脾脏除阻留和破坏血小板外,还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器官。
实验证明,本病患者的脾脏在体外进行组织培养,其产生的IgG量比正常对照的脾脏大5倍。
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在脾切除之后其血浆中抗血小板抗体的滴度下降,这说明为什么用脾切除治疗本病有效。
(三)毛细血管因素抗体可能同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而引起出血。
二、中医病因病机紫癜为血分病,又分血热、血虚两类。
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两脏与人体气血生化有密切关系。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
气能生血、行血,又能统血、摄血。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健康教育PPT课件

治疗和预防措 施
治疗和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简要介绍治疗新生儿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的方法,如补充血小板、免 疫抑制治疗等。 预防措施:提供一些预防新生儿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的建议,如良好的孕期保健 、合理饮食等。
注意事项和建 议
注意事项和建议
注意事项:列举一些患有新生儿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孩子和家长需要 注意的事项,如避免剧烈碰撞、定 期随访等。
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 阐述导致该疾病的可能原因,如免疫因 素、遗传因素等。 相关风险因素:列举可能增加患该病风 险的因素,如早产、母亲临床紫癜史等 。
症状及诊断
症状及诊断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 见症状:描述新生儿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常见的症状,如紫癜 、出血等。
诊断方法:介绍如何诊断新生 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常规 检查、血小板计数等。
新生儿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健 康教育PPT课
件
目录 介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因及风险因素 症状及诊断 治疗和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和建议
介绍新生儿血 小板减少性紫
癜
介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单介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定义和症状有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家庭,如寻求 医生帮助、积极治疗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年版)

附件 2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 年版)一、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年发病率约为 4~5/10 万,高于成人患者。
常有 2~4 周前的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部分患儿仅有血小板减少,没有出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明显的乏力症状;威胁生命的严重出血少见,如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 。
儿童ITP 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80 的病例在诊断后12 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仅约20左右的患儿病程持续 1 年以上。
ITP 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 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
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已成为ITP 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适用范围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儿童原发性ITP。
不包括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类疾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比较贴切的描述是:在建康儿童身上发生单纯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形态、功能无异常)以及与之有关的临床出血表现。
仅有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出血表现:以皮肤和粘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除非有持续或反复活动性出血,否则不伴有贫血表现;没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通常不伴发热等感染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至少 2 次血常规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除确定血小板数量外,需要做血涂片复核血小板数目,检查血小板形态(如大血小板、小血小板或血小板内颗粒情况)、白细胞(数量、形态和包涵体)和红细胞(数目、形态),有助于与其他非ITP 性血小板减少类疾病甄别,如假性血小板减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和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试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的相关性

试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的相关性发表时间:2016-04-11T09:36:04.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作者:王玉兰[导读]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小儿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小儿患者自身免疫性出血所导致.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563000【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和EB病毒感染IgM抗体(EB-IgM)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HCMV-IgM抗体检测中,观察组阳性率为42.5%,对照组阳性率为12.5%,在EB-IgM抗体检测中,观察组阳性率为30%,对照组阳性率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
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EB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原因,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病程较长,治疗时间较长,EB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病情相比较重。
【关键词】紫癜;EB病毒;巨细胞病毒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小儿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小儿患者自身免疫性出血所导致,在临床中对其发病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1],近年来,随着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得出了和EB病毒以及巨细胞病毒直接相关,下面进行以下内容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40例和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0.5)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5.6±0.3)岁,两组患儿均进行临床确诊,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谢谢观看
TTP常见于儿童,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并 发症。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病因
TTP的病因可能与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及感染有 关。
对儿童而言,常见的诱因包括感染和自身免疫性 疾病。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疲乏、发热和神经系统 症状等。
症状可能迅速恶化,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效果评估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TTP)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定义
TTP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主要特征为血小板 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血管性血栓形成。
在患者恢复期,关注其营养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预防复发。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基础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和营养状 态。
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如何进行护理 药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管理,观察药物副作 用。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和误服。
如何进行护理 并发症预防
做好感染预防和出血管理,及时处理异常情 况。
通过教育和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临床表现
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改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
护理效果评估
心理状态
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
21
(二)用法 泼尼松30—60mg/d, 分次或顿服,严重者用地塞米松或
甲泼尼龙静滴,好转后改口服。待
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 步减量,以5~10mg/d维持,持续 3~6个月。
-
22
三、脾切除
(一)适应证 ①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 ②泼尼松维持量每日需大于30mg; ③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
第十七章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因 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 肤、粘膜或内脏出血的疾病。
-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
2
教学目的
1、了解 ITP 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 ITP 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
准和治疗方法。
重点
ITP 的常见病因,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难点
-
14
三、PAIg及血小板相关补体 80%以上ITP患者PAIg及PAC3阳 性
-
15
四、其他
90%以上患者血小板生存时间 明显缩短。可有程度不等的正常
红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少数可发现溶血证据(Evans综合 征)。
-
16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7
一、诊断
①广泛出血累及皮
主要见于40岁以下之青年女性。起 病隐袭,一般无前驱症状。多为皮肤、 粘膜出血,如瘀点、瘀斑及外伤后出 血不止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亦甚常 见。月经过多甚常见。可因感染等而 骤然加重。长期月经过多者,可出现 失血性贫血。部分病程超过半年者, 可有轻度脾大。
-
12
[实验室检查]
一、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及日常干预措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以称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通常和自身免疫有关,正常情况下,自己体内含有的免疫细胞是不会攻击正常组织和器官的。
可是,在病理状态的影响下,就可能发生自己身体的免疫及吞噬细胞吞噬健康血小板的情况,这就会致使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液科常见的出血性病症,在患有该病症时,出血的程度与血小板数值、个体体质等因素存在联系。
部分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特别显著的出血现象,即使是在血小板急剧降低的条件下,也无法判断出病情的严重性。
我们都知道血小板低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那如果出现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会表现出哪些症状呢?日常又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呢?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这几种症状,需需要小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了。
1、出现大片皮肤紫癜,并且通常伴随有轻度发热、畏寒等情况。
这种状况主要属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针对儿童群体,通常具有起病较急、突发性、广泛性等特点。
在患病的时候,出现的皮肤瘀点可能会散布全身,有较大面积的皮肤紫癜产生,总体分布相对均匀。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黏膜出血的情况,出血部位大多数集中在鼻腔、牙龈、口腔内。
2、表现为出血时间长、容易反复出血的特点,这种状况主要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
上述现象主要发生在较为年轻的女性群体中,并且单次出血的时间会持续较长时间,能够达到数天,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数月。
另外,在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也会伴随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的现象,部分女性患者还可能呈现出月经过多的情况。
在表现出出血特点时,主要以皮肤黏膜为主,并在肢体表面出现瘀点、瘀斑、紫癜等情况,病情加重时,就可能出现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甚至是生殖泌尿道及胃肠出血,有少数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病症严重程度会受到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影响。
此外,在出现溶血性贫血时,接近有50%的人员会呈现出巩膜、皮肤黄染等黄疸体征,有些患者还可能导致肝脾肿大。
ITP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
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
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
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1.症状体征【分型】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临床表现】(一)症状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二)体征1,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人群
主要影响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
男女发病率相似,但男孩的病情往往较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因素
有家族史、过去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儿童更易 发病。
环境因素和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受到影响? 并发症
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和内 脏损伤。
及时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
主要影响儿童,通常在5岁以下发病。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 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常见的感染包括风疹、流感等。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症状
症状包括皮肤出血、鼻出血、淤血等,严重时可 引发内脏出血。
症状可能会随着时间波动,需定期观察。
小儿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护 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护理? 5. 如何与医生沟通?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紫癜。
可与心理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与医生沟通?
如何与医生沟通? 准备问题
在就医前准备好相关问题,如病因、治疗方案等 。
确保每次就医都能有效沟通。
如何与医生沟通? 记录病情
记录孩子的症状变化、用药情况及任何副作用。
这将帮助医生做出更好判断。
如何与医生沟通? 遵循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与护理,定期复查 。
遵循医嘱是有效控制疾病的关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
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起病突然,大多在出血症状发作前1-3周有感染病史,可有畏寒,发热等前驱症状。
慢性型起病隐匿,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2.出血症状:常为紫癜性出血,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多位于血液瘀滞部位,负重区域,如腰带,袜子受压部位,负重的踝关节等处)粘膜出血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
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
急性型一般4-6周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多呈反复发作,很少自发缓解。
3.其他:无脾大,一般不伴贫血。
实验室检查1.血象:外周血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计数常低于20×109/L,慢性型常为30~80×109/L。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一般正常。
2.止血及血液凝固试验: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凝血机制及纤溶机制检查正常。
3.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4.抗血小板抗体:阳性。
诊断要点临床主要根据出血表现、血小板降低、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来诊断ITP。
鉴别诊断一、血小板生成减少1.骨髓损伤,如AA,细胞毒药物化疗,恶性肿瘤,放射疗法等。
但上述疾病常导致全血细胞的减少,容易合并红细胞,白细胞减少,易有贫血,出血,感染倾向,且多有明确基础病史,用药史等。
结合病史,骨髓检查可明确。
2.营养性因素,如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常表现为大叶细胞性贫血,结合血象,VitB12,叶酸检查可明确。
二、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脾功能亢进,SLE,药物性血小板减少,DIC,TTP等,有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合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1.血常规。
2.出凝血检查:PT、APTT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功能降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介病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概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有3大方面:由于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巨核细胞生成无效而导致的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免疫性、非免疫性原因而导致的血小板的破坏或消耗增多;脾贮留、血液稀释、血小板生成的调节紊乱等导致的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详细解释: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各种的病因引起。
1、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其主要特点是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缺乏,如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时,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地产生血小板,可有巨核细胞的形态异常。
血小板的寿命常正常。
(1)巨核细胞生成减少:①遗传性:为范科尼(Fancon1)贫血、TAR综合征。
②获得性再生低下:放射因素、化学因素、感染、药物等所致。
③骨髓占位病变:如骨髓瘤、白血病、癌肿转移等。
(2)巨核细胞生成无效:①遗传性:如May-Hegglin畸形、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等。
②获得性:如维生素B12缺乏或叶酸缺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③其他:如DiGuglielmo综合征、白血病前期等。
2、血小板的破坏或消耗增多:在这一类中,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并无减少,且常有代偿性增多。
巨核细胞的形态也可正常,幼稚的巨核细胞增多。
血小板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的破坏和消耗增加。
血小板的寿命缩短。
由于新生的血小板增多,血片中常表现为大形的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增多呈一致性。
(1)免疫性:①自身免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急性、慢性和继发性(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②输血后紫癜:少见,由于输血后同种免疫抗体引起。
③新生儿紫癜。
④药物性紫癜:药物可有免疫性巨核细胞生成抑制或破坏血小板的作用,如奎尼丁、奎宁、磺胺类等药物。
(2)非免疫性:①血管因素:如各种原因并发的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蛇咬伤、外科手术、产科意外、感染、肿瘤)和巨大海绵窦状血管瘤即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
儿童常见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 小板减 少症是 临床常见病症 , 在 儿童 中的最主 要 类型为原发性 血小板 减少症 , 即特发性 血小 板减少 性紫癜 ( i d i o p a t h i c 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 p u r p u r a ,I T P ) 。 此外 , 临床也常见 因感 染、 药物等因素导 致的血 小板减 少症 , 这些血小板减少在 临床上 易与 I T P混淆 。 为提高 临床 医师 对各类 血小板 减少症 的认识 , 本 文将 概 述 除 I T P以外 的其他 临床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1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bs t r a c t : Th r o mb oc yt o p e n i c p u r pu r a 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c o mmo n b l e e d i ng d i s o r d e r s i n c hi l dr e n.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t h e mo s t
( J Cl i n Pe d i a t r , 2 0 1 3 , 3 1 ( 5 ) : 40 1 - 4 0 4 )
Ke y wo r ds: n o n - i d i o p a t hi c ; t h r o mb oc y t o pe n i c p u r p u r a ; c h i l d r e n
f r e q u e n t t y pe , p r i ma r y i m mun e t hr o m bo c yt o pe n i a , t h r o mo b oc yt o pe n i c p u r pu r a c a us e d b y i n f e c t i o ns ,d r ug s ,a n d b l o od t r a n s f u— s i o n a r e a l s o c o mmo n l y s e e n c l i ni c a l l y.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vi e w, t h e t yp e s o ft hr o mbo c y t o p e ni c p u r p ur a a r e s um ma r i z e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
近年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升高,因此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
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
【病因病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
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
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
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
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
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癜也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诊断要点】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或血肿,一般不高出皮面。
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较多。
鼻衄、齿衄最多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较大儿童,病前无明显病毒感染史,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出血症状较轻,易反复发作。
3.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小于50X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
束臂试验阳性。
【辩证分型】 1.血热妄行症状:病前有外感风热病史。
起病较急,紫癜红润鲜明,常密布成片,伴鼻衄、齿衄,可有发热,面红心烦,口渴欲饮,或尿色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见于急性型,风热之邪伤及营血,热毒内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故见紫癜。
卫分证未罢,邪正交争,可见发热,面红。
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为鼻衄、齿衄。
移热下焦,灼伤肾与膀胱,则有小便出血。
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血热妄行之象。
2.阴虚火旺症状: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时发时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干咽燥,音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阴虚火旺,血随火动,损伤血络,发为紫癜。
虚火上扰清窍,损及粘膜血络,则可见鼻齿衄血。
阴津虚亏,虚火内扰,故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
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则为阴虚火旺之象。
3.气不摄血症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色泽较淡,病程较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病程较长,心脾气虚,生血统血失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紫癜。
气虚则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血虚则面色萎黄,头晕心悸。
舌淡红苔薄,脉细弱,均为气不摄血之象。
4.脾肾阳虚症状:紫癜色暗,下肢较多,有鼻衄、齿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华,头晕神疲,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常见于慢性型,日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统血失司,血渗于脉外,故紫癜色暗。
阳虚之证测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华,头晕神疲。
脾阳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加减:烦渴喜饮,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瘀点瘀斑较多,加紫草10克、仙鹤草10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藕节炭10克;齿衄,加人中黄10克、参三七10克;尿血,加小蓟草10克、仙鹤草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克(后下)。
主方分析:犀角地黄汤为凉血清热要方,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清热凉血、解毒化斑,生地黄养阴清热,赤芍、丹皮凉血散血。
因本型病人起病急,多因外感风热引起,热毒较盛,故与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同用,方中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处方举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连翘10克玄参10克生甘草6克茅根30克 2.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加减:低热者,加青蒿10克、鳖甲15克;盗汗者,加牡蛎30克(先
煎)、地骨皮10克;鼻齿衄血,加仙鹤草10克、茅根30克。
主方分析: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之主方。
方中熟地、龟版滋阴填精,滋水以制火,黄柏、知母清泄相火,降火以保阴,猪脊髓益精补髓。
处方举例:黄柏10克知母10克生熟地各10克龟版15克鳖甲15克玄参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3.气不摄血治则:补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加减:纳呆便稀,加山药10克、焦六曲10克;头晕心悸,加制首乌10克、五味子6克;睡眠不宁,加夜交藤10克、合欢皮10克。
主方分析:归脾汤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要方。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当归、桂圆肉、枣仁、远志、获神补血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姜枣开胃健脾,调和营卫。
处方举例: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旱莲草10克远志10克仙鹤草10克阿胶10克(烊冲)甘草6克 4.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
主方:右归九加减。
加减:头晕神疲,加黄芪1O克、党参10克;瘀点色暗,加参三七10克、丹参10克;大便塘薄,加菟丝子10克、炮姜炭10克。
主方分析:右归丸为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要方。
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附子、肉桂温肾补阳,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补肝益肾,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当归补血养肝,杜仲补肾强筋。
处方举例:黄芪10克生熟地各10克山药10克山美肉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杜仲10克当归10克旱莲草10克【中成药】 1.乌鸡白凤丸每日2次,每次半丸研服。
用于气不摄血。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