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 教案教学设计
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塞下曲》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解读《塞下曲》,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塞下曲》中的壮丽景色和豪情壮志。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塞下曲》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塞下曲》,进行背诵练习。
3. 生词和短语解析:解释《塞下曲》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韵律和节奏分析:分析《塞下曲》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音乐美。
三、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塞下曲》的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塞下曲》,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传达。
进行背诵练习,鼓励学生熟练掌握。
3. 生词和短语解析: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塞下曲”、“单于”、“龙城”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韵律和节奏分析:分析《塞下曲》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音乐美,感受其豪情壮志。
四、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塞下曲》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生词和短语理解:通过提问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塞下曲》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3. 韵律和节奏分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塞下曲》的韵律和节奏,评估他们对诗歌音乐美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塞下曲》2. 相关注释和解释3. 朗读和音乐素材(可选)教学设计注意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解析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验诗歌的音乐美。
《塞下曲》 教学设计
《塞下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塞下曲》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边塞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对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之情。
2、难点(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2)感受古代边塞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代边塞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紧张气氛。
(2)提问学生对边塞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卢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句讲解(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如“月黑雁飞高”中寂静的夜晚和高飞的大雁。
5、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营造的紧张氛围。
(2)探讨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
6、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首诗与其他边塞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7、拓展延伸(1)展示几首其他著名的边塞诗,让学生对比阅读,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边塞故事或英雄人物。
8、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意思、意境和情感。
(2)强调边塞诗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9、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边塞诗感受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塞下曲》这首诗有了较好的理解。
《塞下曲》经典教案
《塞下曲》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塞下曲》并背诵全文。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分析诗歌的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体会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忠诚报国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塞下曲》,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生活,关注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手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运用文学手法分析诗歌,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塞下曲》的课文、教学课件和相关背景资料。
•收集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呈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设计课堂活动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
•收集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古代边塞的音频或视频,营造边塞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诗歌:介绍《塞下曲》的背景和作者卢纶,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初读感知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三)深入探究1.意象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可以讨论“月黑雁飞高”一句中月黑和雁飞的象征意义,以及“单于夜遁逃”一句中单于逃跑的紧张和刺激。
2.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表达的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忠诚报国的精神。
四年级语文下册《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及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一: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为《塞下曲》创作一幅插画,要求画面与诗歌内容相符,体现出边塞的氛围和将士的英勇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朗读等方式,深入理解《塞下曲》的内容和情感。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方法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艺术特色:分析《塞下曲》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诗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何体现边塞的氛围?
3.你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重难点二:古诗朗读节奏和韵律的掌握。学生在朗读古诗时,可能会出现节奏混乱、韵律不协调的现象。
设想:运用示范朗读、分组练习、互相评价等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提高朗读水平。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边塞将士保家卫国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设想五:巩固拓展。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创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年级下册塞下曲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塞下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运用图片、故事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故事等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塞下曲》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1)通过图片、故事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背诵课文:(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同类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对《塞下曲》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1. 抄写《塞下曲》并背诵。
2. 选择一首同类诗歌进行阅读,并简要描述诗歌的意境。
八、课程反馈:1.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塞下曲》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十、课后反思: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塞下曲中班教案
篇一:塞下曲教案标题:11、塞下曲(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塞下曲》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谁来展示背诵以前学习过的军旅方面的古诗。
(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2、指名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
4、板书:塞下曲。
二、初读古诗: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2、展开朗读比赛。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解题。
《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塞下曲(夜黑雁飞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塞下曲(夜黑雁飞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塞北风土人情和雁飞习性。
2.学习塞上舞蹈和塞北打击乐器。
3.听懂《塞下曲》的内容和意义。
4.了解乐曲的构成和表达方式。
5.学会运用朗读、打击乐、舞蹈等形式演绎《塞下曲》。
教具与材料1.教师备课稿2.学生课本、作业本、笔3.CD机、录音带4.雁飞图片、人物图片5.乐器(拍子木、钹子、铃铛、鼓等)6.课堂录像设备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播放音乐:《雁飞》。
2.师生共同观察宣传栏。
3.指示学生翻开课本,学习《塞下曲》的课文。
4.让学生围绕雁飞情景讨论并书写。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塞下曲》。
2.请学生听完,《塞下曲》的旋律,让他们发表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3.师生共同整体感受《塞下曲》。
学生自学1.分小组阅读:《塞下曲》。
2.学生阅读后,进行三分钟交流时间,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塞下曲》的文学内涵。
3.解说课文,帮助学生探究课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之处。
4.让学生尝试模仿塞北山民的口音,躲光火缝衣服等游牧生活的场景。
5.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和音乐知识进行课文朗读和歌曲演唱。
教师引导1.集中注意力,准备收听录制乐曲《塞西北舞韵》8分钟。
2.请观察播放,最后回答两个问题:–这些塞北舞蹈和打击乐器的名字是什么?–你觉得这些舞蹈和打击乐器有什么特殊之处?3.制作塞北风土人情PPT,展示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人文地理等特征。
4.帮助学生了解雁鸣和雁飞的特点,了解雁鸟族群的生活方式和保护。
5.重点讲解词语和段落里的表现塞北情调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塞北的独特风景和节日气氛。
学生操作1.在教师语音指导下,学生小组尝试用拍子木、钹子等乐器,模仿《塞下曲》的节奏和节拍,表达对塞北大地的喜爱和思念。
2.学生自主编写小型乐曲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案。
3.让学生选择一种舞蹈,并组成小组,完成舞蹈设计和排练,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4.让学生模仿雁鸟的叫声、飞行,体验神秘而美妙的自然景观。
《塞下曲》教学教案
《塞下曲》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中的多音字:单,会写“雁”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诗意,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通过动词体会人物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边塞诗,有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边塞诗《塞下曲》,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读完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2、生介绍作者,齐读3、卢纶的《塞下曲》一共有6首,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第三首。
二、朗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2、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这首诗中有一个多音字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出示PPT“单”)谁知道它的读音有哪些?“单于”,它有三个读音,在诗中读chan,诗中“单于”是什么意思?谁知道?3、这首诗中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书写的生字,大雁的雁。
(PPT)同学们认为,在书写大雁的雁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同桌互评)4、字词的障碍扫清了,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古诗吧!同学们字音都读准确了,那么读古诗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自由读,指名读,听读,合作读)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哪些还记得吗?2、知道了这些好方法,就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试着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画出来,我们一起学习。
师:看到同学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老师深受感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做学问时,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理解诗意时,哪个词句的意思你不太懂?我们可以提出来一起学习。
生:遁师:“遁”这个字同学们可能在平时见的比较少,谁知道是什么意思?生:逃跑的意思师:你理解的很正确。
把它送回诗中,谁能试着解释这句诗的意思?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单于偷偷地逃跑了。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塞下曲》中的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集体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中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能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3.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塞下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如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画面。
-诗人情感的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古诗中复杂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变化。
-生词的运用:学生在学习生词后,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语境中是一个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造句、编写小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词的用法。
-能分析并比较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生词和诗句,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能掌握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运用到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理解:《塞下曲》的韵律美和意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三年级下册塞下曲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塞下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了解边塞生活的艰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学会珍惜和平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音乐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1)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纠正读音,讲解生字词。
(3)全班齐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文(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点评。
5. 背诵诗文(1)学生自主背诵,互相监督。
(2)教师选取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塞下曲》。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8. 板书设计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塞下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第1篇】《塞下曲》精品教案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
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②生交流。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三年级下册塞下曲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塞下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等。
(3)了解塞外的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塞外的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塞下曲》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塞下曲》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塞下曲》中一些生僻字和通假字的识别和书写。
2. 对塞外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塞下曲》的意义和背后的历史文化。
2.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塞外的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1. 导入新课,介绍《塞下曲》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塞下曲》,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背诵《塞下曲》并书写生词和短语。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达成情况。
2.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塞下曲》的朗读、背诵、生词理解和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塞下曲》。
2. 书写《塞下曲》中的生词和短语。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风光或文化历史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塞下曲(卢纶)教案
塞下曲(卢纶)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卢纶的《塞下曲》的背景和主题,并能够正确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2. 掌握《塞下曲》的诗歌特点,并能够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细致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塞下曲》的背景、主题和表达的思想情感;2. 掌握诗歌特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塞下曲》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卢纶的行程背景和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们常常会产生思乡之情。
【主体】1. 分析《塞下曲》的结构和主题,并让学生理解主要情节;2. 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举例解释其作用;3. 阐述《塞下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4. 分组讨论:以自己的理解,由每个小组整理出卢纶《塞下曲》的诗歌特点。
【总结】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互评;2. 总结《塞下曲》的主题、修辞手法和诗歌特点;3.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五、课堂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卢纶的作品,并进行概括和解读;2. 学生根据《塞下曲》的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分析《塞下曲》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写出其作用和效果;2. 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卢纶,你会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七、板书设计《塞下曲》教学安排:引入- 卢纶的行程背景和写作动机- 人们的思乡之情主体- 结构和主题分析- 修辞手法解析- 思想情感表达总结- 诗歌特点总结- 学习收获回顾【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四年级下册2古诗三首之《塞下曲》教案
四年级下册2古诗三首之《塞下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背诵《塞下曲》这首古诗。
2.理解《塞下曲》的诗意,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让诗歌在生活中进行联想。
3.学会分析《塞下曲》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情感,领悟对生命的感悟。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中感悟到古诗文的意境和灵魂。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可采用一些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如:1.展示一张浩瀚的戈壁滩或者沙漠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漠无垠、蕴含着无限生命力的感觉。
2.播放《大漠谣》、《大海啊,故乡》等与大自然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魅力。
3.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曾经参观过的沙漠、戈壁等地。
2.课文学习1.课文的整体感知1.1 让学生跟着老师认真地听读课文内容,然后用简短的话复述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中心思想。
1.2 展示整篇《塞下曲》的诗歌,让学生逐句朗读,理解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1.3 翻译整首诗,并对生字、词组进行讲解。
2.课文的细节理解2.1 请学生注意诗中的比喻句与形象描写,感受诗中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
2.2 对诗中比喻句、形容词等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这些描写的意义是什么?2.3 学生自读课文,就文中所描述的季节、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3.朗读课文3.1 快速朗读让大家快速朗读课文,理解整个诗歌的文学效果。
3.2 细致朗读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全课班的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体现诗歌的节奏感。
3.课堂互动1.学生发表感悟启发学生通过个人想象和关联深度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2.课外拓展在课外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介绍与西北关系紧密的节日、习俗、民俗等。
3.作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诗歌或散文的方式写一篇关于大漠的文章。
三、教学收获与评价教学收获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1.正确背诵了《塞下曲》这首古诗。
2.理解并掌握了诗歌的正确朗读方法,能突出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感。
幼儿园古诗《塞下曲》教案
幼儿园古诗《塞下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塞下曲》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2.能正确理解古诗《塞下曲》的各句意思,并能朗读诗句。
3.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塞下曲》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教学内容授诗教师朗诵古诗《塞下曲》,然后请幼儿跟着朗读,让幼儿自己感受古诗带来的情感和情境。
古诗《塞下曲》:二十四城诸侯尽,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读诗请幼儿们用自己的话解释《塞下曲》的大意,并挑选自己最熟悉的一句来朗读。
分析请幼儿们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2.诗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感受?3.这首诗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主人公的感受?4.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听儿歌播放儿歌《祖国的花朵》,让孩子们体验家园之情,对祖国有深深的感情和热爱。
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法通过让幼儿听儿歌,了解故事情节,让幼儿产生相应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学互动法通过分析古诗背景和情感,培养幼儿们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加强互动性。
教学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及时总结自己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以便下一节课的改进和提高。
学生评价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来描述自己通过学习古诗《塞下曲》的感受,让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一下古诗《塞下曲》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完成主题写作。
总结通过学习古诗《塞下曲》,培养幼儿们的文化素养和情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热爱,让幼儿们更加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将文学艺术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加强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3.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艺术创造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交际沟通技巧。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雄的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5.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尊重英雄、热爱祖国的价值观。
6.引导学生感受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塞下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们在朗读、背诵以及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想,这也许是我们成功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情感体验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此感悟不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边塞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介绍边塞文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熟记《塞下曲》全文。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鹫翎”、“燕尾”、“黄金甲”等边塞特色词语的含义。
-意境领悟:理解诗句描绘的壮阔场景,感受将士的英勇形象。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情感体验:体会诗人表达的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爱国情怀。
塞下曲 教案教学设计
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边塞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中所体现的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塞下曲》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3. 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塞下曲》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
2.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塞下曲》的原文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边塞诗介绍资料。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塞下曲》(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塞下曲》,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讲解《塞下曲》中的一些生僻字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塞下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边塞诗(1)教师展示相关的边塞诗,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
(2)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欣赏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塞下曲》。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塞下曲》的读后感。
6. 板书设计塞下曲英勇顽强保家卫国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单元测试为了检验学生对《塞下曲》及边塞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份单元测试。
塞下曲卢纶公开课教案
塞下曲卢纶公开课教案这是塞下曲卢纶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塞下曲卢纶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解读题目《塞下曲》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也叫边塞诗。
塞指的是边界险要的地方。
二、了解诗人卢纶(749-799)是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善于写景抒情艺术成就非常高,他从军多年,所作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其《塞下曲》是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
三、初读古诗,学写生字。
老师来给大家范读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读诗)有没有发现哪一个字的读音和你想的不一样?诗中这个字读单。
( chan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你还知道这个字有哪些读音?这个字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除了读单于之外还读单表示单独单一的意思。
还有第三个读音读Shan。
常常用在人的姓上或者是地名,比如说在山东省西南部有个地方叫单县。
这里有一个生字我们需要学会写。
就是大雁的雁。
燕是半包围结构。
注意中间是两个单人旁,像不像几只大雁并排飞行?还要注意的是这部分有四个横。
请你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描一个写两个吧。
现在你能把这首诗通顺,正确的读两遍吗?开始吧。
(两遍时间)四、懂诗意。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诗的前两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跑。
月黑就是没有月光。
单于刚刚已经介绍过了,是匈奴贵族首领。
盾指的就是逃,盾跑就是逃走的意思。
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匈奴首领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可以看出这两局诗,介绍了环境和事件。
环境就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而事件就是匈奴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
本应该休息的大雁被惊飞一直飞向高空。
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残余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啦!现在请你脑中想着这画面,再读诗的前两句开始吧。
(留时间)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预示将要想要的意思。
将是指率领。
《塞下曲》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塞下曲》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塞下曲》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塞下曲》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情感目标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
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
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
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
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
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11、塞下曲(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塞下曲》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谁来展示背诵以前学习过的军旅方面的古诗。
(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2、指名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
4、板书:塞下曲。
二、初读古诗: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2、展开朗读比赛。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解题。
《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草惊风引弓白羽没3、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4、教师进行总结: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准备射箭。
没:插。
5、串讲诗句的意思。
6、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7、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四、总结1、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2、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
教学内容:13、早发白帝城教学目的:1 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 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1 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2 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二、学习新诗1、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
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板书:朗读古诗。
(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2、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4、板书:体会古诗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
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5、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
(解释诗意)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
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一日表明速度快)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两岸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
(解释诗意)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
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
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两岸,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
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三、布置作业:熟读古诗教学内容:1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结合资料,大致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教学过程:一、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
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二、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可怜:值得怜悯。
⑵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⑶江晚正愁余:愁,使……悲愁,使动用法。
三、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句中加点的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提示:如今,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感愤!2.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提示: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3.“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提示: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四、作业:熟读古诗教学内容:15、《弟子规》出则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感受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设计理念:《弟子规》教材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
所以,我在教学上,通过一些小故事,提升学生的情感,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与生活相结合,学习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
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端正品行大有益处。
通过趣味动画的讲解和互动,更能让启蒙学习的孩子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新授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的句子。
(出示板书:出则悌)2、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1)师吟诵(配乐)(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小组内选出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
由每组选出的一人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
(3)小组接龙读一读。
(4)全班学古人读书的样子朗读。
(5)全班同学打拍子配乐,有节奏的读句子。
3、理解其义(1)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谁来说说这些句文讲的是什么内容?(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再全班汇报。
(3)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学生试着自己来解释字的意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兄道:为兄之道。
友:友爱。
恭:恭敬。
睦:和睦。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轻:看轻。
怨:怨恨。
忍:忍让。
忿:愤怒、愤怒。
泯:消除、消灭、消失。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坐:就座。
走:行走。
幼:年纪小,相对于“长”而言,并不专指幼童。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句子?(小组内合作,再由组内派一人汇报。
)(5)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三)延伸1、对照今天学习的内容,想一想以前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自己今后该怎么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吧!3、播放《弟子规》全文。
板书设计出则悌兄道:为兄之道。
友:友爱。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恭:恭敬。
睦:和睦。
轻:看轻。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怨:怨恨。
忍:忍让。
忿:愤怒、愤怒。
泯:消除、消灭、消失。
坐:就座。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走:行走。
幼:年纪小,相对于“长”而言,不专指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