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7e244b4c8d376eeafaa3125.png)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塞下曲六首》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二、《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3e602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a.png)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词语解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c6a1b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f.png)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
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
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
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
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35faf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4.png)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
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ae71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0.png)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1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1、白马句:言征人戍守于边塞,白马,“骑白马的征人”的借代。
黄金塞,地名。
处所不详。
从下句推断,应指沙漠中的边塞。
2、云砂句:谓闺中人因思念丈夫,常常梦见丈夫所在的沙漠边地。
云砂,广阔如云的沙漠。
砂同沙。
此句的语序是“梦思绕云砂”,源于“云砂绕于梦思”。
3、那堪二句:谓在易动愁思的清秋时节,远忆征人,愁上加愁。
那堪,不堪;难以承受。
愁苦节,指秋天。
《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4、萧飒句:谓秋风吹拂树木,发出萧瑟之声,格外凄凉。
萧飒,即萧瑟。
沙棠,树木名。
5、无时句:言时时思念而就是不得见。
取义乐府古题“独不见”—思而不得见也。
句解: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这两句是说,闺妇思念戍守边塞的丈夫,寒冷的秋夜通宵不眠,窗户上落满了萤火虫,似在嘲弄这孤寒之人;天边的月亮,似乎也在有意迟迟不落,夜真长啊!似在写景,实为写情,景为情使,把思妇不眠的苦情,烘托而出。
“迟”字用得妙,月并未迟落,是思妇之思情难耐,心中有事,倍觉夜长故也。
译文: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19846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7c.png)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六首》(其一)古诗全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六首》(其一)古诗赏析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二列入《新乐府辞》,歌辞多反映边塞将士征戍生活。
李白《塞下曲六首》为一组诗,或写边塞环境之寒劣,或写将士杀敌报国之忠勇,或写战士功成不赏之愤怒,或写征夫思妇离别之相思,歌颂了边塞将士历尽艰辛、戍边报国的献身精神,是一组闪烁着爱国主义光彩的诗章。
本诗为六首组诗中的第一首。
首四句落笔便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极力渲染边塞严寒景象,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暗寓将士们对严寒的憎恶,对春天的热切期盼。
阴历五月,内地早已是暑气炎炎的仲夏,但在塞外的天山却仍是白雪皑皑,没有花开,没有草生,只有雪寒,诗人选择“五月”描绘天山之寒,其他季节之寒不言自明,笔致蕴藉。
“无花只有寒”一句,承上启下,暗逗将士盼春之切。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两句,点出塞上无春,杨柳只能在笛声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边塞是看不到的。
“折柳”即《折杨柳》的省称,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怨别之苦。
此句表面写边地闻笛,实则借笛遣情,暗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和“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之意,其怨思之情,耐人寻味。
五、六两句,紧承前意,写战斗生活的艰苦紧张。
古时军队以鸣金击鼓为号令,节制进退。
此处“晓战随金鼓”,渲染将士们白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情景,气氛英勇而壮烈。
“宵眠抱玉鞍”则写夜晚战士们仍身抱玉鞍枕戈而卧,表现出时刻准备战斗的高度警惕性。
此联以工整的对仗,揭示了战斗的频繁和残酷,形象地刻画出将士们紧张艰苦的征战情景。
结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声情激壮,喷薄而出。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f182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1.png)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注释: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诗意解析: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b9309b0c22590103029d17.png)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1、白马句:言征人戍守于边塞,白马,“骑白马的征人”的借代。
黄金塞,地名。
处所不详。
从下句推断,应指沙漠中的边塞。
2、云砂句:谓闺中人因思念丈夫,常常梦见丈夫所在的沙漠边地。
云砂,广阔如云的沙漠。
砂同沙。
此句的语序是“梦思绕云砂”,源于“云砂绕于梦思”。
3、那堪二句:谓在易动愁思的清秋时节,远忆征人,愁上加愁。
那堪,不堪;难以承受。
愁苦节,指秋天。
《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4、萧飒句:谓秋风吹拂树木,发出萧瑟之声,格外凄凉。
萧飒,即萧瑟。
沙棠,树木名。
5、无时句:言时时思念而就是不得见。
取义乐府古题“独不见”—思而不得见也。
句解: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这两句是说,闺妇思念戍守边塞的丈夫,寒冷的秋夜通宵不眠,窗户上落满了萤火虫,似在嘲弄这孤寒之人;天边的月亮,似乎也在有意迟迟不落,夜真长啊!似在写景,实为写情,景为情使,把思妇不眠的苦情,烘托而出。
“迟”字用得妙,月并未迟落,是思妇之思情难耐,心中有事,倍觉夜长故也。
译文: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简析:此诗写一女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精神痛苦。
诗分三段。
前四句写梦思、远忆。
白日思念,夜里梦见。
远忆是一层苦,逢肃杀之清秋时节又一层苦故曰“那堪”。
中四句写秋景,用以烘托思妇的痛苦心情。
李白《塞下曲》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2193f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d.png)
李⽩《塞下曲》原⽂翻译赏析原⽂五⽉天⼭雪,⽆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宵眠抱⽟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五⽉的天⼭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的严寒。
笛⼦吹着折杨柳的曲调,⼜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天随⾦⿎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
鉴赏《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活。
李⽩所作共六⾸,此为其第⼀⾸。
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凌云,独辟⼀境。
像这⾸诗,⼏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句作转合,直是别开⽣⾯。
起从“天⼭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五⽉”在内陆属盛暑,⽽天⼭尚有“雪”。
但这⾥的雪不是飞雪,⽽是积雪。
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花”),却只觉寒⽓逼⼈。
仲夏五⽉“⽆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
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见重,举隅⽽反三,语淡意浑。
同时,“⽆花”⼆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意谓眼前⽆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乃春⾊的表征,“⽆花”兼⽆柳,也就是“春⾊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活的紧张。
古代⾏军鸣⾦(錞、镯之类)击⿎,以整齐步伐,节⽌进退。
写出“⾦⿎”,则烘托出紧张⽓氛,军纪严肃可知。
只⾔“晓战”,则整⽇之⾏军、战⽃俱在不⾔之中。
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更见军中⽣活之紧张。
本来,宵眠枕⽟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枕”⽽⾔“抱”,⼀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上马,奋勇出击。
起四句写“五⽉”以概四时;此⼆句则只就⼀“晓”⼀“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活,概括性亦强。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塞下曲六首赏析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塞下曲六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1f80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png)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塞下曲六首赏析塞下曲六首原文作者:李白〔唐代〕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塞下曲六首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d9a10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1.png)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饮马:给马喝水。
②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
③没:落。
④临洮:甘肃地名。
古长城的起点。
⑤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事。
⑥咸:都。
⑦乱蓬嵩:散乱在乱野之中。
【译文】:
让马喝完水渡过秋水,河水冰冷,寒风吹过来像刀割一样。
一片大漠上太阳还没有落下,昏暗中隐隐约约看到临洮。
昔日长城脚下的战争,都说战士们士气高昂。
自古至今,这里都是黄沙弥漫,没有什么不同,将士们遗下的白骨散落在蓬蒿间。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荒凉的塞外,散落在蓬蒿里的将士白骨触目惊心,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将士的无限同情。
李白古诗《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诗《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3a8e9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7.png)
【导语】李⽩这⼀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样,以乐观⾼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古诗《塞下曲六⾸》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塞下曲六⾸》 唐代:李⽩ 其⼀ 五⽉天⼭雪,⽆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宵眠抱⽟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然后⽅⾼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辞汉⽉,插⽻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马黄⾦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
萤飞秋窗满,⽉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时独不见,流泪空⾃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战⼠卧龙沙。
边⽉随⼸影,胡霜拂剑花。
⽟关殊未⼊,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动沙漠,连照⽢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天上合,⿎声陇底闻。
横⾏负勇⽓,⼀战净妖氛。
【译⽂】 其⼀ 五⽉的天⼭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的严寒。
笛⼦吹着《折杨柳》的曲调,⼜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眠。
只愿⽤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
其⼆ 我军向北⽅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前往战场,⾝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沙漠⾥握雪成团⽽⾷,夜⾥拂去沙⼟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然后就可以⾼枕⽆忧呢? 其三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的队伍被⽡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战争的⽓氛消失了。
成就⼤功⽽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
其四 ⽩⾊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粒,这⼀切都是因你⽽梦魂牵绕的。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d6d8a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d.png)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朝代:唐代作者:卢纶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鉴赏《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李白诗词鉴赏《塞下曲六首》
![李白诗词鉴赏《塞下曲六首》](https://img.taocdn.com/s3/m/733cb8bcb4daa58da0114ab6.png)
李白诗词鉴赏《塞下曲六首》《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有哪些和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下面请看出guo为大家的关于《塞下曲六首》鉴赏,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品介绍】《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写作背景】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
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注释】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天兵:指汉朝军队。
衔恩:受恩。
甚:多。
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高枕:高枕无忧。
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天骄:指匈奴。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殊:远。
嗟:感叹。
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合:满。
陇底:山坡下。
负:凭借。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ff08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4.png)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塞下曲,指边塞上的歌曲,是唐代一种歌曲的名称。
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伦的《塞下曲》一共创作了六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2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3平明:天刚亮。
4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5没:嵌入。
6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昏暗的树林中,忽然刮来一阵疾风,草被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是老虎,从容不迫地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从容之美】本诗写将军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遇到的一次富于戏剧一性一的经历,表明了李广的箭术高超,也体现了他的从容镇定之势。
首句“林暗草惊风”,不仅把将军出猎的时间、地点一交一代出来,而且蓄足一种气氛,尤其用一“惊”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
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而且也暗示将军的警惕一性一很高。
接下来将军引弓这一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临险时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赏析】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构思非常的巧妙,将夜间“引弓”和清晨“寻羽”两个场景作了一精一心安排,设置悬念,通过箭“没”石棱的渲染,赞颂了将军的英武善射,增强了气势。
因此,作文时,如果需要增强文章的气势,打破平淡无奇的叙述,合理的夸张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启示】深夜,在风吹草动的树林里,石头被以为是老虎,便弯弓引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挫折,就像诗中的“老虎”;在挫折面前也会用各种方法去应对,犹如弯弓,射箭。
解决困难,面对挫折,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再大再猛的“老虎”都会被降伏。
《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
![《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9e23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4.png)
《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塞下曲塞虏乘秋下》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前言《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⒂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
嗟:感叹。
翻译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赏析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
当时的北方诸胡,有的还是原始部落,有的则转向世袭王权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
他们对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常怀觊觎之心,故边境屡遭蹂躏边塞战争大都起因于此。
“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
“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
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
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颔联两句,与首联“天兵”照应。
“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
“战士卧龙沙”,指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
“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
这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
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
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
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
《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77e0b9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d.png)
《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鉴赏:《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部内容,注释及译文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部内容,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c682f3d4d8d15abf234e32.png)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部内容,注释及译文塞下曲·其一作者: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塞下曲六首诗词名句塞下曲·其二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塞下曲·其三作者: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塞下曲·其四作者:卢纶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诗文解释】在野外营地摆放盛大的庆功筵,羌戎也来庆贺战士的凯旋。
带着醉意,穿着金甲跳起了舞蹈,如雷的鼓声震撼着山川。
【词语解释】旋:凯旋。
和:带。
塞下曲·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诗意: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塞下曲·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诗意: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卢纶<塞下曲六首》全诗内容王昌龄:塞下曲·其二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唐代诗人李白组诗作品《塞下曲六首》(附译文)
![唐代诗人李白组诗作品《塞下曲六首》(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3e5fe6866fb84ae55c8d38.png)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
全组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诗中有对战斗场景的描述,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丰富,意境浑成,格调昂扬,豪气充溢,表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六首·其一》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塞下曲六首·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塞下曲六首·其二》译文: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塞下曲六首·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塞下曲六首·其三》译文: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塞下曲六首·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30f0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c.png)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词句注释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9、月黑:没有月光。
10、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11、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13、野幕:野外帐篷。
敞:开。
琼筵:美宴。
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16、出世:一作“百中”。
17、奔狐:一作“奔猨”。
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白话译文【其一】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其二】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六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
(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及注释】
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二)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三)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四)
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五)
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