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除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第二节_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排泄和排遗
• 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 、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 的过程。 • 排遗: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 (形成尿液)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
肾皮质 肾髓质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无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有(部分) 有(全部) 有(1%部分)
尿素 水
有 有
有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原尿成分: 血液成分: 水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酸、尿素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经过肾小球,除血细胞 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物质 (水、葡萄糖、无机盐、尿酸、 尿素等)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 形成原尿的过程
输尿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管
B
A
肾小球 肾小囊C肾小管Fra bibliotek肾 单 位
2 (肾小囊)
(肾小管) 3
1 (肾小球)
(入球小动脉) 4 5 (出球小动脉)
(毛细血管) 8
6 (动脉)
(静脉) 7
肾小囊 2
肾小球 1
肾小管 3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 30 1.0 尿素 2.0 尿素 2.0 尿酸 0.05 尿酸 0.05 无机盐 9.0 无机盐 11.0
正常人: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0 0
讨论: 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 标是不正常的? 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过程(1)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4.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对吗?为什么?5.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这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6.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流动的?探究二:尿液的形成1.通过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通过比较尿液和原尿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健康人一昼夜能够形成150升原尿,但是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什么原因?探究三:尿液的排出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为什么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呢?(三)教师精讲点拨1.体内废物排出的两种方式:(1)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排遗: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肾单位的结构中,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肾脏的结构,属于泌尿系统,因此属于双系统;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都是动脉,且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原因是在肾小球处没有消耗氧气。
3.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能保证肾小球处有较高的滤过压;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4.尿的形成过程:5.血液成分的变化:6.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所以,原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7.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8.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等。
(四)知识迁移。
初三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
初三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1.下图是泌尿系统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9分)(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尿液形成后,经过两条[ ]输尿管流入暂时贮存,最后在系统的调控下排出体外。
(2)从反射类型分析,幼年时“尿床”现象属于反射,长大后“憋尿”则属于反射。
(3)尿液的主要成分是,还有少量的和含氮废物等。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l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由于肾小管具有作用。
【答案】(1)肾脏,②,膀胱,神经(2)非条件,条件(3)水,无机盐,重吸收【解析】(1)图中的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它们构成泌尿系统.其中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尿液形成后,经过两条[②]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最后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排出体外。
(2)从反射类型分析,幼年时“尿床”现象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长大后“憋尿”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则属于条件反射。
(3)由分析知道: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含氮废物等,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l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由于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2.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时每刻会产生代谢废物,这些废物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如图所示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箭头表示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过程,请据图回答。
(均填序号)(1)右表中的三种液体取自肾单位的不同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其中X液体取自于图中所示的。
(2)某人在一次尿检中,检测到有少量红细胞,这是尿液形成中的过程发生了异常。
【答案】(1)④(2)②【解析】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③是肾小管,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X、Z液体有葡萄糖,Y液体没有葡萄糖、蛋白质,说明Y是尿液,Z与X相比,X的蛋白质含量远远低于Z,说明Z是血浆,X是原尿,原尿在肾小囊中。
初三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1.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吸收作用的是()A.肾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答案】D【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吸收作用的是肾小管.故选:D.【考点】尿液的形成.2.右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l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 )A.血液B.原尿C.血浆D.尿液【答案】B【解析】尿的形成是这样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即尿液的成分是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液体乙中含有葡萄糖,基本上不含有蛋白质,因此应该是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囊的透过作用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肾单位的透析作用【答案】C【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4.下图是一个健康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某种物质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答案】C【解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由图可以看出此物质流经肾小管时变为了0,说明这种物质为葡萄糖.【考点】尿的形成。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2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2.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重点: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1章第2节第二课时,在第1节学习了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明确了尿液能排出大部分水、大部分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在第2节第一课时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深入,尿液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讲解时要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结合模型和生活中的实例,并科学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尿形成示意图”、“肾透析——血液透析装置”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课时是第2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即尿的形成和排出。
在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获得了“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同时知道了“肾脏是由多个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包含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尿的形成与排出》(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尿的形成过程一、肾单位结构简图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1.血液由和血浆组成,血浆中主要含有、、、和等物质。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全部、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任务二】概述尿的形成过程——习题检测三、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取自肾脏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
目录
• 尿的形成 • 尿的排出 • 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意义 • 尿异常情况 • 实验:观察尿的形成过程
01
尿的形成
肾小球过滤作用
肾小球过滤作用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 入肾小囊腔而形成原尿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组成,具有分子大小选择性、 电荷选择性、形状选择性等过滤功能。
环境的稳定。
02
尿的排出
膀胱的贮尿与排尿
贮尿
膀胱是一个弹性器官,能够储存尿液 ,随着尿液的积累,膀胱逐渐扩张, 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产生尿意。
排尿
排尿是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活动, 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 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 弧传到大脑皮层,引起排尿动作。
尿道的功能
排泄尿液
04
尿异常情况
多尿
总结词
尿量超过正常范围
详细描述
多尿表现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糖尿病、尿路感染、尿崩症等。
少尿
总结词
尿量少于正常范围
详细描述
少尿表现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可能是由于急性肾衰竭、休克、脱水等导致。
无尿
总结词:无尿液排
详细描述:无尿表现为24小时尿量接近0ml,通常由严重肾衰竭或尿路梗阻引起,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 立即就医。
通过排尿,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保持血浆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稳定,维 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消除人体内的废物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体消除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肾脏通过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体内的代谢废 物和毒素滤入原尿中,形成尿液。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三. 尿液的排出途径
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2.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L。
(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
二.肾脏的结构
肾脏: 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 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肾Biblioteka 囊)皮质 髓质 (肾小管) 肾盂
三.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
肾小球
(滤过作用)
150L
原尿
肾小管
(重吸收作用)
1.5L
尿液
(肾小囊)
尿液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只有一种排出途径的是:二氧化碳 有三种排出途径的是: 水
4.排泄的意义:①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②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③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④ 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尿的形成与排出
知识回顾:
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 2.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4.排泄的意义?
2.排泄的途径:① 呼吸系统(呼吸): 二氧化碳、水 ② 皮肤(排汗): 水、无机盐、尿素 ③ 泌尿系统(排尿): 水、无机盐、尿素
样本A
样本B
样本C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泄: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
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
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
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小球的过滤器促进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球管时。
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特别告诫:①尿的生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而且膀胱的储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如果膀胱积尿太多,会使膀胱过度膨胀而影响其功能。
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原尿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09896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30.031.80排尿的意义: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泄,否则可以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损害生命。
尿是怎么形成的
尿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都知道,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一种,它经过肾脏、尿管、膀胱等器官排出体外。
而尿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工作,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尿液的形成过程吧。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1. 肾脏的功能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关键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出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调节血液的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等。
肾脏的功能良好,才能保证尿液的正常形成和排出。
2.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人体的血液通过肾脏时,会先进入肾小球,经过滤过器的过滤作用,把水、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物质过滤出去,形成初尿。
3. 过滤压力的作用初尿形成后,进入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分泌和吸收过程,逐渐形成尿液。
在肾小管中,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过滤压力的作用实现的。
肾小管对水、离子和其他小分子有机物的吸收和分泌是受到肾小管壁细胞的控制。
当过滤压力较大时,肾小管对离子和水的吸收较低,容易形成大量尿液;相反,当过滤压力较小时,肾小管对离子和水的吸收较高,尿液的含量就会减少。
4.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尿液形成的最后一道关卡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在肾小管中,经过多次的吸收和排泄后,最后剩余的物质被进一步浓缩后形成尿液,随后进入肾盂和输尿管,最终被排泄出体外。
二、影响尿液形成过程的因素1. 血容量的变化血容量的变化会影响肾小球的过滤速率,从而影响尿液的形成。
当血容量增加时,肾小球能够过滤的血浆量也会增加,形成尿液的速率也会相应增加。
相反,血容量减少时,尿液的含量和产生速率都会相应减少。
2. 肾小球的疾病对于患有肾小球疾病的患者,由于肾小球的过滤能力受到影响,尿液形成的速率也会变化。
如果疾病进展到严重程度,会导致尿液的形成速率显著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3. 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能力变差,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也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尿液的形成和排泄。
许多老年人出现频繁小便、排尿困难等情况,均与肾脏和尿液形成过程的变化有关。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汇总 在平凡的学习⽣活中,⼤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七年级⽣物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知识点,欢迎⼤家分享。
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的⼆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体的形式排出⼆氧化碳、⽔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除尿液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单位由肾⼩球,肾⼩囊和肾⼩管组成 肾⼩球:由⼊球⼩动脉分出的数⼗条⽑细⾎管弯曲盘绕⽽成,另⼀端汇集成出球⼩动脉 肾⼩囊:肾⼩管的盲端膨⼤部分凹陷⽽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球,外层与肾⼩管相连 肾⼩管:肾⼩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球和肾⼩囊内壁的滤过作⽤: ⾎液流经肾⼩球时,除了⾎细胞和⼤分⼦的蛋⽩质以外的⾎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和⾎浆相⽐,不含⾎细胞和⼤分⼦的蛋⽩质。
(2)肾⼩管的重吸收作⽤:对⼈体有⽤的物质,包括⼤部分⽔、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机盐,被肾⼩管的重新吸收,进⼊外⾯的⽑细⾎管中剩下的由肾⼩管流出,形成原尿,所以尿液和原尿相⽐,不含葡萄糖。
(3)⼀部分排泄由汗腺排出体外 ⼈体的营养 1、⾷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机盐、糖类、脂肪、蛋⽩质和维⽣素六⼤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基本物质是蛋⽩质。
⽆机盐是调节⼈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质是⼈体⽣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反应;检测维⽣素C⽤吲哚酚试剂,呈现褪⾊反应。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2(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复习1、知识回顾(1)肾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 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小动脉。
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肾小囊腔与相通。
2、巩固效果(1)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通过泌尿系统?尿液通过呼吸系统?呼气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通过皮肤?汗液通过消化系统?粪便——(2)肾单位(每个肾脏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组成 ((((((3)泌尿系统的组成3、发现疑惑(1)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提示:毛细血管多,颜色就深)(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认真观察课本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回答以下问题: 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 ,肾小囊中的液体是,肾小管中的液体是。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4、尿的形成过程:(1)经过( )和(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经过(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多媒体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1)在老师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学习教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二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尿液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泌尿系统产生的。
人体内的水和其他废物被过滤并分离掉,形成了尿液。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我们的身体中有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两侧。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并排出身体之外。
每天,平均有180升的血液经过肾脏,但其中仅有1%左右的液体会被分离出来形成尿液。
肾脏主要由一个称为肾小球的结构组成,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过滤器,可以过滤和分离血液中的废物和其他物质。
在肾小球中,许多小的血管称为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动脉中拦截,然后将过滤出来的废物传递给管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肾小管。
肾小管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身体重新吸收一些重要的物质,例如水和电解质。
尿液的形成在经过肾小管之后,过滤出来的废物会汇聚成尿液。
尿液中包含葡萄糖、蛋白质、细胞残留和其他废物。
这些物质经过了肾小管的过滤和吸收,直到成为尿液排出体外。
尿液的形成是被三个过程所影响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
过滤是肾小球过滤血液,分离废物和其他物质的过程。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重新吸收身体需要的物质。
分泌是指肾小管从血液中分离出身体需要进行排除的物质。
尿液的排出形成尿液之后,下一步就是将其排出体外。
尿液从肾脏流向输尿管,输尿管将其送至膀胱。
当膀胱内充满了尿液时,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让身体知道需要排出尿液。
此时膀胱会逐渐收缩,将尿液排放到尿道中,然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健康的尿液健康的尿液应该是黄色或琥珀色的液体,有一种轻微的味道,但味道不强烈。
尿液的颜色和味道受到饮食、心理和某些药物的影响。
人体内尿液的pH值通常保持在4.5至8.0之间,呈微酸性或微碱性。
尿液中的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蛋白质的存在可能表明肾脏功能不良,而红细胞或细菌的存在可能表明有尿路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小结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