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目标1.本单元为诗词,注意通过熟读、背诵,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注意诗词的艺术特征,了解诗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其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
1 沁园春雪毛泽东三维目标1.掌握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导◆◆课文导入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他在人民心中被尊为神。
他16岁,就道出“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霸气;他17岁,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他25岁,喊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语。
同学们,他是谁?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沁园春雪》。
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被同学称为“毛奇”,同学们感叹他的行为之奇、志向之奇,也感叹他写诗作文的“戛戛独造”之奇。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读◆◆字词疏理1.易错字莽莽mǎngmǎng 妖娆yaorao 素裹guo 成吉思汗hán 还看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2.多音多义字折① zhe 折腰②zhe折跟头③she折本分①fen分外②fen分析整体把握1.解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
3. 能够理解并分析课文,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写作。
4.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
2. 课文语法知识的运用。
3. 课文写作。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简单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课前准备给学生分发课文和语法知识点的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
Step 3:课文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的主题、重点内容和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整理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解决。
Step 4:语法知识的运用1. 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时态、语态等。
2. 设计练习题或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Step 5:课文写作1. 分组合作,选择课文的一个情节或主题,展开讨论。
2. 指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提高作文的质量。
Step 6:课堂总结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回答学生遗留问题。
Step 7:布置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Step 8:课堂延伸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的学习材料或进行小组讨论,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这是一个初步的教案设计,您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1单元《你是人间四月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1单元《你是人间四月天》一. 教材分析《你是人间四月天》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林徽因。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教材中,这首诗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介绍。
此外,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抒情,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朗读、感悟、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中的景色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
2.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6.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第一单元备课2020年9月年级课题【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
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研究鉴赏诗歌,组织朗诵活动。
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共安排了三个任务,分别是研究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
研究鉴赏中所选诗歌或大气磅礴,表现胸中豪情(如《沁园春·雪》);或感情深沉,表达爱国之情(如《我爱这土地》);或执着咏叹,抒发家国之思(如《乡愁》);或情真意切,讴歌爱的真谛(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细腻描摹,展现生命的力量(如《我看》)。
这些诗歌建议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欣赏,反复涵泳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歌朗诵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任务,也是活动性最强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做好朗诵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使朗诵活动丰富多彩且富有时效。
尝试创作既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也具有成果展示的功能。
名著导读部分从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指导如何阅读《艾青诗选》。
研究这个单位,学生可以经由过程自主欣赏的方式进行自在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的变化、意象的合理选择、语言的锤炼等。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教师点拨朗诵技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九年级学科语文自然之音教者的艺术魅力。
3.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4.研究诗歌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九上第一单元项目化学习设计
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九上第一单元项目化学习设计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为你写诗”单元整体设计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面我给大家说我们备课组研讨的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设计。
“桃李诗行,师恩绵长——为你写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共分四部分: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规划、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进程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规划下面我先说第一部分——单元教学内容规划。
这是我们文海中学语文组几位老师共同参与提炼的。
本单元学习指向的核心概念及其进阶路线。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属于诗歌单元。
小学的时候学生都学过诗歌,那么我们九年级还要学什么呢?我们认真研读新课标。
我们先回顾看看小学都是学了关于诗歌的什么知识,然后再去定位初中要学什么。
我们先看小学低年级。
学习的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那么,到中年级(三到四年级)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高年级也有诵读。
但它不是停留在“感受”“体验”上了,而是“体味”。
课标这样写的:“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那么,在小学中年级呢?也有这样的要求:“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同样是“想象”,到高年级就发展到了“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好,以上是小学低中高年级对这个诗歌教学的要求。
那我们按照“想象”这条线如果往上走的话,到初中的要求,不能仅仅是欣赏,而且要赏析与品析,就是要通过语言来把你感受到的诗歌的美表现出来,那就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象”。
就要写,学会写诗歌赏析短文。
大家再看,如果是从诗歌的诵读这条线看,不仅是“感受”“体验”“体味”这个层次,到了初中,课标上这样写:“揣摩和学习朗诵技巧,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除了对“想象”和“诵读”的要求之外,到了初中学段,对诗歌有这样的新要求,课标上写道:“了解诗歌的形式,尝试诗歌创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九 年级 语文 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主备教师张玉田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1、沁园春、雪 课型 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渗透德育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准备诗歌朗诵MP3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个性思考部分(一度备课)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第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 第 节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诗歌赏析及创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能结合现实生活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短诗。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及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作简单的短诗。
学情分析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教具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补充完善任务一自主欣赏一了解什么是诗歌,诗歌有哪些特点。
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心里都流淌着诗的情愫。
诗,不是诗人的唯一工具,词在诗歌中是有生命的。
应该这样认识诗歌的肌理要素,那就是——活的,呼吸的,运动的,恋爱的,贪生怕死的,在诗歌中,每一个词组都充满着生命的变数,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二欣赏沁园春雪1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2整体感知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一截木头一截木头,被弃在院中的角落它已交出命里的绿,鸟鸣等待着最后交出,体内的火焰和疼痛一场春雨过后,我惊讶地发现这截被寒冬煎熬过的木头,心里仍珍藏着春天这一截木头,第一眼,惊诧于它是一静物,安静地存在,很普通很平常,竟纳入师者的眼睛。
第二眼,惊叹于它坎坷多难的历程。
第三眼,惊心于它劫后重生,有心灵之光——沧桑过后依然向往春天,且春已然悄立枝头。
这是生命的力量,这是②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不同情景中“星星”这一黑夜中的光明的闪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前者分别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过程和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能够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感情等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三、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四、教学设想:1、寻找一个切入口,营造学诗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如: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起到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突破一点,解决一片的作用3、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规范”,侧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个性化理解、感悟,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之余,能由作品生发开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真谛4、鼓励学生拓展品读诗歌,互相推荐课外好诗好词,互相介绍鉴赏心得一、沁园春雪【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二、自主学习1.毛泽东:(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展示其书法作品2.了解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3.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字词:①多音字:分、数、汗、还、朝②难字:莽、娆、竞、骚4.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予以更正三、合作探究(1)上阕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2)详细分析上阕: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极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3)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4)详细分析下阕: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5)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6)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四、解决课后练习四、布置作业: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8226;长沙》板书设计概写:动静结合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想象描写(虚)上阕:描写热爱祖国山河过渡(承上启下)评论历代帝王歌颂无产阶级抒发豪情壮志下阕:议论、抒情二、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思路】: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雨说》是他在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的未来和儿童的成长,于是写了这首诗三、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把握“雨”的形象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四、合作探究:①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练习反馈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六、作业布置:熟读诗歌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2、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3、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就是我祝福的心意”4、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三、合作探究1、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2、《雨说》中的“雨”,象征着什么?其意义何在?四、课堂小结: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诗人的笔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体会,相信我们也能写出一首首美丽的诗歌.三、星星变奏曲【教学思路】本文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把握“星星”的意象,联系特定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蕴和情感【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2、通过诗歌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3、体验与反思,通过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畅谈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3、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充分搜集诗歌背景资料,做好相关课件,能有感情的范读本诗学生——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课前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和写作背景【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星星点灯》,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导语: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三)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3、请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简要评点4、齐读全诗,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并思考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四)品读诗歌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把认为写的好的诗句画出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好在哪里?2、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五)问题探究1、两小节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六)课堂小结四、外国诗两首【教学思路】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2、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2、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型】课内自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教师——查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教学过程】蝈蝈与蛐蛐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二、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仅25岁三、配乐范读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四、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发欢快的轻音乐)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等会儿请同学讲讲,你在诗歌情感表达上发现了什么(抓住关键的情感词)自由朗读――谈发现――齐读――评价――齐读五、个别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诗句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但如果深入品味,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疑问我想请一位同学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诗句了,请将你的问题找出来,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看看能否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如果同学所提问题你能解答,就由你来为他解答,好吗?(师生共同解答)六、个别朗读,整理收获,个性化赏析大家都积极参与了诗歌的感悟,那么,你应该有所收获了,将你对诗歌的理解再次还原到诗歌中,请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可从内容、情感、结构、技巧、字词等方面进行赏析)【示例】我最欣赏“盛夏的豪华”“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白天蝈蝈“乐音”的美妙(学生自由发言)七、朗读(男女生比赛)八、小结:九、指导自读十、学生自学,谈自己的点滴体会自学问题:1、诗歌抓住了“夜”什么特点?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试比较《夜》与《蝈蝈与蛐蛐》的异同(两首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读前者时可以感觉到诗歌充满生机活力,后者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学生自由发言)十一、总结: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这有限的45分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教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划一、活动探究任务单任务一:研究鉴赏第一单元的五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文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任务二:诗歌朗诵研究朗诵技巧,举行朗诵比赛。
朗诵时,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任务三:尝试创作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任务由自主欣赏诗歌、自由朗诵诗歌和尝试创作诗歌组成。
教材选了五首诗歌,分别是XXX的《沁园春·雪》、XXX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XXX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及XXX的《我看》。
这组教材的主题内容是诗歌之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学生要在研究中掌握自主阅读诗歌的方法,并提高自己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这组教材的语文素养主题是诗歌的阅读、朗诵与写作。
教材以诗歌文体为线组合,几首诗歌的共性是都借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抒发某种情怀,这一特点为自主赏析诗歌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从形式上看,既有古体诗词,也有现代诗歌,多数是现当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创作。
单元目标】1)独立阅读,涵泳品味,把握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注意重音、停连、节奏,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韵律。
3)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4)研究诗歌借景或物抒情的手法,尝试创作诗歌。
5)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体验读诗写诗之乐,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文章主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研究五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的审美熏陶。
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境,例如《沁园春·雪》描绘了北国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这土地》通过鸟的歌唱表达了对祖国的至死不渝的热爱;《乡愁》则通过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壹设计背景 (3)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 (3)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 (3)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 (3)贰任务一 (5)初读诗歌捕捉感受 (5)一、学习目标 (5)二、课时安排 (5)三、教学资源 (6)四、教学实施 (6)第一课时启航驶向诗歌海洋 (6)第二课时向诗海更深处进发 (9)第三课时畅游诗海正当时 (13)第四课时诗意澎湃的弄潮儿 (15)叁任务二 (21)自主实践朗诵比赛 (21)一、学习目标 (21)二、课时安排 (21)三、教学实施 (21)第一课时为朗诵而躬行 (21)第二课时寻找最美朗诵人 (25)肆任务三 (27)认知诗歌尝试创作 (27)一、学习目标 (27)二、课时安排 (27)三、教学实施 (27)第一课时 (27)第二课时 (27)伍阶段总结 (31)陆教学反思 (31)柒阶段测试反馈 (31)壹设计背景【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1.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反复诵读,注意诗歌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韵律。
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1.把握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理解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发挥想象,自选典型意象,尝试创作一首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诗,班级同学互品,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举办展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孤独之旅》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
建设开放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拓展师生生命成长的阅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孤独和成长理解文中孤独的含义理清怎么走过孤独旅途,迈向成长品味怎么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重点、难点)一、导入:初一时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在经历了父亲的病逝后,迅速成长,文章最后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成长(板书)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每个人的付出是不一样的。
英子的成长是用爸爸的死亡换来的,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少年杜小康的成长是由什么换来的呢?(板书:孤独)二、关于“孤独”:我们同学平时有过孤独的感觉吗?请说一下曾经感受过的孤独吧。
关于孤独的话题,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故乡》中有过接触。
小说中的“我”感觉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不相通所带来的,哪怕是置身热闹的人群却也无人可以交流的孤独。
那么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又是什么造成的呢?请同学在你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虽然有父亲相伴却也无话可说环境单一、寂静生活单调)开头第一段就告诉我们现在的杜小康是孤独的:家境一落千丈(最厚实)甚至到了失学的地步。
看过整本小说的同学应该还明白,杜小康在班级里是班长,成绩是秀的,出了什么事都他能起到带头的作用,他自己也非常热爱读书。
现在他失学在家,这种经历同伴都没有,他跟谁去交流?他能不孤独吗?到选文结束,鸭子下蛋了,但他改变孤独的状态了吗?因而这种孤独感笼罩了全篇文章。
所以题目叫:孤独之旅(板书之旅)三、关于“旅程”关于孤独的一段行程:这段行程走过了几站路?除去首站和尾站,请同学依据时间或者地点的变化,说说这段旅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前行途中——刚到芦荡——日子过去——风雨洗礼)四、咀嚼环境:风雨之后,文中有一句形容杜小康当时感受的话,请找到划出来。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备课教案(含任务名著导读教学反思)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教学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诗词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达到成诵。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熟读而成诵,有利于记忆和积累古代词汇和千万年来久为人们传诵的名诗名句,也有利于培养语感。诵读的过程,也是对作品进一步消化与理解的过程,在诵读中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像,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
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 人 备 课
1.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思考:(1)课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上下阕内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2.小组讨论。
(1)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之间要停顿?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2)试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2)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3)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作者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涵盖了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二单元现代散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四单元古代诗歌,第五单元现代小说,第六单元文言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各单元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如对文言文的断句、古代诗词的意境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等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对各单元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各单元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选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引言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教师们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因此进行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备课的思路和方法。
二、备课目的和意义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集体备课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设计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学工作。
2. 统一教学思路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充分交流和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和理念,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集体备课可以将教师们的智慧和经验进行有效整合,进行细致的分工合作,从而提高备课效率,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4.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反复推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获益更多。
三、备课步骤1. 制定备课计划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们可以先制定备课计划,明确备课的时间安排、人员参与、内容分工等,为备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分析教材内容教师们可以针对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准备充分。
3. 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制定教学计划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共同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对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们需要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希望本文所述的备课思路和方法能够对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为课堂教学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诗歌的魅力”,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接触到古代诗歌的优美之处,深入了解古代诗人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
2. 帮助学生认识诗歌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等。
2. 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韵律之美。
3. 选读古代诗歌名篇,欣赏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再现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诗歌的世界。
2. 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古代诗歌名篇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之美。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课程,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五言诗、七言诗等。
第二课时:学习欣赏古代诗歌名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韵律之美。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 课件资料:古代诗歌名篇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 教学实物:古代诗集、书法作品等。
七、作业安排1. 课后阅读古代诗歌名篇,写读后感。
2. 自选古诗词创作,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听课评价: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五、再读这首词,感知
1.①用你的语速、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②边读边想: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哪两个字起到统领作
用?
上阕:写景抒情
赞壮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 颂当代英雄
领字分别是“望”、“惜” 第二课时 六、三读诗文 思考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阙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七、读词的上阕:1、描写什么?2、如何描写?3、上阕表现了什么? 八、精读上阙,合作探究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 “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 ,用了化静为动的写 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 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2、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的景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 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 辉映,祖国就象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九、读下阕:1、写什么?2 如何写?3 表现什么?
4、“风流人物”指谁?最后三句意义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 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 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十一、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 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 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 绘北国雪景 概写(极目万里) ↓ 分写 实景(长城、黄河、群山、高原) ↓ 虚景 (晴日当空、分外妖娆)评历代英雄,抒个人抱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作于抗日战争前夜,公开发表于1945年8月。当时日本刚投降,抗日战争已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遇到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第二天便发表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 《雨说》2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总第 课时
课题
1《沁园春 雪》1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词的一般特点。
2.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重点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职工子弟初中
姓名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
课型
单元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课文是一组诗歌。
在许多诗人的笔下,“雪”都是他们抒情的对象。那么,在伟大的领袖人物的笔下,“雪”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沁园春·雪》会告诉你答案。
《雨说》是一首爱之歌。“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令人感到活泼、可爱、美好。
(2)从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人手,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旨。
(3)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4)熟读诗歌,最好背下来,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
四、课时安排
《沁园春·雪》2
《雨说》2
《星星变奏曲》1
《外国诗两首》1
综合性学习 2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1)《长征》与课文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2)诗中对偶句有哪些?
(3)诗中作者把“五岭”、“乌蒙”分别比做什么?突出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相关链接
1.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3.词的一般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4.赏评摘要。
此词的上阕虚实结合,其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虚写,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娇艳动人。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实际上是作者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 人 备 课
1.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思考:(1)课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上下阕内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2.小组讨论。
(1)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之间要停顿?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2)试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4.看山 江 天 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难点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
学
过
难点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 人 备 课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禁锢() 留滞()喑哑()( )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以《献给艾丽丝》的钢琴曲。让学生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3)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样的情绪?
3.小组交流。
三、拓展练习
下面这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是与《沁园春·雪》在同一时期写的,请结合课文并按要求解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2 《雨说》1
课型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重点
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
《外国诗两首》收录的是《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
1.阅读
(1)了解诗歌常识,体味诗歌的形象美、音乐美及作者的感情基调。
(2)能饱含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5.有关“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表现意义相关或相对的内容的修辞方法。古诗词中,律诗要求二三两联用对偶,有些词牌也规定某些句子要用对偶。《沁园春》要求上片第四、五句和第八、九句分别用四字对,下片与上片对应之处同样要用四字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则有新突破,除上联第八、九旬用了四字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外,在上下片分别运用了“八字对”:“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些对偶句,气势磅礴,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