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与国情

合集下载

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13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具体国情: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一、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省市介绍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三、民族我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

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基本知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大国,其国情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超过 14 亿。

这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2. 经济发展: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对中国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地理环境: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

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5. 政治制度: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 教育与科技: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一些领域仍有待提高。

7. 国际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了解中国国情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政策制定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努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处东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我国地理上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东临东海、黄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

我国横跨亚洲东部,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对国情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构成。

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河流。

这种多样的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三、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居于全球第一位。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人口的多样性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四、民族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汉字、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国的文化还以中国功夫、京剧、国画、茶道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水平,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服务业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人口超过400万的第二
个民族:满族
旗袍是现代 流行服装之一, 在国际服饰橱窗 里,享 有很高 的盛誉。旗袍是 从满族古老的服 装演变而来的。
人口超过400万的第
三个民族:回族
主要聚居于宁夏 回族自治区。回族男 子多戴白色或黑色、 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人口超过400万的第四个
民族:苗族
苗族的音乐 舞蹈历史悠 久,群众喜 爱的芦笙舞, 技艺很高。
柯尔克孜 甘肃积石山保安族 甘肃东乡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拉祜族
蒙古族
鄂温克族 回族
满族
吉林朝鲜族
哈尼族 云南傣族
珞巴族
云南阿昌族
贵州布依族
纳西族 云南布朗族
云南独龙族
仡佬族 云南白族
基诺族
侗族 云南德昂族
苗族 仫佬族
黎族
高山族
壮族:人口最多的少 数民族,有1700多万人。
壮锦是壮族的一种瑰丽工 艺品,它与湘绣、蜀锦齐 名, 驰名中外。三月三是壮族人 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 月三的 一项主要活动,因此 又称“歌圩”或“歌节”。
西藏自治区 云南 云南
辽宁、吉林 台湾 海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风俗习惯 “三月三”,合欢箫 “那达慕”大会,摔
跤、马头琴 开斋节
肉孜节、古尔邦节 藏历年 泼水节
芦笙节、龙船节 长鼓舞
丰收节、播种节 竹竿舞
冬不拉、赛马、叼羊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苗族芦笙节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5.沿江、沿海,临铁路干线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
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是上海,一平方千 米2118人,密度最小的地方是西藏,一平方 千米1.8人。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口现状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你知道以下几个问题吗?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不足,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2.为什么说我国人均资源不足?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就很少了。

例如: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量的二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四分之一;人均林地只有九分之一。

人均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3.我国人口的特点:数量多,增量大,素质偏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4.(1)1995年度人口密度:世界平均每平方公里39人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18人(2)2007年度人口密度:世界平均每平方公里33人中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38人(3)2007年度人均耕地面积:世界:2.88亩中国:1.39亩(4)人口发展情况: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8000万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700万5.我国人口发展的形势:1970年统计:我国平均每千人出生33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到1995年下降到每千人出生17人,2007年每千人出生12.1人,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多,1995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再2000万以上,目前全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594万左右。

大家算一下,如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将会无限期的增长下去,这对我国的发展和子孙我国人口增长趋势:6.人口过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只有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适应,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如果人口过多,吃、穿、住、行、教育、医疗、工作等需求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水平,国家就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和各项事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

4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上传者:李春美

4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上传者:李春美

人 口 问 题
加重国民经济负担,阻 人口数量大,影响 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给资源、环境、就 增长快 业、教育等带来较大的 压力 影响 意识薄弱,不能适应现代 人口素质低 化建设的需要等。
人口老龄 化加速
会带来劳动力不足和养 影响 老等社会问题,影响国 家经济发展
育实 事施 业计 、划 完生 善育 社、 会发 保展 障教
存在的问题
造成的影响
人口 人口多、增长速度 快、人口素质低; 城市化问题严重 资题和环 境污染严重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 恶化
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 费,开发成本高,制 约了经济的发展
生态破坏,环境日益 恶化
1.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C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三废”问题 D.赤潮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B )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资源问题 D卫生习惯问题 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缺水 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由于资源短缺,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上述事实说明: ( ) C ①解决人口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我国的人口已超过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 ③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离不开控制人口数量 ④人口数量越少,越利于经济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一、人口数量大;二、人口素质低;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
(2)结合材料谈谈这些人口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1)人口多,素质低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 的压力,加重国民经济的负担,阻碍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带来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 会福利等社会问题; 2)老龄化使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给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沉重的 压力 (3)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或者已经采取了哪些措 施? 实施计划生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到 优先发展的位置、完善医疗保健、养老保障等社 会保障体系。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④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 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6、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素质。
•⑵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
•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 势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3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课本参考
•复习目标
•考点:说明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 影响 (b)
•考点: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 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c)
•九年级《思想品德》书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7-28
•P116—P124 •P118—P126
•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 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 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为什么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 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制 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正确处理经济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依据国情,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A.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B.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C.气候变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D.各个国家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4、【2010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1l 、2009年12月1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世界气接变化会议领导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二、 出生人口素质仍需大力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上稳步提升,死亡率不断下降; 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2015年达到76.3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 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有所增加。但是出生缺陷及残疾发生率仍然 较高。 据测算,我国每年有20万~30万个新生儿 为出生缺陷儿,即病残儿。再加上出生以 后数月、数年才发现的先天性病残儿,每 年的总数高达80万~120万人,占出生人口 的4%~6% 。
• 第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与孩次成正比,孩次越高性别 比越高
• 第四,近年来,由于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 下降,2015年为113.5。
• 有数据显示,历年累加大约多出男性3000万人。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120
106.6
110
100
90
80
70
60
1国情
三、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主要特征如下。 • 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
年升高的态势, • 1982年为108.5, 1990年为111.9, • 2000年为116.9, 2010年为121.21。
• 2015年为 113.5 2018年为104.64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 第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波及范围越来越广,1982年我国出 生人口性别比超过107的省份有一半;1990年超过107的省有 三分之二。
• 200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除了西藏、新疆、贵州等省区外均 偏高,其中超过120的省份有7个;而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 超过120的省份上升到13个。
当代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4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

但分布颇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附:55个少数民族名单】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中国国情分析》第一讲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国情分析》第一讲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分析

三、解决பைடு நூலகம்国人口问题的总体思路、
具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 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 口安全作为人口管理的目标,努力促进人 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
(二)具体要求 1、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
调控机制 2、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3、稳定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 4、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5、加强人口与发展领域国际合作
第一讲 我国的人口国情及其分析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基数过大 (二)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三)人口结构不甚合理 (四)人口分布不均衡
二、我国人口问题产生原因及分析 (一)经济落后 (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五)人们的生育观念落后 (六)人口政策及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中国国情是指中国特定的国家发展状况和国家特点。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中国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西部则是高原和山脉。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二、人口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数超过14亿。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中国还面临着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人口问题。

三、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全球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

四、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基于人民民主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五、社会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六、教育和科技: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等。

七、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如推动绿色发展、限制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建设等。

八、社会问题:中国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医疗和养老问题等。

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人口:中国是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

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达到1.8亿人。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但是与中等以上收入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三)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四)资源占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目前中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天然气、木材、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都相对紧缺。

(五)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六)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大特点,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挑战。

中国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和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压力。

二、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差距,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政府腐败、权力滥用和司法不公等问题,这是中国的一个挑战。

四、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享有产业规模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不平等问题。

中国还面临着外部经济风险,如国际贸易摩擦和金融危机等。

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他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并保护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权益,但仍然存在部分少数民族发展滞后、民族融合问题。

六、中国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主动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外交挑战,如与邻国的领土争议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

总之,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拥有强大的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的国土人口国情

中国的国土人口国情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一、国土与资源(一)自然状况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

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

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如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也计算在内,则长度超过3.2万千米。

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中国基本国情

中国基本国情

国情、省情和藏区基本情况和民风民俗(一)我国国情1、国土面积、人口与民族陆地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共约960万平方公里。

在清朝前夕约1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20张)为3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部分黄海、部分东海、部分南海和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为领土和领海以上35KM(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现为35KM)的空域,共约1430万平方公里。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3个省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西省(省会南昌)、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根据2011年4月28日国新办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1)号令,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此次普查全国登记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现已军人的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总人口为:709760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总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总人口为:23162123人。

中国56个民族:汉族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2、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3、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充分认清我国的人口形势和国情

充分认清我国的人口形势和国情

充分认清我国的人口形势和国情,自觉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紧迫感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对于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怎么看,我们主张两点论。

也就是说,既要看到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要看到人口形势还仍然十分艰巨。

当前,对于我们来说,主要应该充分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从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妇女总和生育率都已经大幅度下降。

1988年与此同时1970年比,人口出生率由33.43%降到达0.78%;总和生育率由5.81降到达2.31。

目前,这三项指标都已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国际上公认我们是控制人口增长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1986年以来,我国进入建国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年相比,尽管现在的人口总数远多于那个时期,但是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了,这一时期的每年出生人口出生率反而下降了,从1962年到1972年的11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人数为2668万,最高的一年(1963年)出生人数为2959万。

1986年至1989年,全国平均每年出生人数为2251万,出生率为20.77——21.04%。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鼓舞士气。

但是,展望90年代,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从目前我国人口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人口基数大到1991年底,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1.5823亿,差不多等于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

除我国外,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还有6个:印度7.4332亿人,前苏联2.7507亿人,美国2.3668亿人,印度尼西亚1.6339亿人,巴西1.3556亿人,日本1.2075亿人。

我国比世界人口第二位的印度多出3亿多人,比居第三至第七位的前苏联、美国、印尼、巴西、日本五国的人口总和还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代是中国人口飞跃上升的时期。在清代以前, 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历了先秦、汉唐和宋明三个梯级。清 代人口的高速增长,又使中国人口发展跃上了第四个梯 级 ——清至民国梯级。其中,清代中叶的人口增长起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人口总量上,连续突破2亿、3 亿、4 亿关口,到1851年达到4.3亿,在110年间增长了 2.9亿, 超过了以往所有历史时期的增长量,形成了庞 大的人口基数。其次在增长速度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0 %。其中,1741—1751年和1771—1781年 两个时段, 分别高达2.40%和2.68%。总之, 清代中叶的人口在增 长速度和绝对数量方面都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最 高纪录,甚至比工业化时期的英国还要高。
• 在马尔萨斯看来,17至18 世纪西欧人通过 晚婚和独身对婚姻进行了限制,减缓了人 口的生育,形成了从人口体系内部来对人 口增长的自愿的、有道德的“预防性抑制” (Preventive check);而中国不仅存在着 没有限制的婚姻,而且还存在着没有节制 的生育,因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抑制主 要是来自于人口体系外部非自愿的、罪恶 性的 “现实性抑制”(Positive check), 例如战争、饥荒和传染病。
二、新中国人口增长
• 1、马寅初与新中国人口增长 • 马寅初(1882—1982)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 口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南京政府立法委员, 1929年后,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 兼任南京中 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 任重 庆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 1949年8月, 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 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 因发表《新 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 世。
• 玉米呢?“……初传地区大约也在闽粤,然后普 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和玉米之所以 普及,是因为番薯的种植,“不拘土壤与地形, 因此山地、畸零地、沙地……无不可以插栽薯 藤”。而玉米“可以在坡度相当斜峻的山地栽种, 又不需要十分照顾”。
很明显,就是由于引进了易种易长的农作物, 令在战乱中本来会饿死的灾民,得以幸存,解决 了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无法照顾到的百姓生存问题, 所以自明朝以来,中国人口就正式迈过了一亿的 大关。
•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 术奖励大会,授予湖 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 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 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 论,实现了水 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 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 斤,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 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 并在西南 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 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 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 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 物。同时, 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 就不能进口很多的 重工业成套设备, 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 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 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 ―就 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 控制人口 实属刻不容缓, 不然的话, 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 愈难解决。 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 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 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 把人口增长纳入 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人口与国情
一、 、“马尔萨斯陷阱”与古代中国人
口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新中国人口增长 三、改革开放30年的计划生育制度变迁
一、“马尔萨斯陷阱”与古代中国人口
• 1、“马尔萨斯陷阱”?简单地说,马尔萨斯在他 的时代断言:全世界的人口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不可能根本地增加。他的理由很简单,在那个农 业技术几乎停滞的年代,全世界的耕地能养活多 少人是个定值。当全世界的人口数量低于这个定 值时(也即人均食物量相对较多时),人们就会 较少地饿死并且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于 是全世界 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以至于达到那个定值;当 全世界的人口数量高于那个定值时,必然有人吃 不饱饭,被饿死,于是人口数量又逐渐回归到那 个定值。总之,在当时的环境下,人口数量就会 在“马尔萨斯陷阱”里打转,跳不出来。
• 当时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一顶帽子是: 马尔萨斯主义。 • 给“新人口论”戴的第二顶帽子是:否认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给“新人口论”戴的 第三顶帽子是:对6亿 人口缺乏感情。
• 1958年,在北京大学的60周年校庆大会上,中共中 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伯达向马寅初发难。这个党的“理论 家”要马寅初就《新人口论》作检 讨不久,另一个党内 “理论权威”康生,在北大的一次会上说:“北大出了个 《新人口论》。它的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 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的马”当时,毛泽东主张“人多是好 事”的观点:“八亿人口,十亿也不怕。”陈伯达、康生 为了迎合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把马寅初拉出来点名批判。 • 1960年,马寅初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不久, 又被罢免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从此以后,这位著名的学 者从中国政治舞台和 学术论坛上消失了。1979年9月14日, 教育部副部长周林宣布了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共北京大学党 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恢复名誉,并任命马寅 初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4)在1850-77年间,由于太平天国造反、 西部回民战争和光绪年间的北方大旱灾, 中国损失了1.18亿人口。这一认识也为其 他人口史 学者的研究所大体验证。葛剑雄、 路遇和其他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太平天国 造反直接导致了7000万人口的死亡。
• 资料:令中国人口迈进上亿大关的两种食物:番薯和玉米 • 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科技大学任教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去 年出版新书《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他说:汉代人口有五六千万,宋代人口估计有七八千万, 真正过亿的,是在明代。明代疆域虽然比宋代大,但人口 的增 加,却不是必然与疆域大小成正比。许先生认为, 是明代引进了不少新的农作物的功劳。“引进的新作物中, 最为重要者为番薯和玉米……在万历年间,福建人即从南 洋引入闽南泉、漳诸处。据《金薯传习录》,番薯是由菲 律宾引入番薯藤,然后在福建广泛栽培。同时,广东人也 从越南引进番薯,广植于东莞等地。不久,徐光 启又将 番薯从华南引进长江流域,旋即普及于全国各地”。


马寅初先生在做了以上各点的分析说明以后, 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建议在1958年至迟在1963年进行普选时, 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使 我们可以知道这5年 中或这10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接着 认真举办人口动态统计,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 人口政策,一面把人口增长的数字订入第二个 或第 三个五年计划之中,使以后计划的准确性 可以逐步提高;
• 2、新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 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资料,70年代初, 中国一对夫妻平均生育5.8个孩子,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的30多年后,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1.8。中国进入了世界 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人口 增长速度一直低于预期,使中央一再调整人口指标。1996 年中央提出,到200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以 内。而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为12.66亿,明显低于预期。为 此,中央调整人口控制目标为:到2005年在13.3亿以内, 2010年在14亿以 内。然而,2005年实际总人口为13.06 亿,再次低于预期。这使“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的人口 目标调低为13.6亿。由于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全国少生 了3亿多人。
2、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
– 战国中期的人口大约为二 千五百万到三千万,这是第 一级台阶;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第一次有正式全国 人口记录,全国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 • 从汉到唐,人口似乎没有超过六七千万,这是第 二级台阶; • 从北宋后期起,人口大约增长到一亿左右,这是 第三级台阶; • 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短短100年间人口即从一 亿多猛增到四亿,随后又陷于发展迟缓的状态, 这是第四级台阶。 • 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四亿一千二百八十余万。
• 两个世纪以前,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指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是一种没 有节制的自然增长,它将导致粮食的短缺、生存 条件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马尔萨斯认为:由于 一对夫妻在生育没有控制时不止生两个子女,人 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作 物产量的提高都是缓慢和有限的,粮食只能以算 术级数增长。因此,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 关系的危机,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

(3)在前工业化时代,耕地是当时最主要的生 产资料。清中叶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了人均 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据《清实录》和《大清 会典》的统计计算,1753年全国人均占有耕地 约为4亩,以后历年递减,1766 年为3.75亩, 1784年为2.66亩,1812年为2.36亩,1822 年为 2. 03 亩,1851年仅为1.75亩根据中国当时的生 产力水平, “一人一岁之食,约得四亩”(注: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1)。这表明,在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人口的增长已大大超 过了土地资源的负载力,整个社会生活水平已 处于“饥寒界限”以下。
• 资料: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 ——袁隆平 • 袁隆平:1930年生,1953年毕业 于西南农学院。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863- 101-01"专题责任专 家。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 始人,1975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 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不仅是我国杂交 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 稻研究的总设计师和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在以 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 应用。不久前,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交稻也获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